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不用枕頭好嗎?專家警告:小心5大健康風險,恐致頸椎變直兼嚴重失眠!
你是否也聽過「睡覺不用枕頭對頸椎更好」的說法,甚至躍躍欲試,希望藉此改善肩頸痛?事實上,這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健康誤區。專家警告,長期放棄枕頭,不但無法根治痛症,更有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當頭頸失去應有支撐,壓力便會悄悄累積,引發從頸椎變直、肌肉過勞,到呼吸不順、嚴重失眠等多種問題。本文將為你深入剖析睡覺不用枕頭的5大潛在風險,並提供挑選及使用枕頭的終極指南,助你真正擺脫痛楚,重拾一夜好眠。
為何我們需要枕頭?拆解「不用枕頭睡覺」的迷思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睡覺不用枕頭好嗎?」甚至可能聽過睡眠不用枕頭對脊椎更好的說法。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枕頭的真正角色,因為它的存在並非單純為了追求舒適感,而是有著重要的健康考量。
枕頭的真正作用:支撐頸椎自然弧度
枕頭最核心的功能,是在我們睡眠時為頸椎提供穩定且恰當的支撐,並且幫助維持其自然的生理弧度。理想的睡眠姿勢是讓頭部、頸部與整條脊椎處於一條水平線上,而一個合適的枕頭,正是達成這個目標的關鍵工具。
認識頸椎生理曲線:身體的天然「避震器」
我們的頸椎並非筆直的,它天生就帶有一個微微向前凸的弧度,這個結構被稱為「頸椎生理曲線」。這個曲線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就像是身體內置的天然「避震器」,它可以在我們日常行走或跑動時,有效吸收和緩衝來自地面的衝擊力,從而保護我們的大腦免受持續的震盪。
枕頭如何填補頭、頸與床褥之間的空隙
當我們平躺在床上時,後腦和背部能夠接觸到床褥,但是頸部下方與床褥之間,卻會因此形成一個懸空的間隙。枕頭的任務,就是要溫和而且確實地填滿這個空隙,它不僅承托起頭部的重量,更重要的是讓頸部肌肉能夠完全放鬆,並且將頸椎維持在一個最自然、沒有壓力的對位上。
如果沒有足夠支撐,頸椎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我們選擇不用枕頭睡,讓頸椎長時間都處於缺乏足夠支撐的狀態,又會引發什麼樣的問題呢?這個影響可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層面來觀察。
短期影響:肌肉緊張與疲勞
在短期之內,頸部懸空會直接迫使周圍的肌肉群,特別是肩頸部位的肌肉,在整個睡眠過程中都維持在緊繃狀態。它們需要持續用力來穩定頭部的位置,所以無法得到應有的休息與修復。這常常會導致第二天睡醒時感到肩頸僵硬、痠痛,甚至因為身體無法真正放鬆而影響了睡眠品質,讓人感覺更加疲勞。
長期後果:結構變形與慢性痛症
如果長期保持不用枕頭睡覺的習慣,其後果可能更加深遠。這種持續的壓力會逐漸改變頸椎的正常結構,最常見的就是導致生理曲線消失、變得過直,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頸椎變直」。這種結構上的變形會進一步增加椎間盤的壓力,加速其退化,甚至可能引發骨刺增生等問題,最終演變成慢性的頸部痛症,帶來揮之不去的困擾。
【健康警號】長期不使用枕頭睡眠,小心5大風險找上門
很多人都會問,睡覺不用枕頭好嗎?這個看似隨意的習慣,其實可能正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你的健康。長期睡眠不用枕頭,身體為了適應不自然的睡姿,會引發一連串問題。以下歸納了五個主要風險,讓你了解不用枕頭睡的潛在影響。
風險一:頸椎變直與脊椎受損
分析頸椎弧度如何因壓力而改變
我們健康的頸椎天生帶有一個向前彎曲的生理弧度,這個弧度有如彈簧,用來緩衝日常活動對頭部的衝擊力。當你不使用枕頭平躺時,整個頭部的重量會直接下壓,導致這個重要的生理弧度被迫拉直,甚至反向彎曲。長時間維持這個姿勢,等於讓頸椎整晚都承受著不正常的壓力。
椎間盤退化、骨刺增生等潛在問題
持續的壓力會加速頸椎關節之間的椎間盤退化。椎間盤就像骨骼間的軟墊,一旦因受壓而變薄或失去彈性,緩衝效果便會大減。身體為了穩定受損的頸椎結構,可能會在關節邊緣增生出多餘的骨質,也就是俗稱的「骨刺」。骨刺一旦壓迫到神經,便會引致長期的頸痛、手部麻痺等問題。
風險二:肩頸肌肉過勞,睡醒即「瞓捩頸」
剖析「瞓捩頸」(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成因
枕頭的其中一個主要作用,是承托頭部重量,讓肩頸肌肉在睡眠時得以放鬆和修復。如果不用枕頭,肩頸肌肉便需要整晚用力支撐著頭部,無法休息。這種持續的肌肉緊張和不正常的拉伸,正是導致「瞓捩頸」(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的常見原因,讓你隔天醒來頸部劇痛,動彈不得。
肌肉無法放鬆如何導致睡眠中斷
當肌肉持續處於繃緊狀態,身體其實並未真正進入休息模式。這種不適感會不斷向大腦發出干擾訊號,即使你沒有完全清醒,也會使你難以進入深度睡眠。你可能會因此在夜間不自覺地頻繁翻身,導致睡眠變得淺薄而破碎,嚴重影響睡眠質素。
風險三:呼吸道受壓,鼻鼾聲大作
圖解頭部後仰如何收窄呼吸道
平躺時不使用枕頭,頭部會自然地向後仰。這個姿勢會導致舌頭的根部向後下墜,同時收窄了喉嚨後方的呼吸通道。當氣流需要通過這個變得狹窄的通道時,便會引起咽喉附近軟組織的震動,從而產生惱人的鼻鼾聲。
H44: 警惕睡眠窒息症(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
呼吸道過度收窄不僅會引起鼻鼾,更可能在睡眠中造成短暫的呼吸阻塞,這就是「睡眠窒息症」。患者在睡眠期間會經歷反覆的呼吸暫停,導致身體缺氧,不但會嚴重干擾睡眠,長期下來更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風險四:影響腦部血液循環
解釋頭部低於心臟對血液流動的影響
當你不用枕頭平躺時,頭部的位置會略低於心臟。這個姿勢會輕微改變頭頸部的血液流動壓力,可能使較多血液流向頭部,而血液從頭部回流至心臟的速度則可能減慢。
可能引致的頭暈、面部浮腫等問題
這種血液循環的改變,雖然對大部分健康人士影響不大,但卻是導致睡醒後面部浮腫、雙眼看起來腫脹的常見原因。部分人甚至可能因為顱內壓力在睡眠時輕微增加,而在起床時感到頭暈或鈍痛。
風險五:干擾深度睡眠,引致慢性失眠
總結各種不適感如何共同剝奪你的睡眠質素
總括而言,上述的頸椎壓力、肌肉緊張、呼吸不暢順,以及血液循環受影響等問題,會共同構成一種持續的身體不適感。身體在這種狀態下,根本無法完全放鬆。這些干擾會阻止你進入最關鍵的深度睡眠階段,長此以往,不僅會讓你白天精神不振,更可能演變成慢性的失眠問題。
點樣揀選同正確使用枕頭?告別肩頸痛終極指南
了解「睡覺不用枕頭好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後,我們知道枕頭對維持頸椎健康至關重要。不過,選錯或用錯枕頭,效果可能比不用枕頭睡更差。要找到你的「命定枕頭」,其實有方法可循,就像配眼鏡一樣,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度身訂造。
揀枕頭第一步:評估你的睡姿同床褥
在走進店舖之前,有兩個基本問題需要先問問自己,這會大大收窄你的選擇範圍,避免在枕頭海中迷失方向。
你是仰睡、側睡還是趴睡?
每個人的主要睡姿都不同,而不同的睡姿,頸部與床褥之間形成的高度和角度也完全不同。你可以花一兩晚留意自己最常以哪種姿勢入睡,或者醒來時通常是哪個姿勢。這是決定枕頭高度和形狀最關鍵的第一步。
你張床褥偏軟還是偏硬?
床褥的軟硬度,會直接影響身體下沉的幅度,從而改變頸部與床褥之間的實際距離。如果床褥偏軟,身體下沉較多,就需要一個相對較低的枕頭。相反,如果床褥偏硬,身體承托力足,就需要一個較高的枕頭來填補頸部的空隙。
根據睡姿揀選枕頭高度同承托力
掌握了睡姿和床褥軟硬度這兩項個人數據後,就可以開始配對最適合的枕頭高度了。
仰睡者:枕頭高度應令額頭同下巴呈水平
對於仰睡的人來說,理想的枕頭高度,是在躺下後能讓你的額頭與下巴連成一條水平線。一個簡單的檢查方法是,躺下後請家人從側面觀察,如果下巴明顯高於額頭,代表枕頭太低;如果下巴朝胸口下壓,就代表枕頭太高了。正確的高度能讓頸椎維持最自然的弧度,肌肉得以放鬆。
側睡者:枕頭高度需要約等於單邊膊頭闊度
側睡時,頭部與床褥之間會因為膊頭的闊度而出現一個很大的空隙。因此,側睡者需要一個較高而且承托力足夠的枕頭,壓縮後的高度大約等於你單邊膊頭的闊度。這樣才能有效填補空隙,讓你的頭、頸和脊椎從側面看能維持在一條直線上,避免頸椎整晚向一側彎曲。
趴睡者:建議用極薄枕頭或戒除這個睡姿
趴睡是對頸椎壓力最大的一種睡姿。為了呼吸,頭部必須長時間大幅度轉向一側,這會讓頸椎處於極度扭轉的狀態。如果無法立即改變習慣,建議先使用一個非常扁平、近乎不存在的薄枕頭,以盡量減少頸椎的壓力。長遠來看,還是建議逐步調整為仰睡或側睡,對健康更有益。
枕頭的正確用法:你可能一直都用錯!
選對了枕頭只是成功了一半,正確的使用方法同樣重要。很多人肩頸痛的根源,其實是用錯枕頭的方式。
關鍵技巧:枕頭應由後尾枕枕到頸部,緊貼膊頭
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只將後腦枕在枕頭上,讓頸部懸空。正確的做法是,躺下時身體稍微向上移,讓枕頭的下緣可以緊貼你的膊頭上緣。這樣一來,整個枕頭就能夠完全填滿由頭部、頸部至膊頭之間的空隙,特別是頸窩的位置,給予頸椎全面而且穩固的支撐。
側睡加分貼士:雙腿之間夾個枕頭以穩定盤骨
如果你是側睡者,這裡有一個能讓舒適度升級的技巧。在雙腿膝蓋之間夾一個小枕頭或薄被。這個簡單的動作,可以支撐上方腿部的重量,避免盤骨因地心吸力而向前傾斜扭轉,從而減少對腰部肌肉的拉扯和壓力,讓整個脊椎都處於更穩定和放鬆的狀態。
關於「睡眠不用枕頭」的常見問題 (FAQ)
大家對於睡眠不用枕頭這個議題,總是有很多疑問。這裡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一次過為你解答。
Q1: 聽說不用枕頭睡對頸椎好,是真的嗎?
關於睡覺不用枕頭好嗎這個問題,坊間流傳著對頸椎好的說法,這其實是一個相當普遍的誤解。對於絕大部分成年人來說,睡眠不用枕頭反而會對頸椎造成傷害。我們的頸椎天生就有一個向前的生理弧度,這個弧度需要適當的支撐才能在睡眠時維持放鬆。如果不用枕頭睡,頭部的重量會使頸椎過度後仰或被拉直,令頸部肌肉整晚處於繃緊狀態,長期下來只會增加頸椎的壓力,並非真正的「好」。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例如醫生或物理治療師針對特定脊椎問題提出的短期治療建議,才可能需要暫時不用枕頭。
Q2: 嬰兒與兒童可以不用枕頭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則要根據年齡區分。對於一歲以下的嬰兒,答案是肯定的,他們不但可以,而且是「應該」不用枕頭。因為嬰兒的脊椎尚未發育出成年人的生理弧度,頭部比例也較大,平躺時頭部和背部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使用枕頭反而會對他們的頸椎造成不自然的屈曲,更重要的是會增加窒息的風險。一般建議,幼童滿兩歲後,家長可以觀察他們的睡眠習慣,如果他們開始習慣將頭枕在被子或毛公仔上,這時才考慮為他們提供一個非常低矮、偏硬而且透氣的兒童專用枕頭。
Q3: 已經因為不用枕頭導致頸痛,有什麼簡單伸展可以舒緩?
假如你已經因為嘗試不用枕頭睡而感到頸部不適,可以嘗試以下幾個簡單的伸展動作,幫助舒緩緊繃的肌肉。記住動作要緩慢溫和,感到拉扯感即可,切勿過度用力。
1. 側向伸展:坐直身體,將右手輕放於頭部左側,然後慢慢將頭部傾向右邊,感受頸部左側的伸展,維持15-20秒後換邊重複。
2. 低頭伸展:坐直,雙手手指交叉放於後腦,輕輕將頭部向前下方按壓,下巴盡量貼近胸口,感受頸部後方的拉伸,維持15-20秒。
3. 「縮下巴」運動:平視前方,將下巴水平向後移動,像要製造雙下巴一樣,這個動作能有效放鬆頸部深層肌肉。維持5秒後放鬆,重複10次。
如果疼痛持續或非常劇烈,建議尋求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協助。
Q4: 一個枕頭可以使用多久?何時需要更換?
枕頭其實是消耗品,有其使用期限,一般建議每一至兩年更換一次。不過,更換的準則不只看時間,更要看枕頭的實際狀態。當你的枕頭出現以下任何一個訊號,就代表是時候跟它說再見了:
* 失去支撐力:枕頭中間出現明顯凹陷,或者需要不斷拍打、摺疊才能感覺到承托力。你可以做個簡單的「對摺測試」:將枕頭對摺,如果它無法自行彈回原狀,代表內部結構已經失效。
* 外觀改變:枕頭上出現無法清洗的汗漬、黃斑,或者內部填充物結塊、變得凹凸不平。
* 影響健康:即使睡醒後,肩頸依然感到痠痛或僵硬;或者過敏、鼻敏感的情況在睡覺時加劇,這可能是因為枕頭內部積聚了塵蟎和皮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