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飛機耳仔痛?戴降噪耳機無用!必學5大自救法+揀啱飛行耳塞全攻略

每次坐飛機,最怕的不是旅途顛簸,而是起飛與降落時那種突如其來的耳仔劇痛、閉塞感?不少人誤以為戴上降噪耳機便能高枕無憂,但原來它只能隔絕噪音,對因氣壓急劇變化而引起的耳痛卻束手無策。其實,要告別這種痛苦絕不困難。本文將為你深入剖析飛機耳痛的成因,並提供5個無需藥物、即學即用的自救技巧。此外,我們更會破解降噪耳機的迷思,教你如何挑選真正有效的壓力調節飛行耳塞,讓你從此享受一趟舒適寧靜的旅程。

為何坐飛機會耳仔痛?剖析氣壓變化與耳朵的奧秘

很多人以為坐飛機耳朵痛戴耳機,用音樂蓋過不適就可以,但其實問題的根源並非噪音,而是聽不見也摸不著的「氣壓」。要真正理解為何每次飛機升降,耳朵都會有脹痛甚至劇痛的感覺,我們需要先來一趟耳朵內部的小旅行,探索一下它精密的運作原理。

耳朵的內在結構:中耳、耳膜與耳咽管如何協作

我們的耳朵遠比表面看起來複雜,你可以將耳朵深處的「中耳」想像成一個密閉的小房間,而房間的門就是「耳膜」。這個小房間並非完全與世隔絕,它有一條秘密通道叫「耳咽管」,直接通往我們鼻子和喉嚨的深處。這三個部分環環相扣,共同負責維持耳朵內外的壓力平衡。

壓力調節閥:耳咽管的關鍵角色

耳咽管正是掌管我們耳朵舒適度的關鍵,它就像一個精密的壓力調節閥。在日常生活中,這條管道大多時間是關閉的,只有在我們吞嚥、打呵欠或咀嚼時,它才會短暫打開,讓空氣得以進出中耳這個小房間,確保房間內的氣壓與外界大氣壓力保持一致。

壓力失衡:飛機升降如何引致耳朵劇痛

在平地時,由於耳咽管的自動調節,中耳內外的壓力是平衡的,所以我們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不過,當飛機快速爬升或下降時,機艙內的氣壓會急劇變化,這時耳咽管這位「調節員」就迎來了最大的挑戰。

起飛時:中耳壓力大於機艙壓力

飛機起飛向上爬升時,周遭的機艙氣壓會快速下降,但中耳這個小房間內的空氣還來不及排走,壓力相對較高。這股壓力會將耳膜向外推,你可能會感到耳朵有點悶脹,甚至聽到「啵」的一聲,這其實是耳咽管成功打開,釋放了多餘的空氣,通常不適感比較輕微。

H44: 降落時:機艙壓力大於中耳壓力

引致坐飛機耳仔痛最常見的時刻,就是在降落期間。飛機下降時,機艙氣壓會迅速回升,這時反過來是外面的壓力大於中耳內的壓力,於是強大的外力會將耳膜向內擠壓。這種拉扯會造成劇烈的疼痛感和閉塞感,此時耳朵極需耳咽管打開,讓空氣從鼻咽處補充進來以平衡壓力。若調節失敗,使用普通的坐飛機耳塞也未必能解決問題。

何謂「耳咽管功能障礙」:吞口水也無效的原因

有時候,無論你如何努力吞口水或打呵欠,耳朵的痛楚依然無法緩解,這很可能就是遇上了「耳咽管功能障礙」。當耳咽管因為發炎、腫脹或被黏液阻塞時,它就無法正常開合。想像一下調節閥生鏽卡住了,空氣無法順利進入中耳,壓力差持續存在,耳膜便會被不斷擠壓,導致持續性的劇痛。

坐飛機耳仔痛的高風險族群

雖然氣壓變化對每個人都有影響,但某些族群確實更容易出現嚴重的耳朵不適。了解自己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有助於提早做好準備。

嬰幼兒及小童

嬰幼兒的耳咽管結構尚未發育完全,他們的管道比成人更短、更窄,而且角度較為平坦,這使得空氣流通和壓力平衡的效率天生就較差,因此他們在飛機升降時更容易哭鬧,很可能就是耳朵疼痛的直接反應。

感冒、鼻敏感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如果你正患有感冒、鼻竇炎或嚴重的鼻敏感,那麼你的耳咽管周圍的黏膜很可能正處於發炎和腫脹狀態。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會直接影響耳咽管的開合功能,令平衡壓力的過程變得極其困難,引發嚴重耳痛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患有咽喉倒流或過敏症人士

即使沒有明顯的感冒症狀,患有咽喉倒流(胃酸倒流至喉嚨)或長期過敏問題的人士,其鼻咽部的組織也可能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這種情況同樣會悄悄影響耳咽管的健康,使其在面對氣壓變化時反應遲鈍,更容易出現功能障礙。

5大即時自救法:不靠藥物舒緩飛機耳痛

很多人以為坐飛機耳朵痛戴耳機就能解決,但其實降噪耳機無法平衡氣壓。與其花時間尋找坐飛機耳朵痛耳塞,不如先學懂幾個簡單的自救動作,當坐飛機耳仔痛初起時,這些方法就能立即派上用場,有效舒緩不適。以下由淺入深介紹五種方法,全部無需藥物或特別工具,讓你輕鬆應對氣壓變化。

基礎技巧一:吞嚥與咀嚼

這是最直接和簡單的方法。透過吞嚥和咀嚼的動作,可以牽動喉嚨後方的肌肉,從而幫助連接中耳和鼻咽的耳咽管打開,讓空氣得以流通,平衡耳內外的壓力。

飲水、吞口水或含硬糖

在飛機下降時,可以準備一杯水並小口地頻繁飲用。這個持續的吞嚥動作非常有效。如果不想喝水,單純吞口水或含一顆硬糖,讓口腔分泌唾液並自然吞嚥,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咀嚼香口膠或零食

咀嚼香口膠或吃點小零食,可以促進唾液分泌,自然而然地增加吞嚥次數。這個方法既簡單又能分散注意力,特別適合在感到輕微耳塞時使用。

基礎技巧二:打呵欠

打呵欠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通耳竅門,即使是假裝打呵欠也可以。

如何透過張大嘴巴打開耳咽管

嘗試做出一個誇張的打呵欠動作,盡量將嘴巴張到最大。這個動作能強力地拉伸顎部和喉嚨的肌肉,從而有效打開耳咽管,讓壓力瞬間得到平衡。當你聽到耳朵傳來輕微的「啵」一聲時,就代表成功了。

進階技巧三:伐氏操作法 (Valsalva Maneuver)

如果基礎技巧效果不彰,可以嘗試這個更主動的進階方法。伐氏操作法是潛水員和飛行員常用的專業技巧,原理是主動增加鼻咽腔的壓力,將空氣推入耳咽管。

步驟詳解:捏鼻閉嘴,溫和吹氣

首先,由嘴巴深吸一口氣,然後用手指捏緊鼻子。接著緊閉嘴唇,像要擤鼻涕一樣,但要非常溫和地、緩慢地從鼻子吹氣。你會感覺到雙耳有股壓力向外推,並伴隨一聲輕響,表示壓力已經平衡。

安全警告:切忌過度用力,感冒時慎用

執行這個動作時,關鍵在於「溫和」。過度用力吹氣有機會對耳膜造成傷害。此外,如果你正患有感冒、鼻塞或任何上呼吸道感染,應避免使用此方法,因為這可能將鼻腔內的分泌物和細菌帶入中耳,引發更嚴重的感染問題。

進階技巧四:湯因比法 (Toynbee Maneuver)

湯因比法是另一個有效的進階技巧,它結合了捏鼻和吞嚥兩個動作,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比伐氏操作法更容易掌握和感覺更溫和。

步驟詳解:捏鼻同時進行吞嚥動作

方法很簡單,就是用手指捏緊鼻子的同時,做一次吞嚥動作(可以喝一小口水來輔助)。吞嚥時喉嚨肌肉的運動,會在封閉的鼻咽腔內產生負壓,有助於拉開耳咽管。

掌握黃金時機:何時開始執行這些動作?

懂得方法之餘,掌握執行的時機也同樣重要。預防勝於治療,不要等到耳朵劇痛時才行動。

飛機開始下降或機長廣播準備降落時

飛機降落是引發坐飛機耳塞問題最主要的時候。當機長廣播飛機準備下降,或者你感覺到飛機開始降低高度時,就應該開始頻繁地進行吞嚥、咀嚼或打呵欠等基礎動作。主動地、持續地平衡耳壓,可以大大減低嚴重耳痛發生的機會。

飛行專用耳塞:預防耳痛的終極裝備

迷思破解:降噪耳機 (ANC) 能預防耳痛嗎?

降噪原理 vs 氣壓調節

不少人以為解決坐飛機耳朵痛戴耳機就可以,特別是指主動降噪(ANC)耳機。但這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降噪耳機的原理是透過發出與外界噪音相反的聲波來抵消引擎聲等低頻噪音,為你創造一個寧靜的空間。它的目標是聲音,而不是氣壓。坐飛機耳仔痛的根源是機艙內急劇變化的氣壓,與聲音大小沒有直接關係。

結論:僅提升舒適度,無法預防壓力性耳痛

所以結論很清晰,降噪耳機確實能大幅提升飛行的舒適感,讓你免受噪音滋擾,好好休息。但是,它無法平衡耳內外的壓力差,對於預防因氣壓引致的劇痛或悶塞感,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幫助的。想真正解決問題,你需要的是專為飛行而設的壓力調節耳塞。

壓力調節飛行耳塞的運作原理

核心技術:內置微孔陶瓷濾芯

市面上的飛行專用耳塞,例如 Alpine FlyFit 或 EarPlanes,與一般隔音耳塞的最大分別,在於其內部藏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組件:微孔陶瓷濾芯 (Ceramic Filter)。這個小小的濾芯正是預防坐飛機耳朵痛的秘密武器,它扮演著一個氣壓調節閥的角色。

如何有效減慢氣壓變化,給予耳朵適應時間

當飛機升降時,機艙氣壓會快速改變。這個專利濾芯的微細孔洞,能有效減慢空氣進入或離開外耳道的速度。它並非完全密封,而是讓氣壓以一個較緩慢、溫和的速率逐漸變化。這樣一來,你的耳咽管就有更充裕的時間去自然地作出反應和調節,從而避免了壓力急升或急降對耳膜造成的衝擊和疼痛。

飛行耳塞選購三大準則

材質:醫療級矽膠的舒適度與安全性

選擇坐飛機耳塞時,材質是首要考慮。建議選擇由醫療級或低敏矽膠製成的產品。這種材質非常柔軟,能夠貼合不同人的耳道形狀,長時間佩戴也不易引起不適或過敏。而且它耐用又容易清潔,確保了使用的衛生與安全。

尺寸:選擇適合自己耳道的尺寸(成人/兒童)

耳塞的尺寸必須合適才能發揮最大效用。一個太鬆的耳塞會漏氣,無法有效減慢氣壓變化;一個太緊的耳塞則會引起疼痛。現在很多品牌都提供不同尺寸選擇,甚至有專為耳道較窄人士或兒童設計的尺寸。購買前最好先了解清楚,確保耳塞能與耳道緊密貼合。

品牌與認證:信譽及安全標準的重要性

由於飛行耳塞屬於健康防護產品,選擇有信譽的品牌和具備安全認證(例如CE認證)的產品非常重要。知名品牌通常經過更嚴格的測試,其效果和安全性更有保證。投資在一對有品質保證的坐飛機耳塞上,絕對能讓你的旅程更安心。

正確使用飛行耳塞的時機與方法

佩戴時機:起飛前戴上,降落前戴上

掌握正確的佩戴時機是關鍵。你不需要全程佩戴。最佳時機有兩個:第一是在飛機艙門關閉、準備起飛前就戴好;第二是在機長廣播即將開始下降時,便要立即戴上,一直戴到飛機降落並停穩在停機坪為止。降落時的氣壓變化比升空時更劇烈,所以這個時機尤其重要。

佩戴技巧:輕拉耳廓,緩慢旋入耳塞

為了確保耳塞達到最佳的密封效果,佩戴時可以運用一點小技巧。用與佩戴耳塞相反方向的手,繞過頭後方,輕輕將耳朵上半部的耳廓向上及向後拉。這個動作能拉直耳道,然後再將耳塞緩慢地旋轉放入耳道內,直到感覺舒適和貼服為止。

清潔保養:確保衛生與延長使用壽命

大部分飛行耳塞都可以重複使用。每次使用後,用微濕的布或酒精棉片輕輕擦拭乾淨,待其完全風乾後再放回附送的便攜盒中妥善保管。定期清潔不但能確保衛生,避免細菌滋生引致耳朵發炎,還可以延長耳塞的使用壽命。

特殊情況應對:嬰幼兒及感冒患者護理指南

我們都知道坐飛機耳朵痛戴耳機聽音樂,並不能真正解決氣壓問題。對於耳咽管比成年人更脆弱的嬰幼兒,或者正患感冒的人士,就需要更周詳的護理。以下分享一些實用貼士,幫助他們應對飛機升降時的挑戰。

嬰幼兒護理:預防BB坐飛機耳仔痛

於升降時保持清醒

帶BB外遊,家長總希望他們能在機上好好睡覺。不過,在飛機起飛和降落這兩個關鍵時段,最好讓BB保持清醒。因為BB在睡眠時,吞嚥次數會大幅減少,耳咽管難以自動打開去平衡氣壓,反而更容易因壓力轉變而感到不適甚至哭鬧。

透過餵哺或安撫奶嘴促進吞嚥

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BB的吸吮本能。在飛機準備升降時,可以給BB餵哺母乳、配方奶或清水。如果不是餵食時間,讓他們吸吮安撫奶嘴亦有同樣效果。持續的吸吮和吞嚥動作,能有效促進耳咽管打開,幫助平衡中耳與機艙的壓力差。

使用兒童專用尺寸的飛行耳塞

除了利用吞嚥動作,亦可以為BB佩戴專為兒童設計的飛行專用耳塞。成人尺寸的坐飛機耳塞絕對不適合嬰幼兒,因為他們的耳道更窄小。兒童專用尺寸的坐飛機耳朵痛耳塞,能更安全舒適地貼合耳道,有效減慢氣壓變化,為BB的耳朵提供溫和保護。

感冒或鼻塞時的預防措施

出發前諮詢醫生意見

如果在出發前不幸患上感冒、鼻竇炎或鼻敏感發作,令你有鼻塞或流鼻水等症狀,第一步應該是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醫生能評估你的狀況是否適合飛行,並提供最恰當的建議。

按醫囑使用通鼻噴劑或藥物

醫生通常會處方口服的血管收縮藥或通鼻噴劑。這些藥物能幫助收縮腫脹的鼻腔黏膜,確保連接中耳的耳咽管保持暢通。記得要按照醫生的指示,在起飛前特定的時間使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結合藥物與飛行耳塞作雙重保障

想防護更全面,可以將藥物與飛行耳塞結合使用。在依時用藥的基礎上,再佩戴壓力調節飛行耳塞。藥物從身體內部維持耳咽管暢通,而坐飛機耳塞則從外部物理性地減慢氣壓衝擊,給予耳咽管足夠時間適應。這種雙重保障,能大大減低飛行期間出現嚴重耳痛的風險。

坐飛機耳仔痛與飛行耳塞常見問題 (FAQ)

飛行耳塞可以重複使用多少次?

不少朋友因坐飛機耳朵痛戴耳機或專用耳塞舒緩,自然會問這對耳塞能用多少次。其實,大部分由醫療級矽膠製成的飛行耳塞都可以重複使用。它的壽命主要視乎保養情況。每次使用後,用溫和的梘液和清水清洗,然後徹底風乾即可。當你發現耳塞開始變形、變黏,或者內置的濾芯有明顯堵塞,就是時候更換一對新的,這樣才能確保最佳的壓力調節效果。

戴上飛行耳塞會完全聽不到飛機廣播嗎?

這個問題很常見。壓力調節飛行耳塞的設計初衷是減慢氣壓變化,並不是完全隔絕聲音。它能有效降低引擎的隆隆聲等低頻噪音,讓旅程更舒適。不過,它對人聲等中高頻聲音的阻隔較少,所以你仍然可以清晰聽到機艙廣播和身邊人的對話。你大可以放心使用坐飛機耳塞,不會錯過任何重要資訊。

如果已採取所有措施,落地後耳朵仍然疼痛或閉塞怎麼辦?

假如落地後,坐飛機耳仔痛的情況仍然持續,可以先嘗試繼續做吞嚥、打呵欠等動作。輕微的悶塞感有時會在數小時後自行消失。不過,如果疼痛非常劇烈,或者情況持續超過一天,甚至伴隨聽力下降、暈眩或有液體流出,就應該盡快求醫。這可能是出現了「航空性中耳炎」,需要由醫生進行專業診斷和處理。

任何品牌的壓力調節耳塞都有相同效果嗎?

雖然市面上不同品牌的飛行耳塞都採用相似的壓力調節原理,但效果確實可以有差別。關鍵在於濾芯技術、物料品質和設計。信譽良好的品牌通常會使用專利濾芯技術,確保氣流穩定而緩慢地通過,物料亦會選用更親膚、耐用的醫療級矽膠。選擇時,建議留意產品是否通過安全認證,以及是否有提供不同尺寸選擇,確保佩戴舒適貼合,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除了搭飛機,飛行耳塞還有其他用途嗎?

絕對有。任何會經歷快速氣壓變化的場景,飛行耳塞都能派上用場。例如乘坐高速鐵路穿過隧道時,氣壓會瞬間改變,容易引起耳朵不適。另外,駕車快速通過山區公路或長隧道,同樣會遇到類似情況。將這對小法寶放在隨身袋中,無論是上天下地,都能讓你的耳朵保持舒適。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