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溏心蛋做法終極詳解】掌握黃金7分鐘時間法則,揭秘4款神級醬汁、冷水及電鍋零失敗秘訣
溏心蛋,看似簡單,但要做到蛋白全熟嫩滑、蛋黃呈完美濕潤膏狀,卻暗藏玄機,往往一步之差便告失敗。本文將為你終極詳解溏心蛋做法的所有竅門,從掌握黃金7分鐘的沸水煮法,到利用冷水、電鍋等不同廚具的零失敗秘訣,一應俱全。我們更會獨家揭秘4款能讓風味昇華的神級日式醃漬醬汁,並深入剖析背後科學原理及解答各種常見疑難,助你徹底掌握箇中精髓,從此輕鬆煮出媲美餐廳水準的完美溏心蛋。
溏心蛋黃金時間:一張圖看懂6至10分鐘熟度變化
想掌握完美的溏心蛋做法,關鍵就在於對時間的精準拿捏。溏心蛋做法時間可以說是一門藝術,差三十秒,蛋黃的質感就會截然不同。這裡我們為你整理了一份清晰的時間與熟度對照表,讓你一眼就能看懂由流心到全熟的奇妙變化,從此煮出心目中最理想的溏心蛋。
6分鐘:流心蛋 (蛋白半凝固,蛋黃呈液體狀)
如果你追求的是一刀切開、金黃蛋液隨即湧出的效果,6分鐘就是你的魔法數字。這個時間煮出來的雞蛋,蛋白剛剛凝固,依然非常軟嫩,而蛋黃則完全是液體狀態,帶有濃郁的蛋香。這種流心蛋最適合配搭白飯、麵包或沙律,讓金黃的蛋液包裹著每一口食物。
7分鐘:完美溏心蛋 (蛋白全熟,蛋黃呈濕潤膏狀)
7分鐘,正是我們心目中溏心蛋的黃金標準。蛋白已經完全熟透,口感Q彈結實,而蛋黃則呈現出如同卡士達醬般的濕潤膏狀,濃稠而不流動。這種熟度最能體現蛋黃的綿密口感與甘香風味,無論是直接品嚐,還是製作日式拉麵中那款經典的溏心蛋做法醬汁醃蛋,7分鐘都能給你最完美的成品。
8分鐘:半熟蛋 (蛋黃中心略凝固,外層呈膏狀)
當烹煮時間來到8分鐘,蛋黃的狀態會開始產生明顯變化。它的外層依然保持著柔軟的膏狀,但中心部分已經開始凝固,質感變得更實在。這適合喜歡蛋黃熟度高一些,但又不想吃到完全乾硬蛋黃的朋友。
10分鐘或以上:全熟蛋 (蛋黃接近全熟至完全熟透)
超過10分鐘的烹煮,雞蛋就會邁向全熟的領域。蛋白會變得更有嚼勁,而蛋黃則會完全凝固,呈現出粉狀的質感。雖然這已經不是溏心蛋的範疇,但掌握這個時間點也同樣重要,因為它是製作薯仔沙律、雞蛋三文治等料理時不可或缺的基礎。
零失敗溏心蛋做法全拆解 (必學沸水煮法)
要掌握完美的溏心蛋做法,關鍵在於精準的時間控制與細節處理。坊間有冷水煮法、電鍋蒸煮法等多種方式,但最經典且成功率最高的,始終是「沸水煮法」。這個方法透過固定的水溫與烹煮時間,讓每一次的成果都穩定可期。只要跟隨以下步驟,即使是廚房新手,也能輕鬆煮出蛋白剛好凝固、蛋黃呈現誘人膏狀的完美溏心蛋。
事前準備:成功必備的兩大關鍵
正式開始烹煮前,兩個簡單的準備步驟,是確保溏心蛋成功的基石,絕對不能忽略。
關鍵一:雞蛋必須回復室溫
從雪櫃取出的冰冷雞蛋,直接放入沸水中,會因為巨大的溫差而導致蛋殼容易破裂。因此,建議在烹煮前約30分鐘,先將雞蛋從雪櫃取出,讓它自然回復至室溫。這個步驟能大大減低雞蛋爆裂的風險,同時確保熱力能夠均勻傳導,讓烹煮時間的計算更加準確。
關鍵二:準備一盤冰水作急速降溫
預先準備一大盤冰塊加水,是製作溏心蛋的秘訣。它的作用有二:第一,在雞蛋煮好後立刻浸入冰水,能迅速中止加熱過程,防止餘溫繼續將蛋黃煮熟,確保其保持濕潤的溏心狀態。第二,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蛋白遇冷會急速收縮,與蛋殼之間形成微小空隙,使後續的剝殼步驟變得異常輕鬆。
精準烹煮步驟:掌握黃金7分鐘
準備工作完成後,便進入核心的烹煮環節。每一步都環環相扣,精準執行是成功的保證。
步驟一:將水煮至完全沸騰 (100°C)
在鍋中加入足夠的水量,水量必須能完全淹過雞蛋。然後,開大火將水煮至徹底沸騰,即水面冒出大量氣泡的狀態。確保水溫達到100°C,是為了讓計時起點標準化,使每次的烹煮條件都一致。
步驟二:於沸水中加入鹽或白醋
在水中加入一小匙鹽或白醋,是為雞蛋買的一份「保險」。它的主要作用並非調味,而是在蛋殼萬一出現微小裂痕時,水中的酸或鹽分能幫助流出的蛋白迅速凝固,及時封住裂口,避免蛋白大量流失,保持雞蛋的完整。
步驟三:用湯匙輕輕放入室溫雞蛋
使用湯匙或漏勺等工具,將已回復室溫的雞蛋,一隻一隻地、非常輕柔地滑入沸水中。切忌直接將雞蛋從高處投入鍋中,因為撞擊鍋底會導致蛋殼破裂。
步驟四:計時並以中火煮7分鐘
雞蛋全部放入後,立即開始計時。將火力調整至中火,維持水面微滾的狀態即可。過大的火會讓雞蛋在鍋中劇烈翻滾碰撞,增加破裂風險。精準的溏心蛋做法時間是關鍵,7分鐘能煮出蛋白全熟、蛋黃呈完美膏狀的溏心蛋。
完美剝殼技巧:降溫與剝殼要訣
煮好的溏心蛋,最後一步就是完美地脫去外殼,展現其光滑亮麗的蛋白。
步驟一:立即將雞蛋浸入冰水
計時結束後,要毫不猶豫地用漏勺將所有雞蛋撈出,並立即放入先前準備好的冰水中。這個動作必須迅速,才能達到最佳的降溫效果。
步驟二:待雞蛋徹底冷卻後才剝殼
讓雞蛋在冰水中浸泡至少10至15分鐘,直至用手觸摸也感覺完全冰涼。徹底冷卻是順利剝殼的關鍵,請務必有耐性,不要在雞蛋還溫熱時剝殼。
步驟三:從雞蛋鈍端(氣室處)輕敲開始
拿起完全冷卻的雞蛋,觀察其兩端,較圓鈍的一端底部藏有一個氣室。先將這一端在桌面或用湯匙背面輕輕敲裂,因為這裡的空隙最大,是剝殼的最佳起點。
步驟四:在流動冷水下剝除蛋殼
在水龍頭下開著細細的冷水流,一邊沖洗一邊剝殼。水流會滲入蛋殼與蛋白之間的薄膜,幫助兩者分離,讓剝殼過程更順暢,輕易就能得到一顆表面光滑、零瑕疵的完美溏心蛋。
不同煮法大比拼:冷水、蒸煮、氣炸鍋做法
掌握了最經典的沸水煮法後,不妨來看看其他的溏心蛋做法。不同的廚具和方法,會帶來不一樣的便利和樂趣。以下我們將會詳細比較幾種流行的做法,讓你根據自己的習慣和廚房設備,找到最適合你的那一種。
溏心蛋做法【冷水版】:無需等待雞蛋回溫
如果你是個講求效率的人,或者常常忘記預先將雞蛋從雪櫃取出,這個溏心蛋做法冷水版就非常適合你。它省卻了等待雞蛋回溫的步驟,隨時想吃就能動手。
烹煮步驟與時間控制
首先,將雪櫃取出的雞蛋直接放入鍋中。然後加入冷水,水量必須完全蓋過雞蛋。接著,開中大火將水煮沸。當水完全沸騰後,立即轉為中小火,並開始計時約3至4分鐘。關於溏心蛋做法時間的精準控制,會因應爐具火力及雞蛋大小有些微差異,建議首次嘗試時先從3分鐘開始,再根據成品狀態調整。
優點與注意事項
這個做法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快捷,而且雞蛋與水一同加熱,溫差變化較小,蛋殼相對不容易爆裂。不過,由於每家爐具的加熱速度不同,從冷水到沸騰的時間並非固定,所以比起沸水煮法,時間控制的精準度會稍為遜色一點,需要多試一兩次來掌握你家爐具的黃金時間。
溏心蛋做法【蒸煮版】:慳水慳電高效選擇
蒸煮法是一個非常環保又高效的選擇。它用的水量極少,傳熱效率卻很高,而且能夠均勻地將熱力傳遞到每一隻雞蛋,非常適合一次過製作多隻溏心蛋。
烹煮步驟與時間控制
在鍋中加入約1至2厘米高的水,然後放上蒸架,再將雞蛋放在蒸架上。蓋上鍋蓋,開中大火將水煮沸,讓鍋中充滿蒸氣。水沸後開始計時,蒸約6至7分鐘。完成後同樣要立即取出,浸入冰水作急速冷卻,這樣就方便剝殼了。
優點與注意事項
蒸煮法不但慳水慳電,而且因為雞蛋沒有在水中滾動碰撞,所以爆裂的風險非常低。需要留意的是,鍋蓋的密封程度會影響鍋內的溫度和蒸氣壓力,所以烹煮時間可能需要微調。一個密封得好的鍋,所需時間可能會稍短一些。
溏心蛋做法【特殊廚具版】:電鍋、燜燒杯實測
家中的一些常用廚具,其實也是製作溏心蛋的好幫手。讓我們來實測一下如何利用它們。
電鍋做法:外鍋水量與時間
使用電鍋來製作溏心蛋,可說是最簡單的方法之一。溏心蛋做法電鍋的秘訣在於外鍋的水量。首先,在電鍋內放置一個蒸架,將雞蛋放上。然後在外鍋加入約50毫升(大約是量米杯的1/4)的水。蓋上鍋蓋並按下開關,待開關跳起後不要立即打開,讓雞蛋在鍋內利用餘溫燜約3至4分鐘,完美的溏心蛋就完成了。
燜燒杯做法:利用保溫特性慢煮
燜燒杯的原理是利用其絕佳的保溫性能,以慢煮的方式將雞蛋燜熟。先用沸水預熱燜燒杯約5分鐘,倒掉熱水。然後,將室溫雞蛋放入杯中,再次注入沸水至完全覆蓋雞蛋,立即扭緊杯蓋。燜約15至20分鐘即可。這個方法雖然時間較長,但完全不需用火,非常安全。
氣炸鍋做法:溫度與時間設定
氣炸鍋也能做出溏心蛋,效果相當令人驚喜。先將氣炸鍋以120°C預熱3分鐘。然後將雞蛋直接放入炸籃內,以120°C氣炸約8至10分鐘。由於不同牌子和型號的氣炸鍋火力有別,建議初次嘗試時可以先用8分鐘作測試,再根據熟度調整。完成後同樣需要浸冰水,方便後續剝殼。
昇華風味:四款必學日式溏心蛋醃漬醬汁
一顆完美的溏心蛋,除了掌握精準的烹煮時間,靈魂其實在於醃漬的醬汁。一個好的溏心蛋做法,絕對不能缺少美味的醬汁配搭。醬汁不但為雞蛋添上漂亮的琥珀色,更能將風味提升到餐廳級數。只要學會以下幾款溏心蛋做法的醬汁,無論是經典的和風口味,還是帶點新意的配搭,你都可以輕鬆駕馭。
醃漬溏心蛋黃金法則
在開始調配醬汁前,有三個不論使用哪一款醬汁都必須遵守的黃金法則。掌握了這些基本功,你的溏心蛋醃漬過程就會更順利。
法則一:醬汁必須完全放涼
煮好的醬汁帶有溫度,如果直接用來浸泡溏心蛋,醬汁的熱力會繼續將蛋黃加熱,破壞了原本完美的半熟膏狀口感。所以,請務必將煮好的醬汁徹底放涼至室溫,才可以用來醃漬雞蛋。
法則二:醬汁份量必須淹過雞蛋
要讓雞蛋均勻入味和上色,醬汁的份量必須完全覆蓋所有雞蛋。你可以使用密實袋或者大小剛好的食物盒,這樣可以減少醬汁的用量,同時確保雞蛋能完全浸泡在醬汁中。
法則三:冷藏浸泡至少一天
風味的形成需要時間。將雞蛋放入醬汁後,應密封好並放入雪櫃冷藏,最少浸泡一天,讓味道慢慢滲透。如果喜歡更濃郁的味道,浸泡兩天也是一個好選擇,但蛋白的口感會變得更結實。
經典和風醬油溏心蛋醬汁
這是最經典、最受歡迎的口味,也是拉麵店溏心蛋的基礎。醬油的鹹香和味醂的甘甜完美平衡,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基礎溏心蛋做法醬汁。
材料與做法
材料:
* 日本醬油 100毫升
* 味醂 100毫升
* 清酒 (或清水) 100毫升
* 砂糖 2湯匙
做法:
1. 將醬油、味醂、清酒和砂糖全部倒入小鍋中。
2. 用中火煮滾,期間輕輕攪拌,直至砂糖完全溶解。
3. 熄火後,將醬汁完全放涼,然後才放入已剝殼的溏心蛋浸泡。
濃郁西京味噌溏心蛋醬汁
如果你喜歡更濃郁和富有層次的風味,這款西京味噌醬汁會帶來驚喜。西京味噌的豆香和甜味,能賦予溏心蛋一種獨特的醇厚滋味。
材料與做法
材料:
* 西京味噌 3湯匙
* 味醂 2湯匙
* 砂糖 1湯匙
做法:
1. 將西京味噌、味醂和砂糖在碗中混合。
2. 用湯匙或打蛋器攪拌均勻,直至醬汁變得順滑無顆粒。
3. 將醬汁均勻塗抹在已剝殼的溏心蛋表面,然後放入密實袋或食物盒中冷藏。
清新柚子醋溏心蛋醬汁
在炎熱的季節,這款帶有清新果香的醬汁特別開胃。柚子醋的酸爽感能中和蛋黃的濃郁,令溏心蛋吃起來更輕盈,風味煥然一新。
材料與做法
材料:
* 日式柚子醋 100毫升
* 清水 50毫升
* 蜂蜜或砂糖 1茶匙 (可選)
做法:
1. 將柚子醋和清水混合。
2. 如果喜歡甜一點的口味,可以加入少量蜂蜜或砂糖,攪拌至完全溶解。
3. 直接將已剝殼的溏心蛋放入醬汁中浸泡。
香辣麻油溏心蛋醬汁
這是一款融合了日式與韓式風味的醬汁,微辣的刺激感配上麻油的香氣,非常惹味,用來拌飯或拌麵都十分出色。
材料與做法
材料:
* 日本醬油 4湯匙
* 麻油 1湯匙
* 米醋 1湯匙
* 砂糖 1茶匙
* 韓式辣椒粉或辣椒絲 適量
* 蔥花及白芝麻 適量
做法:
1. 將醬油、麻油、米醋和砂糖在碗中混合,攪拌至砂糖溶解。
2. 加入適量的辣椒粉、蔥花和白芝麻,再次攪拌均勻。
3. 將已剝殼的溏心蛋放入醬汁中浸泡。
溏心蛋 vs 溫泉蛋:一文釐清做法與口感分別
很多人都會混淆溏心蛋和溫泉蛋,它們看似相似,但從烹調原理到最終口感其實截然不同。了解它們的分別,有助你更精準地掌握各種雞蛋料理,下次在拉麵店點餐,或者自己動手製作時,自然就更加得心應手。
烹調原理:高溫快煮 vs 低溫慢煮
兩者最大的分別,在於烹調的溫度與時間。我們熟悉的溏心蛋做法,是「高溫快煮」的代表。做法是將雞蛋放入100°C的沸水,利用高溫在短時間內迅速把蛋白煮熟,但熱力又未完全滲透至蛋黃中心。溫泉蛋的做法就完全相反,它採用「低溫慢煮」的原理,在約65°C至70°C的熱水中長時間浸泡慢煮,讓蛋白和蛋黃在各自的凝固點溫度下,緩慢而均勻地受熱。
蛋白狀態:全熟結實 vs 嫩滑半凝固
由於烹調原理不同,蛋白的狀態有很大差異。溏心蛋的蛋白因為經過沸水洗禮,所以是完全熟透的,呈現不透明的白色,口感結實而且帶點彈性。溫泉蛋的蛋白則非常嫩滑,處於半凝固的狀態,看起來有點透明感,入口即化,質感更像是滑溜的豆花。
蛋黃狀態:中心流心 vs 整體半凝固
至於靈魂所在的蛋黃,兩者的呈現方式也各有千秋。溏心蛋的蛋黃外層可能略帶膏狀,但中心是液體狀的,切開時會有濃郁的蛋黃漿流出,這就是「溏心」的精髓。溫泉蛋的蛋黃則因為長時間在精準的溫度下慢煮,所以整體都受熱均勻,呈現一種濃稠、綿密的半凝固狀態,質感像卡士達醬一樣,入口香醇順滑,但並不會流動。
溏心蛋做法的科學:為何這些秘訣能保證成功?
每一個成功的溏心蛋做法,背後都隱藏著一些簡單的科學原理。當你理解了這些秘訣為何有效,就不再是單純跟著食譜操作,而是真正掌握了製作完美溏心蛋的精髓。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拆解這些步驟背後的科學根據。
溫度科學:室溫蛋與雪櫃蛋的熱傳導差異
我們常常強調要用室溫雞蛋,這其實是基於熱傳導的考量。直接從雪櫃取出的雞蛋溫度很低,當它突然接觸到滾水時,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蛋殼內外膨脹速度不一,結果就是蛋殼很容易破裂。另外,冷蛋的蛋黃中心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達到理想溫度,這會讓控制溏心蛋做法時間變得困難,很容易出現蛋白過熟但蛋黃依然太生的情況。所以,使用室溫蛋能確保雞蛋受熱更均勻,讓烹煮時間的預測更加準確。
化學作用:水中加鹽或醋的功用
在煮蛋的水中加入少許鹽或白醋,就像是為雞蛋買了一份保險。雞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鹽和醋都能夠加速蛋白質的凝固過程。萬一蛋殼在烹煮過程中出現微小裂痕,流出來的蛋白接觸到鹽水或醋水後會迅速凝固,並馬上封住裂口。這個簡單的化學作用,可以有效防止蛋白大量流失,確保雞蛋的完整。
物理原理:冰水浴如何令剝殼更完美
煮好的雞蛋立即浸入冰水,是完美剝殼的關鍵一步,這運用了「熱脹冷縮」的物理原理。剛煮好的雞蛋非常熱,蛋白和緊貼著蛋殼的薄膜都處於膨脹狀態。當雞蛋被放入冰水中,蛋白和薄膜會因急速冷卻而快速收縮,但堅硬的蛋殼收縮幅度很小。這樣一來,蛋白和蛋殼之間就會產生一道微小的空隙。正是這道空隙,讓之後的剝殼過程變得非常順利。同時,冰水浴能即時中止加熱,避免餘溫將蛋黃繼續煮熟。
滾動雞蛋:蛋黃置中的秘技
想切開溏心蛋時,看到蛋黃完美地置於正中央,秘訣就在於烹煮初期的輕輕滾動。在蛋白還未完全凝固時,蛋黃是可以在蛋液中自由浮動的。如果靜置不動,較輕的蛋黃很容易會偏向一側。在煮沸後最初的兩三分鐘內,用筷子或湯匙輕輕滾動鍋中的雞蛋,可以利用離心力讓蛋黃保持在中心位置。當周圍的蛋白逐漸凝固後,蛋黃的位置就會被固定下來,形成賣相極佳的置中效果。
溏心蛋做法常見問題與急救手冊 (FAQ)
在探索完美的溏心蛋做法時,總會遇到一些小挑戰。這裡整理了大家在烹煮、保存和處理失敗情況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希望這份急救手冊能幫助你輕鬆解決所有疑難。
關於烹煮過程
Q1: 為何雞蛋總是在水中爆開?
雞蛋在烹煮時爆開,通常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個是溫差太大,直接將雪櫃取出的冰冷雞蛋放入沸水,蛋殼內的氣體會急速膨脹,導致蛋殼破裂。第二個原因是放入雞蛋時動作太快,讓雞蛋碰撞到鍋底。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先將雞蛋放在室溫下回溫,或者採用溏心蛋做法冷水版,讓雞蛋與冷水一同加熱。放入雞蛋時,記得使用湯匙或勺子輕輕地把它滑入水中。在水中加少許鹽或白醋也是一個好方法,即使蛋殼出現微小裂縫,鹽和醋也能幫助流出的蛋白迅速凝固,封住缺口。
Q2: 一次過煮很多隻溏心蛋,時間需要調整嗎?
是的,溏心蛋做法時間需要根據雞蛋的數量作出微調。當你一次過將多隻雞蛋放入鍋中,水的溫度會明顯下降,然後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回復沸騰狀態。
建議使用較大的鍋和更多的水,這樣可以減緩水溫的下降幅度。如果雞蛋數量真的很多,可以考慮將烹煮時間稍微延長約30秒至1分鐘。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做一次小測試,找出最適合你家中爐具火力和雞蛋數量的黃金時間。
Q3: 剝殼時蛋白總是黏著蛋殼,怎樣改善?
剝殼失敗是製作溏心蛋時最令人洩氣的一環。這通常是因為雞蛋太新鮮,或者降溫步驟做得不夠徹底。新鮮雞蛋的蛋白膜會緊緊貼著蛋殼,所以較難剝除。
成功的關鍵在於「冰水浴」。雞蛋煮好後,必須立即撈起,放入準備好的冰水中浸泡至少10分鐘,直至完全冷卻。熱脹冷縮的原理會使蛋白收縮,與蛋殼之間產生空隙。剝殼時,先從雞蛋底部較鈍的一端輕輕敲裂,因為那裡有一個氣室,是最好的下手處。然後在流動的冷水下剝殼,水流會滲入蛋殼與蛋白膜之間,讓剝殼過程更順利。
關於保存與食用
Q4: 煮好的溏心蛋可以保存多久?
由於溏心蛋的蛋黃並非全熟,所以保存期限比全熟蛋短。未剝殼的溏心蛋可以在雪櫃保存約4至5天。如果已經剝殼,並未使用溏心蛋做法醬汁醃漬,建議在2天內食用完畢。
若是已經用醬汁醃漬的溏心蛋,因為鹽分有助於保存,所以可以在密封容器中冷藏約3至4天。無論如何,食用前都應該先檢查一下雞蛋有沒有異味,確保新鮮。
Q5: 醃漬溏心蛋的醬汁可以重用嗎?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出發,一般不建議重用醃漬溏心蛋的醬汁。因為蛋黃未全熟,醬汁可能沾染了雞蛋的生蛋白或蛋液,再次使用會有滋生細菌的風險。
如果你不想浪費,可以將用過的醬汁徹底煮沸幾分鐘,然後用來烹煮其他熟食,例如作為炒菜或炆肉的調味汁,但最好即日用完,並且不要再用來醃漬新一批的溏心蛋。
失敗情況急救
Q6: 溏心蛋煮過熟了,有甚麼補救方法?
雖然無法將已凝固的蛋黃變回流心狀態,但是煮過熟的溏心蛋絕不是失敗品。它們只是變成了美味的全熟蛋,有很多方法可以補救。
你可以將它們切片或切粒,加入沙律、三文治或者拌麵之中。另一個好方法是將錯就錯,把它們當成普通熟蛋,放入溏心蛋做法醬汁中醃漬一天,做成日式醬油滷蛋,味道一樣很棒,只是口感不同而已。
Q7: 蛋白未完全凝固怎麼辦?可以再加熱嗎?
如果剝開蛋殼後發現蛋白還是透明的液體狀,代表雞蛋煮得不夠熟,不應直接食用。要再加熱處理比較困難,因為很難只把蛋白煮熟而不影響蛋黃。
最安全和簡單的急救方法,是將這隻未熟的蛋用於其他需要徹底煮熟的料理中。你可以直接把它打入正在煮的熱湯或粥裡,做成蛋花湯或窩蛋粥。你也可以把它和其他雞蛋一起打散,做成炒蛋或奄列,這樣就能確保完全煮熟,又不會浪費食材。下次製作時,記得要適當延長溏心蛋做法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