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臂痠痛點算好?專家詳解11大關鍵穴位KO 4大痛症,附高清「右手臂穴道圖」自救全攻略

右手臂無故痠痛、麻痺,甚至痛到無力,是否已嚴重影響你的日常生活?無論是長期使用電腦引致的「滑鼠手」、新手媽媽因抱嬰姿勢不當而患上「媽媽手」,還是因運動勞損導致的「網球肘」,這些痛症其實都與手臂經絡氣血不通息息相關。與其盲目依賴止痛貼,不如學習中醫的穴位按摩智慧,從根源自救。本文將由專家為你拆解4大常見右手臂痛症,並附上高清「右手臂穴道圖」,詳解11個關鍵穴位,教你如何精準施按,有效KO手腕痛、拇指根劇痛及肌肉勞損,告別纏人痛楚。

為何右手臂會痠痛?拆解三大成因與經絡關係

我們在開始尋找有效的右手臂穴道之前,首先要像偵探一樣,找出痠痛背後的真正原因。因為了解痛症的來源,才能讓我們更精準地運用接下來的穴位按摩方法。其實,手臂痠痛並非突然發生,它往往是我們生活習慣的直接反映。

現代人常見的三大右手臂痛症

每日的生活和工作,讓我們的雙手不停地運作。長久下來,某些特定的族群,就很容易因為重複性的動作,而導致手臂出現特定的痛症。你可能會發現,你的痛楚正好對應以下其中一種情況。

辦公室族群:長期使用電腦引致的「滑鼠手」與手腕痛

如果你每天都需要長時間對著電腦,手腕長時間維持在同一角度操控滑鼠,或者不停地打字,前臂的肌肉和腕管內的肌腱就會一直處於繃緊狀態。這種日積月累的壓力,會導致手腕至前臂出現痠麻、刺痛,甚至無力,這就是俗稱的「滑鼠手」,正式名稱為腕管綜合症。

新手媽媽族群:抱嬰姿勢不當引致的「媽媽手」

新手媽媽每天需要重複抱起嬰兒,特別是用虎口位置撐開來承托寶寶的頭部和頸部。這個動作會讓控制拇指活動的兩條肌腱,在手腕近拇指側的狹窄通道中不斷摩擦。過度使用會引致肌腱發炎腫脹,造成手腕疼痛,這就是「媽媽手」,只要拇指一用力,就會引發劇痛。

勞動及運動族群:重複性勞損造成的「網球肘」

「網球肘」並非網球運動員的專利。任何需要重複用力抓握、扭動手腕的活動,例如廚師切菜、裝修師傅使用工具、甚至家庭主婦擰毛巾,都可能導致手肘外側的肌腱發炎。痛楚會由手肘外側開始,有時更會延伸至前臂,讓你連拿起水杯都感到困難。

認識手臂六大經絡:氣血暢通的關鍵

從中醫的角度看,我們的手臂不只是肌肉與骨骼的組合,更是六條重要經絡循行的通道。經絡就像是身體氣血運行的「公路網」,負責輸送養分和能量。當這些公路因為勞損或姿勢不當而出現「交通擠塞」,氣血不通,便會產生「不通則痛」的現象。

手臂外側陽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

手臂向著太陽的一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背及手臂外側,分佈著三條陽經。它們分別是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例如,「網球肘」的痛點,很多時候就位於大腸經的循行路線上。

手臂內側陰經:肺經、心經、心包經

手臂的內側,則有三條陰經循行,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這些經絡與我們的呼吸、心血管及神志功能息息相關。像是「滑鼠手」引發的手腕麻痺感,就可能與心包經或肺經的氣血不暢有關。

了解經絡走向如何提升按摩效果

所以,認識這些經絡的基本走向,對於提升按摩效果非常重要。痠痛點本身是一個求救信號,但問題的根源可能在於整條經絡的氣血不順。因此,我們的按摩不應只局限於單一痛點,而是要沿著相關的經絡路線,找到關鍵的穴位進行疏通。這也是為何一份清晰的右手臂穴道圖,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處理痛症的根本原因。

【右手臂穴道圖解】針對性按摩自救全攻略

了解痠痛成因之後,我們便可以對症下藥。這份右手臂穴道自救攻略,會根據不同痛症類型,提供相應的穴位組合與按摩建議。你可以對照自己的情況,參考清晰的右手臂穴道圖指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舒緩方法,準確地進行自我按摩。

對策一:舒緩「滑鼠手」及手腕痠麻 (辦公室族群)

長時間使用鍵盤和滑鼠,前臂的肌肉會一直處於緊繃狀態,氣血循環自然不暢順,導致手腕至手臂出現痠麻脹痛。

主要穴位:曲池穴、手三里穴

曲池穴位於手肘完全彎曲時,肘橫紋末端的凹陷處,是手陽明大腸經的重要穴位,有助疏通經絡氣血。手三里穴則在曲池穴下方約三指寬的位置,按壓時會有明顯的痠脹感,它能有效放鬆控制手腕和手指活動的肌肉群。

配搭穴位:郄門穴、外關穴

郄門穴位於前臂內側的中央,腕橫紋向上約七指寬處,專門處理急性的手臂疼痛和麻痺。外關穴則在前臂外側,腕橫紋向上約三指寬,兩骨之間,能舒緩前臂的緊繃感。

按摩手法與日常手腕伸展運動

你可以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以適中力度垂直按壓每個穴位,每次深按15至20秒後放鬆,重複5至10次。按摩後,可以進行簡單的手腕伸展:將手臂向前伸直,手心向下,用另一隻手輕輕將手指向下壓,維持15秒,然後手心向上重複動作。

對策二:緩解「媽媽手」拇指根部劇痛 (新手媽媽)

新手媽媽經常重複抱嬰兒、扭毛巾等動作,導致控制拇指的肌腱發炎,引發手腕近拇指側的劇烈疼痛。

主要穴位:陽谿穴、列缺穴

陽谿穴位於手腕處,當你將大拇指翹起時,手腕上兩條肌腱之間出現的凹陷處就是。列缺穴則在陽谿穴稍上的位置,有助於舒緩肌腱的腫脹和疼痛。

配搭穴位:合谷穴(重點詳解)

合谷穴是處理頭面及上肢痛症的關鍵穴位,能大大加強止痛效果。下文有更詳細的介紹。

按摩手法與拇指肌腱放鬆技巧

按摩時,應用拇指指腹輕柔地在陽谿穴和列缺穴上畫圈按揉,每次約2至3分鐘。之後,輕輕地將疼痛側的大拇指往手心的方向內收,再用另外四隻手指包覆住,然後將手腕慢慢地往小指方向下壓,感覺到拇指根部肌腱有輕微拉伸感即可,維持15秒後放鬆。

對策三:擊退「網球肘」及肌肉勞損 (運動勞動族群)

「網球肘」不單是運動員的專利,任何需要重複用力旋轉前臂的活動,都可能導致手肘外側肌肉發炎疼痛。

主要穴位:少海穴、尺澤穴

少海穴位於手肘內側,彎曲手肘時,肘橫紋內側末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凹陷處。尺澤穴則在肘橫紋中央,肱二頭肌肌腱的外側。這兩個穴位有助放鬆手肘周圍的繃緊肌肉。

配搭穴位:手三里穴、阿是穴(痛點)

手三里穴再次登場,證明它對舒緩前臂肌肉勞損的重要性。另外,「阿是穴」是中醫一個特別的概念,它沒有固定位置,指的就是你按壓時感覺最痠痛的那個點,直接按壓痛點有助於活血化瘀。

按摩手法與急性期、緩解期處理建議

急性發炎期(紅、腫、熱、痛),應以休息和冰敷為主,避免過度按摩。進入緩解期後,可以對上述穴位進行點按,每個穴位按壓1分鐘,並在最痛的阿是穴周圍輕柔按揉,促進修復。

特別收錄:右手大拇指關鍵穴道 — 合谷穴詳解

提到右手大拇指穴道,合谷穴絕對是功能最強大的「萬用穴」之一,無論是手臂痠痛還是身體其他小毛病,它都能派上用場。

合谷穴的精準定位與「虎口」取穴法

最簡單的找法是,將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併攏,另一隻手的大拇指關節橫紋,對準虎口處,大拇指指尖所按壓的地方就是合谷穴。按下去時,會有非常明顯的痠脹感。

合谷穴的多重功效:從止痛到改善頭暈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氣血最為旺盛。它不單能處理手臂痛、手腕痛,更是著名的「止痛大穴」,對牙痛、頭痛、經痛都有顯著效果。此外,它還有助於改善頭暈、眼花、鼻塞等問題。

按摩合谷穴的特別注意事項

雖然合谷穴功效多,但它的刺激性較強。按摩時力度應由輕到重,以感到痠脹為佳。最重要的一點是,孕婦應避免按壓合谷穴,因為強烈的刺激有可能引致宮縮。

對策四:改善肩頸僵硬引發的手臂放射性痛楚

有時候,右手臂的痠麻感,根源其實來自肩頸。當肩頸肌肉過於僵硬,壓迫到神經和血管,痛楚便會沿著手臂向下放射。

肩部關鍵穴位:肩井穴、肩髃穴

肩井穴位於頸部根部與肩膀末端的連線中點,用手指按壓時,通常是整個肩膊最痠痛的位置。肩髃穴則在手臂平舉時,肩峰下方出現的凹陷處。

按摩技巧:如何從肩頸根源放鬆,暢通手臂氣血

處理這類問題,關鍵在於放鬆整個肩頸肌肉。你可以用對側手的四隻手指,以抓捏的方式,由頸部開始,沿著肩井穴一路向外抓捏至肩膀。然後再點按肩髃穴。這樣從根源上疏通了氣血,手臂的放射性痛楚自然能夠得到緩解。

按摩必讀:精準取穴、技巧與禁忌 (FAQ)

恭喜你!學會了針對不同痛症的右手臂穴道之後,你就等於掌握了一門隨時可以幫自己放鬆的實用手藝。不過,在正式開始按摩前,有些竅門和「遊戲規則」是你必須知道的,這就像擁有一張精密的藏寶圖(例如我們的右手臂穴道圖),也要學會如何解讀地圖和使用工具。這部分會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確保你每次按摩都安全又有效。

如何精準找到穴位?

在穴位圖上看到一個點很簡單,但在自己手臂上找到那個精準的位置,就需要一些小技巧了。其實,中醫有一套非常聰明的定位方法,學會後就能大大提升你的準確度。

學習「同身寸」:用自己手指寬度定位

我們常說的「寸」,並不是指平常量度長度的單位,而是中醫獨有的「同身寸」。這是一個以自己身體比例來計算的單位,所以更加個人化和準確。最常用的有兩種:

  • 一寸:將你的大拇指彎曲,指節最寬的部分就是一寸。
  • 三寸: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關節的寬度為準,這四隻手指的寬度就是三寸。

下次當你看到指示說「穴位在肘橫紋下兩寸」時,就可以用自己的手指來量度,輕鬆找到正確位置。

感受「得氣」:尋找按壓時的痠、麻、脹、重感

怎樣才知道自己有沒有按對位置?答案是感受「得氣」。這是一個中醫術語,指的是當你按壓到正確穴位時,局部會產生一種獨特的痠、麻、脹、重感覺,有時甚至會輕微傳導到其他地方。這種感覺不同於單純的疼痛,而是有點深層、有點舒服的痠脹感。如果你按下去只有皮肉痛,那很可能只是按到了肌肉;一旦找到那種特別的痠脹感,就代表你已經成功刺激到穴位了。

按摩手法、時機與注意事項

找對了穴位,下一步就是用正確的方法去按摩。掌握好時機、力度和頻率,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最佳時機與頻率:沐浴後效果更佳

按摩的最佳時機是在身體放鬆、血液循環良好的時候,例如沐浴後。溫熱的水蒸氣能讓肌肉放鬆,氣血運行更順暢,這時候按摩穴位,效果會更加顯著。至於頻率,一般建議每天可以按摩一至兩次,每個穴位按摩約三至五分鐘,持之以恆就能見到改善。

按摩力度與時長:以痠脹感為準,切忌暴力按壓

按摩的力度不是越大越好。正確的力度應該是按下去時,能清晰感受到剛才所說的「得氣」痠脹感,但又不會痛到讓你無法忍受。切記要用穩定而深層的力度,避免使用蠻力或快速戳刺,這樣很容易造成軟組織受傷。每個穴位持續按壓或畫圈揉按一至三分鐘,感覺到痠脹感舒緩即可。

H44: 為何左右兩臂的對應穴位都應按摩?

人體的經絡系統是左右對稱,並且互相連通的。即使只是右手臂感到痠痛,問題的根源也可能與全身的氣血循環有關。同時按摩左右兩邊對應的穴位,有助於平衡全身的經絡氣血,達到更全面和持久的調理效果。所以,按摩完右手臂的穴位後,記得也要花點時間按摩左手對應的位置。

常見問題解答

這裡整理了幾個大家在按摩後最常遇到的疑問,讓你能夠更安心地進行自我保健。

按摩後出現瘀青正常嗎?該如何處理?

正常的穴位按摩後,皮膚可能會出現輕微泛紅,這是氣血循環增加的正常現象,很快就會消退。如果出現瘀青,通常代表按摩時用力過猛,導致皮下微血管破裂。若出現這種情況,應暫停按摩該處,二十四小時內可以先冰敷,之後再改用溫敷幫助瘀血散去。下次按摩時,記得要減輕力度。

懷孕期間可以按摩合谷穴嗎?(重要禁忌)

絕對不可以。合谷穴(位於右手大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位置)是一個刺激性很強的穴位,具有很強的催產、行氣活血作用。對孕婦來說,按壓此穴有機會引致子宮收縮,可能造成早產或流產的風險。因此,懷孕期間必須避免按壓合谷穴。除了合谷穴,肩井穴等穴位也應避免。

有皮膚損傷或急性發炎時可以按摩嗎?

不可以。如果你的手臂上有傷口、濕疹、紅腫或任何皮膚破損,就應該避開這些區域進行按摩,以免造成感染或令發炎情況加劇。同樣,如果關節或肌肉正處於急性發炎期(例如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也不適宜進行按摩,應該先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