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以上是胃嗎?經常冇胃口、飯後胃痛?一文看懂3大線索,分辨胃潰瘍、膽石等7種「假胃痛」警號
肚臍以上隱隱作痛,食慾不振,飯後更感不適,許多人第一時間便會歸咎於「胃痛」。然而,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標籤,可能正掩蓋了身體發出的其他重要警號。事實上,上腹部除了胃,還住了肝、膽、胰臟等重要「鄰居」,將膽石或胰臟炎的痛楚誤當成普通胃病,延誤治療的後果可大可小。本文將教你掌握「位置、時間、痛感」3大線索,助你初步分辨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真正胃部問題,並警惕膽囊炎、胰臟炎等7種「假胃痛」警號,讓你更懂得解讀身體的求救信號。
肚臍以上全是胃?先認識你上腹部的「鄰居們」
直接解答:肚臍以上就是胃嗎?
很多人都會直接問:「肚臍以上是胃嗎?」答案是:這區域大部分確實是胃的地盤,但並非全部。胃的主要部分位於我們的左上方腹部,但整個上腹區域其實像一個繁忙的社區,住滿了多個重要的器官鄰居。因此,將所有的上腹痛都直接當成胃痛,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誤解。
不只得個胃!一圖看懂上腹部器官佈局
[此處放置腹部器官位置圖]
為了更清晰地了解,我們可以將上腹部分為幾個區域。左上腹主要住著胃、脾臟和胰臟的尾部。中上腹,也就是肚臍正上方的位置,則有胃的下半部、十二指腸、胰臟的頭部和橫結腸。而右上腹就是肝臟和膽囊的所在地。
另外,腹腔後方還有腎臟和腹主動脈等器官,它們出現問題時,疼痛感有時候亦會反映到上腹部。
為何分辨上腹痛來源如此重要?
清楚分辨疼痛來源極為關鍵,因為錯誤判斷的風險很高。如果將膽囊發炎,甚至是心肌梗塞引發的疼痛,單純當作普通的胃痛處理,就可能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後果可以非常嚴重。
如何分辨上腹痛?從「位置、時間、痛感」3大線索自我評估
了解上腹部不止有胃之後,下一步就是學習如何像偵探一樣,從痛楚的蛛絲馬跡中找出線索。雖然準確診斷需要交由醫生,但我們可以透過系統化的自我評估,更清晰地掌握身體狀況,這對準確向醫生描述病情非常有幫助。我們可以從「位置、時間、痛感」這三個關鍵線索入手。
第一步:根據疼痛「精確位置」初步推斷
首先,嘗試用一隻手指,指出最痛的一點在哪裡。腹痛的精確位置,是區分不同器官問題最直接的線索。
中上腹痛(肚臍正上方)
這個位置的疼痛,最大機會與胃部有關。不過,位於胃部出口的十二指腸,以及深藏在胃後方的胰臟,它們的問題也常常表現為中上腹痛,例如十二指腸潰瘍或胰臟炎。
右上腹痛
右上腹是肝臟和膽囊的集中地。因此,這裡的疼痛多數與肝膽系統相關,常見原因包括膽結石引起的膽絞痛,或膽囊發炎。
左上腹痛
左上腹的疼痛來源相對複雜,可能與胃的大部分、脾臟或胰臟的尾部有關。
第二步:留意疼痛「時間」與「飲食」的關係
疼痛在什麼時候出現,又在什麼時候緩解,特別是它與飲食的互動,是分辨病因的黃金線索。有時明明肚餓,卻又提不起勁,感覺冇胃口,這些都值得留意。
空腹時痛、半夜痛醒
當感到肚餓時,或者在凌晨時分被痛醒,進食一些東西後疼痛反而得到紓緩,這種「飢餓痛」較大機會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典型表現。
飯後飽脹痛
如果在進食後不久就感到上腹飽脹不適或疼痛,這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另外,膽囊問題也常在飯後發作,尤其是在享用一頓油膩大餐後,症狀會更加明顯。
第三步:解讀疼痛的「感覺」與「放射」路徑
除了位置和時間,疼痛的「感覺」是怎樣的,以及痛感有沒有「移動」到其他地方,都能提供重要線索。
灼熱感(火燒心)
若上腹或胸口後方出現灼熱感,俗稱「火燒心」,這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通常會伴隨胃酸倒流到喉嚨的感覺。
劇烈絞痛或刺痛
突發的、劇烈的絞痛或尖銳的刺痛感,可能與膽結石卡在膽管中,或者急性胰臟炎有關,痛楚程度通常讓人難以忍受。
放射至背部或右肩的痛
有些內臟疼痛會「放射」到身體其他部位。右上腹的疼痛,如果同時感覺到右邊肩膀也隱隱作痛,這是膽囊問題的特徵。若是中上腹的劇痛,並且痛感一直延伸到背部,便要警惕可能是急性胰臟炎的信號。
真正「胃痛」:詳解胃及十二指腸引發的上腹不適
很多人都想知道,肚臍以上是胃嗎?當我們講到真正由胃部引發的不適,通常就是指這個區域了。這些不適感,有時甚至會令人完全冇胃口。現在,我們就來深入了解兩種最常見,由胃和十二指腸直接引發的問題。
胃食道逆流:不只是「火燒心」
提起胃食道逆流,很多人馬上會想到「火燒心」,但它的影響遠不止於此。
病理機制:下食道括約肌功能失常導致胃酸倒流。
我們的食道和胃之間,有一組叫做「下食道括約肌」的肌肉。它就像一扇單向活門,正常時會關緊,防止胃裡的東西跑回食道。胃食道逆流的根本原因,就是這扇門的功能失常,變得過於鬆弛,所以帶有胃酸的食物就會倒流上來。
典型與非典型症狀:除了胸口灼熱,亦要留意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喉嚨異物感。
典型的症狀當然是胸口灼熱,也就是「火燒心」。但胃酸倒流不只會影響食道。它向上湧的時候,還會刺激到喉嚨和呼吸道。這就會引起一些非典型症狀,例如長期的慢性咳嗽、聲音突然沙啞,或者總覺得喉嚨有東西卡住。
7個生活習慣與飲食調整建議。
- 飲食紀錄:嘗試找出並避開會誘發症狀的食物,常見的例如油炸食品、甜食、朱古力、咖啡因飲品和辛辣食物。
-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過吃太飽,這會增加胃部壓力,令胃酸更容易向上湧。
- 睡前禁食:睡前三小時內盡量不要進食,讓胃有足夠時間排空。
- 墊高床頭:睡覺時將整個床頭墊高約15至20厘米,利用地心吸力減少胃酸倒流。
- 體重管理:過多的腹部脂肪會增加對胃部的壓力。
- 衣著寬鬆:避免穿著過緊的褲子或腰帶,減少對腹部的壓迫。
- 戒除煙酒:煙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會削弱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
消化性潰瘍(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另一個常見的「真胃痛」元兇,主要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兩者都是指消化道內壁的黏膜受損,形成了一個傷口。
如何從「空腹痛」或「飯後痛」區分兩者。
要區分兩者,一個很實用的線索是疼痛出現的時間點。十二指腸潰瘍的典型特徵是「空腹痛」,經常在肚餓時、甚至半夜痛醒。有趣的是,吃點東西後胃酸被中和,疼痛反而會暫時緩解。相反,胃潰瘍則多數是「飯後痛」。進食後胃部開始分泌胃酸消化食物,刺激到潰瘍的傷口,所以通常在飯後一至兩小時內感到不適。
幽門螺旋菌感染與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的角色。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潰瘍呢?最主要的元兇有兩個。第一個是幽門螺旋菌感染。這種細菌會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層,讓胃酸有機可乘。第二個常見原因是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例如一些止痛藥。這類藥物會抑制胃部保護機制的運作,削弱黏膜的防禦力,增加潰瘍的風險。
「假胃痛」警號:分辨源自肝、膽、胰臟的痛楚
有時覺得上腹不適,甚至影響到冇胃口,第一時間總會以為是胃部出問題。其實,我們上腹部的器官鄰里關係相當緊密,很多時候,痛楚的真正源頭並非胃部本身,而是它的「鄰居」——肝臟、膽囊和胰臟發出的警號。這些「假胃痛」若被忽略,後果可能相當嚴重。
膽囊炎與膽結石:油膩大餐後的右上腹劇痛
典型發作情境:飽餐後或半夜突然發作,疼痛劇烈。
你有沒有試過,在享受完一頓豐富的油膩大餐,例如自助餐或打邊爐後幾小時,又或者在深夜時分,右上腹突然出現劇烈的絞痛或刺痛?這種痛楚來得又急又猛,有時甚至讓人痛到冒冷汗、坐立不安。這種情境,便是膽囊問題發作的典型劇本。
膽結石如何引發膽囊炎、膽管阻塞甚至胰臟炎。
膽囊的主要工作是儲存和濃縮肝臟製造的膽汁,當我們進食油膩食物時,膽囊便會收縮,排出膽汁幫助消化脂肪。如果膽囊內有結石,這些小石頭就可能在膽囊收縮時被推擠,卡在膽囊的出口或總膽管。這就好像一條排水管被石頭堵塞,膽汁無法順利排出,積聚在膽囊內會造成壓力升高,引發細菌感染和急性膽囊炎。如果結石掉到更下游的位置,阻塞了膽管和胰管的共同出口,更可能併發黃疸,甚至引發致命的急性胰臟炎。
主要診斷工具:腹部超聲波檢查。
要揪出膽囊結石這個元兇,最直接和常用的方法就是腹部超聲波檢查。這項檢查無痛、沒有輻射,而且準確度很高,能夠清晰地顯示膽囊的大小、 gallbladder wall 的厚度,以及有沒有結石存在,是醫生診斷膽道問題的首選工具。
急性胰臟炎:一種可致命、延伸至背部的劇痛
痛楚放射至背部的原因。
急性胰臟炎的痛楚,堪稱腹痛中的「王者」,其劇烈程度非同一般。它的典型特徵是中上腹出現持續性的劇痛,而且這種痛感會像被一條帶子環繞一樣,「貫穿」到背部。之所以會放射到背部,是因為胰臟是一個位置很深的器官,緊貼在腹腔後壁,靠近脊椎,所以當它嚴重發炎時,痛楚的信號便很容易傳到背部。
兩大主要成因:飲酒與膽結石。
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兩大罪魁禍首,最常見的就是過量飲酒和膽結石。酒精會直接刺激胰臟,促使其分泌大量消化酶,可能導致胰臟「自我消化」而發炎。膽結石則是另一個常見原因,如同前述,若結石掉落並堵塞了胰管出口,胰液排不出去,便會倒流並活化,同樣引發嚴重的急性胰臟炎。
肝臟問題的隱藏信號
肝臟本身無痛覺神經,但發炎或腫瘤致其腫大,會拉扯外層包膜而產生右上腹悶痛。
肝臟是個沉默的器官,它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即使發炎或長出腫瘤,初期也不會產生痛感。那麼,肝臟問題的痛楚從何而來?原來,肝臟外面有一層薄薄的包膜,這層包膜上則有痛覺神經。當肝臟因為肝炎、脂肪肝或腫瘤而體積變大、腫脹時,就會拉扯到這層外膜,從而產生右上腹的一種悶痛、脹痛感。這種痛通常不如膽囊或胰臟發炎般劇烈,但也常伴隨疲倦、冇胃口等症狀,是身體發出的重要警示。
準備去看醫生?用PQRST評估法精準描述病情
當你還在思考肚臍以上是胃嗎,或者為什麼總是冇胃口的時候,如果決定要求醫,清晰地向醫生表達病情就非常關鍵。醫生的問診時間有限,所以能夠準確描述自己的感受,可以幫助醫生更快掌握你的情況,作出更精準的判斷。這裡有一個國際通用的「PQRST」疼痛評估法,是一個很有用的溝通工具。不妨在看醫生前,用幾分鐘時間整理一下思緒。
就醫前必備:運用PQRST疼痛評估法整理症狀
P (Provocation/Palliation): 什麼情況會誘發或緩解疼痛?
P是指什麼因素會引發、加劇或者紓緩你的痛楚。你可以回想一下,痛楚是不是在特定情況下出現?例如食飽飯後彎腰會特別痛,還是平躺之後感覺會好一點?又或者,進食了油膩食物之後是不是更容易發作?
Q (Quality): 痛的感覺是怎樣?
Q是指痛的性質。嘗試用一些詞語去形容痛的感覺。它是持續的悶痛,還是一下一下的刺痛?會不會像被人用力扭動一樣的絞痛,或者是有種火燒心的灼熱感?
R (Region/Radiation): 最痛的點在哪?有否放射到其他地方?
R是指疼痛最集中的位置,以及痛感有沒有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你可以用手指指出來最痛的一點在哪裡,例如是右上腹。然後再想想,這種痛有沒有延伸到其他地方,例如右邊的肩膀或者背部?
S (Severity): 疼痛程度如何?
S是指疼痛的強度。如果將完全不痛定為0分,你所能想像最劇烈的痛楚是10分,那你現在的痛楚大概是幾多分?
T (Timing): 何時開始痛?持續多久?是持續痛還是陣發性?
T是指與時間相關的資訊。例如,這種痛是什麼時候第一次出現的?每次發作會持續幾分鐘、幾小時,還是一整天?它是持續不斷地痛,還是時痛時不痛的陣發性疼痛?
就醫時可以諮詢醫生的5個關鍵問題
準備好自己的描述之後,你也可以主動向醫生提出一些問題,這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狀況。
根據我的描述,您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為了確診,我可能需要做哪些檢查?
在等待結果期間,我可以怎樣緩解不適?
我的症狀有沒有可能是更嚴重疾病(如心臟問題)的非典型表現?
假如出現什麼變化或新症狀,我需要立即求醫或到急症室嗎?
紅色警號!當上腹不適出現這些情況,請立即求醫
我們前面剖析了「肚臍以上是胃嗎」這個問題,也學會了如何從位置、時間等線索初步評估腹痛。不過,有些上腹不適其實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當你感覺肚餓但又冇胃口,甚至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就不是自行判斷的時候了,必須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突發性、無法忍受的劇痛,猶如被撕裂
可能指向腹主動脈剝離或內臟穿孔等急症。
這種痛楚來得非常突然,而且強度極高,有些人會形容像是腹部被人猛力撕開一樣。這並非普通的胃抽筋,而是可能指向腹主動脈剝離或胃、腸穿孔等嚴重急症的警號,每一秒都非常關鍵。
腹部變得僵硬如木板,或出現反彈痛
腹膜炎的典型跡象,屬醫療急症。
如果你用手輕輕按壓腹部,感覺它不像平時那樣柔軟,反而繃緊僵硬,像一塊木板,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另外,如果在按壓時痛感還好,但在放手的一瞬間劇痛加劇(醫學上稱為「反彈痛」),這很可能是腹膜炎的典型跡象。腹膜是覆蓋腹腔內壁和器官的薄膜,一旦發炎,就屬於醫療急症。
伴隨吐血、咖啡渣狀嘔吐物或瀝青狀黑色大便
上消化道嚴重出血的信號。
不論是吐出鮮紅色的血液,還是吐出像咖啡渣一樣的深褐色物質,都代表上消化道正在出血。同樣地,如果排出像瀝青一樣油亮、黏稠的黑色大便,這也意味著消化道有出血情況,血液經過消化後變成了黑色。這些都是內出血的直接證據,需要即時處理。
疼痛轉移至胸口、左臂、頸部或下顎
不能排除心肌梗塞的可能,尤其是有心血管病風險因素者。
有時,源自心臟的問題,其痛感也會讓人誤以為是胃痛。如果你的上腹痛,同時擴散或轉移到胸口、左邊手臂、頸部,甚至是下顎,就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這種情況不能排除是心肌梗塞的可能,特別是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習慣等心血管病風險因素的人士,更應立即前往急症室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