為何愈飲水愈腫?中醫推薦12款最強消水腫湯水,食譜由急救茶飲到治本老火湯,助你告別虛胖!

明明飲足八杯水,為何面部、雙腿依然浮腫,體重不減反增?你可能正受「虛胖」型水腫困擾。飲水愈多愈腫,問題根源並非水量,而是身體處理水濕的能力失衡。要有效去水腫,必須對症下藥。本文將從中醫的「濕氣」理論及西醫的「鈉鉀平衡」角度,為你徹底剖析水腫成因,並針對不同體質及情境,精選12款最強消水腫湯水食譜。無論是熬夜、大餐後的緊急消腫茶飲,還是調理體質的治本老火湯,都能助你輕鬆擺脫水腫,告別虛胖,重拾輕盈體態。

為何總是「虛胖」水腫?中西醫角度剖析水腫成因與體質

想靠飲用消水腫湯來告別水腫,首先要了解為何身體總是無故浮腫。明明體重沒有增加,但看起來卻圓潤不少,穿衣服總感覺緊繃,這就是典型的「虛胖」水腫。要有效飲用消水腫湯水,就要先從根本了解成因。以下將會從中醫與西醫營養學兩個角度,深入剖析水腫的根源,助你找出適合自己的調理方向。

中醫看水腫:「濕氣」是萬惡之源

在中醫理論中,水腫與體內的「濕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謂「濕」,可以理解為身體內未能正常排走的代謝廢物與多餘水份。當這些濕氣積聚在體內,就會阻礙氣血運行,導致身體局部或全身出現浮腫、沉重的感覺。因此,許多消腫湯水都以「利水滲濕」為主要目標。

濕氣來源:脾胃功能失調是主因

那濕氣從何而來?中醫認為,脾胃是運化水濕的關鍵器官,負責將飲食轉化為身體所需的氣血津液,並將多餘的水份排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不定時,又偏好生冷飲品與重口味食物,這些習慣都會削弱脾胃功能。當脾胃運化失常,水液代謝便會出問題,本應排走的水份反而滯留體內,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濕氣。

濕氣積聚的身體警號:從舌苔到四肢的徵兆

當濕氣在體內積聚,身體會發出一些信號。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有沒有以下情況:早上起床時眼皮浮腫,四肢有沉重乏力感,容易感到疲倦,大便質地軟爛或黏膩。一個簡單的觀察方法是看舌頭,如果舌苔看起來厚厚白白,或者又黃又膩,都代表體內濕氣偏重,是時候考慮飲用一些消腫湯水了。

自我檢測:你是「濕熱」還是「寒濕」體質?

濕氣也分不同類型,主要可分為「濕熱」與「寒濕」兩種,了解自己的體質有助選擇更合適的消水腫湯。
* 濕熱體質:除了水腫,通常伴隨口乾口苦、面部容易出油、小便顏色偏黃、脾氣較為急躁等症狀,舌苔多呈黃膩。
* 寒濕體質:除了水腫,則多表現為怕冷、手腳冰冷、腹部脹氣、精神不振、大便稀溏等,舌苔一般是白膩的。

西醫營養學看水腫:鈉鉀失衡的真相

從西醫營養學的角度看,水腫問題的核心往往指向體內礦物質的不平衡,特別是鈉質與鉀質的比例失衡。這也是為何許多營養師推薦的消水腫湯,都與這兩種礦物質有關。

鈉質如何讓身體儲存多餘水份

鈉質,就是我們常說的鹽分,它在身體內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調節體液平衡。鈉質有一個特性,就是會抓住水份。當我們攝取過多高鈉食物,例如加工食品、醬料、醃製食物等,血液中的鈉濃度就會升高。為了稀釋鈉濃度以維持平衡,身體會將大量水份扣留在細胞之間,結果就造成了水腫。

鉀質:對抗水腫的關鍵礦物質

要對抗鈉質引起的水腫,鉀質就是你的好幫手。鉀質的作用正好與鈉質相反,它能夠促進身體排走多餘的鈉質與水份,就像天然的「去水劑」。當體內鉀質充足時,就能幫助維持理想的鈉鉀平衡,有效預防水腫。因此,許多有效的消水腫湯水,其食材都富含鉀質,例如冬瓜、赤小豆、粟米鬚等。

【情境急救篇】15分鐘快速見效!辦公室、熬夜後必備速效消腫茶飲

有時生活節奏太快,未必有時間煲一鍋老火消水腫湯。當水腫突襲,你需要的是一杯快速有效的消水腫湯水。以下針對四個常見的緊急情況,提供幾款能在辦公室或家中輕鬆完成的速效消腫湯水,讓你迅速回復最佳狀態。

狀況一:熬夜或大哭後,臉部緊急消腫

推薦茶飲:粟米鬚茯苓茶【⚡15分鐘搞定】

前一晚通宵達旦,或者因為看了一場感人電影而大哭一場,隔天早上看到鏡中自己浮腫的雙眼和臉頰,心情難免會受影響。這款茶飲就是你的急救良方。

材料與懶人沖泡法 (保溫杯燜泡)

材料非常簡單,只需要粟米鬚約10克和茯苓約10克。將兩種材料用清水稍微沖洗乾淨,直接放入保溫杯中,然後注入滾水,蓋緊杯蓋燜泡15分鐘,一杯溫和有效的消腫茶飲就完成了。

功效解析:粟米鬚強效利水,茯苓健脾安神

粟米鬚是中醫常用來利水消腫的食材,效果顯著而且性質平和,能幫助身體快速排走多餘的水份。而茯苓除了有助利水滲濕,更有健脾和安神的功效。熬夜或情緒波動後,脾胃功能與心神都可能受到影響,茯苓正好能雙管齊下,既消水腫又安撫身心。

狀況二:久坐辦公室不動,雙腿嚴重浮腫

推薦茶飲:黃耆黑豆水【⚡20分鐘搞定】

整天坐在辦公室,下半身血液循環不暢,下午時份便會感覺雙腳腫脹,甚至連鞋子也覺得變緊了。這杯黃耆黑豆水,正是為久坐不動的你而設。

材料與烹煮秘訣 (黑豆需先乾炒)

準備黃耆約15克和黑豆約30克。烹煮前有一個小秘訣:將洗淨瀝乾的黑豆放入乾淨的鍋中,無須放油,用小火慢慢乾炒,直到豆皮微微裂開並散發出豆香。然後將炒過的黑豆與黃耆一同放入鍋中,加入約800毫升水,煮滾後轉小火再煮2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解析:黃耆補氣行水,推動下半身循環

中醫理論認為「氣行則水行」。久坐會導致氣機不暢,水液自然容易停滯在下半身。黃耆是補氣的代表藥材,能為身體注入動力,推動停滯的水液運行。而黑豆本身有活血利水的作用,經過乾炒後性質更溫和,能補益腎臟,兩者配搭,能有效改善下半身循環,是極佳的消腫湯水選擇。

狀況三:聚餐或重口味飲食後,全身性水腫

推薦飲品:專業版紅豆水【⭐30分鐘快煮】

與朋友大快朵頤,享用火鍋、燒烤等重口味美食後,隔天起床發覺自己從臉到腳都腫了一圈,這通常是攝取過多鈉質的後果。這時候,你需要一杯「專業版」的紅豆水來幫忙。

材料與專業煮法 (提示:切勿將紅豆煮破)

材料只需赤小豆(或紅豆)約50克和清水約1000毫升。專業煮法的關鍵在於,只取其水,不吃其豆。將赤小豆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煮滾,然後立即熄火,蓋上鍋蓋燜泡約30分鐘。倒出來的淡紅色茶湯就是有效的消水腫湯。切記整個過程不要將豆子煮到破皮開花,因為澱粉一旦釋出,就會影響利水效果。

功效解析:高鉀如何有助排走體內多餘鈉質

重口味食物中的鈉質,會讓身體像海綿一樣吸住水份。紅豆富含礦物質「鉀」,而鉀質在人體內正正扮演著平衡鈉質的角色。攝取足夠的鉀,可以促進身體將多餘的鈉和水份透過尿液排出,是天然又有效的排水劑。

狀況四:體質虛寒,手腳冰冷兼水腫

推薦飲品:黑糖生薑茶【⚡15分鐘搞定】

有些人的水腫問題,並非單純因為濕氣或鈉質,而是源於體質虛寒,身體的代謝循環功能較弱,導致水液無力排出,常常伴隨著手腳冰冷的狀況。

材料與簡易煮法

準備生薑3至5片和黑糖適量。將生薑片放入鍋中,加入約500毫升水,煮滾後轉小火再煮10至15分鐘,讓薑的溫熱成份充分釋出。然後倒入杯中,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黑糖攪拌均勻,趁熱飲用。

功效解析:生薑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加速代謝

生薑性溫,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就像為身體的代謝系統「加熱」一樣。當體溫輕微上升,新陳代謝會隨之加快,排汗與排尿功能也會更有效率,從而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份。黑糖則能提供溫和的能量和礦物質,非常適合虛寒體質人士飲用。

【根本調理篇】週末慢燉!針對4大體質的治本消水腫湯水

平日的速效茶飲是急救的好幫手,不過想從根本改善水腫問題,就要花點時間了解自己的體質。週末不妨慢下來,為自己煲一鍋溫暖又有療效的治本消水腫湯。這些消水腫湯水並非單純利水,而是針對不同體質的根源問題作出調理,讓身體恢復自身的水液代謝平衡。

針對「脾虛濕困型」:溫和調理脾胃,從根源化濕

體質特徵:消化不良、易腹瀉、腹部脹氣、舌苔厚白

脾胃是身體運化水濕的樞紐。如果脾胃功能虛弱,就像抽濕機的功率不足,體內多餘的水分無法正常排走,便會積聚成濕氣,導致水腫。

推薦湯水一:經典四神湯 (可加豬𦟌或雞肉)【🌙慢燉1.5小時】

四神湯是調理脾虛濕困的經典湯水,性質非常平和。它由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組成,主要功效是溫和地強化脾胃功能,同時幫助身體排走濕氣。你可以加入豬𦟌或雞肉一同熬煮,味道會更鮮甜,營養也更豐富。

推薦湯水二:雲苓白朮扁豆衣赤小豆煲鯉魚湯【🌙慢燉1.5小時】

這款消腫湯水的效果更為顯著。雲苓和白朮是健脾去濕的黃金組合,能有效提升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扁豆衣和赤小豆則能直接利水滲濕。傳統上,鯉魚有很好的利水消腫功效,特別適合脾虛水腫的人士。

針對「濕熱內蘊型」:清熱利水,強力去濕消腫

體質特徵:口乾口苦、面泛油光、小便黃、舌苔黃膩

這種體質好比身體內部又濕又熱,像香港的夏天一樣。濕氣和熱氣互相結合,容易引發皮膚問題,水腫之餘身體亦會感到黏膩不清爽。

推薦湯水一:冬瓜薏米荷葉湯【🌙慢燉1.5小時】

這是非常適合夏季的消暑消水腫湯。冬瓜本身清熱利水,薏米是去濕的明星食材,而荷葉則有清熱解暑的功效。三者結合,能有效清除體內的濕熱,讓身體回復乾爽。

推薦湯水二:土茯苓牛大力粉葛湯【🌙慢燉2小時】

如果濕熱情況比較嚴重,可以試試這款湯水。土茯苓是清熱解毒、利濕的強力藥材。牛大力和粉葛同樣有助於清熱下火,舒緩筋骨。這款湯能深入清理體內的濕熱毒素,是強效的去濕消腫湯水。

針對「腎虛水泛型」:補腎助陽,專攻下半身水腫

體質特徵:下半身易腫、腰痠、怕冷、夜尿頻繁

中醫認為腎主水液,負責管理全身的水分代謝。如果腎功能虛弱,特別是腎陽不足,水分就容易往下半身積聚,形成下肢水腫,同時伴隨腰痠和怕冷的症狀。

推薦湯水一:杜仲巴戟黑豆煲瘦肉湯【🌙慢燉2小時】

這是一款專門為強化腎臟而設的湯水。杜仲和巴戟天都是溫補腎陽的常用藥材,能增強腎臟的氣化功能。黑豆入腎,亦有補腎利水的作用。此湯特別針對因腎虛引起的腰痠及下半身水腫。

推薦湯水二:姬松茸茶樹菇蓮藕湯 (素湯)【🌙慢燉2小時】

素食者可以選擇這款菇菌湯。姬松茸和茶樹菇等菇菌類能補益正氣,增強身體機能,從而間接達到補腎的效果。蓮藕則有健脾養胃之效。這款湯水味道鮮美,能溫和地調理身體,改善水液循環。

針對「氣滯血瘀型」:活血行氣,改善循環不良

體質特徵:局部腫脹、膚色暗沉、經痛、身體有刺痛感

水腫不一定只是水分問題,也可能是循環系統不暢順所致。當身體的氣血運行受阻,津液就會停滯在某些部位,形成局部腫脹,膚色也可能因為血液循環不佳而變得暗沉。

推薦湯水一:丹參桃仁瘦肉湯【🌙慢燉2小時】

這是一款以活血化瘀為主的消腫湯水。丹參和桃仁都是著名的活血藥材,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打通瘀塞。當氣血暢通後,因循環不良而導致的局部水腫和刺痛感便能得到改善。

推薦湯水二:當歸川芎雞腳湯【🌙慢燉2.5小時】

這款湯水尤其適合女士。當歸能補血活血,川芎則能行氣活血,是調理氣血的絕佳配搭。雞腳富含膠質,能讓湯水更濃郁。定期飲用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經痛,並使面色紅潤。

提升消水腫效果的3大生活秘訣

想讓精心煲煮的消水腫湯發揮最大功效,除了依靠湯水本身的調理,生活習慣的配合也十分重要。其實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配合以下3個簡單秘訣,就能事半功倍,輕鬆告別浮腫,讓消腫湯水的效果更加顯著。

秘訣一:正確飲水,愈飲愈瘦

很多人以為水腫就要減少飲水,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解。正確的飲水方法,反而能幫助身體更有效率地排出多餘水份。

為何身體缺水反而會導致水腫?

可以將身體想像成一個聰明的管理系統。當它偵測到水份供應不足時,便會自動開啟「儲水模式」,緊緊抓住體內現有的水份,導致水份滯留在細胞之間,形成水腫。相反地,當你提供充足的水份時,身體便會知道無需再囤積,於是重新啟動正常的排水機制,將多餘的鈉質與代謝廢物隨著尿液一同排出體外,浮腫問題自然得到改善。

每日建議飲水量與最佳飲水時間表

一般而言,成年人每日建議的飲水量可以用一個簡單公式計算:體重(公斤)乘以30至35毫升。一個60公斤重的人,每日大約需要1800至2100毫升的水。與其一次過大量飲水,不如將飲水量平均分配在一天之中,可以參考以下的時間表:

  • 起床後:一杯溫水,喚醒腸胃,啟動身體新陳代謝。
  • 早上工作期間:分批、小口飲用,為身體持續補水。
  • 午餐前半小時:飲一杯水,有助增加飽足感。
  • 下午茶時段:補充在冷氣房或因活動流失的水份,提神醒腦。
  • 晚餐前:與午餐前一樣,適量飲水。
  • 睡前1-2小時:飲用少量水,避免夜間因尿意影響睡眠質素。

秘訣二:多攝取「高鉀」食物,成為天然排水劑

在對抗水腫的過程中,鉀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平衡體內鈉質的水平,幫助身體排走多餘的鈉,是極佳的天然排水劑。

10大高鉀蔬果排行榜

在日常飲食中,許多常見的蔬果都富含鉀質,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選擇(排名不分先後):

  1. 菠菜
  2. 薯仔(連皮)
  3. 牛油果
  4. 香蕉
  5. 奇異果
  6. 蕃茄
  7. 西蘭花
  8. 菇類
  9. 哈密瓜

如何在日常飲食中輕鬆加入高鉀食物

要增加鉀質的攝取量其實很簡單。早餐時,可以在乳酪或燕麥中加入切片的香蕉或奇異果。午餐的沙律可以菠菜作為基底,並加入牛油果。晚餐時,可以將部分白飯換成蒸薯仔,或者多配搭西蘭花、炒雜菌等菜式。下午茶時間,一個橙或一把車厘茄也是健康又補鉀的好選擇。

秘訣三:避開5大類高鈉「水腫元兇」食物

要有效消水腫,除了多補充鉀質,「減鈉」也是同樣關鍵的一步。許多日常食物都含有超乎想像的鈉質,是造成身體浮腫的主要元兇。

加工食品與醬料陷阱

高鈉食物往往隱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飲食中,特別需要留意以下幾類「隱形鈉」陷阱:

  • 加工肉類:例如香腸、午餐肉、煙肉、火腿。
  • 罐頭食品:例如罐頭湯、豆豉鯪魚、肉醬。
  • 醃製食品:例如鹹魚、榨菜、酸菜、泡菜。
  • 包裝零食:例如薯片、即食麵、餅乾。
  • 醬料與調味包:例如豉油、蠔油、茄汁、雞粉、湯包。

外食族的減鈉點餐技巧

對於經常外出用膳的朋友,要避開高鈉陷阱,可以嘗試以下幾個小技巧:

  • 醬汁另上:無論是沙律醬、牛扒汁還是飯麵的醬汁,要求分開上碟,自己控制份量。
  • 選擇清淡烹調:多選擇清蒸、烤、灼或快炒的菜式,避開紅燒、醬爆、滷水等重口味煮法。
  • 主動要求:點餐時可以主動向店員提出「少鹽」、「少汁」或「走汁」的要求。
  • 湯底淺嚐即止:粉麵的湯底、火鍋湯底通常鈉含量極高,盡量只吃餸菜,避免將湯喝完。
  • 多選原型食物:選擇新鮮的肉類、海鮮和蔬菜,減少選擇肉丸、魚蛋、加工肉片等配料。

關於消水腫湯水的常見問題 (FAQ)

問:這些消水腫湯水可以每天飲用嗎?

答: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雖然這些消水腫湯水的材料大多是天然食材或藥材,但不建議每天飲用。文章中介紹的「急救茶飲」,是為應對偶發性水腫而設,適合在有需要時飲用。而「根本調理篇」的老火湯,則屬於功能性的調理湯水,建議根據個人體質,每星期飲用一至兩次作為調理即可。身體的狀況會隨時間改變,持續飲用同一款消腫湯水未必適合。若水腫問題持續,最適當的做法是諮詢註冊中醫師的專業意見,找出根本原因。

問:飲用咖啡或茶與消腫湯水有何分別?

答:咖啡和茶都含有咖啡因,確實有短暫的利尿作用,能幫助身體排出一些水分。不過,它們與中式消水腫湯水的作用機理有所不同。咖啡因的利尿效果比較直接,但未能針對水腫的根本成因,例如脾虛或腎虛等體質問題。而中式的消腫湯水,是透過不同食材的配伍,例如利用健脾的藥材去改善身體運化水濕的能力,或用補腎的食材來強化排水功能,從根源上調理身體的水液代謝平衡,效果更為溫和而持久。

問:飲用消水腫湯水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

答:飲用這些湯水的最佳時機是在日間。由於大部分消水腫湯都具備利水作用,會增加排尿次數,如果在晚上,特別是臨睡前飲用,可能會影響睡眠質素。建議可以在午餐或下午茶時段飲用,讓身體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排水過程。如果是針對大餐後的急救茶飲,則可以在餐後一至兩小時飲用,以幫助身體盡快排走多餘的鈉質和水分。

問:孕婦、經期或長期病患者適合飲用嗎?

答: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對於特殊身體狀況的人士,飲用任何食療前都應格外謹慎。
孕婦:絕對不建議自行飲用。很多有利水、活血或藥性較強的藥材,都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懷孕期間的任何飲食調理,都必須在醫生或註冊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經期中:需視乎個人體質和湯水性質。例如,體質虛寒、有經痛問題的女士,應避免飲用冬瓜、薏米等性質寒涼的消腫湯水。相反,一些溫和的健脾湯水可能適合。由於情況因人而異,尋求專業意見最為穩妥。
長期病患者:患有腎病、心臟病、高血壓等長期疾病的人士,身體對水分和電解質的調節機制可能較為敏感,絕不應隨意飲用功能性的湯水。在嘗試任何食療前,務必先諮詢主診醫生的意見。

問:小朋友可以飲用這些湯水嗎?

答:小朋友的臟腑功能仍在發育階段,脾胃相對嬌嫩,不適宜飲用藥材成分較多或藥性較強的湯水。文章中介紹的一些以日常食材為主的溫和湯水,例如不加薏米的冬瓜湯,可以少量飲用。但對於「根本調理篇」中針對特定體質的藥膳湯水,則不建議給小朋友飲用,除非已諮詢註冊中醫師,並由醫師處方適合兒童的材料與份量。為小朋友調理身體,應以均衡飲食為基礎。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