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要帶什麼?【4大情景全攻略】新手必睇終極裝備清單

準備去暢泳一番,卻總在執拾行裝時感到煩惱?擔心去到泳池或沙灘才發現漏帶重要物品,大失預算?這份「游泳終極裝備清單」正是為你而設!我們不僅會列出由泳衣、泳鏡到毛巾等核心必備品,更會針對香港人最常遇到的四大情景——包括康文署公眾泳池、親子游泳、海灘暢泳,以及健身訓練——提供專屬的裝備全攻略。無論你是游泳新手,還是想執齊裝備的游泳愛好者,本文都能助你輕鬆準備,享受無憂的游泳樂趣。立即跟著我們的全攻略,執齊你的游泳袋吧!

游泳必備清單:從核心裝備到推薦用品

每次準備去游泳,總會思考游泳要帶什麼東西才算齊全?其實,只要掌握一個基本原則,先分清「核心必備」與「推薦輔助」,整理起來就變得簡單又有效率。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份清單到底包含了哪些游泳用品。

核心必備裝備:解決「游泳要帶什麼」的第一步

所謂核心裝備,就是缺少了任何一件,你的游泳體驗都會大打折扣,甚至是無法下水的物品。這正是解決「游泳要帶什麼」這個問題的第一步。

合適的泳衣/泳褲

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沒有之一。一件合身的泳衣或泳褲,不僅讓你活動自如,更能有效減少水阻。女士們可以考慮選擇一件頭或運動型兩件頭泳衣,在水中進行大動作時會更有安全感。男士則建議穿著貼身的泳褲,而非寬鬆的沙灘褲,這樣有助於減少阻力,讓動作更流暢。

保護眼睛的泳鏡

想在水中張開眼睛看清楚,同時保護雙眼免受池水刺激,泳鏡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伙伴。它能有效隔絕水中的氯氣與細菌,讓你游得更安心。選擇時,可以輕輕將泳鏡壓在眼窩上,如果能產生短暫的吸附力,就代表它與你的臉型相當貼合,能有效防水。

保護頭髮與衛生的泳帽

泳帽的功能遠比想像中多。它既能保護你的秀髮,避免池水中的氯直接侵害;又能防止頭髮散落,保持泳池的公共衛生。同時,它還能減少水阻,讓你在水中前進得更順利。

毛巾、拖鞋等個人衛生用品

離開泳池後,一條吸水力強的毛巾能讓你迅速擦乾身體,避免著涼。而一雙防滑拖鞋,則是在濕滑的更衣室和池邊行走的最佳保障,同時也能隔絕地面,保障足部衛生。

推薦輔助用品:提升游泳體驗的加分之選

準備好核心裝備後,如果想讓游泳過程更舒適、更有效率,不妨考慮添置以下這些輔助用品。它們雖非必需,卻是提升整體體驗的加分之選。

浮板等學習輔助工具

對於初學者或正在鑽研特定動作的朋友來說,浮板是絕佳的學習夥伴。它能提供足夠的浮力,讓你專注練習腿部打水或身體平衡,逐步建立在水中的信心。

防水袋、水樽等個人便利小物

一個好用的防水袋,可以輕鬆解決乾濕分離的煩惱,將濕透的泳衣和毛巾妥善收納。游泳雖然身處水中,卻是一項會消耗大量體能和水分的運動。隨身攜帶水樽,便能隨時補充水分,保持最佳狀態。

游泳專用耳塞及個人潔淨用品

如果你對耳朵進水感到困擾,或想預防游泳後可能出現的耳朵不適,游泳專用耳塞就是一個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案。另外,準備一份旅行裝的洗髮露和沐浴露,在游泳後徹底沖洗,洗去身上的氯氣,會讓你的皮膚和頭髮感覺更清爽舒適。

【情景指南】不同場合游泳要帶什麼?

了解不同場合游泳要帶什麼,可以令你的游泳體驗更順暢。畢竟,去設備齊全的室內泳池,跟到陽光與海灘暢泳,需要準備的游泳東西自然大有不同。以下為你整理四個常見情景的裝備清單,助你輕鬆應對。

香港公眾泳池篇:康文署泳池必備清單

前往康文署轄下的公眾泳池,除了基本的游泳裝備,還有一些充滿香港特色的小細節需要留意。

八達通與儲物櫃硬幣

入場時,大部分康文署泳池都接受八達通付款,非常方便。至於更衣室的儲物櫃,則普遍需要使用一枚五元硬幣來上鎖,這枚硬幣在歸還鎖匙時會退回,所以記得預先準備好。

自備鎖頭的選擇

假如你對財物安全有更高要求,或者不想特意準備硬幣,可以選擇自備一個小型掛鎖。這樣便可以使用那些無需硬幣的儲物櫃,增加一份安心。

泳池衣著規定

所有泳客都必須穿著清潔的泳裝。如果你因為防曬等原因需要穿著T恤下水,泳池方面通常要求是淺色或白色的乾淨衣物,並且要在更衣室內先行穿上,才可進入池面範圍,以確保池水衛生。

親子游泳篇:帶小朋友暢泳的裝備清單

與孩子一同享受水中樂趣,事前準備充足,過程自然更輕鬆愉快。

兒童專用泳裝與浮力工具

為小朋友選擇合身舒適的泳裝,能讓他們活動自如。初學游泳的孩子,可以準備合適的浮力工具,例如游泳臂圈(水袖)或背漂,這些工具能提供額外浮力,幫助他們建立在水中的信心。

嬰幼兒專用游泳尿片

如果你的孩子是嬰幼兒,仍未懂得控制大小便,就必須為他穿上專為游泳而設的游泳尿片。這種尿片不會像普通尿片那樣吸水膨脹,能有效防止排泄物污染池水,是維持公眾衛生的重要一環。

上水保暖及能量補充用品

小朋友的體溫容易流失,上水後應立即用大毛巾或斗篷式毛巾包裹身體保暖。游泳會消耗大量體力,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小食,例如水果或餅乾,以及充足的清水,讓他們在休息時能及時補充能量和水分。

海灘/沙灘篇:戶外防曬及安全裝備

到海灘或沙灘游泳,需要應對陽光、海浪和更廣闊的開放水域,裝備重點自然落在防曬與安全之上。

防曬保護用品

戶外游泳,防曬是首要任務。除了塗抹高防曬系數(SPF)的防水防曬霜,也建議佩戴太陽帽和太陽眼鏡。如果會在水中長時間活動,一件長袖的防曬衣(Rash Guard)是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傷害的理想選擇。

提升安全性的裝備

在茫茫大海中,讓自己更容易被看見十分重要。選擇顏色鮮豔的泳帽能有效提升辨識度。假如你計劃在離岸較遠的地方游泳,攜帶一個浮力泳袋(俗稱「跟屁蟲」)更是保障個人安全的明智之舉。

沙灘便利與舒適用品

一張夠大的沙灘墊可以讓你舒適地休息和放置物品。一個容量充足的防水袋,則能保護你的手機、鎖匙和錢包等貴重物品免受沙粒和海水侵擾。準備一條吸水力強又快乾的沙灘巾,使用起來也比普通毛巾更方便。

健身訓練篇:提升表現的進階裝備

當游泳成為你的常規健身項目時,一些進階裝備可以幫助你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訓練,提升游泳表現。

核心訓練輔助工具

想針對特定肌群進行訓練,可以善用輔助工具。例如使用浮板(Kickboard)專注練習腿部打水動作;將浮波(Pull Buoy)夾在兩腿之間,集中鍛鍊上半身的划手力量與技巧;配戴划手掌(Paddles)則能增加划水時的阻力,有效提升手臂力量。

提升舒適度與紀錄表現的裝備

長時間訓練,一副視野清晰的泳鏡是關鍵。你可以準備泳鏡防霧噴劑,確保在訓練中途不會因鏡片起霧而中斷。想準確記錄自己的訓練進度,一隻具備游泳模式的防水運動手錶,就能追蹤你的游泳距離、時間、趟數和卡路里消耗,讓訓練更科學化。

游泳前後須知:裝備保養與衛生守則

準備好游泳要帶什麼東西,只是暢泳旅程的第一步。想讓心愛的裝備更耐用,和在公眾泳池游得安心又放心,那麼了解游泳用品的保養方法和必須遵守的衛生守則,就是一門重要的學問了。正確的處理不單能延長裝備壽命,也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表現。

游泳用品保養秘訣

花心思挑選的游泳用品,當然希望可以用得更久。只要游泳後多做幾個簡單步驟,就能讓它們保持在最佳狀態,每次下水都有最好的體驗。

泳鏡保養:防霧塗層是關鍵

新買的泳鏡視野清晰,但很快就起霧,問題很可能出在保養不當。泳鏡鏡片內層有一層非常脆弱的防霧塗層,清潔時千萬不能用手指或毛巾擦拭,因為這樣會直接刮花和破壞塗層。如果游泳時起霧,只需輕輕用池水或清水沖洗即可。游泳後,用清水沖走氯氣或鹽分,然後放在陰涼通風處自然晾乾,最後放入泳鏡盒妥善保存,避免壓壞或刮傷。

泳衣與毛巾保養:用後即時處理

泳池水中的氯氣和海水中的鹽分,是泳衣彈性纖維的最大敵人。游泳後,應盡快用清水徹底沖洗泳衣和毛巾,洗掉殘留的化學物質和鹽分。清洗時,最好用冷水和溫和的中性洗滌劑手洗,避免使用洗衣機強力拉扯和高溫烘乾。洗淨後,輕輕擠壓出多餘水分,然後平放在乾爽通風處晾乾,切忌在陽光下暴曬,因為紫外線會加速物料老化和褪色。

公眾泳池衛生守則

在香港康文署等公眾泳池游泳,遵守衛生守則是每位泳客的責任。這些規定旨在維持池水清潔,保障所有人的健康,讓大家都能在一個安全衛生的環境中享受游泳樂趣。

遵守個人衛生:入池前的指定動作

進入池面前,有幾個指定動作必須完成。首先,應在更衣室淋浴,徹底沖洗全身,洗去身上的汗水、油脂和護膚品,這有助維持池水潔淨。接著,必須經過洗腳池和水簾,進一步清潔腳底和身體。穿著清潔的泳衣、泳褲和泳帽是基本要求,任何街外穿著的衣物都不能下水,以防將外界的污染物帶入池中。大家共同遵守這些簡單規則,就能一起維護良好的游泳環境。

「游泳要帶什麼」常見問題 (FAQ)

大家在準備游泳要帶什麼東西時,總會遇到一些常見的疑問。這裡整理了幾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希望能為你提供清晰的解答,讓你的游泳體驗更順暢。

Q1:近視很深,應如何選擇泳鏡?

對於近視較深的朋友,在水中視野模糊確實會影響安全感與游泳樂趣。最佳的解決方案是選擇有度數的泳鏡。市面上有提供不同度數選擇的現成泳鏡,挑選時有一個小秘訣:一般建議選擇比自己實際近視度數低50至100度的鏡片,因為水本身具有一定的折射效果,這樣在水中的視野會更接近真實。不過,除了度數,泳鏡是否緊貼眼窩、防水效果是否良好,才是更關鍵的因素。購買前最好能親身試戴,確保鏡框能舒適地吸附在眼周。此外,不建議佩戴隱形眼鏡游泳,因為池水或海水中的細菌有機會依附在鏡片上,增加眼睛感染的風險。

Q2:初學游泳應用哪種浮具?為何不建議用游泳圈?

初學者,特別是小朋友,選對輔助浮具對學習有很大幫助。教練通常會推薦使用浮板或背漂。浮板能讓學習者專注練習腿部打水動作,而背漂則能提供浮力,同時解放四肢,方便練習手腳協調。至於常見的游泳圈,則不建議在學習游泳時使用。這是因為游泳圈會將人的身體垂直固定在水中,這與游泳所追求的水平漂浮姿勢完全相反。長期依賴游泳圈會養成錯誤的身體姿態,妨礙學習正確的划水與打水技巧,形成一種阻礙而非輔助。

Q3:去海灘和泳池,攜帶物品有何最大分別?

雖然核心裝備相似,但海灘和泳池的環境截然不同,因此攜帶物品的最大分別在於應對「自然環境」與「人造設施」。去公眾泳池,重點是遵守場地規則,例如需要準備八達通支付入場費、五元硬幣租用儲物櫃,以及一對只在池邊範圍使用的潔淨拖鞋。而去海灘,則要全面應對陽光、沙粒與開放水域的挑戰。防曬用品是絕對主角,例如高防曬系數的防水防曬乳、防曬衣、太陽帽及太陽眼鏡。此外,可準備一張大的沙灘蓆或帳篷用作休息和遮蔭,以及準備充足的食水補充身體水份。

Q4:游泳袋還應帶備什麼便利小物?

一個準備周全的游泳袋,除了核心裝備,一些便利小物能大大提升整個體驗的舒適度。首先,一個優質的防水袋或乾濕分離袋是必備的,用來收納濕透的泳衣和毛巾,避免弄濕袋中其他物品。其次,建議帶備旅行裝的洗髮水和沐浴露,游泳後徹底沖身,洗去身上的氯氣或鹽分。一條快乾吸水毛巾比傳統棉質毛巾更輕便、不佔空間。另外,可以準備防水膠布以備不時之需,以及一個密實袋用來放置手機或鎖匙等隨身小物,增加一層防水保障。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