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注意?必讀15個游泳注意事項懶人包,由場地選擇、自救到預防中暑抽筋!

炎炎夏日,跳入水中暢泳無疑是最佳消暑活動。但無論您是泳術精湛的高手,還是初次接觸的「新手」,水中潛藏的危機絕不能輕視。為了讓大家游得安心又盡興,我們整合了這份「15個游泳注意事項懶人包」,內容涵蓋由下水前的場地選擇、評估個人狀況、充分熱身,到游泳期間的抽筋自解、體力不支時的自救技巧,以至預防中暑及應對不同場地(如泳池、泳灘)的潛在風險。不論男女老幼,出發前花幾分鐘閱讀本文,掌握這些必備安全知識,就能大大減低意外風險,盡情享受游泳的樂趣。

下水前核心安全守則:預防意外的第一步

談及游泳注意的事項,最重要的第一步,其實在你雙腳接觸到水之前已經開始。做足下水前的準備,是享受游泳樂趣,同時將意外風險降至最低的基礎。這些游泳注意事項看似基本,卻是保障安全的關鍵。

選擇安全水域:救生員與場地評估

選擇一個安全的游泳環境,是所有安全守則中的重中之重。一個看似平靜的水面,底下可能隱藏著你不知道的風險。

為何必須選擇有合資格救生員的場所

選擇有合資格救生員當值的泳池或泳灘,是不能妥協的首要原則。救生員不只是在場看守,他們受過專業訓練,懂得辨識潛在危險,並且能在發生抽筋、嗆水甚至遇溺等緊急狀況時,提供最即時和正確的援助。他們的存在,就是一道最關鍵的安全防線。

如何辨識當值救生員及安全設施

到達泳池或泳灘後,可以先觀察四周。當值的救生員通常會穿著統一和顯眼的制服,並在瞭望台或指定區域駐守,專注地觀察水面情況。同時,留意場地是否設有清晰的水深標示、救生圈、急救站等設施。一個管理完善的場地,會讓這些安全設施一目了然。

應避免的危險水域:野外、水塘與無人看管區

請務必避免在沒有救生員看管的地方游泳,例如野外的溪澗、水塘、河流或偏遠的石灘。這些地方的水深變化不定,水底可能有碎石、雜物或暗流,水質亦未經檢測。在這些地方一旦發生意外,將難以獲得及時救援。

結伴同行原則:切勿單獨游泳

即使你的泳術再好,也應遵守結伴同行的原則。意外往往是突如其來的,多一個人,就多一重保障。

「同伴制度」的重要性:互相照應與即時求援

「同伴制度」是所有水上活動的安全基石。與朋友或家人一同游泳,可以互相照應。萬一其中一方體力不支或抽筋,同伴能立即發現並呼救,或在安全情況下提供初步協助。這個簡單的原則,是避免獨自面對危險的最佳方法。

兒童游泳安全:成年人時刻監督的必要性

對於兒童而言,成年人的時刻監督是絕對必要的。即使在淺水區或有救生員的泳池,家長或監護人也必須時刻將視線放在孩子身上。兒童的體力與判斷力有限,意外可能在短短幾秒鐘內發生,專注的看管絕不能少。

評估個人狀況:了解自身極限

游泳是一項消耗體能的運動,下水前必須誠實評估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了解自己的極限。

誠實評估泳術與體力,切勿逞強

請誠實地評估自己的游泳技術和體能水平。如果你是初學者,就在淺水區練習。如果你感覺疲倦,就不要挑戰來回長距離。逞強好勝是游泳安全的大敵,量力而為才能游得更長久、更安全。

下水前身體檢查:疲勞、飽腹、酒後或藥後不宜

下水前,問問自己身體的狀況。在過度疲勞、精神不濟時游泳,會影響你的反應和協調能力,也更容易導致游泳中暑。飯後立即游泳,血液會集中在胃部,可能引致抽筋或不適。飲酒或服用藥物後,判斷力會下降,更不應下水。這些都是重要的游泳池注意事项。

學習基本求救信號:高呼、揮手

萬一在水中遇上困難,你需要讓別人知道你正處於危險之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鎮定,舉起單手或雙手反覆揮動,並大聲呼叫「救命」。清晰的求救信號,能讓救生員或附近泳客第一時間發現你,前來協助。

萬全準備清單:從熱身運動到合適裝備

下水前的萬全準備,是游泳注意安全的首要環節。就像出門前要檢查隨身物品一樣,游泳前的準備功夫,一步都不能少。這份清單涵蓋了從身體狀態到裝備選擇的各個層面,能有效降低意外風險。

充分熱身運動:預防抽筋與肌肉拉傷

熱身的核心目的與好處

充分熱身是所有游泳注意事項中,最基本但最常被忽略的一環。它的目的不只是活動筋骨,而是向身體發出「準備運動」的信號。一個完整的熱身可以提升體溫,增加肌肉彈性與關節的活動幅度,並且促進血液循環,讓心肺系統逐步適應接下來的運動強度,大大減低抽筋或肌肉拉傷的機會。

建議的熱身動作與時間(5-10分鐘動態伸展)

下水前的熱身應以動態伸展為主,時間約為5至10分鐘。靜態拉筋較適合運動後放鬆,運動前進行動態伸展效果更好。可以嘗試一些簡單動作,例如雙臂向前或向後劃圈、原地高抬腿、左右扭動腰部、轉動腳踝與手腕關節等。目標是讓身體微微發熱,關節感覺靈活,而不是感到疲勞。

循序漸進適應水溫:正確下水方式

即使完成了熱身,身體也需要時間適應泳池的溫度。切勿直接跳入水中,因為水溫與體溫的突然差距會刺激血管收縮,可能引發抽筋或心臟不適。正確的方式是先坐在池邊,用池水拍打胸口、背部及四肢,讓皮膚習慣水溫,然後再緩慢地由梯級走入水中,給身體一個完整的適應過程。

選擇並正確使用游泳裝備

泳衣與泳鏡的選擇標準:舒適、合身與功能性

選擇合適的裝備,是另一項游泳要注意的事項。泳衣的標準是合身與舒適,太鬆的泳衣會增加水中阻力,太緊則會妨礙活動與呼吸。泳鏡的功能性至關重要,它不但保護眼睛免受氯氣或細菌感染,清晰的視野更是安全保障。選擇密封性好、防霧功能佳的泳鏡,能讓你清楚看見水底情況與周圍環境。

浮具迷思:為何游泳圈、浮板並非救生工具?

必須釐清一個重要觀念,市面上常見的游泳圈、充氣臂圈或浮板,都屬於「輔助學習浮具」,並非「救生用品」。它們的設計是為了幫助學習者在有人監督下掌握泳姿,但本身並不可靠。這些工具有可能破損漏氣、從身上滑脫,或被水流沖走,無法在緊急情況下提供穩定有效的浮力。

過度依賴輔助工具的潛在危險

過度依賴這些輔助工具會產生虛假的安全感,這才是最大的危險。使用者,特別是兒童,可能會因為有浮具支撐,而誤以為自己有能力進入深水區。一旦浮具失效,他們將立即陷入危險,因為其真實泳術根本無法應付當前的水深。因此,使用任何輔助工具時,都必須在成年人監督下,並停留在能力可及的安全水域。

兒童、長者及初學者適用:特別安全須知

初學者須知:從淺水區開始建立信心

對於初學者,建立信心與學習技巧同等重要。應該從淺水區開始練習,選擇一個雙腳可以輕易踩到池底的深度。這能提供極大的心理安全感,當你感到緊張或嗆水時,可以隨時站起來。在這種安心的狀態下,你才能更專注於放鬆身體、學習呼吸與漂浮等基本技巧。

長者須知:量力而為並定期諮詢醫生

游泳對長者是極佳的低衝擊運動,但前提是必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游泳前應諮詢醫生,評估心血管健康是否適合。游泳時要量力而為,感到疲倦或不適便應立即休息。最好選擇有暖水供應的泳池,並與朋友結伴同行,遵守這些游泳池注意事项,能讓運動過程更安全。

兒童須知:選擇合適泳具與持續監督

兒童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為他們選擇尺寸合適、通過安全認證的輔助泳具,例如游泳背心。然而,最重要的安全措施是成年人「持續不間斷的監督」。兒童溺水過程可以非常迅速且安靜,只是短暫的視線轉移,都可能導致意外發生。因此,無論兒童泳術如何,在水邊時都必須有成年人專注地看管。

游泳中關鍵指南:掌握自救技巧與健康要點

在水中暢游時,有幾項關鍵的游泳注意事項必須時刻謹記,因為即使準備充足,突發狀況也可能發生。了解如何在水中應對緊急情況,以及留意身體發出的信號,是確保每次游泳都安全愉快的核心。這不僅是技巧,更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水中突發狀況應對:即時自救核心技能

無論你的泳術多麼精湛,水中環境總有變數。掌握基本的即時自救技巧,能在意外發生時保持冷靜,為自己爭取寶貴的時間。

抽筋自解教學:小腿、大腿的水中處理步驟

抽筋是游泳時常見的狀況。首先要保持鎮定,然後立即停止游泳,嘗試以仰漂姿勢浮在水面,或者游向池邊尋求支撐。
* 小腿抽筋:深吸一口氣,臉部朝下浸入水中,用手抓住抽筋那隻腳的腳尖,用力將腳尖拉向自己的身體方向,使小腿肌肉得到伸展。同時,可用另一隻手輕輕按摩抽筋部位。
* 大腿抽筋:保持仰漂姿勢,彎曲抽筋大腿的膝蓋,然後雙手環抱膝關節,盡量將大腿拉向胸口,這個動作可以有效伸展大腿肌肉。

嗆水或喝到水的應對:保持鎮定及恢復呼吸

不小心嗆到水時,恐慌是最大的敵人。第一時間應保持冷靜,立即停止所有動作,將頭部抬離水面。如果可以,抓住池邊或水道繩。然後,嘗試用力咳嗽,利用咳嗽的衝力將呼吸道中的水排出。之後,緩慢地調整呼吸,先呼氣,再平穩地吸氣,直到呼吸恢復順暢。

體力不支時的保命技巧:學習水母漂、仰漂以待救援

如果在水中感到體力不支,千萬不要掙扎,因為掙扎會加速體力消耗。這時應採用節省體力的漂浮技巧等待救援。
* 水母漂:深吸一口氣後,臉部朝下浸入水中,身體完全放鬆,四肢自然下垂。身體會像水母一樣自然浮起。需要換氣時,才緩緩抬頭吸氣,然後再次放鬆漂浮。
* 仰漂:這是最省力的保命方式。將身體完全放鬆,向後躺在水面上,口和鼻自然露出水面,保持順暢呼吸。只要全身放鬆,人體就能輕易浮起。

注意身體信號:避免過勞與換氣不足

學會聆聽身體的聲音,是預防意外的重要一環。了解自己的極限,避免過度勞累,是游泳要注意的事項中非常關鍵的一點。

體力不支或呼吸困難的徵兆

游泳時如果出現心跳異常加速、呼吸變得急促混亂、肌肉感到極度疲勞酸軟,甚至有頭暈或眼前發黑的感覺,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號。此時應立即減慢速度,游向淺水區或池邊休息,切勿逞強繼續。

長時間閉氣與潛水的潛在危險

與朋友進行閉氣挑戰或長時間潛水是非常危險的行為。這種做法可能導致「淺水昏厥」,因為身體在缺氧情況下,未必會發出強烈的呼吸信號,結果可能在毫無預警下於水中失去知覺,後果不堪設想。

如何透過正確呼吸節奏保持體力

游泳是一項講求節奏的運動。保持穩定而有規律的呼吸,配合划水與踢腿的動作,是維持耐力的關鍵。不要等到喘不過氣才換氣,應該將呼吸融入每一個動作循環中,使其成為自然反應,這樣才能游得更遠、更輕鬆。

不容忽視的健康管理:適時補水與飲食

很多人忽略了游泳時的健康管理,特別是補水和飲食。其實,這些都是維持體能與預防游泳中暑等問題的重要環節。

游泳為何要補水?預防脫水與中暑的重要性

雖然身處水中,但游泳是會流汗的,只是汗水直接融入池水而難以察覺。身體流失水分會導致脫水,不僅影響運動表現,更容易引發肌肉抽筋。在炎熱的戶外游泳池,脫水加上高溫,更會大大增加游泳中暑的風險。

正確的補水時機與方式(少量多次)

正確的補水策略是「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感到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建議在游泳前、游泳期間(大約每15至20分鐘到池邊喝幾口水)以及游泳結束後,都要補充適量水分。

游泳前後的飲食建議

  • 游泳前:切忌飽腹或空腹下水。建議在游泳前約一小時,補充一些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例如一根香蕉或一片多士,為身體提供能量。
  • 游泳後:運動後的30分鐘至1小時是補充營養的黃金時間。可以選擇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組合,例如一杯低脂牛奶、一份雞蛋三文治,有助於肌肉恢復和補充體力。

不同場地適用:公眾泳池與海灘游泳注意事項

談到游泳注意安全,除了個人準備,了解不同場地的特性也同樣重要。不論你是在設備齊全的公眾游泳池,還是在風景優美的天然泳灘,都有各自一套的游泳注意事項需要遵守,這樣才能確保玩得開心又放心。

公眾游泳池的衛生與秩序守則

公眾泳池是一個共享空間,保持池水清潔和環境安全,是每一位使用者的共同責任。遵守以下的游泳池注意事项,不僅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

入池前的清潔三部曲:淋浴、水簾、洗腳池

下水前的個人清潔,是維持池水衛生的第一道防線。進入泳池前,請務必完成清潔三部曲。首先,在更衣室用梘液淋浴,徹底沖洗全身,去除身上的汗水、油脂和細菌。然後,必須走過水簾通道和洗腳池,它們會用已加氯的清水進一步清潔你的身體和腳底,有效減少帶入池中的污染物。

泳池範圍內的公共衛生守則(禁止吐痰、飲食)

為了保障所有人的健康,泳池範圍內必須遵守基本的公共衛生守則。請勿在池邊或池中吐痰,因為唾液會傳播病菌。同時,泳池範圍內嚴禁飲食,食物殘渣不但會污染池水,也可能堵塞過濾系統。維持場地清潔,需要大家合力遵守。

遵守泳池規則:切勿奔跑、跳水及嬉戲

泳池邊的地面經常濕滑,奔跑很容易導致滑倒受傷。因此,在池邊應時刻保持慢行。另外,除非在指定的深水區或跳水池,否則切勿隨意跳水,因為水深不足可能導致頭部或頸椎嚴重受創。過分的嬉鬧,例如推撞或將他人按入水中,也十分危險,應該避免。

天然泳灘的環境風險與應對

與泳池相比,在海灘游泳要注意的事項更多,因為大自然的環境變幻莫測。了解潛在的環境風險,並且學會應對方法,是享受陽光與海灘的先決條件。

留意天氣與旗幟信號:雷暴、風浪警告

出發前,應先查看天氣報告。如果預測有雷暴或天氣不穩定,就應該更改計劃。在海中游泳時若遇上雷暴,是非常危險的。到達泳灘後,也要留意懸掛的旗幟信號,例如紅旗代表風浪太大,不宜下水。這些信號是救生員根據即時海況作出的專業判斷,必須遵守。

警惕隱形殺手:識別離岸流及其自救方法

離岸流是海灘最危險的陷阱之一,它會以強勁的拉力將人迅速拖離岸邊。你可以觀察海面,如果發現有顏色較深、較平靜,或者充滿泡沫和雜物的帶狀水域正流向外海,那很可能就是離岸流。萬一被捲入,必須保持鎮定,不要直接向岸邊游,因為這樣只會耗盡體力。正確的做法是,向與海岸平行的方向游,脫離水流的範圍後,再向岸邊游回去。

水質與海洋生物:避開污染及提防海膽、水母

大雨過後,泳灘水質通常會轉差,因為雨水會將陸地上的污染物沖入海中,所以最好避免在這段時間游泳。此外,也要留意水中的海洋生物。在岩石較多的地方,要小心腳下,提防被海膽刺傷。游泳時如果看到水母,應該立即保持距離及上水,以免被其觸鬚螫傷。

浮台與碼頭安全:嚴禁跳水與在底部潛泳

泳灘的浮台或碼頭周邊,水深和水底情況不明,嚴禁從上面跳水,以免撞到水底的岩石或雜物。同樣地,切勿在浮台或碼頭底部潛泳,因為底部可能有繩纜等結構,容易造成纏繞,加上視野受阻,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常見游泳安全問答 (FAQ)

游泳前完全不能進食嗎?

解釋飽餐後立即游泳的潛在風險

關於游泳前進食的課題,是許多人常有的疑問,也是一項重要的游泳注意事項。坊間流傳飽餐後游泳會導致抽筋,其實並非完全如此,重點在於份量與時間。當我們吃下豐盛的一餐後,身體會調動大量血液流向胃部等消化器官,以幫助消化。如果此時立即進行游泳這種全身運動,肌肉便會與消化系統爭奪血液供應。這種情況下,除了可能引致消化不良、噁心或胃部不適,肌肉也可能因為供血不足而增加抽筋的風險。

建議游泳前至少相隔一小時的輕食時間

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在游泳前為身體補充適量能量,但要避免過飽。如果只是一份輕食,例如一根香蕉、一份小三明治或幾塊餅乾,建議至少相隔一小時再下水。假如是份量較多的正餐,最好等待兩至三小時,讓身體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初步消化。這樣既能確保游泳時有足夠體力,又能避免身體不適,游起來自然更輕鬆自在。

抽筋了應該立即上水嗎?

水中自解與求救的優先次序

在水中抽筋是常見的突發狀況,第一時間的反應十分關鍵。首要原則是保持鎮定,因為慌亂會加速體力消耗,令情況變得更差。如果情況許可,應先嘗試在水中自救。例如小腿抽筋時,可以先深吸一口氣,以水母漂或仰漂姿勢浮在水面,然後用手將抽筋那隻腳的腳尖,溫柔而持續地拉向自己身體的方向,以伸展痙攣的肌肉。如果無法自行處理,或者身處深水區域,就應該立即舉手並大聲呼救,向救生員或同伴求助。

何時應堅持上岸處理

雖然水中自解是首選,但在某些情況下,堅持上岸才是最安全的做法。如果你嘗試伸展後,抽筋情況持續而且非常疼痛;或者抽筋的部位不只一處;又或者你開始感到體力不支或恐慌,就應該立即向岸邊移動。只要安全抵達池邊或岸上,便可以更穩定地進行伸展和按摩,並且得到充分休息,待完全舒緩後再作打算。

戴隱形眼鏡游泳可以嗎?

感染風險與正確的替代方案(配戴有度數的泳鏡)

這是其中一項極需留意的游泳池注意事项。強烈不建議配戴隱形眼鏡游泳。無論是泳池、海灘還是河流,水中都存在各種微生物,例如阿米巴變形蟲。這些微生物一旦困在隱形眼鏡與眼角膜之間,便可能引發嚴重的眼部感染,甚至可能對視力造成永久損害。此外,鏡片也容易吸收池水中的氯氣等化學物質,刺激眼睛,或在水中輕易被沖走。最安全及理想的替代方案,是選擇配戴有度數的泳鏡,既能提供清晰視野,又能有效保護眼睛。

為什麼游完泳眼睛會紅?

氯氣、酸鹼值與個人衛生習慣的影響

很多人以為游完泳眼睛變紅,元兇一定是池水中的氯氣太多,但真正的理由可能更複雜。眼睛受刺激的主要原因,其實是氯氣與泳客帶入池中的汗水、油脂、尿液等有機物產生化學反應後,形成一種名為「氯胺」的化合物。氯胺才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的主要物質。因此,強烈的「氯氣味」和眼睛通紅,往往反映出池水裡的污染物較多,而非氯氣本身過量。此外,泳池水的酸鹼值若未維持在適當水平,也會降低氯的消毒效率並增加刺激性。

如何舒緩及預防

要預防游完泳後眼睛不適,最好的游泳注意方法就是配戴完全貼合臉型的泳鏡,形成一道物理屏障。游泳後,可以用生理鹽水或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沖洗眼睛,稀釋並帶走殘留的刺激物。如果眼睛已經變紅,切記不要搓揉,以免加劇不適。同時,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改善水質出一分力,下水前徹底淋浴,沖走身上的汗水與污垢,這能大大減少氯胺的形成,為大家提供一個更舒適的游泳環境。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