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令胃口變好會致肥?專家拆解增重迷思,從3大情境看清是好轉反應或警號

食益生菌後,發現胃口大開、食慾變好?不少人因此擔心,這種轉變會否導致體重上升,甚至「愈食愈肥」。究竟益生菌帶來的食慾增加,是身體復原的正面訊號,還是體重失控的警號?本文將由專家為你深入拆解益生菌與食慾及體重之間的迷思,首先從兩大生理機制解釋為何益生菌會改善胃口,繼而剖析科學證據,釐清「食慾增加等於致肥」的常見誤解,最後更提供3大情境自我檢測,助你判斷這種轉變是好轉反應還是健康警號,讓你食得安心又健康。

益生菌為何令食慾變好?拆解兩大核心生理機制

不少人發現服用益生菌胃口變好,這其實是消化系統回復健康的直接訊號。想了解益生菌對胃好嗎,以及它如何發揮作用,我們可以從兩個核心的生理機制說起。

機制一:調節腸道菌群,從根本改善消化健康

抑制壞菌生長,補充好菌,重建腸道菌叢平衡。

我們的腸道就像一個微型生態系統,住滿了好菌和壞菌。益生菌的作用,就是直接補充好菌,同時抑制壞菌的過度生長,幫助腸道菌叢重新建立健康的平衡。

改善因菌群失調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讓身體自然產生飢餓感。

當腸道菌群失衡時,我們很容易會出現消化不良、胃氣脹等問題,自然沒有胃口。益生菌改善了這個根本問題後,消化功能回復正常,身體就不再被這些不適感困擾,然後自然會重新感受到正常的生理飢餓感。

機制二:促進腸胃蠕動,加快食物排空效率

刺激腸道平滑肌運動,提升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推進速度。

除了調整菌群,益生菌還可以溫和地刺激腸道壁的平滑肌運動。這個作用可以提升食物在消化道中前進的速度,讓整個消化過程更有效率。

避免食物長時間滯留胃中,促進消化吸收,體驗正常生理飢餓感。

這樣可以避免食物在胃部停留過長時間,造成「頂住個胃」的感覺。當食物順利地被消化和排空,身體就能更快地完成吸收,然後發出「是時候再進食了」的訊號,讓我們體驗到真正的飢餓感。

益生菌令食慾變好會致肥嗎?剖析體重增加迷思與科學證據

很多人體驗到益生菌胃口變好的正面效果後,心中難免會浮現一個疑問:這樣持續下去會否致肥?這個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它源於一些早期的科學觀察。現在,就讓我們像朋友一樣,一起深入淺出地探討這個問題,看看科學證據到底怎麼說。

體重焦慮源頭:厚壁菌門與肥胖的初步關聯

研究起點:觀察發現體重較重者,其腸道「厚壁菌門」細菌比例偏高。

科學家最初在研究腸道菌群與體重的關係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觀察到,體重較重的人士,其腸道中的一大類細菌「厚壁菌門」(Firmicutes)的比例,普遍比體重較輕的人為高。這個發現成為了益生菌與體重增加迷思的起點。

疑慮產生:「好菌」乳酸菌屬厚壁菌門,引發益生菌會否增重的擔憂。

這個觀察結果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我們常說的「好菌」,例如乳酸菌(Lactobacillus),在生物分類學上正正就屬於厚壁菌門。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的推論:如果厚壁菌門與體重增加有關,那麼補充屬於厚壁菌門的益生菌,是否也可能導致體重上升?這正是許多人焦慮的根源。

科學反駁:為何「食慾變好」不等於肥胖

釐清一:體重回升對營養不良或病後康復者是健康表現,非肥胖。

首先,我們需要釐清一個基本概念,就是體重增加並不等同於肥胖。對於長期食慾不振、營養吸收不良,或者大病初癒的人來說,因消化系統改善而令體重回升到正常水平,這其實是身體復原的健康指標,代表身體正吸收所需營養,與體脂肪不健康地堆積是兩回事。

釐清二:從「門」到「株」差異巨大,以菌門觀察套用於單一菌株並不科學。

其次,直接將整個「菌門」的觀察結果,套用在單一「菌株」上,是不夠嚴謹的科學推論。細菌的分類層級非常精細,從最宏觀的「門」,到最具體的「株」,中間還有綱、目、科、屬、種等層級。這就像說「哺乳類動物」都會跑,然後推斷屬於哺乳類的「鯨魚」也擅長跑步一樣,顯然不合邏輯。因此,考慮益生菌边隻好時,必須關注到特定的菌株,因為它們各自的功能可以有天壤之別。

最新證據:研究指,飲食誘導的肥胖中,增加的厚壁菌門細菌並非乳酸菌。

更重要的是,後續更深入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見解。科學家發現,在由高脂飲食引致的肥胖模型中,腸道內雖然確實增加了厚壁菌門細菌的比例,但增加的並非我們補充的益生菌主力,如乳酸菌,而是一些其他種類的細菌。這項證據有力地反駁了「補充乳酸菌等於增加致肥細菌」的簡單推論。

結論:目前無確切科學證據,證實特定益生菌菌株會直接導致體脂增加。

總結來說,雖然最初的觀察引發了一些擔憂,但綜合目前的科學證據,並沒有確切的研究能證實,補充特定的益生菌菌株會直接導致體內脂肪不正常地增加。大家更應關注益生菌對胃好嗎這個問題的核心,即是它如何透過改善消化健康,讓身體機能回復正常。

【自我檢測】食慾變好是好轉反應還是警號?3大情境判斷與應對

服用益生菌胃口變好,是許多人初期的共同體驗。這個變化究竟是身體正在復原的正面訊號,還是需要留意的警示?其實答案因人而異。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三大情境,學習判斷自己的狀況,並採取最合適的應對方式。

情境一:正面訊號 (消化系統復原中)

適用對象:長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體重過輕、大病初癒的成年人及長者。

對於本身消化能力較弱或需要補充營養的族群而言,食慾提升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健康指標。這證明益生菌正在發揮作用,改善了腸道環境,讓身體能夠重新建立正常的飢餓感,並準備好吸收營養。

兒童觀察:對成長中兒童,通常是腸道功能改善、有助營養吸收的積極信號。

家長可能會觀察到孩子服用益生菌後變得「為食」。這通常是好現象,代表腸道功能更有效率,有助吸收成長所需的關鍵營養,支持健康發育。

行動建議:視為健康指標,繼續服用並配合均衡飲食,以達致健康增重。

建議將此變化視為健康進步的里程碑。可以繼續按時服用益生菌,同時配合營養均衡的飲食,例如增加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的攝取,目標是健康的體重回升,而非單純的增脂。

情境二:中性觀察 (身體正常調節)

適用對象:健康狀況良好,僅體驗到食慾變化的使用者。

如果你本身身體健康,沒有特別的消化困擾,只是單純感覺食慾比以前好,這屬於身體的正常調節過程。

解讀:此為益生菌發揮作用的正常現象,證明腸道蠕動及消化功能趨向活躍。

這個現象解答了「益生菌對胃好嗎」的疑問。它反映出益生菌正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加快食物的排空速度,使消化系統運作得更順暢。因此,身體自然會更快發出需要補充能量的訊號。

行動建議:無需過慮,維持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並觀察體重變化即可。

面對這種情況,並不需要採取特別行動。只需維持原有的健康飲食模式與規律運動,同時留意體重的自然變化。只要體重維持在健康範圍內,食慾的適度提升就是腸道健康的表現。

情境三:警示提醒 (需調整策略)

適用對象:正在進行體重管理、飲食偏高熱量,或擔心體重失控的人士。

對於非常關注體重控制的人來說,食慾顯著增強可能會帶來憂慮。這時候,就需要主動調整策略,讓益生菌的效益更符合你的健康目標。

策略一:檢查益生菌菌株,避免選擇可能與體重增加相關的特定菌種。

關於「益生菌边隻好」,答案與個人目標息息相關。建議仔細檢視你正在服用的產品標籤,了解其包含的具體菌株。可以研究或諮詢專業人士,了解是否有更適合體重管理的菌株選擇。

策略二: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高纖維食物(益生元),利用飽足感平衡食慾。

與其對抗食慾,不如善用飲食技巧。主動增加蔬菜、水果、全穀類等高纖維食物的攝取量。這些食物不僅是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更能提供持久的飽足感,有助自然地平衡因食慾提升而可能增加的熱量攝取。

策略三:考慮調整服用劑量或時間,觀察身體反應。

可以嘗試將每日的劑量減半,或者改變服用的時間,例如從餐後改為睡前,然後觀察身體的反應是否有變化。透過微調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服用方式。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