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可以劇烈運動?專家警告4大運動禁忌,附3招推薦動作告別經痛不適
每個月總有幾天,當生理期到訪,不少熱愛運動的女性都會陷入兩難:究竟應該完全休息,還是咬緊牙關堅持訓練?過去的觀念或許主張「躺平不動」,但現代運動科學告訴我們,關鍵在於「策略性調整」而非全面停止。錯誤的運動方式不但無法舒緩不適,更可能加劇經痛、增加身體負擔。本文將由專家為你剖析生理期運動的科學原理,詳細列出生理期應避免的4大類劇烈運動禁忌,並提供3招溫和有效的推薦動作,助你告別經痛,安全度過生理期,同時維持得來不易的運動習慣。
為何要調整生理期運動?破解常見迷思與科學原理
關於生理期劇烈運動,相信是不少熱愛運動的女生心中的疑問。我們經常聽到各種說法,有些主張完全休息,有些則認為毋須改變。其實,關鍵不在於完全停止,而是學會聰明地調整。這篇文章會帶你深入了解背後的科學原理,和一些常見的生理期運動禁忌,讓你懂得如何與身體對話。
重新定義生理期的運動觀念
從「完全休息」到「策略性調整」的思維轉變
過去很多人認為月經來潮就應該完全不動,避免任何運動。但現代的運動觀念已經轉變。我們現在提倡的不是「完全休息」,而是「策略性調整」。這代表將生理期視為一個調整訓練強度和內容的時機。這樣做不只更安全,還可以維持運動習慣。
荷爾蒙變化如何影響你的體能、力量和耐力
要理解為何需要調整,首先要認識體內的荷爾蒙變化。在月經期間,雌激素和黃體酮都處於較低水平。這兩種荷爾蒙直接影響我們的體能、力量和耐力。當它們水平下降時,你可能會感覺比較容易疲倦,力量不如以往,恢復速度也可能變慢。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實的生理反應。
理解「傾聽身體訊號」的真正含義:疼痛、疲勞與不適的警號
「傾聽身體訊號」這句話聽起來很抽象。它的真正意思是,要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號。這些警號包括比平時更劇烈的經痛、異常的疲勞感、頭暈或者下腹的墜脹感。當你感受到這些訊號時,就代表身體在告訴你:「是時候減慢速度了」。強行運動只會增加身體的負擔。
不建議進行劇烈運動的生理學原因
了解了思維模式的轉變後,我們來看看不推薦進行月經劇烈運動的具體生理學原因。
能量水平較低:身體處於能量儲備較少的狀態
月經期間,身體為了應對子宮內膜剝落和出血,本身就在消耗能量。加上荷爾蒙水平偏低,整體的能量儲備會比平時少。在這個狀態下進行高強度運動,身體就像一部電量不足的手機,容易過度消耗,導致恢復更慢。
增加腹腔壓力:大重量或高衝擊動作可能加劇子宮收縮與經痛
進行大重量訓練(例如深蹲、硬舉)或者高衝擊的跳躍動作時,會顯著增加腹腔內部的壓力。這種壓力會直接傳導到骨盆和子宮。對於正在收縮的子宮來說,這無疑是額外的刺激,很可能加劇經痛或引起下腹不適。
血壓不穩風險:部分女性在經期血壓偏低,姿勢劇烈變換可能引致頭暈
有些女性在生理期間的血壓會稍微偏低。如果在這個時候進行需要快速變換姿勢的運動,例如波比跳(Burpees)或倒立動作,血液供應可能無法即時跟上。這種情況很容易引發頭暈、眼前發黑,甚至有跌倒的風險。
潛在的免疫力下降與恢復力減慢
荷爾蒙的波動不僅影響體能,也可能短暫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和身體的修復能力。生理期本身就是一種生理壓力。如果再加上劇烈運動的壓力,身體的恢復速度會減慢,也可能更容易受到感染。這就是為何經期後會感覺特別疲憊的原因之一。
【紅色警戒】生理期應避免的4大類劇烈運動
談到生理期劇烈運動,很多人都會感到疑惑。其實,這不是要你完全躺平不動,而是學會聰明地避開某些運動,讓身體在最需要的時候得到真正的休息。以下這4大類運動,就是生理期的「紅色警戒區」,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生理期運動禁忌,和它們背後的原因。
1. 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與爆發力運動
為何應避免:瞬間高強度輸出對身體造成巨大壓力
HIIT的精髓在於短時間內將心率推至極限,這對身體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生理壓力。月經期間,你的身體正在處理荷爾蒙的劇烈變化,能量水平也可能較低。在這個時候再進行高強度訓練,無疑是百上加斤。
潛在風險:反覆跳躍或衝擊性動作可能加劇下腹不適
很多HIIT動作都包含大量的跳躍和衝擊,例如波比跳。這些動作會對你的骨盆和下腹部造成反覆的震盪,可能會直接刺激正在收縮的子宮,令經痛或下墜感變得更明顯。
運動例子:短跑衝刺、波比跳 (Burpees)、跳箱
2. 大重量核心與下肢力量訓練
為何應避免:過度增加腹腔及骨盆底肌壓力
當你進行大重量深蹲或硬舉時,為了穩定脊椎,你會不自覺地憋氣和收緊核心。這個動作會大幅增加腹腔內的壓力。這股壓力會直接施加在骨盆底肌和子宮上,對於正處於充血和敏感狀態的它們來說,是一種額外的負擔。
潛在風險:可能導致經血量短暫增多或加劇經痛
這種額外的壓力,有機會刺激子宮收縮得更劇烈。這不但可能加重經痛,有些女性甚至會發現經血量在訓練後短暫增多。面對月經劇烈運動帶來的影響,我們應該更加謹慎。
運動例子:大重量深蹲、硬舉、劇烈的腹部核心訓練
3. 逆轉式瑜伽體位與高難度動作
為何應避免:主要考量是姿勢變換對血壓的影響
過去有說法指倒立會導致經血逆流,但現時更值得關注的,是血壓的變化。生理期時,部分女性的血壓可能會比平時稍低,身體也比較敏感。
潛在風險:對於血壓偏低的女性,可能引發頭暈或不適
當你進行頭倒立這類將骨盆抬高於心臟的動作時,血液流向會改變。對於血壓本來就偏低的你來說,起身後可能會感到一陣頭暈或眼前發黑,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運動例子:頭倒立、肩倒立、手倒立
4. 長時間耐力運動與競技型比賽
為何應避免:游泳考量感染風險,競技比賽的高度精神緊張則干擾內分泌
長時間的耐力運動,例如跑一場半馬拉松,會大量消耗身體的能量儲備。在生理期這個相對虛弱的時期,這樣做可能會讓你運動後感到筋疲力盡,影響恢復。至於游泳,主要是衛生和感染風險的考量。而參加競技比賽時,高度的精神壓力和緊張感,本身就可能影響荷爾蒙的穩定。
潛在風險:增加身體生理及心理壓力,可能影響月經週期穩定性
總括而言,這類活動會同時增加身體的生理和心理壓力。這對於月經週期的規律性,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選擇合適的生理期運動推薦項目,才是維持健康平衡的關鍵。
【綠燈通行】3大推薦生理期運動:舒緩不適、維持活力
了解生理期劇烈運動的潛在風險後,並不代表你需要完全停止所有活動。事實上,選擇合適的生理期運動,反而能成為你舒緩不適、維持活力的好幫手。以下為你介紹三種「綠燈通行」的運動選擇,讓你安全度過經期。
1. 輕度有氧運動:促進循環,舒緩水腫
生理期時身體容易因荷爾蒙變化而感到腫脹,輕度有氧運動就是改善這個情況的有效方法。它能溫和地提升心率,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走多餘水分,有效舒緩水腫帶來的不適感。
執行指南:心率維持在能輕鬆對話的區間,持續20-30分鐘
要判斷強度是否合適,最簡單的方法是採用「說話測試」。運動期間,你的心率應維持在能夠輕鬆與人對話、不會過度氣喘的水平。建議每次持續進行20至30分鐘,便足以達到促進循環的效果。
推薦選項:快走、室內單車機、橢圓機
選擇低衝擊性的運動至關重要。快走、使用室內單車機或橢圓機都是極佳的選項,因為它們能避免對腹部造成過度震動與壓力。
2. 週期化肌力訓練:專注上肢,維持肌力
有健身習慣的你,月經期間不代表要完全放棄肌力訓練。關鍵在於「策略性調整」,這也是週期化訓練的一部分。將訓練重心轉移,能讓你維持得來不易的肌力,又不會為身體帶來額外負擔。
訓練原則:將重量降至最大負荷的40-50%,增加次數(12-15下)
訓練的大原則是「減重增次」。建議將訓練重量降至你單次最大負荷(1RM)的40%至50%左右。同時,將每組的重複次數增加到12至15下。這樣的調整能維持肌肉刺激,同時避免對神經系統造成過大壓力。
動作選擇:將訓練重點從下肢轉移至上肢和背部,如划船、肩推
在這段時間,應暫時避開會對腹腔造成較大壓力的大重量下肢訓練。可以將訓練重點轉移至上肢和背部肌群。例如,坐姿划船(Seated Row)、滑輪下拉(Lat Pulldown)和啞鈴肩推(Dumbbell Shoulder Press)等動作,都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3. 伸展、瑜伽與靜觀練習:深度放鬆,緩解經痛
對於受經痛困擾的女性,溫和的伸展、瑜伽和靜觀練習,是舒緩不適的最佳盟友。這些練習不僅能放鬆繃緊的肌肉,更能從精神層面入手,幫助你與身體重新連結,達至深度放鬆。
必做體式詳解:貓牛式(舒緩腰背)、嬰兒式(放鬆腹部)、橋式(強化骨盆)
以下是三個特別推薦的體式:
貓牛式 (Cat-Cow Pose): 透過脊椎的溫和伸展與屈曲,能有效舒緩經期常見的腰背痠痛,並促進骨盆區域的血液循環。
嬰兒式 (Child’s Pose): 這個姿勢能溫柔地伸展下背,同時讓腹部得到徹底放鬆,有助於緩解腹部絞痛感。
橋式 (Bridge Pose): 溫和地啟動臀部與核心,能強化骨盆底肌,同時伸展髖屈肌,有助減輕下腹的悶脹感。
呼吸技巧:學習腹式呼吸,從內在放鬆神經系統,降低壓力荷爾蒙
在進行以上所有練習時,配合正確的呼吸技巧尤其重要。嘗試練習腹式呼吸:吸氣時,感受腹部自然脹起;呼氣時,緩慢地讓腹部內收。這種深層呼吸方式能直接作用於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體從內在放鬆,有效降低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的水平。
關於生理期運動的常見問題 (FAQ)
對於生理期劇烈運動的各種迷思與疑問,相信妳心中仍有不少問號。這裡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讓我們用專業的角度,一次過釐清所有疑惑。
Q1: 經期做倒立瑜伽真的會導致經血逆流嗎?
破解迷思:主要風險為血壓影響,而非逆流
這是一個流傳已久的話題。傳統上認為倒立姿勢會使經血流回子宮,但從現代醫學角度看,經血逆流其實是相當普遍的生理現象,而且量非常少,並不會因為短暫的倒立動作而顯著加劇或造成健康問題。避免在經期進行倒立體位,真正的考量在於血壓的穩定性。部分女性在生理期間血壓會稍微偏低,進行頭下腳上的姿勢轉換,有機會引致頭暈或不適。因此,這項生理期運動禁忌主要是基於安全考量,而非逆流的風險。
Q2: 輕度運動會增加或減少我的經血量嗎?
專業解答:促進循環,不影響總血量,但或會改變流量感受
輕度至中度的運動,並不會改變妳整個週期的總經血量。不過,運動確實會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包括骨盆腔區域。這有機會讓經血排出得更順暢,妳可能會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短時間內,感覺流量稍微變多,但這只是排出的速度改變了,並非總量增加。從正面看,順暢的循環反而有助於緩解因子宮收縮引起的經痛,所以適度的生理期運動推薦給大部分女性。
Q3: 如果生理期完全無不適,可以進行劇烈運動嗎?
專家建議:仍應視為策略性減量(Deload),避免過度生理壓力
即使妳感覺狀態絕佳,如同平常一樣,但身體內部正在經歷荷爾蒙的劇烈變化,並處於一個輕微發炎的狀態。在這段時間進行月經劇烈運動,例如挑戰個人最大重量或進行極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會對身體系統施加額外的生理壓力。聰明的做法是將生理期視為一個「策略性減量(Deload)」的時機。妳可以維持運動習慣,但適度降低強度或訓練量,讓身體有更多能量專注於復原。這不是停止訓練,而是更具智慧的訓練方式。
Q4: 「生理期後是減肥黃金期」代表經期後要做劇烈運動?
釐清觀念:體重下降主因是消水腫,應維持規律運動,而非補償性訓練
這個說法很普遍,但需要正確理解。生理期後,隨著荷爾蒙變化,身體會排出經期時滯留的多餘水分,因此體重計上的數字會明顯下降。這種變化主要來自「消水腫」,而非脂肪的快速燃燒。若誤解為需要進行補償性的劇烈運動來追趕進度,反而容易因身體尚未完全恢復而增加受傷風險。正確的觀念是,維持規律且可持續的運動習慣,將生理期後的良好體能狀態,無縫接軌到妳的常規訓練計劃中,才是長遠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