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可以吃什麼?營養師詳解4大原則與15種燃脂食物,附外食、零食、麵包終極攻略

「減肥期間究竟可以吃什麼?」這無疑是無數減重者每日面對的難題。網上資訊紛亂,節食方法層出不窮,但真正有效的飲食策略,應建基於科學原則,而非單純的熱量計算。本文將由營養師為你詳細拆解減肥飲食的4大核心原則,並提供15種經實證有助燃脂的推薦食物清單。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提供全面的實戰攻略,無論你是外食族、麵包控,還是半夜嘴饞,都能在這裏找到清晰的飲食指引,讓你吃得飽、吃得對,輕鬆達成理想體態。

掌握減肥飲食四大核心原則:不止計算卡路里

當大家思考「減肥可以吃什麼」這個問題時,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計算卡路里。計算卡路里的確是基礎,但成功的減重飲食,遠不止於數字遊戲。想建立一個能夠持之以恆,又不會讓你經常感到飢餓的飲食模式,就需要理解並掌握以下四大核心原則。這些原則會幫助你更聰明地選擇食物,讓減重過程事半功倍。

原則一:建立可持續的熱量赤字

這是體重管理最根本的物理定律:當你消耗的熱量多於攝取的熱量時,體重就會下降。這個狀態稱為「熱量赤字」。關鍵在於,這個赤字必須是「可持續的」,而不是極端地節食。

理解基礎代謝率 (BMR) 與每日總熱量消耗 (TDEE)

要設定熱量赤字,首先要了解自己身體的熱量消耗。
* 基礎代謝率 (BMR): 想像你整天躺在床上完全不動,身體為了維持心跳、呼吸、體溫等基本生命活動所需消耗的最低熱量。這是維持你生存的基本「能源開支」。
* 每日總熱量消耗 (TDEE): 這是你的BMR,加上所有日常活動(例如走路、工作、運動)所消耗的熱量總和。TDEE才是你一天實際消耗的總卡路里。

如何設定溫和的熱量缺口 (約300-500大卡)

知道自己的TDEE後,就可以設定一個溫和的熱量缺口。一般建議將每日攝取量設定在比TDEE低300至500大卡。例如,如果你的TDEE是2000大卡,那麼減重期間的目標攝取量就是1500至1700大卡。這樣溫和的缺口,能確保身體有足夠能量應付日常所需,同時穩定地燃燒脂肪,避免因過度飢餓而導致暴食或新陳代謝下降。

原則二:穩定血糖以抑制食慾

你有沒有試過吃完一頓飯後,很快又感到肚餓?這很可能與血糖不穩定有關。控制食慾的關鍵,在於維持血糖平穩。

為什麼高升糖指數 (GI) 食物會導致飢餓感

升糖指數 (GI) 是衡量食物如何影響血糖水平的指標。當你吃下高GI值的食物,例如白麵包、白飯或含糖飲品,它們會被身體迅速消化,導致血糖急劇飆升。為了應對,身體會分泌大量胰島素來降低血糖,但這種急速的反應往往會矯枉過正,使血糖快速下降至過低水平。這個血糖「過山車」的過程,會向大腦發出強烈的飢餓信號,讓你很快就想再吃東西。

選擇低GI食物的長遠益處

相反,低GI值的食物(例如燕麥、糙米、大部分蔬菜和一些水果)會被緩慢消化,讓糖分平穩地釋放到血液中。這樣能帶來持久的飽足感,穩定能量供應,並減少因血糖波動而產生的食慾和脂肪囤積。這也是為何在思考「減肥可以吃什麼水果」或「減肥可以吃什麼麵」時,選擇低GI的種類是如此重要。

原則三:善用「攝食產熱效應」(TEF)

你可能不知道,身體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本身就需要消耗能量。這個現象稱為「攝食產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選擇TEF較高的食物,等於讓你的身體在進食後「自動」燃燒更多卡路里。

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最高,是減重飲食基石

在三大營養素中,蛋白質的TEF是最高的。身體消化蛋白質所需的能量,遠超於消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因此,確保每餐都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不僅能提供飽足感、維持肌肉量,還能輕微提升你的新陳代謝。

比較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TEF差異

  • 蛋白質: 你攝取的蛋白質熱量中,約有20-30%會被用於消化和代謝它。
  • 碳水化合物: 約消耗5-10%的熱量。
  • 脂肪: 僅消耗0-3%的熱量。
    這個差異清楚地顯示,即使熱量相同,高蛋白的餐單在促進能量消耗方面更具優勢。

原則四:重視「營養密度」而非熱量

減肥飲食不應該只關注熱量數字,食物的「品質」同樣重要。「營養密度」指的是食物在特定熱量下,所含的維他命、礦物質、纖維等營養素的份量。

何謂高營養密度食物及其飽足感原理

高營養密度的食物,通常是天然、未經加工的原型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瘦肉、豆類。它們的熱量相對較低,但富含纖維、蛋白質和水分,這些成分能增加食物在胃中的體積,從而提供強烈的飽足感。同時,它們為身體提供了運作所需的各種微量營養素,讓你在熱量赤字的狀態下,依然能維持健康。

實例比較:200大卡的堅果 vs 200大卡的餅乾

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例子,當你在想「減肥可以吃什麼零食」時尤其重要。
* 200大卡的餅乾: 主要由精製澱粉和糖組成,營養密度極低。它會讓你的血糖快速上升再下降,吃完不久你可能又會感到飢餓。
* 200大卡的堅果: 提供了優質脂肪、蛋白質和纖維,營養密度高。它能穩定血糖,提供持久的飽足感,還為身體帶來了必需的營養素。
兩者的熱量完全相同,但對你的食慾、新陳代謝和整體健康的影響卻截然不同。

15種營養師推薦燃脂食物:減肥必吃清單

了解了減肥飲食的大原則後,下一步就是實踐。到底減肥可以吃什麼?一份清晰的「必吃清單」可以讓你採購和備餐時更有方向。以下這15種食物,都是營養師基於它們的營養成分和對新陳代謝的正面影響而推薦的,將它們納入你的餐單,能讓減重過程更順暢。

優質蛋白質類:提升代謝與飽足感

蛋白質是減重飲食的基石。身體消化蛋白質需要消耗比消化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更多的能量,這就是「攝食產熱效應」。同時,它能提供強勁而持久的飽足感,有效降低你對零食的慾望。

雞胸肉、瘦牛肉:高蛋白、低脂肪的完美組合

雞胸肉和瘦牛肉是優質蛋白質的代表。它們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卻相對較低,能夠為身體提供構建肌肉所需的重要原料。在減重期間維持足夠的肌肉量,對保持基礎代謝率於高水平非常關鍵。

鮭魚:Omega-3如何幫助脂肪氧化

鮭魚不單提供蛋白質,更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DHA與EPA)。研究指出,Omega-3有助於提升脂肪氧化的效率,簡單來說,就是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將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來源去燃燒。

雞蛋:膽鹼如何幫助脂肪代謝

雞蛋是營養密度極高的食物。蛋黃中含有一種名為「膽鹼」的營養素,它在脂肪代謝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膽鹼負責將脂肪從肝臟運送出去,確保脂肪能被身體順利代謝利用,而不是堆積在內臟。

豆類與豆腐:高纖維的植物性蛋白力量

對於素食者或想增加植物性蛋白攝取的人而言,黑豆、鷹嘴豆、豆腐和毛豆都是絕佳選擇。它們是蛋白質與膳食纖維的結合體,這種組合能有效穩定血糖,並提供極佳的飽足感,避免餐後不久又想找東西吃。

複合碳水化合物類:提供穩定能量

減肥不代表要完全戒絕碳水化合物,關鍵在於選擇「好」的種類。複合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慢,能為身體提供穩定而持久的能量,避免血糖大起大落觸發的飢餓感。

燕麥、糙米:膳食纖維如何延長飽足感

燕麥和糙米這類全穀物富含膳食纖維。特別是燕麥中的水溶性纖維β-葡聚醣,它會在消化道中形成啫喱狀物質,減慢胃排空的速度,從而顯著延長飽足感,讓你自然而然地減少食量。

番薯、藜麥:富含維他命與礦物質的低GI主食

番薯和藜麥是營養豐富的低升糖指數 (GI) 主食。低GI意味著它們不會讓血糖快速飆升,有助於控制食慾。同時,它們富含維他命A、C以及多種礦物質,為身體在減重期間提供必需的微量營養素。

高纖維蔬菜類:低熱量、高飽足感

蔬菜是減肥餐盤中體積最大、熱量最低的好朋友。它們能輕易填滿你的胃,提供物理上的飽足感,同時為你補充大量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

西蘭花、菠菜:如何幫助去水腫、促燃脂

西蘭花和菠菜這類深綠色蔬菜富含鉀質,有助於平衡體內鈉質水平,排出多餘水分,改善水腫問題。它們亦含有多種維他命B群,這些維他命是身體能量代謝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因子,能確保燃脂過程順利進行。

青瓜、冬瓜:丙醇二酸如何抑制醣類轉化為脂肪

青瓜和冬瓜的含水量極高,熱量非常低。它們含有一種名為「丙醇二酸」的物質,研究發現這種成分可以抑制體內的醣類轉化為脂肪的過程,從源頭減少脂肪的囤積。

菇類:亞油酸如何阻斷脂肪吸收

菇類,例如冬菇、秀珍菇,不僅低卡路里,更含有「亞油酸」。這種必需脂肪酸有助於活化分解脂肪的酵素,研究指出它可能有助於阻斷身體對三酸甘油酯的吸收,對減少內臟脂肪有正面作用。

低GI值燃脂水果類

當你想知道減肥可以吃什麼水果時,選擇低GI值、富含纖維的種類就對了。它們能滿足你對甜食的渴求,同時不會造成血糖劇烈波動。

牛油果:優質脂肪增加飽足感的秘密武器

牛油果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這種優質脂肪能有效提升飽足感。它能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穩定血糖,讓你長時間都感覺精力充沛,不易感到飢餓。

蘋果、藍莓、西柚:富含果膠與花青素的低糖選擇

蘋果富含水溶性纖維「果膠」,能延長飽足感。藍莓則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花青素」,有助於身體抗發炎。西柚則以低糖和促進新陳代謝聞名,是控制體重的經典水果選擇。

飲品與其他加速器

除了固體食物,某些飲品和天然食材也能為你的新陳代謝加一把勁。

綠茶、黑咖啡:咖啡因與兒茶素如何提升新陳代謝

綠茶和黑咖啡中的咖啡因,能短暫地提升新陳代謝率。綠茶更含有獨特的「兒茶素」(EGCG),它與咖啡因協同作用,能進一步促進脂肪氧化。飲用時記得要選擇無糖、無奶的版本。

辣椒:辣椒素的產熱效應原理

辣椒中的「辣椒素」是其辛辣感的來源。這種成分會產生「產熱效應」,輕微提升體溫。為了降溫,身體需要消耗額外的能量,從而達到燃燒更多卡路里的效果。

減肥飲食生活實踐:外食、自煮及個人化餐盤全攻略

了解減肥可以吃什麼的原則和食物清單後,下一步就是將知識融入生活。無論你是經常外食的上班族,還是喜歡親自下廚的自煮派,都有聰明的方法實踐健康飲食。這裡為你整合了外食、自煮到設計個人化餐盤的完整攻略,助你輕鬆將減肥飲食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外食族點餐攻略:解答「減肥可以吃什麼外食」

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外食是日常。要在五花八門的餐廳中作出明智選擇,其實比想像中簡單。只要掌握幾個關鍵技巧,就能輕鬆解答「減肥可以吃什麼外食」這個難題。

便利店「紅綠燈」食物圖鑑

便利店是城市人的「速食站」,裡面其實藏有不少健康選擇。我們可以將食物分成「紅、黃、綠」三類,讓你一目了然:
* 綠燈食物(放心選擇):無糖豆漿、茶葉蛋、原味乳酪、烤雞胸、即食番薯、沙律(醬汁另上,選和風或醋汁)。
* 黃燈食物(適量攝取):御飯糰(選吞拿魚、雞肉等原型食物內餡)、全麥三文治(留意醬料份量)、水果盒。
* 紅燈食物(盡量避免):炸物、燒賣魚蛋、含糖飲品、蛋糕、即食麵、高熱量醬汁拌麵。

自助餐/飯盒聰明夾:「三格餐盤」原則 (1份主食+1份蛋白質+2份蔬菜)

面對自助餐或兩餸飯、三餸飯時,運用「三格餐盤」原則就能保持均衡。想像你的飯盒分為四格:
* 主食(佔1格):選擇糙米飯或白飯,避開炒飯、炒麵等高油份主食。
* 蛋白質(佔1格):選擇蒸魚、白切雞(去皮)、蒸水蛋、滷豆腐等非油炸的優質蛋白質。
* 蔬菜(佔2格):用大量的烚菜或少油快炒的蔬菜填滿剩下的兩格,增加纖維和飽足感。

茶餐廳/麵店攻略:「減肥可以吃什麼麵」?(湯飯走汁、米線選清湯)

茶餐廳和麵店是香港的地道文化,想知道減肥可以吃什麼麵?其實選擇很多。
* 茶餐廳:點餐時主動要求「走汁」或「少汁」,例如焗豬扒飯改為洋蔥豬扒飯(汁另上)。湯飯是比碟頭飯更好的選擇。飲品選擇走甜的檸檬茶、檸檬水或齋啡。
* 麵店:米線或米粉是較好的選擇,湯底要選清湯,避開麻辣、沙嗲等濃郁湯底。配料應選擇蔬菜、菇類、鮮肉片、雞肉等,避開炸魚皮、豆卜等油炸物。

自煮族備餐天書 (Meal Prep Guide)

自己煮食能最好地控制食材和烹調方法。週末花一點時間準備未來數天的餐點(Meal Prep),不但省時,更能確保飲食健康。

週末2小時備餐流程:從購物清單到食材處理

一個高效的備餐流程,能讓你事半功倍:
1. 規劃:簡單規劃未來3至5日的午餐和晚餐菜式。
2. 購物:根據規劃列出購物清單,一次過買齊所需食材。
3. 處理食材:回家後立即清洗和切好蔬菜,分裝放入保鮮盒。
4. 烹煮:烹煮不易變壞的蛋白質(如烤雞胸、滷牛腱)和碳水化合物(如烤番薯、藜麥),還有準備好水煮蛋。
5. 分裝冷藏:將煮好的食材按每餐份量分裝,放入雪櫃冷藏。

一週購物清單範本

這是一份基本的備餐購物清單,你可以根據喜好調整:
* 優質蛋白:雞胸肉、雞蛋、三文魚、板豆腐。
* 複合碳水:番薯、糙米、燕麥、藜麥。想知道減肥可以吃什麼麵包,可以選擇100%全麥麵包或酸種麵包。
* 蔬菜:西蘭花、菠菜、甘筍、青瓜、甜椒、菇類。
* 水果:蘋果、藍莓、牛油果。這些都是很好的減肥可以吃什麼水果的例子。
* 健康脂肪:原味堅果、橄欖油、奇亞籽。

簡易備餐食譜:香草烤雞胸、水煮蛋、烤番薯、烚菜

這幾款是備餐的基礎班底,簡單又萬用:
* 香草烤雞胸:雞胸肉用鹽、黑胡椒和喜歡的香草(如迷迭香、百里香)醃製15分鐘,放入焗爐以攝氏180度烤約20分鐘至熟透。
* 水煮蛋:冷水放入雞蛋,煮滾後轉小火再煮8-10分鐘。
* 烤番薯:洗淨後用叉子戳幾個洞,放入焗爐以攝氏200度烤約40-50分鐘至軟身。
* 烚菜:水滾後加入蔬菜(如西蘭花、菜心),煮約2-3分鐘即可撈起。

設計個人化減肥餐盤:「Mix & Match」配搭公式

學懂食物配搭的公式,你就能成為自己的營養師,自由組合出千變萬化的健康餐。

早餐組合:(希臘乳酪/雞蛋/燕麥) + (莓果/堅果/牛油果)

一個理想的早餐應包含優質蛋白質和複合碳水,再加點健康脂肪。
* 基礎選擇(選一):希臘乳酪、雞蛋、燕麥片。
* 配料選擇(選一至二):加入一把莓果、少量堅果或四分一個牛油果,增加營養和口感。
* 例子:希臘乳酪配藍莓和杏仁;燕麥片配切片蘋果;炒蛋配牛油果全麥多士。

午/晚餐公式:1個拳頭蛋白質 + 1個拳頭複合碳水 + 2個手掌蔬菜

利用自己的手掌來估算份量,是一個非常直觀和方便的方法。
* 蛋白質:約1個拳頭大小的份量(如手掌心大小厚度的魚或雞胸肉)。
* 複合碳水:約1個拳頭大小的份量(如一拳頭的糙米飯或番薯)。
* 蔬菜:約2個手掌攤開捧起的份量,盡量選擇多種顏色的蔬菜。

視覺化餐盤圖表助你輕鬆配搭

你可以將餐盤想像成一個圓形圖,劃分成幾個區域:
* 一半(1/2):填滿各種非澱粉類的蔬菜,例如綠葉菜、西蘭花、甜椒。
* 四分之一(1/4):放上你的優質蛋白質,例如烤雞、魚或豆腐。
* 四分之一(1/4):留給複合碳水化合物,例如糙米、藜麥或番薯。

破解嘴饞魔咒:解答「減肥可以吃什麼零食」

減肥期間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正餐吃什麼,而是突如其來的嘴饞。很多人都會問減肥可以吃什麼零食,其實嘴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關鍵在於如何聰明應對。與其用意志力死撐,不如學習一套有效的策略,讓你既能滿足口慾,又不會打亂減肥計劃。

應對嘴饞的四步漸進法

當嘴饞的念頭出現時,可以嘗試這個由淺入深的四步方法。這個方法的原則是從最低熱量的選項開始,逐步遞進,避免一開始就選擇高熱量的食物。

第一步:先飲水,區分口渴與飢餓

很多時候,大腦會混淆口渴與飢餓的訊號。當你感覺想吃東西,首先應該飲一杯約250毫升的清水,然後等待十至十五分鐘。如果想吃的感覺消失了,那就代表身體只是缺水,而不是真的肚餓。

第二步:喝清湯,滿足口慾

如果飲水後仍然感到空虛,可以嘗試喝一碗溫熱的清湯。例如日式味噌湯、紫菜蛋花湯或蔬菜清湯都是很好的選擇。溫熱的液體和湯的鹹香味,可以帶來比清水更強的滿足感,有效安撫想吃鹹味零食的慾望。

第三步:吃低糖水果,獲取天然甜味

如果渴望的是甜食,這時就可以考慮減肥可以吃什麼水果。選擇一份低升糖指數(GI)的水果,例如藍莓、士多啤梨、蘋果或西柚。水果的天然甜味可以滿足你對甜食的渴求,而且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

第四步:吃蛋白質,提供最強飽足感 (如茶葉蛋)

如果以上三步都無法消除強烈的飢餓感,那就代表身體確實需要補充能量。這時應該選擇一份以蛋白質為主的點心,例如一隻茶葉蛋、一小盒無糖希臘乳酪或一小把堅果。蛋白質是飽足感最強的營養素,能有效穩定血糖,讓你長時間維持飽足。

10款安心吃的低卡零食推薦

除了即時應對嘴饞,平時準備一些健康的零食,也能讓你更有預算。以下推薦十款方便又低卡的選擇:

  • 蔬菜棒配鷹嘴豆泥:青瓜、西芹或甘筍條口感爽脆,纖維豐富。鷹嘴豆泥則能提供植物性蛋白質和健康脂肪,是營養均衡的組合。
  • 無調味堅果:杏仁、合桃等堅果富含優質油脂、蛋白質和纖維。緊記控制份量,每次以一小把(約20-30克)為限。
  • 無糖乳酪:特別是希臘乳酪,蛋白質含量更高,飽足感更強。可以搭配少量莓果,增加天然甜味和抗氧化物。
  • 海苔:熱量極低,口感香脆,能滿足想吃鹹味香口零食的慾望,同時補充微量礦物質。
  • 蒟蒻:不論是蒟蒻條或蒟蒻果凍,都近乎零熱量,而且含有豐富水溶性纖維,能增加飽足感。選擇無糖或代糖版本即可。
  • 毛豆: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纖維含量也很高。水煮後加少量鹽調味,就是非常健康的點心。
  • 茶葉蛋或水煮蛋:一隻雞蛋就是一份完整的蛋白質,方便攜帶,能快速提供飽足感,是減肥人士的恩物。
  • 高濃度黑朱古力:選擇可可含量70%或以上的黑朱古力。它不僅能滿足甜食慾望,還富含抗氧化物。每次吃一至兩小片就足夠。
  • 無添加凍乾水果片:選擇成分只有水果的凍乾片,它保留了水果的營養,口感酥脆,可代替薯片等高熱量零食。
  • 米餅:選擇無額外調味的原味米餅,熱量低,口感香脆。可以在上面塗抹少量牛油果或花生醬,增加營養和風味。

減肥路上的絆腳石:應盡量避免的六大類食物

了解減肥可以吃什麼固然重要,但懂得避開某些「地雷食物」,更能讓你的努力事半功倍。這些食物不只熱量高,更容易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或刺激食慾,讓你陷入越吃越想吃的惡性循環。以下我們來看看六大類在減肥路上應該盡量避免的食物,讓你聰明繞道而行。

高糖食物與飲品

手搖飲品、包裝果汁、汽水和甜品,是減肥最常見的敵人。這些食物飲品含有大量精製糖,攝取後會讓血糖急速飆升,身體為了應對,便會分泌大量胰島素來降低血糖。這個過程不僅會促進脂肪儲存,血糖快速下降後,更會引發強烈的飢餓感與疲倦感,讓你忍不住想找下一份甜食。即使是思考減肥可以吃什麼水果時,也應選擇原個水果,而非飲用去除了纖維的果汁。

精製澱粉食物 (白飯、白麵包)

白飯、白麵包、白麵條這類精製澱粉,在加工過程中移除了麩皮與胚芽,流失了大量的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它們和高糖食物一樣,容易導致血糖大幅波動,提供短暫的能量,卻無法帶來持久的飽足感。這也解釋了為何午餐吃完一大碗白飯後,下午三四點就感到飢餓。當你思考減肥可以吃什麼麵包或麵食時,應優先考慮全穀物或糙米製成的產品。

高脂肪加工肉品 (香腸、午餐肉)

香腸、煙肉、午餐肉、火腿等加工肉品,為了延長保質期和增添風味,通常含有高量的鈉和飽和脂肪,熱量非常可觀。這些食品的營養價值偏低,卻容易讓人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熱量。特別是減肥可以吃什麼外食這個問題,在茶餐廳或快餐店中,應盡量避開含有這些加工肉品的餐點,轉而選擇原型肉類,例如雞扒或魚柳。

油炸食物與高熱量醬料

薯條、炸雞等油炸食物,在烹調過程中會吸收大量油脂,令熱量倍增。同時,食物在高溫油炸下,也可能產生對身體無益的物質。另外一個隱藏的陷阱是醬料,例如沙律醬、蛋黃醬、白汁等,它們通常由大量油脂和糖分製成。一份看似健康的沙律,如果配上高熱量的千島醬,其卡路里可能比一份正餐還要高。

高度加工零食

當你嘴饞想知道減肥可以吃什麼零食時,首先要避開的就是薯片、餅乾、包裝蛋糕等高度加工零食。這些零食經過精心調配,集香、脆、甜、鹹於一身,目的就是讓你停不下來。它們通常是高糖、高鈉和高壞脂肪的組合,營養密度極低,無法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只會帶來空泛的熱量和短暫的滿足感。

酒精飲品

酒精飲品是減肥人士需要特別留意的「液體卡路里」。酒精本身熱量不低 (每克約7大卡),而且身體會優先代謝酒精,這意味著在酒精被完全分解前,身體會暫停燃燒脂肪。更重要的是,酒精會降低自制力,容易讓人放鬆警惕,在不知不覺中吃下炸雞、薯條等高熱量佐酒小食,讓一整天的飲食控制功虧一簣。

「減肥可以吃什麼」常見問題 (FAQ)

關於減肥可以吃什麼,你可能心中還有不少疑問。我們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希望透過朋友間分享心得的方式,為你提供專業又清晰的解答。

問:減肥一定要完全戒掉澱粉嗎?

答: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迷思。答案是不需要。關鍵在於選擇「好」的複合碳水化合物,並且控制份量。碳水化合物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完全戒掉可能會讓你感到疲倦、精神難以集中,甚至引發對澱粉的強烈渴求,令減肥計劃更難持續。建議將白飯、白麵包等精製澱粉,換成糙米、燕麥、番薯、藜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複合碳水化合物。它們消化得比較慢,能提供更持久的飽足感,有助穩定血糖,對控制食慾非常有幫助。

問:減肥可以吃什麼麵包?

答:麵包愛好者在減肥路上確實會有些掙扎。想解答減肥可以吃什麼麵包這個問題,重點同樣是「選擇」。建議挑選成份標示為100%全穀物或黑麥製成的酸種麵包。這類麵包的升糖指數(GI值)較低,纖維含量也較高,比起用精製白麵粉製成的麵包,對血糖的影響更平穩,飽足感也更強。購買時記得查看成分表,確保「全麥麵粉」或「黑麥麵粉」排在第一位。當然,份量控制仍然是成功關鍵,建議根據你當日的碳水化合物攝取總量來安排。

問:減肥期間可以飲牛奶或豆漿嗎?

答:可以的。牛奶和豆漿都是非常好的營養來源。它們能提供優質蛋白質,有助於在減重期間維持肌肉量,並且增加飽足感。選擇的重點在於要挑選「無糖」或「無添加糖」的版本。市面上很多調味牛奶或豆漿都添加了大量糖分,會不知不覺間讓你攝取過多額外熱量。只要選擇無糖版本,它們就能成為你減肥餐單中的好夥伴。

問:名人減肥餐單可以直接複製嗎?

答:名人餐單很適合作為飲食的靈感參考,但不建議直接複製。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基礎代謝率、活動量和生活習慣都不同。名人餐單通常是由專業團隊為他們度身訂造,以配合特定的工作需求,未必適合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盲目跟從一些極端餐單,可能會導致營養不均衡。你可以從中學習他們選擇健康食材的原則,再根據自己的熱量需求和喜好進行調整,這樣才是最個人化和可持續的方法。

問:只靠飲食控制,不做運動可以嗎?

答:飲食控制是減重的核心,因為要達到熱量赤字,控制卡路里攝取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單靠飲食調整,的確可以減輕體重。不過,如果能配合適量運動,效果會更全面和理想。運動,特別是阻力訓練,可以幫助你增加肌肉量,從而提升基礎代謝率,讓你即使在休息時也能消耗更多熱量。而且,運動能改善身體線條,讓你體態更緊實,同時對心血管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極大益處。所以,飲食是基礎,運動是讓效果加乘的最佳催化劑。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