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怎麼畫?專家拆解6大繪畫步驟,從骨架到光影教你如何畫出逼真肌肉感 (附獨家練習資源)

想畫出充滿力量感的角色,卻總覺得筆下的肌肉生硬不自然,缺乏立體感?許多繪畫初學者在學習如何畫肌肉時,常常陷入死記硬背解剖學的誤區,導致畫出來的角色比例失衡,肌肉線條僵硬,缺乏動感。

其實,畫好肌肉的關鍵並非死記,而在於理解其結構與原則。本文將由專家為你拆解繪畫肌肉的完整流程,由最基礎的「心法」建立概念開始,帶你一步步掌握人體骨架的搭建技巧、軀幹、手臂及下肢等核心肌群的簡化畫法,最後更會深入講解如何運用光影技巧,為你的角色注入靈魂,畫出真正具備說服力的逼真肌肉感。

無論你是剛接觸人體繪畫的新手,還是希望提升作品質感的進階畫師,跟隨本文的6大步驟,配合我們獨家提供的練習資源,你將能徹底掌握肌肉畫法,讓你筆下的人物從此充滿生命力。

掌握繪畫心法:學懂「如何畫肌肉」前必讀的基礎概念

想知道肌肉怎麼畫才好看?在拿起畫筆鑽研各種肌肉畫法之前,我們先來聊聊一些更根本的概念。這些心法就像繪畫的內功,能讓你的作品更有深度和說服力,而不只是停留在模仿外形的層次。掌握了這些基礎,學習如何畫肌肉的過程會更加順暢。

為何要學習人體解剖?從提升作品說服力開始

聽到「解剖學」,可能感覺有點嚴肅,但它其實是讓角色活起來的秘密武器。了解人體結構,並不是要你成為醫學專家,而是為了讓你筆下的人物更有說服力,讓每一個動作都經得起推敲。

增強角色的動態張力與結構感

準確的肌肉結構能賦予角色實實在在的骨架感。當你畫一個角色舉起重物時,你會知道是哪些肌肉在發力,它們會如何隆起,又會如何拉伸。這種細節能讓畫面充滿張力,即使是靜態的姿勢,看起來也充滿了潛在的力量。

準確傳達力量與動作的細微差別

人體的每一個動作,都涉及肌肉的協同工作。學習解剖可以幫助你精準地表現出這些細微差別。例如,握緊拳頭與張開手掌,前臂肌肉的形態截然不同。掌握了這些,你就能透過肌肉的描繪,無聲地傳達角色的情緒與意圖。

為光影鋪陳建立清晰的結構基礎

光影能賦予畫面立體感,而肌肉的起伏就是光影最好的載體。清晰的肌肉結構為你提供了一張「地形圖」。你知道哪裡是高光點,即肌肉最突出的部分,也知道哪裡會形成陰影,即肌肉與肌肉的交界處。這樣畫出來的光影才有根有據,讓角色更具體積感。

化繁為簡:繪畫肌肉的核心原則

人體肌肉數量眾多,要全部記住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聰明的畫家懂得化繁為簡。掌握以下幾個核心原則,你就能更有效率地學習怎麼畫肌肉。

原則一:先骨骼後肌肉,理解附著點是關鍵

肌肉並不是隨意地浮在身體表面,它們有固定的起點和止點,附著在骨骼之上。因此,繪畫的順序應該是先建立骨架,然後才在骨架上「掛」上肌肉。理解肌肉是如何連接骨骼的,你就能畫出它們在運動時的正確拉伸與擠壓形態。

原則二:將複雜肌肉群簡化為基礎幾何形狀

面對複雜的肌肉群,例如前臂或背部,最好的方法是將它們簡化為基礎的幾何形狀。你可以將胸肌看作兩個扇形,將三角肌(肩膀)看作一個倒置的水滴。從簡單的形狀入手,再逐步添加細節,這種方法能幫助你快速掌握肌肉的體積與形態。

原則三:觀察重於記憶,學會提煉關鍵輪廓線

與其死記硬背每一塊肌肉的名稱,不如學會觀察。多看參考資料,例如人體照片或古典雕塑,然後嘗試提煉出形成動態的關鍵輪廓線。有時候,幾條準確的線條,比畫滿無數細節更能體現肌肉的力量感。你的目標是理解形態,而不是背誦教科書。

如何有效學習肌肉畫法:建立你的個人筆記

學習任何新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它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建立一本專屬的解剖學筆記,是加速掌握肌肉畫法的絕佳途徑。這不只是一個記錄本,更是你的思考與練習空間。

準備專用速寫本,親手描繪與註記

準備一本速寫本,專門用來練習人體結構。當你看到好的參考圖時,就親手把它畫下來,並在旁邊用文字註記你的觀察和理解。例如,「手臂彎曲時,肱二頭肌會縮短變厚」。親手畫過、寫過的知識,會比單純看過記得更牢固。

利用顏色標記法,區分肌肉的起點與止點

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小技巧。在你的速寫筆記中,可以嘗試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標記肌肉。例如,用紅色筆畫出肌肉的起點,即通常固定不動的一端,再用藍色筆畫出止點,即運動時會被拉動的一端。這樣一來,肌肉的運動方式就變得一目了然,對理解動作非常有幫助。

建立完美骨架:精準肌肉畫法的第一步

要解答「肌肉怎麼畫」這個大問題,我們的起點並非肌肉本身,而是藏在底下的骨架。一個結構準確、比例協調的骨架,是繪畫所有逼真肌肉的基礎。掌握了骨架,肌肉的附著位置自然就變得清晰可見,這也是專業肌肉畫法的核心所在。

人體比例的黃金法則:頭身比入門

在學習如何畫肌肉之前,首先要掌握人體的基礎比例。在繪畫中,最通用與直觀的測量標準就是「頭身比」,它能幫助你快速建立一個比例正確的人體框架。

以頭部為基礎單位測量全身比例

這個方法的核心,就是將角色的頭部高度,當成一把測量全身的「尺」。從頭頂到下巴的距離定為「1個頭長」,然後用這個單位去測量身體其他部分的長度,就能確保整體比例的協調性。

掌握標準8頭身劃分法

在理想化的繪畫比例中,成年人通常以8頭身為標準。這個比例讓角色顯得修長而勻稱。你可以這樣劃分:

  • 第1頭身:頭頂到下巴。
  • 第2頭身:下巴到乳頭位置。
  • 第3頭身:乳頭到肚臍。
  • 第4頭身:肚臍到胯下,也是身體的中心點。
  • 第5頭身:胯下到大腿中段。
  • 第6頭身:大腿中段到膝蓋下方。
  • 第7頭身:膝蓋下方到小腿中段。
  • 第8頭身:小腿中段到腳底。

兒童與成人的骨骼比例差異

成人與兒童的骨架比例有明顯分別。兒童的頭部佔身體比例更大,通常只有4至5頭身,而且四肢較短。繪畫時,只需將身體比例縮短,就能自然地表現出年齡差異。

快速搭建人體骨架的技巧

掌握了靜態比例後,下一步就是快速搭建動態骨架。這個步驟的重點是捕捉姿態的流動感,而非細節的精準度。

使用簡化線條(火柴人/電線人)確立動態與重心

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利用極簡的線條,像是「火柴人」或「電線人」的畫法,快速勾勒出人物的動作趨勢。這個草圖的目的是確立角色的動態線與重心,為後續的肌肉結構打下穩固的基礎。

標示關鍵關節點:肩膀、手肘、髖部、膝蓋

在火柴人的基礎上,用圓圈標示出幾個關鍵的關節點。這些點包括肩膀、手肘、髖部(骨盆位置)和膝蓋。它們是人體活動的樞紐,準確標示出來,有助於理解四肢的彎曲與伸展。

實用比例參考:手肘位置約與腰線對齊

這裡分享一個非常實用的比例訣竅,有助於定位手臂的長度。當手臂自然下垂時,手肘的位置大約會與腰線或肚臍對齊。記住這個參考點,可以避免畫出過長或過短的手臂。

從骨架到體積:用幾何體塑造人體基礎形態

有了線條骨架,我們就要為它添上「肉」,也就是體積感。在正式畫肌肉輪廓前,先用簡單的幾何體來概括人體的主要區塊,這個過程是從2D線條邁向3D形態的關鍵。

軀幹:簡化為梯形與倒梯形的組合

軀幹的結構可以用兩個梯形來概括。胸腔可以簡化成一個上寬下窄的梯形,代表肋骨架構。骨盆則是一個倒過來的梯形。這兩個梯形的組合,能靈活地表現出腰部的扭轉與彎曲。

四肢:使用圓柱體表現手臂與腿部

四肢的處理相對直接,可以使用略帶粗細變化的圓柱體來表現手臂與腿部。用圓柱體思考,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四肢在空間中的透視關係,為後續添加光影打好基礎。

手部與腳部:簡化為五邊形與三角形

手部與腳部的結構複雜,初期可以大幅簡化。手掌的基礎形狀可簡化為一個五邊形,而腳部則可看成一個基本的三角形或楔形。先確立這些基礎形狀,再逐步添加手指與腳趾的細節。

軀幹肌肉全攻略:拆解胸、腹、背肌的畫法秘訣

當我們深入探討肌肉怎麼畫這個主題時,理解軀幹的結構是建立角色力量感的基石。胸、腹、背三大肌群共同構成了上半身的核心形態,它們不僅決定了角色的寬度與厚度,更是展現動態張力的關鍵。接下來,我們會一步步拆解這些複雜的結構,將它們變成你畫筆下易於掌握的形狀,讓你的肌肉畫法技巧提升到新的層次。

肩頸與上背部:斜方肌與肩胛骨

斜方肌:從頸部延伸至鎖骨的「雙三角形」結構

斜方肌是塑造肩頸線條的關鍵肌肉,它從頸部後方往下延伸,像一件披肩一樣連接到鎖骨與肩胛骨。要掌握怎麼畫肌肉,特別是斜方肌的畫法,一個簡單的秘訣是將它想像成兩個對稱的三角形。這兩個三角形的頂點在頸後,底邊則沿著鎖骨和肩胛骨的線條展開,這個簡化的形狀能幫助你快速建立起上半身的基本輪廓。

肩胛骨的動態:內收時形成的背部凹陷細節

肩胛骨並非固定在背上,它的活動會直接影響背部肌肉的形態。當角色做出雙臂向後夾緊的動作時,兩塊肩胛骨會向脊椎靠攏(內收),這時它們之間會擠壓出一個明顯的菱形或縱向凹陷。捕捉到這個細節,能夠讓你的畫作更具動感與真實感,準確傳達出背部肌肉用力的狀態。

背闊肌與前鋸肌:展現背部寬度的關鍵

背闊肌:覆蓋背部下方的巨大扇形肌肉

背闊肌是背部面積最大的肌肉,它的形狀就像一把巨大的扇子,從脊椎中下部一直延伸到腋下,最後附著於手臂的肱骨上。正是這塊肌肉,賦予了背部標誌性的「V形」輪廓。繪畫時,你要理解它從寬闊的背部收束至一個狹窄點的走向,這有助於你表現出背部的雄厚寬度。

前鋸肌:肋骨上如「蛇腹」般的鋸齒狀肌肉群

前鋸肌位於身體側面,覆蓋在肋骨之上,因其形態如鋸齒狀而得名,有些人也稱之為「蛇腹肌」。雖然它不顯眼,卻是連接胸肌與背肌的重要結構。在體脂較低的角色身上,這些交錯的肌肉束會非常明顯,只要在肋骨側面加上幾筆鋸齒狀的線條,就能立刻豐富側身的細節與立體感。

胸大肌的正確畫法與常見錯誤

理解胸肌的起點與走向(從鎖骨、胸骨到肱骨)

要畫出結構正確的胸肌,必須先理解它的組成。胸大肌並非一整塊方塊,而是由多束纖維組成,它們分別從鎖骨和胸骨出發,像扇葉一樣匯集並扭轉,最終連接到上臂的肱骨上。了解這個由內向外、由寬到窄的走向,你就能畫出胸肌在手臂抬起或放下時的自然拉伸與擠壓形態。

鎖骨下窩:強調胸肌與三角肌分離的關鍵細節

鎖骨下窩是位於鎖骨正下方,胸大肌與肩膀三角肌之間的一個小小的三角形凹陷。這個細節雖然微小,卻是區分胸部與肩部立體結構的點睛之筆。在繪畫中,只要輕輕地在此處加上陰影,就能有效強化兩塊肌肉的分離度,讓上半身的結構感更加清晰。

女性胸肌與乳房的關係:糾正常見繪畫謬誤

一個常見的繪畫謬誤,是將女性的乳房直接畫在鎖骨下方。實際上,乳房主要是由脂肪組織構成,它附著並覆蓋在胸大肌之上。這意味著女性同樣擁有胸大肌,而乳房的體積是疊加在肌肉之上的。因此,繪畫時應先確定胸肌的位置,再從胸肌的基礎上塑造乳房的形態,這樣畫出來的結構才會更加自然可信。

腹部肌群:打造吸睛的「六塊腹肌」

白線:區分左右腹肌的身體中線

在繪畫腹肌之前,首先要找到身體的正中線,這條貫穿腹部中央的縱向淺溝稱為「白線」。它是將腹直肌分為左右兩半的標誌,也是你繪製對稱腹肌的基準線。無論角色如何扭轉身體,這條線都是定位腹肌結構的可靠參考。

腹直肌:由3個交叉點形成的塊狀結構

我們常說的「六塊腹肌」或「八塊腹肌」,其實是同一塊名為「腹直肌」的肌肉。它被三到四條橫向的腱劃(交叉點)所分割,從而在視覺上形成了塊狀外觀。繪畫時要注意,這些腹肌塊並非完美的方塊,它們的形狀會隨著身體的彎曲而產生擠壓與拉伸,形態更接近圓潤的塊狀。

腹外斜肌(人魚線):連接軀幹與骨盆的側面線條

腹外斜肌位於腹直肌的兩側,從肋骨向下延伸至骨盆。這組肌肉勾勒出腰部的側面線條,並形成了俗稱的「人魚線」。它像一個框架一樣包裹著腹直肌,繪畫時準確畫出這兩條向下收束的斜向線條,能夠讓角色的核心區域看起來更加結實有力,同時也自然地完成了上半身與下半身的連接。

手臂肌肉畫法深入研究:從肩膀到前臂的繪畫技巧

想知道手臂肌肉怎麼畫才能充滿力量感,關鍵在於理解其結構,而不只是描繪表面輪廓。手臂的繪畫是展現角色動態與力量的重要一環,從肩膀的三角肌,到上臂的二頭肌與三頭肌,再到複雜的前臂肌群,每一個部分都有其獨特的形態與繪畫技巧。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深入研究,將手臂的肌肉畫法逐一拆解。

肩膀的靈魂:三角肌的立體感塑造

肩膀是連接軀幹與手臂的橋樑,其外觀主要由三角肌決定。一個飽滿有力的肩膀,能立即提升角色的強壯感。

結構:如「倒置水滴」般覆蓋肩關節的三束肌肉

我們可以將三角肌的整體形態,想像成一塊覆蓋著肩關節的「倒置水滴」或盾牌。它其實由前、中、後三束肌肉組成,這三束肌肉共同作用,讓手臂可以向各個方向抬起。在繪畫時,理解這個結構,有助於我們塑造出肩膀的圓潤感與厚度。

繪畫步驟:先畫球體關節,再疊加三角肌形態

簡化繪畫的步驟相當直接。首先,在肩膀的位置畫一個球體,代表深層的骨骼關節。然後,在這個球體上疊加上面倒置水滴的形態,水滴的尖端朝下,連接到上臂的中段位置。這個方法可以確保三角肌的體積感與位置準確無誤。

上臂肌肉的對抗之美: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

上臂的輪廓主要由前方與後方的兩組肌肉所構成,它們的功能恰好相反,一組負責彎曲,另一組負責伸直。這種對抗關係在視覺上創造了充滿張力的美感。

肱二頭肌(前方):彎曲時隆起的「橢圓形」

肱二頭肌是大家最熟悉的肌肉,位於上臂前方。當手臂彎曲發力時,它會明顯隆起,形成一個飽滿的「橢圓形」。繪畫時,可以將其簡化為一個長橢圓,就能快速捕捉到它的基本形態。

肱三頭肌(後方):伸直時顯現的「馬蹄形」

肱三頭肌位於上臂後方,體積比二頭肌更大。當手臂伸直或向後用力時,它的輪廓最為清晰,特別是靠近手肘的部分,會呈現獨特的「馬蹄形」。想畫出結實的上臂,絕對不能忽略對這塊肌肉的刻畫。

肱肌:區分前後肌肉群的關鍵標誌

在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之間,夾著一塊稱為肱肌的肌肉。雖然它大部分被覆蓋,但在側面觀察時,它會在二頭肌與三頭肌之間形成一道微妙的分界線。畫出這條分界,能讓上臂的結構更清晰,立體感倍增。

前臂的複雜結構與簡化之道

前臂由多塊細長的肌肉組成,負責手腕和手指的精細動作,結構非常複雜。要掌握怎麼畫肌肉,特別是前臂,關鍵在於學會如何簡化。

骨骼結構:理解橈骨與尺骨的旋轉機制

前臂內部有兩根主要骨骼:橈骨與尺骨。當我們轉動手掌時,橈骨會圍繞著尺骨旋轉。手掌朝下時,兩根骨頭會交叉成X形,這個細節會 subtle地改變前臂的輪廓,理解這一點有助於繪畫更生動的動態姿勢。

簡化繪畫法:用兩個橢圓概括前臂輪廓

一個非常有效的簡化方法,是用兩個交錯的橢圓來概括前臂的整體形狀。靠近手肘的部分較寬,靠近手腕的部分較窄。通常,拇指側的橢圓會比尾指側的橢圓稍高,這樣畫出來的輪廓會更符合人體結構,也更自然。

肱橈肌:連接上下臂的關鍵輪廓線

在前臂外側,有一條從手肘一直延伸到手腕附近的肌肉,稱為肱橈肌。它在視覺上清晰地連接了上臂與前臂,是塑造手臂外輪廓時一條非常重要的參考線。準確畫出這條肌肉的走向,能讓手臂的形態更具說服力。

手臂肌肉的黃金比例與定位

畫好了肌肉形態,最後一步就是檢查整體比例,確保手臂的結構看起來協調又準確。

長度比例:上臂與前臂的理想比例

一般來說,從肩膀到手肘的上臂長度,會約略等於或稍微長於從手肘到手腕的前臂長度。在繪畫時,可以將兩者視為接近1:1的比例,再根據角色體型微調,這樣可以避免畫出比例失衡的手臂。

手肘定位:肩峰到手腕的3/5處法則

一個更精準的專業技巧,是利用「3/5法則」來定位手肘。將肩膀最頂端的骨點(肩峰)到手腕的總長度設為5個單位,那麼手肘關節的中心點,大約就落在從上往下數的第3個單位處。掌握這個訣竅,無論手臂處於何種角度,都能準確找到手肘的位置。

下肢肌肉畫法指南:打造充滿力量感的大腿與小腿

完成了軀幹與手臂的肌肉繪畫,現在讓我們將目光移到支撐整個人體的下肢。想知道下肢的肌肉怎麼畫才能讓角色站得穩固,充滿力量嗎?下肢的肌肉畫法,關鍵在於掌握大腿與小腿的幾個主要肌群,並且學會如何將它們簡化為容易理解的形狀。這一章,我們會一步步拆解腿部結構,讓你輕鬆畫出兼具美感與說服力的雙腿。

大腿正面與內側肌群

從正面觀察大腿,你會發現肌肉的輪廓非常清晰。我們不需要記住所有複雜的肌肉名稱,只需要抓住三組關鍵的肌群,就能夠準確地勾勒出大腿的形態。

股四頭肌:近似「水滴形」的巨大肌群

股四頭肌是位於大腿正面的最大肌群,它賦予了大腿主要的體積與力量感。繪畫時,你可以將整個股四頭肌想像成一個巨大的「水滴形」,寬闊的頂部連接骨盆,然後向下逐漸收窄,最後匯集並包裹著膝蓋骨。這個簡化的形狀,是你繪製大腿正面輪廓的基礎。

縫匠肌:分割大腿正面的斜向標誌線

縫匠肌是人體最長的肌肉,像一條纖細的緞帶,從大腿外側的骨盆處,斜向跨過大腿正面,一直延伸到膝蓋內側。在繪畫中,它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分割線」。你可以先畫出這條斜線,它能幫助你清晰地界定出股四頭肌與大腿內側肌群的範圍,讓肌肉結構更有條理。

內收肌群:簡化為大腿內側的「三角形」區域

位於大腿內側的肌群,統稱為內收肌群。要簡化這部分的肌肉畫法,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它視為一個填補在股四頭肌與大腿後側肌群之間的「三角形」區域。這個三角形的頂點朝向膝蓋,底部則連接骨盆。掌握這個三角形,你就能輕鬆畫出大腿內側飽滿的輪廓。

大腿後側與臀部肌群

轉到背面,大腿後側的曲線同樣重要。這部分的肌肉賦予了角色跑動與跳躍的力量感,其輪廓與正面有著明顯的區別。

股二頭肌肌群(膕繩肌):塑造大腿後方曲線

大腿後側的主要肌群,一般稱為股二頭肌肌群或膕繩肌。它的功能與正面的股四頭肌相互拮抗。繪畫時,你可以將它理解為從臀部下方延伸出來,構成大腿後方優美曲線的長條狀肌肉。它不像股四頭肌那樣龐大,但其流暢的線條對塑造腿部輪廓至關重要。

膝蓋後方的菱形凹陷:肌群分割處的細節表現

當腿部伸直或微微彎曲時,在膝蓋的正後方,你會觀察到一個由肌腱形成的菱形凹陷區域。這個凹陷是由上方股二頭肌肌群的末端,以及下方小腿腓腸肌的起點共同構成的。準確畫出這個小細節,能夠極大提升畫面的真實感與立體感。

小腿肌肉畫法:簡化形態與關鍵要點

相比大腿,小腿的肌肉結構相對簡單,其輪廓主要由後方與前方的兩組肌肉決定。掌握怎麼畫肌肉的簡化技巧,在這裡同樣適用。

腓腸肌與比目魚肌:構成小腿主要輪廓

小腿後側最突出的肌肉就是腓腸肌,它有兩個頭,形成了我們熟悉的「小腿肚」輪廓,形狀有點像一個倒置的愛心或鑽石形。在腓腸肌的下方和兩側,是更寬闊的比目魚肌。繪畫時,通常會將兩者簡化為一個飽滿的卵形或水滴形,其最高點約在小腿的上三分之一處,然後向下逐漸變細,連接到腳跟。

脛骨前肌:塑造小腿正面輪廓的關鍵

雖然小腿正面的脛骨大部分是平坦的骨頭,但在脛骨的外側,有一條長形的肌肉,稱為脛骨前肌。這塊肌肉雖然不如腓腸肌顯眼,但它為小腿正面增添了一道柔和的曲線,打破了脛骨筆直線條的單調感。在繪畫時,輕輕勾勒出這條沿著脛骨外側的弧線,能讓小腿的造型更加完整和自然。

光影與質感:讓你的肌肉畫法更具立體感

當你掌握了肌肉的結構與線稿畫法,下一步就是學習如何畫肌肉的光影與質感了。出色的光影處理,是將平面的線條轉化為充滿力量感與體積感的關鍵,也是解答「肌肉怎麼畫才能更逼真」這個問題的核心。這一步能夠直接決定你的作品最終的視覺衝擊力,讓肌肉看起來不再是平面的圖案,而是真正具有重量與深度的立體結構。

確定光源:塑造立體感的第一步

在畫下任何陰影之前,首要任務是確定光源的位置。光源是所有光影關係的基礎,它決定了哪裡是亮面,哪裡是暗面。你可以想像一個聚光燈從角色的左上方照下來,那麼所有朝向左上方的肌肉表面都會是明亮的,而背向光源的右下方則會形成陰影。這個簡單的決定貫穿整個繪畫過程,確保了光影的統一性與邏輯性,是塑造立體感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步。

陰影的簡化技巧:快速表現肌肉塊的秘訣

處理肌肉上複雜的光影變化,不一定要一開始就追求極致的細膩。運用一些簡化技巧,可以快速有效地建立起肌肉的體積感。這套肌肉畫法技巧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表現結構。

三角形陰影法:在肌肉連接處添加暗面

一個非常實用的秘訣,是在不同肌肉群組的交界或連接處,畫上一個小小的三角形暗面。例如,在三角肌與二頭肌的縫隙,或是腹肌塊與腹肌塊之間,這些位置因為結構重疊,自然會形成較深的陰影。用一個簡單的三角形去概括這個閉塞區域的陰影,能立刻強化肌肉之間的分離度,讓每一塊肌肉的輪廓都變得清晰起來。

強調發力肌肉:選擇性加深主要發力部位的陰影

並不是身體上所有的肌肉都需要畫得一樣清晰。在一個特定的動態姿勢中,總有某些肌肉是主要發力點,而其他肌肉則處於相對放鬆的狀態。為了讓畫面更具張力與真實感,你可以選擇性地加深那些正在收縮或拉伸的發力肌肉周圍的陰影。這樣做不僅能引導觀者的視線,更能準確傳達出力量的流動感,避免了全身肌肉過度刻畫而導致的僵硬與不自然。

數位上色流程(以Clip Studio Paint為例)

以下將以常見的繪圖軟件Clip Studio Paint為例,示範一套適用於肌肉上色的標準數位流程。這個流程的核心概念同樣適用於其他繪圖軟件。

步驟一:平塗固有色

首先,在線稿圖層下方建立一個新圖層。然後,選取皮膚的基礎色,也就是不包含任何光影影響的「固有色」。使用油漆桶或筆刷工具,將角色所有皮膚區域完整地填上這個顏色。這個步驟是後續所有上色層次的基礎。

步驟二:繪製陰影區域

在固有色圖層的上方,再建立一個新圖層,並將其設定為「剪裁圖層蒙版」。這樣可以確保你畫的顏色不會超出皮膚的範圍。選擇一個比固有色稍暗、飽和度稍低的顏色,根據你設定的光源方向,概括地畫出所有陰影的區域。

步驟三:柔和過渡亮、灰、暗面

這一步的目標是讓光影的過渡變得自然。肌肉是圓滑的曲面,其光影變化也是漸變的。你可以使用混色筆、模糊工具或軟邊緣的筆刷,輕輕塗抹陰影與固有色交界的邊緣,將生硬的邊界柔化。這個過程會自然形成從高光(亮面)、中間調(灰面)到陰影(暗面)的平滑過渡,肌肉的飽滿體積感就由此產生。

步驟四:添加高光,營造光澤感

最後,在所有圖層的最上方建立一個高光圖層。選擇一個明亮的顏色,例如淺黃色或白色。在肌肉最突出的、最直接面向光源的位置,點上高光。高光的形狀與銳利度會影響皮膚的質感。清晰銳利的高光可以表現出汗水或油脂的光澤感,而柔和的高光則表現出乾燥皮膚的質感。這一步是為肌肉注入生命力的點睛之筆。

常見問題 (FAQ):解決學習如何畫肌肉時的疑難雜症

在學習的路上,總會遇到一些關卡。這裡整理了幾個大家在思考肌肉怎麼畫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希望能為你解惑。

問:女性的肌肉怎麼畫才不會太誇張?

強調流線型而非塊狀感,著重表現核心與下肢線條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表現方式。繪畫女性肌肉時,可以不用追求男性肌肉那種分明的塊狀感,而是強調身體的流線型美感。繪畫的重點可以放在表現核心肌群(如腹部)的緊緻線條,還有下肢(如大腿與臀部)的圓潤力量感。想像一下舞蹈家或游泳選手的身形,他們的肌肉結實而且修長,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方向。

問:動漫風格角色的肌肉需要完全符合解剖學嗎?

抓住關鍵肌肉特徵進行簡化或誇張,根據角色設定調整肌肉量感

這取決於你的創作風格和角色設定。動漫或漫畫的肌肉畫法,重點在於「看起來可信」,而不是「醫學上完全精準」。你可以抓住關鍵肌肉的特徵,然後進行簡化或誇張處理。例如,將胸大肌簡化為幾何塊面,或者誇張背闊肌來突顯角色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肌肉量感要符合角色設定,一個敏捷的刺客和一個重裝戰士的肌肉表現,自然會有很大分別。

問:我總是畫不出肌肉的體積感,怎麼辦?

回歸基礎,練習用幾何體塑造光影及使用交叉線感受表面起伏

畫不出立體感,通常是基本功的問題。這時候,我們需要回歸到最基礎的光影練習。先嘗試用簡單的幾何體,例如圓柱體和球體,去練習如何塑造光影,理解光線如何落在曲面上。另外,可以嘗試使用交叉線(cross-contour lines)在肌肉輪廓上繪畫,感受表面的高低起伏。這個練習能有效幫助你的大腦建立對物體體積的直觀感受,讓肌肉畫法更有深度。

問:有沒有推薦的練習方法,能快速提升技巧?

下載獨家練習資源包,加速學習進程

持續練習是進步的唯一途徑。為了讓你的學習過程更有效率,我們特別準備了一份獨家練習資源包,你可以下載它來加速你的學習進程。

資源一:肌肉結構速查表 (PDF)

這份PDF包含主要肌肉群的清晰圖解。當你繪畫時遇到不確定的結構,可以隨時查閱,就像你的私人解剖學字典。

資源二:多種動態姿勢骨架線稿

我們提供多款已經繪製好的動態骨架。你可以在這些線稿上直接練習肌肉的畫法,專注於肌肉形態,省去重新搭建骨架的時間。

資源三:推薦肌肉陰影繪畫筆刷 (Procreate/CSP)

這套筆刷專為繪畫肌肉陰影而設,能幫助你更輕鬆地處理光影過渡,塑造肌肉質感。無論你使用Procreate還是Clip Studio Paint,都能找到對應的版本。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