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不躺枕頭好嗎?物理治療師揭示4大驚人壞處,教你揀枕頭、正確睡姿告別頸痛
不少人為了解決肩頸痛,或誤信「愈天然愈好」的說法,嘗試睡覺時不用枕頭。然而,物理治療師警告,這個看似無害的習慣,正悄悄地對你的頸椎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甚至可能引致瞓捩頸、頭暈及加劇鼻鼾。事實上,枕頭並非可有可無的睡房配件,而是維持脊椎健康的重要工具。本文將由物理治療師為你深入剖析,睡覺不用枕頭的四大驚人壞處,並從根源入手,教你如何根據睡姿和床褥軟硬度挑選最適合你的枕頭、掌握正確的睡眠姿勢,徹底告別長期困擾的頸痛問題。
睡覺不用枕頭的4大壞處:對身體的直接衝擊
很多人好奇睡覺不躺枕頭好嗎,這個看似回歸自然的做法,其實會對身體帶來不少直接衝擊。整晚睡眠不用枕頭,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為你的頸椎、肌肉甚至呼吸系統埋下健康隱憂。
破壞頸椎自然弧度,增加頸椎壓力
認識頸椎的「C」型生理曲線及其重要性
我們的頸椎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由七節頸骨構成一個優美的「C」型向前生理弧度。這個弧度扮演著彈簧的角色,幫助我們支撐頭部重量,並且緩減日常活動時產生的震盪,保護著重要的大腦。維持這個自然的生理曲線,是頸椎健康的基石。
圖解:沒有枕頭如何令頸椎被迫拉直或過度後仰
當我們在仰睡時完全不用枕頭,頭部會因地心吸力而向後過度下沉。這個姿勢會使頸椎的「C」型弧度被迫拉直,甚至反向彎曲成一個不自然的後仰姿態。你可以想像一下,這等於讓你的頸椎在整個睡眠時間裡,都維持在一個極端伸展的狀態。
長期後果:頸椎變直、椎間盤突出風險增加
日復一日地讓頸椎處於這種不當的姿勢,長期累積下來的後果不容小覷。頸椎的生理弧度會逐漸消失,形成醫學上所說的「頸椎變直」。這會大大削弱頸椎的避震能力,而且壓力會直接傳導至骨骼之間的椎間盤,增加其退化和突出的風險,嚴重時更可能壓迫神經。
導致肩頸痛與瞓捩頸 (落枕),肌肉整夜無法放鬆
分析肩頸肌肉(如斜方肌)在無枕頭支撐下如何持續緊繃
睡覺不躺枕頭,意味著頭頸部完全失去支撐。為了穩固頭部位置,我們肩頸周圍的肌肉,例如斜方肌,就必須整晚處於發力狀態。這就像讓肌肉進行長達八小時的耐力訓練,它們根本沒有機會進入放鬆和修復的狀態。
為何肌肉緊張是導致慢性肩頸痠痛及瞓捩頸的主因
當肌肉長期處於過勞和緊繃的狀態,血液循環會變差,代謝廢物容易堆積,結果就是早上醒來時感覺肩頸僵硬痠痛。這種慢性勞損,亦會讓肌肉變得脆弱和不穩定,只要睡覺時稍微轉身或姿勢不對,就很容易引發急性肌肉痙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瞓捩頸」。
壓迫呼吸道,加劇鼻鼾與影響睡眠品質
頭部後仰如何導致呼吸道變窄,增加氣流阻力
睡眠不用枕頭時,頭部向後仰的姿態會拉扯到下顎和喉嚨的軟組織,同時舌頭也會向後墜,這會使得上呼吸道變得狹窄。呼吸道一旦變窄,空氣流動時的阻力就會增加,氣流需要更費力地通過。
鼻鼾與睡眠窒息症的關聯,以及對血氧含量的潛在影響
增加的氣流阻力會引致喉嚨組織震動,產生惱人的鼻鼾聲。這不僅影響枕邊人,更重要的是,嚴重的呼吸道阻塞可能引發睡眠窒息症。患者在睡眠中會短暫停止呼吸,導致血氧含量下降,身體為了喚醒自己而中斷深層睡眠,長遠而言對心血管健康構成威脅。
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引致頭暈與面部浮腫
解釋頭部位置低於心臟時,為何會導致腦部輕微充血
當我們平躺且不用枕頭時,頭部的高度與心臟幾乎處於同一水平,甚至可能因床褥承托而略低於心臟。這個位置不利於頭部的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正常的睡眠姿勢是頭部略高於心臟,利用輕微的重力幫助靜脈血液順利流回心臟。如果位置過平,回流效率降低,便可能引致頭部有輕微的腫脹感或壓力。
這如何影響深層睡眠,並在早上引致面部水腫
頭部的輕微腫脹感或壓力,可能會干擾我們進入穩定的深層睡眠。更直接的影響是,體液因為回流不暢而積聚在頭面部組織。經過一整夜的累積,早上起來時便很容易出現眼皮浮腫、面部水腫的情況,這正是身體告訴你,昨晚的循環系統工作得並不順暢。
枕頭的真正作用:為何它是維持脊椎健康的必需品?
很多人好奇,到底睡覺不躺枕頭好嗎?要深入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明白枕頭的真正用途。它並非單純為了讓我們感覺舒適,而是一個維持脊椎健康的重要工具。
核心功能:填補空隙,支撐頸椎自然曲線
強調枕頭的主要功能是承托「頸」而非「頭」
枕頭最核心的功能,其實是承托我們的「頸部」,而不是「後腦」。當我們平躺時,頸部和床褥之間會出現一道空隙。枕頭的作用正是要恰到好處地填滿這道空隙,給予頸椎應有的支撐,幫助它維持一個自然的生理弧度。
沒有枕頭支撐,等同讓頸部肌肉整晚「罰企」
如果選擇睡眠不用枕頭,頸部就會失去支撐。這等於是強迫我們的肩頸肌肉,例如斜方肌,整晚都在用力工作,來穩定頭部的位置。這種情況就好像讓肌肉「罰企」了七至八個小時,它們根本無法得到真正的放鬆和修復,第二天醒來自然會感到僵硬和痠痛。
維持理想睡姿:從頸椎到胸椎連成一直線
圖解對比:有枕頭與沒有枕頭時的脊椎排列差異
大家不妨想像一個畫面。如果從側面看,一個有合適枕頭支撐的人,他的耳珠、膊頭和盤骨大致會連成一條直線。但如果沒有枕頭,仰睡時頭部會向後過度下墜,頸椎被迫形成一個不自然的後仰角度。側睡時,頭部則會向床褥方向下沉,導致頸椎向一側彎曲。無論哪種情況,脊椎都無法保持筆直。
解釋睡眠時的目標是盡可能維持站立時的自然脊椎曲線
我們睡眠的終極目標,是讓整個身體,特別是脊椎,處於一個完全放鬆的中立位置。這個位置就和我們站立時,抬頭挺胸的自然體態非常相似。一個高度和軟硬度都適合你的枕頭,正是幫助你在躺下時,也能夠維持這個理想脊椎曲線的關鍵,讓身體可以在無壓力的狀態下好好休息。
拆解「唔用枕頭仲好」的迷思:僅適用於極罕見情況
坊間流傳著睡覺不躺枕頭對身體好的說法,讓不少受肩頸痛困擾的人躍躍欲試。但這個看似返璞歸真的做法,真的適合每個人嗎?事實上,這個概念只在極少數情況下適用,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睡眠不用枕頭反而可能帶來更多問題。
迷思一:「不用枕頭睡覺最自然」?
反駁:此說法忽略了都市人因長期低頭,頸椎已非最原始狀態
有些人認為,古人沒有精緻的枕頭,所以不用枕頭睡覺是最貼近自然的狀態。這個說法忽略了一個關鍵現實,就是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習慣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身體結構。我們每天長時間低頭使用電腦和手機,頸椎長期承受巨大壓力,很多人的頸椎生理弧度早已變得過直,甚至出現反弓問題。我們的頸椎,已不再是那個「最原始」的健康狀態。
對於已有頸椎問題者,貿然不用枕頭可能加劇不適
如果你的頸椎已經存在勞損或錯位等問題,貿然拿走枕頭的支撐,情況只會雪上加霜。因為在沒有枕頭承托下,你的頭部會後仰,這會對已經很脆弱的頸椎關節和韌帶造成異常拉扯。原本希望放鬆的肌肉,反而要整晚用力維持頭部位置,結果就是第二天醒來時,肩頸的痠痛和僵硬感更加嚴重。
迷思二:「不用枕頭能改善寒背」?
澄清:改善寒背需靠日間姿勢矯正與肌力訓練,與枕頭無直接關係
另一個常見的迷思是,認為睡覺不躺枕頭可以將身體「拉直」,從而改善寒背(駝背)。我們要澄清一點,寒背的成因主要是日間姿勢不良,例如長期彎腰駝背,導致胸肌過緊和背肌無力。要真正改善寒背,必須依靠日間的姿勢提醒、配合強化背部肌群和伸展胸肌的針對性運動,這與睡眠時用不用枕頭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錯誤的睡眠姿勢反而可能惡化整體脊椎健康
試圖用不睡枕頭的方式去「矯正」寒背,不僅沒有效果,還可能帶來反效果。當你睡眠不用枕頭時,頸椎會處於一個不自然的後仰或過直狀態。這種錯誤的排列會像骨牌效應一樣,影響到胸椎和腰椎的排列,破壞了整個脊椎的平衡。長期下來,不但寒背沒有改善,反而可能引發更多腰背問題。
特殊情況:何時可考慮不用枕頭?
醫生在特定脊椎治療中的短期建議(必須有專業指導)
在極少數情況下,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可能會建議患者在短期內不使用枕頭,但這通常是作為特定脊椎矯正治療的一部分。這種做法有嚴格的適用條件和時間限制,而且必須在專業人士的密切監察和指導下進行。所以,千萬不要自行嘗試,以免對頸椎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趴睡者:為何趴睡本身對脊椎傷害更大,即使不用枕頭
對於習慣趴睡的人來說,使用枕頭會讓頸椎過度後仰,所以通常建議他們不用枕頭或使用極薄的枕頭。但是,這裡的關鍵問題並非枕頭,而是趴睡這個姿勢本身。趴睡時,你的頭必須長時間扭向一側才能呼吸,這會對頸椎關節造成極大的扭轉壓力和傷害。所以,與其糾結趴睡時用不用枕頭,更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努力戒掉趴睡這個不良習慣。
如何挑選枕頭?物理治療師教你4大關鍵告別肩頸痛
了解到睡覺不躺枕頭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挑選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枕頭就變得非常重要。很多人都會問睡覺不躺枕頭好嗎,其實問題的根本在於頸椎是否得到適當支撐。一個好的枕頭,就是你頸椎的最好夥伴。以下由物理治療師分享的四大關鍵,可以幫助你找到命定的那一個枕頭,告別肩頸痛。
關鍵一:根據睡姿決定枕頭高度
每個人的睡姿習慣都不同,而不同的睡姿需要不同高度的枕頭來支撐。這是挑選枕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仰睡枕頭高度:壓縮後約一個拳頭高,維持額頭與下巴水平
如果你習慣仰睡,可以試試這個簡單方法。平躺在枕頭上,枕頭被頭部壓縮後的高度,大約等於自己一個拳頭的高度。在這個高度下,你的額頭和下巴應該會處於同一水平線上,這代表頸椎維持在最自然的生理弧度,不會過度前傾或後仰。
側睡枕頭高度:壓縮後約等於單側膊頭闊度,使頭、頸、胸椎成一直線
對於側睡的朋友,枕頭就需要高一點了。理想的枕頭高度,在壓縮後應該約等於你單側膊頭的闊度。這樣才能夠填滿頭部與床褥之間的空隙,讓你的頭、頸和胸椎能夠連成一條直線。如果枕頭太低,頭部會向下垂,反之則會向上抬,兩種情況都會對頸椎造成壓力。
關鍵二:配合床褥軟硬度微調
枕頭和床褥是互相影響的。你家中的床褥是偏軟還是偏硬,也會影響枕頭的選擇。
軟床褥(身體下沉較多)應配搭較低的枕頭
如果你的床褥比較軟,睡覺時身體會向下沉得比較多。這樣一來,頸部與床褥之間的距離就會縮小,所以你需要一個相對較低的枕頭,才能維持脊椎的水平。
硬床褥(身體支撐較好)應配搭較高的枕頭
相反,如果床褥偏硬,身體得到的支撐比較好,下沉幅度不大。這時頸部與床褥之間的空隙就會比較大,因此需要一個較高的枕頭來提供足夠的承托。
關鍵三:枕頭物料的支撐力
枕頭的內在物料直接決定了它的支撐效果。一個好的物料,能在你睡覺時穩穩地托住你的頸椎。
推薦物料:記憶棉、乳膠等具良好支撐力與回彈性的物料
記憶棉和乳膠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它們的特性是既能貼合你的頭頸曲線,又能提供穩定而充足的支撐力。當你改變姿勢時,它們也能迅速回彈,持續發揮承托作用,避免頸部肌肉整晚用力。
避免過軟(如羽絨枕)或無法塑形、導致頸部懸空的枕頭
有些枕頭雖然感覺很舒服,例如傳統的羽絨枕或棉花枕,但可能因為太軟,頭一躺下去就完全塌陷,無法提供有效支撐。這會讓你的頸部懸空,重現了睡眠不用枕頭的壞處,肌肉無法放鬆。
關鍵四:枕頭的面積與形狀
最後,枕頭的大小和形狀也是考慮因素之一,特別是對於睡覺時經常翻身的人。
枕頭面積需夠闊,確保翻身時頭部不會滑出
一個理想的枕頭面積需要足夠闊大。這樣即使你在半夜翻身,頭部依然能安穩地留在枕頭上,不會因為滑出枕頭範圍而突然失去支撐,影響睡眠質素。
人體工學枕(如蝶形枕)如何提供更佳的頸部承托
市面上亦有人體工學設計的枕頭,例如蝶形枕或波浪形枕。它們的形狀根據人體頭頸的自然曲線設計,中央部分通常較低以配合仰睡,兩側則較高以適應側睡。這種針對性的設計,能夠更精準地承托頸椎,為關注頸部健康的人士提供一個很好的選擇。
枕頭正確睡法教學:一個動作讓承托力倍增
即使我們明白睡覺不躺枕頭會對頸椎造成傷害,也用心挑選了一個合適的枕頭,為何依然無法徹底告別肩頸痛?原來,枕頭的擺放位置,比枕頭本身更為關鍵。只要掌握一個簡單的技巧,就能即時提升枕頭的承托力,讓你的頸椎真正得到休息。
仰睡的正確位置:枕頭應墊到膊頭上緣
錯誤示範:只枕後腦,導致頸部懸空,重現不用枕頭的壞處
大部分人直覺地只會將後腦枕在枕頭上,但這樣做會導致頸部與床褥之間出現一個懸空的弧形空隙,完全沒有任何支撐。這種睡法,其實就等於重現了睡眠不用枕頭的壞處,頸部肌肉需要整晚用力支撐著頭部的重量,根本無法放鬆,第二天醒來自然會感到僵硬痠痛。
正確做法:將枕頭向下拉,確保從頭、頸到膊頭上緣都被完全承托
正確的做法非常簡單。躺下後,將枕頭向自己身體的方向拉下一些,直至枕頭的下緣能夠輕輕碰到膊頭的上緣。這個動作的目的是要確保枕頭能完全填滿頸後的空隙,讓你的頭部、整個頸椎,一直到膊頭上緣的連接處,都得到完整而無縫的支撐。
側睡的加分技巧:雙腿間夾枕頭穩定盆骨
解釋此舉如何避免腰椎扭轉,讓整個脊椎處於放鬆狀態
對於側睡的朋友,還有一個加分技巧。側睡時,上方的腿很容易因為重力而向前或向下掉,這個動作會拉扯盆骨,導致腰椎處於輕微扭轉的狀態,為下背部帶來壓力。只要在雙腿膝蓋之間夾一個小枕頭或薄被,就能承托起上方腿部的重量,讓盆骨保持在正中、穩定的位置。這樣一來,由頸椎到腰椎的整條脊椎線都能維持在一條直線上,得到最全面的放鬆。
長期唔用枕頭引致頸痛?物理治療師教你即時舒緩運動
長期習慣睡覺不躺枕頭,確實有機會引致頸部肌肉過勞,甚至出現痛症。如果你正受此困擾,不妨試試以下由物理治療師推薦的兩組簡單運動,它們可以幫助你即時舒緩繃緊的肌肉,減輕頸椎壓力。
動作一:仰臥縮下巴 (Chin Tuck)
這個動作旨在重新訓練頸部深層的穩定肌肉,矯正因睡眠不用枕頭等不良姿勢,引致的頭部前傾問題。
平躺在較硬的平面上,屈膝,雙腳平放
首先,請平躺在瑜伽墊或較硬的床面上,避免在過軟的床褥上進行。然後,雙腳屈膝,腳掌平穩地踩在平面上,讓腰部可以自然放鬆貼地。
緩緩將下巴往喉嚨方向收,感覺後頸肌肉被拉長,停留5-10秒後放鬆
接著,想像頭頂有一條線輕輕將你向上拉,同時緩慢地將下巴水平向喉嚨方向收回,做出「擠出雙下巴」的感覺。你會感到後頸有輕微的拉伸感。保持這個姿勢5至10秒,然後慢慢放鬆。整個過程動作要慢,幅度不用大,建議重複10至15次為一組。
動作二:毛巾頸部牽引伸展
這個伸展利用毛巾提供溫和的牽引力,幫助輕微拉開頸椎間的空隙,舒緩神經壓迫感。
將毛巾捲成條狀,置於頸後
準備一條普通大小的浴巾,將它捲成一條長棒狀。然後,將毛巾橫放在頸後,位置大約在髮線下方、頸椎最凹陷的弧度處。
雙手抓住毛巾兩端,輕輕向上向前方45度角拉,給予頸椎輕微牽引力
用雙手分別抓住毛巾的兩端。輕輕地將毛巾向上、並朝前方約45度的角度施力,你會感覺到頸部被溫和地向上提起和拉伸。注意力度要非常輕柔,只需感到舒適的牽引感即可,切勿用力猛拉。維持這個牽引狀態約15至20秒,然後放鬆,可以重複3至5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