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來不能做什麼運動?必讀指南:一文看清5大運動禁忌與3類舒緩推薦
每個月總有幾天,關於「月經期間可否運動」的疑問便會浮現。坊間說法眾說紛紜,有人提倡完全休息,避免加劇不適;亦有研究指適度運動能有效舒緩經痛。面對身體的疲倦、腹脹與腰痠,到底應該如何抉擇?
其實,答案並非單純的「可以」或「不可以」,關鍵在於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選擇對的運動」。本指南將打破迷思,為你提供一套科學且個人化的經期運動方案。我們不止會明確列出5大應避免的「紅燈區」運動,以防加劇身體負擔;更會根據你的個人狀況,推薦3大類有助舒緩不適的「綠燈區」運動。在開始前,我們會先教你一套2分鐘自我評估法,助你根據當日經痛程度與能量水平,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讓你安全、有效地度過生理期。
月經運動前必讀:2分鐘自我評估,找出最適合你的運動模式
許多人都想直接知道月經來不能做什麼運動,但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是,「今天的我」適合做什麼運動?網上的建議五花八門,有人說絕對要休息,有人說可以照常運動。其實,答案不在別人身上,而在於你自己的身體。在決定是否要運動,或者解答「來月經能運動嗎」這個疑問前,花兩分鐘做個快速的自我評估,就能為自己量身訂造最合適的運動模式。
超越「傾聽身體」:為何你需要一套具體的經期評估標準
我們經常聽到「傾聽身體的聲音」這句建議,這當然是個好方向。不過,有時候身體的訊號可能很模糊,到底是普通的疲倦,還是身體真的需要休息的警號?單憑感覺,有時很難做出準確判斷。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一套更具體、更客觀的評估標準,幫助我們將模糊的感覺轉化為清晰的行動指引。
避免盲目跟從建議,建立個人化運動準則
每個人的經期反應都獨一無二,別人的「輕度運動」可能是你的「劇烈負擔」。如果盲目跟從一份「月經來不能做的運動」清單,你可能錯過了能舒緩不適的溫和運動;反之,如果勉強跟從運動達人的經期課表,又可能令身體超出負荷。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評估準則,才能真正做到安全又有效地在經期活動身體。
了解荷爾蒙如何影響你當下的體能與情緒
這一切背後都有科學根據。月經期間,你體內的雌激素與黃體酮水平會降至最低點。這兩種荷爾蒙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你的能量水平、體溫調節、肌肉耐力以至情緒狀態。身體可能處於一個能量較低且輕微發炎的狀態,所以感到疲倦、提不起勁或情緒波動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了解這一點,你就能明白為何運動計劃需要彈性調整。
制定你的經期運動處方:3步簡易自我檢測法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一個簡單的三步檢測法,為自己開一張當日的「經期運動處方」。這個方法能幫助你清晰判斷今天是否適合月經做運動,以及適合哪種類型的運動。
第一步:經痛與不適感評分 (1-10分,1為無感,10為劇痛)
首先,為你整體的疼痛與不適感打個分數。1分代表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感覺和平日無異;5分代表有明顯的墜脹感或痠痛,但不影響日常活動;而10分則是需要躺下休息的劇烈疼痛。這個分數是你決定運動強度的最重要指標。
第二步:能量水平評估 (選擇:電量飽滿 / 尚有餘力 / 只想躺平)
接著,評估一下你現時的「電量」。你可以從以下三個選項中選擇最貼切的描述:
* 電量飽滿: 精神不錯,感覺和平日差不多,有動力做些事情。
* 尚有餘力: 有點疲倦,但處理日常事務後,仍覺得可以出門散散步或做點輕度活動。
* 只想躺平: 感覺身體被抽乾,只想窩在沙發或床上,沒有多餘的精力。
第三步:主要症狀辨識 (例如:水腫腹脹、嚴重腰痠、情緒波動)
最後,辨識一下今天最困擾你的是哪種症狀。是腹部脹氣和水腫特別嚴重?還是下背部的痠痛讓你坐立難安?又或者是情緒比較低落,容易煩躁?不同的主要症狀,適合的舒緩方式也不同。例如,水腫腹脹可能透過溫和伸展得到改善,而嚴重腰痠則需要避免某些會拉扯到腰部的動作。
【經期運動紅燈區】月經來應避免的5大類運動
談到月經來不能做什麼運動,這幾乎是每位有運動習慣的女生都會思考的問題。雖然我們鼓勵在經期進行適度運動來舒緩不適,但確實有些運動類型會為身體帶來額外負擔,甚至可能加劇經痛或疲勞感。與其說是絕對禁止,不如將其理解為一個「暫時休息」的聰明選擇。以下我們就來逐一剖析,月經來不能做的運動主要有哪五大類,讓你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禁忌運動 1: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與劇烈跳躍
為何要避免:可能加劇身體發炎反應與能量消耗
HIIT的原理是在短時間內將心率推至極限,這對身體來說是一種高強度的壓力。月經期間,身體本來就可能處於輕微的發炎狀態,能量水平也相對較低。進行HIIT會進一步消耗你寶貴的能量,還可能加劇身體的發炎反應,讓恢復時間變得更長。
潛在風險:增加骨盆底與腹部衝擊,加重墜脹感
另外,像波比跳(Burpees)或開合跳這類劇烈跳躍動作,會對骨盆底肌和腹部造成持續的衝擊。這會加重許多人經期時都會有的下腹墜脹感,讓原本的不適雪上加霜。
禁忌運動 2:大重量負重訓練 (如:大重量硬舉、深蹲)
為何要避免:顯著增加腹內壓,對充血子宮造成額外負擔
進行大重量的硬舉或深蹲時,你需要運用核心力量來穩定身體,這會顯著增加腹腔內部的壓力。在經期,子宮處於充血且敏感的狀態,過高的腹內壓會對它造成額外的擠壓和負擔,可能引發或加劇經痛。
替代方案:改為輕重量、高次數的上肢或臀橋訓練
這不代表你需要完全放棄力量訓練。你可以將重量減半,或者改為專注於上肢的訓練,例如啞鈴划船或肩推。像是臀橋這類針對臀部的訓練,既不會過度壓迫腹部,又能維持肌力,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禁忌運動 3:特定的高難度瑜伽動作 (如:倒立、深度扭轉)
醫學新觀點:風險非關經血逆流,而是低血壓引致的暈眩
過去很多人認為經期做倒立會導致經血逆流,但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這個說法的證據不足。真正的風險在於,部分女性在經期時血壓會偏低。進行倒立等頭下腳上的動作,可能會因為姿勢快速改變而引致頭暈或眼前一黑,增加了跌倒的風險。
為何要避免:過度擠壓腹腔或增加骨盆腔壓力
至於深度的腹部扭轉動作,則會過度擠壓正在收縮的子宮和腹腔器官,可能會引起不適。總的來說,任何會讓骨盆腔壓力劇增或可能導致暈眩的動作,都應該暫時避免。
禁忌運動 4:長時間高強度耐力運動 (如:長跑、三項鐵人)
為何要避免:身體處於能量較低水平,容易導致體力透支
來月經能運動嗎?當然可以,但運動類型很重要。經期時,身體的荷爾蒙變化會讓你的能量水平不如平時。進行長跑或三項鐵人這類需要長時間消耗大量體力的運動,很容易讓你感到體力透支,甚至影響之後幾天的精神狀態。
潛在風險:可能加劇因經血流失造成的輕微貧血狀況
此外,經血的流失會讓身體的鐵質水平暫時下降,部分人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貧血現象,例如容易疲倦或頭暈。在這種狀態下進行高強度的耐力運動,無疑是加重了身體的負擔。
禁忌運動 5:高強度競技型或高反應要求的運動
為何要避免:經期反應時間或變慢,增加受傷風險
有研究指出,荷爾蒙的波動可能會輕微影響女性的反應時間和協調性。對於需要快速反應的競技運動,例如球類比賽或搏擊,這種微小的差距就可能增加扭傷或碰撞等意外受傷的風險。
心理因素:高競爭壓力可能加劇經期情緒波動
競技運動伴隨的高強度競爭和心理壓力,也可能與經期時較為敏感的情緒互相影響。這可能會讓你在賽後感到更加疲憊或情緒低落。
【經期運動綠燈區】舒緩不適!3大類推薦運動與指南
討論完「月經來不能做什麼運動」的紅燈區後,現在我們來看看真正能幫助你的「綠燈區」。其實,來月經能運動嗎?答案是肯定的。選對運動不但無害,反而能成為舒緩不適的好幫手,關鍵在於懂得如何根據身體狀況,選擇最適合當下的運動模式。
根據你的「自我評估」結果,選擇合適的運動模式
每個人的經期體驗都不同,所以網絡上的建議不能完全照單全收。在開始任何運動前,先花一分鐘評估自己的狀態,才能找到最個人化的運動處方。
A. 溫和修復模式 (適合:經痛明顯、只想躺平者)
如果經痛明顯,只想整天躺在床上,這個模式就是為你而設。目標不是「訓練」,而是透過最溫和的方式與身體連結,促進放鬆。
B. 輕度活化模式 (適合:輕微不適、尚有餘力者)
感覺到輕微的腹脹或腰痠,但整體精神尚可。這個模式的目標是溫和地活動身體,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活絡起來。
C. 能量維持模式 (適合:狀態良好、無明顯不適者)
如果你幾乎沒有任何不適,感覺和平日差不多,這個模式的目標是在不造成額外壓力的前提下,維持你的運動習慣與能量水平。
推薦運動 1:舒緩瑜伽與靜態伸展
瑜伽與伸展是經期運動的入門首選,特別適合處於「溫和修復模式」或「輕度活化模式」的你。它能有效放鬆繃緊的肌肉,特別是骨盆和下背區域。
必學四大舒緩動作:貓牛式、嬰兒式、橋式、臥英雄式
這裡有四個非常簡單又有效的動作,你可以在瑜伽墊甚至床上進行:貓牛式(Cat-Cow Pose)、嬰兒式(Child’s Pose)、橋式(Bridge Pose)和臥英雄式(Reclining Hero Pose)。這些動作都能溫和地打開骨盆周圍的空間,舒緩脹痛感。
動作重點:配合深長腹式呼吸,溫和放鬆骨盆與下背
進行這些動作時,關鍵是配合深長而緩慢的腹式呼吸。吸氣時想像腹部像氣球般脹起,呼氣時慢慢收回。這個過程能溫和地按摩腹腔,有助放鬆骨盆與舒緩下背的痠痛感。
推薦運動 2:輕度心肺有氧運動
當你處於「輕度活化模式」或「能量維持模式」時,輕度的有氧運動是個絕佳選擇。很多人常常疑惑月經可以做運動嗎?對於有氧運動來說,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控制好強度。
運動選擇:散步、快走、橢圓機、室內單車
不需要到健身室大汗淋漓。簡單的散步、快走,或者使用健身室的橢圓機、室內單車,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強度與時間建議:維持在可交談的程度,持續20-30分鐘
運動強度應維持在可以輕鬆與人交談的程度。時間建議持續20至30分鐘就足夠,目標是讓身體微微發熱,心跳略為加速即可。
科學原理:促進血液循環,釋放安多酚以天然止痛
這背後的原理很簡單。輕度有氧運動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和水腫。同時,身體會釋放安多酚(Endorphins),這是一種天然的止痛劑,能有效減輕經痛感。
推薦運動 3:輕度力量與肌力訓練
如果你有恆常的訓練習慣,一定會問到肌力訓練。月經做運動,特別是力量訓練,是完全可行的,不過需要聰明地調整。這個模式最適合狀態良好的「能量維持模式」。
訓練重點:專注於上肢與臀部肌群,避免腹部核心受壓
這段時間的訓練重點應該放在上肢肌群(如手臂、背部)和臀部肌群。要避免任何會對腹部核心直接加壓的動作,例如捲腹(crunches)或平板支撐(planks)。
重量建議:將平日重量減至50%或更低,著重動作穩定性
請將平日訓練的重量減至50%或更低。經期的目標是維持肌肉活動度與動作穩定性,而不是追求突破個人紀錄。專注在每一次動作的品質上,感受肌肉的穩定發力。
經期運動常見問題 (FAQ)
我們整理了一些關於經期運動最常見的疑問,希望可以幫你釐清一些觀念。畢竟,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安心地為自己做決定。
Q1:經期可以游泳嗎?衛生和感染風險如何處理?
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月經可以做運動嗎,特別是像游泳這類活動。答案是可以的。只要你使用合適的衛生用品,經期游泳是安全衛生的。關鍵在於使用內置式的產品,例如衛生棉條或月經杯。它們可以在體內承接經血,有效防止經血外漏,同時也阻隔了池水進入陰道。
至於感染風險,主要來自於不潔的水質,而不是游泳這個行為本身。所以,選擇有良好水質管理系統的泳池很重要。運動後,記得要立即更換衛生棉條或清潔月經杯,並且換上乾爽的衣物,這樣就可以大大減低感染的風險。
Q2:月經期間運動會否影響經血量?
另一個大家常常討論的問題是,來月經能運動嗎,運動會不會讓經血量變多?這個想法可以理解。運動會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所以你可能會發現,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經血排出得更順暢,感覺上好像流量短暫增加了。
不過,這通常只是加速了原本就要排出的經血,而不是讓你的總經血量增多。從長遠來看,規律的適度運動,反而有助於調節荷爾蒙,對穩定經期和經血量有正面作用。如果發現每次運動後,經血量都異常地大幅增加,並且伴隨嚴重不適,這可能代表運動強度對你目前的身體狀況來說太高了,需要適度調整。
Q3:長期規律運動真的能改善經痛嗎?原理是什麼?
對於月經做運動能否改善經痛,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背後有科學根據。長期並規律地運動,確實是改善經痛的有效方法。
它的原理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運動會促使身體釋放一種叫做「安多酚」(Endorphin)的物質,它有「天然止痛藥」之稱,能有效提升身體對疼痛的耐受度。第二,規律運動有助於調節體內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水平,這種物質是引致子宮收縮、造成經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後,運動能促進骨盆腔的血液循環,改善子宮肌肉因缺血而引起的痙攣,從而舒緩疼痛。
Q4:如果我完全沒有不適,還需要遵守運動禁忌清單嗎?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如果你的經期一直都很順利,幾乎沒有任何不適,是否還需要參考那些「月經來不能做的運動」清單?
你可以將這份清單視為一個「安全指引」,而不是一套絕對的「禁令」。我們之所以建議避免某些運動,例如大重量的負重訓練或高難度倒立,是因為它們會顯著增加腹腔內壓,或者可能因經期血壓較低而引發暈眩。即使你當下感覺良好,這些生理反應依然存在。
所以,聆聽身體的聲音永遠是最高原則。如果你狀態極佳,可以維持運動習慣,但作為預防措施,將平日的訓練強度或重量稍微降低一些,會是一個更安全穩妥的做法。
Q5:經期運動時出現哪些警號,應立即停止?
學會辨識身體的警號,比遵守任何運動清單都來得重要。無論你平時的體能如何,在經期運動時,一旦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都應該立即停止,好好休息。
- 疼痛加劇: 腹部的疼痛感變得尖銳或劇烈,遠超過你平常的經痛程度。
- 頭暈目眩: 感到頭暈、噁心,甚至有天旋地轉的感覺。
- 異常疲勞: 身體突然感覺極度疲憊、虛弱無力,與運動強度不成正比。
- 出血量突增: 運動中或運動後,經血量突然變得非常多,需要頻繁更換衛生用品。
- 冒冷汗或臉色蒼白: 這些都是身體發出負荷過重的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