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腹痛找原因?最詳盡胸腹骨盤器官圖:解構3大體腔、15+器官位置與疼痛警號

胸口突然刺痛、上腹持續悶痛,甚至下腹隱隱作痛,這些身體警號是否讓你感到困惑又焦慮?當疼痛來襲,許多人因為不清楚體內器官的準確位置而手足無措。要準確解讀這些身體訊息,首先便要掌握我們體內的「器官地圖」。本文將提供最詳盡的胸、腹、骨盆腔器官圖解,帶你從三大體腔(胸腔、腹腔、骨盆腔)的基本結構學起,逐一剖析心、肺、肝、胃、腸等超過15個重要器官的位置與功能,並建立清晰的「疼痛地圖」,助你初步判斷不同部位的痛楚可能源自哪個器官,及早識別健康警號。

解讀人體器官圖:從基本方位與體腔學起

要準確理解身體內部的胸腹骨盤器官分佈,首先要學會看懂人體的「地圖」,也就是各種胸腹骨盤器官圖。這就像學習閱讀地圖前,要先了解東南西北一樣。在解剖學上,我們有一套通用的標準,用來描述所有器官的位置與相互關係,讓我們從最基本的方位與身體空間概念開始。

人體解剖學標準姿勢與方位術語

為了確保溝通無誤,全球的醫學專家都採用一套標準的姿勢與術語來描述人體結構。當我們說「上方」或「前方」時,都是基於這個共同的基準點。

標準姿勢:一切描述的基準點

這個標準姿勢是:身體直立,雙眼平視前方,雙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手掌心向前,雙腳併攏且腳尖朝前。無論一個人是躺著還是坐著,所有解剖學上的描述,都會以此站立姿勢為準,這樣就避免了混淆。

基本方位術語:上/下、前/後、內/外側

這些是最常用的方位詞,幫助我們定位器官的相對位置:
* 上 (Superior) / 下 (Inferior): 「上」指靠近頭部的方向,「下」則指靠近腳部的方向。例如,心臟位於橫膈膜的上方。
* 前 (Anterior) / 後 (Posterior): 「前」指身體面向前方的部分,「後」指背向的部分。例如,胸骨在心臟的前方。
* 內側 (Medial) / 外側 (Lateral): 以身體正中線為準,「內側」指靠近中線,「外側」則指遠離中線。例如,肺臟在心臟的外側。

四肢專用術語:近端與遠端

描述手臂或腿部時,還有兩個專用術語:
* 近端 (Proximal): 指靠近肢體與軀幹連接點的部分。例如,手肘比手腕更接近近端。
* 遠端 (Distal): 指遠離肢體與軀幹連接點的部分。例如,腳趾比腳踝更接近遠端。

三大解剖平面:秒懂不同角度的器官圖

為了觀察身體內部,解剖學會將人體想像成被三個互相垂直的平面切割開,就像切開一件水果,讓我們能看到不同角度的剖面圖。

矢狀面 (Sagittal Plane):劃分左右

這是一個垂直的平面,將身體縱向切成左、右兩部分。如果剛好沿著身體正中線切開,就稱為正中矢狀面。

冠狀面 (Coronal Plane):劃分前後

這也是一個垂直的平面,但它是將身體切成前、後兩部分。想像一下戴上皇冠(Corona)的切線方向,就是冠狀面。

水平橫切面 (Transverse Plane):劃分上下

這是一個水平的平面,將身體橫向切成上、下兩部分。電腦斷層掃描(CT)的影像,很多都是以這個平面來呈現器官的切面圖。

主要體腔:保護器官的身體空間

人體內並非實心,而是有多個稱為「體腔」的空間,它們像一個個房間,容納並保護著我們脆弱的內臟器官。

背側體腔:容納中樞神經系統

位於身體背部的體腔,主要保護我們神經系統的中樞。它又分為:
* 顱腔 (Cranial Cavity): 由頭骨構成,容納並保護大腦。
* 脊髓腔 (Vertebral Canal): 由脊椎骨串連而成,容納並保護脊髓。

腹側體腔:胸腔與腹骨盆腔

這是位於身體前側、範圍更大的體腔,由橫膈膜分隔為上下兩部分,大部分的胸腹骨盤器官都位於此處。
* 胸腔 (Thoracic Cavity): 位於橫膈膜以上,主要容納心臟和肺部。
* 腹骨盆腔 (Abdominopelvic Cavity): 位於橫膈膜以下,可再細分為上方的腹腔(容納胃、肝、腸等消化器官)與下方的骨盆腔(容納膀胱、直腸及部分生殖器官)。

胸腔器官圖詳解:心臟、肺部與疼痛位置對應

想深入了解人體的胸腹骨盤器官,我們可以從最上方的胸腔開始。這個空間就像是身體的「引擎室」,裡面有維持生命運作的核心器官,包括心臟和肺部。接下來,我們會結合胸腔器官圖,一步步解構這個重要的保護罩,並且說明常見的胸痛和內部器官有什麼關係。

胸腔的結構:由胸廓與橫膈膜構成的保護屏障

胸廓的組成:胸骨、肋骨與胸椎

胸廓就像一個堅固的盔甲。它是由正前方的胸骨、兩側的12對肋骨,還有後方的12節胸椎共同構成。這個骨性質的結構形成一個保護籠,可以有效抵禦外來撞擊,保護裡面的心臟、肺部和大血管。

胸腔的邊界:胸廓上口與橫膈膜

胸腔並不是一個無限的空間,它有清晰的邊界。它的上方開口稱為胸廓上口,連接頸部。它的下方則由一片很重要的肌肉,也就是橫膈膜,完全封閉起來。橫膈膜就像一道活動的地板,將胸腔和下方的腹腔清楚地分隔開。

心臟與大血管:人體的循環系統中樞

心臟的四個腔室與功能

心臟是循環系統的動力泵。它主要由四個腔室組成:接收全身缺氧血的右心房,和將血液泵到肺部的右心室;還有接收來自肺部充氧血的左心房,和將血液泵送到全身的左心室。這四個腔室合作無間,確保血液單向流動。

體循環與肺循環路徑圖解

人體的血液循環分為兩大路徑。第一是肺循環,路徑是:右心室 → 肺部進行氣體交換 → 左心房。這個過程的目的是為血液補充氧氣。第二是體循環,路徑是:左心室 → 全身組織器官 → 右心房。這個過程是將帶有氧氣和養分的血液送到身體每一個角落。

肺部與呼吸道:氣體交換的關鍵器官

左肺與右肺的結構差異

我們的左右肺部並不是完全對稱的。右肺體積較大,分為上、中、下三葉。左肺因為需要預留空間給心臟,所以體積較小,只分為上、下兩葉。這個結構上的差異是為了讓胸腔內的器官可以更有效地共存。

縱膈:分隔兩肺的重要區域

在左右兩肺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央區域,稱為縱膈。它不是一個器官,而是一個空間。這個空間裡面容納了心臟、主動脈、上/下腔靜脈、氣管和食道等關鍵結構。縱膈將左右胸腔分隔開來,形成兩個獨立的空間。

胸痛位置對應:如何從疼痛位置初判可能原因?

心因性胸痛特徵:胸骨後壓迫感、放射痛

源自心臟的胸痛,通常有一些典型特徵。痛點多數位於胸骨正後方,感覺像被重物壓住或箍緊,而不是尖銳的刺痛。這種痛感有時會擴散,也就是放射痛。常見的放射位置包括左邊肩膀、左臂內側,甚至頸部和下顎。

肺部及胸膜疼痛特徵:與呼吸相關的尖銳痛

如果是肺部或包裹肺部的胸膜出現問題,疼痛的性質會有所不同。這種痛通常是尖銳的、像針刺一樣的感覺。痛點位置比較明確,而且痛感會因為深呼吸、咳嗽或改變姿勢而明顯加劇。這是因為這些動作會牽扯到發炎的胸膜。

腹腔器官圖全覽:消化、泌尿系統分佈與腹痛地圖

要全面了解胸腹骨盤器官的複雜佈局,腹腔絕對是核心部分。腹腔不像胸腔有肋骨的堅固保護,卻容納了人體大部分的消化器官和部分泌尿系統。當我們看胸腹骨盤器官圖時,會發現這裡的器官排列緊密且功能環環相扣。這一部分,我們會一起探索腹腔的內部結構,認識各個器官的位置,並且學會如何利用「腹痛地圖」初步解讀身體發出的訊號。

認識腹腔:腹膜結構與器官位置分類

腹腔並非一個空蕩蕩的空間,內部有一層非常重要的薄膜,稱為腹膜。我們可以將腹腔想像成一個大房間,而腹膜就是房間裡的精緻襯裡,它不僅保護著器官,也決定了它們在腹腔中的相對位置。

腹膜的定義:壁層與臟層

腹膜主要分為兩層。一層是壁層腹膜,它緊貼著腹腔的內壁,就像牆紙一樣。另一層是臟層腹膜,它直接包覆在大部分腹腔器官的表面,如同為器官穿上一件光滑的外衣。這兩層腹膜之間形成一個潛在的空間,稱為腹膜腔,內有少量液體,用作潤滑,減少器官活動時的摩擦。

腹膜內、間、後器官的區別

根據器官被腹膜包覆的程度,可以將它們分為三類。
腹膜內器官:指完全被臟層腹膜包覆的器官,例如胃、小腸、脾臟。它們在腹腔內的活動度較大。
腹膜後器官:指位於腹膜腔後方,只有前面被腹膜覆蓋的器官,例如腎臟、胰臟。它們的位置相對固定。
腹膜間器官:介於兩者之間,大部分被腹膜覆蓋,但仍有一部分貼在腹壁上,例如升結腸和降結腸。這個分類有助於理解不同器官疾病的疼痛特性及外科手術的路徑選擇。

腹部九分區法:精準定位腹痛與器官的醫學地圖

當你告訴醫生腹部疼痛時,他們腦中會浮現出一張精確的地圖,這就是臨床上常用的「腹部九分區法」。這個方法透過兩條垂直線和兩條水平線,將腹部分成九個區域,讓醫生能準確地將疼痛位置與可能的病變器官對應起來。

九分區的劃分方式

劃分這張地圖的線條是基於骨骼標記的。兩條垂直線通常是沿著鎖骨中點向下延伸。兩條水平線中,上面一條是連接兩側肋骨下緣的肋下線,下面一條則是連接兩側髂骨結節的結節間線。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井字形的九宮格。

H44: 各區域名稱與對應的主要器官

這九個區域各自有其名稱和對應的主要器官:
右上腹(右季肋區):肝臟、膽囊、部分大腸。
上腹(腹上區):胃、胰臟、十二指腸。
左上腹(左季肋區):脾臟、胃、胰臟尾部。
右側腹(右腰區):升結腸、右腎。
中腹(臍區):大部分小腸。
左側腹(左腰區):降結腸、左腎。
右下腹(右髂區):盲腸、闌尾、女性的右側卵巢與輸卵管。
下腹(腹下區):膀胱、乙狀結腸、女性的子宮。
左下腹(左髂區):乙狀結腸、女性的左側卵巢與輸卵管。

消化系統主要器官:從胃到大腸的位置與功能

腹腔是消化系統的主舞台,食物在這裡經過一連串複雜的處理過程,轉化為身體所需的養分。

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腸

胃位於上腹部偏左的位置,像一個可伸縮的袋子,負責儲存食物並用胃酸和消化酶進行初步分解。緊接著胃的是十二指腸,它是小腸的起始段,呈C字形環抱著胰臟頭部,是接收來自膽囊的膽汁和胰臟消化液的關鍵位置。

下消化道:小腸(空腸、迴腸)與大腸

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盤踞在腹腔的中央區域,分為空腸和迴腸。大腸則像畫框一樣圍繞著小腸,從右下腹的盲腸開始,向上(升結腸)、橫向(橫結腸)、向下(降結腸),最後經乙狀結腸連接直腸,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糞便。

消化系統輔助器官:肝、膽、胰、脾

除了消化道本身,還有幾個重要的輔助器官,它們分泌的物質對消化至關重要。

肝臟與膽囊:右上腹的代謝與儲存中心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器官,位於右上腹,橫膈膜下方。它功能繁多,如同身體的化工廠,負責代謝營養、解毒和製造膽汁。膽囊則是一個小小的梨形器官,緊貼在肝臟下方,主要工作是儲存和濃縮肝臟製造的膽汁。

胰臟與脾臟:位於胃後方及左上腹的重要器官

胰臟是一個長條狀的腺體,橫臥在上腹部,藏在胃的後方。它同時具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功能,前者是製造強力消化酶,後者是分泌胰島素等調節血糖的荷爾蒙。脾臟位於左上腹,雖然緊鄰消化器官,但它其實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負責過濾血液和清除老舊的血細胞。

泌尿系統核心器官:腎臟與輸尿管

腹腔內也包含了泌尿系統的起點,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維持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

腎臟與腎上腺:過濾血液的腹膜後器官

兩顆腎臟位於腹腔後壁,脊柱的兩側,屬於腹膜後器官。它們像精密的過濾器,每天處理大量血液,將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製成尿液。在每顆腎臟的頂部,還坐著一個小小的腎上腺,負責分泌腎上腺素等重要荷爾蒙。

腹痛地圖:從九分區看懂腹痛警號

學會了九分區法,我們就可以開始解讀身體發出的腹痛警號。特定區域的持續疼痛,往往指向該區器官的問題。

右上腹痛:警惕肝、膽問題

如果右上腹出現劇烈或持續的疼痛,特別是在進食油膩食物後,需要留意是否與膽囊有關,例如膽結石或膽囊炎。肝臟發炎(肝炎)或肝臟腫大也可能引起此處不適。

上腹痛:多與胃、胰臟相關

上腹部中央的疼痛,俗稱「胃痛」,通常與胃部疾病有關,例如胃炎、胃潰瘍。如果疼痛非常劇烈,並且可能延伸至背部,就要考慮急性胰臟炎的可能性。

右下腹痛:闌尾炎的典型位置

右下腹的疼痛是闌尾炎的典型警號。疼痛初期可能始於上腹或肚臍周圍,然後逐漸轉移並固定在右下腹。這個位置的疼痛需要及時處理,因為闌尾一旦發炎破裂,可能導致嚴重的腹膜炎。

骨盆腔器官圖解析:男女生殖、泌尿系統與下腹痛成因

談及人體的胸腹骨盤器官,骨盆腔是承載生命延續與排泄功能的重要區域。它位於腹腔下方,看似小小的空間,卻精密地容納了泌尿、消化及生殖系統的末端器官。透過清晰的胸腹骨盤器官圖,我們可以了解這個複雜結構,並初步分析下腹痛的可能來源。

骨盆腔的結構與功能

骨盆腔不只是一個空腔,它是由骨骼構成的堅固堡壘,為內部柔軟的器官提供支撐與保護。

骨盆的組成:髖骨、薦骨與尾骨

骨盆主要由左右兩塊髖骨、後方的薦骨與末端的尾骨組合而成,形成一個穩固的環狀盆形結構。髖骨本身是由髂骨、坐骨和恥骨三塊骨頭融合而成,你可以將它想像成一個堅實的「底座」。

保護盆腔內臟、支撐身體重量

骨盆的主要功能有兩個。第一,它像一個堅固的碗,保護著膀胱、直腸以及男女內生殖器官等盆腔內臟。第二,它作為連接脊柱與下肢的樞紐,有效地將上半身的重量傳遞到雙腿,是支撐身體與活動的關鍵。

泌尿與排泄系統終端:膀胱與直腸

在骨盆腔的最前方與最後方,分別坐落著泌尿與消化系統的終點站。

膀胱的位置與功能

膀胱位於恥骨後方,是一個由肌肉構成的中空囊狀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暫時儲存由腎臟製造、經輸尿管輸送下來的尿液。當儲存量達到一定程度,便會產生尿意,提示身體需要排尿。

直腸在消化系統的最終角色

直腸是大腸的最後一段,位於骨盆腔的後部、薦骨前方。它負責儲存消化過程完成後形成的糞便。當糞便在直腸內積聚,便會刺激排便反射,完成整個消化排泄的過程。

生殖系統:男女骨盆腔器官的關鍵差異

骨盆腔器官最顯著的差異體現在生殖系統上,男女的內部結構截然不同。

女性內生殖器官:子宮、卵巢、輸卵管

女性的骨盆腔中央是子宮,位於膀胱與直腸之間。子宮是孕育胎兒的場所。子宮兩側是卵巢,負責產生卵子及分泌女性荷爾蒙。而連接卵巢與子宮的管道則是輸卵管,是卵子受精的地方。

男性內生殖器官:前列腺、精囊

男性的骨盆腔內則沒有子宮與卵巢,取而代之的是前列腺與精囊。前列腺位於膀胱正下方,包圍著尿道,負責分泌構成精液一部分的液體。精囊則位於膀胱後方,同樣參與製造精液的成分。

下腹痛成因分析:如何分辨不同器官的疼痛?

下腹部(即骨盆腔區域)的疼痛成因繁多,了解不同器官可能引發的痛感特徵,有助於提高警覺。

泌尿道感染 vs 腸道問題

泌尿道感染(特別是膀胱炎)的疼痛通常集中在下腹部中央、恥骨上方的位置,常伴隨小便頻密、灼痛或赤痛感。而腸道問題,例如腸胃炎或腸易激綜合症,疼痛感可能較為瀰漫,常呈絞痛或脹痛,並且與排便習慣的改變(如腹瀉或便秘)有關。

女性週期性疼痛與婦科疾病的關聯

對女性而言,下腹痛亦與月經週期密切相關。經痛是常見的週期性疼痛,通常在月經來潮時出現,感覺為下腹的痙攣或悶痛。不過,如果疼痛異常劇烈、持續時間過長,或在非經期時出現,便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或盆腔炎等婦科疾病有關,需要尋求專業診斷。

人體器官圖常見問題 (FAQ)

當我們深入探索胸腹骨盤器官的複雜世界時,總會浮現一些有趣的疑問。了解這些問題的答案,能幫助我們將零散的解剖知識串連起來,形成一個更完整的概念,讓你對自己的身體有更透徹的認識。

橫膈膜如何分隔胸腔與腹腔?

橫膈膜(Diaphragm)是一塊巨大而呈圓頂狀的肌肉,它就像一層樓板,精準地將我們的軀幹分隔成上下兩個獨立空間。它的位置就在胸廓的底部,上方是容納心臟與肺部的胸腔,下方則是佈滿消化與泌尿器官的腹腔。橫膈膜不只是一個靜態的隔板,它更是我們呼吸的主要肌肉。當它收縮時會向下降,擴大胸腔體積讓我們吸氣,放鬆時則會回升,幫助我們呼氣。不過,這塊「樓板」並非完全密封,它上面有幾個天然的孔道,允許食道、主動脈、下腔靜脈等重要結構穿過,連接胸腔與腹腔,確保身體各系統能順利溝通。

為什麼腎臟、胰臟等腹膜後器官的疼痛會轉移到背部?

這個現象與神經傳導的路徑有關,醫學上稱為「牽涉痛」(Referred Pain)。首先,腎臟、胰臟等器官位於腹腔的最後方,緊貼著背部肌肉與脊椎,它們被歸類為「腹膜後器官」。負責傳遞這些器官感覺(包括痛楚)的神經,與負責傳遞背部皮膚、肌肉感覺的神經,會匯集到脊髓的相同節段。當腎臟或胰臟因為發炎或結石而產生強烈的疼痛訊號時,這些訊號會沿著神經傳回脊髓。大腦在解讀這些來自同一「交匯點」的訊號時,有時會產生混淆,誤以為疼痛源自位置更表層的背部。這就是為什麼腎結石的疼痛常表現為側腰或後背劇痛,而胰臟炎的痛楚也經常會放射到背部中央。

食道算是胸腔還是腹腔器官?

食道是一個跨越了多個身體區域的器官。它的旅程始於頸部,接著會向下穿越整個胸腔,位置就在氣管後方、心臟與大血管之間。然後,它會穿過橫膈膜上的一個專屬通道(食道裂孔),進入腹腔的最上端,最後與胃相連接。所以,食道的大部分長度位於胸腔內,但它最終的功能性末端,即與消化系統核心連接的部分,則位於腹腔。因此,我們可以將食道理解為一個主要位於胸腔,但同時延伸至腹腔的通道器官。

如何從器官圖理解消化、泌尿、循環系統如何協同運作?

一張清晰的胸腹骨盤器官圖,不只是一張靜態的地圖,更能展現一個高效運作的體內工廠。試著跟隨食物與水分的旅程來理解:首先,食物經由胃與小腸(消化系統)分解,器官圖顯示肝臟與胰臟就在附近,隨時準備分泌消化液協助。養分與水分被小腸吸收後,立即進入緊密包圍著腸道的血管網絡,這就是循環系統的起點。血液會將這些富含營養的資源,先送到肝臟這個「加工及倉儲中心」進行處理,再由心臟泵送至全身細胞使用。細胞在利用能量後會產生廢物,這些廢物又會經由循環系統運送到腎臟(泌尿系統)。器官圖上可見,腎臟連接了身體最大的動脈與靜脈,方便它高效過濾血液。腎臟將廢物製成尿液,經輸尿管送往骨盆腔的膀胱儲存,最終排出體外。透過器官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三大系統的器官在位置上環環相扣,完美地展示了從攝取、運輸、利用到排泄的無縫協作流程。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