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食物高蛋白質?2025十大平靚正高蛋白食物排行榜(附每日攝取量計算、外食及自煮攻略)
想增肌減脂,又或者經常食極都唔飽?關鍵可能在於您是否攝取了足夠的優質蛋白質。蛋白質不僅是健身人士的專利,更是構成身體細胞、維持飽足感和活力的基石。但市面上食物選擇繁多,究竟什麼食物高蛋白質?每日又要食幾多先夠?
本文為您整理出2025年最新「十大平靚正高蛋白食物排行榜」,從常見的雞蛋、雞胸肉到植物性選擇,為您逐一分析。更附上簡單易用的每日攝取量計算公式,以及專為香港人度身訂造的外食、自煮攻略,助您無論在茶餐廳、便利店還是自家廚房,都能輕鬆食夠蛋白質,向健康目標邁進。
為什麼攝取足夠蛋白質對您如此重要?
在深入探討什麼食物是蛋白質,或者思考什麼食物多蛋白質之前,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健身教練、營養師,甚至是身邊的朋友都總在提醒我們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其實,蛋白質不僅僅是增肌的專利,它更是維持我們身體每日正常運作,從內到外都不可或缺的關鍵營養素。
蛋白質:構成人體的基石
如果將我們的身體比喻成一棟建築,那蛋白質就是最核心的磚塊與鋼筋。從肌肉、骨骼、內臟器官,到皮膚、頭髮和指甲,它們的構成都極度依賴充足的蛋白質來建立和維持其完整結構。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我們的身體。
促進肌肉生長與修復
每次運動後感到肌肉酸軟,其實是肌肉纖維出現了微細的撕裂。這個時候,身體就需要蛋白質作為修補材料,去重建和強化這些肌肉纖維,讓肌肉變得更結實。所以,無論您是想增加肌肉線條,還是只想維持現有的肌肉力量以應對日常活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都是基本功。
維持皮膚、頭髮與指甲健康
想擁有亮澤的頭髮、富彈性的皮膚和堅韌的指甲嗎?背後的秘密武器也是蛋白質。因為這些組織的主要成分,例如角蛋白和膠原蛋白,本質上就是由蛋白質構成的。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身體會優先將有限的資源供應給更重要的維生器官,外觀上的問題便會隨之浮現,例如頭髮乾枯、指甲易斷等。
製造酵素、荷爾蒙與抗體,調節生理機能
除了看得到的身體結構,蛋白質在體內還扮演著許多重要的「幕後功臣」。它負責製造身體所需的酵素,幫助消化和新陳代謝。它也是構成荷爾蒙的重要材料,負責調節情緒、睡眠和生長。甚至,我們抵抗外來病菌的抗體,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質。攝取充足才能維持良好的免疫力。
蛋白質如何影響您的體重與活力
蛋白質的好處不止於建構身體,它對我們的日常活力和體重管理也有直接影響。
提供穩定能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您是否試過吃完一頓豐盛的午餐後,下午就感到昏昏欲睡?這很可能是因為攝取了過多精製澱粉,導致血糖急升急降。相比之下,蛋白質的消化速度較慢,能夠提供更持久和穩定的能量,有助於維持血糖平穩,這意味著您的專注力和精神狀態可以維持得更久。
增加飽足感,有助於體重管理
如果您正在尋找什麼食物有高蛋白質來幫助控制體重,那您就找對了方向。蛋白質是三種主要營養素中最能提供飽足感的一種。它能幫助減緩胃部排空的速度,並影響體內發出飢餓信號的荷爾蒙。結果就是,您在餐後感覺更飽足,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又想找零食,自然有助於控制整體的熱量攝取。
我每日需要多少蛋白質?個人化攝取量計算指南
了解蛋白質的好處後,最實際的問題就是:我每日到底需要多少蛋白質?其實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並無一個「標準答案」。這取決於你的年齡、體重、活動量,甚至身體狀況。下面提供一個簡單的指南,讓你輕鬆計算出最適合自己的個人化攝取量,幫助你更有效地選擇什麼食物有高蛋白質。
基礎計算公式:按體重計算
計算蛋白質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根據你的體重。這個公式很簡單,只需要將你的體重(公斤)乘以一個特定的系數,就能得出每日建議的蛋白質克數。這是一個科學而且個人化的起點。
不同生活方式的建議攝取量
這個系數會因為你的生活模式而有所不同。一個經常健身的人,跟一個主要在辦公室工作的上班族,對蛋白質的需求自然有分別。你可以根據以下最接近你情況的分類,找到對應的建議攝取量。
一般成年人(靜態生活):體重(公斤) x 1.1 克
如果你平日活動量不大,例如是辦公室工作者,而且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這個公式就最適合你。它可以滿足你身體維持基本功能和組織修復的需要。
規律運動或健身人士:體重(公斤) x 1.2 – 1.7 克
對於有規律運動習慣,特別是進行重量訓練的朋友,蛋白質就是修補和建造肌肉的關鍵原料。運動強度愈高,需要的蛋白質就愈多。你可以根據運動的頻率和強度,在這個範圍內調整。例如,輕鬆慢跑可能用1.2克計算,而高強度增肌訓練則可以參考1.7克。
70歲以上長者:體重(公斤) x 1.2 克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會自然流失,這個現象稱為「肌少症」。為了減緩肌肉流失和維持活動能力,長者需要攝取比一般成年人更多的蛋白質。因此建議使用較高的系數。
懷孕及哺乳期婦女的額外需求
懷孕期間,蛋白質是支持胎兒成長和母體組織變化的重要營養。而在哺乳期,製造母乳也需要消耗大量蛋白質。除了按照基礎公式計算,一般建議每日額外增加約10至15克的蛋白質,不過具體份量最好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
如何應用計算結果選擇高蛋白食物
計算出每日目標攝取量後,下一步就是將它應用到日常飲食中。例如,一個60公斤的健身人士,每日可能需要約90克蛋白質(60公斤 x 1.5克)。你可以將這個目標分配到三餐之中,每餐大約攝取30克。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知道什麼食物多蛋白質。例如,一份手掌大小的雞胸肉大約有30克蛋白質,一杯250毫升的希臘乳酪約有20克,一隻雞蛋則有約7克。透過了解不同食物的蛋白質含量,你就可以靈活配搭,輕鬆達到每日所需。接下來的排行榜,就會為你介紹什麼食物最多蛋白質,讓你聰明選擇。
【香港高蛋白質食物排行榜】十大平靚正之選
排名標準:不只睇含量,更重吸收率與CP值
當我們討論什麼食物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時,單純看每100克的蛋白質含量其實未夠全面。一個真正「平靚正」的高蛋白食物,需要符合幾個標準。所以,這份排行榜的標準,除了基本的蛋白質含量,更考慮了人體對其「生物價值與吸收率」,還有在香港市場上的「性價比(CP值)與方便性」。一個好的蛋白質來源,應該是容易買到、價格合理,而且身體能夠高效吸收利用。這樣才能真正融入我們的日常飲食,幫助我們輕鬆達標。
十大高蛋白質食物排行榜總覽
綜合以上標準,我們為您整理出十大在香港最方便、性價比最高的優質蛋白質食物。無論您是健身增肌,還是希望維持健康,這份清單都能提供實際的參考。
No. 1 雞蛋:完整蛋白質的黃金標準
雞蛋之所以能穩坐冠軍寶座,是因為它被譽為「完整蛋白質」的黃金標準。一隻普通的雞蛋,就含有約6-7克蛋白質,而且包含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全部9種必需胺基酸,生物價值極高,吸收率近乎完美。加上雞蛋價格親民,烹調方式千變萬化,無論是早餐的煎蛋、午餐的蒸水蛋,還是茶葉蛋,都十分方便,是補充蛋白質最簡單直接的選擇。
No. 2 雞胸肉:低脂增肌首選
提到什麼食物有高蛋白質又低脂,雞胸肉一定是標準答案。每100克去皮雞胸肉就含有超過20克蛋白質,脂肪含量卻極低。對於需要嚴格控制熱量和脂肪攝取的健身人士或體重管理者來說,雞胸肉是無可替代的增肌良伴。在香港的超級市場或街市都能輕易買到,無論是白烚、香煎或氣炸,都是簡單快捷的料理。
No. 3 豆腐/豆漿:植物蛋白之王
誰說優質蛋白質一定是來自動物?豆腐和豆漿就是植物蛋白界的王者。由黃豆製成的它們,同樣是含有所有必需胺基酸的完整蛋白質。硬豆腐的蛋白質含量尤其豐富,而且不含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更有益。早上飲一杯無糖豆漿,午餐加幾塊豆腐,就能輕鬆提高植物蛋白的攝取比例,價格亦非常實惠。
No. 4 希臘乳酪:濃縮蛋白質與益生菌
希臘乳酪與普通乳酪不同,它的製作過程過濾了更多乳清,所以質地更濃稠,蛋白質含量也更高,通常是普通乳酪的兩倍。同時,它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較低,是理想的早餐或下午茶點心。更重要的是,希臘乳酪富含益生菌,有助維持腸道健康,是集高蛋白質與功能性於一身的選擇。
No. 5 三文魚(鮭魚):富含Omega-3的優質蛋白
要尋找什麼食物多蛋白質又有額外健康好處,三文魚是絕佳選擇。它不僅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更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有助於抗發炎、保護心血管及維持大腦功能。無論是日式刺身、香煎魚柳,還是焗三文魚,都是美味又營養的菜式。
No. 6 瘦牛肉:補充鐵質與維他命B12
瘦牛肉,例如牛𦟌或西冷,是極佳的蛋白質來源。它最大的優勢是富含血紅素鐵,比植物中的鐵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有助預防缺鐵性貧血。此外,牛肉還提供豐富的維他命B12,對維持神經系統健康十分重要。對於需要補充能量和耐力的人士,適量攝取瘦牛肉非常有幫助。
No. 7 蝦:低脂肪高蛋白海鮮
蝦是海鮮中極受歡迎的高蛋白、低脂肪選擇。它的蛋白質含量高,但熱量和脂肪都非常低,口感爽甜,烹調時間短。無論是中式的小炒蝦仁,還是西式的沙律配蝦,都能快速完成。對於想換換口味,又想維持低脂飲食的人來說,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No. 8 毛豆:零膽固醇的完整植物蛋白
毛豆,即是未成熟的黃豆,是極為出色的植物蛋白來源。它不僅是完整蛋白質,而且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並且零膽固醇。在超級市場可以輕易買到急凍毛豆,回家後簡單用水煮熟,加少許鹽調味,就是一份營養健康的零食或前菜,方便程度極高。
No. 9 扁豆:高纖維植物蛋白來源
扁豆(Lentils)在香港可能不是最主流的食材,但它的營養價值絕對不容忽視。它是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極佳來源,高纖維能提供持久的飽足感,有助於穩定血糖和促進腸道健康。扁豆很適合用來製作濃湯、沙律或加入咖喱中,能為素食者提供豐富的營養。
No. 10 黑豆:植物蛋白含量冠軍之一
在眾多豆類中,黑豆的蛋白質含量名列前茅,是解答什麼食物最多蛋白質的植物界代表之一。它除了高蛋白質,還富含纖維和多種抗氧化物。黑豆的用途廣泛,可以用來煲湯、製作傳統的黑豆漿,甚至是近年流行的素肉餅,是素食者和追求多元化蛋白質來源人士的寶藏食材。
【情境攻略】外食族與自煮族的高蛋白飲食技巧
了解了什麼食物是蛋白質,並且計算出自己的每日所需之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將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無論是經常外出用餐的外食族,還是回家親自下廚的自煮族,都有輕鬆增加蛋白質攝取的方法。以下就為你拆解不同情境下的實戰技巧,讓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聰明地選擇食物。
外食族蛋白質攝取實戰指南
身為外食族,不代表要與高蛋白飲食絕緣。只要掌握一些點餐訣竅,即使在便利店、茶餐廳或兩餸飯檔,你都可以輕鬆組合出營養均衡的一餐。
便利店篇:如何配搭高蛋白餐?
便利店是城市人的「快速補給站」,只要懂得配搭,就能變身成你的高蛋白餐單寶庫。想在便利店找到什麼食物有高蛋白質,可以留意以下組合:
- 早餐或點心組合: 選擇無糖希臘乳酪,再配上一小包原味果仁。或者,一支高鈣無糖豆漿,加上一至兩隻茶葉蛋或烚蛋,就是簡單又快捷的蛋白質補充。
- 午餐或晚餐選擇: 預先包裝的雞胸沙律或吞拿魚三文治是不錯的選擇。你可以再額外配搭一盒毛豆或一杯牛奶,進一步提升蛋白質含量。購買前,花幾秒鐘看看營養標籤,比較不同產品的蛋白質克數,自然就能選出最好的配搭。
茶餐廳/快餐店篇:點餐技巧與避開高脂陷阱
茶餐廳和快餐店的餐牌選擇多,但也隱藏不少高脂肪陷阱。想知道什麼食物高蛋白質同時又比較健康,可以參考以下技巧:
- 選擇烹調方式: 優先選擇蒸、焗、烤或白灼的菜式,例如蒸魚飯、切雞飯(走皮)、烤雞扒或魚片湯飯。盡量避免油炸的選項,例如炸豬扒、炸雞髀。
- 醬汁另上或走汁: 很多醬汁(如白汁、咖喱汁、粟米汁)都含有大量油份和鈉。點餐時可以要求「走汁」或「醬汁另上」,由自己控制份量。
- 精明選擇配菜: 將餐點附隨的炸薯條或白飯,換成烚菜(走油)或糙米飯(如果餐廳有提供),能增加纖維和營養素,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油份。
自助餐/兩餸飯篇:選擇高蛋白食物的優先次序
兩餸飯是經濟實惠的選擇,選對了餸菜,就能輕鬆達成高蛋白目標。在眾多選擇面前,你可以按照這個優先次序來挑選:
- 優先選純蛋白質: 首先尋找蒸魚、蒸水蛋、白切雞、蒸肉餅或非油炸的肉片(如西芹炒雞柳、菜脯肉碎)。這些通常是最多蛋白質的選擇。
- 其次選植物蛋白: 各式豆腐(如麻婆豆腐、蒸豆腐)和豆製品都是極佳的植物蛋白來源。
- 最後配搭蔬菜: 用大量非根莖類的蔬菜填滿飯盒的剩餘空間,增加膳食纖維和飽足感。
- 盡量避開的選項: 避免選擇油炸食物(如生炒骨、炸魚塊)、茨汁濃稠的菜式(如粟米魚塊)和加工肉類(如火腿、紅腸)。
自煮族蛋白質採購與烹調秘訣
如果你是自煮族,就擁有更大的主導權去設計你的高蛋白餐單。從採購到烹調,每一步都可以優化,讓你的高蛋白飲食更高效、更健康。
高效採購清單:雪櫃必備5種高CP值蛋白質食物
一個準備充足的雪櫃,是成功自煮的關鍵。以下5種高性價比的蛋白質食物,建議你常備家中:
- 雞蛋: 營養最全面的食物之一,烹調方法多變,是早餐和快餐的理想選擇。
- 雞胸肉: 低脂肪、高蛋白的代表。可以一次過購買較大份量,分裝後冷凍,方便隨時取用。
- 板豆腐/硬豆腐: 價格實惠的優質植物蛋白,適合煎、炒、燜、燉等多種煮法。
- 急凍蝦仁: 解凍快速,烹調方便,是低脂海鮮的好選擇,適合用來炒菜或煮麵。
- 水浸罐頭吞拿魚: 無需烹煮,打開即食,非常適合用來製作沙律、三文治或拌飯,是忙碌時的蛋白質救星。
健康烹調法:以蒸、煮、焗保留最多營養
想知道什麼食物多蛋白質,也要懂得如何烹調才能保留其營養。選擇健康的烹調方法,不但能減少不必要的脂肪攝取,更能鎖住食物的原味和營養。
- 蒸: 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營養,且無需用油,最適合處理魚、雞肉和雞蛋。
- 煮/烚: 簡單快捷,例如白烚雞胸肉、烚蛋,能確保食物在沒有額外油份下煮熟。
- 焗/烤: 利用乾熱力煮熟食物,能帶來獨特風味。只需掃上少量食油,便能烤焗三文魚、雞扒或蔬菜。
蛋白質互補法:配搭植物蛋白以獲得完整胺基酸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的。大部分植物性蛋白質缺乏一至兩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被稱為「不完全蛋白質」。不過,只要將不同種類的植物蛋白配搭食用,便能互補不足,組成「完整蛋白質」。
- 穀物配豆類: 這是最經典的組合。例如白飯配豆腐、紅豆飯,或在糙米飯中加入鷹嘴豆。
- 穀物配堅果/種子: 在燕麥粥中加入杏仁片,或在麵包上塗抹花生醬。
透過這種簡單的配搭,即使是素食者或想減少肉類攝取的人士,也能確保獲得所有必需的胺基酸,支持身體的各項機能。
蛋白質攝取常見問題 (FAQ)
當我們了解過什麼食物是蛋白質,並且知道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質之後,自然會延伸出許多實踐上的疑問。這裡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讓我們一一探討。
Q1:攝取過多蛋白質會傷害腎臟嗎?
對健康人士的影響
對於腎功能正常的健康成年人,目前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顯示,高蛋白飲食會直接導致腎臟損傷。身體的調節機制會適應較高的蛋白質攝取量,而且有效率地處理代謝後產生的廢物。所以在健康的基礎上,適量增加蛋白質攝取是安全的。
對腎功能欠佳人士的提醒
但是,情況對於本身患有腎臟疾病或腎功能不全的人士就完全不同。因為他們的腎臟過濾廢物的能力已經下降,過多的蛋白質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可能加速病情惡化。所以,這類人士必須遵從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專業建議,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取量。
Q2:運動後必須在30分鐘內補充蛋白質嗎?
「合成窗口」理論的現代觀點
過去健身界非常強調運動後30分鐘的「合成窗口」(Anabolic Window),認為這是補充蛋白質的黃金時間。這個說法並非完全錯誤,但近年更多研究指出,這個「窗口」其實比我們想像中要寬闊得多,可能長達數小時甚至更久。
全日總攝取量比特定時間點更重要
比起執著於運動後那短短的30分鐘,更關鍵的是確保一整天的蛋白質總攝取量足夠,並且平均分配到各餐之中。這樣可以讓身體持續獲得修復肌肉所需的胺基酸,效果比單次的大量補充更為理想。
Q3:植物性蛋白質是否不如動物性蛋白質?
完整胺基酸與附加營養素的比較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動物性蛋白質(如肉、蛋、奶)的優勢在於它們大多是「完整蛋白質」,含有人體全部9種必需胺基酸。而許多植物性蛋白質(如穀物、部分豆類)則可能缺少其中一兩種。但是,植物性蛋白質同時也提供了動物性食物沒有的膳食纖維、抗氧化物等營養素。
多元化攝取是最佳策略
素食者只要懂得「蛋白質互補法」,例如將穀物與豆類一同食用,就能輕鬆獲得完整的必需胺基酸。所以,與其爭論哪一方比較好,不如採取多元化攝取的策略。無論是葷食或素食者,混合搭配不同的蛋白質來源,才是確保營養全面的最佳方法。
Q4:乳清蛋白(Whey Protein)是必需品嗎?
何時需要考慮使用補充品
乳清蛋白並不是必需品。它是一種方便、快速吸收的蛋白質來源,主要適用於對蛋白質需求量極高(如專業運動員),或因為生活忙碌而難以從三餐中攝取足夠蛋白質的人士。當你從日常飲食中,很難找到什麼食物有高蛋白質,或者沒有時間烹調時,蛋白補充品就是一個有效率的選擇。
應以原型食物為主要攝取來源
我們的飲食策略應該始終以「原型食物」為優先。雞蛋、雞胸肉、豆腐、魚類這些天然食物,除了提供優質蛋白質,還附帶了維他命、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這是蛋白粉無法完全取代的。補充品應該是輔助,而不是主力。
Q5:單靠一種高蛋白食物減肥可行嗎?
營養單一化的潛在風險
只依賴一種你認為什麼食物高蛋白質,例如只吃雞胸肉來減肥,是一個短視且有風險的做法。這樣會導致飲食極度單一,很容易造成其他必需營養素的缺乏,例如維他命、礦物質和健康的脂肪。長期下來,不但影響健康,也因為過於沉悶而難以堅持。
多元化飲食對長期健康更佳
成功的體重管理和長遠的健康,都建立在均衡和多元化的飲食基礎上。即使目標是增加蛋白質攝取,也應該從多種食物中獲取,例如交替食用魚肉、雞肉、豆類和蛋類。這樣不僅能確保營養全面,也能讓你的飲食生活更加豐富有趣,更容易持之以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