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生理期總是水腫?中西醫拆解3大生理期水腫原因,教你8招告別經前「假肥胖」
明明飲食如常,為何經前褲頭總變緊、臉部浮腫,體重計上的數字更無故飆升?這種惱人的經前「假肥胖」,其實是生理期水腫在作祟。究竟是荷爾蒙週期性失衡,還是體質失調的警號?本文將從中西醫角度,為你深入剖析三大生理期水腫成因,並提供8個從飲食、運動到日常生活的實證調理方法,助你擺脫週期性水腫困擾,輕鬆迎接每個月的特別日子。
深入剖析生理期水腫原因:為何月經前身體總會「儲水」?
相信不少女生都有類似經驗,明明體重沒有增加,但在月經來臨前一週,總感覺全身腫脹,特別是臉部、腹部和雙腿,彷彿胖了一個碼。其實這很可能就是生理期水腫。要有效處理這個週期性困擾,首先要了解生理期水腫原因,它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荷爾蒙、體質和生活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我們從西醫、中醫和生活習慣三個層面,為你深入拆解身體「儲水」的秘密。
西醫觀點:荷爾蒙週期性波動是主因
從西醫角度看,生理期水腫的元兇,就是體內荷爾蒙的週期性變化。在排卵後到月經來臨前的黃體期,幾種關鍵荷爾蒙的水平變化,會直接影響身體調節水分和鹽分的能力。
黃體素(Progesterone):影響靜脈壁彈性,降低排水能力
排卵後,黃體素水平會顯著上升,為子宮內膜增厚作準備。黃體素同時會放鬆身體的平滑肌,包括靜脈血管壁。當靜脈壁彈性下降,血液和體液回流心臟的效率就會變差,水分更容易滯留在四肢,特別是下半身,造成水腫。
雌激素(Estrogen):導致水鈉滯留,加劇橘皮組織
雌激素在黃體期同樣處於較高水平。它會影響腎臟的功能,使身體傾向於保留更多的鈉離子和水分,這種現象稱為「水鈉滯留」。當過多水分積聚在皮下組織,也可能令大腿和臀部的橘皮組織看起來更加明顯。
醛固酮(Aldosterone):受荷爾蒙刺激而增加,促使身體保留鈉和水分
雌激素和黃體素的波動,會間接刺激腎上腺分泌更多的醛固酮。醛固酮是一種調節體內電解質平衡的荷爾蒙,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指令腎臟回收鈉離子,並同時減少水分經尿液排出。這三種荷爾蒙的共同作用,令身體在經前進入了「強力儲水」模式。
中醫觀點:體質失衡的內在警號
中醫看待生理期水腫,則更著重於身體內在的平衡狀態。水腫並非單純的水分問題,而是反映了特定臟腑功能失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體質」出了狀況。
脾腎陽虛:身體運化水濕功能不足,導致水分滯留
在中醫理論中,「脾」負責運化水濕,好比身體的濕氣處理系統;「腎」則主水液,掌管全身水分的代謝和排泄。若體質屬於「脾腎陽虛」,代表這兩個臟腑的功能偏弱,動力不足,無法有效將體內多餘的水分代謝出去,水分便會積聚在體內,形成水腫。這種體質的人通常伴隨手腳冰冷、容易疲倦和腰痠等症狀。
肝氣鬱結:情緒壓力影響氣機運行,加劇經前不適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負責調節全身氣的流動暢順,同時也與情緒調節密切相關。現代生活壓力大,容易導致情緒不穩或抑鬱,形成「肝氣鬱結」。氣的流動一旦受阻,就會影響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令水腫問題惡化。所以,若經前除了水腫,還特別容易出現乳房脹痛、煩躁易怒或頭痛,很可能就是肝氣不順暢的表現。
生活習慣:加劇生理期水腫的日常陷阱
除了荷爾蒙和體質因素,我們日常的一些習慣,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生理期水腫的幫兇,讓情況雪上加霜。
高鈉飲食與精緻澱粉:改變血液滲透壓,加重身體負擔
重口味的食物,例如醬料、醃製品和加工食品,含有大量鈉質。攝取過多鈉質會令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升高,為了平衡滲透壓,身體會將組織間的水分吸收到血管中,反而令水分滯留。此外,麵包、蛋糕等精緻澱粉會令血糖和胰島素快速上升,而胰島素亦會促使腎臟保留鈉質,進一步加劇水腫。
飲水不足的謬誤:身體啟動保水機制,反而加劇水腫
許多人以為水腫就應該少喝水,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當身體偵測到水分攝取不足時,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反而更傾向於儲存水分以應對「乾旱」,令水腫問題惡化。足夠的飲水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更有效地排出多餘的鈉和廢物。
長時間久坐或久站:下肢循環變差,影響血液回流
我們的下肢血液需要依靠小腿肌肉的收縮,才能對抗地心吸力順利回流心臟。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不論是久坐或久站,都會令腿部肌肉活動不足,血液循環變差。這會導致體液容易積聚在下半身,造成腳踝和小腿明顯的腫脹。
自我檢測生理期水腫:如何判斷及分辨水腫類型?
每個月總有幾天,感覺身體特別沉重,明明體重沒有增加,但褲子就是穿得特別緊,整個人像「充了氣」一樣。這種週期性的腫脹感,很可能就是生理期水腫的信號。想確認自己的情況是否與月經週期有關,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標準和觀察身體部位的變化來判斷。
判斷是否為生理期水腫的兩大標準
要準確判斷生理期水腫,可以留意以下兩個非常清晰的規律,它們就像身體給你的提示,幫助你了解生理期水腫原因。
時間點:通常發生在月經前1至2週
生理期水腫最典型的一個特徵,就是它出現的時間點非常有規律。這種腫脹不適的感覺,通常會在月經正式來臨前的1至2週(即黃體期)開始浮現,然後隨著月經開始,症狀就會慢慢減輕,甚至完全消失。
持續性:症狀連續在兩個或以上生理週期出現
如果只是偶爾一次出現經前腫脹,可能與當天的飲食或作息有關。但假如這種情況,連續在兩個或以上的月經週期中,都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出現,這就很大機會是與體內荷爾蒙週期性變化相關的生理期水腫。
四大常見生理期水腫部位詳解
生理期水腫的影響遍及全身,但通常會在以下幾個部位表現得特別明顯。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症狀主要集中在哪裡。
乳房水腫:荷爾蒙導致的腫脹與疼痛感
在月經來臨前,你可能會感覺到乳房變得比平時更重、更漲,甚至有輕微的觸痛感。這是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刺激了乳腺組織,導致局部的水分積聚,屬於非常普遍的經前症狀。
腹部水腫:水分滯留令小腹更顯凸出,伴隨脹氣
明明沒有吃很多,小腹卻莫名凸出,看起來像個小肚子。這主要是因為水分滯留在腹腔,有時候還會伴隨著腸胃脹氣,讓人感覺腹部非常飽漲不適。這也是經前「假肥胖」的主要元兇。
上肢水腫:手指、手腕及前臂的腫脹感
上肢的水腫可能比較細微,但你仍然可以察覺到。例如,平時戴的戒指突然變得很緊,或者早上起床時感覺手指關節僵硬、有腫脹感。這種情況同樣是體內水分滯留的表現。
下肢水腫:小腿脛骨前緣按壓後,出現明顯凹陷壓痕
下肢是生理期水腫最常見的部位之一。有一個很直接的測試方法:用手指用力按壓小腿內側,即腳踝對上、脛骨旁邊的肌肉位置,持續按壓約5秒後放開。如果皮膚上留下一個明顯的凹陷壓痕,而且沒有立即回彈恢復原狀,這就是典型的「凹陷性水腫」,清晰地反映了體內水分代謝不良的情況。
告別生理期水腫:8大實證有效的飲食與生活調理法
充分了解各種生理期水腫原因之後,要告別這種週期性的「假肥胖」並非不可能。與其被動接受每個月的不適,不如主動採取行動。下面將分享8個經過科學實證和中醫智慧驗證的調理方法,從飲食到生活習慣,一步步助你擊退生理期水腫,找回輕盈的自己。
1. 增加飲水量: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走多餘鈉離子
很多人以為水腫便要減少喝水,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解。當身體水分不足時,會啟動自我保護的「保水」機制,反而令水腫情況加劇。飲用充足的水分能夠有效促進新陳代謝,像為身體內部系統進行一次清洗,將多餘的鈉離子和代謝廢物一同排出體外。因此,養成定時補充水分的習慣至關重要。
2. 奉行「高鉀低鈉」飲食原則
飲食是改善生理期水腫的關鍵一環,只要掌握「高鉀低鈉」這個大原則,就能看到顯著的效果。
嚴格控制鈉攝取量:每日不超過2300毫克,避開加工食品
鈉質是造成水腫的頭號元兇,它會像磁石一樣將水分牢牢吸附在體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控制在2300毫克以下,大約相當於一茶匙食鹽的份量。外食、醬料、罐頭食品及零食都是鈉質的重災區,在經期前最好盡量避開這些加工食品,選擇天然食材自行烹調會是更理想的選擇。
推薦高鉀食物清單:香蕉、菠菜、薯仔、哈密瓜、紅豆
鉀質可謂是鈉質的剋星,它能幫助身體排走多餘的鈉,從而維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在日常飲食中,可以多加入一些高鉀食物,例如香蕉、菠菜、薯仔、哈密瓜、牛油果及紅豆等。這些食物不僅有助消除水腫,本身亦富含多種重要營養素。
3. 聰明攝取關鍵營養素:鈣、鎂與維他命B6
除了鉀和鈉的平衡,還有幾種營養素是你對抗水腫的得力助手。
補充鈣質:研究指每日攝取500毫克以上有助減輕症狀
有研究指出,每日攝取足夠的鈣質,特別是500毫克以上,對於減輕經前水腫、情緒波動等綜合症狀有正面的幫助。你可以從牛奶、乳酪、板豆腐或深綠色蔬菜中輕鬆攝取鈣質。
補充鎂與維他命B6:有助穩定情緒及降低經前水腫
鎂與維他命B6這個組合,不僅有助於放鬆神經、穩定情緒,更有研究顯示它們可以協同作用,有效降低經前水腫的程度。堅果、全穀類食物和深綠色蔬菜都是這兩種營養素的良好來源。
4. 遠離精緻澱粉:穩定胰島素,從根本改善水腫
除了重口味的鹹食,甜品、白麵包、蛋糕等精緻澱粉也需要多加留意。這些食物會導致血糖快速飆升,刺激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而胰島素會指令腎臟保留更多的鈉質,結果就是水分跟著被鎖在體內。因此,嘗試將主食換成番薯、糙米、燕麥等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從源頭穩定胰島素,是改善水腫問題的根本方法之一。
5. 規律有氧運動:降低醛固酮水平,促進循環的關鍵
運動是促進全身循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規律進行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或游泳,可以幫助身體排汗,帶走多餘水分。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運動能降低體內「醛固酮」的水平,這種荷爾蒙正是促使身體儲存鈉和水分的元兇之一。所以,保持運動習慣是改善生理期水腫的治本之道。
6. 睡前按摩與抬腿:善用穴位緩解下肢不適
經過一整天的活動,下肢特別容易出現腫脹。睡前花費片刻時間進行簡單的舒緩動作,效果會十分理想。
按摩方向:由腳踝朝心臟方向單向按壓
按摩的重點在於幫助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切記方向要由下而上,從腳踝開始,順著小腿、大腿的方向,溫和地向心臟位置單向按壓或推撫,這樣才能有效地將滯留的液體送回循環系統。
推薦穴位:按壓三陰交與陰陵泉以健脾利濕
若想效果加倍,可以重點按壓兩個改善生理期水腫的穴道。第一個是「三陰交穴」,位於腳踝內側最高點向上約四隻手指寬的位置;第二個是「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沿著脛骨邊緣向上觸摸,至膝蓋下方轉彎處的凹陷位置。每個穴位用指腹按壓數秒,重複數次,有助健脾利濕。
7. 溫熱水泡澡或泡腳:促進血液循環的注意事項
用溫熱水泡澡或泡腳,是一個非常舒適的放鬆方式,同時也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水腫情況。
禁忌提醒:經血量大或經期較長者應避免
不過這裡有一個重要的提醒,溫熱水會加速血液流動,如果你的經血量本身比較多,或者經期持續時間較長,就應該避免泡澡或泡腳,以免導致經血量異常增加。
8. 避免生冷寒涼食物:從中醫角度調理體質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生理期間身體的陽氣相對虛弱,如果此時再進食生冷寒涼的食物,例如雪糕、凍飲、沙律或西瓜,就如同在澆熄身體的代謝小火爐。這種飲食習慣會影響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令水腫問題惡化。因此,在經期前後盡量選擇溫熱的熟食,對調理體質和改善水腫都有莫大幫助。
預防勝於治療:打造個人化28天抗水腫週期管理計劃
與其每次都等待水腫出現才急忙補救,不如學習順應身體的自然節律,提前部署。了解生理週期中不同階段的荷爾蒙變化與身體需求,就能制定一套個人化的管理計劃,從根源預防生理期水腫。這就像是為身體建立一個聰明的防禦系統,讓妳輕鬆度過每個月的特殊時期。
第一階段 (第1-7天) – 行經期:溫和調理,補充鐵質與舒緩運動
月經來潮的這幾天,身體正處於失血和能量消耗的階段,所以重點應放在溫和調理與能量補充。由於經血流失,補充鐵質是這個時期的首要任務,可以多選擇牛肉、豬肝、菠菜及黑木耳等食物,為身體補回元氣。運動方面,應該避免高強度訓練,改為進行一些舒緩的伸展運動、溫和的瑜伽或散步,這樣有助於促進骨盆腔的血液循環,同時又不會為身體帶來額外負擔。
第二階段 (第8-14天) – 濾泡期(增生期):養血補氣黃金期,為身體打好代謝基礎
月經結束後,身體進入濾泡期,雌激素水平回升,新陳代謝速度加快,精神和體力都會處於一個高峰。這個階段是為身體養血補氣、打好代謝基礎的「黃金時期」。飲食上可以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雞蛋、魚肉和豆腐,配合紅棗、杞子等食材,為下一個週期儲備充足的氣血。同時,這是進行強度較高運動,例如跑步、游泳或重量訓練的好時機,有效提升心肺功能與肌肉量,強化身體處理多餘水分的能力。
第三階段 (第15-21天) – 排卵及黃體期前期:開始健脾利濕,增加高鉀食物攝取
排卵後,身體便進入黃體期,孕酮(黃體素)開始分泌,這正是其中一個關鍵的生理期水腫原因。所以,從這個階段開始,我們的策略要轉為預防性調理。中醫角度建議開始「健脾利濕」,多吃一些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濕氣的食物,例如紅豆、冬瓜和粟米。同時,飲食上要開始增加高鉀食物的攝取,例如香蕉、薯仔、奇異果和菠菜,鉀質有助於平衡體內的鈉離子,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
第四階段 (第22-28天) – 黃體期後期:積極應對荷爾蒙高峰,從根源著手預防
來到經前最後一週,體內荷爾蒙波動最為劇烈,身體最容易出現水腫、腹脹等經前不適。這個時候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應對措施,主動出擊。必須嚴格遵守低鈉飲食原則,避開加工食品、罐頭和重味醬料。同時,持續攝取高鉀食物,並且可以多喝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另外,可以進行快走等輕量有氧運動,促進全身循環。睡前也可以自行按摩一些有助於調理生理期水腫的穴道,例如三陰交與陰陵泉,從多方面著手,積極預防生理期水腫的出現。
中醫師私房茶飲:針對兩大體質,調理告別水腫
了解各種生理期水腫原因之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出適合自己的調理方法。從中醫角度看,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差異,所以處理生理期水腫的方法也應該個人化。以下分享兩款由中醫師調配的私房茶飲,分別針對兩種常見的體質,從根本著手,助你輕鬆告別經前「假肥胖」。
暖宮祛水飲:適合「脾腎陽虛」怕冷型體質
如果你平時就比較怕冷,手腳經常是冰冷的,月經來之前水腫情況特別明顯,而且可能伴隨腰痠、容易疲倦的感覺,那你的體質很可能偏向「脾腎陽虛」。這種體質代表身體運化水濕的動力不足,水分自然容易積聚。這款茶飲能溫暖身體,提升代謝能力。
材料與功效:生薑皮、茯苓皮、陳皮
- 生薑皮:很多人煮薑湯會去皮,但其實薑皮的功效是「行氣利水」,專門針對皮膚表層的水腫,效果溫和。
- 茯苓皮:茯苓本身是健脾利濕的良品,而茯苓皮利水消腫的功效更強,能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
- 陳皮:它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可以幫助脾胃恢復運作,從源頭改善水濕的生成。
詳細沖泡步驟
- 準備生薑皮、茯苓皮各10克,以及陳皮5克。
- 將所有材料簡單沖洗一下,然後放入煲中。
- 加入約750毫升的清水,用大火煮滾。
- 水滾後轉中小火,再煮約15分鐘即可。
- 可以在經前一星期開始飲用,每日一杯,直至月經來潮。
排憂舒心茶:適合「肝氣鬱結」壓力型體質
如果你的生理期水腫問題,總是伴隨著明顯的經前情緒波動,例如煩躁易怒、情緒低落、胸部脹痛,而且工作壓力比較大,那你很可能是屬於「肝氣鬱結」體質。中醫認為情緒會影響氣的運行,氣不順,水液代謝自然也會受阻。
材料與功效:玫瑰、薄荷、香附
- 玫瑰:玫瑰花能疏肝解鬱、活血,是舒緩情緒、調理經前不適的常用花草,味道芬芳。
- 薄荷:它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其清新的香氣有助於紓解肝氣鬱結,讓你感覺豁然開朗。
- 香附:這是中醫婦科常用的「理氣藥」,能有效疏肝理氣、調經止痛,對於改善經前胸部脹痛及腹脹特別有幫助。
詳細沖泡步驟
- 準備玫瑰花、薄荷葉、香附各3-5克。
- 將所有材料放入茶杯或保溫瓶中。
- 注入約500毫升的熱水,蓋上蓋焗10分鐘。
- 待茶味釋出後即可飲用,同樣建議在經前一週開始調理。
關於生理期水腫的常見問題 (FAQ)
生理期水腫會持續多久?通常什麼時候會消失?
生理期水腫的出現時間與荷爾蒙週期密切相關。它通常在月經來臨前一至兩週(即黃體期)開始變得明顯,因為此時體內的黃體素濃度達到高峰,身體傾向於滯留水分。當月經開始後,荷爾蒙水平會急速下降,身體的排水機制便會恢復正常。因此,大部分人的水腫情況會在月經來潮後的數天內,隨著經血排出而逐漸減退及消失。
生理期水腫導致體重增加1-3公斤是正常的嗎?
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生理期水腫原因在於荷爾蒙變化引致身體儲存額外的水分與鈉,這些滯留的水分會直接反映在體重計的數字上,造成暫時性的體重上升,幅度在1至3公斤之間都屬於常見範圍。重要的是要理解,這增加的並非脂肪,而是水分的重量。當月經週期進入下一階段,水腫問題改善後,體重便會自然回落到正常水平。
服用避孕藥或利尿劑能改善生理期水腫嗎?
這兩種藥物都屬於處方藥物,必須經由醫生評估後使用。部分事前避孕藥因為含有特定黃體素,確實有助於穩定荷爾蒙波動,間接改善經前水腫。然而,不同牌子與配方的避孕藥效果各異,甚至可能引發其他副作用。至於利尿劑,雖然能迅速幫助身體排出水分,但自行服用可能引致電解質失衡或脫水等風險。所以,若考慮使用藥物處理生理期水腫,務必先諮詢婦產科或家庭醫生的專業意見。
水腫持續不退或改善無效,應該諮詢哪一科醫生?
如果生理期水腫在月經結束後依然沒有消退,或者情況異常嚴重,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這可能表示背後有其他健康問題。建議首先諮詢婦產科醫生,以評估是否與荷爾蒙失調或其他婦科狀況有關。假如婦產科檢查正常,下一步可以諮詢家庭醫生或內科醫生,進行更全面的身體檢查,排除如腎臟、心臟或甲狀腺功能等潛在的系統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