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原因是甚麼?專家拆解8大關鍵成因,警惕7大不容忽視的早期症狀

頸部、腋下或腹股溝無故出現腫塊,卻不感痛楚?這可能是淋巴癌發出的警號。淋巴癌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源於負責保衛身體的淋巴系統細胞出現惡性病變。究竟淋巴癌原因是甚麼?是遺傳、病毒感染,還是與生活習慣有關?除了無痛腫塊,還有哪些不容忽視的早期症狀?本文將由專家為你深入拆解淋巴癌的8大關鍵成因,從免疫系統失調、病毒感染到環境因素逐一剖析,並詳細講解7個必須警惕的早期徵兆,助你及早識別身體警號,掌握求醫時機。

了解淋巴癌: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失控」

想深入了解淋巴癌原因,我們首先要認識身體內那套精密又複雜的防衛系統——免疫系統。淋巴癌的成因,本質上就是這個系統中一部分重要成員「失控」的故事。當保衛身體的細胞發生惡性病變,反而會成為健康的威脅。

淋巴系統:人體的內部防衛網絡

不妨將淋巴系統想像成遍佈我們全身的內部防衛網絡。它不單是循環系統的一部分,更是免疫系統的核心。這個網絡的主要職責是抵抗外來入侵的細菌與病毒,並且清除體內異常的細胞,默默守護我們的健康。

淋巴系統的基本構成與功能(淋巴結、淋巴液、淋巴器官)

這個防衛網絡由幾個關鍵部分組成。首先是淋巴液,它是一種清澈的液體,載著負責戰鬥的免疫細胞在全身流動。淋巴管就是運送這些液體的通道。沿途設有許多關卡,稱為淋巴結,常見於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位置,主要功能是過濾淋巴液,捕捉並消滅有害物質。此外,脾臟、胸腺、扁桃腺等淋巴器官,都各自擔當著製造、訓練或儲存免疫細胞的重要角色。

免疫細胞的角色:認識B細胞與T細胞如何保護我們

淋巴細胞是這個防衛網絡中的精英部隊,主要分為兩大類:B細胞與T細胞。B細胞像「情報與軍火專家」,當它們偵測到特定的病原體時,就會製造出稱為「抗體」的精準武器來攻擊敵人,並會記住敵人的樣貌,以便日後能迅速反應。T細胞則像「前線突擊隊」,它們能直接識別並摧毀已被感染的細胞或癌細胞,同時亦扮演指揮官的角色,協調整個免疫系統的攻擊行動。

何謂淋巴癌?當淋巴細胞發生惡性病變

那麼,淋巴癌究竟是甚麼一回事?簡單來說,就是上述提到的淋巴細胞(無論是B細胞或T細胞)發生了惡性病變。這些本應保護身體的細胞,因基因突變而變得不受控制,它們會瘋狂地增生,而且不會像正常細胞那樣按時凋亡,最終在淋巴結或其他器官聚集,形成腫瘤。

淋巴癌的兩大分類:霍奇金淋巴癌 vs 非霍奇金淋巴癌

在臨床上,淋巴癌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霍奇金淋巴癌,其特點是在顯微鏡下能發現一種名為「里德-斯騰伯格細胞」(Reed-Sternberg cell)的特定癌細胞。另一類則是非霍奇金淋巴癌,它不含這種特殊細胞,並且是香港較為常見的類型,其下的分支也更為複雜。分辨兩者對於制訂治療方案非常重要。

癌變機制:為何淋巴細胞會不受控增生?

探討淋巴癌的成因,最終要回歸到細胞層面。淋巴細胞之所以會不受控增生,根源在於其DNA出現了突變。這些突變破壞了細胞內掌管生長與死亡的正常程序,就好像細胞的「生長」按鈕被卡住,而「凋亡」的指令卻失效了。結果,這些異常的淋巴細胞不斷複製,取代了健康的細胞,削弱了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最終引發癌症。

探討淋巴癌成因:拆解8大主要風險因素

很多人都想了解淋巴癌原因究竟是甚麼。事實上,目前大部分淋巴癌的成因仍然未能完全確定。不過,醫學界經過多年研究,已經識別出一些會增加患病機會的「風險因素」。這些因素並非直接導致癌症,而是像拼圖一樣,當幾個因素組合在一起時,患病的風險就可能隨之增加。讓我們逐一探討這8個已知的關鍵因素。

1. 免疫系統功能受損

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像身體的巡邏衛隊,負責清除外來病菌和體內變異的細胞。當這個系統的功能減弱時,異常的淋巴細胞就有機會逃過監察,不斷增生,最終形成淋巴癌。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愛滋病)

由HIV病毒引起的愛滋病,會直接攻擊人體的免疫細胞,特別是T細胞。這會嚴重削弱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令患者患上某些類型淋巴癌的風險顯著提高。

器官移植後的免疫抑制治療

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目的是為了壓抑自身的免疫系統,避免它攻擊新的器官。這種必要的治療手段,卻同時降低了免疫系統對抗癌變細胞的能力,因而增加了淋巴癌的成因風險。

先天性免疫系統缺憾疾病

少數人天生患有免疫系統缺憾的疾病,他們的免疫功能天生就比一般人弱,這使他們從小就有較高機會患上淋巴癌等惡性疾病。

2. 特定病毒感染

有些病毒在感染人體後,可能會改變淋巴細胞的基因,或者長期刺激免疫系統,從而誘發細胞癌變。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病毒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病毒,大部分人都曾感染過,它最常引起「接吻病」(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雖然絕大多數感染者不會有問題,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病毒與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和部分霍奇金淋巴癌的形成有關。

人類T細胞親淋巴性病毒(HTLV-1)

這種病毒會直接感染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雖然感染者中只有少數人會發病,但它與一種稱為「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罕見淋巴癌有明確關聯。

C型肝炎病毒(HCV)與人類疱疹病毒第八型(HHV-8)

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會導致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這可能間接增加淋巴癌風險。而人類疱疹病毒第八型(HHV-8)則主要與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和一種罕見的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有關,尤其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

3. 細菌感染

胃幽門螺旋桿菌與胃部淋巴瘤的關聯

長期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潰瘍的常見原因。這種細菌的持續存在會刺激胃壁的淋巴組織,在少數情況下,可能引發一種稱為「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 lymphoma)的胃部淋巴癌。

4. 自體免疫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等如何增加風險

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時,身體的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自身組織。這種長期的免疫系統失調和慢性發炎狀態,會令淋巴細胞變得異常活躍,增加了它們在分裂過程中出錯和癌變的機會。

5. 遺傳與家族病史

直系親屬患病史對個人風險的影響

如果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曾患有淋巴癌,個人的患病風險會比一般人稍高一些。這不代表淋巴癌會直接遺傳,但可能意味著家族中存在某些較易患癌的遺傳特質。

6. 年齡增長

為何年長者(特別是60歲以上)風險較高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身體細胞經歷了更多次的複製分裂,基因出錯和突變的機會也隨之累積。同時,免疫系統的監察功能會逐漸減弱。這兩個因素疊加起來,解釋了為何大部分淋巴癌個案都發生在60歲以上的人士身上。

7. 環境與化學物暴露

長期接觸除蟲劑、除草劑、苯等化學物

有研究指出,長期或高劑量地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例如農夫常用的除蟲劑、除草劑,或工業原料中的苯(Benzene),可能與非霍奇金淋巴癌的風險增加有關。

高劑量輻射暴露的風險

曾經接受過高劑量輻射治療(例如治療另一種癌症),或在核事故中暴露於大量輻射的人,其體內細胞的DNA可能受損,從而增加日後患上淋巴癌的風險。

8. 性別差異

為何男性患病風險普遍較高

從統計數據上看,無論是霍奇金淋巴癌還是非霍奇金淋巴癌,男性的發病率普遍都較女性為高。醫學界對這種現象的確切原因仍在研究中,可能與荷爾蒙、生活習慣或基因等複雜因素有關。

識別淋巴癌早期症狀:留意7大警號及身體變化

探討淋巴癌原因十分重要,但能夠及早識別身體發出的警號,才是守護健康的第一步。淋巴癌的早期症狀有時並不明顯,容易與其他小毛病混淆,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留意一些關鍵的身體變化,這些都可能是了解淋巴癌成因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提醒。

關鍵警號:頸部、腋下或腹股溝出現的無痛腫塊

最典型而且最常見的淋巴癌早期症狀,就是在頸部、腋下或腹股溝等淋巴結密集的部位,出現無痛的腫塊。這些腫塊通常感覺像一顆堅實、有彈性的膠粒在皮膚底下,可以移動,但按壓時沒有痛感。正是因為不痛,很多人會掉以輕心,延誤了求醫的時機。如果發現身體有這樣持續不退的腫塊,就需要多加留意。

全身性症狀:不可忽視的「B症狀」與其他徵兆

除了局部腫塊,淋巴癌也會引發一系列影響全身的症狀。在醫學上,其中三種特定症狀被合稱為「B症狀」,它們的出現對於評估病情有重要意義。同時,還有其他一些非特異性的徵兆,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燒

這不是指普通感冒引起的短暫發燒。淋巴癌引致的發燒通常是持續性、反覆出現的,體溫可能在攝氏38度以上,而且找不到明確的感染原因。

夜間大量盜汗

這種出汗的程度遠超於天氣炎熱時的流汗。患者的睡衣和床單可能會完全濕透,甚至需要半夜更換,嚴重影響睡眠質素。

超過10%的非刻意體重下降

在沒有刻意節食或增加運動量的情況下,體重於六個月內下降超過百分之十。舉例來說,一位70公斤的成年人,如果在半年內無故輕了7公斤或以上,便是一個需要正視的信號。

持續性疲勞及食慾不振

這是一種即使有充足休息也無法恢復的極度疲倦感,會讓人提不起勁,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這種疲勞感常常伴隨着食慾不振,對食物失去興趣。

全身皮膚持續痕癢

身體出現沒有原因、沒有紅疹的全身性皮膚痕癢,尤其在下肢可能更為明顯。這種痕癢感可以非常強烈,甚至影響情緒和睡眠。

咳嗽、呼吸困難或胸痛

如果淋巴瘤生長在胸腔縱隔腔的位置,壓迫到氣管或肺部,就可能引起持續咳嗽、呼吸不順暢,或者胸口有壓迫感和疼痛。

骨骼疼痛

當淋巴癌細胞侵犯到骨髓時,可能會導致骨骼出現持續而深層的疼痛,尤其在夜晚可能會加劇。

淋巴癌的診斷與治療:從求醫到康復之路

在了解淋巴癌原因和警惕相關的淋巴癌早期症狀後,下一步自然是面對診斷與治療的過程。這條路徑雖然充滿未知,但其實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醫學指引。了解整個流程,從求醫、確診到接受治療,能幫助你更有信心地應對,與醫療團隊一同制定最適合的方案。

第一步:發現可疑症狀後應如何處理?

當你發現頸部、腋下或腹股溝出現不明的無痛腫塊,或者持續出現發燒、夜間盜汗等症狀時,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約見醫生進行專業評估。這些症狀可能源於許多不同的健康問題,但只有透過醫生的詳細問診和初步身體檢查,才能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深入檢驗。及早求醫,獲取清晰的診斷,是應對任何健康狀況的基石。

淋巴癌的確診方法:活組織切片是黃金標準

初步檢查後,如果醫生懷疑有淋巴癌的可能性,唯一能夠確診的方法就是進行「活組織切片檢查」(Biopsy)。這個程序是診斷淋巴癌的黃金標準。醫生會從腫脹的淋巴結中取出一小部分組織,甚至整個淋巴結,然後交由病理學家在顯微鏡下詳細分析,確定是否存在癌細胞,並判斷其具體類型。這個步驟對於制定後續的治療計劃至關重要。

淋巴癌分期:評估癌症擴散程度的重要性

一旦確診淋巴癌,醫生就需要為癌症進行「分期」(Staging),目的是準確評估癌細胞在體內的擴散範圍。這個過程可能包括一系列的檢查,例如驗血、電腦掃描(CT Scan)、正電子掃描(PET Scan)以及骨髓檢查等。淋巴癌一般分為四期,分期結果清晰地描繪出癌症的影響程度,是醫生決定採用何種治療方案,以及預測治療效果的關鍵依據。

現代治療方案概覽:化療、放射治療、標靶藥物與免疫治療

現代醫學為淋巴癌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療選擇,醫生會根據淋巴癌的類型、分期、擴散速度以及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 化學治療(化療): 使用抗癌藥物殺死或抑制快速增生的癌細胞,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
  • 放射治療(電療): 利用高能量射線精準地照射特定部位,消滅局部的癌細胞。
  • 標靶藥物治療: 針對癌細胞特有的分子標記進行攻擊,能精準殺敵,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 免疫治療: 重新啟動或增強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細胞去辨認和攻擊癌細胞。

治療前景與預後:淋巴癌並非絕症

談及癌症,許多人心中都會感到沉重。然而,對於淋巴癌,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正面的認知。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類型的淋巴癌已非絕症,尤其在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的情況下,治癒率和存活率都相當高。治療的目標是達到完全緩解,讓病人重返正常生活。因此,積極面對、配合治療,是走向康復之路最重要的一步。

關於淋巴癌的常見問題 (FAQ)

大家在了解淋巴癌原因和症狀後,心中可能仍有不少疑問。這裡整理了一些常見問題,希望用最直接的方式,為你解答心中疑慮。

問題一:淋巴癌會傳染嗎?會遺傳嗎?

首先,淋巴癌並不是傳染病。它是我們身體內淋巴細胞發生惡性病變所致,並非由細菌或病毒直接傳播。所以,與患者日常接觸,例如共餐或交談,是絕對不會被傳染的。

至於遺傳方面,淋巴癌的成因複雜,它不屬於典型的遺傳性疾病。絕大多數患者並沒有家族病史。不過,研究顯示若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曾患有淋巴癌,個人的患病風險可能會輕微增加。這只代表風險稍高,並非一定會遺傳,所以大家應抱持客觀的態度看待。

問題二: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或壓力會直接引致淋巴癌嗎?

目前醫學界未有足夠證據,證明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或精神壓力會直接導致淋巴癌。淋巴癌的根本成因是淋巴細胞出現基因突變,導致不受控增生。

但是,長期處於不健康的狀態,例如營養不均或過度勞累,確實會削弱身體的免疫系統功能。一個功能健全的免疫系統,是我們抵抗細胞病變的第一道防線。所以,維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及充足休息,雖然不能直接預防淋巴癌,卻是鞏固整體健康、維持免疫力在最佳狀態的重要基石。

問題三:曾感染EB病毒是否代表我一定會患上淋巴癌?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EB病毒(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病毒,估計全球絕大部分成年人都曾經感染。對大多數人來說,感染後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或者只會引起像感冒一樣的輕微不適。

醫學研究發現,EB病毒與某幾種類型的淋巴癌有關聯,因為在部分患者的癌細胞中可以找到這種病毒。所以,它被列為其中一個風險因素。但是,這只代表有關聯性,並不等於因果關係。事實上,在數以億計的感染者中,最終患上淋巴癌的人僅佔極少數。因此,曾感染EB病毒不代表將來就會患上淋巴癌。

問題四:既然大部分淋巴癌成因不明,可以怎樣有效預防?

由於許多淋巴癌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目前確實沒有百分百能夠預防淋巴癌的特定方法。不過,我們可以從管理已知的風險因素入手,盡力降低患病機會。

最重要的策略是維持免疫系統的健康。你可以透過實踐健康生活模式來達成,例如保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蔬果;進行恆常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確保充足睡眠,讓身體有時間修復。同時,應避免已知的風險因素,例如不必要的輻射暴露,與及預防會嚴重削弱免疫力的疾病(如愛滋病病毒感染)。

問題五:我應如何自我檢查,及早發現淋巴癌早期症狀?

及早發現淋巴癌早期症狀,是提升治療成功率的關鍵。你可以定期自我檢查,每月一次便足夠。

檢查的重點部位是頸部、鎖骨上方、腋下以及腹股溝(大腿內側與腹部交界處),因為這些地方的淋巴結比較表淺,容易觸摸。檢查時,可以用指腹輕輕按壓,感受是否有出現無痛、質感像橡膠般堅實、且持續存在的腫塊。除了腫塊,你也要留意身體有否發出其他警號,特別是原因不明的持續發燒、夜間大量盜汗、以及在沒有刻意減肥下體重於半年內下降超過一成。假如發現任何上述的可疑症狀,便應盡快求醫作詳細檢查。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