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試低碳水化合物減肥?專家教你5大簡易秘訣、附飲食餐單及外食全攻略
聽聞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減肥效果顯著,但面對琳瑯滿目的資訊,是否感到無從入手?戒白飯、戒麵包聽起來極具挑戰,加上香港人生活繁忙、經常外出用餐,要嚴格執行似乎難上加難。其實,只要掌握核心原理和簡易技巧,低碳減肥並非想像中困難。本文將由專家為你由淺入深拆解低碳飲食的科學根據,提供5大黃金起步秘訣,並附上清晰的食物清單、專為香港外食族設計的一日三餐餐單及便利店攻略,讓你輕鬆啟動燃脂模式,告別體重煩惱。
什麼是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新手必讀核心原理
近年來,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備受關注,很多人都好奇它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其實,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核心原理並不複雜,它是一種調整飲食結構的方法,而不是單純節食。接下來,我們會由淺入深,為你拆解它的基本概念。
低碳飲食的清晰定義
核心概念: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提高蛋白質與健康脂肪比例,轉變身體能量來源。
簡單來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就是調整你飲食中的三大營養素比例。你會大幅減少攝取米飯、麵包、麵條和糖分等碳水化合物。然後,你會提高優質蛋白質(例如雞肉、魚肉、雞蛋)和健康脂肪(例如牛油果、橄欖油、堅果)的攝取比例。這個改變的目的,是引導你的身體從依賴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轉變為燃燒脂肪來獲取能量。
釐清概念:低碳、減醣、生酮飲食大不同
市面上有許多相關名詞,很容易讓人混淆。讓我們來釐清幾種常見的飲食模式,它們在碳水化合物的限制程度上有明顯分別。
傳統均衡飲食: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來源 (佔50-60%)。
首先是我們最熟悉的傳統均衡飲食。在這種模式下,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來源,通常佔每日總熱量攝取的大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我們日常吃的米飯、麵食就是主要例子。
溫和減醣飲食:輕度減少碳水化合物,較易適應。
溫和減醣飲食是一個比較寬鬆的入門版。它只是輕度減少碳水化合物的份量,例如將每餐的飯量減半。因為改變不大,所以身體比較容易適應,適合剛開始嘗試調整飲食的人。
標準低碳飲食: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於50-150克內 (佔10-20%)。
這就是我們主要討論的標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它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有更嚴格的限制,一般建議每日控制在50至150克之間。這個份量大約只佔每日總熱量的百分之十至二十。
生酮飲食:極低碳水化合物攝取 (<50克),目標進入「酮症」狀態。
生酮飲食是最嚴格的一種。它要求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低於50克,有時甚至更低。它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促使身體進入一個稱為「酮症」的代謝狀態,讓身體高效地燃燒脂肪產生酮體作為能量。
低碳減肥的科學原理:為何有效?
了解了定義之後,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有助減肥?這背後有幾個關鍵的科學原理。
穩定血糖與胰島素,減少脂肪儲存。
當我們攝取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精製澱粉和糖,血糖會迅速上升。身體為了降低血糖,會分泌胰島素。胰島素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將多餘的血糖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實行低碳飲食時,血糖水平會比較穩定,胰島素分泌量也隨之減少。這樣一來,身體儲存脂肪的信號減弱了,更有利於體重管理。
促使身體由「燃糖模式」轉為「燃脂模式」。
我們的身體有兩種主要的能量模式:燃糖模式和燃脂模式。在一般飲食下,身體會優先燃燒葡萄糖(來自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因為這是最直接快捷的燃料。當你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供應,身體的「儲備燃料」——脂肪,就有機會登場。身體會慢慢適應,並且轉為更有效率地燃燒體內儲存的脂肪來獲取能量。
提升飽足感,自然降低總熱量攝取。
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時間比碳水化合物長,所以它們能提供更持久的飽足感。當你的低碳水化合物餐單富含蛋白質和健康脂肪時,你會發現自己不容易感到飢餓。這種飽足感會讓你很自然地減少進食份量和嘴饞的意欲,從而降低了每日的總熱量攝取,達到減重的效果。
低碳減肥黃金起步:5大簡易執行秘訣
要成功實踐低碳水化合物減肥,其實不必一開始就鑽研複雜的計算。掌握幾個核心原則,就能輕鬆踏出第一步。這裡為你整理了5個黃金秘訣,讓你執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時更有方向,逐步建立穩固的飲食習慣。
秘訣一:從「戒三白」輕鬆入手
優先戒除白飯、白麵包、白砂糖等精製澱粉與添加糖。
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優先戒除生活中的「三白」。這些食物包括白飯、白麵包和白砂糖。它們屬於精製澱粉與添加糖,容易被身體快速吸收,造成血糖大幅波動,進而促使脂肪儲存。
秘訣二:選擇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
蛋白質來源:雞蛋、雞胸肉、魚類、海鮮、豆腐。
健康脂肪來源:牛油果、橄欖油、堅果、三文魚。
減少了碳水化合物,身體需要新的能量來源。這時候,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就變得非常重要。它們不但能提供持久的飽足感,還有助維持身體機能。蛋白質來源可以選擇雞蛋、雞胸肉、魚類、海鮮及豆腐。健康脂肪的來源則推薦牛油果、橄欖油、堅果及富含Omega-3的三文魚。
秘訣三:聰明攝取「好」碳水,而非完全戒斷
認識優質碳水:大量綠葉蔬菜、少量莓果及豆類。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等於完全戒絕碳水化合物。關鍵在於選擇「好」的碳水。這些優質碳水化合物富含纖維與營養,對身體有益。日常飲食中應包括大量綠葉蔬菜,例如菠菜、西蘭花等。如果想吃點甜味,可以選擇少量莓果,而豆類也是很好的選擇。
秘訣四:避開飲品陷阱,補水是關鍵
嚴禁含糖飲品,如果汁、汽水、手搖飲品。
強調每日飲用至少2公升水的重要性。
很多人專注於固體食物,卻忽略了飲品中的隱藏糖分。執行低碳飲食時,必須嚴格禁止所有含糖飲品,例如果汁、汽水和各式手搖飲品。同時,補充足夠水分是成功的關鍵。每日飲用至少2公升水,有助促進新陳代謝,維持身體正常運作。
秘訣五:調整進食順序,穩定餐後血糖
實踐「先菜、再肉、後碳水」的飲食技巧。
這是一個簡單而高效的技巧,能有效穩定餐後血糖水平。進食時,嘗試實踐「先菜、再肉、後碳水」的順序。先吃蔬菜和蛋白質可以增加飽足感,並且減緩後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避免血糖快速上升。這個小改變,對整個低碳水化合物餐單的效果有很大幫助。
低碳飲食食物清單:綠燈、黃燈、紅燈區完全指南
想成功實踐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懂得選擇食物絕對是致勝關鍵。為了讓大家更輕鬆地建立自己的低碳水化合物餐單,我們可以將食物劃分為「綠燈」、「黃燈」和「紅燈」三個區域。大家可以想像成一個交通燈系統,清晰地指引你在這個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中應該前行、減速還是停步,讓你在採購和備餐時更有方向。
綠燈區:可盡情享用的食物
綠燈區的食物是構成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基石。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極低,同時富含蛋白質、健康脂肪及必需的微量營養素。在日常飲食中,你可以優先選擇這些食物,並且基本上無需過於計算份量。
肉類與海鮮:所有未經加工的肉類、家禽和魚類。
所有天然、未經加工的肉類都是絕佳的選擇,例如牛肉、豬肉、雞肉、鴨肉,以及三文魚、蝦、蜆貝等各式海產。它們幾乎不含碳水化合物,卻是優質蛋白質和脂肪的來源,能有效提供飽足感。
蛋與乳製品:雞蛋、芝士、無糖希臘乳酪。
雞蛋是營養密度極高的「超級食物」,是低碳飲食的好朋友。在乳製品方面,硬質芝士(如車打芝士、巴馬臣芝士)和全脂、無添加糖的希臘乳酪都是很好的選擇,它們能提供鈣質和蛋白質。
低碳蔬菜:菠菜、西蘭花、椰菜花、青瓜、蘆筍、菇類。
大部分的綠葉蔬菜都屬於綠燈區。菠菜、羽衣甘藍、生菜等是你的好夥伴。另外,西蘭花、椰菜花、青瓜、蘆筍和各種菇類,不僅碳水含量低,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維持腸道健康。
健康油脂:橄欖油、椰子油、牛油果油。
在低碳飲食中,健康的脂肪是主要的能量來源。烹飪時可多使用特級初榨橄欖油、椰子油和牛油果油。牛油、忌廉等天然動物脂肪也是可以適量使用的。
黃燈區:需限量攝取的食物
黃燈區的食物本身是健康的,但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對較高。在低碳飲食中並非完全禁止,而是需要注意份量,適度攝取,否則容易超出每日的碳水化合物限額。
低糖水果:藍莓、士多啤梨、紅桑子。
大部分水果因含糖量高而被歸入紅燈區,但莓果類是例外。藍莓、士多啤梨、紅桑子等含糖量較低,且富含抗氧化物,可以作為偶爾解饞的甜點,但記得要控制份量。
堅果與種子:杏仁、核桃、奇亞籽(適量)。
杏仁、核桃、夏威夷果仁和奇亞籽等,富含健康脂肪、蛋白質和纖維。它們是很好的零食選擇,但因為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低,建議以一小把為限,避免不知不覺間過量攝取。
根莖類蔬菜:甘筍、洋蔥、南瓜(少量)。
相較於綠葉蔬菜,生長在地下的根莖類蔬菜通常含有較多澱粉。甘筍、洋蔥、南瓜等雖然營養豐富,但在嚴格的低碳飲食期間只適合少量用作調味或配菜,不宜大量食用。
紅燈區:應嚴格避免的食物
紅燈區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糖或精製碳水化合物,會迅速提升血糖,阻礙身體進入燃燒脂肪的狀態。在執行低碳飲食期間,應盡力避免接觸這些食物。
糖與含糖食品:甜品、糖果、朱古力、雪糕。
所有添加糖的食品都應避免。這包括各類甜品、糖果、大部分市售的朱古力、雪糕、含糖汽水和果汁。閱讀食物標籤時,要特別留意成份表中的蔗糖、果糖、糖漿等字眼。
精製穀物:白飯、麵、麵包、餅乾、意粉。
這是最需要注意的一類。所有由白米、白麵粉製成的食物,如白飯、粥、麵條、意粉、麵包、餅乾、蛋糕等,都屬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是低碳飲食中需要嚴格戒除的對象。
澱粉類蔬菜:薯仔、粟米、番薯。
雖然它們是蔬菜,但薯仔、粟米、番薯、芋頭等含有極高的澱粉質。它們的消化方式和作用與精製穀物相似,會快速轉化為葡萄糖,因此在低碳飲食中需要避免。
大部分水果:香蕉、葡萄、芒果、蘋果、橙。
除了少量莓果外,大部分常見的水果,如香蕉、葡萄、芒果、菠蘿、蘋果、橙等,天然果糖含量都非常高。總括而言,紅燈區的食物會快速提升血糖,與低碳水化合物減肥的原則背道而馳,應當嚴格避免。
香港外食族低碳餐單實踐:一日三餐及便利店攻略
對於生活節奏急促的香港人來說,實踐低碳水化合物減肥的最大挑戰,往往是如何解決三餐。其實只要掌握一些簡單技巧,即使是外食族,也能輕鬆執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以下為你準備了一份詳盡的低碳水化合物餐單攻略,讓你無論在茶餐廳、便利店還是家中,都能輕鬆應對。
早餐篇:兼顧便利與營養的選擇
早餐是一天能量的開端,選擇合適的食物能有效穩定血糖,讓你整天精力充沛。
外食選擇:茶葉蛋、無糖豆漿、吞拿魚沙律(走醬或轉油醋汁)
在便利店或早餐店,可以輕易找到理想的低碳選擇。茶葉蛋和水煮蛋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無糖豆漿提供了植物性蛋白質,而且沒有額外糖分。如果想吃得豐富一些,吞拿魚沙律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要記得請求「走醬」或將高糖的沙律醬轉換成健康的油醋汁。
自煮建議:牛油果炒蛋、煙三文-魚配忌廉芝士
如果早上有多一點時間,在家準備低碳早餐也非常簡單。牛油果炒蛋是一道經典的低碳料理,牛油果的健康脂肪配上雞蛋的蛋白質,飽足感十足。另一款快速又美味的組合是煙三文魚配忌廉芝士,簡單將幾片煙三文魚鋪在碟上,再配上一小份忌廉芝士,就能享受一頓歐陸式的低碳早餐。
午餐篇:茶餐廳、燒味飯、西餐點餐技巧
午餐是外食族最常遇到的關卡,但只要懂得點餐,在香港各式餐廳中都能找到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選項。
燒味飯:切雞(去皮)、燒肉,全走飯或轉全菜
吃燒味飯時,可以選擇切雞(去皮)或燒肉,這兩者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點餐時的關鍵在於清晰地告訴店員「走飯」或「飯轉菜底」。現在很多燒味店都提供這個選項,讓你用灼菜或沙律菜代替白飯。
茶餐廳:雜扒餐(走意粉/飯,轉沙律)、蒸魚餐(走飯)
茶餐廳的餐點選擇多樣。你可以點一份雜扒餐,但記得要求將伴碟的意粉或白飯,更換成沙律或炒雜菜。另外,午市的蒸魚套餐也是一個理想選擇,魚肉富含蛋白質與健康油脂,只要同樣要求「走飯」即可。
日式餐廳:刺身、鹽燒鯖魚餐(不吃飯)、串燒
日式料理中有許多天然的低碳選項。刺身是純粹的蛋白質與脂肪,可以直接享用。鹽燒鯖魚餐同樣是個好選擇,鯖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只要不吃套餐中的白飯便可。此外,各類型的串燒,特別是肉類、內臟和蔬菜串燒,也是執行低碳飲食時的美味選擇。
晚餐篇:火鍋、西餐的低碳食法
晚餐可以吃得豐盛一些,重點在於選擇對的食材與烹調方式。
火鍋:選清湯底,多點蔬菜和肉類,避開加工丸類及芋頭、粟米
打邊爐其實非常適合低碳飲食。首先,選擇清湯底,例如清雞湯或蔬菜湯,避免沙嗲、麻辣等高油高鈉的湯底。食材方面,可以多點新鮮肉片、海鮮和大量綠葉蔬菜、菇類。需要避開的是魚蛋、貢丸等加工丸類,以及芋頭、粟米、南瓜這些高澱粉的配料。
西餐廳:牛扒、羊架或雞扒,配菜選沙律或炒雜菜
在西餐廳用餐相對簡單,主菜可以選擇牛扒、羊架或雞扒等優質肉類。點餐的關鍵在於配菜的選擇,將薯條、薯蓉或意粉,換成沙律或炒雜菜,就能輕鬆維持低碳原則。
點心及宵夜篇:解饞的健康小食
在執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期間,偶爾感到嘴饞是正常的。準備一些健康的低碳小食,可以避免自己破戒。
一小把堅果、幾片芝士、無糖乳酪、水煮蛋
當你想吃點心或宵夜時,可以選擇一小把原味堅果(如杏仁、核桃),它們富含健康脂肪。幾片芝士、一小杯無糖希臘乳酪,或是一顆預先準備好的水煮蛋,都是能快速提供飽足感又不會影響減肥進程的健康小食。
全面評估:低碳飲食的好處、風險與適用人群
任何一種飲食方法都有其兩面性,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也不例外。在決定開始執行前,全面了解它的好處與潛在風險,並且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讓我們像朋友一樣,客觀地分析一下這個流行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低碳飲食的潛在健康益處
有效控制體重與血糖水平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在控制體重方面的潛力。因為當你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身體會轉而燃燒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這個轉變不單有助減重,同時也能幫助穩定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減少因血糖劇烈波動而產生的飢餓感,讓控制食慾變得更容易。
或有助改善血脂及心血管健康指標
一些研究顯示,執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正面影響。這包括有機會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水平,和提升好膽固醇(HDL)的濃度。這些指標的改善,都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但是,這些效果可能因人而異,也和所選擇的脂肪來源品質息息相關。
必須警惕的潛在風險與副作用
初期「酮流感」症狀:頭痛、疲勞、噁心
在開始低碳飲食的初期,身體需要時間適應由燃燒醣類轉為燃燒脂肪的能量模式。在這個過渡期,部分人可能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俗稱「酮流感」。常見症狀包括頭痛、疲勞、噁心、易怒和難以集中精神。這些情況通常在數天至一星期後會逐漸緩解。
長期風險:便秘、營養不均、對腎臟或構成負擔
如果長期執行的低碳水化合物餐單規劃不當,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因為限制了穀物、水果和部分蔬菜的攝取,容易導致膳食纖維不足,引發便秘問題。同時,也可能缺少某些維他命和礦物質,造成營養不均。對於本身腎臟功能不佳的人士,過量攝取蛋白質亦可能增加腎臟的負擔。
哪些人不適合進行低碳飲食?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青少年
處於懷孕期、哺乳期的婦女,還有正在成長發育的青少年,身體對營養有特殊和更高的需求。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是一種限制性較高的飲食模式,可能無法提供這些族群所需的全面營養,所以並不適合。
腎臟病、1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
患有腎臟疾病、1型糖尿病,或正在服用特定藥物的慢性病患者,在調整飲食結構時需要特別謹慎。低碳飲食可能會影響血糖水平和腎臟功能,必須在醫生的嚴密監控下進行,絕對不應自行嘗試。
執行前務必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意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開始任何新的飲食計劃,特別是像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這樣有較大改變的方法前,請務必先諮詢你的家庭醫生或註冊營養師。他們可以根據你的身體狀況、病史和生活習慣,評估你是否適合,並提供個人化的專業建議,確保你的減重過程安全又健康。
克服三大常見難題:社交、平台期與口腹之慾
開始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最常遇到的挑戰往往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生活中的各種情境。當新鮮感過去,社交飯局、減重停滯,還有對澱粉的思念,都可能成為前進的阻力。其實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能輕鬆跨過這些關卡,讓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生活習慣。
難題一:社交飯局應對技巧
朋友聚會或同事午餐是生活的一部分,執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不代表要放棄社交。學懂如何點餐,就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繼續向目標邁進。
如何在中西式餐廳點餐,保持低碳原則
在中式餐廳,大家可以選擇清蒸、白灼或快炒的菜式。例如,清蒸魚、白切雞(去皮),或者是不勾芡的炒時蔬都是很好的選擇。記得主動要求白飯「走飯」或「少飯」,然後多吃菜和肉。在西餐廳,選擇相對更多。牛扒、羊架、煎魚柳或雞胸,通常是低碳水化合物餐單的主角。你只需要將配菜的薯條、意粉或焗薯,換成沙律或炒雜菜,就已經符合低碳原則了。
参加派對或聚餐時的飲食策略
參加派對時,自助餐形式反而是個好機會。你可以主攻沙律吧的蔬菜、冷盤區的肉類(如火腿、煙三文魚)和芝士拼盤。至於熱食,選擇烤肉、烤雞等原型食物,避開意粉、薄餅和炸物。如果是到朋友家作客,不妨主動帶一道你親手做的低碳菜式或沙律,這樣既能分享美食,也確保自己有合適的食物選擇,一舉兩得。
難題二:突破減重平台期的策略
減重一段時間後,體重停滯不前,這就是平台期。這是身體適應了新飲食模式的正常反應,只需要稍微調整策略,就能再次啟動燃脂模式。
檢視飲食日誌,找出隱藏的碳水化合物
當體重停滯時,首先應該仔細回顧自己的飲食紀錄。許多時候,問題出在一些不經意的「隱藏碳水」。例如,調味醬汁(如燒烤醬、沙律醬)、加工肉品(如香腸、貢丸)或是一些標榜健康的能量棒,都可能含有不少糖分和澱粉。找出這些來源並加以避免,往往就能帶來突破。
調整運動量或嘗試間歇性斷食
如果飲食已經非常嚴謹,可以從其他方面入手。增加運動量或改變運動模式,例如加入重量訓練來提升肌肉量,有助提高基礎代謝率。另外,也可以考慮結合間歇性斷食,例如168斷食法。透過限制進食時間,可以進一步穩定胰島素水平,幫助身體更有效地燃燒脂肪,這對突破平台期相當有幫助。
難題三:戰勝澱粉渴望的健康替代方案
習慣以米飯麵食為主食後,剛開始執行低碳飲食時,難免會想念澱粉的口感。好消息是,現在有很多美味又健康的替代方案,可以滿足你的口腹之慾。
用椰菜花飯代替白飯
椰菜花飯是低碳飲食中非常受歡迎的主食替代品。將新鮮椰菜花攪碎至米粒大小,然後用鑊輕輕炒乾,口感與白飯有幾分相似,但碳水化合物含量極低,而且富含纖維。無論是配搭咖喱、做成炒飯,還是作為餸菜的基底,都非常適合,能大大減輕你對白飯的思念。
製作低碳水版本的甜品和零食
減肥不等於要放棄所有甜食。你可以學習使用杏仁粉、椰子粉代替傳統麵粉,並以赤藻糖醇或甜菊糖等天然代糖取代砂糖,來製作蛋糕、餅乾或鬆餅。想吃零食時,一小把堅果、幾片芝士,或是一杯無糖希臘乳酪配上幾粒藍莓,都是既能解饞又符合低碳原則的健康選擇。
低碳水化合物減肥常見問題 (FAQ)
Q1:停止低碳飲食後,體重會馬上反彈嗎?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顧慮。當你重新開始進食碳水化合物,體重確實可能會稍微回升,不過這並非代表脂肪馬上增加。主要原因是身體會重新儲存肝醣,而肝醣會結合水分,所以初期增加的重量大部分是水分。
體重會否真正反彈,關鍵在於你恢復的是怎樣的飲食習慣。如果回復到以往高糖、高精製澱粉的飲食模式,體重自然會回升。正確的做法是循序漸進地增加優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例如糙米、藜麥和根莖類蔬菜,並且繼續保持均衡飲食的原則,這樣就可以更穩定地維持體重成果。
Q2:低碳飲食期間可以吃水果嗎?應如何選擇?
在進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時,並非完全不能吃水果,只是需要聰明地選擇。水果含有天然果糖,它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
建議優先選擇低糖分的莓果類,例如士多啤梨、藍莓、紅桑子,它們的果糖含量相對較低,並且富含抗氧化物與纖維。至於香蕉、芒果、葡萄等含糖量較高的水果,則需要嚴格控制份量或者暫時避免。重點在於適量攝取,將水果視為點綴,而不是主餐。
Q3:需要嚴格計算卡路里和營養素克數嗎?
對於剛開始嘗試低碳水化合物減肥的朋友,其實不必馬上投入複雜的計算。初期的重點應該放在建立正確的食物選擇觀念上,也就是學會分辨哪些是應多吃的「綠燈區」食物,例如肉類、海鮮、蛋和大量綠葉蔬菜,同時避開「紅燈區」的精製澱粉與糖。
當你熟悉了基本的飲食原則後,如果想追求更精準的減重效果,或者遇到了平台期,那時候再開始學習計算碳水化合物的克數,會是一個很好的進階方法。先從改變食物種類入手,會讓整個過程輕鬆許多。
Q4:長期不吃澱粉會影響腦部功能或導致脫髮嗎?
這個問題可以分開兩方面來看。首先,關於腦部功能,大腦確實主要依賴葡萄糖作為能量。在極低碳水化合物的初期,身體需要時間適應,可能會出現短暫的精神不集中或疲勞。不過,一個設計良好的低碳水化合物餐單並非完全戒絕碳水,它依然會從大量蔬菜和少量水果中獲取必需的碳水,所以對腦部功能的影響有限。
另一方面,脫髮問題通常與營養不良或熱量攝取嚴重不足有關,而不單是減少澱粉造成的。如果在執行低碳飲食時,沒有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健康脂肪、鐵質和各種維他命,就可能導致脫髮。因此,關鍵是執行一個營養均衡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確保身體獲得全面營養。
Q5:外食族執行低碳飲食,成本會否很高?
外食族執行低碳飲食,成本不一定會很高,秘訣在於懂得如何選擇。在香港,有很多經濟實惠的外食選擇。例如,在燒味店可以點切雞或燒肉飯,然後要求「走飯」或「飯轉菜」。在茶餐廳,可以選擇雜扒餐,將意粉或飯轉為沙律。即使是便利店,也有茶葉蛋、無糖豆漿、雞胸肉和沙律等方便的選項。
雖然單點肉類或蔬菜的價格有時可能比一個碟頭飯高,不過只要花點心思規劃,善用不同的餐廳類型,例如自助餐、火鍋等,多選擇原型食物,成本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