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來前水腫變麵包臉?一文看懂4大體質成因,必學7招去水腫急救法!
明明體重無變,為何每逢月經來臨前,臉龐就腫得像麵包,雙腿又脹又重,連平時合身的褲都變得緊繃?這種惱人的經前水腫,彷彿是每月避無可避的魔咒。其實,水腫並非無法擊退。本文將帶你從西醫的荷爾蒙波動,到中醫的四大體質(肝氣鬱結、脾腎陽虛、氣滯血瘀、氣血虛弱)角度,全面拆解經前水腫的元兇,更會提供一分鐘自我檢測,助你快速辨識體質,並教你7個實用的飲食、按摩及運動急救法,讓你告別金魚眼與麵包臉,輕鬆度過經前時期。
拆解經前水腫元兇:從西醫荷爾蒙到中醫體質
月經來前水腫是很多女性每個月都會面對的困擾。要有效解決黎m前水腫,首先要了解它背後的成因。其實,無論是西醫的荷爾蒙理論,還是中醫的體質學說,都為我們提供了理解這個現象的線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從這兩個角度,深入拆解為何月經來前會水腫,找出真正的元兇。
西醫觀點:為何月經來前會水腫?拆解荷爾蒙波動成因
從西醫的角度看,m前水腫的關鍵在於女性體內兩種主要荷爾蒙的週期性變化,它們就是黃體素和雌激素。在排卵後到月經來臨前的這段時間,這兩種荷爾蒙水平的波動會直接影響身體處理水份和鹽份的方式,從而引發水腫。
黃體素(Progesterone)的角色:影響靜脈壁與身體排水能力
排卵後,身體會分泌大量的黃體素。黃體素的一個作用是會令靜脈血管壁變得稍微鬆弛,這會減慢血液回流的速度。當循環變慢,加上它會影響腎臟對鈉和水的調節,身體的排水能力便會下降,導致水份更容易滯留在組織間隙中,形成水腫。
雌激素(Estrogen)的影響:增加血管通透性與鈉水滯留
與此同時,雌激素的水平在月經前也會有一次高峰。高水平的雌激素會增加微絲血管的通透性,意思就是血管壁變得比較「疏」,讓更多液體可以滲透到血管外的組織中。而且,雌激素還會促使身體保留更多的鈉質和水份,兩者共同作用下,水腫的情況就更加明顯了。
中醫觀點:氣血失衡如何導致經前水腫?
換個角度,中醫認為經前水腫與身體的「氣血」是否平衡,以及水液代謝功能是否正常有密切關係。當體內氣血運行不順暢,或者相關臟腑功能失調時,水濕便無法正常排出,積聚在體內形成水腫。根據不同的症狀表現,中醫將其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肝氣鬱結型:情緒波動大,伴隨胸部及兩脅脹痛
如果你在經前特別容易情緒不穩、煩躁易怒或感到抑鬱,同時伴隨胸部、乳房或身體兩側脅肋位置脹痛,這很可能屬於「肝氣鬱結」型。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負責調節全身氣的流動和情緒。壓力或情緒問題會導致肝氣不順,氣機一旦鬱結,便會影響水液的正常疏導,引起水腫和脹痛。
脾腎陽虛型:雙腿沉重感最明顯,常伴隨怕冷及疲倦
這種類型的水腫通常在下半身最為顯著,特別是雙腿會感到異常沉重和腫脹。同時,你可能經常覺得怕冷、手腳冰冷、容易疲倦和腰痠。中醫理論中,脾和腎的「陽氣」是推動水液代謝的動力。當脾腎陽氣不足,身體就像缺乏足夠的火力去蒸發水濕,導致水液停滯,尤其容易積聚在身體下方。
氣滯血瘀型:固定位置刺痛,經血有血塊,排出後痛感稍緩
如果你的經痛是固定位置的刺痛,經血顏色偏暗紅或紫黑,並且夾雜著較大的血塊,那麼你可能屬於「氣滯血瘀」型。這通常是肝氣鬱結的進一步發展。氣的流動停滯久了,便會影響血液的運行,形成血瘀。瘀血阻礙經絡,不通則痛,水液代謝同樣會受阻,加劇腹部或身體局部的腫脹感。一個很典型的特徵是,當血塊排出後,刺痛感會暫時得到紓緩。
氣血虛弱型:面色蒼白、頭暈心悸,經期時更感乏力
這種類型的水腫通常不會太嚴重,但會伴隨一系列虛弱的症狀。例如面色蒼白或萎黃、時常感到頭暈、心悸、精神不振。經期期間或之後,疲倦乏力的感覺會特別強烈。這是因為身體整體的氣和血都不足,無法有效推動血液和水液運行,也無力濡養全身,因而出現輕微水腫及各種虛弱的表現。
你是哪種經前水腫體質?一分鐘自我檢測找出調理關鍵
幾乎每個女生都經歷過月經來前水腫,明明體重沒變,臉部和四肢卻腫脹得像變了另一個人。其實,從中醫角度看,黎m前水腫並非只有一種成因,而是反映了身體內部不同的失衡狀態。想知道自己的m前水腫屬於哪一種類型,並且找到最適合你的調理方法嗎?以下的自我檢測,就是你找出答案的第一步。
簡易體質問卷:透過5大關鍵問題快速辨識水腫類型
請回想一下你最近幾次月經來臨前的身體狀況,然後誠實回答以下五個問題。這些線索組合起來,就能拼湊出你身體的真實面貌,讓我們更準確地了解月經來前會水腫的根本原因。
問題一:經前情緒狀態(易怒抑鬱 vs 疲倦無力)
經期前,你的情緒是比較容易煩躁、看什麼都不順眼,甚至感到莫名低落抑鬱?還是覺得特別疲倦、提不起勁,只想躺下休息,連說話都覺得費力?前者偏向「肝氣鬱結」,後者則可能是「氣血虛弱」的表現。
問題二:水腫主要部位與感覺(全身性 vs 下肢沉重)
你的水腫感覺是怎樣的?是全身都感到浮腫,尤其是臉部和胸部脹滿?還是水腫特別集中在下半身,雙腿感覺非常沉重,好像綁了鉛塊一樣?後者通常與「脾腎陽虛」的水濕代謝不良有關。
問題三:疼痛的性質(脹痛 vs 刺痛)
經前你是否會感到疼痛,例如頭痛或腹痛?這種痛是游走不定的脹痛、悶痛感?還是像針刺一樣、位置固定的刺痛?脹痛多與「氣滯」有關,而刺痛則是「血瘀」的典型特徵。
問題四:月經血塊與顏色(多且深色 vs 少且淡色)
月經的狀況是身體氣血的直接反映。你的經血顏色是不是偏暗紅或紫黑色,而且夾雜很多血塊?還是顏色偏淡、質地較稀,像洗過肉的水一樣?前者指向「氣滯血瘀」,後者則與「氣血虛弱」關係密切。
問題五:日常身體感覺(怕冷 vs 口乾舌燥)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一個特別怕冷的人,手腳經常都是冰冷的?這通常是「陽虛」的表現。相反,如果你時常感到口乾舌燥、心煩氣躁,則可能與體內虛熱有關。
針對性初步調理建議:根據檢測結果優先採用的方法
完成上面的小問卷後,相信你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現在,可以根據最符合你情況的類型,參考以下的初步調理建議,從生活細節開始改善。
肝氣鬱結型調理:重點疏肝解鬱,推薦瑜伽伸展與按摩太衝穴
如果你經常情緒波動大、胸部脹痛,調理的重點在於讓鬱結的「氣」順暢流動。練習瑜伽或進行溫和的全身伸展,有助於釋放身體的緊張感。另外,可以多按摩腳背上的「太衝穴」(位於大拇趾和第二趾骨頭交會的凹陷處),這個穴位有助於疏通肝氣,穩定情緒。
脾腎陽虛型調理:首要溫陽利水,建議熱水浸腳及多食生薑
如果你是雙腿沉重、特別怕冷的類型,首要任務就是為身體補充陽氣,提升代謝水濕的能力。每晚用熱水浸腳約15-20分鐘,讓暖意從足底傳遍全身。飲食上可以多加入生薑,無論是煮餸或是泡一杯暖暖的薑茶,都有助溫暖身體,幫助排走多餘水分。
氣滯血瘀型調理:關鍵活血化瘀,著重規律有氧運動與下腹熱敷
如果你的經痛是刺痛感,而且經血多血塊,調理關鍵在於推動氣血運行,化解瘀塞。維持每週3-4次的規律有氧運動,例如快步走或慢跑,是改善全身循環最有效的方法。經前感到腹部不適時,可以用暖水袋或暖貼熱敷下腹部,溫熱能幫助放鬆肌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瘀血引起的疼痛。
氣血虛弱型調理:核心補氣養血,飲食多攝取紅肉、菠菜
如果你經常面色蒼白、疲倦乏力,調理的核心就是為身體補充能量和養分。飲食調理是重中之重,應該多攝取能夠補氣養血的食物。例如,適量的紅肉(如牛肉、羊肉)、動物肝臟、菠菜、車厘子、提子乾等,都是非常好的選擇,有助於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致的各種經前不適。
如何消除經前水腫?告別金魚眼與麵包臉的7大急救法
月經來前水腫是很多女生的共同煩惱,明明體重沒有增加,但整個人看起來卻像胖了一個碼,特別是臉部和四肢的浮腫感,令人十分困擾。其實黎m前水腫的現象,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以下分享七個實用的急救法,幫助你從根本調理,告別經前「發水麵包」的狀態。
急救法一:調整飲食,從內在「抽濕」
飲食減法:戒絕高鈉食物與精緻澱粉兩大水腫元兇
身體就像一塊海綿,鈉質就是那個會讓海綿瘋狂吸水的物質。經期前,荷爾蒙的變化本來就會讓身體傾向於滯留水份與鈉質,如果再進食重口味的食物,例如薯片、加工肉類、濃味的湯粉麵,無疑是雪上加霜。精緻澱粉如白麵包、蛋糕、含糖甜品等,則會快速提升血糖,引致胰島素濃度上升,這會讓腎臟回收更多的鈉,間接加劇m前水腫的情況。所以,經前一週應盡量選擇清淡、以原型食物為主的餐點。
飲食加法:多攝取高鉀、高鈣、高鎂三大「去水」營養素
在飲食中增加一些特定營養素,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和水分。鉀質就像是鈉質的剋星,有助於平衡體內電解質,促進排尿。香蕉、菠菜、牛油果、番薯和奇異果都是很好的高鉀食物來源。鈣質和鎂質也有助於緩解經前水腫和其他不適症狀。可以從深綠色蔬菜、豆腐、堅果、黑朱古力中攝取這些重要的礦物質。
急救法二:智慧飲水與去濕飲品
破解迷思:為何多喝水反而能幫助消除水腫?
很多人以為水腫是因為喝水太多,所以不敢喝水,這其實是個常見的誤解。當身體缺水時,反而會啟動保護機制,努力將僅有的水分儲存起來,導致水分滯留。相反,飲用充足的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讓身體知道水源充足,不需要「囤積」水分,同時也能更有效地將體內多餘的鈉質經由尿液排出,從而減輕水腫。
天然利尿飲品推薦:無糖紅豆水、黑咖啡、薏米水的最佳飲用時機
除了白開水,也可以適量飲用一些天然的利尿飲品。無糖紅豆水是溫和的選擇,適合在下午飲用。黑咖啡的利尿效果顯著,最好在早上飲用,既能提神又能去水腫,同時避免影響晚間睡眠。薏米水雖然去濕效果好,但性質偏寒涼,體質虛寒的女生在經前應慎飲或只在日間飲用少量。
急救法三:中醫穴位按摩,一按即消腫
腿部消腫:按壓三陰交穴,健脾益腎調理月經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往上約四隻手指寬的位置,在脛骨後方。這個穴位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的交會點,經常按壓有助健脾利濕、調理氣血,對於改善月經來前會水腫的下肢腫脹特別有效。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壓,感到輕微痠脹感即可,每邊按壓3-5分鐘。
面部消腫:按壓承泣穴與攢竹穴,舒緩眼部浮腫
早上起來變成「金魚眼」,可以靠按摩眼周穴位急救。承泣穴位於眼球正下方,眼眶骨的邊緣處。攢竹穴則在眉頭凹陷的位置。用食指指腹輕輕按壓這兩個穴位,每個穴位打圈按摩約1分鐘,有助促進眼周的血液循環,快速舒緩眼部浮腫。
急救法四:規律有氧運動,啟動身體循環
推薦運動:每週3-5次快走或慢跑促進循環
運動是啟動全身循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規律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或踩單車,可以強化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動,幫助身體透過排汗和排尿的方式,將多餘的水分和廢物代謝出去。建議每週進行3至5次,每次約30分鐘,讓身體微微出汗,就能達到很好的去水腫效果。
急救法五:睡前伸展,改善下肢回流
必做動作:睡前抬腿15分鐘改善下肢血液回流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睡前習慣。平躺在床上或瑜伽墊上,將雙腿抬高靠在牆上,讓身體與腿部呈90度角。這個動作利用地心吸力,幫助積聚在下肢的血液和淋巴液順利回流,能即時舒緩腿部的腫脹和疲勞感。維持這個姿勢約15分鐘,直到感覺雙腿有點微麻即可。
急救法六:溫感療法,利用熱力促進代謝
熱水浸浴或浸腳:加入粗鹽或薑片加強效果
溫熱可以使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經前一星期,可以養成每晚用熱水浸浴或浸腳的習慣。在熱水中加入一把粗鹽或幾片生薑,能進一步加強溫經通絡和促進排汗的效果,對於改善因體質虛寒引致的水腫特別有幫助。
H44: 下腹部熱敷:有效舒緩氣滯血瘀引致的腹部脹痛
如果你的經前水腫伴隨著明顯的腹部脹痛,特別是中醫辨證屬氣滯血瘀的類型,可以在下腹部放置暖水袋或熱敷墊。溫熱的感覺不僅能舒緩肌肉緊張,更有助於促進盆腔的血液循環,緩解因循環不暢所引致的腫脹和疼痛感。
急救法七:注意日常姿勢,避免循環受阻
避免翹腳等不良姿勢,維持下半身循環暢通
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也會影響水腫。長時間久坐或久站,都會讓下半身的循環變差。如果再加上翹腳的習慣,會壓迫腿部的血管和淋巴管,阻礙血液回流,令腿部水腫問題惡化。工作期間應定時站起來走動一下,伸展雙腿,坐著的時候也盡量保持雙腳平放,維持下半身循環暢通。
經前水腫只是小事?出現四大警號應立即求醫
大部分的月經來前水腫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會隨月經來潮而改善。不過,有些水腫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號。如果你的m前水腫情況伴隨以下特徵,就應該多加留意,並且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自我檢查清單:快速分辨生理性與病理性水腫
雖然月經來前會水腫很普遍,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清單,初步判斷自己的情況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
警號一:水腫持續不退,月經結束後仍未改善
正常的經前水腫與荷爾蒙週期密切相關。所以,當月經來潮後,荷爾蒙水平改變,水腫問題理應會慢慢消退。如果月經結束了,但身體的腫脹感依然沒有改善,甚至持續下去,這就表示水腫可能與月經週期無關,而是由其他健康問題引起。
警號二:水腫為單側(例如只有一邊腳腫)
荷爾蒙變化是全身性的影響。因此,由荷爾蒙引致的經前水腫,通常會對稱地出現在身體兩側,例如雙腳、雙手或整個面部都會感到浮腫。但如果水腫只出現在單邊,例如只有左腳或右腳腫脹,這就是一個重要的警號。因為單側水腫可能代表該側的血管或淋巴系統循環受阻,例如深層靜脈栓塞,需要立即處理。
警號三:按壓皮膚後,凹陷久久無法回彈
你可以自己做一個簡單測試。用手指用力按壓小腿脛骨前側的皮膚幾秒鐘,然後放開。如果皮膚立即回彈,恢復原狀,這屬於正常的皮膚彈性。但如果按壓後留下一個明顯的凹陷,而且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慢慢回復,這種情況稱為「凹陷性水腫」。這代表身體組織間的液體過多,可能與心臟、肝臟或腎臟功能失調有關。
警號四:伴隨呼吸困難、心悸、體重異常急劇增加等症狀
如果水腫同時伴隨其他嚴重症狀,就必須高度警惕。例如,稍微活動一下就覺得喘不過氣、心跳異常快速或不規律、尿量顯著減少、或是在短時間內體重不尋常地急劇上升。這些症狀都指向水腫可能與心臟或腎臟等重要器官的疾病有關,並非單純的生理期問題。
應該諮詢哪一科醫生?
當你發現自己的水腫情況符合上述任何一個警號時,下一步就是尋求專業協助。
一般情況:可先諮詢家庭醫生或婦產科醫生
你可以先預約你的家庭醫生,詳細描述你的水腫情況和出現時間。家庭醫生會進行初步的問診和檢查,判斷問題的可能方向。你也可以諮詢婦產科醫生,他們可以先排除是否與婦科問題相關。
若懷疑與心臟、腎臟相關:應轉介至內科或相關專科
如果家庭醫生經過初步診斷後,懷疑水腫的根本原因可能來自心臟、腎臟、肝臟或其他內部器官,他們會將你轉介給相關的專科醫生,例如心臟科或腎臟科醫生,進行更深入的檢查和治療。
經前水腫常見問題 (FAQ)
經前水腫體重會增加多少?是正常現象嗎?
很多人都想了解,月經來前水腫會令體重增加多少。一般來說,因為身體滯留了額外的水份,體重暫時上升1至2公斤是十分普遍的。這其實是經前症候群(PMS)的常見症狀之一,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主要是由於體內荷爾蒙波動,令身體傾向儲存更多的鈉和水份,並不是真正增加了脂肪,所以體重會在經期後恢復正常。
荷爾蒙引致的經前水腫通常會持續多久?何時會消失?
由荷爾蒙引致的m 前水腫,通常在月經來臨前約一至兩星期開始出現。然後,症狀可能會在經期前的幾天達到高峰,感覺最為腫脹。當月經正式來臨,體內的荷爾蒙水平迅速回落,水腫問題便會隨之快速改善,大部分情況下會在月經開始後的數天內完全消失。
為甚麼有些人的經前水腫情況會比其他人嚴重?
黎m前水腫的嚴重程度確實因人而異,主要受幾個關鍵因素影響。首先,每個人身體對荷爾蒙變化的敏感度不同。其次,飲食習慣是重要原因,經常攝取高鹽分的食物,例如加工食品和濃味醬料,會直接加劇身體儲水。生活作息也有影響,例如缺乏運動會減慢血液循環,而壓力過大亦會干擾荷爾蒙平衡。最後,這也與個人體質有關,正如文中提到的不同中醫體質,其身體代謝水濕的能力亦有分別,導致水腫程度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