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訓表現卡關?關鍵在「腹式呼吸」!從3大基礎練習到IAP進階技巧,助你安全突破極限

深蹲、硬舉時總覺得核心不穩,臥推重量卡在瓶頸無法突破?你可能拼命加強核心肌力,卻忽略了最根本的環節——「呼吸」。正確的「腹式呼吸」不僅是提升心肺功能的方式,更是重訓時穩定脊椎、傳遞力量、確保安全的基石。它能有效產生「腹內壓」(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為你的軀幹建立最強支撐,讓你舉得更重、更穩。本文將帶你從零開始,由淺入深地拆解腹式呼吸的奧秘。從最基礎的躺平練習,到實際應用於深蹲、硬舉等大重量訓練的進階IAP技巧,我們將提供一套完整、清晰的指南,助你掌握這項被頂尖運動員視為秘訣的技術,安全地突破極限,釋放你真正的力量潛能。

為何「腹式呼吸」是重訓表現與安全的基石?

每次提到重訓,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動作姿勢、重量選擇與訓練菜單。但其實,真正決定你訓練成效與安全的關鍵,往往藏在一個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之中,那就是腹式呼吸重訓的技巧。它不只關乎你吸入多少氧氣,更直接影響你的核心穩定,是你安全舉起更大重量的根基。

觀念重塑:呼吸永遠先於動作

試想像一下,在建造一座高樓前,我們必定會先打好穩固的地基。在重訓的世界裡,這個「地基」就是你的核心穩定性,而建立這個地基的工具,正是你的呼吸。這個觀念很簡單:在每一次舉起重量之前,你的第一步永遠是建立一個穩定的軀幹。而這個穩定性,正是透過深層的腹式呼吸所產生的「腹內壓」來實現的。動作是其次,呼吸才是準備工作的開始,一個正確的腹式呼吸練習,是所有動作的起點。

腹式 vs. 胸式呼吸:核心差異與自我檢測

要掌握腹式呼吸健身,首先要理解它與我們日常慣用的胸式呼吸有何不同。這兩種呼吸模式,即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在機制上有根本的分別。

胸式呼吸主要依賴肋間肌發力,你會觀察到呼吸時胸腔和肩膀會明顯上提,但腹部幾乎沒有動靜。這種呼吸模式比較淺,氣體大多只進入了肺部上方,氣體交換效率較低。

相反,腹式呼吸則是以橫膈膜下降來主導。吸氣時,你會感覺到腹部會像氣球一樣360度均勻地向外擴張,不只是往前凸,連同側腰與下背部都會有膨脹感。這是一種更深層、更有效率的呼吸練習法。

想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種?現在就可以做個簡單的自我檢測:
身體平躺,放鬆全身。將一隻手放在胸口,另一隻手放在肚臍上。自然地呼吸幾次,觀察哪一隻手的起伏比較明顯。如果胸口的手動得比較多,代表你習慣了胸式呼吸。如果腹部的手起伏更顯著,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腹式呼吸的基礎。

腹式呼吸的兩大核心益處:穩定脊椎與提升心肺

掌握腹式呼吸進行重訓,能帶來兩個最直接、最關鍵的好處。

第一是穩定脊椎。當你進行深層的腹式呼吸時,下降的橫膈膜會對腹腔內的器官施加壓力,這個壓力會從內部支撐你的脊椎,形成一個天然的、360度的保護層。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腹內壓」(IAP)。在進行深蹲、硬舉等大重量動作時,一個穩固的腹內壓能夠有效抵抗施加在脊椎上的壓力,大幅降低受傷風險。

第二是提升心肺功能與運動表現。腹式呼吸的深度讓每一次換氣都能吸入更多氧氣,為正在發力的肌肉提供充足的能量。這代表你在訓練中可以維持得更久,組間恢復得更快,整體訓練質素自然會提升。相比之下,急促的胸式呼吸只會讓你更快感到氣喘,影響力量輸出。

掌握基礎:三步學會「腹式呼吸」的正確技巧

要將腹式呼吸重訓的效果發揮到極致,首先需要打好基礎。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身體的實際感受才是學習的關鍵。接下來,我們會將整個過程拆解成幾個簡單的步驟,讓你從零開始,逐步掌握這個強大的呼吸技巧。我們將從最簡單、最容易感受的練習開始,確保你能建立正確的肌肉記憶,為之後的腹式呼吸健身訓練鋪路。

新手必學:躺平就能掌握的腹式呼吸練習

開始時,我們選擇躺下的姿勢,因為這樣可以排除地心吸力的影響,讓你不需要費力維持身體姿勢,能夠全心全意地專注於呼吸的流動和腹部的起伏。這個基礎的腹式呼吸練習,是感受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分別的最佳方式。

第一步:準備姿勢與身體覺察

首先,找一個舒適平坦的地方躺下,雙腳屈膝,腳掌平放於地面,讓腰部能夠自然放鬆。然後,將一隻手輕輕放在胸口上,另一隻手則放在肚臍附近的位置。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利用雙手作為感應器,幫助你清晰地監測身體的反應,感受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的明顯分別。

第二步:緩慢吸氣,感受腹部擴張

準備好後,先輕輕吐一口氣,然後用鼻子開始緩慢而深長地吸氣,持續約三至四秒。吸氣時,想像將空氣引導至腹腔深處,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胸腔。你的目標是讓放在腹部的手隨之緩緩升起,而放在胸口的手則盡量保持平穩。感受腹部像一個氣球般,向四方八面(前、左、右,甚至背部)均勻地膨脹。

第三步:控制吐氣,感受腹部收縮

吸飽氣後,稍作停頓一至兩秒。接著,從嘴巴緩慢地、有控制地吐氣,吐氣的時間可以比吸氣稍長,約四至六秒。吐氣時,你會感覺到腹部的手隨之自然下降,腹部向內收縮,橫膈膜隨之上升。盡量將肺部的空氣完全排出。重複以上三個步驟,每天練習五至十分鐘。這套腹式呼吸練習法,能幫助你將這個動作變成一種自然反應,為日後的重訓打下穩固根基。

實戰應用:將「腹式呼吸」融入你的訓練菜單

掌握了基本的腹式呼吸練習法,就等於打好了根基。現在,我們就將這個強大的工具,實際應用在你的重訓菜單之中。從躺在墊上感受腹部起伏,到實際負重進行深蹲或臥推,這是一個關鍵的進階。在訓練中正確運用腹式呼吸,不單是為了換氣,更是將呼吸轉化為穩定核心、提升力量的技術,讓腹式呼吸健身的效果真正展現出來。

訓練中的呼吸策略:何時吸氣、何時吐氣?

在重訓的世界裡,呼吸節奏有一個黃金法則:「向心收縮時吐氣,離心收縮時吸氣」。聽起來很專業,但其實很簡單。

「向心收縮」就是你發力、對抗阻力的階段,例如深蹲時從最低點站起、臥推時將槓鈴向上推。在這個最費力的時刻,你需要吐氣。吐氣有助於核心肌群收緊,為身體提供最大的穩定性去發力。

「離心收縮」則是相反,是你有控制地還原、順著阻力的階段,例如深蹲時慢慢下蹲、臥推時將槓鈴緩慢下降至胸前。在這個階段,你需要用鼻子深吸一口氣,運用腹式呼吸,為身體儲備氧氣與能量,準備下一次的發力。

將這個原則應用在所有腹式呼吸重訓動作中,你的訓練節奏會更流暢,力量輸出也會更穩定。

解鎖上肢穩定:呼吸如何影響你的臥推與肩推表現

很多人在臥推或肩推時,只專注於手臂和胸肌發力,卻忽略了呼吸這個穩定身體的關鍵。你的軀幹就像一個發射台,一個不穩定的發射台,自然無法發射出強力的砲彈。這就是為何你的表現會卡關,甚至感覺肩膀不穩。

關鍵就在於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的運用。當你進行淺層的胸式呼吸時,胸廓會過度上提,容易導致肋骨外翻,肩胛骨處於一個不穩定的位置。在這個狀態下推起重量,壓力會過度集中在肩關節,既危險又限制了力量的發揮。

相反,一次深層的腹式呼吸,橫膈膜會下降,為整個核心(包括腹部、側腰和下背)帶來360度的擴張與壓力,穩穩地鎖定你的肋骨。一個穩定的軀幹能為肩胛骨提供堅實的平台,讓你的上肢力量能更有效、更安全地傳遞到槓鈴或啞鈴上。下次臥推前,嘗試先進行一次深長的腹式呼吸,感受整個軀幹被空氣填滿的緊實感,你會發現整個動作的基礎都變得穩固得多。

進階技巧:精通腹內壓(IAP)以安全突破極限

當你掌握了基礎的腹式呼吸練習,就等於為你的腹式呼吸重訓之路打好了地基。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如何運用這個技巧,在訓練中建立一個堅不可摧的核心,這就是創造「腹內壓」(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的藝術。這項進階技巧,是保護脊椎、安全地舉起更大重量的關鍵。

認識「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閉氣的雙面刃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搬運重物或進行大重量訓練時,會不自覺地閉氣用力。這個生理反應,其實就是「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

閉氣的確能瞬間增加胸腔與腹腔的壓力,讓身體產生更強的穩定性去發力,這就是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如果控制不當,這個動作會讓血壓急速飆升,有些人可能會因此感到頭暈眼花,這就是它危險的一面。它就像一把雙面刃,懂得運用才能發揮其利,否則就可能先傷到自己。而我們學習創造腹內壓,就是要有意識地、安全地去駕馭這股力量。

終極技巧:創造腹內壓 (IAP) 的精通指南

創造腹內壓(IAP)並不是單純地把肚子谷脹,而是一個需要精準控制的技術。我們可以將核心肌群想像成一個密不透風的圓柱體,橫膈膜是頂蓋,骨盆底肌是底座,而腹橫肌與深層背肌則是環繞四周的牆壁。正確的腹式呼吸健身,就是要學會如何為這個圓柱體「充氣加壓」。

步驟很簡單:
1. 深層吸氣:首先,進行一次深長的腹式呼吸。重點是,氣體不只吸到腹部前方,而是要感覺整個腰腹360度都在擴張,包括你的兩側腰部與下背部。這和淺層的胸式呼吸有根本上的分別。
2. 鎖定與繃緊:吸飽氣後,短暫閉氣。然後,主動收緊你整個核心肌群,想像有人要向你的腹部揮拳,你要繃緊身體去抵抗。這一下繃緊,就能將吸入的空氣鎖在腹腔,創造出穩定而強大的腹內壓。

這個技巧是所有腹式呼吸練習的終極目標,它能為你的脊椎提供全方位的支撐,讓你像一個實心的氣瓶一樣堅固。

實戰演練:深蹲與硬舉的IAP呼吸應用

理論需要實踐才能真正掌握。我們以深蹲為例,看看如何在動作中應用IAP:

  1. 動作開始前:在扛起槓鈴,準備下蹲之前,先完成上述的「深層吸氣」與「鎖定與繃緊」步驟,建立好你的腹內壓。
  2. 下蹲過程:全程保持閉氣與核心繃緊的狀態,穩定地控制身體下降。這時,強大的腹內壓正在保護你的脊椎。
  3. 上升發力:從蹲下的最低點向上發力時,繼續保持這個穩固狀態。這個階段是脊椎壓力最大的時候,也是IAP發揮最大作用的時刻。
  4. 接近完成時:當你站起,動作接近完成時,才可以有控制地、緩緩地將氣吐出。

無論是深蹲還是硬舉,每一次的動作,都應該重複這個完整的呼吸循環。將這個技巧融入你的腹式呼吸重訓中,你會發現,你不只舉得更穩,也為挑戰個人極限增添了一份重要的安全保障。

腹式呼吸重訓常見問題 (FAQ)

我們整理了一些大家在學習腹式呼吸重訓時,最常遇到的疑問,希望可以幫你釐清觀念,讓你的腹式呼吸練習更順暢。

練習腹式呼吸時感到頭暈是正常的嗎?

在初學腹式呼吸練習時,感到輕微頭暈或頭重腳輕,其實是相當普遍的現象。這通常是因為身體還未適應新的呼吸深度和節奏。當你刻意深呼吸,可能會不自覺地加快頻率,導致吸入過多氧氣、排出過多二氧化碳,造成短暫的血液氣體失衡,也就是所謂的「過度換氣」。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放慢速度。腹式呼吸的重點在於「深」,而不是「快」。每次練習時,專注於緩慢而平穩地吸氣與吐氣,讓身體有足夠時間適應。你可以先從短時間的練習開始,例如每次三至五分鐘,然後再慢慢延長。

是否所有重訓動作都需要使用IAP腹內壓呼吸法?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答案是,並非所有動作都需要用到最強的IAP腹內壓呼吸法。IAP技術主要應用於大重量、多關節的複合式動作,例如深蹲、硬舉、臥推與肩推。在這些動作中,脊椎承受極大壓力,IAP能創造一個穩固的核心,像安全氣囊一樣保護脊椎,讓你安全地輸出最大力量。至於一些單關節的孤立動作,例如二頭肌彎舉、三頭肌伸展,或者在使用固定軌跡的器械時,身體的穩定性要求相對較低。這時候,採用較自然的「用力時吐氣,放鬆時吸氣」的節奏就足夠了。關鍵是根據動作的複雜度和負重,來選擇最合適的呼吸策略。

為何我的腹式呼吸只有下腹在動,側腰和背部沒感覺?

這是掌握腹式呼吸健身過程中的一個典型階段。如果只有下腹部向前凸出,代表你的呼吸還不夠全面,壓力主要集中在前方。一個理想的腹式呼吸,應該是360度的擴張。想像你的核心是一個圓柱體,吸氣時,橫膈膜下降,腹腔內的壓力會均勻地向四面八方擴散,不只是向前推動腹部,更要能感受到側腰和下背部也被撐開。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來改善,將雙手放在側腰上,吸氣時感受雙手被向外推開。或者,你也可以在四足跪姿(貓牛式)下練習,這個姿勢能讓你更容易感受到氣體進入背部的感覺。關鍵在於有意識地引導空氣,填滿整個核心的空間,而不只是腹部前方。

重訓後氣喘,是否代表我的呼吸技巧不對?

很多人會將重訓後的氣喘歸咎於呼吸技巧不佳,但實際上,這兩者不一定有直接關係。高強度的訓練後感到氣喘,其實是身體正常的生理反應。重量訓練屬於高強度無氧運動,過程中肌肉會產生乳酸和氫離子等代謝廢物,使血液的酸鹼值(pH)下降。為了維持體內平衡,身體必須盡快清除這些酸性物質。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快呼吸。急促的呼吸能大量排出二氧化碳,幫助血液的酸鹼值恢復正常。所以,一組艱辛的深蹲後上氣不接下氣,並非代表你的腹式呼吸重訓技巧有問題,反而是你訓練投入的證明,顯示你的身體正在努力恢復平衡。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