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減脂總不見效?終極健身營養指南:7大章節詳解飲食科學、熱量計算至外食全攻略
你是否也曾努力不懈地在健身室舉鐵、跑步,但鏡中的身型卻總是未如理想?你投入了大量時間與汗水,卻對增肌減脂的緩慢進度感到氣餒,甚至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用對了地方。事實上,健身成果的關鍵往往不在於你練得多苦,而在於你吃得有多聰明。俗語有云「三分練,七分吃」,若缺乏穩固的營養學根基,再多的訓練也只是事倍功半。
這份《終極健身營養指南》正是為了解決你的困惑而生。我們將帶你由零開始,拆解健身飲食的底層邏輯,從認識三大宏量營養素、三步精準計算個人熱量需求,到挑選優質食材、掌握運動前後的黃金補充時機,更會深入探討外食族、素食者的實戰攻略,以及科學分析市面常見的健身補充品。無論你是剛踏入健身旅途的新手,還是正苦惱於平台期的資深玩家,這份涵蓋七大章節的全面指南,都將為你提供清晰、實用的行動藍圖,助你告別無效努力,真正掌握身體的主導權,塑造出夢寐以求的理想體態。
健身先健腦:掌握「三分練,七分吃」的營養基石
談到健身營養,許多人腦中浮現的是複雜的計算與乏味的雞胸肉,但這本健身營養指南的核心理念很簡單。你一定聽過健身圈的名言:「三分練,七分吃」。這句話點出了增肌減脂的真相:努力訓練固然重要,但若沒有正確的飲食策略配合,你的汗水很可能無法換來理想的成果。在開始任何訓練計劃前,先建立穩固的營養知識基礎,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為何飲食是增肌減脂成功的關鍵?
我們可以將身體想像成一間工廠。重量訓練就像是向工廠下了一張「增建肌肉」的訂單,這個動作本身只是發出指令,並不提供任何建築材料。而飲食,就是運送到工廠的鋼筋、水泥與各種原料。假如你下了訂單,卻沒有供應足夠或正確的材料,工廠自然無法開工,肌肉也就無從生長。反之,若供應了過多劣質材料,工廠便只能將它們當成廢料儲存起來,這就是脂肪的堆積。所以,飲食直接決定了你訓練後的身體,是朝著增肌還是增脂的方向發展。
建立正確觀念:飲食、訓練與恢復的三角關係
要成功塑造理想體態,必須理解並平衡三個核心要素:飲食、訓練與恢復。它們三者形成一個穩固的等邊三角形,缺一不可。
- 訓練:向身體發出需要變強壯的訊號,造成肌肉纖維的良性撕裂。
- 飲食:提供身體修復與成長所需的原料,即各種宏量與微量營養素。
- 恢復:主要是指充足的睡眠,讓身體有時間利用攝取的營養,進行肌肉的修補與超量恢復,變得比之前更強壯。
如果只專注訓練而忽略飲食與恢復,就像不斷拆毀建築卻不給予材料和時間重建,身體只會日益疲勞,甚至受傷。
認識三大宏量營養素:構建身體的藍圖
要掌握飲食,首先要認識構成我們身體藍圖的三大宏量營養素(Macros)。它們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每一種都在身體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理解它們的功能是編寫個人專屬健身營養全書的第一章。
蛋白質 (Protein):肌肉合成的基礎建材(每克4大卡)
蛋白質是構成肌肉最主要的原材料。每次訓練後,受損的肌肉纖維都需要蛋白質來進行修復,並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粗壯。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建造房屋的磚塊,沒有足夠的磚塊,即使有再好的設計圖與工人也無法建成高樓。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訓練表現的主要能量來源(每克4大卡)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最高效、最優先使用的能量來源,就像是驅動汽車前進的汽油。它為你的高強度訓練提供動力,讓你有足夠的力氣舉起更重的重量、跑得更遠。訓練後,它也能快速補充肌肉中消耗殆盡的能量庫存(肌糖原),加速身體恢復。
脂肪 (Fat):維持荷爾蒙與身體健康的必要元素(每克9大卡)
脂肪並非敵人,優質的脂肪對於維持身體正常運作至關重要。它不僅是重要的能量儲備,也參與構成細胞膜,更是維持體內荷爾蒙(例如有助增肌的睪固酮)正常分泌的關鍵原料。適量攝取優質脂肪,是確保身體機能與健康水平的必要一環。
打造個人化餐單:三步精準計算你的熱量與營養需求
掌握了基礎的健身營養概念後,就來到最實用的部分。這本健身營養指南將會教你如何不再盲目跟隨別人的餐單,而是為自己度身訂造一套科學化的飲食計劃。這過程就像砌積木一樣,只要跟著以下三個簡單步驟,你就能精準計算出自己的熱量與營養需求,讓增肌減脂的效果事半功倍。
第一步:計算你的基礎代謝率 (BMR)
BMR定義:維持生命所需的最基本熱量
BMR (Basal Metabolic Rate) 指的是你的身體在完全靜止的狀態下,例如躺在床上什麼也不做,單純為了維持心跳、呼吸、體溫等基本生命活動所需要消耗的最低熱量。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部電腦在待機模式下消耗的電量,這是你身體每日熱量消耗的基本盤。計算出這個數字,是整個飲食計劃的基石。
Harris-Benedict方程式計算方法
要計算BMR,最常用和被廣泛接受的公式之一是Harris-Benedict方程式。公式會根據你的性別、體重、身高和年齡進行計算,你可以拿出計算機跟著算算看:
- 男性 BMR = 66.5 + (13.75 × 體重公斤) + (5.003 × 身高厘米) – (6.75 × 年齡)
- 女性 BMR = 655.1 + (9.563 × 體重公斤) + (1.850 × 身高厘米) – (4.676 × 年齡)
例如一位30歲、身高175厘米、體重70公斤的男性,他的BMR大約就是1699大卡。
第二步:評估你的每日總熱量消耗 (TDEE)
TDEE定義:結合活動量與BMR的每日總消耗
知道了BMR這個「待機耗電量」後,下一步就要計算你真正的「每日總耗電量」,也就是TDEE (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TDEE是在BMR的基礎上,加上你每日所有活動,包括走路、工作、運動等所消耗的熱量。這個數字才真正反映了你一天總共會消耗多少卡路里。
如何根據活動因子(由1.2至1.9)估算TDEE
計算TDEE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將你的BMR乘以一個對應你活動量的「活動因子」。你可以根據以下描述,選擇最貼近你生活模式的因子:
- 久坐模式(幾乎不運動,工作性質為辦公室久坐):TDEE = BMR x 1.2
- 輕度活動(每週進行1-3天低強度運動):TDEE = BMR x 1.375
- 中度活動(每週進行3-5天中等強度運動):TDEE = BMR x 1.55
- 高度活動(每週進行6-7天高強度運動):TDEE = BMR x 1.725
- 極高活動(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或每日進行極高強度訓練):TDEE = BMR x 1.9
將你的BMR乘以這個因子後,你就得到了對你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數字——TDEE。
第三步:設定目標導向的熱量與宏量營養比例
增肌目標:設定熱量盈餘(TDEE +10-20%)與營養比例
如果你的目標是增加肌肉量,身體就需要額外的能量去建構新的肌肉組織。這代表你需要製造「熱量盈餘」,每日攝取的熱量要比TDEE多出約10-20%。例如你的TDEE是2000大卡,增肌期的目標熱量就是2200-2400大卡。在營養比例上,建議將高比例的熱量分配給蛋白質(約30-40%)與碳水化合物(約40-50%),以支持訓練表現和肌肉修復。
減脂目標:設定熱量赤字(TDEE -10-20%)與營養比例
想減少體脂,原理正好相反,你需要製造「熱量赤字」。每日攝取的熱量要比TDEE少約10-20%。同樣以2000大卡TDEE為例,減脂期的目標熱量就是1600-1800大卡。為了在減脂期間盡量保留辛苦練來的肌肉,蛋白質的比例需要維持在較高水平(約40-50%),然後適度降低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攝取量。
維持體態:熱量攝取與TDEE的平衡點
如果你對目前的體態感到滿意,目標是維持下去,那麼你需要做的就是讓每日的熱量攝取與你的TDEE大致持平。攝取量等於消耗量,體重和身體組成就能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
新手友善策略:從「蛋白質優先法」開始
如何計算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體重公斤 x 1.6-2.2克)
看到這裡,如果你覺得計算所有宏量營養素的百分比有點複雜,可以先從一個更簡單直接的方法開始,這也是許多健身營養全書推薦的入門技巧:「蛋白質優先法」。不論增肌或減脂,確保足夠的蛋白質攝取都是首要任務。對於有恆常訓練習慣的人,建議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x 1.6至2.2克」。例如一位70公斤的人,每日就需要攝取112至154克的蛋白質。
滿足蛋白質需求後,如何彈性分配碳水與脂肪
當你計算並確保每日能吃到足夠的蛋白質後,剩下的熱量額度就可以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來彈性分配。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飲食偏好、訓練前後的能量需求來調整。喜歡米飯麵食,可以分配多一點給碳水;偏好堅果、牛油果等食物,則可以增加脂肪的比例。這個方法大大簡化了餐單規劃,讓你更容易上手並持之以恆。
增肌減脂食咩好?精選優質營養食材清單
掌握了熱量和宏量營養的計算方法後,實際走進超級市場時,你可能會感到一絲迷惘。這正是這份健身營養指南的實踐核心,因為懂得選擇優質食材,才是將理論轉化為成果的關鍵一步。以下這份清單,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彈藥庫」,涵蓋了構建理想體態所需的各種優質營養來源,讓你在採購時更有方向。
優質蛋白質來源(動物性與植物性)
蛋白質是肌肉的基石,這一點無庸置疑。為了讓你的餐單更多元化,同時照顧到不同飲食習慣的朋友,我們將推薦的蛋白質分為動物性與植物性兩大類,兩者各有優勢。
動物性蛋白推薦:雞胸肉、雞蛋、瘦牛肉、三文魚、希臘乳酪
雞胸肉是健身界的明星食材,優點是蛋白質含量極高,脂肪卻很低。雞蛋被譽為「完全蛋白質」,吸收率高,蛋黃還富含多種維他命與礦物質。瘦牛肉除了提供優質蛋白,更是鐵質與鋅的重要來源,這兩種微量元素對能量代謝與肌肉功能十分重要。三文魚不只是蛋白質來源,更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希臘乳酪相比普通乳酪,蛋白質含量更高,質地更濃稠,同時是益生菌的良好來源。
植物性蛋白推薦:硬豆腐、毛豆、鷹嘴豆、藜麥
硬豆腐是素食者的絕佳選擇,蛋白質密度更高,而且用途廣泛。毛豆無論是作為餐前小食或正餐配菜都非常合適,它不僅提供植物蛋白,纖維含量也很豐富。鷹嘴豆同時是蛋白質與複合碳水化合物的來源,能提供持久的飽足感。藜麥是少數含有全部九種必需氨基酸的植物性食物,稱得上是「超級穀物」,也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優質碳水化合物來源(複合與簡單)
很多人聞「碳水」色變,但其實它是訓練能量的主要來源,關鍵在於選擇對的種類和時機。我們將它分為日常能量來源的複合碳水,以及運動後快速補充的碳水。
複合碳水化合物推薦:藜麥、番薯、糙米、全麥麵包
它們的消化速度較慢,能穩定地為身體提供能量,維持血糖平穩,非常適合放在正餐中。例如藜麥、番薯、糙米和全麥麵包,都是理想的選擇。
運動後碳水化合物推薦:香蕉、白飯
運動後,肌肉需要快速補充能量來修復和生長。這時候,消化吸收快的碳水化合物就派上用場了。香蕉和白飯都是很好的選擇,它們能迅速提升血糖,幫助營養進入肌肉細胞。
優質脂肪來源(不飽和脂肪)
脂肪對於維持荷爾蒙平衡和整體健康不可或缺。我們應該專注於攝取優質的不飽和脂肪,而不是完全戒掉它。
單元不飽和脂肪推薦:牛油果、杏仁、橄欖油
這些脂肪有助於心血管健康,常見於牛油果、杏仁和優質的初榨橄欖油中。
多元不飽和脂肪推薦:三文魚、合桃、亞麻籽
特別是Omega-3脂肪酸,對身體有抗炎作用。三文魚、合桃和亞麻籽都是極佳的攝取來源。
不可或缺的纖維與微量營養素
宏量營養固然重要,但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這些微量營養素,是維持身體高效運作的「潤滑劑」。一本完整的健身營養全書絕對不能缺少它們。
蔬菜類推薦:西蘭花、菠菜、羽衣甘藍
深綠色蔬菜是營養素的寶庫,富含纖維、維他命C、K以及多種礦物質,熱量卻極低。西蘭花、菠菜和羽衣甘藍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菇類推薦:低熱量、富含維他命與礦物質
菇類熱量低,卻富含維他命B群與鉀等礦物質,能為你的餐單增添風味和營養,是增肌減脂期間的理想配菜。
把握黃金時機:運動前後的營養補充策略
運動後補充的科學:解構「黃金窗口」與GLUT4
為何運動後30-60分鐘進食有助增肌?
健身營養中最常被討論的話題,就是運動後的那一餐。很多人認為運動後進食會浪費之前的努力,但科學告訴我們,把握運動後30至60分鐘的「黃金窗口」(Anabolic Window)補充營養,才是增肌減脂效率最高的做法。因為運動過程中肌肉會消耗大量肝醣,肌肉纖維亦會產生微細撕裂。運動後身體會進入一個急需修復和補充能量的狀態,此時補充的營養會優先用於這兩項任務,而非轉化成脂肪。
GLUT4如何將營養高效運送至肌肉細胞
這個黃金窗口的背後功臣,是一種名為「葡萄糖轉運蛋白第四型」(GLUT4)的物質。你可以將GLUT4想像成肌肉細胞上的「營養專屬通道」。平日這些通道大多是關閉的,但在運動期間和運動後短時間內,它們會被大量激活而打開。這時候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會被分解成葡萄糖,然後透過這些大開的通道,高效地被運送到肌肉細胞內,迅速補充能量和促進肌肉修復。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機,GLUT4通道會逐漸關閉,營養運送的效率便會大打折扣。
不同訓練後的黃金補充比例
運動後的補充並非單純吃蛋白質就可以,碳水化合物的角色同樣重要。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胰島素分泌,而胰島素就像一把鑰匙,能幫助胺基酸(來自蛋白質)進入肌肉細胞,進行修補和增長。這本健身營養指南將根據不同訓練類型,提供理想的補充比例。
重量訓練後:碳水化合物 vs 蛋白質的理想比例 (2-3 : 1)
重量訓練對肌肉纖維的破壞較大,因此需要足夠的蛋白質來修復和重建。同時,亦需要碳水化合物來恢復力量和觸發胰島素反應。建議的比例是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為2:1至3:1。例如,攝取20克蛋白質時,便配合40至60克的碳水化合物。
有氧運動後:碳水化合物 vs 蛋白質的理想比例 (3-4 : 1)
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主要消耗身體的肝醣儲備,肌肉勞損程度相對較低。因此,補充重點應放在能量恢復上。建議的比例是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為3:1至4:1。例如,攝取20克蛋白質時,便配合60至80克的碳水化合物。
運動後增肌減脂餐單範例(按體重劃分)
以下的餐單範例提供了一些簡單方便的配搭,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喜好靈活調整。記住,這份健身營養指南增肌減脂的科學與實踐建議,是為了讓營養補充變得更簡單。
50-60公斤級別餐單建議
- 組合一: 一隻中型香蕉(約25克碳水)搭配一杯400毫升高蛋白無糖豆漿(約20克蛋白質)。
- 組合二: 一個小型番薯(約40克碳水)搭配一隻烚蛋(約7克蛋白質)。
60-70公斤級別餐單建議
- 組合一: 一份雞胸肉三文治(約35克碳水、25克蛋白質)。
- 組合二: 一個御飯糰(約40克碳水)搭配一杯450毫升牛奶(約15克蛋白質)。
70-80公斤級別餐單建議
- 組合一: 一份白飯(約一碗,60克碳水)搭配150克烤雞胸肉(約35克蛋白質)。
- 組合二: 一個中型 bagel(約50克碳水)搭配一杯500毫升希臘乳酪(約25克蛋白質)。
貼地實踐篇:外食族與素食者飲食攻略
掌握了健身營養的理論基礎後,真正的挑戰往往來自日常生活。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和條件準備三餐。這一章將提供一份實用的健身營養指南,專為香港常見的飲食場景而設,無論你是經常外食的上班族,還是追求植物性飲食的素食者,都能找到清晰可行的策略,將健身營養融入生活。
外食族的智慧飲食選擇
在香港這個美食之都,外食幾乎是無法避免的生活模式。其實只要懂得選擇,外食一樣可以配合增肌減脂的目標。關鍵在於學會辨識食物的組成,並且主動向餐廳提出你的需求。
便利店攻略:如何配搭出均衡健身餐
便利店是城市人的好朋友,裡面其實隱藏著不少符合健身營養原則的選擇。只要懂得組合,一頓均衡的健身餐就能輕鬆完成。
- 蛋白質來源:可以選擇即食雞胸肉、烚蛋或茶葉蛋、無糖或低糖豆漿、希臘乳酪。這些都是優質且方便的蛋白質。
- 碳水化合物來源:番薯、粟米、藜麥沙律或選擇成份較單純的飯糰(例如烤雞扒、鹽燒鯖魚)。
- 健康脂肪來源:可以選擇一小包原味堅果,但要注意份量。
一個簡單的配搭可以是:一份即食雞胸肉,配一個中型番薯,再加一盒無糖豆漿。這樣就能組合出一頓包含優質蛋白、複合碳水化合物和適量脂肪的均衡餐。
茶餐廳點餐技巧:避開高脂陷阱、選擇優質蛋白
茶餐廳是香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但其烹調方式普遍多油多醬。想在茶餐廳食得健康,需要一些小技巧。
- 避開陷阱:盡量避免炒粉麵飯、焗飯、白汁或咖喱等高油高脂的選擇。凍飲通常含有大量糖漿,記得要「走甜」或選擇熱飲、檸檬水。
- 聰明選擇:湯飯或湯粉麵是較佳的選擇,例如鮮茄牛肉湯飯。點選碟頭飯時,主動要求「飯餸分上」及「走汁」或「少汁」,這樣可以自己控制醬汁份量。
- 優化蛋白質:選擇蒸、烤、或白灼的肉類,例如蒸魚、切雞(去皮)、灼牛肉。即使是煎雞扒,也可以要求「少油」,並自己去掉雞皮。
獨家分析:食壽司可以增肌減脂嗎?
壽司是很多人喜愛的外食選擇,它確實可以是增肌減脂的好夥伴,但前提是要懂得選擇。
- 優點:魚生是極佳的優質蛋白質和Omega-3脂肪來源,特別是三文魚和吞拿魚。壽司飯是碳水化合物,為身體提供能量。
- 陷阱:需要避開經過油炸的天婦羅、含有大量沙律醬的卷物(例如加州卷)和腐皮壽司。這些選擇會增加不必要的脂肪和熱量。
- 實踐策略:集中選擇魚生壽司(Nigiri)或刺身,配搭一碗麵豉湯和枝豆。這樣既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又能控制脂肪攝取,是一個理想的外食組合。
素食者的增肌減脂營養指南
素食者要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挑戰主要在於確保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和特定的微量營養素。這本健身營養全書當然也為素食朋友準備了完整攻略。
如何透過互補性食物攝取完整氨基酸
大部分植物性蛋白質屬於「不完全蛋白質」,意思是它們缺乏某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不過,只要巧妙地配搭不同種類的食物,就能實現「蛋白質互補」,攝取到完整的氨基酸組合。
- 穀物 + 豆類:這是最經典的組合。例如,糙米(缺乏離胺酸)配搭黑豆或鷹嘴豆(富含離胺酸)。
- 豆類 + 種子/堅果:例如,在扁豆湯中加入一些葵花籽。
- 完全蛋白質來源:部分植物性食物本身就是完全蛋白質,例如藜麥、奇亞籽和硬豆腐,可以多加利用。
素食者需特別注意的微量營養素:鐵、鋅與維他命B12
由於部分微量營養素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素食者需要特別留意它們的攝取。
- 鐵質:植物性鐵(非血紅素鐵)的吸收率較低。可以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豆類和扁豆,並且與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燈籠椒、西蘭花、檸檬汁)一同進食,以提高鐵質的吸收率。
- 鋅質:鋅對蛋白質合成和免疫系統非常重要。全穀物、豆類、堅果和南瓜籽都是鋅的良好來源。
- 維他命B12:維他命B12幾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對於嚴格素食者來說,透過營養補充品或添加了B12的營養酵母、植物奶來攝取,是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的必要方法。
動態調整餐單:為何及何時更新你的飲食計劃?
你的健身營養餐單並不是一份一成不變的合約。身體會不斷適應你的飲食和訓練,因此,適時調整飲食計劃是持續進步的關鍵。
體重與身體組成改變如何影響你的熱量需求
當你的體重下降時,身體維持生命所需的基礎代謝率(BMR)和每日總熱量消耗(TDEE)也會隨之下降。一個80公斤的身體,自然比一個70公斤的身體需要更多能量去運作。因此,如果你減重成功後仍然按照最初的熱量目標進食,熱量赤字就會縮小甚至消失,導致體重停滯。相反,當你成功增肌,肌肉量增加會輕微提升你的基礎代謝率,你可能需要攝取更多熱量來支持肌肉維持和繼續生長。
平台期的應對與調整策略
平台期是每個健身者幾乎都會遇到的階段。當你發現體重或體態連續數週沒有變化時,就是時候檢視並調整你的計劃。
- 重新計算TDEE:根據你目前的體重和活動量,重新計算一次你的每日總熱量消耗,並以此為基礎調整你的熱量目標。
- 微調宏量營養:在總熱量不變的前提下,嘗試稍微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例如,在減脂期可以稍微降低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質攝取,以提升飽足感。
- 引入「飲食休息期」(Diet Break):如果長時間處於熱量赤字狀態,身體可能會進入節能模式。此時可以安排一至兩週的時間,將熱量攝取提高到維持體重(TDEE)的水平。這有助於恢復荷爾蒙水平和代謝率,為下一階段的減脂作好準備。
健身補充品指南:科學實證與分級推薦
談到健身營養,很多人會立即想到五花八門的補充品。市面上的產品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廣告宣傳亦十分吸引,但它們真的都有效嗎?在深入探討之前,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核心觀念:補充品只是輔助,永遠不能取代均衡飲食、規律訓練和充足休息。這份健身營養指南將會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為大家建立一個清晰的分級推薦系統,幫助你在眾多選擇中,找出真正值得投資的項目。
第一級推薦:經大量科學證實有效
這一級別的補充品,是經過大量嚴謹科學研究反覆驗證,證實對大部分健身人士都安全有效的選擇。它們是你健身營養補充品清單中最應該優先考慮的基石。
乳清蛋白 (Whey Protein):方便快捷的蛋白質來源
乳清蛋白是從牛奶中分離出來的優質蛋白質,含有完整的必需氨基酸,而且身體吸收速度很快。訓練後肌肉需要材料進行修復和生長,乳清蛋白就能夠快速提供這些「磚塊」。對於工作繁忙,或者難以從三餐中攝取足夠蛋白質的朋友來說,它是一個非常方便高效的解決方案。只要簡單一搖,就能輕鬆補充20至25克的蛋白質,支持你的增肌目標。
肌酸 (Creatine):提升力量與運動表現
肌酸可能是現時地球上被研究得最透徹、效果最顯著的運動補充品。它是一種身體能夠自然產生的物質,主要功能是為肌肉的爆發性活動提供快速能量。補充肌酸可以有效提升肌肉中的肌酸儲備,讓你進行重量訓練或高強度間歇運動時,力量更強,耐力更好,能夠多推幾下或者跑快幾秒。初次使用時體重可能會輕微上升,這是因為肌肉細胞儲存了更多水分,是肌酸正在發揮作用的正常現象,並非增加了脂肪。每日規律攝取3至5克,就已經足夠產生效果。
第二級推薦:具條件性效益,針對特定需求
這個級別的補充品同樣有科學研究支持,但它們的效益通常是有條件性的,或者只針對特定訓練模式和目標的人群。它們並非人人必需,但如果你符合特定條件,它們就能成為你的好幫手。
BCAA/EAA:空腹訓練或斷食期間的肌肉保護
BCAA(支鏈氨基酸)和EAA(必需氨基酸)都是蛋白質的組成單位。它們的主要作用是在特定情況下保護肌肉,避免身體在能量不足時分解肌肉來獲取能量。假如你習慣在早上空腹進行訓練,或者正在執行間歇性斷食,在訓練前或訓練中補充BCAA或EAA,有助於減少肌肉流失。不過,如果你日常蛋白質攝取量已經非常充足,尤其是有飲用乳清蛋白的習慣,額外補充它們的效益就會相對有限,因為優質蛋白質中已含有豐富的BCAA和EAA。
咖啡因 (Caffeine):提升運動表現與專注力
咖啡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中樞神經興奮劑,無論是咖啡或茶都含有。作為運動補充品,它的效果亦得到廣泛證實。在訓練前30至60分鐘攝取適量咖啡因,可以有效提升專注力、降低疲勞感,讓你感覺訓練時更有勁、更輕鬆。無論是耐力運動還是力量訓練,它都能夠提升你的整體表現。需要留意的是,身體會對咖啡因產生耐受性,長期使用效果可能會減弱。而且,過量攝取或太晚使用,都有可能影響睡眠質素。
第三級推薦:證據尚不充分,按需考慮
來到這個級別,我們會討論一些市面上很流行,但科學證據尚不充分或存在較大爭議的補充品。它們的宣傳功效往往很吸引人,但實際效果可能因人而異,甚至微乎其微。在你完善了飲食、訓練和第一、二級補充品之後,才值得按個人需求考慮。
左旋肉鹼 (L-Carnitine)、CLA、HMB等補充品分析
左旋肉鹼(L-Carnitine)的理論作用是幫助身體運送脂肪酸進入細胞燃燒,以達到減脂效果。不過,研究顯示對健康活躍的成年人來說,補充它的實際減脂效果非常有限。共軛亞油酸(CLA)是另一種聲稱能減脂增肌的脂肪酸,可惜在人體研究中的結果令人失望,效果並不顯著。HMB則是亮氨酸的代謝物,聲稱能防止肌肉分解,雖然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例如初學者或肌肉受損病人)可能有些微幫助,但對於有持續訓練和足夠蛋白質攝取的人來說,效益並不明顯。這部分的補充品並非一本完整的健身營養全書中的必需品,大家應將資源集中在更可靠的基礎項目上。
健身營養常見問題 (FAQ)
在實踐健身營養的路上,你心中總會浮現各種疑問。我們集合了幾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希望透過這份健身營養指南,用最清晰直接的方式,為你解答這些關鍵的疑惑。
Q1: 運動後即刻進食會不會變胖?
這個觀念是健身營養學中一個非常普遍的誤解。事實上,運動後立即進食不僅不會讓你變胖,反而是增肌減脂的黃金時機。因為高強度運動後,你的肌肉細胞對營養極度渴求,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4)會變得非常活躍,就像打開了通往肌肉的大門。
在這個時候補充適當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營養會被優先運送到肌肉細胞,用作修復受損的肌肉組織和補充已消耗的肝醣能量,而不是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所以,運動後進食是一個促進恢復與肌肉成長的絕佳機會。
Q2: 減脂期間應該完全戒除油和澱粉質嗎?
當目標是減脂時,很多人會直覺地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澱粉質)視為敵人,但完全戒除它們並不是一個明智或可持續的方法。身體需要這兩種營養素來維持正常運作。
碳水化合物是你訓練和日常活動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完全戒斷會導致精神不振、訓練表現下降,甚至可能令身體分解肌肉來獲取能量。而優質的脂肪,對於維持荷爾蒙平衡、促進脂溶性維他命吸收非常重要。減脂的關鍵在於創造整體的熱量赤字,並且聰明地選擇食物來源,例如選擇番薯、糙米等複合碳水化合物,以及牛油果、堅果等健康脂肪,而不是將它們完全從餐單中剔除。
Q3: 100克雞胸肉等於100克蛋白質嗎?
答案是絕對不等於。這是一個計算健身營養時新手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任何天然食物都是由多種營養素、礦物質和水分組成的。
以雞胸肉為例,100克的生雞胸肉大約含有22至25克的蛋白質,其餘的成分主要是水分,還含有少量脂肪。同樣地,100克的燕麥也不等於100克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學會閱讀營養標籤或使用相關應用程式查詢,是掌握自己實際攝取量的第一步。
Q4: 執行健身飲食一定要用磅精準地秤量食物嗎?
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它取決於你正處於哪個階段。在初期,我們非常建議你使用食物磅。因為這是一個絕佳的學習工具,可以幫助你建立對食物份量的客觀概念,例如150克的雞胸肉或100克的白飯究竟是多少。這個過程能夠讓你更精準地控制熱量和宏量營養素的攝取。
但是,當你實踐一段時間,對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和份量有了深入的了解後,便可以慢慢過渡到使用手掌、拳頭等方式作估算。最終的目標是將健康飲食融入生活,讓它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習慣,而不是一個充滿壓力的任務。秤重是起點,而不是終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