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青瓜壞處多?營養師警告2類人高危,拆解4大健康陷阱與正確處理法

青瓜清爽低卡,不論是涼拌小食還是瘦身沙律,都是不少人的夏日首選。然而,你又是否聽過「生吃青瓜是維他命C殺手」的說法?甚至有指某些人食用後會引致腹瀉不適?原來生吃青瓜的確隱藏著健康陷阱,更有兩類人士需要特別提防。本文將由營養師為你深入拆解四大迷思,提供專業的處理及食用建議,並警告需要注意的健康風險,讓你食得安心又健康。

迷思拆解:生吃青瓜是「維他命C殺手」?

提起生吃青瓜壞處,坊間最廣為人知的說法,就是它會破壞維他命C。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青瓜確實含有一種會影響維他命C的物質,不過只要懂得正確的處理技巧,就能輕鬆化解這個問題。

認識關鍵元兇:「壞血酸氧化酶」如何破壞維他命C?

青瓜之所以有這個稱號,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名為「壞血酸氧化酶」(Ascorbic acid oxidase)的生物酶。這種酶本身對人體無害,而且在許多植物中都存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會分解維他命C(又稱抗壞血酸)。

酶的作用原理:破壞維他命C的營養結構

當我們生吃青瓜時,青瓜細胞被切開或咀嚼破壞,裡面的壞血酸氧化酶就會被釋放出來。這種酶一旦接觸到維他命C,就會像一把「剪刀」,改變維他命C的化學結構,使其失去原有的抗氧化活性。所以,維他命C的營養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連帶影響:與番茄、燈籠椒等高維他命C蔬果同食的後果

這個影響不單單針對青瓜自身的維他命C。如果在製作沙律或蔬果汁時,將生青瓜與番茄、燈籠椒、西蘭花等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混合,青瓜釋出的壞血酸氧化酶,也會一併破壞其他蔬果中的維他命C。結果就是,整份餐點的維他命C含量都可能因此降低。

營養師三招破解:如何食青瓜而不流失維他命C?

想安心享用青瓜的清爽,又不想犧牲其他蔬果的營養,其實很簡單。只要在生吃青瓜的處理步驟上多加留意,就可以有效抑制這種酶的活性。

策略一:用醋或檸檬汁抑制酶活性

壞血酸氧化酶在酸性環境下的活性會大大降低。所以在製作涼拌青瓜或沙律時,加入醋或檸檬汁調味,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方法。酸性的醬汁不但能提升風味,還能有效保護維他命C不被分解。

策略二:以汆燙加熱使酶蛋白變性

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遇高溫會變性,失去原有的功能。我們可以將青瓜切好後,放入沸水中快速汆燙約30秒,然後立即撈起放入冰水中冷卻。這個加熱過程足以破壞酶的結構,而且冰鎮又能保持青瓜爽脆的口感。

策略三:採用時間差飲食法,避免同時進食

如果堅持想完全生食青瓜,又不想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分開進食。建議可以先吃青瓜,相隔大約一小時後,再食用番茄、橙等高維他命C的食物。這樣就能避免壞血酸氧化酶在消化道中與其他食物的維他命C直接接觸。

醫療警告:兩類人士生吃青瓜或增健康風險

談及生吃青瓜壞處,除了營養流失的問題,對於某些朋友來說,更可能帶來直接的健康風險。日常飲食中,大部分人都可以安心享用青瓜,但如果你是以下兩類人士之一,在處理和食用生青瓜時就需要格外留神。

薄血藥服用者注意:維他命K與抗凝血藥物的交互作用

青瓜的維他命K含量與其凝血功能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青瓜含有維他命K。維他命K在人體內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幫助血液正常凝固。當我們受傷流血時,正是靠著體內的凝血機制,傷口才能止血和癒合,而維他命K就是啟動這個機制的關鍵因子之一。

為何影響藥效:拆解華法林(Warfarin)藥物機制

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需要服用俗稱「薄血藥」的抗凝血藥物,例如華法林(Warfarin)。這類藥物的作用原理,恰恰是透過抑制體內維他命K的活性,來減緩血液凝固的速度,從而預防血栓形成。如果正在服用薄血藥期間,突然大量進食富含維他命K的青瓜,就可能抵銷了藥物的效果,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影響治療成效。

安全指引:並非禁食,而是需穩定攝取並諮詢醫生

這並不是說服用薄血藥就完全不能吃青瓜。關鍵在於「穩定」。醫生在處方藥物時,會根據病人日常的飲食習慣來調整劑量。所以,最重要的原則是保持每日維他命K攝取量的穩定。你可以如常食用青瓜,但要避免一時興起突然大量食用。如果飲食習慣有較大改變,最好主動告知醫生或藥劑師,讓他們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藥物劑量。

腸胃敏感者必讀:生吃青瓜引致腹瀉的兩大原因

中醫角度:青瓜「寒涼」屬性對脾胃的影響

從中醫的食療角度看,食物有寒、熱、溫、涼等不同屬性。青瓜的屬性被歸類為「寒涼」。對於本身脾胃功能較強、體質偏熱的人來說,適量食用青瓜有清熱解暑的作用。但是,如果本身脾胃虛寒,消化力較弱,生吃寒涼的青瓜就可能對腸胃造成負擔,容易引致腹痛、腹脹甚至腹瀉等不適。

體質因素:為何部分人同食青瓜與花生會加劇腹瀉?

坊間流傳青瓜與花生不能同食,否則會引致腹瀉,這個說法其實與個人體質有很大關係。背後的原理是,青瓜屬性寒涼而且水份多,而花生則富含油脂,本身就有潤腸通便的效果。對於腸胃功能健全的人來說,兩者同食通常沒有問題。但對於腸胃敏感或脾胃虛弱的人士,這兩種食物的特性加在一起,就可能產生加乘效應,加速腸道蠕動,從而引發腹瀉。所以,如果你知道自己的腸胃比較敏感,將這兩者分開食用會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如何安心食青瓜?因應體質與需求的情境分析

了解過生吃青瓜壞處後,不代表我們要完全放棄這種清爽的食材。關鍵在於懂得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飲食習慣,選擇合適的處理和食用方式。只要掌握了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安心享受青瓜的益處。以下我們針對三個常見情境,提供一些實用的飲食建議。

情境一:健身減脂族與蔬果汁愛好者

挑戰:製作蔬果汁時如何避免維他命C流失?

對於經常飲用蔬果汁來補充營養的朋友來說,青瓜是一個常見的配搭。它的高含水量和低熱量,非常適合健身和減重人士。不過,當青瓜與番茄、奇異果等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一同放進攪拌機時,其內含的酶就會開始分解其他食材的維他命C,令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飲食建議:善用酸性醬汁或將青瓜分開處理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簡單的方法。第一,在製作蔬果汁或沙律時,加入少許檸檬汁或果醋。酸性環境可以有效抑制酶的活性,保護維他命C免受破壞。第二個方法是將青瓜分開處理。你可以先將青瓜單獨榨汁並立即飲用,然後間隔一段時間再進食其他高維他命C的蔬果,這樣就能避免它們在消化道中相遇。

情境二:腸胃虛弱、消化力差的長者

挑戰:如何享受青瓜益處而避免腸胃不適?

青瓜的屬性偏向寒涼,加上生吃時含有較多未經軟化的纖維,對於脾胃功能較弱或消化能力減退的長者來說,直接生食可能會引起腹脹或腸胃不適。他們的挑戰是如何在不加重腸胃負擔的情況下,攝取青瓜的營養。

飲食建議:搭配薑蒜等溫熱食材,或改為快炒、煮湯

想平衡青瓜的涼性,最直接的方法是搭配一些溫熱性質的食材。例如,在製作涼拌青瓜時,可以加入薑絲或蒜蓉,這樣不但能增添風味,也能中和其寒性。另一個更穩妥的選擇是將青瓜煮熟。輕輕快炒或放進湯裡煮,可以破壞部分粗纖維,使其變得更容易消化,同時保留其清甜的味道和大部分營養。

情境三:長期病患與心血管藥物使用者

挑戰:服用薄血藥時如何計算食用份量?

青瓜含有維他命K,這種營養素有促進血液凝固的功能。對於正在服用華法林(Warfarin)等抗凝血藥物(俗稱薄血藥)的人士,維他命K的攝取量需要特別留意。如果每日的維他命K攝取量大幅波動,就可能影響藥物效果,增加血栓風險。

行動指南:主動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並保持每日份量穩定

這並不意味著需要完全禁食青瓜。最重要的原則是「穩定」。你需要做的是保持每天從飲食中攝取的維他命K總量大致相同。最好的做法是主動向你的醫生或藥劑師查詢,了解在目前的藥物劑量下,每天食用多少份量的青瓜或同類綠色蔬菜是安全的。然後,將這個份量固定下來,避免今天不吃,明天卻大量進食的情況。

食安風險:如何避免青瓜的農藥與毒素殘留?

提到生吃青瓜壞處,食物安全絕對是大家最關心的環節之一。青瓜清甜爽脆,但如果處理不當,我們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將殘留的農藥食落肚。想安心享用青瓜的美味,就要先學懂如何正確處理,從源頭降低風險。

為何青瓜有較高農藥殘留風險?

我們經常聽到某些蔬果的農藥殘留問題比較嚴重,而青瓜有時亦榜上有名。這背後其實與其種植方式及自身特性有關。

權威報告分析:美國EWG報告中的青瓜農藥情況

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EWG)每年都會公布「Dirty Dozen」(骯髒十二蔬果)名單,列出農藥殘留量最高的農產品。雖然不同年份的名單會有所變動,但青瓜也曾多次被列入其中。報告指出,在抽樣的青瓜中曾檢測出多種潛在有害的除草劑與殺蟲劑,這提醒我們在生吃青瓜前,必須更加注意清潔處理的步驟。

青瓜表皮特性與農藥殘留的關係

青瓜的表皮雖然薄,但表面通常帶有一層天然的蠟質,而且凹凸不平,甚至有些品種帶有小小的尖刺。這種結構特性容易讓噴灑的農藥附著並殘留下來,單純用水沖洗未必能完全清除縫隙中的化學物。所以,這也是為何青瓜的處理方式,會直接影響食用安全性的原因。

專家級處理指南:安心生吃的關鍵步驟

了解風險之後,下一步就是學習如何透過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將風險減到最低。只要跟著以下步驟,生吃青瓜也能變得更安心。

清洗步驟:以流動清水配合軟毛刷輕刷表面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徹底清洗。建議將青瓜放在流動的清水下,然後用一個乾淨的軟毛刷(例如蔬果專用刷或乾淨的牙刷),輕輕刷洗青瓜的整個表面。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利用物理摩擦力,將附著在表皮凹凸處的農藥、灰塵與雜質刷走,效果遠比單純浸泡或沖洗來得好。

處理建議:何時應該削皮以降低風險?

如果想追求最高的安全標準,或者你購買的並非有機青瓜,那麼削皮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大部分農藥都殘留在外皮上,削去外皮可以最大程度地去除這些化學殘留物。雖然青瓜皮也含有纖維等營養,但在無法確定其來源安全性的情況下,特別是給小朋友或長者食用的時候,削皮是一個更穩妥的選擇。

生吃青瓜壞處常見問題 (FAQ)

Q1:青瓜煮熟食是否比生食更有益?

這要視乎你的飲食目標。生吃青瓜可以完整保留不耐熱的營養素,並且口感清爽,補水效果一流。不過,加熱處理青瓜亦有其好處。烹煮過程可以破壞青瓜含有的「壞血酸氧化酶」,這樣它就不會分解與它一同進食的其他蔬果中的維他命C。對於脾胃較虛弱的人士,煮熟的青瓜屬性較溫和,也更容易消化。所以,生食和熟食各有優點,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飲食搭配來選擇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Q2:有苦味的青瓜可以吃嗎?會中毒嗎?

青瓜的苦味來自一種名為「葫蘆素」(Cucurbitacin)的天然化合物,這是植物用來自我保護的物質。一般情況下,青瓜只在蒂頭部分帶有微苦,少量攝取對人體沒有影響。但是,如果整條青瓜都帶有明顯的苦澀味,就表示葫蘆素含量異常地高。攝取過量葫蘆素有機會引致胃部不適、噁心、腹瀉等輕微中毒症狀。因此,為了安全起見,遇到味道異常苦澀的青瓜,最好還是避免食用。

Q3:青瓜敷面也會破壞皮膚的維他命C嗎?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理論上,青瓜中的「壞血酸氧化酶」接觸到任何含有維他命C的物質都可能產生作用。但是,將青瓜外敷時,這種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首先,這種酶很難穿透皮膚的天然屏障,去影響皮膚深層儲存的維他命C。其次,它對皮膚表面或護膚品中維他命C的分解效率,遠不及在消化系統中的影響。青瓜敷面的主要功效來自其高達九成的含水量,能為皮膚帶來物理性的降溫、鎮靜和短暫保濕效果。因此,敷青瓜對皮膚的補水益處,遠大於它對維他命C可能造成的微小損耗。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