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頭暈想吐,快要暈倒?專家拆解2大成因,教你5招緊急自救全攻略

斷食期間突然頭暈、想嘔,甚至眼前一黑差點暈倒?明明是為了健康,身體為何卻發出警號?你可能以為這只是單純的飢餓,但其實斷食頭暈背後隱藏著兩大主要元兇:低血壓與低血糖,兩者的成因與處理方法截然不同,胡亂應對隨時可能弄巧成拙。本文將由專家為你詳細拆解,教你快速自我診斷,並提供5招針對性的緊急自救方法與長遠預防策略,讓你告別斷食不適,安全地享受斷食帶來的好處。

快速自我診斷:你的斷食頭暈屬於哪一種類型?

斷食頭暈是不少人初期的必經之路,在Dcard或PTT論壇上,關於斷食暈、甚至斷食頭暈想吐的討論也相當普遍。不過,你所經歷的暈眩感,其實可以細分成不同類型,而它們背後的生理原因和處理方式截然不同。我們先來做個簡單的自我評估,看看你的情況比較貼近哪一種。

類型一:姿勢變換時加劇的斷食頭暈(低血壓/電解質失衡)

核心症狀:從坐或臥姿突然站起時,眼前發黑、天旋地轉。

這種頭暈的最大特徵,就是它與姿勢的改變有直接關係。你可能只是從沙發站起來,或者早上剛起床,就在那一瞬間感覺頭暈目眩,好像整個世界都在搖晃,需要扶著牆壁才能站穩。這個過程通常很短暫,幾秒鐘後就會緩解。

伴隨感覺:身體虛弱無力,但思緒相對清晰,不一定有強烈飢餓感。

當這種暈眩發生時,你可能會覺得雙腿發軟,全身無力。但你的腦袋通常是清醒的,知道發生了甚麼事。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不一定伴隨著強烈的飢餓感,有時甚至完全不覺得餓,只是單純的身體虛弱。

類型二:伴隨心悸手抖的斷食頭暈(低血糖)

核心症狀: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感覺暈眩、心跳加速、手部顫抖。

與第一種不同,這種類型的斷食頭暈沒有特定的觸發時機,無論你是坐著、站著,還是正在工作,它都可能突然來襲。你會感覺到心跳異常快速且強烈,好像心臟快要跳出來一樣,同時雙手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

伴隨感覺:可能會冒冷汗、感到焦慮、煩躁,並有無法忍受的強烈飢餓感。

除了核心症狀,這種暈眩通常會帶來一系列更複雜的感受。你可能會突然冒出一身冷汗,情緒變得焦慮不安,甚至有點煩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一股排山倒海而來的飢餓感,感覺好像必須立刻進食,否則身體就會撐不下去。

原因一詳解:因脫水與鈉流失引致的「姿勢性低血壓型」斷食頭暈

許多人遇到的斷食頭暈問題,尤其是在改變姿勢時突然眼前一黑,其實很可能與血糖無關,而是源於身體脫水和鈉質流失所引致的「姿勢性低血壓」。這種情況在斷食初期尤其常見,在Dcard或PTT等論壇上,不少網友分享的斷食頭暈想吐經驗,大多屬於這一類型。

為什麼斷食會導致血壓下降?

要理解這個現象,我們需要從體內的胰島素變化說起。

胰島素下降的連鎖反應

當你開始斷食,身體因為沒有攝取碳水化合物,血糖會維持在一個較低的穩定水平。於是,負責降低血糖的胰島素,其分泌量也會大幅減少。這本是斷食追求的效果之一,但胰島素還有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功能:它會向腎臟發出「保留鈉質」的信號。當胰島素水平下降,這個信號就會減弱。然後,腎臟便會開始將體內多餘的鈉質(也就是鹽分)和水分經由尿液排出。

鈉與血容量的關係

鈉質在人體內其中一個關鍵作用,就是維持血管內的血容量。你可以把鈉想像成一塊海綿,能幫助身體抓住水分。當身體因為斷食而排出大量鈉質,血容量就會跟著減少。血容量下降的直接結果,就是血壓降低。當你從坐姿或臥姿突然站起來時,心臟需要即時將血液泵上大腦,但由於血壓偏低,血液無法及時供應,便會引發短暫的腦部缺氧,造成眼前發黑、天旋地轉的斷食暈眩感。

緊急應對步驟:如何即時緩解這種斷食頭暈?

當這種暈眩感來襲時,請立即採取以下行動。

步驟一:立即尋求安全姿勢

感覺到頭暈的瞬間,首要任務是確保自身安全。請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因暈倒而受傷。通常只要將身體放平,讓血液更容易流回腦部,暈眩感很快就會減退。

步驟二:飲用溫鹽水

最直接的補充方法,就是喝一杯溫鹽水。在一杯約250毫升的溫水中,加入約四分一茶匙的食鹽(海鹽或岩鹽更佳),攪拌均勻後慢慢飲用。鹽水能快速補充流失的鈉質,有助於穩定血壓,緩解頭暈不適。

長遠預防策略

要從根本預防這種斷食頭暈,可以從日常習慣著手。

確保充足飲水

斷食期間,身體水分流失會比平時快,所以必須確保飲用足夠的水,每天至少2000至3000毫升。單純喝水未必足夠,因為你需要同時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復食餐勿過於清淡

很多人誤以為健康飲食就等於極度清淡,但在斷食期間,這反而可能加劇頭暈。在你的進食窗口,請確保餐點有足夠的調味,使用適量的鹽分。這能幫助身體在斷食期間維持必要的鈉水平。

考慮飲用骨高湯

在進食窗口或甚至斷食期間(若只為健康而非嚴格的細胞自噬),飲用自製的骨高湯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骨高湯不僅含有豐富的鈉,還有鉀、鎂等其他重要礦物質,能全面補充身體流失的電解質,是預防斷食頭暈的理想飲品。

原因二詳解:因血糖過低引致的「能量不足型」斷食頭暈

另一種常見的斷食頭暈,感覺起來可能更為劇烈,這通常與血壓無關,而是身體能量供應出了狀況,也就是血糖過低所引致的「能量不足型」頭暈。除了頭暈,還可能伴隨心悸、手震、冒冷汗,甚至有斷食頭暈想吐的感覺,同時會有一股無法忍受的強烈飢餓感。

為什麼會出現低血糖?

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與身體的能量使用模式,以及你斷食前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

能量轉換模式未適應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混合動力車,主要有兩種燃料:一種是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葡萄糖」,另一種是來自脂肪的「酮體」。當我們習慣以米飯、麵包等高碳水化合物為主食時,身體就長期依賴葡萄糖這種快速燃料。斷食時,體內的葡萄糖存量會逐漸耗盡。如果你的身體還未習慣啟動「燃燒脂肪」這個後備引擎來製造酮體,能量供應就會出現一個短暫的斷層,血糖水平因此急速下降,導致斷食暈眩的出現。

斷食前的飲食結構問題

這個問題,與前一點環環相扣。如果你斷食前的飲食充滿精製澱粉和糖分,例如常吃甜點、喝手搖飲品,你的血糖水平就像坐過山車一樣,時常大起大落。這種飲食模式會讓身體對「糖」產生高度依賴。一旦開始斷食,無法及時獲得下一份糖分補充,血糖便會直線下滑,引發劇烈的低血糖反應。這也解釋了為何在斷食頭暈dcard或ptt的討論區中,許多人分享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斷食時就特別容易感到不適。

緊急應對步驟:這種斷食頭暈必須立即處理!

如果你的斷食頭暈伴隨著心悸和手震,這代表身體發出了明確的求救信號,這不是可以勉強忍耐的情況,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步驟一:立即停止斷食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即停止斷食。勉強堅持下去不僅會加劇不適,更可能讓身體為了自救而分解寶貴的肌肉來換取能量,這與我們追求健康的初衷背道而馳。

步驟二:補充優質碳水化合物

此時你需要補充一些能快速穩定血糖的食物,但並非隨便的糖果或餅乾。選擇優質的天然碳水化合物是比較理想的做法,例如一小條番薯、半根香蕉或一個蘋果。這些食物能溫和地讓血糖回升至安全水平,緩解頭暈不適。

根源性預防策略

要從根本上避免這種能量不足型的斷食頭暈,關鍵在於事前的準備與規劃。

斷食前的準備期:進行減醣飲食

在正式開始斷食計劃前,可以安排一至兩星期的「減醣準備期」。在這段時間,逐步減少飲食中的精製澱粉和糖分,讓身體慢慢降低對葡萄糖的依賴,預先練習切換至燃燒脂肪的模式。這樣一來,當你真正開始斷食時,身體的適應過程會順暢許多。

進食窗口的營養規劃

在可以進食的時間裡,你吃下的食物內容至關重要。確保每一餐都包含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如雞胸肉、魚、雞蛋、豆腐)、健康的脂肪(如牛油果、堅果、橄欖油)以及大量的膳食纖維(來自各種蔬菜)。這樣的營養組合能提供持久的飽足感,並且幫助維持血糖穩定,讓你更有能量去度過斷食的時段。

循序漸進開始斷食

如果你是斷食新手,不必第一天就挑戰168斷食法。可以從較溫和的1410斷食(斷食14小時,進食10小時)開始,讓身體有一個緩衝和適應的機會。當你感覺身體適應良好後,再逐漸延長斷食的時間,這樣能大大降低因血糖波動劇烈而引發斷食頭暈的風險。

安全至上:斷食期間的危險信號與高風險族群注意事項

斷食的好處固然吸引,但我們的身體健康始終是首要考慮。執行斷食時,學會辨識身體發出的警號至關重要,這能確保你在追求健康的路上走得更穩妥。我們需要特別留意一些危險信號,同時了解哪些朋友在開始前,必須先諮詢專業意見。

危險信號:出現這些症狀請立即停止斷食並求醫

斷食期間身體出現一些反應是正常的,但以下這些症狀可能是身體在告訴你「夠了」,請務必認真對待。

反覆出現斷食頭暈想吐等不適

許多人在斷食初期可能會經歷短暫的斷食頭暈,但如果斷食頭暈想吐的狀況反覆出現,甚至一次比一次嚴重,這就不是身體在適應,而是一個明確的警號。在斷食頭暈Dcard或PTT等討論區,常有人分享類似經歷,但要記住,持續的不適代表目前的斷食方式可能不適合你的身體,勉強堅持下去並無益處。

精神狀態異常:過度疲倦、意識模糊

有些人斷食後會感覺精神更集中,但如果你感覺到的不是精神奕奕,而是極度疲倦、昏昏欲睡,甚至出現思緒混亂、難以集中精神的情況,這可能代表身體的能量供給出現了嚴重問題。這種精神狀態的異常,絕對不能忽視。

其他嚴重症狀:劇烈頭痛或心律不整

輕微的頭痛可能與脫水或咖啡因戒斷有關,但如果出現的是前所未有的劇烈頭痛,或者感覺到心跳突然加速、不規律(心悸),這都屬於比較嚴重的症狀。這時候,應立即停止斷食,補充一些電解質和水分,並尋求醫療協助。

哪些人士進行斷食前必須諮詢醫生?

斷食並非適合所有人。如果你屬於以下任何一個族群,在開始斷食旅程前,與你的醫生進行深入溝通是絕對必要的步驟。

糖尿病患者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穩定是首要任務。斷食會直接影響血糖水平,若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在沒有醫生指導下擅自斷食,極易引發危險的低血糖症,後果可以非常嚴重。醫生需要根據你的斷食計劃,重新評估並調整你的用藥劑量。

心血管疾病與血壓問題患者

斷食可能引致體內電解質(如鈉和鉀)的波動以及血壓下降。對於本身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或低血壓問題的人士,這些變化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引發不適或風險。諮詢醫生能幫助你評估風險,並監測身體狀況。

患有飲食失調症人士

對於曾經或現正受飲食失調症(如厭食症、暴食症)困擾的朋友,斷食這種限制進食的行為模式,有機會觸發或加劇相關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同樣重要,尋求包括醫生和心理治療師在內的專業團隊協助至關重要。

需隨餐服藥者

許多藥物都需要隨餐服用,以幫助吸收或減輕對腸胃的刺激。如果在斷食期間無法正常進食,便會直接影響藥物的效力與安全性。請務必與你的醫生討論,確認在斷食期間應如何調整服藥時間或方式。

斷食頭暈Dcard、PTT常見問題FAQ

在Dcard或PTT等討論區,關於斷食頭暈的討論總是特別多。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我們整理了專業的解答,讓你一次看懂,實行斷食時更加安心。

斷食期間運動會加劇頭暈嗎?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答案視乎你的身體狀況和運動強度。斷食期間運動,確實是一把雙刃劍,有它的好處,但也有潛在風險需要留意。

斷食運動的風險與好處

斷食時,身體的肝醣存量較低,如果進行高強度運動,可能會加速能量消耗,引發低血糖,導致斷食暈的感覺加劇。特別是剛開始斷食的朋友,身體還未完全適應以脂肪作為主要能量來源,運動會讓頭暈、無力的情況更易出現。

不過,如果操作得宜,斷食期間運動的好處也不少。例如,身體會更有效率地燃燒脂肪,而且有研究指出,斷食狀態下運動,或有助於提升生長激素水平,對肌肉修復與增長有正面作用。

安全注意事項

要在斷食期間安全運動,有幾個原則必須遵守。首先,從低強度運動開始,例如散步、瑜伽或輕鬆的伸展運動,讓身體慢慢適應。其次,補充足夠的水分,也可以在水中加入少許海鹽,補充流失的電解質。最重要的是,要細心聆聽身體的聲音。一旦在運動中感到任何斷食頭暈或不適,就應該立即停下來休息,千萬不要勉強。

如何分辨正常的飢餓感與危險的低血糖信號?

斷食時感到肚子空空是很正常的,但我們要學會分辨,這究竟是普通的飢餓感,還是身體發出的警號。

正常的生理飢餓

正常的飢餓感通常是溫和的,感覺上是胃部空空的,或者會聽到腸胃蠕動的聲音。這種感覺可能一陣一陣地出現,但通常可以透過喝水或專注於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你的思緒依然清晰,身體也沒有其他特別的不適感。

危險的低血糖信號

危險的低血糖信號就完全不同了,它來得又快又急,而且不只是肚子餓那麼簡單。如果你突然感到一陣強烈的斷食頭暈,伴隨著心悸、手腳顫抖、冒冷汗,甚至感到焦慮、煩躁,這就很有可能是低血糖的跡象。這時你的身體並非在開玩笑,而是處於能量短缺的緊急狀態,必須立刻處理。

避免復食後斷食頭暈想吐:第一餐應怎樣吃?

辛苦完成了斷食,如何享受第一餐也是一門學問。如果吃得不對,不但之前的努力可能白費,更有機會引發斷食頭暈想吐等腸胃不適。

避免暴飲暴食

斷食後,我們的消化系統處於休息狀態,需要時間重新啟動。如果第一餐就立刻大魚大肉、狼吞虎嚥,會給腸胃帶來巨大的負擔。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急速飆升,反而可能導致頭暈、疲倦和嚴重腹脹。所以,請務必控制份量,慢慢進食。

注重營養均衡

復食的第一餐,原則是「溫和」、「好消化」、「營養豐富」。可以從一小碗清雞湯、骨頭湯、蒸蛋或一些煮熟的蔬菜開始,讓腸胃先暖機。之後再逐步加入優質蛋白質,例如魚肉、雞胸肉,和少量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番薯或糙米。這樣循序漸進,身體才能好好吸收營養,避免出現不適。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