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前運動可紓緩不適?物理治療師詳解5大驚人好處,告別M前水腫、疲勞與壞心情
每個月總有幾天,在經期來臨前感到特別疲倦、水腫、情緒低落,甚至體重無故上升?這種種經前不適(PMS),讓妳只想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但許多人以為M前應該多休息、避免活動,原來是個誤解。事實上,物理治療師指出,適當且正確的運動,反而是對抗M前不適最有效的「良藥」。與其被動忍受,不如主動出擊,「動對了」比完全不動更為舒服。本文將由物理治療師為妳深入剖析荷爾蒙如何影響身體,詳解經期前運動帶來的5大驚人好處,並提供一系列安全有效的運動建議與跟練影片,助妳從此告別M前水腫、疲勞與壞心情的惡性循環。
為何M前總是又攰又腫?拆解經前不適與荷爾蒙的關係
每個月總有幾天,感覺身體不屬於自己,特別疲倦、腹脹又水腫,情緒也容易波動。要了解為何經期前運動能有效舒緩這些狀況,我們首先要明白身體為何會出現這些變化。這一切並非偶然,而是由體內兩種關鍵荷爾蒙的週期性起伏所主導。了解它們的運作模式,是我們學會與身體和平共處的第一步。
認識兩大關鍵荷爾蒙:雌激素與黃體素的週期變化
女性的月經週期,就像一場由雌激素與黃體素這兩位主角合演的舞台劇。它們的水平在週期內會規律地升高和下降,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理狀態、情緒以及運動表現。
雌激素 (Oestrogen):穩定情緒、提升肌肉合成的「好朋友」
在月經週期的前半段(即濾泡期),雌激素水平較高。它像我們的好朋友一樣,有助於身體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讓我們心情更愉悅穩定。同時,雌激素具有促進合成的作用,能夠提升肌肉的生成效率和力量,因此這段時間也被視為增肌的黃金時期。
黃體素 (Progesterone):導致體溫升高、水腫及食慾增加的元兇
排卵後進入週期的後半段(即黃體期),黃體素便會接棒成為主導。它的作用與雌激素截然不同,黃體素會使我們的基礎體溫輕微升高,這就是為何經前會感到身體發熱或容易疲倦的原因。它同時會增加體內的水分儲存,導致水腫,並且刺激食慾,讓我們特別想吃東西。
經前身體的3大變化:為何會水腫、情緒差、想暴食?
當月經即將來臨,雌激素與黃體素水平雙雙急速下降,身體便會出現一連串明顯的反應。以下三大變化,相信你一點也不陌生。
情緒低落:血清素下降對經前心情的影響
你可能發現經前特別容易感到煩躁、焦慮或悲傷。這並非是你不夠堅強,而是有生理原因的。前面提到,雌激素有助穩定情緒。當它的水平在經前大幅滑落,連帶影響有「快樂荷爾蒙」之稱的血清素水平下降,情緒自然就容易陷入低谷。
水腫與體重上升:身體儲水並非真正增磅
站上體重計,發現數字莫名上升了一兩公斤,褲頭也變得緊繃,這是經前水腫的典型現象。黃體素的變化會影響身體的鈉水平衡,導致身體傾向於儲存更多水分。需要釐清的是,這增加的體重絕大部分是水分,並非真正的脂肪增加,月經來潮後便會自然消退。
食慾大增:身體基礎代謝率提高的自然反應
經前突然非常渴望高碳水化合物或甜食,其實是身體正在發出訊號。研究指出,在黃體期,女性的基礎代謝率可能會輕微提高,身體為了應付額外的能量消耗,便會發出飢餓的指令。加上血清素下降,大腦會本能地尋求能快速提升心情的食物,而甜食和碳水化合物正能短暫達到這個效果。
動對了比不動更舒服:5個你必須知道的經期前運動好處
很多人以為月經前就應該靜養不動,但其實適度的經期前運動,反而能讓身體感覺更舒暢。與其躺著默默忍受各種不適,不如嘗試用溫和的運動主動改善身體狀況。以下是五個經過科學證實的好處,讓你了解為何「動對了」比「不動」更有效。
好處一:促進血液循環,有效改善經前水腫與腹脹
經前因為荷爾蒙變化,身體容易滯留水分,導致四肢水腫、小腹脹氣,讓人感覺渾身不自在。透過溫和的運動,例如散步或輕度的帶氧運動,可以有效提升心率,加速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環。這個過程就如同啟動了身體內置的排水系統,有助將多餘的水分和代謝廢物更有效率地排走,從而直接地改善水腫與腹脹問題。
好處二:釋放安多酚(Endorphins),天然的快樂荷爾蒙助你改善心情
經前情緒容易變得低落、焦躁,這與大腦中影響情緒的血清素水平下降有關。而運動正是身體天然的情緒調節劑。當你進行運動時,大腦會釋放一種名為安多酚(Endorphins)的神經傳導物質。安多酚能產生愉悅感並有天然的鎮痛效果,可以有效對抗經前的負面情緒,幫助你緩和煩躁不安,重拾內心的平靜。
好處三:溫和放鬆肌肉,預防及緩解經前腰痠與經痛
經前常見的下背痠痛、腹部悶脹感,很多時候源於骨盆周圍和核心肌群的繃緊。選擇一些針對性的伸展運動,例如瑜伽中的貓牛式、嬰兒式或躺姿扭轉,可以溫和地放鬆這些緊繃的肌肉,增加關節的靈活度。這樣做不僅能即時緩解當下的腰痠不適,更有助預防月經來臨時的經痛強度,為身體做好準備。
好處四:穩定新陳代謝,減輕身體疲勞感
「越累越不想動」是許多人在經前的寫照,但这可能使疲勞感加劇。荷爾蒙的波動會干擾身體的能量代謝,令人感到莫名的疲倦。此時進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或室內單車,反而能穩定新陳代謝率,促進氧氣輸送到全身細胞。這個過程能重新喚醒身體的能量系統,有效減輕揮之不去的疲勞感。
好處五:建立正向身心連結,將運動視為一種自我關懷
在經前這個特別需要照顧自己的時期,我們可以將運動重新定義為一種主動的自我關懷(Self-care)。這段時間的目標並非挑戰極限,而是學習聆聽身體的聲音。透過每一個溫和的伸展和深長的呼吸,你正在與自己的身體進行對話,建立更深層次的正向連結。將運動視為一種滋養身心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療癒過程。
經期前運動怎樣做?物理治療師推薦3大類運動(附15分鐘跟練影片)
到底經期前運動應該怎樣選擇才對?其實秘訣在於聆聽身體的聲音,選擇適合當下狀態的運動。與其因為不適而完全不動,不如選擇性地做一些能幫助你舒緩症狀的練習。以下會以物理治療師的角度,為你介紹三大類適合經前的運動,總有一款適合你當下的需要。
第一類:溫和伸展與放鬆運動 (適合極度疲倦、腹脹或腰痠時)
假如你正感到極度疲倦,或者被腹脹、腰痠等問題困擾,溫和的伸展與放鬆運動就是你的最佳選擇。這類運動的重點不在於消耗卡路里,而是與身體重新連結,溫柔地釋放身體的緊繃感。
貓牛式與嬰兒式:溫和打開骨盆,舒緩下背不適
瑜伽中的貓牛式與嬰兒式,是兩個非常經典的舒緩動作。貓牛式透過脊椎的溫和屈伸,能活動骨盆周圍的肌肉,促進循環,有效舒緩下背的僵硬與痠痛感。嬰兒式則是一個讓你完全放鬆的姿勢,輕柔地伸展背部,給予腹部一個安撫的空間。
躺姿扭轉:放鬆腰部及核心肌群
平躺在墊上,雙膝彎曲並倒向一側,頭部轉向相反方向,這個簡單的躺姿扭轉動作,能有效放鬆因久坐或經前不適而繃緊的腰部、臀部及核心肌群。記得保持深長呼吸,感受身體在扭轉中慢慢放鬆的過程。
腹式呼吸練習:穩定自律神經,從內在減壓
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呼吸往往會變得短淺。腹式呼吸練習,就是透過深長的呼吸模式,直接影響我們的自律神經系統。吸氣時讓腹部自然鼓起,呼氣時再緩緩收回,這個過程有助穩定心跳,降低壓力荷爾蒙,從內在為你減壓。
跟著做!15分鐘完整經前舒緩運動影片
如果想跟著完整的流程練習,我們也為你準備了一段15分鐘的經前舒緩運動影片。只需一張瑜伽墊,就能在家中輕鬆完成,立即跟著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一起放鬆身心。
第二類:低強度有氧運動 (有助促進循環、改善水腫)
如果你感覺精神尚可,只是有些水腫問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就是一個好選擇。它能溫和地提高心率,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走多餘水份,讓你感覺更輕盈。
快走或散步 (20-30分鐘)
千萬不要小看散步的力量。每天進行20至30分鐘的快走或散步,特別是在戶外有陽光的地方,不僅能改善水腫,還能促進安多酚分泌,幫助提升心情。這是一個幾乎沒有門檻,卻非常有效的活動。
慢跑、室內單車或游泳
假如你的體力許可,也可以嘗試慢跑、踩室內單車或游泳。這些運動的衝擊性較低,對關節的負擔不大。游泳的浮力更能幫助承托身體,減輕腹部及腰部的壓力,是經前運動的絕佳選項。
第三類:調整版肌力訓練 (維持運動習慣、穩定血糖)
對於有固定重訓習慣的朋友,經前不代表需要完全停下來。相反,透過聰明的調整,你依然可以維持肌力訓練的習慣。穩定的肌力訓練有助於維持肌肉量,這對穩定血糖和新陳代謝也十分重要。
調整策略:降低強度、增加次數,避免力竭 (Failure)
經前的調整策略很簡單,就是「減法原則」。你可以稍微降低訓練的重量或強度,同時增加每組的次數,例如由每組8-12次增加到15-20次。最重要的是避免將身體推向「力竭」(Failure) 的狀態,因為黃體期身體的恢復能力會稍為下降,給予身體多一點恢復空間是明智之舉。
動作建議:專注於多關節複合動作,維持肌肉量
在動作選擇上,可以專注於多關節的複合動作,例如深蹲、硬舉、划船等。這些動作能一次過訓練多個主要肌群,效率更高,有助於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訓練,同時有效地維持全身的肌肉量。
月經來前運動的3大安全守則,避免弄巧反拙
掌握了經期前運動的眾多好處後,聰明地執行才是關鍵。想讓運動成為紓緩不適的好幫手而不是額外負擔,就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以下三大安全守則,可以助你在月經來前這段特別時期,動得安心又有效。
守則一:避免高強度及高衝擊性運動
月經前身體處於較為敏感的狀態,此時應暫時告別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CrossFit、爆發性跳躍或負重訓練。這些運動雖然燃脂效果顯著,但在經前進行,未必能帶來最佳效果,反而可能增加身體不適的風險。
為何要避免HIIT或跳躍動作?了解腹內壓增加對身體的潛在影響
原因在於「腹內壓」的變化。腹內壓是指腹腔內的壓力。進行劇烈運動,例如深蹲、硬舉或連續跳躍時,核心肌群需要用力繃緊,這會導致腹內壓瞬間大幅增加。在荷爾蒙影響下,經前的骨盆底肌和周圍組織可能較為充血和敏感,過高的腹內壓會對子宮及骨盆底肌造成額外壓力,有機會加劇腹部腫脹感或引發經痛。選擇較溫和的運動,是為了與身體合作,而非對抗它。
守則二:水腫更要多喝水,維持身體正常代謝
面對經前水腫,很多人會直覺地想減少喝水,但這其實是個常見的誤解。身體儲存水份,很多時候是因為它偵測到缺水的訊號,於是啟動自我保護機制,盡量留住水份。因此,持續補充足够的水,反而能向身體發出「水份充足」的訊息,讓它安心地將多餘的水份和鈉質透過新陳代謝排出體外,從而改善水腫問題。
守則三:量力而為,學會分辨「肌肉疲勞」與「身體警號」
運動時感到肌肉酸軟、疲勞是正常現象,這是肌肉正在接受挑戰的證明。不過,學會聆聽身體的聲音,分辨出正常的「肌肉疲勞」與異常的「身體警號」極為重要,尤其是在身體狀態較不穩定的經前期。
留意頭暈、噁心或異常疼痛,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
運動過程中,假如出現任何突發的頭暈、噁心、眼前發黑、冒冷汗,或者非比尋常的刺痛或劇痛,這些都不是正常的運動反應。它們是身體發出的明確警號,告訴你目前的運動強度已超出負荷。遇到這些情況,應該立即停止運動,找個舒適的地方休息,切勿勉強堅持。記住,運動是為了健康,適時休息也是訓練的一部分。
關於經期前運動的常見問題 (FAQ)
經前運動有助減肥嗎?拆解熱量消耗與體重迷思
很多人都會好奇,經期前運動對減肥到底有沒有幫助。月經來臨前,身體的基礎代謝率確實可能輕微提高,代表身體在休息狀態時會消耗多一點熱量。不過,這段時間妳可能會發現體重不跌反升,這並非代表妳的努力白費了。
這其實是荷爾蒙作祟,黃體素水平上升會令身體傾向儲存更多水分,造成暫時性的水腫。所以磅重時看到的數字增加,很大部分都只是「水份重量」,而不是真正的脂肪。因此,與其過分在意體重數字的短期波動,不如將焦點放在維持運動習慣,透過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這反而有助身體排走多餘水分,讓妳感覺更舒暢。
經前食慾大增如何應對?物理治療師的飲食建議
經前突然變成「大食怪」,對甜食或高熱量食物的渴求難以抑制,相信是不少人的共同煩惱。其實這也是身體的自然反應,硬要用意志力對抗,反而可能引發之後的報復式暴食。我們可以嘗試用更聰明的方式去應對。
引入「減脂休息期」概念:將熱量攝取暫時提升至TDEE
如果妳正在進行熱量控制,可以考慮在經前食慾最旺盛的幾天,引入「減脂休息期」這個概念。具體做法是,暫時將每日的熱量攝取,由原來的「減脂熱量赤字」,稍微提高到妳的「每日總能量消耗」(TDEE),也就是維持體重所需的熱量水平。
這個做法並非放棄減肥,而是一種策略性的休息。它能夠滿足身體在這段時期增加的能量需求,大大減低因過度壓抑而導致失控暴食的心理壓力。這樣做有助妳更平穩地度過經前期,讓整個減脂計劃更可持續。
聰明選擇食物:多攝取高纖、高蛋白的原型食物增加飽足感
即使在「減脂休息期」,食物的選擇依然重要。為了有效管理食慾,建議多選擇能提供高度飽足感的原型食物。高纖維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燕麥和糙米,能夠減緩消化速度,穩定血糖。
同時,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例如雞胸肉、魚、雞蛋和豆類製品,也能有效延長飽肚感。當妳感覺飽足,自然就不會那麼想吃零食。這樣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能確保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一舉兩得。
經痛 (Dysmenorrhea) 非常嚴重,還可以運動嗎?
當經痛非常嚴重時,身體發出的信號就是需要休息。在這種情況下,勉強自己去運動並不是一個好選擇,讓身體好好休息才是最優先的。運動的目的是關懷身體,而不是加重它的負擔。
如果疼痛程度尚可忍受,或者在疼痛的間歇期間,可以嘗試一些極度溫和的活動。例如之前提過的腹式呼吸練習,或者輕柔地伸展一下腰背,像是嬰兒式。這些動作的目的在於放鬆緊繃的肌肉,而不是鍛煉。
最重要的是,學會聆聽自己的身體。如果任何動作讓妳的疼痛加劇,就應該立即停止。假如妳的經痛問題長期且嚴重地影響日常生活,建議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意見,找出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