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位置代表什麼?最詳盡腸胃位置圖,教你用「九宮格」秒速對應9大痛症警號與自救方法

腹痛(肚痛)是都市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但您是否知道,腹部不同位置的疼痛,其代表的健康警號可能截然不同?很多人將腹痛統稱為「胃痛」,但其實腹腔內藏有多個器官,從肝、膽、胰、脾,到大小腸、腎臟及泌尿生殖系統,疼痛根源遠比想像中複雜。本文將提供最詳盡的「腹部九宮格」腸胃位置圖,教您如何以肚臍為中心,快速定位痛楚來源,秒速對應9大區域可能隱藏的器官問題與疾病警號。此外,我們還會整合腹痛的緊急警號、非急症的居家自救方法,以及精準的求醫指南,助您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腹部不適時,能夠作出正確判斷,及時處理。

一張圖看懂腹痛:如何使用「腹部九宮格」作初步自我檢測?

突然腹痛,很多人會馬上聯想到胃痛。其實,想準確判斷,首先需要一張清晰的腸胃位置圖。醫學上常用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叫做「腹部九宮格」,它將腹部分成九個區域,讓我們可以有系統地找出痛楚的源頭,作一個初步的自我評估。

腹痛不等於胃痛:了解腹腔器官位置的重要性

首先要建立一個重要概念:腹痛並不完全等於胃痛。我們的腹腔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除了胃部,還住了肝臟、膽囊、胰臟、小腸和大腸等許多重要器官。單純參考胃位置圖或腸位置圖,並不足以全面了解情況。清楚知道腸胃的位置圖和其他器官的大致分佈,是準確判斷痛症的第一步,這樣才能避免將膽囊發炎的警號當成普通消化不良處理。

「腹部九宮格」定位法:準確對應你的疼痛區域

「腹部九宮格」定位法是一個專業而且簡單的工具。它將複雜的腹部分割成清晰的區塊,像地圖一樣,讓你能夠準確地「指認」出疼痛的具體範圍。學會這個方法,你不只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日後向醫生描述病情時,也能更清晰準確,有助醫生作出更快的判斷。

以肚臍為中心劃分九大區域

想像一下,以你的肚臍為正中心點。在腹部畫出兩條垂直線和兩條水平線,形成一個「井」字。這樣,你的腹部就被平均分成了九個方格。這九個區域分別是:右上腹、中上腹、左上腹;右側腹、肚臍周圍、左側腹;以及右下腹、中下腹和左下腹。

採用第一人稱視角對應自身疼痛位置

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當你對應這個九宮格時,必須使用「第一人稱視角」。意思是,圖中的「右邊」就是你身體的右手邊,「左邊」就是你身體的左手邊。千萬不要像照鏡子一樣左右倒轉,這樣才能準確地將你的痛點對應到正確的區域。

腸胃位置圖九宮格詳解:從腹痛位置看潛在健康警訊

了解腹部九宮格與器官的對應關係後,我們可以進一步利用這張腸胃位置圖,從疼痛的位置和特徵,分析身體可能發出的健康警號。腸胃的位置圖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初步判斷工具,不過,以下的分析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診斷。

上腹部區域:胃、肝、膽、胰、脾

上腹部是消化系統器官最集中的地方,痛症成因相對複雜。這區域包括了胃、肝、膽、胰臟和脾臟,所以疼痛時需要留意伴隨的症狀,才能更準確地找到問題源頭。

右上腹(肝、膽區):油膩餐後絞痛、皮膚變黃(黃疸)是警號

右上腹主要是肝臟和膽囊的位置。如果在大魚大肉,特別是進食油膩食物後,出現一陣陣劇烈的絞痛,很有可能是膽囊收縮時出現問題,例如膽石症或膽囊炎。如果疼痛之外,還發現皮膚或眼白變黃,也就是黃疸現象,就更需要即時求醫,因為這可能代表膽管堵塞或肝臟功能出現異常。

中上腹(胃、胰臟區):火燒心、劇痛延伸至背部,慎防胃病或心肌梗塞

中上腹是胃部、十二指腸和胰臟的所在,所以與消化相關的胃痛、胃潰瘍等問題,疼痛點通常在此。常見的「火燒心」或胃酸倒流,就是典型的例子。不過,如果出現的是一股突發的劇痛,而且痛感會延伸至背部,就需要警惕可能是急性胰臟炎。另外,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可能是心肌梗塞,部分患者的非典型症狀會表現為上腹劇痛,所以千萬不能輕視。

左上腹(胃、脾臟區):腹部受撞擊後劇痛,需即時求醫

左上腹包含了部分的胃、胰臟尾部以及脾臟。一般而言,這裡的疼痛多數與胃部有關。但有一個特殊情況需要特別留意,就是當腹部受到猛烈撞擊後,左上腹出現劇痛,這可能是脾臟破裂出血的徵兆,屬於內出血急症,必須立刻尋求醫療協助。

中腹部區域:腸道、腎臟

中腹部橫跨了大部分的腸道和腎臟,疼痛來源多與這些器官相關。從一張腸位置圖來看,小腸大部分盤據在肚臍周圍,而升結腸、降結腸和腎臟則分佈在腰部兩側。

肚臍周圍(小腸區):絞痛並轉移至右下腹,警惕早期盲腸炎

肚臍周圍的疼痛,通常與小腸有關,例如常見的腸胃炎。然而,有一種痛症模式需要高度警覺,就是疼痛最初在肚臍附近,感覺像是絞痛,但在數小時後,痛感會逐漸轉移並固定在右下腹。這是急性盲腸炎(闌尾炎)的典型初期症狀,及早發現有助於處理。

左右側腰(腎臟、升降結腸區):劇烈絞痛延伸至腹股溝,或伴隨血尿

腰部兩側的疼痛,除了可能是腸道問題,更要考慮腎臟的狀況。如果是非常劇烈的絞痛,痛感像刀割一樣,並且從側腰一直延伸到腹股溝或大腿內側,極有可能是腎結石掉落到輸尿管所致。如果同時發現小便帶血,就更要盡快到泌尿科求診。

下腹部區域:盲腸、生殖泌尿系統、乙狀結腸

下腹部主要包含盲腸、膀胱、部分腸道,以及女性的子宮、卵巢和男性的前列腺等生殖泌尿系統器官。

右下腹(盲腸/闌尾區):急性劇痛合併發燒,屬高風險急症,須立即求醫

右下腹是盲腸(闌尾)的典型位置。如果疼痛已固定在此處,並且是急性發作的劇痛,甚至用手輕輕按壓再放開都會引發劇痛(反彈痛),同時伴隨發燒、噁心等症狀,這很可能已是盲腸炎的中後期,屬於高風險的腹部急症,必須立即前往急症室處理。

中下腹(膀胱、生殖系統區):恥骨上方脹痛,伴隨排尿問題

恥骨上方的中下腹區域,主要是膀胱的位置。如果這裡感到脹痛,並且伴隨尿頻、排尿困難或灼痛感,多數與膀胱炎或尿道感染有關。對女性而言,這個位置的疼痛也可能源於子宮或卵巢的婦科問題,需要多加留意。

左下腹(乙狀結腸區):長期便秘或排便習慣改變引發的持續刺痛

左下腹主要是大腸末端(乙狀結腸)的位置。此處的疼痛,很多時候與排便習慣有關。例如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堆積,或因腸道發炎(如憩室炎)而引起的持續性刺痛或悶痛。如果發現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例如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並伴隨持續的腹痛,應安排作詳細檢查。

腹痛的紅色警報:辨識需要立即求醫的嚴重警號

雖然學懂看腸胃位置圖,有助我們對腹痛有初步概念,但有些痛楚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這些是身體發出的「紅色警報」,代表可能存在腹腔急症,需要立即前往急症室處理。讓我們一起來認清這些關鍵警號,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腹部急症的關鍵體徵

除了痛的感覺,你的腹部本身也會透露一些重要線索。當出現以下這些情況時,很可能代表腹腔內有嚴重的發炎,例如腹膜炎或內臟破裂,必須即時處理。

腹壁僵硬如木板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腹部是柔軟的。如果你的腹部肌肉不自主地繃緊,變得像木板一樣僵硬,用手也按不下去,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信號。這是身體為了保護發炎的內臟而產生的防禦反應,醫學上稱為「腹壁僵直」(abdominal rigidity)。

出現反彈痛(按壓放開時劇痛)

這是腹膜炎一個相當典型的體徵。你可以試著輕輕按壓疼痛的部位,然後迅速把手放開。如果在手放開的瞬間,感覺到一陣比按下去時更劇烈的刺痛,這就是「反彈痛」(rebound tenderness)。這代表腹腔內的發炎已經刺激到包裹著器官的腹膜。

無法忍受的劇痛

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但如果出現一種你從未經歷過、劇烈到無法站立、無法正常說話的疼痛,請不要猶豫。這種程度的劇痛,往往與內臟穿孔、血管阻塞或器官扭轉等嚴重問題有關。

伴隨的全身性嚴重症狀

嚴重的腹腔問題不僅會引發局部疼痛,更會影響整個身體的運作,出現全身性的症狀。

冒冷汗、呼吸急促、心跳加速

這些症狀組合在一起,可能是身體進入「休克」狀態的前兆。當內臟出血或嚴重感染時,身體的循環系統會不勝負荷,導致血壓下降、心跳代償性加速,皮膚濕冷。這是一個危及生命的情況。

吐血、黑便或大量血便

消化道出血是另一個緊急警號。吐出鮮紅色或咖啡渣狀的嘔吐物,代表上消化道正在出血。排出瀝青般的黑色黏便,同樣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跡象。如果排出大量鮮紅色的血便,則可能源於下消化道的大量出血。無論是哪一種,都代表情況嚴重。

持續高燒不退

腹痛如果伴隨攝氏38.5度以上的高燒,並且持續不退,代表體內可能有嚴重的感染或膿瘍形成。身體正處於一場激烈的戰鬥中,需要醫療介入支援。

特殊高風險族群的警示

對於某些特定族群,即使腹痛症狀看似輕微,也可能隱藏著巨大的風險,需要加倍警惕。

糖尿病患者:痛感遲鈍,輕微腹痛也可能是嚴重警訊

長期糖尿病可能引致神經病變,令患者的痛感變得遲鈍甚至消失。因此,即使只是輕微的腹部不適,實際的發炎情況可能已經非常嚴重。糖尿病患者絕不能單憑痛感來判斷病情。

長者:上腹痛需警惕心肌梗塞的可能

長者出現上腹痛,除了要考慮胃部問題,還必須警惕心肌梗塞。心臟問題有時會以「轉移痛」的形式表現於上腹部,容易被誤當成胃痛處理而延誤救治。如果長者上腹痛,同時伴有胸悶、呼吸困難或冒冷汗,應立即考慮心臟問題。

腹部曾受撞擊或手術者:延遲性內出血風險

無論是車禍撞擊還是近期接受過腹部手術,都要留意腹痛的出現。脾臟或肝臟等器官的破裂,有時會在數小時甚至數天後才出現「延遲性出血」。因此,在撞擊或手術後的幾天內,若出現持續或加劇的腹痛,應立即求醫,排除內出血的可能。

腹痛時可以怎樣紓緩?非急症處理與居家照護

在學會利用腸胃位置圖初步分辨腹痛的潛在警號後,如果排除了需要即時求醫的急症,面對一些由飲食或生活習慣引起的常見不適,我們可以嘗試一些居家方法來紓緩。這些方法主要針對消化不良、腸道脹氣和便秘等問題,有助於減輕痛楚,讓身體回復舒適。

處理消化不良與胃酸倒流

當上腹部出現灼熱感或飽脹不適,俗稱「火燒心」,這通常與消化不良或胃酸倒流有關。遇到這種情況,一些即時的姿勢和飲食調整,可以帶來明顯的改善。

避免平躺、暫時避開咖啡因與甜食

首先,身體盡量保持直立,避免立即平躺。因為平躺的姿勢會讓胃酸更容易逆流至食道,加劇不適感。如果需要休息,可以利用枕頭墊高上半身,讓食道高於胃部,利用重力幫助胃酸留在原位。另外,暫時避開咖啡、濃茶、朱古力、甜食或油炸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刺激胃酸分泌,或使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放鬆,令胃酸倒流的情況惡化。

紓緩腸道脹氣與腹脹不適

腹部感到脹滿,甚至有氣體滾動的感覺,通常是腸道脹氣所致。這可能是因為消化過程中產生過多氣體,或氣體未能順利排出。

順時針按摩腹部、飲用薄荷茶

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自我按摩。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打圈按摩腹部。這個方向與我們大腸蠕動的方向一致,有助於推動腸道內的氣體,促進排氣,從而紓緩腹脹。同時,可以嘗試飲用一杯溫熱的薄荷茶。薄荷有助於放鬆腸道肌肉,減輕痙攣,幫助氣體排出。

應對便秘引發的下腹痛

下腹部出現持續的悶痛或刺痛感,並且排便次數減少或過程困難,這很可能是便秘引起的。當糞便在腸道內堆積過久,便會對腸壁造成壓力和刺激。

增加纖維及水分攝取、保持適量運動

處理便秘的根本方法在於調整生活習慣。逐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例如多吃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食物。纖維能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與此同時,確保飲用足夠的水分,因為纖維需要水分才能在腸道中膨脹並軟化糞便。此外,保持適量的規律運動,例如每日散步30分鐘,亦能有效促進腸道活動,幫助建立定時的排便習慣。

我應該看哪一科?腹痛位置對應的精準就醫指南

當你對照腸胃位置圖,對自己的腹痛有了初步概念後,下一步最關鍵的就是:到底應該掛哪一科的號?選擇正確的專科,不單可以節省時間,更能讓醫生準確地對症下藥。以下就為你整理不同腹痛情況下,建議求診的科別。

肝膽腸胃科

肝膽腸胃科是處理大部分消化系統問題的核心專科。如果你的情況符合以下幾點,這會是你求醫的首選。

中上腹規律性疼痛、火燒心、右上腹油膩餐後疼痛、排便習慣改變

如果你的痛點集中在中上腹,而且疼痛帶有規律性,例如飯前或飯後固定發作,又或者經常感到胸口灼熱,也就是俗稱的「火燒心」,這通常與胃部或食道問題有關。另外,若然在進食油膩大餐後,右上腹出現劇烈絞痛,就很可能是膽囊在發出警號。同時,任何長期的排便習慣改變,例如持續便秘、腹瀉,或者兩者交替出現,都顯示腸道功能可能出現異常。這些症狀都與胃位置圖和腸位置圖上的器官息息相關,屬於肝膽腸胃科的範疇。總括而言,大部分與腸胃的位置圖直接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先從肝膽腸胃科入手。

普通外科/急症室

有些腹痛是身體發出的緊急求救信號,刻不容緩,需要立即到急症室處理,或者尋求普通外科的協助,因為很可能需要手術介入。

右下腹劇痛、腹部僵硬或反彈痛、腹部曾受撞擊

右下腹的急性劇痛,是急性盲腸炎(闌尾炎)的典型警號,需要盡快處理。另外,如果腹部摸上去感覺僵硬如木板,或者在按壓腹部後,放開手的一瞬間痛感反而更劇烈(醫學上稱為「反彈痛」),這代表腹腔內部可能正處於嚴重的發炎狀態(腹膜炎)。此外,假如腹部近期曾遭受過撞擊,之後出現持續疼痛,也必須立刻求醫,以排除內出血或器官破裂的風險。

泌尿科

如果你的疼痛模式比較特別,並且伴隨排尿問題,那麼問題的根源可能來自泌尿系統。

側腰劇痛並延伸至腹股溝、血尿、排尿困難

典型的腎結石疼痛,通常是從單邊的後腰或側腰位置開始,呈現非常劇烈的絞痛,而且痛感會像一條線一樣,向下延伸至腹股溝或大腿內側。如果疼痛同時伴隨著血尿、排尿困難、頻尿或小便時有灼痛感,就應該直接尋求泌尿科醫生的專業診斷。

婦產科

對於女性而言,下腹部的器官相對複雜,除了腸道和膀胱,還有子宮和卵巢等生殖器官。

女性下腹部非經期異常疼痛或出血

各位女士要特別留意,如果下腹部出現的疼痛並非正常的經痛,例如是突發性的劇痛、刺痛,或者在非經期時出現不正常的出血狀況,這就可能與卵巢囊腫、子宮肌瘤或其他婦科問題有關。遇到這種情況,最合適的做法是諮詢婦產科醫生,進行詳細的檢查。

關於腹痛與腸胃位置圖的常見問題 (FAQ)

看完了前面的腸胃位置圖,相信你對腹痛與相關器官已有初步概念。不過,腹痛的細節千變萬化,這裡整理了幾個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幫助你更深入了解身體發出的信號。

急性腹痛與慢性腹痛有何分別?

急性腹痛:突然發生,痛感劇烈,或為急症警號

急性腹痛的特點是發作突然,痛感通常相當劇烈,有時甚至難以忍受。它就像身體突然響起的警報,有機會是一些急症的信號,例如內臟發炎、阻塞或穿孔,需要即時處理。

慢性腹痛:持續或反覆發作超過六星期,需耐心診斷

慢性腹痛是指痛感持續或反覆發作超過六個星期。它的痛感未必很強烈,但總是時好時壞,影響日常生活。這種情況雖然不屬於緊急狀況,但同樣需要尋求專業診斷,耐心找出根本原因。

為何腹痛位置會改變或轉移?

轉移痛:內臟問題反射到體表特定區域(如心臟問題引致上腹痛)

轉移痛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意思是內臟器官出了問題,痛感卻出現在身體表面的另一個區域。這是因為負責傳遞內臟痛感的神經,與某些體表區域的神經進入了同一段脊髓,令大腦產生了定位上的誤會。一個經典例子就是心臟病發作,有時會引發上腹部或左肩疼痛。

移動痛:病灶發炎位置改變(如盲腸炎從肚臍周圍轉移至右下腹)

移動痛則比較直接,代表引起疼痛的病灶位置真的改變了,或者發炎範圍擴大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盲腸炎,發炎初期痛感可能在肚臍附近,感覺悶悶脹脹,但隨著發炎加劇並刺激到腹膜,痛點就會轉移並固定在右下腹。

如何向醫生準確描述腹痛?四大重點提升溝通效率

準確地向醫生描述病情,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能大大幫助醫生作出判斷。你可以嘗試從以下四個重點入手:

疼痛性質:悶痛、刺痛、絞痛、還是燒灼痛?

嘗試具體形容痛的感覺。是持續的悶痛?還是一陣陣像被扭毛巾的絞痛?或是像針刺一樣的刺痛?又或者是像有團火在燒的灼痛?不同的痛感性質,可能指向不同的病因。

疼痛時間與規律:飯前或飯後痛?持續還是間歇發作?

疼痛是在飯前空腹時出現,還是在飯後飽肚時加劇?是持續不斷地痛,還是一陣一陣地發作?這些規律都能為醫生提供重要的診斷線索。

具體位置與轉移:最痛的點在哪?痛感有否移動?

嘗試用一隻手指,指出最痛的一點在哪裡。痛感是固定在一個位置,還是有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的感覺?準確指出位置有助醫生收窄懷疑範圍。

伴隨症狀:有否發燒、嘔吐、腹瀉、排便改變?

除了腹痛,身體還有沒有其他不適?例如有沒有發燒、畏寒、噁心嘔吐、腹瀉、便秘,或者大便習慣、顏色有所改變?這些伴隨症狀對於綜合診斷非常重要。

腹痛位置圖可以取代專業診斷嗎?

此圖僅為初步判斷及溝通輔助工具

不論是本文提供的腸胃位置圖,或是坊間任何的腸位置圖、胃位置圖,都只應作為初步判斷和與醫護人員溝通的輔助工具。它能幫助你更有系統地觀察自身情況,但不能代替專業的醫學評估。

任何腹部不適,最終都應由專業醫護人員診斷及治療

請記住,腹腔內器官複雜,許多疾病的症狀會互相重疊。任何持續、劇烈或原因不明的腹部不適,最終都必須由醫生進行詳細檢查、診斷及治療,切勿自行判斷而延誤處理。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