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尺寸大不同?一文解構7大游泳池標準尺寸:從奧運50米標準長度到FINA規格全看懂
提起游泳池,您腦海中浮現的是奧運選手馳騁的50米賽道,還是社區泳池的消暑天地?事實上,不同用途的泳池,其尺寸標準可以天差地遠。由國際賽事到公眾康樂設施,每種泳池的長度、闊度以至水深,都依循著特定的規格而建,背後蘊含著競賽公平性、運動效能與使用者安全等多重考量。
本文將為您全面解構各大游泳池的標準尺寸,從國際泳聯(FINA)為奧運會制定的50米長池、25米短池嚴格規格,到香港常見的公眾主池、訓練池、習泳池,以至跳水、水球等特殊運動場地,都會一一剖析。我們不止探討長闊深等基本數字,更會深入解密設計背後的科學原理與規章細節,助您一次過看懂泳池尺寸的奧秘。
國際競賽級標準游泳池長度與尺寸:解構奧運會及世界錦標賽規格
談及游泳池標準尺寸,很多人首先會想起在電視上觀看奧運會,運動員在碧波中奮力衝刺的畫面。其實,這些國際頂級賽事所使用的標準游泳池長度與尺寸,背後都有一套由國際游泳總會(FINA,現已更名為世界水上運動總會)制定的嚴謹規章。這套規章確保了全球所有比賽的絕對公平性,讓我們一同深入了解這些競賽級泳池的規格細節。
奧運標準泳池長度(長池)的黃金標準:50米詳解
首先,奧運會及世界錦標賽採用的泳池,是我們常說的「長池」(Long Course)。這種標準游泳池長度就是大家最熟悉的50米。這個50米的標準泳池長度,是國際游泳界的黃金標準,所有長池的世界紀錄都在這裡誕生。為了保證比賽的絕對精準,這個長度是從泳池一端的計時觸碰板內壁,量度至另一端觸碰板的內壁,必須分毫不差。
設計解密:為何奧運泳池闊度是25米而非傳統的21米?
你可能會留意到一個有趣的細節,傳統設有8條泳道的標準泳池闊度通常是21米。計算方式是每條泳道闊2.5米(8 x 2.5米 = 20米),再加上泳池兩側各0.5米的緩衝空間。但是在奧運會與世界錦標賽這些頂級賽事,泳池闊度卻指定為25米。這個設計其實是為了追求極致的公平。泳池加闊到25米後,便可以容納10條泳道(通常編號為0至9)。比賽時一般只會使用中間的8條泳道,而最外側的第0和第9道則會空置。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這兩條空置泳道作為緩衝區,有效吸收運動員前進時造成的水波,大大減少水波從池壁反彈對第1和第8道選手造成的干擾,確保每一位選手都在最平穩的水域中競賽。
安全與性能:水深為何必須達到2米以上?
水深是另一個同時關乎安全與比賽表現的關鍵數字。一般的競賽泳池,水深要求至少達到1.8米。然而,FINA規定奧運會及世界錦標賽的泳池,水深必須達到最少2米,甚至建議深度為3米。首要的考慮因素是安全。運動員在出發跳水時會以極高速度衝入水中,足夠的水深能夠完全確保他們不會有任何撞到池底的風險。其次,更深的水體有助於吸收和減弱水波從池底反彈所造成的亂流。這能為所有運動員提供一個水流更穩定、整體阻力更小的比賽環境,有助他們游出更快的速度,創造更佳成績。
短池的標準游泳池長度及用途
除了50米的長池,國際賽事還有另一種常見規格,那就是「短池」(Short Course)。短池的標準游泳池長度正好是長池的一半,即25米。雖然奧運會目前並未設立短池游泳項目,但世界水上運動總會同樣會定期舉辦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等大型國際賽事。由於泳池長度較短,運動員在同一距離的比賽中需要進行更多次的轉身。這個特點令短池賽事對運動員的轉身技術和水下蝶泳腿(underwater dolphin kicks)的要求更高,戰術運用與長池有所不同,比賽節奏也更快,具有獨特的觀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