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減肥有用嗎?改用「斷食」效果更強!一文看懂5大好處、7種斷食法與新手實戰指南
每次提起減肥,腦海中總浮現「節食」二字,意味著要告別美食、時刻計算卡路里,過程痛苦又容易反彈。但您知道嗎?近年風靡全球的「間歇性斷食」,重點並非「吃什麼」,而是「何時吃」。這種更靈活、更貼近人體自然節律的減重方式,效果可能遠比傳統節食更為顯著。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節食與斷食的根本分別,全面解析168、5:2等7大主流斷食法,並提供一份詳盡的「新手實戰指南」,教您如何根據自身生活模式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從設定斷食時段、飲食餐單規劃,到應對飢餓感與突破平台期,一文解答您所有疑問,助您踏上更高效、更健康的減重之路。
斷食 vs 節食:了解分別是成功減肥第一步
很多人一想到減肥,就會馬上聯想到節食斷食,但常常將兩者混為一談。其實,要解答「節食減肥有用嗎?」這個問題,首先要清楚它們的分別。這兩個概念雖然都與飲食有關,但核心理念完全不同。搞清楚它們的運作方式,是你成功踏出減肥旅程的第一步。
「節食」重點:吃什麼與吃多少
我們先來談談大家比較熟悉的「節食」。節食的重點在於控制「吃什麼」和「吃多少」。它關注的是食物的內容和份量。
創造熱量赤字:控制總卡路里攝取
傳統節食減肥最核心的原則,就是創造「熱量赤字」。簡單來說,就是確保你每天攝取的總卡路里,少於你身體消耗的總卡路里。當身體能量不足時,它就會開始動用體內儲存的脂肪,從而達到減重的效果。這是一種透過計算與控制能量輸入來達成目標的方法。
調整營養比例:如低碳、生酮飲食
不過,節食不單單是計算卡路里。更進階的節食方法會著重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取份量。近年非常流行的低碳飲食、生酮飲食,就是透過改變營養比例,來影響身體代謝模式的典型例子。所以,節食的重點在於食物的「質」與「量」。
「斷食」重點:何時吃
那麼,「斷食」又是什麼呢?如果說節食是關於「吃什麼」,斷食就是關於「何時吃」。它是一種飲食模式,重點在於劃分進食和禁食的時間。
限制進食時間:延長身體空腹期
斷食的核心操作是設定一個「進食窗口」和一個「斷食窗口」。在斷食窗口期間,你完全不攝取任何有熱量的食物,目的是為了刻意延長身體的空腹時間。這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上一餐的食物,並且進入下一個代謝階段。
穩定胰島素水平:啟動身體燃脂模式
為什麼延長空腹期有用?因為當我們長時間不進食,體內的胰島素水平會維持在一個較低的穩定狀態。胰島素是儲存能量的荷爾蒙,當它水平下降,身體就會收到一個重要訊號:是時候從「儲存脂肪模式」切換到「燃燒脂肪模式」了。這也是斷食能夠有效促進燃脂的關鍵原理。
斷食結合節食:雙管齊下讓減肥事半功倍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麼應該選擇節食還是斷食?其實,這兩者並非對立,反而可以相輔相成。你可以在執行斷食的同時,結合節食的觀念。在有限的進食時間內,聰明地選擇原型食物,並且控制好總熱量攝取。這樣雙管齊下,不但能享受斷食帶來的好處,也能確保營養均衡,讓你的減肥計劃更有效率,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主流間歇性斷食法全解析:從入門到進階完整清單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的節食斷食方法,很多人常問節食減肥有用嗎,其實關鍵在於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節奏的一種。這些方法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每日限時斷食和每週循環斷食。了解它們的運作模式,是找到專屬方案的第一步。
每日限時斷食法 (Time-Restricted Feeding)
這類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在一天24小時內,劃分出「進食窗口」和「斷食窗口」。你只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內進食,其餘時間則讓身體休息和燃燒脂肪。這種規律性很適合生活作息固定的人。
1410斷食法:最易上手的入門選擇
如果你是斷食新手,1410斷食法可說是一個絕佳的起點。它的規則是連續斷食14小時,然後在10小時內完成所有進食。例如,你可以在早上10點吃第一餐,然後在晚上8點前吃完最後一餐。這個方法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去適應,不會造成太大壓力,讓你輕鬆踏出第一步。
168斷食法:效果與執行難度最平衡的黃金標準
168斷食法是目前最受歡迎、也最多人採用的方式。你需要斷食16小時,並將進食時間集中在8小時內。由於斷食的16小時中,有很大部分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所以實際執行起來比想像中容易。一個常見的做法是跳過早餐,將進食時段設定在中午12點到晚上8點,這讓它成為效果與可行性之間最平衡的黃金標準。
186斷食法:進階者挑戰,燃脂效果更佳
當你習慣了168的節奏,可以考慮挑戰186斷食法。它將斷食時間延長至18小時,進食窗口則縮短為6小時。更長的空腹時間,有助於讓胰島素水平維持得更穩定,進一步提升身體燃燒脂肪的效率。這種進階的節食減肥方式,通常意味著一天只吃兩餐,例如中午12點到晚上6點之間進食。
204斷食法 (戰士飲食法):適合高度自律人士
204斷食法,也稱為「戰士飲食法」,是一種強度相當高的方法。一天之中只有4小時可以進食,其餘20小時都處於斷食狀態。這種方式對執行者的自律性要求極高,因為需要在短時間內攝取足夠一日所需的營養。它適合已經非常有斷食經驗,並且清楚了解自己營養需求的人士。
每週循環斷食法
另一類斷食法則是以「週」為單位來規劃。它不像每日限時斷食那樣要求每天都遵守相同的時間表,而是在一星期中安排幾天進行斷食或熱量限制,其餘日子則正常飲食,提供了更大的彈性。
5:2輕斷食法:靈活度高,適合社交活動頻繁者
5:2斷食法非常適合生活多姿多彩、應酬飯局多的人。執行方式是,一星期中任選不連續的兩天作為「輕斷食日」,在這兩天將總熱量攝取限制在500至600大卡左右。其餘五天則維持正常飲食。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極高的靈活性,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行程表來安排哪天需要輕食,完全不影響社交生活。
隔日斷食法 (Alternate-Day Fasting):強度極高,不建議新手嘗試
隔日斷食法,顧名思義就是「吃一天、斷食一天」。在斷食日,你可以選擇完全不攝取任何熱量,或者採取改良版,攝取約500大卡的極低熱量。這種方法的強度非常高,對身體和心理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絕對不建議斷食新手嘗試。
Eat-Stop-Eat:每週一至兩次24小時斷食挑戰
這個方法由健身專家Brad Pilon提出,主張每週進行一次或兩次完整的24小時斷食。例如,你可以在星期一晚餐後,一直到星期二晚餐前都不進食。完成一次24小時的斷食,需要相當大的意志力。這不僅是身體的挑戰,更是對心理毅力的鍛鍊。
如何選擇最適合你的斷食法?4大生活模式配對指南
許多人對節食斷食躍躍欲試,但網絡上五花八門的方法常讓人感到困惑。很多人問節食減肥有用嗎?與其盲目跟從潮流,不如先了解哪種斷食法最貼合你的生活節奏。選擇對的方法,是讓節食減肥計劃可持續,並看到節食好處的關鍵。這不是一個「一刀切」的方案,而是需要個人化的配對。
步驟一:評估你的生活模式與目標
在開始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誠實地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你的工作時間固定嗎?你的社交生活頻繁嗎?你對運動有特別要求嗎?清晰了解自己的習慣與需求,才能找到最容易融入生活、最不易放棄的斷食方式。
規律上班族:作息固定,追求效率
你的生活非常有規律,每天差不多時間起床、上班、下班和休息。你傾向於尋找一個簡單、直接,不需要花費太多心神去計算或調整的飲食模式,讓生活保持高效運轉。
輪班工作者/夜貓族:作息不定,需要彈性
你的工作需要輪班,或者你是習慣晚睡晚起的夜貓族。你的進食時間每天都可能不同,固定的時間表對你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你需要的是一個具備高度彈性,可以隨時調整的斷食方案。
社交達人/外食族:應酬飯局多,飲食難掌控
你的生活離不開朋友聚會與客戶應酬,每週總有幾天需要外出用餐。你很難完全掌控食物的選擇與進食時間,一個過於嚴格的每日斷食計劃,可能會讓你感到巨大的社交壓力。
健身愛好者:重視保留肌肉與運動表現
你的目標不單純是減重,更重要的是減去脂肪同時保留辛苦鍛鍊的肌肉。你需要一個能夠配合訓練日程的飲食計劃,確保在運動時有足夠能量,運動後又能及時補充營養,支持肌肉修復與生長。
步驟二:各生活模式的斷食法建議
評估完自己的生活模式後,就可以參考以下的配對建議,找出你的理想斷食方案。
規律上班族:首選168或186斷食法
168或186斷食法非常適合規律的上班族。因為作息固定,所以你可以輕鬆地將進食窗口設定在中午12點到晚上8點(168),或中午12點到晚上6點(186),這通常意味著只需要跳過早餐,或提早完成晚餐,執行起來非常簡單直接。
輪班工作者:考慮1410或彈性調整進食時段
對於作息不定的你,可以由較寬鬆的1410斷食法開始。更重要的是,你不必每天都在同一時間開始和結束斷食。重點是維持14小時的空腹狀態,例如今天下午2點進食到晚上12點,明天可以因應工作而調整為早上10點到晚上8點。
社交達人:5:2輕斷食法提供絕佳彈性
5:2輕斷食法是你的最佳選擇。一週只需選擇不連續的兩天進行低熱量飲食,其餘五天可以正常進食。你可以將這兩天安排在應酬較少的日子,而在聚餐飯局的日子則不受限制,完全不用擔心會影響社交生活。
健身愛好者:配合訓練日程的168斷食法
168斷食法同樣適合健身愛好者,關鍵在於如何安排進食時間。建議將重量訓練安排在進食窗口開始前的一至兩小時,這樣訓練一結束,就可以立即進食,補充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為肌肉提供最及時的修復養分,最大化保留肌肉與運動表現。
168斷食實戰手冊:新手由零開始教學
談及節食斷食,168斷食法無疑是最受歡迎的入門方式。許多人在思考節食減肥有用嗎這個問題時,最終都會發現這個方法,因為它在效果和執行難度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這份實戰手冊將會一步步教你如何由零開始,掌握168斷食的訣竅。
第一步:設定你的進食與斷食時段
執行168斷食的核心,就是將一天的進食時間壓縮在連續8小時內,其餘16小時則保持空腹。這個概念聽起來簡單,但實際執行起來需要一些技巧。
新手友善建議:由14小時斷食開始逐步過渡
如果你是第一次嘗試,可以直接從斷食16小時開始,但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一個更順暢的方法是,先嘗試「1410斷食法」,也就是斷食14小時,進食10小時。讓身體用一星期左右的時間去適應,之後再逐步將斷食時間延長至16小時,這樣會讓整個過程更加輕鬆。
常見進食時段範例:中午12點至晚上8點
對於大部分上班族來說,「中午12點至晚上8點」是最常見和容易執行的進食時段。這個安排意味著你只需要跳過早餐,將第一餐延後到午餐時間,然後在晚上8點前完成晚餐。這樣不僅符合一般社交和家庭聚餐的時間,而且大部分斷食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執行起來的難度相對較低。
第二步:進食時段吃什麼?營養師黃金法則
斷食的成功關鍵,不僅在於「何時吃」,更在於「吃什麼」。如果在8小時的進食窗口內隨意進食高熱量的加工食品,那麼節食減肥的效果便會大打折扣。
飲食原則:多吃原型食物,避免精緻加工品
首要原則是選擇「原型食物」,也就是盡量保持食物原始樣貌的食材,例如新鮮的蔬菜、雞蛋、雞胸肉和魚類。同時,需要避免精緻加工品,例如餅乾、蛋糕、含糖飲品和即食麵。原型食物提供身體所需的真實營養,而加工品通常只帶來多餘的熱量和添加物。
營養關鍵:確保攝取足夠蛋白質、蔬菜及健康脂肪
在你的餐盤中,應該包含三種關鍵營養素。足夠的蛋白質可以增加飽足感和維持肌肉量;大量的蔬菜提供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健康的脂肪(例如來自牛油果、堅果、橄欖油)則有助於維持荷爾蒙平衡。這三者結合,是發揮節食好處的基礎。
份量參考:蛋白質攝取量為「體重(公斤) x 1.6-2.2公克」
要精準計算,可以參考這個專業建議。在減脂期間,每日建議攝取「你的體重(公斤)乘以1.6至2.2公克」的蛋白質。例如,一位60公斤的女士,每日應攝取約96至132公克的蛋白質。你可以將份量平均分配到進食窗口的兩至三餐之中。
第三步:斷食時段可以喝什麼?安全飲品清單
在16小時的斷食期間,任何含有熱量的食物和飲品都應該避免,因為它們會中斷身體的燃脂狀態。但是,你可以飲用以下飲品來補充水份和增加飽足感。
零熱量基礎選擇:水、無糖茶、黑咖啡
水是最好的選擇,它可以維持身體水份,促進新陳代謝。無糖的綠茶、紅茶或烏龍茶,以及不加糖和奶的黑咖啡也是安全選項。咖啡因甚至有助於短暫提升代謝率和抑制食慾。
增加飽足感選擇:氣泡水、清雞湯或大骨湯
如果感到飢餓,氣泡水可以增加飽足感。另外,自己熬製並且過濾掉油脂的清雞湯或大骨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們幾乎沒有熱量,但含有一些電解質,有助於緩解因斷食初期可能出現的疲勞感。
提升斷食成效:應對飢餓、結合運動及突破平台期
要讓節食斷食的效果發揮到極致,單純遵守時間規定並不足夠。掌握一些應對初期不適、聰明結合運動,還有突破減重停滯期的方法,才能讓這趟健康旅程走得更順利、更長遠。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心得分享,助你在斷食路上更進一步。
如何應對初期飢餓感與不適?
剛開始斷食,身體還在適應新的能量供給模式,出現飢餓感、頭痛或疲倦都是常見的過渡期反應。這時可以透過一些簡單方法,幫助身體平穩度過。
增加飲水量,維持身體水份平衡
身體有時會將口渴的訊號誤判為飢餓。當感到飢餓時,先喝一杯水,飢餓感往往會隨之減輕。在斷食期間,確保攝取足夠水份尤其重要,建議每日飲水量可提升至「體重(公斤)x 35-40毫升」,這有助於維持身體正常運作,同時增加飽足感。
善用天然飲品增加飽足感
除了清水,斷食期間也可以選擇一些無熱量的天然飲品。例如,黑咖啡或無糖茶中的咖啡因有助於抑制食慾,並短暫提升新陳代謝;氣泡水則能透過氣泡增加胃部飽足感。若想補充礦物質,清淡的大骨湯或清雞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適量補充鹽份,緩解頭痛疲勞
斷食初期,身體會排出較多水份與鈉質,電解質失衡是導致頭痛和疲勞的常見原因。可以在飲用水中加入一小撮天然海鹽或岩鹽,補充流失的鈉質,有助於緩解這些不適症狀,讓身體更快適應斷食狀態。
斷食與運動如何完美結合?
很多人關心節食減肥期間能否運動,答案是可以的,而且聰明地安排運動,更能提升燃脂效率。關鍵在於根據運動類型,選擇在斷食期或進食期進行。
有氧運動:建議安排在斷食後期,提升燃脂效率
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建議可安排在斷食時段的後期,例如接近第一餐的時間點。這時候身體的肝醣存量較低,運動會更有效地動用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從而達到更佳的燃脂效果。
重量訓練:建議安排在進食時段內或進食後
重量訓練需要充足的能量去應付高強度訓練,並在訓練後補充蛋白質以修復及增長肌肉。如果在空腹狀態下進行,可能會因能量不足而影響運動表現,甚至增加肌肉流失的風險。所以,最好將重量訓練安排在進食時段內,或是在進食後一至兩小時進行。
如何避免復胖與平台期?
當身體逐漸適應斷食模式後,體重下降的速度可能會減慢,這就是平台期。要突破平台期並避免復胖,重點在於進食時段的飲食內容與偶爾的模式調整。
關鍵在於進食期的總熱量控制與飲食質素
斷食並非暴飲暴食的通行證。如果在進食的8小時內,攝取了超過身體所需的總熱量,或者吃下大量精緻加工食品,體重依然難以下降。成功的關鍵在於選擇原型食物,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蔬菜和健康脂肪,維持營養均衡。
採用「碳水循環」或偶爾放寬斷食,增加身體代謝靈活性
長時間維持完全相同的飲食模式,身體可能會產生適應性,導致代謝率輕微下降。這時可以嘗試引入「碳水循環法」,在某些日子(如高強度訓練日)增加優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或者,每週安排一天稍微放寬斷食時間,例如從16小時縮短至14小時,讓身體的代謝機制保持靈活性,有助於突破平台期。
斷食的科學根據:5大好處與潛在風險全解析
許多人對節食斷食的第一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單純的體重控制層面。當我們深入探討,會發現斷食的好處遠不止於此。它是一種能夠啟動身體深層修復機制的飲食模式。不過,任何方法都有其兩面性,在了解其優點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其潛在的風險和挑戰。這部分內容將會為你全面解析斷食背後的科學原理。
經科學實證的五大健康益處
促進脂肪燃燒與短期提升新陳代謝
斷食最直接的影響,是改變身體的能量來源。當我們長時間不進食,身體會先消耗完血液中的葡萄糖和儲存的肝醣。之後,為了維持運作,身體便會啟動「燃脂模式」,開始分解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更有趣的是,一些研究指出,短期斷食(例如24至48小時)能促進正腎上腺素的分泌,這有助於短暫提升新陳代謝率,讓燃脂過程更有效率。
改善胰島素敏感度,有助穩定血糖
每次進食後,身體會分泌胰島素來幫助細胞吸收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現代人頻繁進食的習慣,容易讓胰島素水平長期處於高位,久而久之可能導致「胰島素阻抗」,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斷食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讓胰島素水平自然下降並保持穩定,這有助於重新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對穩定血糖有正面作用。
啟動細胞自噬作用,促進身體修復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近年備受關注的健康概念,你可以將它理解為身體的「資源回收及內部清潔系統」。在斷食狀態下,身體會啟動這個機制,清除體內老化、受損的細胞和廢物,並將其分解成可再利用的原料。這個過程有助於細胞更新,維持身體機能健康,甚至與延緩老化、預防疾病有關。
降低身體發炎指數
慢性發炎是許多現代都市病的根源,包括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等。研究發現,間歇性斷食有助於降低體內的發炎指標,例如C反應蛋白(CRP)。透過減少氧化壓力和改善細胞健康,斷食能夠幫助身體調節免疫系統,從而舒緩慢性的發炎狀態。
有益心血管健康
綜合以上幾點,斷食對心血管系統的益處顯而易見。透過促進脂肪燃燒、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發炎反應,斷食有助於改善多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包括血壓、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為心臟健康建立一道堅實的防線。
必須注意的潛在副作用與風險
初期常見不適:頭痛、疲勞、情緒波動
在斷食初期,身體需要時間適應由燃燒葡萄糖轉為燃燒脂肪的模式。在這個過渡階段,有些人可能會經歷短暫的頭痛、疲勞感、專注力下降或情緒較易波動。這些通常是暫時性的現象,隨著身體逐漸適應,症狀便會減輕。
腸胃問題:胃酸倒流或胃部不適
對於本身腸胃比較敏感,或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的人士,長時間空腹可能會刺激胃酸分泌,引發胃部灼熱或不適。另外,在進食時段內一次過進食大量食物,也可能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
營養不均風險:如飲食規劃不當
斷食的重點在於「何時吃」,但「吃什麼」同樣重要。如果進食時段內的食物選擇不當,偏重高熱量、低營養的加工食品,便很可能無法攝取足夠的維他命、礦物質、蛋白質等必需營養素,長遠而言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影響社交生活的現實挑戰
我們的社交活動,例如朋友聚會、家庭飯局,很多時候都圍繞著飲食。嚴格執行斷食,意味著可能需要婉拒一些應酬,或在聚會中無法與大家一同進食,這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會帶來一些社交上的挑戰。
【重要】哪些人不適合進行斷食?
斷食並非人人適用。基於安全考量,以下群體在未諮詢醫生或專業人士意見前,不應貿然嘗試。
懷孕或哺乳期婦女
孕婦與哺乳媽媽需要持續且充足的營養,以支持胎兒或嬰兒的健康成長,斷食可能會影響營養供給,因此絕不適合。
成長發育中的兒童與青少年
兒童與青少年正處於身體快速成長的階段,需要穩定的能量和營養來源,斷食會妨礙他們的正常發育。
患有糖尿病或有低血糖風險人士
對於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斷食可能引發危險的低血糖反應。任何飲食模式的改變,都必須在醫生的嚴密監控下進行。
曾有或現有飲食失調症(如厭食、暴食症)
斷食的限制性特質,有機會觸發或加劇飲食失調的行為模式。對於有相關病史的人士,建立規律且健康的飲食心態比任何斷食法都更為重要。
患有特定疾病者(務必先諮詢醫生意見)
如果你患有任何慢性疾病,例如腎臟病、心臟病,或正在服用特定處方藥物,開始斷食前務必先諮詢你的主診醫生,評估其可行性與風險。
節食斷食常見問題 (FAQ)
剛開始接觸節食斷食的朋友,心中總有許多疑問。很多人都會問節食減肥有用嗎?這裡集合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助你更順利地踏上斷食之旅。
斷食減肥真的有用嗎?
斷食減肥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關鍵在於它如何幫助你達成目標。斷食的主要原理是透過限制進食時間,自然地減少總熱量攝取,從而創造熱量赤字。當身體長時間處於空腹狀態,體內的胰島素水平會下降,這有助於身體從儲存糖分模式切換到燃燒脂肪模式。這就是斷食帶來的其中一個節食好處。不過,斷食並非神奇魔法,如果在進食時段內攝取過多熱量,減肥效果仍然會大打折扣。所以,斷食的效果取決於你有沒有配合均衡的飲食。
斷食期間可以服用保健品嗎?
這個問題需要視乎保健品的種類。基本原則是,任何含有熱量的東西都會中斷斷食狀態。不含熱量或熱量極低的補充品,例如維他命B、維他命C或大部分礦物質,在斷食期間服用是沒有問題的。不過,脂溶性維他命(如維他命A、D、E、K)和魚油等,需要與食物中的脂肪一同攝取才能有效吸收,所以最好在進食時段內服用。另外,膠原蛋白、部分胺基酸補充品或添加了糖分的軟糖式維他命,它們本身含有熱量,所以會中斷斷食。
為何我斷食減肥沒有效果?
如果你嚴格執行了節食斷食,體重卻沒有變化,很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最常見的是在進食時段內,不自覺地吃了過多食物,造成「補償性飲食」,令全日總熱量超標。其次,飲食的質素也很重要。若果你吃的都是高糖分、高油鹽的加工食品,即使熱量沒有超標,也可能影響身體的荷爾蒙平衡,阻礙減脂進程。最後,檢查一下斷食期間的飲品,例如在咖啡中加入了牛奶或糖,這些隱藏的熱量也會中斷斷食的效果。
斷食會導致肌肉流失嗎?
這是許多人進行節食減肥時的顧慮。任何形式的熱量限制,如果操作不當,都有可能導致肌肉流失。不過,有研究指出,相比起單純的節食,間歇性斷食在減脂的同時,更能幫助保存肌肉量。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肌肉流失,有兩個關鍵。第一,在進食時段內確保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第二,配合適量的重量訓練,向身體發出需要保留肌肉的訊號。只要做足這兩點,斷食就不會對肌肉量造成太大影響。
斷食會不會降低我的基礎代謝率?
基礎代謝率下降是長期熱量嚴重不足的後果,並非斷食的必然結果。事實上,短期斷食(例如24至48小時內)反而可能因為腎上腺素水平提升,而短暫地提高新陳代謝率。不過,如果你的斷食計劃過於極端,並且長期讓身體處於熱量嚴重赤字的狀態,身體為了自我保護,最終還是會降低代謝率來節省能量消耗。所以,選擇一個可持續的斷食方法,並且在進食期攝取足夠的營養,是維持健康代謝率的關鍵。
斷食時間一定要每天固定嗎?
規律性對於斷食很重要。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進食和斷食,有助於身體適應新的節奏,穩定飢餓荷爾蒙,讓斷食過程變得更加輕鬆。不過,生活總有例外,偶爾因為社交活動或工作需要而調整進食時間,也是可以的。與其因為一次破例而完全放棄,不如保持彈性。例如,你可以在應酬後的一天,稍微延長斷食時間作為調整。長期堅持的整體規律性,遠比偶爾一次的變動來得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