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加一橫」點讀?解構「卅」字5大必知:讀音、字源、用法及輸入法全攻略

在網絡或書本中,您是否見過一個像「川」字加上一橫的奇怪字元,卻不知其讀音和打法?這個字其實是「卅」,一個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卻有其特定歷史和文化意義的漢字。它的粵語讀音是甚麼?它是否完全等於「三十」?歷史上的「五卅運動」又是甚麼一回事?本文將為您全面解構「卅」字,從正確讀音、字源、筆順寫法,到實際用法及電腦輸入法,一次過解答所有疑問,讓您徹底掌握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古字。

「卅」字核心資訊懶人包

當你見到「川加一橫」這個字時,或許會感到有些陌生。其實這個字並不複雜,以下為你準備了最核心的資訊,讓你一看便懂。

正確寫法: 卅

這個看似由「川一」組成的字,正確的寫法就是「卅」。

粵語讀音: saa1 (音同「撒」)

它的粵語讀音是 saa1,與日常生活中說的「撒」字發音完全相同。

普通話讀音: sà

在普通話中,它的讀音是 sà,發第四聲。

基本意思: 數字「三十」

它的意思相當直接,就是數字「三十」的古字寫法,一個簡潔的代表方式。

最常見用法: 五卅運動

在現代,最常見到這個字的地方,莫過於歷史事件「五卅運動」這個專有名詞了。

「卅」字點讀、點寫、點打?讀音、筆順及輸入法全攻略

看到這個外形像「川加一橫」的「卅」字,你是否也曾好奇過它的讀音和用法?其實掌握這個字並不困難。下面就為你一次過整理好它的讀音、寫法和各種輸入方法,讓你輕鬆學會這個特別的數字古字。

「卅」的正確讀音 (粵語及普通話)

首先是大家最關心的讀音問題。「卅」字的粵語讀音是 saa1,與「撒」字的讀音完全相同。下次見到「五卅運動」這個詞,就可以自信地讀出來了。

至於普通話,它的讀音是 sà,讀第四聲。不論是粵語還是普通話,發音都相當簡單直接。

「卅」的寫法:部首與筆順

在寫法上,「卅」字也十分簡單。它的部首是「十」,總共有四個筆劃。正確的筆順是先寫最上面的一橫,然後寫中間稍短的撇,最後才寫左右兩邊的兩豎。

所以,完整的筆順就是:橫、撇、豎、豎。只要跟著這個次序,就可以寫出工整的「卅」字。

如何用電腦、手機打出「卅」字?

想在日常溝通或文件中使用「卅」字,就要懂得如何輸入。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輸入方法:

  • 倉頡輸入法: 「卅」字由三個「十」組成,所以倉頡碼就是取三個「十」字,即「JJJ」。
  • 速成輸入法: 取倉頡碼的頭尾,即「JJ」。輸入後在選字列表中選擇「卅」即可。
  • 粵語拼音輸入法: 輸入其粵語讀音「saa1」。
  • 普通話拼音輸入法: 輸入其普通話讀音「sa」。
  • 筆劃輸入法: 按照「橫、撇、豎、豎」的順序輸入對應的筆劃碼。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適用,大部分手機和電腦的手寫輸入功能,都能夠輕鬆識別並打出「卅」字。

「卅」字的字源:從「三條十」到「川加一橫」的誤解

很多人看到「卅」字,第一印象就是「川加一橫」,甚至好奇這個由「川」和「一」組成的字究竟是怎樣來的。這個直觀的印象,其實隱藏著一個流傳已久的誤解。要了解「卅」的真正身世,我們需要回到幾千年前的文字起源,從源頭說起。

字源真相:「卅」是三個「十」的合寫字

「卅」的字源其實非常直接。它是一個合體字,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文。在古文字中,「十」字常被簡化成一條豎線作記錄。因此,古人想表達「三十」這個概念時,便直接將三個「十」(即三條豎線)並列寫在一起,創造了「卅」這個字。這個造字方法簡單明瞭,就是三個「十」的總和。後來,隨著文字演變,為了書寫更流暢,這三筆就慢慢連在一起,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形態。

破解坊間誤解:「川加一橫」與「一生順民」

那麼,關於「川加一橫」的說法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其實是一種有趣的民間拆字解讀。有人將「卅」字拆解成「一」和「川」,並賦予其「一生順民」的寓意,認為「一」代表一輩子,「川」有歸順的意思。雖然這個說法聽起來很有故事性,但它並不是文字學上的正確來源。這種解讀是基於楷書的字形「望文生義」所產生的結果,與「卅」字最初由三個「十」演變而來的歷史事實並不相符。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有趣的文化現象,但它的真正字源還是三個「十」的組合。

「卅」字的用法:「五卅運動」與現代應用

歷史上的「卅」:認識「五卅運動」

談到「卅」字,大家最常聽見的,相信就是歷史課本中的「五卅運動」。這場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反帝國主義事件,發生在1925年5月30日的上海。「五卅」這個名字,正是直接取自事件的日期:「五月卅日」,這裡的「卅」字就是用來代表數字「三十」。當時因為有工人領袖被日本資本家槍殺,引發了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最終演變成全國性的愛國運動。透過這個歷史事件,我們就能很具體地理解,「卅」在記錄日期,尤其是具歷史意義的日子時,是一個相當正式且常見的用法。

「卅」與「三十」用法有何不同?

既然「卅」就是三十,那它和我們日常使用的「三十」在使用上有什麼分別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兩者意思完全相同,但使用的語境和風格卻大有不同。「三十」是現代漢語中最普遍、最口語化的用法,無論是日常對話、書寫文章,用「三十」都絕對不會錯。而這個看似川加一橫的「卅」字,則帶有一種書面、簡潔和古典的色彩。除了在特定歷史名詞如「五卅運動」中固定使用外,它也可能出現在一些舊式日曆、碑文、或需要精簡字數的場合。簡單來說,「三十」是日常通用語,而「卅」則像一件古雅的衣裳,在特定場合穿上,能增添一份莊重或復古的感覺。

相關數字古字:一次學會「廿」、「卅」、「卌」

學會了由川一組成的「卅」字後,不妨順便認識一下它的「兄弟」,一次過學會幾個相關的數字古字。這些字都遵循著相似的構字邏輯,非常有趣:
– 廿 (粵音: jaa6,普通話: niàn):這個字由兩個「十」字合併而成,代表的就是數字「二十」。它比「卅」更常用一些,例如我們有時會聽到「廿一世紀」的說法。
– 卅 (粵音: saa1,普通話: sà):正如我們一直在討論的,它由三個「十」字組成,代表「三十」。
– 卌 (粵音: sei3,普通話: xì):這個字就更加罕見了,它由四個「十」字組成,代表的是「四十」。在現代,基本上已極少使用,但在古籍中偶爾還能見到它的蹤影。
學會了這三個字,下次再看到它們,你就能立刻反應過來,是不是很有成功感呢?

關於「卅」字的其他常見問題 (FAQ)

「卅」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

相信不少朋友在學習這個「川加一橫」字時,都會好奇它究竟屬於簡體字還是繁體字。其實,「卅」是一個傳承字,它在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系統中,寫法完全相同。

這個字的歷史非常悠久,源自商代的甲骨文,其出現遠早於近代的漢字簡化運動。所以,「卅」並不是一個被簡化過的字,也不是繁體字獨有的字。它就像數字「一」、「二」、「十」一樣,在兩種書寫系統中都保持著原本的形態,通用於兩岸三地。

為何現代漢語中很少使用「卅」字?

雖然我們認識了「卅」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它的出場率確實不高,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為了清晰易讀。直接使用「三十」或者阿拉伯數字「30」,信息傳遞直接明瞭,不會引起任何誤解。而「卅」字相對冷門,部分讀者可能需要思考一下才能反應過來,這在追求快速溝通的現代社會中,稍嫌不便。

第二,是使用場合的限制。「卅」字帶有一種古雅的書面色彩。因此,它的應用範圍逐漸收窄,主要用於特定歷史名詞、曆法、碑文,或者在文學創作中刻意營造復古的風格。在普通文章或日常對話中,使用「卅」反而會顯得有點突兀。

除了「五卅運動」,還有其他包含「卅」的詞語嗎?

當然有,不過它們大多出現在古籍或較為正式的書面語中。

最直接的用法就是表示日期,例如「五卅運動」就是指在「五月卅日」發生的事件。在一些傳統設計的日曆上,有時也能看到用「卅」來代表三十日,以求簡潔。

另外,在古文中,「卅」也常用來紀年或計數。例如古書中有「經廿年、卅年而革焉」的說法,這裡的「廿」指二十年,「卅」就是指三十年。你也可以見到像「卅載」或「卅世」這樣的詞語,意思分別是三十年和三十代。

總括而言,雖然「卅」的用法不少,但在現代漢語的語境下,「五卅運動」確實是它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應用實例。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