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提和瑜伽的區別在哪?一文看清7大核心分別與目標選擇,讓你不再猶豫!
普拉提 (Pilates) 與瑜伽 (Yoga),兩種看似相似、同樣強調身心連結的墊上運動,卻經常讓初學者在選擇時感到困惑與猶豫。究竟兩者的分別在哪裡?哪一種才最適合我的目標?它們的核心理念、呼吸方式以至訓練重點,其實存在根本性的差異。本文將從七大核心維度,為你深入剖析普拉提與瑜伽的本質區別,並提供清晰的目標為本選擇指南,無論你想強化核心、改善體態、減壓放鬆還是產後修復,都能找到最適合你的答案,讓你不再迷惘。
快速決策:一張圖表看清普拉提和瑜伽的區別
講到普拉提和瑜伽的區別,很多人都會感到困惑。它們看起來很相似,但其實從核心理念到訓練方式都有很大不同。為了讓你一眼看清普拉提瑜伽分別,我們準備了一張簡單直接的對比圖表,助你根據自己的目標,快速作出最適合的選擇。
普拉提 vs. 瑜伽:核心差異快速對比表
這張對比表從七個關鍵維度出發,清晰地展示了普拉提和瑜伽有什么区别,讓你能夠快速掌握兩者的核心差異。
比較維度:起源歷史
普拉提:歷史相對較短。它是由 Joseph Pilates 於20世紀初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兵設計,最初是一種強調肌肉控制與復康的訓練系統。
瑜伽:歷史源遠流長。它起源於五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是一門結合身體、心靈和精神的古老哲學與修煉體系。
比較維度:核心理念
普拉提:專注於身體的控制學。它強調強化身體核心,即「能量室 (Powerhouse)」,藉此提升全身的穩定性、力量和動作的精準度。
瑜伽:追求身、心、靈的合一與和諧。它不僅是身體層面的鍛鍊,更包含冥想、呼吸與哲學層面,目標是達至內在的平靜與平衡。
比較維度:呼吸方式
普拉提:採用「側胸式呼吸法」。吸氣時胸廓向兩側及後方擴張,全程保持腹部核心收緊,以維持軀幹在動作中的穩定。
瑜伽:主要採用「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腹部自然隆起,呼氣時徐徐收縮,呼吸模式深長而平靜,旨在放鬆身體和引導能量流動。
比較維度:訓練重點
普拉提:重點在於強化深層核心肌群、肌肉耐力與控制力。動作設計強調精準性,講求動作的質素而非數量。
瑜伽:重點在於提升身體的柔韌性、關節活動度和平衡感。練習中包含大量靜態伸展和需要長時間維持特定體式的動作。
比較維度:使用器械
普拉提:分為墊上普拉提 (Mat Pilates) 和器械普拉提 (Reformer Pilates)。後者會使用核心床 (Reformer)、鞦韆床 (Cadillac) 等多種大型器械輔助訓練。
瑜伽:主要在瑜伽墊上進行。練習時可能會使用瑜伽磚、伸展帶、抱枕等輔助工具,以協助練習者更安全、更深入地完成體式。
比較維度:主要好處
普拉提:能有效改善不良姿勢、收緊腹部及身體線條、強化核心力量,對於預防及修復運動創傷也很有幫助。
瑜伽:能顯著減輕精神壓力與焦慮感、提升身體柔軟度、改善睡眠質素,並透過深層呼吸促進血液循環。
比較維度:適合人群
普拉提:特別適合希望改善體態、強化核心力量、進行產後恢復或需要作針對性復康訓練的人士。
瑜伽:特別適合日常生活壓力大、希望尋求心靈平靜、提升身體柔韌性,以及想探索身心連結的人士。
根本分野:深入剖析普拉提與瑜伽的分別在哪裡?
很多人初接觸時,都會覺得墊上普拉提和瑜伽看起來很相似,兩者都是在墊上進行,動作節奏偏慢。但若要真正了解普拉提和瑜伽的區別,就需要從它們的起源、核心理念到訓練方式,進行一次深入的探索。其實,它們的內在基因可說是截然不同。接下來,我們會從三個最核心的角度,帶你一層一層拆解普拉提瑜伽分別在哪裡,讓你清晰了解兩者的根本分野。
分別一:起源與核心理念的追求
普拉提的復康根源:專注於「能量室 (Powerhouse)」強化軀幹,提升身體控制
普拉提的歷史相對年輕,由德國的運動康復專家 Joseph Pilates 於二十世紀初創立。它的誕生,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為了協助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傷兵進行復康訓練。因此,普拉提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科學與功能性色彩。它專注於強化身體的核心,也就是普拉提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能量室 (Powerhouse)」。這個部分涵蓋了腹部、下背部、臀部及骨盆底肌群。普拉提相信,一個強而穩定的軀幹是所有動作的基礎,所以它的訓練體系,就是圍繞著如何啟動及強化這個「能量室」,從而提升對全身肌肉的精準控制力。
瑜伽的身心哲學:追求身、心、靈的合一與和諧,包含冥想與哲學層面
瑜伽則是一趟截然不同的旅程。它源自數千年前的古印度,是一門古老的身心修煉哲學。瑜伽的練習遠遠不止於身體層面的拉伸與鍛鍊,它更追求「身、心、靈」三者的和諧與合一。在傳統的瑜伽課堂中,除了體位法 (Asana) 的練習,通常還會包含呼吸法 (Pranayama) 與冥想 (Dhyana) 的環節。它的終極目標是透過身體的修煉,達至內心的平靜與精神層次的提升。所以,瑜伽探討的是更宏大的生命課題,而不僅僅是身體機能的改善。
分別二:呼吸方式的根本差異
普拉提的「胸式呼吸法」:為核心穩定而設,全程收緊腹部
呼吸是兩者之間一個非常具體和關鍵的技術分野。普拉提採用的是「胸式呼吸法」,也稱為「側向呼吸法」。練習時,要求吸氣時將空氣送入胸腔的兩側及後方,呼氣時則緩慢地將氣體排出。整個過程中,腹部核心必須保持穩定收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進行各種具挑戰性的動作時,核心肌群能持續提供支撐,保護脊椎,確保動作的穩定與安全。你可以想像你的肋骨像手風琴一樣向兩側打開和收合,但腹部始終保持平坦和收緊。
瑜伽的「腹式呼吸法」:為深度放鬆與能量流動,帶動腹部起伏
瑜伽則普遍採用「腹式呼吸法」。這種呼吸方式更深、更緩慢,吸氣時腹部會自然隆起,讓橫膈膜下降,使空氣能深入肺部底層;呼氣時則會慢慢向內收。瑜伽的腹式呼吸旨在為身體帶來更充足的氧氣,同時有助於鎮靜神經系統,引導練習者進入深度放鬆的狀態。它強調呼吸與動作的同步,讓呼吸引領身體的流動,促進體內能量的循環,達至身心的平靜。
分別三:訓練重點與動作設計的目標
普拉提著重:強化深層核心肌群與肌肉耐力,強調動作的精準控制
普拉提的動作設計,就像一位精密的工程師,目標是精準地啟動和鍛鍊特定的深層穩定肌群。它非常強調動作的質量、控制和準確性。在普拉提的練習中,重點不在於你做了多少次,而是在於每一次動作的質量是否到位,核心是否全程參與。它的目標是建立肌肉的耐力與力量,特別是強化那些支撐脊椎、維持良好姿勢的深層肌肉,從而改善體態與身體功能。
瑜伽著重:提升關節活動度與身體柔韌性,包含大量靜態伸展與平衡動作
而瑜伽的動作,則更像是一場流動的舞蹈,它的目標是打開身體的空間,提升關節的活動範圍,增加全身的柔軟度。瑜伽包含大量的靜態伸展動作,透過在一個體式中維持一段時間,來溫和地拉伸肌肉與筋膜。同時,瑜伽也有許多考驗平衡感的體式。這些練習旨在釋放身體的僵硬與緊張,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變得更柔軟、更靈活,動作更舒展。
普拉提 (Pilates) 深度指南:從核心力量到重塑完美體態
要真正理解普拉提和瑜伽的區別,深入了解各自的世界是最好的方法。現在,讓我們將焦點完全放在普拉提上。它不只是一連串的塑形動作,而是一套精密的身體控制科學,能夠由內而外地重塑你的體態。讓我們一起看看,普拉提是如何從復康訓練演變成席捲全球的運動,以及它能為你帶來什麼實際的改變。
普拉提的起源與六大原則
從一戰傷兵復康到全球塑形運動的演變
普拉提的誕生,其實源自一個充滿關懷的初衷。它的創始人 Joseph Pilates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幫助那些臥床的傷兵恢復肌肉力量和活動能力,設計了一套獨特的訓練系統。他利用病床上的彈簧作為阻力,這就是器械普拉提的雛形。這個源於復康的背景,解釋了為什麼普拉提的每一個動作都如此強調精準控制,目標是強化身體的核心「能量室 (Powerhouse)」,安全而有效地重建身體機能。後來,這套系統被帶到美國,並深受舞者和運動員的青睞,逐漸演變成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能夠精雕細琢身體線條的塑形運動。
掌握核心精髓:呼吸、專注、控制、集中、精確、流動
要練好普拉提,並不是單純模仿動作,而是要掌握其六大核心原則,它們是整個系統的靈魂:
- 呼吸 (Breathing): 採用獨特的「胸式呼吸法」,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核心收緊,為動作提供穩定支持。
- 專注 (Concentration): 將意念完全集中在當下的每一個動作上,感受肌肉的發力與身體的變化。
- 控制 (Control): 所有動作都在完全的肌肉控制下進行,沒有任何一個是倉促或隨意的。
- 集中 (Centering): 強調所有力量都源自於身體的核心,即腹、背及臀部組成的「能量室」。
- 精確 (Precision): 追求動作的質量而非數量,每一個細節的位置和發力都力求準確。
- 流動 (Flow): 動作與動作之間流暢地銜接,像舞蹈一樣優雅而連貫。
普拉提的主要種類:墊上與器械的分別
墊上普拉提 (Mat Pilates):利用自身體重,適合初學者建立基礎
墊上普拉提是最經典和普及的形式。你只需要一張墊子,利用自身的體重作為阻力來進行訓練。它的重點在於讓你學會如何啟動核心、穩定身體,並掌握普拉提的基本動作和呼吸模式。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建立身體覺察能力和核心力量的絕佳起點。
器械普拉提 (Reformer Pilates):利用核心床精準鍛鍊,變化更多元
器械普拉提通常是指在核心床 (Reformer) 上進行的訓練。這張床配備了滑輪、彈簧和繩索系統,可以提供阻力或輔助。彈簧的設計能夠更精準地挑戰或支持你的肌肉,讓訓練的強度和變化更加豐富。它不僅能全面強化核心,更能針對性地雕塑四肢線條,帶來墊上運動難以達到的訓練效果。
普拉提帶給你的3大實際好處
針對性強化核心,有效收緊小腹
普拉提的許多動作都圍繞著啟動深層核心肌群,特別是腹橫肌。這條肌肉就像身體自帶的天然腰封。持續練習能夠由內而外地收緊腹部,讓你告別鬆弛的小腹,練出平坦緊實的線條。這也是很多人在尋找普拉提瑜伽分別時,最終選擇普拉提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善不良姿勢,告別寒背與腰痠背痛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很容易出現寒背、圓肩等問題。普拉提透過強化背部肌群和核心,為脊椎提供有力的支撐,幫助你找回身體正確的排列。當姿勢得到改善,許多長期困擾你的腰痠背痛問題,也會隨之得到顯著的舒緩。
提升肌肉控制力與身體覺察能力
普拉提訓練的不只是肌肉力量,更是大腦對身體的指揮能力。在練習過程中,你需要高度專注,感受每一寸肌肉的細微發力。這種訓練能極大提升你的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讓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動作也會變得更協調、更有效率,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更自如地控制身體。
瑜伽 (Yoga) 深度指南:從五千年智慧到現代都市人的心靈綠洲
瑜伽的古老淵源與核心實踐
超越五千年的身心修煉哲學
要清晰了解普拉提和瑜伽的區別,就必須先探索瑜伽那跨越五千年的古老傳承。瑜伽源於古印度,它不僅僅是一套健身動作,更是一門完整的身心修煉哲學。它的終極目標是追求「身、心、靈」的合一與和諧,幫助練習者向內探索,尋找內在的平靜與平衡。這份深刻的哲學底蘊,是普拉提和瑜伽分别中最根本的差異之一。
體位法、呼吸法與冥想的「三位一體」
瑜伽的實踐主要建基於三個核心支柱,它們環環相扣,構成一個完整的修煉體系。第一是「體位法 (Asana)」,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各種瑜伽姿勢,用來鍛鍊身體的柔軟度、力量與平衡。第二是「呼吸法 (Pranayama)」,透過有意識地控制呼吸,調節體內的能量流動與情緒狀態。第三是「冥想 (Dhyana)」,引導心靈回歸平靜與專注。這三者結合起來,讓瑜伽的練習由外到內,從身體延伸至心靈層面。
香港常見的瑜伽派別:你適合哪一種風格?
瑜伽發展至今,演變出眾多派別。在香港,有幾種風格特別受歡迎,它們的節奏與強度各異,總有一種適合你的需要。
哈達瑜伽 (Hatha Yoga):節奏緩慢,適合新手入門
哈達瑜伽可以說是所有瑜伽流派的基礎。它的課堂節奏比較緩慢溫和,會詳細講解每個體位法的正確姿勢,並給予足夠時間讓身體去感受和適應。如果你是初學者,或者希望透過溫和的練習來放鬆身體,哈達瑜伽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阿斯坦加瑜伽 (Ashtanga Yoga):節奏明快,具挑戰性
如果你追求更有活力和挑戰性的練習,阿斯坦加瑜伽會是你的選擇。它的特色是有一套固定編排的串聯動作,練習者需要跟隨特定的呼吸節奏,流暢地完成一系列體位法。整個過程充滿力量與動感,對體能和耐力有較高要求。
熱瑜伽 (Hot Yoga):在高溫環境中排毒與深層伸展
熱瑜伽,顧名思義,是在一個模擬高溫高濕的環境中進行。練習室的溫度一般會維持在攝氏38至40度左右。高溫有助於肌肉更快地放鬆,讓身體可以進入更深層次的伸展。同時,大量排汗也能幫助身體排走毒素,帶來暢快淋漓的感覺。
瑜伽帶給你的3大全方位益處
顯著提升身體柔軟度與平衡感
瑜伽的體位法包含大量靜態伸展與平衡動作。透過長時間維持這些姿勢,身體的肌肉和筋膜會被溫和地拉長,關節的活動範圍亦會隨之擴大。持之以恆地練習,你會發現身體變得更柔軟,平衡感和協調性也得到顯著提升。
透過深層呼吸有效減壓,改善焦慮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而瑜伽的深層呼吸法正是應對壓力的良方。瑜伽練習強調深長而平穩的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方式能直接影響我們的自主神經系統,幫助身體從緊張狀態切換至放鬆模式,有效平靜思緒,改善焦慮情緒。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整體健康
瑜伽練習中的許多扭轉和倒立等體位法,就好像在為我們的內臟器官進行溫和的按摩。這些動作有助於刺激血液流動,將新鮮的氧氣和養分帶到全身各處。良好的血液循環是維持整體健康的基礎,能改善手腳冰冷等問題,讓面色更紅潤。
目標為本選擇指南:普拉提和瑜伽如何影響你的決定
了解普拉提和瑜伽的區別之後,你可能會問,到底哪一種更適合自己?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最佳選擇完全取決於你的個人目標。以下我們從幾個常見的健身目標出發,幫你分析普拉提和瑜伽分別如何達成你的期望,讓你輕鬆做出決定。
如果你的目標是「減壓放鬆,尋求心靈平靜」
建議選擇:瑜伽
原因:瑜伽的冥想與呼吸法更能幫助你達至心靈和諧
假如生活壓力讓你喘不過氣,你希望運動不只是流汗,更是一場心靈的療癒,瑜伽會是你的理想選擇。瑜伽練習的核心不僅是體位法,它更強調透過深長的腹式呼吸與冥想,引導你將注意力放回內在。在練習過程中,你會學習覺察身體的感受與思緒的流動,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動態冥想,能有效平靜神經系統,讓你找回內心的安寧。
如果你的目標是「針對性瘦小腹、改善體態」
建議選擇:普拉提
原因:普拉提能精準啟動核心,高效達到塑形效果
許多人努力運動,但腰腹的線條總是不理想,或者有寒背、骨盆前傾等體態問題。如果這是你的困擾,普拉提就能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普拉提的所有動作都始於「能量室」(Powerhouse)的啟動,也就是你的深層核心肌群。它透過精準控制的動作,喚醒並強化腹橫肌等平時難以鍛鍊的肌肉,所以能高效地收緊小腹、雕塑腰線,並且從根本改善你的身體姿態。
如果你是「產後媽媽,希望強化盆底肌與核心」
建議選擇:普拉提
原因:普拉提被視為產後復康的理想選擇,安全且有效
懷孕與生產會對女性的核心與盆底肌造成極大負擔。普拉提源於復康訓練,它的動作設計溫和且強調控制,非常適合產後媽媽重建身體力量。練習普拉提可以安全地重新連結並強化因懷孕而變得鬆弛的腹部與盆底肌群,有助於改善產後腰痛、尿滲等問題,是許多物理治療師推薦的產後恢復運動。
如果你有「舊患或背痛問題,需要復康性訓練」
建議選擇:普拉提
原因:普拉提的低衝擊與控制性動作可安全地強化身體
對於有關節舊患或長期受背痛困擾的人士,進行高強度運動可能會加劇問題。普拉提的低衝擊特性意味著它對關節的壓力非常小。同時,它極度重視動作的質量而非數量,要求你在穩定控制的狀態下,逐步強化支撐脊椎和關節的深層肌肉。這種訓練模式不僅安全,更能有效建立身體的穩定性,作為物理治療以外的輔助復康訓練。
新手入門攻略:裝備選擇與香港教室資訊
當你了解了普拉提和瑜伽的區別,並準備好踏出第一步時,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裝備和教室的選擇。這一步看似簡單,但選對了工具和環境,能讓你的學習過程事半功倍,更能確保練習的安全與成效。
普拉提墊 vs. 瑜伽墊:它們有分別嗎?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們的分別正正反映出兩種運動的本質差異。許多人以為任何墊子都可以通用,但如果你想得到最好的體驗和保護,選擇專用的墊子就十分重要。
瑜伽墊通常比較薄,厚度大約在3-6mm之間。它的設計重點在於「穩定性」和「防滑」。在瑜伽練習中,有大量的站立和平衡姿勢,薄身的墊子能讓你更實在地感受地面,有助於保持平衡,而表面的防滑材質則確保你在進行下犬式等動作時手腳不會滑動。
相反,普拉提墊則明顯厚實得多,厚度通常在8mm以上。這是因為普拉提有非常多仰臥、側臥或俯臥的動作,尤其是一些需要在脊椎上滾動的練習。厚墊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緩衝」和「保護」,確保你的脊椎、髖骨等關節在接觸地面時感覺舒適,避免因碰撞硬地而受傷。
輔助工具大不同:認識瑜伽磚與普拉提圈
除了墊子,普拉提和瑜伽所使用的輔助工具亦大相逕庭,這也清晰地展示了普拉提瑜伽分別在哪。
瑜伽的輔助工具,例如瑜伽磚、伸展帶和抱枕,其主要目的是「輔助」和「加深」。當身體柔軟度不足時,瑜伽磚能幫助你縮短與地面的距離,維持正確的體位;伸展帶則有助於安全地加深拉伸。這些工具的核心理念是幫助身體在極限範圍內安全地伸展與放鬆。
普拉提的工具則更側重於增加「挑戰」和「阻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普拉提圈(Magic Circle),它可以在大腿內外側或手臂間施加壓力,精準地啟動和強化特定肌群。此外,阻力帶、小皮球等工具,都是為了增加動作的難度,挑戰你的核心穩定性和肌肉控制力。
如何在香港選擇第一間普拉提或瑜伽教室?
在香港,普拉提及瑜伽教室林立,由大型連鎖中心到小型精品工作室,選擇繁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先明確你的目標。回想一下你最初想做運動的原因。是希望減壓放鬆、提升柔軟度?那麼可以從哈達瑜伽(Hatha Yoga)或陰瑜伽(Yin Yoga)的課堂開始。如果是想針對性地改善體態、強化核心力量,那麼墊上普拉提(Mat Pilates)或器械普拉提(Reformer Pilates)的體驗課會是你的理想選擇。
第二,善用體驗課。香港絕大部分教室都提供首次試堂優惠。這是最直接了解教室風格、導師教學方式和整體環境的機會。親身體驗一節課,遠比看再多的網上評論更有效。你可以感受一下導師的指令是否清晰,課堂的節奏是否適合你。
第三,考慮課堂規模。對於初學者,小班教學的優勢非常明顯。導師能給予更多個人化的指導和動作調整,這對於建立正確的基礎尤其重要,能有效避免受傷。大型課堂的價格可能較低,但導師未必能照顧到每一位學員。
最後,地點的便利性是維持恆常練習的關鍵。選擇一間鄰近你住所或公司的教室,能大大減低你因交通不便而缺席的念頭。當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一件需要費力安排的事情時,你便能更輕鬆地堅持下去。
常見問題 (FAQ)
Q1: 普拉提和瑜伽,哪一個減肥效果更好?
這是一個很多人在了解普拉提和瑜伽的區別時,最關心的問題。其實,兩者都能夠幫助體重管理,不過它們的方式和側重點有所不同。普拉提專注於強化深層核心肌群,建立肌肉量。當身體的肌肉比例增加,基礎代謝率也會隨之提升,這代表身體在休息狀態下也能消耗更多熱量,形成一個更易瘦的體質。普拉提的塑形效果尤其顯著,能針對性地收緊腹部、臀部線條。
另一方面,瑜伽對減重的貢獻,則更多體現在動態的練習與身心調節上。例如節奏較快的阿斯坦加瑜伽或流瑜伽,本身就是一項很好的心肺運動,能夠在練習過程中燃燒大量卡路里。同時,瑜伽的呼吸與冥想練習有助於調節壓力荷爾蒙,避免因壓力引發的暴飲暴食。所以,選擇哪一個,取決於你喜歡的運動模式,持續練習才是成功減重的關鍵。
Q2: 我完全沒有運動基礎,應該從哪一個開始?
對於運動新手,普拉提和瑜伽都設有非常適合入門的課程。你的選擇可以基於你的初步目標。
如果你希望從建立身體核心力量、改善日常姿勢開始,可以先嘗試墊上普拉提 (Mat Pilates)。它的動作設計精準,強調身體控制,能夠幫助你安全地喚醒沉睡的深層肌肉,為日後所有運動打下穩固基礎。
如果你追求的是提升身體柔軟度,學習放鬆和減壓,那麼從哈達瑜伽 (Hatha Yoga) 開始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哈達瑜伽的節奏相對緩慢,注重基本體式的停留和呼吸配合,讓你有足夠時間去感受身體的伸展與變化。建議可以分別體驗兩者的入門課,親身感受哪一種更適合自己。
Q3: 我可以在家自學嗎?
現今網絡上有海量的教學影片,在家自學非常方便。不過,我們建議在有一定基礎後才完全轉為在家練習。普拉提和瑜伽都極度重視動作的準確性與身體順位。特別是初學者,身體覺察能力還在建立階段,很難自行判斷姿勢是否正確,錯誤的練習不但效果打折,更有可能導致受傷。
最理想的做法是,先參加幾堂由專業導師指導的實體課程。導師能夠親身為你糾正動作,幫助你建立正確的發力感和身體記憶。當你掌握了基本原則後,再配合網上資源在家練習,這樣會安全而且有效得多。
Q4: 我可以同時練習這兩種運動嗎?
當然可以,而且兩者是絕佳的互補組合。同時練習普拉提和瑜伽,能讓你的訓練成效更加全面。
普拉提為你建立強大而穩定的核心力量,這種由內而外的支撐,能讓你在練習瑜伽的高難度平衡或倒立體式時,表現得更穩定、更安全。你可以把普拉提視為鞏固身體「結構」的工程。
而瑜伽則能提升你的身體柔韌性與關節活動度,進行深層的肌肉伸展。這正好可以舒緩因普拉提肌肉訓練後可能產生的緊繃感,同時瑜伽的靜心效果也能平衡普拉提專注於肌肉控制的狀態。兩者結合,剛柔並濟,能讓身體的力量與柔韌達到一個更理想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