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綠茶好處與壞處?專家拆解9大驚人功效,由運動燃脂到心血管健康,一篇看懂最佳飲法與禁忌

綠茶向來被譽為「超級飲品」,但您是否真正了解其全面的好處與潛在壞處?許多人每日飲用,卻未必知道如何發揮其最大功效,甚至可能誤觸禁忌。從運動時輔助燃燒脂肪、工作時提升專注力,到日常維護心血管健康,綠茶的益處廣泛且有科學根據。本文將由專家為您深入剖析綠茶的9大驚人功效,拆解其核心營養成分如兒茶素(EGCG)及L-茶胺酸的作用。我們不止會列出好處,更會提供針對不同目標(如減肥、減壓)的最佳飲用方案、沖泡秘訣,並詳細說明哪些人士需要慎飲,助您一篇看懂,飲得更精明、更健康。

為何綠茶是健康之選?從核心營養剖析對身體的9大好處

談到綠茶好處,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清新、健康的形象。它不僅僅是一杯解渴的飲品,更是數百年來備受推崇的養生瑰寶。究竟這片翠綠的茶葉中藏著什麼秘密,讓它從眾多飲品中脫穎而出?要全面評估綠茶好壞,就要從它的核心營養成分開始,深入了解這些成分如何為我們的身體帶來九大正面影響。

綠茶的核心營養成分

綠茶之所以功效顯著,是因為它富含多種獨特的活性化合物。這些成分互相協調,共同發揮作用,構成了一套強大的天然保健系統。

兒茶素 (Catechins) 與EGCG:強效抗氧化,對抗自由基

兒茶素是綠茶中最核心的成分,尤其是當中的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是效果最強大的一種。它們是天然的抗氧化劑,主要任務是中和體內一種稱為「自由基」的不穩定分子。自由基會攻擊健康細胞,是導致身體老化及多種慢性問題的元兇。兒茶素能有效清除這些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損害,這正是綠茶素好處的核心所在。

L-茶胺酸 (L-Theanine):產生Alpha腦電波,提升專注力與放鬆感

L-茶胺酸是綠茶獨有的一種胺基酸,也是它與其他提神飲品的最大區別。這種成分能夠穿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於大腦,促進Alpha腦電波的產生。Alpha波與一種「平靜的警覺」狀態有關,讓人既能保持專注,又不會感到焦慮緊張。這解釋了為何品茶能帶來一種心神安寧的感覺。

咖啡因 (Caffeine):溫和提神,增強警覺性

綠茶含有適量的咖啡因,份量通常比咖啡低。它能溫和地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幫助提神醒腦,提升警覺性。更重要的是,咖啡因與L-茶胺酸會產生協同效應,前者提神,後者安神,兩者結合能避免單獨攝取高量咖啡因可能引起的焦躁或心悸。

維他命與礦物質:補充維他命C、氟化物、鉀等微量元素

除了主要的活性成分,綠茶也是多種維他命與礦物質的來源。例如維他命C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功能,而天然的氟化物則對鞏固牙齒有益。同時,它亦含有鉀等微量元素,為身體提供日常所需的補充。

綠茶對各大身體系統的正面影響

當這些營養成分進入身體後,它們會對各個系統產生廣泛而正面的影響。深入了解綠茶好處壞處,便會發現其益處遠超想像。

維護心血管健康: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與血壓

研究顯示,綠茶中的兒茶素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LDL)水平,同時能改善血管的彈性,對維持穩定的血壓有正面作用。長期規律飲用,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一個良好生活習慣。

強化大腦功能:提升認知能力,或有助預防腦部退化

綠茶中的咖啡因與L-茶胺酸組合,能即時提升專注力與記憶力。從長遠來看,其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有助於保護腦細胞,一些研究指出這可能對預防與年齡相關的腦部功能退化有潛在幫助。

促進新陳代謝:輔助脂肪燃燒與維持血糖穩定

綠茶中的兒茶素能夠提升新陳代謝率,並促進脂肪氧化,這意味著身體能更有效地將脂肪轉化為能量。這也是綠茶好處在運動界備受推崇的原因。此外,它還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幫助維持血糖穩定。

改善腸道健康:平衡腸道菌叢,幫助消化

腸道內存在大量好菌與壞菌,維持它們的平衡對整體健康至關重要。綠茶中的多酚類物質有助於促進好菌生長,同時抑制壞菌,就像是腸道的天然調節劑,能幫助維持腸道環境健康,促進順暢消化。

鞏固口腔健康:抑制細菌生長,預防蛀牙與口臭

綠茶中的兒茶素具有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能減少導致蛀牙和牙周問題的細菌。同時,它也能幫助中和口腔異味,是維持口氣清新的天然方法。

如何發揮綠茶最大功效?按4大目標自訂您的飲用方案

要完全掌握綠茶好處,飲用的時機與方法其實大有學問。不同時候飲用,或者選擇不同茶種,所帶來的效果可以很不同。與其隨意飲用,不如根據您的個人目標,度身訂造一個專屬的飲用方案。無論是想提升運動表現,還是需要集中精神,甚至只是想放鬆一下,都可以透過聰明的飲茶策略來達成。

目標一:提升運動表現與燃脂效率

很多人會將運動與綠茶聯想在一起,這絕對是有根據的。只要掌握正確的飲用方法,綠茶確實是提升運動燃脂效率的好拍檔,充分展現了綠茶好處在運動方面的潛力。

飲用策略:運動前半小時或餐後一小時飲用

想借助綠茶提升運動表現,最佳時機是在運動開始前約30分鐘飲用。這讓身體有足夠時間吸收兒茶素。另一個選擇是餐後一小時飲用,有助促進餐後的新陳代謝。

推薦茶種:高兒茶素含量的煎茶或抹茶

要達到最佳燃脂效果,兒茶素的含量是關鍵。因此,選擇兒茶素含量豐富的茶種就十分重要,例如日本的煎茶或抹茶。特別是抹茶,因為是飲用整片茶葉的粉末,能攝取到最完整的綠茶素好處。

作用原理:兒茶素如何延長腎上腺素作用,促進脂肪氧化

背後的科學原理其實很直接。運動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來分解脂肪。綠茶中的兒茶素能抑制一種會分解腎上腺素的酵素,變相延長了腎上腺素的作用時間。這代表脂肪能更有效地被分解和利用,達到促進脂肪氧化的效果。

目標二:增強專注力與記憶力

在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的時刻,例如工作或溫習時,一杯合適的綠茶能成為您的得力助手,幫助您保持清晰思緒。

飲用策略:上午或下午需要集中精神時飲用

在上午開始工作前,或者下午感到精神開始渙散時,飲用一杯綠茶,便能溫和地提神,提升工作效率。

推薦茶種:玉露或高品質煎茶,平衡咖啡因與L-茶胺酸

想提神又不致於過度亢奮,關鍵在於咖啡因與L-茶胺酸的平衡。玉露或高品質的煎茶就是很好的選擇,它們含有適量的咖啡因,同時L-茶胺酸的含量也較高。

作用原理:咖啡因與L-茶胺酸的協同效應,達致「平靜的警覺」(Calm Alertness)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協同效應。咖啡因能刺激中樞神經,讓人保持警覺。而L-茶胺酸則能促進大腦產生Alpha波,帶來放鬆感。兩者結合,就能達到一種「平靜的警覺」狀態,既能集中精神,又不會感到焦躁不安。

目標三:舒緩壓力與焦慮情緒

當生活壓力讓您喘不過氣時,綠茶也能發揮安撫心神的作用。透過選擇合適的茶種,它能成為您放鬆心情的天然飲品。

飲用策略:感到壓力或晚上需要放鬆時

在一天工作結束後,或者睡前需要緩和情緒時,可以泡一杯溫熱的綠茶。這有助於減輕緊張感,為休息做好準備。

推薦茶種:低咖啡因的焙茶或玄米茶

為了避免咖啡因影響放鬆效果甚至睡眠,選擇經過烘焙、咖啡因含量已大幅降低的焙茶就非常理想。帶有米香的玄米茶同樣是咖啡因較低的好選擇。

作用原理:L-茶胺酸如何促進大腦產生Alpha波及GABA

這個放鬆效果主要歸功於L-茶胺酸。它能穿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於大腦,促進Alpha腦電波的產生,這是一種與冥想時的放鬆狀態相關的腦波。同時,它也能增加GABA這種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的水平,幫助平靜思緒。

目標四:日常保健與心血管維護

飲用綠茶不僅是為了即時的效果,更是一項長遠的健康投資。規律飲用對維持整體健康,特別是心血管系統,有著莫大裨益。

飲用策略:長期並規律地飲用,融入每日生活

對於日常保健,了解綠茶好壞並長期堅持飲用是關鍵。將它變成像喝水一樣的日常習慣,例如每日固定飲用一至兩杯,才能讓其保健效果慢慢累積。

推薦茶種:任何無糖純綠茶

在這個目標下,任何種類的無糖純綠茶都適合。重點在於「無糖」和「純粹」,避免因添加物而抵銷了綠茶本身的好處。

作用原理:多酚類物質如何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及抗發炎

綠茶中的多酚類物質(包括兒茶素)是強效的抗氧化劑。它們有助於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讓血管保持彈性。同時,它們的抗發炎特性,能減輕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這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十分重要。

點沖最好?釋放綠茶完整功效的沖泡與飲用秘訣

了解了眾多綠茶好處後,下一步的關鍵就是如何正確沖泡與飲用。沖泡的方式、水溫、時間,甚至飲用的時機,都會直接影響我們能吸收到的營養,以及綠茶的風味。掌握以下幾個秘訣,就能將綠茶的益處完全釋放。

冷泡 vs 熱泡:不同沖泡方式對營養的影響

沖泡綠茶不外乎冷泡與熱泡兩種方式,它們各有千秋,萃取出的營養成分與風味也不盡相同。了解兩者差別,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與喜好,選擇最適合的方法。

熱泡法 (70-90°C):有效釋放兒茶素,香氣濃郁

熱泡是傳統而經典的方式,最能突顯綠茶的濃郁香氣。使用70至90°C的熱水沖泡,可以最有效地釋放出綠茶中的靈魂成分——兒茶素。想充分獲得綠茶素好處,例如其強大的抗氧化效果,熱泡法是直接的選擇。不過要注意,水溫過高會破壞茶葉中的養分,並且釋出過多單寧酸,使茶湯變得苦澀。

冷泡法:咖啡因與單寧酸較少,口感甘甜,保留更多維他命C

如果對咖啡因比較敏感,或者偏好更清甜的口感,冷泡法就很適合。用冷開水長時間浸泡茶葉,會釋出較少的咖啡因與單寧酸,因此茶湯喝起來幾乎沒有苦澀味,口感格外甘甜順喉。此外,這種溫和的萃取方式,更能保留茶葉中怕熱的維他命C,為身體補充更多元的營養。

最佳飲用時間與份量建議

除了沖泡方法,掌握黃金飲用時間與份量,是發揮綠茶益處的另一門學問。適時適量,才能讓身體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收獲所有好處,避免綠茶好壞參半的情況。

每日建議份量:3-5杯 (約750-1000毫升) 為上限

凡事適量即可,綠茶也不例外。一般建議,每日飲用3至5杯,總量不超過1000毫升為佳。這份量足以讓身體獲取足夠的兒茶素與其他有益成分。過量飲用可能因攝取過多咖啡因而引起不適。

最佳飲用時段:早上、下午、餐後一小時

早上或下午飲用綠茶,可以溫和提神,提升工作專注力。而在餐後一小時飲用,則有助於解膩與促進新陳代謝。將飲用時間與正餐隔開,也能避免茶中的單寧酸影響身體對鐵質的吸收。

應避免的時段:空腹、睡前2-3小時、服藥前後

空腹時飲用綠茶,茶中的成分可能會刺激胃壁,引起不適。睡前2至3小時內也應該避免,以免咖啡因影響睡眠品質。若正在服用藥物,最好將飲茶時間與服藥時間相隔至少一小時以上,避免交互作用。

功效加乘秘訣:讓綠茶好處倍增

想將綠茶的好處發揮到極致?這裡有兩個專業級的秘訣,讓你的每一口綠茶都更有價值。

秘訣一:搭配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大幅提升兒茶素吸收率

研究發現,維他命C能顯著提高人體對兒茶素的吸收率。這個組合能讓綠茶的抗氧化功效更上一層樓。做法很簡單,在綠茶中加入幾滴檸檬汁,或者在喝茶前後吃一些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例如橙、奇異果或番石榴,都是聰明的選擇。

秘訣二:選擇合適的沖泡容器,避免使用鐵器

沖泡綠茶時,最好使用玻璃、陶瓷或瓷器材質的杯具。應該避免使用鐵製容器,因為綠茶中的單寧酸會與鐵質發生化學反應,不但會影響茶湯的顏色與味道,還可能降低其營養價值。選擇對的容器,是保留綠茶純粹風味與營養的第一步。

認識不同綠茶種類:尋找最適合您的功效與風味

市面上的綠茶五花八門,要完全發揮綠茶好處,首先要懂得選擇。不同綠茶因為種植和製作方式的差異,無論在風味、香氣,還是在營養成分上都有很大分別。了解各種綠茶好壞,才能找到最切合您個人需求和口味的那一款。這就像認識新朋友一樣,每種茶都有它的獨特個性和專長,現在就讓我們為您逐一介紹。

煎茶 (Sencha):日本國民茶,營養均衡,適合日常飲用

提到日本綠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煎茶。它之所以被稱為「國民茶」,是因為它在各方面的表現都非常均衡,是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煎茶採用蒸菁方式製作,保留了茶葉的鮮綠色澤和清新香氣,喝起來帶有微微的甘甜和恰到好處的澀感。它的兒茶素和咖啡因含量適中,既能提供綠茶素好處,又能溫和提神,非常適合在辦公室或家中作為日常飲品,為您的每一天注入活力。

抹茶 (Matcha):完整攝取茶葉營養,兒茶素與L-茶胺酸含量極高

抹茶近年來風靡全球,它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是直接飲用磨成細粉的茶葉本身,而不是茶葉的萃取茶湯。這意味著您可以完整攝取茶葉的所有營養,一滴不漏。由於採用了覆蓋遮光的種植方式,抹茶的兒茶素和L-茶胺酸含量在眾多綠茶中名列前茅。極高的兒茶素含量,讓抹茶成為追求綠茶好處與運動表現人士的首選。同時,豐富的L-茶胺酸能平衡咖啡因的作用,帶來一種「平靜的專注感」,適合在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時飲用。

玉露 (Gyokuro):頂級甘甜,L-茶胺酸豐富,適合放鬆心神

玉露是日本綠茶中的頂級品,製作過程極其講究。茶葉在採摘前會經過長達約二十天的覆蓋遮光,此舉能減少茶葉的苦澀味,同時大幅提升其甘甜度和L-茶胺酸含量。沖泡後的玉露,茶湯呈現清澈的淡綠色,入口是獨特的「海苔香」和濃郁的甘甜味,幾乎沒有苦澀感。它豐富的L-茶胺酸有助於大腦產生Alpha波,使人感到放鬆。如果您想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一個靜心時刻,細細品味一杯玉露會是絕佳的選擇。

焙茶 (Hojicha):經烘焙去除大量咖啡因,香氣獨特,適合晚間飲用

焙茶是綠茶家族中一個溫暖而特別的存在。它以煎茶或番茶為原料,經過高溫焙炒而成。這個烘焙過程不僅賦予了茶葉獨特的堅果和炭焙香氣,也讓茶湯呈現溫暖的琥珀色。最重要的是,高溫分解了茶葉中大部分的咖啡因,使其刺激性大大降低。因此,焙茶非常適合在晚上或飯後飲用,既能享受茶的溫潤,又不會影響睡眠,對於體質較敏感或想在睡前喝杯熱茶的人來說,它是個理想的選擇。

玄米茶 (Genmaicha):暖胃之選,融合米香與茶香,咖啡因較低

玄米茶是將煎茶與炒過的糙米(玄米)混合而成的一種特色茶。它巧妙地將綠茶的清新與玄米的溫潤米香結合起來,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風味,喝起來就像一杯可以暖胃的「米湯茶」。由於加入了玄米,茶葉的比例相對較低,因此咖啡因含量也隨之減少。它溫和的特性和樸實的香氣,不僅有助於消化,也非常適合在天氣轉涼時或餐後飲用,給人一種踏實而溫暖的感覺。

飲用綠茶的壞處與禁忌: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雖然綠茶好處眾多,但要全面了解綠茶好壞,我們也要認識它潛在的另一面。對大部分人來說,適量飲用是完全安全的。不過,了解清楚飲用綠茶的壞處與禁忌,可以幫助我們飲得更安心、更健康。

四類人士需慎飲或避免飲用

某些特定身體狀況的朋友,就需要特別留意飲用份量,甚至暫時避免。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注意每日咖啡因攝取量 (<200毫克)

綠茶中的咖啡因可以透過胎盤傳給胎兒,或者經由母乳進入嬰兒體內。所以,懷孕或正在哺乳的媽媽們,建議將每日的咖啡因總攝取量控制在200毫克以下。這大概相當於2-3杯綠茶,但也要計算咖啡、朱古力等其他來源的咖啡因。

貧血或缺鐵人士:單寧酸或會影響鐵質吸收

綠茶含有一種叫做單寧酸的物質,它有機會與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結合,形成不易被人體吸收的複合物。因此,本身有貧血問題或需要補充鐵質的朋友,最好避免在用餐時或餐後立即飲用綠茶。

胃部敏感或胃病患者:可能刺激胃酸分泌

綠茶中的咖啡因和單寧酸,都可能刺激胃壁,促進胃酸分泌。對於胃部比較敏感,或者有胃炎、胃潰瘍等問題的人士,空腹飲用綠茶可能會引起胃部不適、胃痛,甚至令症狀加劇。

咖啡因過敏者:可能引發心悸、焦慮、失眠

有些人天生對咖啡因比較敏感,即使是綠茶中相對溫和的劑量,也可能引發不適反應,例如心跳加速、手震、感到焦慮不安,或者影響晚上睡眠質素。如果你知道自己有這類情況,就要控制飲用份量和時間了。

避免與特定藥物或補充劑同服

除了留意個人體質,綠茶中的成分也可能與某些藥物產生交互作用,這一點絕對不能忽視。

與鐵質補充劑的交互作用:建議相隔至少一小時

這和前面提到的貧血問題原理相似。綠茶的單寧酸會直接影響鐵質補充劑的吸收率。如果你正在服用鐵劑,建議飲用綠茶的時間與服藥時間最少相隔一個小時,確保身體能有效吸收所需的鐵質。

可能影響心血管、中樞神經等藥物代謝,服用前請諮詢醫生

綠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影響肝臟中負責代謝藥物的酵素系統。這有機會改變某些心血管藥物、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甚至是抗凝血藥物的效力。如果你正在長期服用任何處方藥物,在將綠茶納入日常習慣前,最好先諮詢你的醫生或藥劑師,確保安全。

綠茶好處與壞處常見問題 (FAQ)

談及眾多綠茶好處,大家心中總有些疑問。我們整理了一些常見問題,從科學角度為你逐一拆解,讓你更全面地了解綠茶好處壞處,喝得更安心。

Q1:喝綠茶會導致骨質疏鬆嗎?

這是一個流傳已久的迷思。過去有人認為咖啡因會影響鈣質吸收,但近年許多研究指出,在維持均衡飲食與攝取足夠鈣質的前提下,適量飲用綠茶並不會對骨骼健康構成威脅。更有趣的是,部分研究發現綠茶中的類黃酮等活性成分,可能對維持骨質密度有正面作用。所以,只要你日常飲食均衡,就無須過分憂慮這個問題,可以放心享受綠茶。

Q2:綠茶和紅茶的功效有何主要分別?

綠茶和紅茶其實源自同一種茶樹。它們最主要的分別在於製作過程中的「發酵」步驟。綠茶屬於不發酵茶,製作時會快速以高溫蒸氣或炒青方式停止發酵,因此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茶葉中的天然抗氧化物,特別是兒茶素(EGCG)。這也是眾多綠茶素好處的主要來源。紅茶則是全發酵茶,茶葉在發酵過程中,兒茶素會轉化成茶黃素和茶紅素,雖然同樣具備抗氧化功效,但成分與作用機理已有所不同。簡單來說,綠茶保留了更多茶葉的原始成分,而紅茶則產生了新的風味與營養物質。

Q3:為何市售樽裝綠茶不如自己沖泡的健康?

市售樽裝綠茶雖然方便,但在健康價值上通常與新鮮沖泡的綠茶有好一段距離。首先,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大部分樽裝綠茶都添加了大量的糖或高果糖糖漿,這會完全抵銷綠茶促進新陳代謝的好處,反而增加身體負擔。其次,茶葉中的兒茶素等珍貴營養,在加工、高溫殺菌及長時間存放的過程中會大量流失。最後,為了維持品質穩定,樽裝茶飲常會加入調味劑、酸度調節劑等添加物。想完整獲得綠茶好處,自己動手用優質茶葉沖泡一杯無糖綠茶,絕對是最佳選擇。

Q4:綠茶真的能預防蛀牙和口臭嗎?

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是飲用無糖綠茶。科學研究證實,綠茶中的兒茶素具有抑制口腔細菌生長的能力,特別是導致蛀牙的主要元兇──鏈球菌。它能減少牙菌斑的形成,從而降低蛀牙風險。至於口臭,綠茶的天然殺菌作用,能有效減少口腔內產生揮發性硫化物的細菌,幫助維持口氣清新。當然,飲用綠茶只是一種輔助方法,不能取代日常的刷牙與牙線清潔。

Q5:回沖的綠茶還有營養價值嗎?

茶葉中的水溶性營養物質,在第一次沖泡時就會大量釋出。研究數據顯示,第一泡茶湯已經包含了茶葉中約七至八成的兒茶素。因此,第二次或第三次回沖時,雖然仍有茶味和少量咖啡因,但其營養價值已經大幅降低。如果你品茶是為了追求其健康功效,那麼第一泡的價值是最高的。不過,對於一些品質極佳的茶葉,例如玉露或高山烏龍,多次回沖是為了品嚐其不同層次的風味變化,這又是另一種享受了。

如何選購與保存?鎖住綠茶新鮮度與營養的秘訣

想完整體驗各種綠茶好處,從選購那一刻就要開始。買對了茶葉,還要懂得正確保存,才能鎖住茶葉的新鮮度和營養價值,讓每一泡茶都發揮最佳效果。了解綠茶好壞的分別,對我們的健康選擇十分重要。

高品質綠茶選購指南

市面上的綠茶選擇繁多,學會幾個簡單的辨別技巧,就能輕鬆挑選出優質的好茶。

觀察外觀:色澤翠綠,葉片完整無碎末

首先,可以從茶葉的外觀入手。高品質的綠茶,茶葉的顏色應該是鮮活的翠綠色。如果顏色暗沉、偏黃或發黑,就可能是不新鮮或品質較次的茶葉。而且,好的茶葉外形完整,少有碎末或茶梗。打開包裝時,如果發現太多粉塵,茶的品質通常也打了折扣。

聞其香氣:具清新海苔或豆香,無雜味

其次,用鼻子感受茶葉的香氣。新鮮的綠茶會散發一股清新的香氣,有些像淡淡的海苔香,有些則帶有舒服的豆香。這種香氣應該是純粹乾淨的。如果聞到霉味、陳舊味或其他奇怪的雜味,就代表茶葉可能已經變質或保存不當,最好避免選購。

檢查標示:留意產地、採摘季節與保質期

最後,記得仔細查看包裝上的標示。產地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例如日本的宇治、靜岡或中國的西湖龍井,都是知名的優質產區。採摘季節同樣關鍵,一般來說,春季採摘的「一番茶」品質最高。還有,務必檢查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確保你買到的是新鮮的茶葉。

正確保存茶葉的3大要點

將優質綠茶買回家後,正確的保存方法是確保綠茶素好處不流失的關鍵一步。只要記住以下三個要點,就能延長茶葉的賞味期。

密封:使用不透光、氣密的茶罐

空氣和光線是茶葉新鮮度的頭號敵人。茶葉接觸空氣後會氧化,令香氣和營養流失。所以,最好將茶葉存放在不透光而且密封性強的茶罐內,減少與空氣接觸的機會。每次取用後,都要馬上蓋好蓋子。

避光防潮:存放於陰涼乾燥處

陽光直射和潮濕的環境都會加速茶葉變質。陽光中的紫外線會破壞茶葉中的葉綠素和維他命。而濕氣則容易使茶葉發霉。因此,存放茶葉的最佳地點是家中陰涼、乾燥的櫥櫃,遠離窗邊和爐灶。

避免異味:遠離氣味強烈的物品

茶葉的結構疏鬆,吸附性很強,很容易吸收周圍環境的氣味。如果將茶葉和咖啡豆、香料、蒜頭等氣味濃烈的物品放在一起,茶葉很快就會沾上雜味,破壞原有的清香。所以,記得要為你的茶葉準備一個獨立的存放空間。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