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一日所需蛋白質吃多少?終極指南:3步精準計算法+高蛋白食物餐單全攻略

您是否也對「每日應攝取多少蛋白質」感到困惑?網上資訊眾說紛紜,從健身教練到營養師的建議各異,讓您無所適從。這份終極指南將為您終結所有疑問,提供一個簡單易行的三步精準計算法,助您即時找出個人化的每日蛋白質需求。本文不僅教您計算,更會提供豐富的高蛋白食物清單與一日三餐飲食範本,將抽象的數字轉化為實際餐盤上的美味佳餚。無論您的目標是增肌、減脂還是維持健康,本文都能為您提供最全面、最實用的行動攻略。

如何計算您每日的蛋白質需求:由基本到精準

想知道人體一日所需蛋白質的準確數字嗎?其實這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人體每日蛋白質的需求量,會因為您的體重、活動量、年齡,甚至是健康目標而有所不同。不過,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簡單而科學的方法,一步步找出最適合您的人一日蛋白質攝取量,從基本概念到精準計算,讓您對自己的身體有更深入的了解。

【互動計算機】即時獲取您的個人化蛋白質建議

如果您想立即得到一個答案,不妨試試我們的互動計算機。只需要輸入您的基本資料,例如體重和日常活動情況,計算機就能即時為您估算出個人化的蛋白質建議量。這是最快捷的方法,幫助您建立一個初步的概念。

手動計算三步法:掌握您的一日蛋白質攝取量

如果您想更深入了解數字背後的原理,親手計算是最好的方法。整個過程非常簡單,只需要三個步驟,就能清晰掌握人每日所需蛋白質的份量。

第一步:評估您的活動量水平

首先,誠實地評估一下自己屬於哪一個活動量組別,因為活動量愈大,身體修復和建立肌肉所需的蛋白質就愈多。

  • 低活動量族群:大部分時間都是靜態工作,例如辦公室上班族,而且每週運動少於一次。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為 體重(公斤) x 0.8-1.0 克
  • 中等活動量族群:有規律運動的習慣,每週進行2至3次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健身。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為 體重(公斤) x 1.2-1.6 克
  • 高活動量族群:幾乎每日都進行高強度訓練,例如運動員或以增肌為主要目標的健身愛好者。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為 體重(公斤) x 1.6-2.2 克

第二步:量度您的體重

用磅秤量度您目前的體重,並且使用公斤(kg)作為單位。

第三步:套用公式,計出結果

現在,將您的體重和對應的活動量系數代入公式中,就能得出結果。

公式:體重 (公斤) x 活動量系數 = 每日所需蛋白質 (克)

舉個例子,假設您的體重是60公斤:
* 如果屬於低活動量,您每日大約需要:60 x 1.0 = 60克蛋白質。
* 如果屬於中等活動量,您每日大約需要:60 x 1.5 = 90克蛋白質。
* 如果屬於高活動量,您每日大約需要:60 x 2.0 = 120克蛋白質。

特殊族群的蛋白質攝取量調整

除了活動量,某些人生階段或特定目標,也需要調整蛋白質的攝取量。

  • 長者: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會自然流失。為了預防肌少症,維持活動能力,長者反而需要攝取比一般年輕人更多的蛋白質,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1.2至1.5克。
  •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為了支持胎兒的成長發育和產後製造母乳,這個時期的蛋白質需求會大幅增加。建議在一般基礎上,每日額外增加15至25克的蛋白質,但最好還是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專業意見。
  • 增肌或減重人士:蛋白質對於這兩個目標都非常關鍵。增肌需要充足的原料來建造肌肉;而減重時,足夠的蛋白質可以提供飽足感,並且在熱量赤字的狀態下,保護肌肉不被身體分解。這兩類人士通常適用較高的攝取系數,即每日每公斤體重1.6克或以上。

掌握每日蛋白質份量:從食物到餐盤的實踐指南

計算出人體一日所需蛋白質的目標數字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這些克數,轉化為我們餐盤上的實際食物。很多人一想到要拿出食物磅秤就感到卻步。其實,只要掌握一些簡單的技巧,將抽象的數字具體化,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均衡的蛋白質攝取,比您想像中要容易得多。

蛋白質「份量」視覺化:告別磅秤的直觀估算法

想輕鬆掌握人一日蛋白質的攝取量,我們可以學習一個非常實用的概念:「份量」。在營養學上,一份「豆魚蛋肉類」大約含有7克的蛋白質。與其執著於每一克的精準計算,不如學會用眼睛和手掌來估算份量。

  • 用手掌估算肉類:一片大約與您手掌心(不包含手指)大小及厚度相若的煮熟肉類,例如雞胸肉或魚柳,就大約是3至4份蛋白質(約21至28克)。
  • 常見食物換算
  • 1份蛋白質約等於:1隻雞蛋、半盒嫩豆腐、3湯匙毛豆仁、1杯約190毫升的無糖豆漿。
  • 2份蛋白質約等於:1盒市售的中華豆腐、1塊三角油豆腐。
  • 3份蛋白質約等於:1塊手掌心大小的雞胸肉。

透過這種方式,您可以快速地評估一餐之中大概攝取了多少蛋白質,讓計算人體每日蛋白質變得直觀又簡單。

高蛋白質食物來源:輕鬆滿足您的每日所需

要達到人每日所需蛋白質的目標,認識並選擇高蛋白質的食物非常重要。以下為您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動物性及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方便您在日常飲食中靈活配搭。

動物性蛋白質來源:

  • 雞胸肉:堪稱增肌減脂的好朋友,每100克煮熟的雞胸肉,大約含有25至30克的蛋白質。
  • 魚類(三文魚、吞拿魚):不僅富含蛋白質,還有對心血管有益的Omega-3脂肪酸。一片約手掌大的三文魚扒,就能提供超過20克的蛋白質。
  • 雞蛋:一顆中型雞蛋含有約6至7克的完整蛋白質,是方便又經濟的選擇。
  • 希臘乳酪(Greek Yogurt):比一般乳酪的蛋白質含量高出近一倍,一杯150克的希臘乳酪,可提供約15克蛋白質。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

  • 豆製品(豆腐、天貝、無糖豆漿):黃豆是少數提供完整必需胺基酸的植物。一盒300克的板豆腐約有20至25克蛋白質。一杯400毫升的無糖豆漿,也含有約13克蛋白質。
  • 毛豆:無論是作為前菜或零食都非常適合,一杯約150克的帶莢毛豆,就能提供約18克蛋白質。
  • 豆類(鷹嘴豆、黑豆、扁豆):它們是纖維和蛋白質的絕佳來源。一杯煮熟的扁豆,就含有約18克蛋白質。
  • 堅果與種子:杏仁、合桃、奇亞籽等都是補充蛋白質的好選擇,適合加入乳酪或沙律中。

如何聰明選擇,確保攝取質量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數量固然重要,但蛋白質的「質量」同樣不能忽視。聰明的選擇可以讓您的健康效益最大化。

  • 優先選擇原型食物:盡量選擇未經加工或少加工的食物,例如新鮮的雞肉、魚肉和豆腐,而不是香腸、火腿、肉乾等加工肉製品。加工食品通常含有較高的鈉和不健康的添加物。
  • 白肉優於紅肉:一般建議,可以多選擇雞、鴨、魚等「兩隻腳」的白肉,它們的飽和脂肪含量相對較低。牛、豬、羊等「四隻腳」的紅肉則適量攝取。
  • 注意烹調方式:蒸、煮、烤、焗是比油炸更健康的烹調方法,可以避免在攝取蛋白質的同時,吸收過多的額外油脂。
  • 植物蛋白多樣化:如果您主要依賴植物性蛋白質,記得要多元化攝取,例如同時食用穀物和豆類。因為多數植物性食物無法單獨提供所有必需胺基酸,透過「蛋白質互補法」可以確保營養更全面。

設計您的一日高蛋白餐單:提升飽足感與新陳代謝

計算出人體一日所需蛋白質後,下一步就是將這些數字轉化為實際的餐盤規劃。一個設計良好的高蛋白餐單,不僅能確保您滿足人體每日蛋白質的需求,更能有效提升飽足感和促進新陳代謝,讓健康目標事半功倍。

蛋白質平均分配三餐的黃金法則

許多人習慣在晚餐時才大量攝取肉類,這其實不是最有效利用蛋白質的方式。身體的肌肉合成機制,就像一個全天候運作的工場,它需要的是持續穩定的原料供應。如果一次過將大量蛋白質「傾倒」給身體,工場也無法即時處理所有原料,多餘的部分就可能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所以,更聰明的做法是將您每日所需蛋白質平均分配到三餐之中,甚至包括小食。例如,如果您的目標是一日攝取90克蛋白質,您可以規劃每餐攝取約25至30克。這樣做能讓身體整天都有充足的胺基酸使用,有助於維持肌肉量,和穩定血糖水平,從而讓您感覺精力充沛,和減少餐與餐之間想吃零食的慾望。

一日三餐飲食範本:滿足不同蛋白質需求

要規劃餐單其實比想像中簡單。這裡提供一些飲食範本,助您輕鬆將蛋白質融入每一餐。

目標:每日約75克蛋白質

  • 早餐(約20-25克):
  • 兩隻雞蛋(約14克)配一杯250毫升無糖豆漿(約8克)
  • 或 一杯150克希臘乳酪(約15克)配一小撮杏仁(約6克)

  • 午餐(約25-30克):

  • 一個手掌大小的雞胸肉(約120克,含約30克蛋白質)配沙律或糙米飯
  • 或 一罐吞拿魚罐頭(瀝乾水後約130克,含約30克蛋白質)製成三文治

  • 晚餐(約25-30克):

  • 一個手掌大小的三文魚柳(約120克,含約25克蛋白質)配烤蔬菜
  • 或 半磚硬豆腐(約150克,含約12克)配炒肉碎(約50克,含約12克蛋白質)

目標:每日約100克蛋白質

您可以根據75克的範本,增加每餐的份量,或者加入一份高蛋白小食。

  • 早餐(約30克): 在希臘乳酪中加入一湯匙(約15克)奇亞籽(約3克蛋白質),和增加堅果份量。
  • 午餐(約35克): 將雞胸肉份量增加至150克。
  • 下午茶小食(約10-15克): 一杯牛奶或一隻烚蛋。
  • 晚餐(約30克): 照常食用,或選擇份量較大的肉類或魚類。

運動與蛋白質:把握補充的黃金時機

如果您有運動習慣,特別是重量訓練,蛋白質的補充時機就變得相當重要。運動會對肌肉纖維造成微小的撕裂,而蛋白質就是修復和重建這些纖維,使其更強壯的關鍵原料。

運動後的30分鐘至2小時內,是身體吸收營養進行修復的「黃金窗口期」。在這段時間補充蛋白質,肌肉的合成效率會更高。您可以選擇一些容易消化和吸收的蛋白質來源。

  • 乳清蛋白飲品(Protein Shake): 這是最快捷方便的選擇,能為身體提供快速吸收的胺基酸。
  • 朱古力奶: 它含有優質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是天然又有效的運動後恢復飲品。
  • 希臘乳酪配水果: 乳酪提供蛋白質,水果則補充運動時消耗的能量。
  • 雞肉沙律或烚蛋: 如果運動後剛好是正餐時間,這也是很好的固體食物選擇。

把握好這個時機,能讓您的訓練效果最大化,幫助身體更快恢復。

攝取蛋白質的重要前提與常見問題 (FAQ)

【首要原則】增加蛋白質攝取前,先確認腎臟功能

在深入計算人體一日所需蛋白質之前,我們必須先建立一個最重要的觀念。這就是確認自己的腎臟功能是否健康。這一步驟是整個蛋白質攝取計劃的基石。因為蛋白質在體內消化分解後,會產生含氮廢物。這些廢物需要依靠腎臟過濾,然後經由尿液排出體外。如果您的腎臟功能正常,這個過程便會順利進行。但是,如果腎功能已經有潛在問題,大量增加人體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無疑是加重了腎臟的工作負擔。

所以,在您決定要執行高蛋白飲食,或者大幅提升人一日蛋白質的攝取量之前,特別是為了健身增肌或減重目的時,建議先透過身體檢查了解自己的腎臟健康狀況。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個對自己健康負責的專業態度。將腎臟想像成身體的濾水器,確保它在最佳狀態下運作,我們才能安心地為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

關於蛋白質攝取的常見問題

Q1:蛋白質是否吃得越多越好?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迷思。答案是否定的。身體對於人每日所需蛋白質的運用有一定限度。當攝取的蛋白質超過身體修復和建造組織所需時,多餘的蛋白質並不會直接變成肌肉。它們會被身體轉化為能量使用,或者最終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長期過量攝取,不僅可能導致體重增加,更會持續加重腎臟的過濾負擔,對長遠健康構成風險。

Q2:植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性蛋白質,哪一種比較好?
這兩者其實各有優點,與其說哪一種比較好,不如說如何聰明搭配。動物性蛋白質(如雞肉、魚肉、蛋、奶製品)通常是「完全蛋白質」,意思就是它提供了所有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需胺基酸。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豆腐、堅果、全穀物)的優點是富含膳食纖維、抗氧化物,而且飽和脂肪含量較低。雖然多數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並非完全蛋白,但只要我們聰明地組合不同種類的植物食材,例如穀物配搭豆類,就能達到蛋白質互補的效果。因此,最好的策略是兩者均衡攝取。

Q3:甚麼時候補充蛋白質效果最好?
關於補充時機,有兩個關鍵原則。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將每日所需的蛋白質「平均分配」到三餐之中。這樣能確保身體整天都有穩定充足的胺基酸供應,以應付各種生理需求。第二,對於有運動習慣的朋友,運動後的黃金時間補充蛋白質,確實有助於肌肉的修復和生長。不過,我們應該先建立好平均分配的基礎,再將運動後補充視為一個優化效果的策略。總體來說,確保全日總量充足且分配均勻,比執著於單一的補充時機更為重要。

【免費資源下載】您的個人化蛋白質速查表

掌握了計算人體一日所需蛋白質的方法之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將知識化為行動。為了讓您更輕鬆地將理論應用到每日飲食之中,我們特地為您準備了一份非常實用的禮物:一份專屬的「個人化蛋白質速查表」。您可以把它想像成您的隨身營養師,無論是在計劃購物清單,還是在廚房準備餐點,它都能為您提供即時的指引,讓您計算人一日蛋白質的過程變得簡單又直觀。

速查表內容預覽

這份精心設計的速查表,濃縮了您最需要的核心資訊,方便您打印出來隨時查閱。它不只是一個食物列表,更是一個助您達成健康目標的全面工具。內容包括:

  • 常見高蛋白食物清單:我們整理了超過50種常見的動物性及植物性蛋白質食物,清楚標示出每100克或每一份量的蛋白質含量,讓您在超級市場購物或選擇外食時,都能做出明智的決定。
  • 份量視覺化指南:一張圖就能看懂一份蛋白質是多少。例如一個手掌心大小的雞胸肉,或是一杯標準容量的豆漿。這個指南讓您無需依賴廚房磅秤,也能準確估算攝取量。
  • 個人需求計算區:一個簡單易用的表格,您只需要填上自己的體重和日常活動量,就能快速找出您的人體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目標。
  • 簡易餐單規劃範本:提供一個可填寫的空白範本,助您輕鬆規劃每日三餐與小食的蛋白質分配,確保營養攝取更均衡。

如何善用速查表達成您的健康目標

單純下載資源並不足夠,懂得如何善用它才是成功的關鍵。我們建議您依照以下三個簡單步驟,將速查表的功能發揮到最大,一步步達成您的健康目標。

第一步是鎖定您的個人目標。打開速查表,第一時間利用計算區找出您個人的人每日所需蛋白質克數。這個數字就是您專屬的健康藍圖起點,讓您的努力有了明確的方向。

第二步是讓它融入您的生活。我們強烈建議您將速查表打印出來,然後貼在您每天都會看到的地方,例如雪櫃門上。這樣,每次您打開雪櫃準備餐點,或是坐下來寫購物清單時,它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您最好的營養顧問。

第三步是每日實踐與追蹤。利用食物清單和份量指南來搭配您的餐點。您可以每天在表上簡單做個記號,追蹤自己是否達標。這個過程就像一個小遊戲,將達成目標轉化為充滿成功感的日常習慣,讓健康飲食變得更有趣和可持續。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