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要帶咩?2025香港游泳教練終極清單:詳解13件新手必備品及裝備陷阱
興奮地準備去上第一堂游泳課,卻在泳池邊才發現帶漏或帶錯裝備?你是否也曾煩惱過,除了泳衣泳褲,到底還需要準備什麼才能安心下水?許多新手往往忽略了裝備的細節,不但可能影響學習進度,甚至會買到妨礙學習的「裝備陷阱」。
為此,我們特意請教資深游泳教練,為各位游泳新手,由大人到小朋友,整合出這份 2025 年最詳盡的「游水裝備終極清單」。本文將從最核心的「必備四寶」講起,逐步拆解 13 件推薦裝備,更會獨家揭露教練眼中真正妨礙學習的錯誤用品。無論你是成人初學,還是為子女準備,這份清單都能助你輕鬆執拾,自信滿滿地踏出習泳第一步,避免浪費金錢和時間。
核心游泳裝備:新手下水前必備四寶
談到游水要帶咩,裝備清單可以很長,但對於新手來說,先準備好四件核心裝備就足夠應付第一堂課。這「必備四寶」是學習游泳的基礎,確保你在水中的安全、舒適和學習效率。我們就由最重要的泳裝開始說起。
1. 合身的泳裝 (泳衣/泳褲)
選擇一套合適的泳裝,是展開游泳學習的第一步。它不只關乎外觀,更直接影響你在水中的活動能力和專注度。
為何正規習泳不應穿沙灘褲或比堅尼?
去沙灘玩水和上游泳課是兩回事,裝備自然也不同。男士的沙灘褲質料吸水後會變得非常沉重,寬鬆的褲管更會產生巨大水阻,嚴重妨礙踢水動作的學習。女士的比堅尼設計著重美觀,但在重覆的划手和轉身動作中,容易移位或鬆脫,令人無法專心練習。所以,學習游泳應選擇專為運動設計的貼身泳裝。
女士泳衣選擇:一件頭 vs 運動型兩件頭
一件頭泳衣是學習游泳最穩妥的選擇。它提供全面的覆蓋和支撐,讓你活動自如,完全不用分心處理衣物。如果偏好兩件式,運動型兩件頭是不錯的選擇,它的剪裁通常像運動背心和貼身短褲,能穩固地包裹身體,確保在水中活動時保持貼合。
男士泳褲選擇:緊身三角 vs 平腳泳褲
男士泳褲的關鍵在於「貼身」。緊身三角泳褲提供最大的活動自由度,讓雙腿活動無任何束縛。而及膝的平腳泳褲(Jammers)則提供更多覆蓋,同樣因為貼身設計,能有效減低水阻。兩者都非常適合正規游泳訓練,選擇哪款純粹是個人習慣和舒適度的問題。
兒童泳裝特別注意事項 (附嬰幼兒游泳尿布指引)
為兒童選擇泳裝,合身與舒適是首要考量。過於寬鬆的泳衣會影響活動。若在戶外泳池,可考慮長袖防曬泳衣。特別要注意,未能控制大小便的嬰幼兒,必須穿著專為游泳設計的游泳尿布(Swim Diaper)。普通尿布下水後會吸水膨脹成一個大水球,失去功能之餘,亦可能破裂污染池水。
保養技巧:如何用清水除氯以延長泳衣壽命
泳池水中的氯是泳衣彈性纖維的頭號敵人。想泳衣更耐用,秘訣非常簡單。離開泳池後,第一時間在更衣室用清水徹底沖洗泳衣,盡量洗去殘留的氯水,回家後再用溫和的清潔劑手洗。這個小步驟能大大延長泳衣的壽命。
2. 保護眼睛的泳鏡
泳鏡看似小配件,但對於學習游泳來說,它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泳裝。
為何泳鏡是必需品?(保護眼睛、提升水下視野)
首先是保護功能。泳鏡能隔絕池水,避免眼睛直接接觸氯氣和細菌而引致不適或發炎。其次是提升視野。戴上泳鏡後,水底世界變得清晰,你能看清楚教練的示範、池底的標線和周圍的環境,這對建立水中方向感和安全感有極大幫助。
如何選擇一副不漏水的泳鏡?(附在家測試方法)
一副好的泳鏡,最重要的就是不漏水。想知道泳鏡是否適合你的臉型,可以在家做個簡單測試。拿起泳鏡,不要套上頭帶,直接將鏡框輕輕按壓在眼窩上。如果它能產生輕微吸力並短暫地固定在臉上,就代表這副泳鏡的密封膠邊很貼合你的臉型,漏水的機會就較低。
近視人士應否選購有度數的泳鏡?
如果你的近視度數不深(例如200度以下),在泳池環境中或許還能應付。但若度數較深,強烈建議選購有度數的泳鏡。一副有度數的泳鏡能讓你重獲清晰視野,無論是安全上還是學習體驗上,都有著天壤之別的改善。
泳鏡保養天條:切勿擦拭內部防霧塗層
新泳鏡的鏡片內側都有一層防霧塗層,非常脆弱。切記,無論如何都不要用手指或毛巾去擦拭鏡片內部,這樣會直接刮走塗層,令泳鏡永久失去防霧功能。如果泳鏡起霧,只需在池水中輕輕過水,就能恢復清晰。
3. 保護頭髮與安全的泳帽
很多人以為泳帽是長頭髮人士的專利,其實不論男女長短髮,戴泳帽都有實際功用。
戴泳帽的三大功能:保護頭髮、減少水阻、提升安全
泳帽最直接的功能是保護頭髮,避免長時間接觸池水中的氯而導致髮質變乾、變黃。同時,它能將頭髮束好,防止頭髮在游泳時遮擋視線,或在換氣時吸入髮絲。對於進階者,平滑的泳帽能減少頭部的水阻。最後,選擇鮮色的泳帽能讓你在水中更顯眼,提升安全性,方便池邊的教練和救生員辨識。
不同材質泳帽的選擇:尼龍 vs 矽膠
市面上的泳帽主要有兩種材質。尼龍布泳帽的質地像泳衣,彈性好,穿戴舒適不扯頭髮,適合初學或對舒適度要求高的小朋友。不過它的防水性能較弱。矽膠泳帽則完全防水,能更有效地保護頭髮,也更耐用,是大部分習泳人士和泳手的選擇。
4. 快乾毛巾或索水布
這是你游水帶咩的清單上,離開泳池時最需要的物品。
毛巾與索水布的優劣比較
傳統的棉質毛巾親膚舒適,但濕水後變得笨重,而且不易乾。近年流行的索水布(或稱快乾巾)是另一種選擇,它通常由人造纖維製成,體積小、重量輕,吸水力極強,而且扭乾後很快就能回復乾爽狀態,非常適合需要經常攜帶的游泳人士。兩者各有優劣,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個人衛生注意事項
毛巾是個人貼身用品,應該專人專用,避免與他人共用,以防交叉感染細菌或皮膚病。使用後應盡快清洗乾淨並徹底晾乾,防止因潮濕而滋生霉菌和產生異味。
輔助學習工具:加速掌握游泳技巧
5. 浮板及其他輔助工具
初學者為何需要自備浮板?
除了幾件核心裝備,當思考游水要帶咩才可以學得更快時,一個屬於自己的浮板絕對是關鍵。公共泳池提供的浮板,很多時因為長年累月使用,浮力可能已經減弱,甚至質地變軟,這會直接影響練習效果。自備一塊質素良好的浮板,可以確保你在練習時獲得足夠而穩定的承托力。浮板並非玩具,而是讓你專注練習踢腿動作的專業工具。它能有效承托上半身,讓你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腿部動作的準確性及耐力訓練上,是打好基礎的重要一步。
其他輔助工具簡介 (背漂、水袖、腳浮)
除了浮板,市面上還有其他輔助工具,能針對不同學習階段提供幫助。了解游水帶咩輔助工具,可以讓訓練更具效率。
-
背漂 (Back Float): 這是一種繫於背部的浮力裝置,特別適合初學游泳的小朋友。它的好處是能讓四肢完全自由活動,幫助小朋友在水中建立自然的平衡感,同時無礙他們練習手腳划水的協調性。
-
水袖 (Armbands): 穿戴在兩邊上臂,為身體提供浮力。水袖能給予初學者極大的安全感,幫助他們克服對水的恐懼。在教練指導下,水袖亦可用於單手划水的專項練習,用途比想像中更多。
-
腳浮 (Pull Buoy): 這個工具主要給進階學員使用。使用時會將它夾在兩腿大腿之間,令下半身自然浮起而無需踢水。這樣,游泳者就可以完全專注於上半身的手部划水動作與換氣技巧,是強化上肢力量及改善划水姿勢的絕佳工具。
香港公共泳池入場必備「三寶」
除了核心的游泳裝備,究竟游水要帶咩才能在香港的公共泳池暢通無阻呢?其實有三樣物品非常關鍵,它們就好像入場的「三寶」,缺少任何一件都可能影響你的游泳體驗。讓我們逐一看看,游水要帶啲咩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6. 五元硬幣 (儲物櫃按金)
很多人第一次到康文署轄下的泳池,都會在儲物櫃前感到徬徨。香港大部分公共泳池的儲物櫃,都需要投入一個五元硬幣才能上鎖使用。這個硬幣只是作為按金,當你游完水歸還鎖匙時,就可以取回。所以,在你的游泳袋裡預先準備一個「神沙」,就能省卻在現場四處找換的麻煩。如果真的忘記了,通常泳池入口處或辦事處附近會有硬幣找換機,或者可以向職員查詢。
7. 八達通卡 (入場收費)
現在香港大部分公共設施都趨向電子支付,康文署泳池也不例外。使用八達通卡「嘟一嘟」入場,是最快捷方便的方式。當然,泳池也接受現金付款,但預備好八達通卡可以節省排隊購票的時間。需要留意的是,內地旅客常用的電子支付方式,例如支付寶或微信支付,在泳池櫃檯一般並不適用。
8. 潔淨的拖鞋 (保持衛生及防滑)
一對專門在泳池範圍內穿著的潔淨拖鞋,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是為了個人衛生,更衣室和池邊的地面長期濕滑,直接赤腳行走,容易接觸到細菌。其次是安全考量,泳池周圍的地面非常濕滑,一對有防滑功能的拖鞋能大大減低滑倒的風險。這對拖鞋應該是乾淨的,並且只在泳池場館內使用,避免將街外的塵土和細菌帶入池區。
提升舒適度與便利性:推薦裝備清單
準備好核心裝備後,想知道游水要帶咩才可以令整個體驗更上一層樓?這份清單就能解答你游水帶咩可以更舒適自在的疑問,讓你每次下水前後都保持最佳狀態。
9. 防水袋 (乾濕分離)
乾濕分離的重要性及容量建議
游完水後,濕透的泳衣、泳帽和毛巾如何處理總是一個小煩惱。直接放進袋中會弄濕所有乾爽的物品,使用普通膠袋又不環保而且容易破損滲漏。一個專門的防水袋就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它能將濕物與乾物完美隔開,讓你的替換衣物、電話和銀包保持乾爽。建議選擇容量約5至10公升的防水袋,大小適中,足以容納個人游泳後的所有濕衣物。
10. 個人清潔及護理用品
三合一沐浴露、潤膚膏、梳子、耳塞
游泳後徹底清潔身體非常重要,因為池水中的氯氣會殘留在皮膚和頭髮上。為了方便攜帶,一支集合洗髮、護髮和沐浴功能的三合一沐浴露是理想選擇。游泳會令皮膚變得乾燥,所以沐浴後塗上潤膚膏能及時補充水份,保持皮膚滋潤。長頭髮的朋友,帶備一把梳子有助整理打結的濕髮。如果你的耳朵容易入水不適,一對合適的游泳耳塞能有效預防水份進入耳道,減少引發炎症的機會。
11. 水樽及小食
為何游泳期間及之後需要補充水份及能量?
很多人會忽略,游泳其實是一項消耗大量體能的運動,身體在水中同樣會流汗和脫水。因此,準備一個裝滿清水的水樽,在游泳前後和休息期間適時補充水份,對維持體能和身體機能至關重要。運動過後,身體亦需要補充能量,準備一些簡單的小食如香蕉或能量棒,在游泳後30分鐘內進食,有助於體力恢復。
12. 自備掛鎖
加強儲物櫃保安的選擇 (傳統鎖 vs 密碼鎖)
雖然香港大部分公共泳池的儲物櫃都提供投幣式鎖,但如果你想加強個人財物的保障,自備一個掛鎖是個不錯的選擇。傳統的鎖匙鎖結構簡單可靠,但你需要考慮如何保管鎖匙。密碼鎖則免卻了攜帶鎖匙的麻煩,只需記住密碼即可,非常方便。無論選擇哪一款,這都是一個能讓你更安心暢泳的小投資。
13. 戶外或冬季游泳額外裝備
防曬霜 / 防曬衣
如果你選擇在戶外泳池或泳灘游泳,防曬措施絕不可少。水面的反射會增強紫外線的威力,所以出門前應塗抹防水效能高的防曬霜,並定時補塗。穿著長袖防曬衣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物理防曬方法,能為皮膚提供更全面的保護。
保暖泳衣 (Neoprene物料)
在天氣轉涼的日子或在水溫較低的室內泳池游泳,體溫容易流失。一件由Neoprene(氯丁橡膠)物料製成的保暖泳衣能有效減緩體溫散失。它的原理是鎖住一層薄薄的水膜在泳衣和皮膚之間,再利用體溫將其加熱,形成保暖層,讓你即使在較冷的環境下也能舒適地享受游泳樂趣。
【教練貼士】妨礙學習!學游水應避免的裝備
清楚知道游水要帶咩之後,我們同樣需要了解,有哪些裝備是學習游泳時應該要避免的。有些用品看似方便安全,但從專業角度來看,它們反而會成為學習路上的絆腳石,不但沒有幫助,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
1. 游泳圈 (水泡)
為何對學習游泳有害無益?(妨礙平衡、製造錯誤安全感)
游泳圈是嬉水的好夥伴,但絕對不是學習游泳的好工具。因為它會將身體固定在一個垂直於水面的姿態,這與游泳所追求的水平流線型姿勢完全相反。學習游泳很重要的一環,是感受身體在水中的自然浮力與平衡。游泳圈的存在會完全剝奪這個學習機會,讓身體依賴外力,而不是學會自己放鬆和浮起。更重要的是,它會製造一種錯誤的安全感,一旦拿走游泳圈,學習者便會因為從未真正掌握平衡而感到更加恐懼。
2. 潛水鏡、呼吸管及蛙鞋
為何不適合在泳池學習游泳?(與正規換氣及踢水姿勢不符)
這一套裝備看起來很專業,但它們是為浮潛或潛水而設計,並不適用於學習正規泳術。潛水鏡會覆蓋鼻子,這會讓初學者無法學習用鼻子呼氣的基本技巧。呼吸管讓頭部長時間埋在水中也能呼吸,完全繞過了學習轉頭換氣的關鍵步驟。至於蛙鞋,它雖然能提供強大推進力,卻會讓初學者忽略了正確的踢水姿勢與腳腕發力技巧,養成了錯誤的習慣。學習游泳,需要身體直接感受水的阻力與反作用力,這些裝備反而隔絕了這種重要的感官學習。
3. 救生衣及嬰兒游泳頸圈
為何會完全阻礙學習進度?(改變身體自然姿態及潛在風險)
救生衣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在緊急情況下提供最高浮力,讓使用者能垂直浮在水面等待救援。這個姿態與游泳所要求的水平姿勢背道而馳,會完全阻礙學習者掌握任何有效的游泳動作。至於近年流行的嬰兒游泳頸圈,則存在相當大的安全隱憂。它單靠頸部支撐嬰兒全身重量,可能對頸椎造成壓力,而且一旦漏氣或滑脫,後果不堪設想。國際上許多游泳及育兒專業機構都已明確指出其潛在風險,因此絕不推薦使用。真正安全的嬰幼兒游泳,應該是在家長或教練的懷抱與支撐下進行,讓他們在親密互動中感受水的樂趣。
游泳前後全攻略:由執拾到保養
了解游水要帶咩之後,下一步就是學習如何有效執拾和保養這些裝備。一個整理得宜的游泳袋,與游泳後正確的保養步驟,能讓你的游泳體驗更順暢,裝備也更耐用。想知道游水要帶啲咩物品,以及如何打理它們,這份攻略就十分實用。
出門前:執拾游泳袋的收納技巧
優化更衣室體驗的分層收納法
一個有條理的游泳袋,可以讓你從容不迫。執拾時可以想像一下在更衣室的流程,然後倒序放入袋中。首先,將游泳後才需要用到的乾爽衣物、內衣褲放在最底層。接著,放入沐浴用品和護理品。最後,將到達更衣室後第一時間需要拿出的拖鞋、毛巾、泳衣、泳帽和泳鏡放在最上層。這樣一來,你就不用在袋中翻找,過程自然更有效率。
實用的乾濕分離打包方法
乾濕分離是執拾游泳袋的核心原則。出門前,準備一個防水袋放入游泳袋中,用來游泳後放置濕透的泳衣、泳帽和毛巾。這個方法可以確保袋內其他物品,例如你的手機、錢包或替換衣物,不會被弄濕。選擇一個容量足夠的防水袋,就能將所有濕物一次過收納,保持游泳袋內部乾爽整潔。
回家後:延長裝備壽命的保養步驟
關鍵第一步:在更衣室即場用清水初步處理
游泳後,泳衣、泳帽和泳鏡上都會殘留池水中的氯氣。氯氣會侵蝕物料的彈性纖維,是裝備損耗的主要原因。在離開泳池前,可以在更衣室的淋浴間用清水徹底沖洗所有游泳裝備。這個簡單的動作可以立即去除大部分有害的化學物質,為後續的保養打好基礎。
第二步:回家後立即取出所有濕物
回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游泳袋,將所有濕的物品全部取出。即使你使用了防水袋,濕氣仍然會困在袋中。長時間將濕透的泳衣和毛巾悶在袋內,會滋生細菌和霉菌,產生難聞的氣味。所以,盡快把它們拿出來通風,是保持衛生的重要一步。
第三步:泳衣、泳帽、泳鏡的正確晾乾與收納
正確的晾乾方法能大大延長裝備壽命。泳衣應用毛巾輕輕壓乾水份,然後在陰涼通風處平放或對摺晾乾,避免直接暴曬和使用衣夾夾住肩帶,因為陽光和重力會破壞其彈性。矽膠泳帽需用乾布擦乾內外。泳鏡則只需用清水沖洗,然後自然風乾,切記不要擦拭鏡片內部,以免刮花防霧塗層。最後,將完全乾透的裝備妥善收納,泳鏡最好放入保護盒中,準備下一次使用。
入場前必讀:香港泳池衛生及安全守則
除了清楚游水要帶咩,了解清楚泳池的規矩,同樣是享受游泳樂趣的關鍵一步。香港的公共游泳池對衛生及安全有相當嚴格的要求,目的是為了保障每一位泳客。出發前花少少時間閱讀,可以讓你的游泳體驗更加順暢愉快。
泳池衛生守則
為何進入池面前必須先淋浴及通過洗腳池?
這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項衛生守則。我們身體表面其實附有汗水、油脂、皮屑甚至化妝品。如果在下水前不先淋浴沖走它們,這些物質就會直接進入池水。它們會與池水中的氯產生化學作用,形成一種叫「氯胺」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就是我們常聞到的「泳池味」的主要來源,而且會刺激眼睛和呼吸道。所以,下水前徹底淋浴,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維持整池水的質素。
淋浴後,泳客必須再經過水簾和洗腳池。這一步是為了再次沖洗身體,並且重點消毒雙腳,有效防止腳部真菌等經由池邊或池水傳播,是保障公共衛生的重要防線。
安全及衣著指引
場館內的 T 恤穿著及鞋履管制指引
泳池場館對於泳裝以外的衣物和鞋履有清晰的指引。如果因為防曬等原因需要在泳衣外穿著T恤,必須是潔淨的,而且許多泳池都規定只可以是白色底的T恤。這個規定是為了防止有顏色的衣物脫色,污染池水。
至於鞋履,規矩就更加嚴格。所有在街上穿過的鞋都嚴禁穿入池面範圍。你需要自備一雙乾淨的拖鞋,並且在更衣室內換上。穿著這雙潔淨的拖鞋,行經洗腳池進入池面,才能確保不會將街外的沙塵和細菌帶到濕滑的池邊,這對維持環境衛生和預防滑倒意外都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