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斷食令月經變少、提早?專家教你「4週月經週期斷食法」,同步荷爾蒙告別經期混亂

168間歇性斷食風靡全球,無數人藉此成功減重、提升精神。然而,不少女性卻發現,嚴格執行後月經反而變得混亂——流量變少、週期提前,甚至出現嚴重的經前症候群(PMS)。這並非代表斷食不適合妳,而是大部分通用的斷食法,都忽略了女性與男性荷爾蒙運作的根本差異。

女性的身體並非線性運作,而是遵循著一套精密的月經週期。斷食,作為一種生理壓力源,若在錯誤的時間點執行,便會干擾雌激素與黃體素的平衡,引發荷爾蒙失調。本文將深入剖析專為女性設計的「月經週期斷食法」,教妳如何根據濾泡期、排卵期、黃體期到月經期的四個階段,智慧地調整斷食時長與飲食策略,讓斷食成為妳同步荷爾蒙、提升身心狀態的盟友,而非擾亂週期的敵人。

為何通用斷食法會影響經期?解構專為女性而設的週期性斷食

談到月經斷食,很多女性都經歷過相同的困惑,當初滿懷希望地執行168斷食,期待能改善健康和體態,卻發現月經週期開始出現混亂,例如168斷食後月經變少,甚至有168斷食月經提早的狀況。這並非妳的錯覺,因為坊間大部分的斷食指南,其實是為生理構造相對穩定的男性而設計的。女性的身體內,荷爾蒙如同一首精密的交響樂,每月都在進行週期性的演奏,若強行套用一成不變的斷食法,就等於在樂曲最高潮時,突然打亂節拍,自然會引發經期失衡的問題。

從真實案例看起:當健康的斷食變成荷爾蒙風暴

讓我們看看一位事業有成的四十歲高階主管,美玲的故事。為了應付高壓工作與維持體態,她聽從建議開始了嚴格的168斷食,每天只在固定的八小時內進食。

初期蜜月期:頭腦清晰、精力充沛的假象

起初的幾個月,效果非常顯著。美玲感覺頭腦從未如此清晰,工作效率倍增,下午不再有精神不振的感覺。體重穩定下降,她覺得自己找到了維持健康的完美方案,精力充沛得彷彿回到了二十歲。

六個月後的警號:心悸、失眠、焦慮與嚴重脫髮

然而,美好的時光在半年後戛然而止。美玲開始無故心悸,經常在凌晨兩三點驚醒,然後徹夜難眠。白天的她變得容易焦慮,甚至出現驚恐的感覺。最讓她困擾的,是每次洗頭時,看著大把脫落的頭髮,髮量明顯變得稀疏。

H44: 醫療檢查的迷惘:為何血液報告正常,身體卻頻頻出錯?

美玲求助於家庭醫生,進行了全面的身體檢查。但結果出來,血液報告顯示一切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醫生也找不出具體的病因,只能建議她暫停斷食。這讓她非常迷惘,明明身體發出了這麼多警號,為何現代醫學卻檢查不出任何問題?

女性與男性的根本差異:荷爾蒙的週期性波動

美玲的經歷,正正揭示了一個常被忽略的關鍵:男性與女性的荷爾蒙運作模式,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這也是為何同樣的斷食法,男女反應會如此不同。

男性的線性荷爾蒙模式

男性的荷爾蒙系統相對簡單和穩定。他們的睾固酮水平在一天內有微小起伏,但以數十年為單位緩慢下降。這種線性的模式,讓他們的身體能輕易適應每天重複的生理壓力,例如固定的斷食時間。

女性的每月循環:雌激素與黃體素的動態之舞

女性的身體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從青春期到更年期,體內荷爾蒙每個月都在經歷一場動態的舞蹈。雌激素與黃體素這兩位主角,水平時高時低,互相配合,共同編織出精密的月經週期。這個週期性的變化,意味著女性的身體在不同時間點,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和營養的需求,都是截然不同的。

重新定義「斷食」:一種需要智慧使用的「生理壓力源」

要理解斷食如何影響經期,我們需要先重新定義「斷食」。斷食與運動一樣,在本質上都屬於一種「生理壓力源」。這並非負面的詞語,而是一種中性的科學描述。

解釋激效壓力(Hormetic Stress)及其正面刺激

在生物學上,這種有益的壓力被稱為「激效壓力」(Hormetic Stress)。適度的激效壓力,就像給身體進行小規模的特訓,能激發身體的修復和應變機制,使其變得更強壯、更有效率。這就是為何斷食能帶來抗炎、細胞修復等好處的原因。

為何在錯誤時間施加壓力,會對女性荷爾蒙系統造成反效果?

問題的關鍵在於施加壓力的「時機」。女性的荷爾蒙系統就像一個精密運作的工廠,在月經週期的某些階段(例如排卵期和黃體期),工廠需要全力生產特定的荷爾蒙,此時系統的負荷本已很高。如果在這些敏感時刻,再額外施加斷食這種壓力源,身體會將其解讀為「生存危機」。在生存優先的原則下,身體會選擇將資源從相對「次要」的生殖系統中抽走,優先應對壓力,結果便直接干擾了荷爾蒙的正常分泌,導致經期混亂。

掌握妳的內在時鐘:斷食與女性荷爾蒙的科學關係

要成功執行月經斷食,關鍵在於理解妳的身體並不是一台直線運作的機器,而是一個擁有精密內在時鐘的生態系統。男性的荷爾蒙每天穩定運行,但女性的荷爾蒙卻以大約28天為一個週期,經歷著如潮汐般的起伏。這就是為何盲目跟從一套固定的斷食法,例如每天嚴格執行168斷食,可能會對月經週期造成干擾。當我們學會順應這個內在時鐘,斷食就會從潛在的干擾源,轉變成一個能與身體同步、優化健康的強大工具。

月經週期的四個關鍵階段及其對斷食的影響

妳的身體每個月都在上演一場精密的荷爾蒙之舞,主要由雌激素與黃體素這兩位主角輪流領舞。這場舞會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身體狀態和能量需求都截然不同,因此我們對斷食的策略也需要靈活調整。

第一階段:月經期(約第1-5天)— 荷爾蒙低點,溫和休養期

月經期間進行斷食,身體需要的是休息與補充。此時,雌激素與黃體素都處於週期的最低點,身體正在進行更新,能量消耗較大,也容易感到疲倦。這段時間不適合進行長時間的嚴格斷食,因為這會給正在休養的身體帶來額外壓力。建議完全不做斷食,或只進行12小時的溫和消化休息,讓身體專注於修復與補充流失的營養。

第二階段:濾泡期(約第6-14天)— 雌激素上升,斷食黃金期

月經結束後,妳會感覺煥然一新,這正是雌激素水平穩定上升的功勞。雌激素能提升能量、穩定情緒,並且讓身體對胰島素更敏感。這代表身體能更有效地運用能量,也更能承受斷食帶來的正面壓力。這段時期是執行168斷食月經計劃的黃金窗口,妳可以嘗試16小時、1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斷食,以達到燃脂增肌的最佳效果。

第三階段:排卵期(約第14-16天)— 荷爾蒙高峰,動力頂點

排卵期是雌激素與睾固酮達到頂峰的時刻,妳會感覺精力充沛、充滿自信與動力。身體此時依然處於高效能狀態,可以維持在濾泡期的斷食模式,例如168斷食。不過,這是一個荷爾蒙劇烈轉換的關鍵點,所以聆聽身體的聲音變得格外重要,如果感到飢餓或疲勞,可以適度縮短斷食時間。

第四階段:黃體期(約第17-28天)— 黃體素主導,身體需能期

排卵後,黃體素開始接管舞台,它的主要任務是穩定子宮內膜,為可能的懷孕做準備。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能量與穩定的血糖支持。黃體素本身是一種鎮靜荷爾蒙,所以妳可能會感覺比較平靜,甚至有點慵懶。這個階段是調整斷食經期策略的關鍵,長時間斷食會被身體解讀為「能源短缺」的警號,從而影響黃體素的生成。這也是許多女性發現執行168斷食月經變少或提早的根本原因所在。

週期斷食的核心:壓力荷爾蒙與性荷爾蒙的資源爭奪戰

要理解為何在黃體期斷食會出問題,我們需要深入探討體內一場看不見的資源戰爭。這場戰爭的主角,是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與我們的性荷爾蒙(尤其是黃體素)。

關鍵知識:「皮質醇竊取」現象詳解

妳可以想像,身體內有一批珍貴的「建築材料」,這批材料既可以用來建造幫助我們應對緊急狀況的「壓力堡壘」(皮質醇),也可以用來建造維持週期健康的「荷爾蒙莊園」(黃體素)。當身體感知到壓力時,無論是來自工作、情緒還是不合時宜的長時間斷食,生存本能會讓它優先建造「壓力堡壘」。於是,大量的建築材料被調去生產皮質醇,這就是所謂的「皮質醇竊取」現象。

為何在黃體期長時間斷食,會直接導致黃體素生成不足?

這就解釋了黃體期的斷食策略為何如此重要。黃體期是身體最需要「建築材料」去建造「荷爾蒙莊園」—也就是大量生產黃體素的時期。如果在個時候,妳透過長時間斷食給身體施加了過大的壓力,身體就會啟動「皮質醇竊取」機制。結果就是,原本要用於生成黃體素的資源被搶走,直接導致黃體素的產量不足。

黃體素不足的後果:經前症候群(PMS)、失眠與月經失調

當黃體素這位重要的「穩定大使」數量不足時,身體就會出現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黃體素有安撫情緒、幫助睡眠的功能,一旦分泌不足,就容易導致經前期的焦慮、易怒、情緒波動等經前症候群(PMS)症狀,甚至影響睡眠品質。更直接的影響是,黃體素是維持子宮內膜穩定和規律剝落的關鍵,產量不足便可能導致月經失調,例如經血量異常變少、週期紊亂或提早報到等問題。

妳的個人化月經週期斷食實踐藍圖:四周同步計劃

理解了背後的科學原理,現在是時候將月經斷食的智慧融入妳的生活了。這份四周同步計劃,就是專為妳設計的個人化藍圖,它會教妳如何配合荷爾蒙的自然節奏,告別因錯誤執行168斷食而導致月經變少或提早的問題,讓妳的斷食經期體驗不再混亂。

第一週(濾泡期早期至中期):斷食高峰,燃脂增肌

斷食建議:執行168、186或單日斷食的黃金窗口

月經結束後,妳的身體進入了濾泡期。這段時間雌激素水平正在上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較高,而且更能承受壓力。因此,這是執行較長時間斷食,例如168斷食或186斷食的理想時機,身體能有效利用脂肪作為能量,達到最佳的燃脂效果。

飲食焦點: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維持較低碳水

為了支持身體的肌肉生成和荷爾蒙平衡,飲食上應專注於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例如雞胸肉、魚類、雞蛋。同時,加入牛油果、堅果等健康脂肪。這個階段可以適度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讓斷食的燃脂效果最大化。

運動建議: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重量訓練

身體能量充沛,是挑戰高強度運動的好時機。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能快速提升心率,促進新陳代謝。重量訓練則有助於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礎代謝率,讓妳的體態更緊緻。

第二週(排卵期前後):維持動力,彈性調整

斷食建議:可維持168斷食,但需聆聽身體信號

接近排卵期,妳的雌激素和睾固酮都處於高峰,讓妳感到精力旺盛和自信滿滿。妳可以繼續進行168斷食,但更重要的是開始細心聆聽身體的反應。如果感到疲倦或壓力增加,可以彈性地將斷食窗口縮短一至兩小時。

飲食焦點:增加抗氧化食物,支持排卵

為了支持健康的排卵過程,飲食中可以多加入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例如藍莓、西蘭花、深綠色蔬菜和黑朱古力等,它們有助於保護卵子質量,維持身體的健康機能。

運動建議:享受高強度運動帶來的力量與自信

此時妳的體能和力量都處於頂峰,是享受運動成果的最佳時刻。妳可以繼續進行喜歡的高強度運動,感受身體充滿力量的狀態,這對建立自信和正面的身體意象非常有幫助。

第三、四周(黃體期至經期前):縮短斷食,穩定荷爾蒙

斷食建議:逐漸縮短至12-15小時,經前一週應停止斷食

排卵後,身體進入黃體期,由黃體素主導。此時身體需要更多能量來穩定荷爾蒙,對壓力的耐受度會下降。長時間斷食會被身體視為壓力源,可能影響黃體素生成。建議將斷食時間逐漸縮短至12至15小時。在月經來臨前的一星期,最好完全停止斷食,讓身體為經期做好準備。

飲食焦點:增加健康複合碳水化合物(如番薯、糙米)以支持黃體素

黃體素的生成需要足夠的能量,而健康的複合碳水化合物是很好的能量來源。妳可以在飲食中加入番薯、糙米、藜麥等食物。它們能穩定血糖,為身體提供製造黃體素所需的原料,有助於緩解經前症候群(PMS)的症狀。

運動建議: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普拉提、瑜珈

這個階段的運動目標是舒緩身心,而非挑戰極限。可以選擇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或輕鬆的單車。普拉提和瑜珈也是絕佳的選擇,它們有助於伸展身體、減輕壓力和改善情緒。

月經期間:溫和重啟,補充營養

斷食建議:完全不進行斷食,或僅進行12小時的消化休息

在月經期間斷食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身體正處於需要能量和營養來修復和重建的階段。建議完全停止任何形式的斷食。如果想讓消化系統休息一下,可以進行溫和的12小時夜間斷食,即晚餐後到隔天早餐之間不進食。

飲食焦點:富含鐵質與維他命C的食物(如紅肉、菠菜)

由於經血流失,補充鐵質變得非常重要。可以多吃紅肉、菠菜、蜆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同時,搭配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橙、奇異果或燈籠椒,可以大大提升鐵質的吸收率。

運動建議:散步、伸展等低強度舒緩運動

月經期間的運動應以溫和舒緩為主。輕鬆的散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腹部不適。輕柔的伸展運動則有助於放鬆緊繃的肌肉,讓妳的身心都感到更舒適。

進階策略與情境排解:讓週期斷食融入真實生活

學會了週期斷食的基本原則後,我們就可以進入更個人化的階段。妳可以根據自己的獨特目標和生活節奏,微調斷食策略。這一步的重點是彈性,讓這套方法真正為妳服務,而不是成為另一個生活壓力。

根據不同目標調整妳的斷食策略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期望都不同。妳的斷食計畫也應該反映出這些差異。以下是針對兩個常見目標的調整方向。

目標一:突破減重平台期

如果妳的主要目標是減重,而且遇到停滯期,可以考慮在週期中加入一些變化。在雌激素水平較高、身體耐受力最強的濾泡期(約月經後第6-14天),妳可以嘗試一次較長時間的斷食,例如24或36小時。這會產生更強的生理刺激,幫助身體重新啟動燃脂機制。不過,這種長斷食不應頻繁進行,一個月一至兩次就足夠,並且要避開黃體期。

目標二:平衡荷爾蒙(如PCOS、經期不規律)

對於有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或長期經期不規律困擾的女性,月經斷食是一個很有力的工具。斷食的核心作用是穩定胰島素,而穩定的胰島素是平衡性荷爾蒙的基礎。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看到顯著改善。妳需要特別留意黃體期的修復。在經期來臨前一週,務必完全停止斷食,並確保攝取足夠的健康碳水化合物,為身體製造黃體素提供充足原料。有些因168斷食月經變少的情況,很多時候就是忽略了黃體期的營養補充。

真實生活情境應對指南

理論很清晰,但生活總有意外。這裡提供幾個真實情境的應對方法,幫助妳靈活處理各種狀況。

情境一:「這週要和朋友聚餐,剛好在黃體期,我該怎麼辦?」

這是最常見的難題。答案很簡單:去享受聚餐,並且暫停斷食。黃體期時,身體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安全感和穩定荷爾蒙,而不是承受斷食的壓力。勉強自己斷食,反而可能導致荷爾蒙失衡。妳可以在聚餐後隔天,恢復較溫和的12小時斷食,讓身體慢慢回到軌道上。記住,一次的聚餐不會毀掉妳的努力,但一次錯誤時機的斷食卻可能影響整個週期的荷爾蒙。

情境二:「最近工作壓力大、睡不好,斷食計畫需要調整嗎?」

絕對需要。斷食本身是一種生理壓力。當妳的生活中已經充滿了工作、情緒和睡眠不足等壓力時,再疊加斷食的壓力,身體會吃不消,甚至會優先分泌壓力荷爾蒙,進一步抑制性荷爾蒙的生成。這時候,妳的首要任務是減壓和改善睡眠。妳可以將斷食時間縮短到12小時的消化休息,或者完全暫停幾天,直到妳感覺精力恢復。身體的信號永遠是第一位的。

情境三:「我嚴格執行了斷食,但月經還是延遲了,是哪裡出錯了?」

這個情況確實會讓人感到困惑。如果妳的斷食經期出現延遲,或甚至168斷食月經提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檢視:

  1. 總熱量與營養是否足夠:斷食不等於熱量極度不足。在進食窗口期,妳需要確保攝取了足夠的營養,特別是健康的脂肪和蛋白質,它們是製造荷爾蒙的基礎材料。
  2. 是否有隱藏的壓力源:過度的高強度運動也是一種強大的生理壓力。如果妳在斷食同時進行大量訓練,身體可能會不堪負荷。
  3. 黃體期的碳水化合物:妳是否在經期前一週策略性地增加了優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缺乏碳水化合物會直接影響黃體素的生成。
  4. 身體的適應期:如果妳是剛開始執行週期斷食,身體可能需要一至兩個週期來適應新的節奏。持續觀察,並溫和地調整,是找到最適合妳的模式的唯一方法。

關於「女性斷食與月經」的常見問題(FAQ)

聊到月經斷食,許多朋友都會遇到相似的疑問。妳可能聽過執行168斷食後,月經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例如經期紊亂或經血量改變。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關注點。讓我們在這裡一次過解答妳心中最想知道的幾個問題,幫助妳更安心地將斷食融入生活。

為何斷食會導致月經變少、延遲甚至停經?

這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特別是關於168斷食月經變少的情況。要理解這個現象,我們需要先明白,身體會將長時間斷食、熱量嚴重不足或過度運動視為一種壓力。當壓力過大時,身體的求生本能會被啟動。

區分健康斷食與危險的「下視丘停經」(FHA)

在極端情況下,大腦中的總指揮官「下視丘」會判斷目前環境不適合懷孕,於是它會暫時關閉生育系統的運作,以節省能量應對眼前的「危機」。這種情況稱為「功能性下視丘停經」(Functional Hypothalamic Amenorrhea, FHA)。這並非一種疾病,而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健康的月經週期斷食,是與身體合作,而非將身體推向這種極端境地。

熱量、脂肪攝取不足與過度壓力是主因

觸發FHA的主因通常有三方面:熱量攝取長期嚴重不足、製造荷爾蒙的原料(健康的脂肪)不夠,以及生活與運動帶來的總壓力水平過高。斷食本身就是一種生理壓力源,如果在錯誤的時間(例如黃體期)進行過長時間的斷食,就等於向身體發出強烈的警報,直接影響正常的斷食經期規律。

斷食期間月經提早了,是正常的嗎?

與月經延遲相反,有些女性會發現執行168斷食月經提早報到。這同樣是身體正在適應新生活方式的信號,很多時候只是一個過渡期現象。

身體適應期的荷爾蒙波動

當妳開始一種新的飲食模式,例如間歇性斷食,身體的荷爾蒙系統需要時間去重新校準。胰島素敏感度的改變會間接影響到性荷爾蒙的平衡,這種內在的微調,有機會讓妳的月經週期暫時縮短幾天。這可以理解為身體在測試新的平衡點。

如何判斷是暫時性調整還是警號

一般來說,如果只是在開始斷食的首一至兩個月,週期提早了幾天,而之後逐漸穩定下來,這很可能只是暫時的適應期。但如果月經持續提早,週期變得非常短(例如少於21天),或伴隨其他不適症狀,這就是一個警號,提醒妳目前的斷食方式可能過於激烈,需要重新評估。

經期前食慾大增怎麼辦?斷食會讓基礎代謝率下降嗎?

經前胃口大開,是許多女性的共同經歷,這讓斷食變得格外困難。同時,大家亦會憂慮斷食對新陳代謝的長遠影響。

滿足經期食慾的健康策略

經前食慾增加並非意志力薄弱,而是身體發出的真實需求。在黃體期,身體為了準備子宮內膜,需要更多的能量,黃體素的生成也需要穩定的血糖支持。與其用意志力對抗,不如順應身體的需求,選擇優質的複合碳水化合物(如番薯、糙米)、健康脂肪(如牛油果、堅果)來滿足食慾,同時穩定荷爾蒙。

破解基礎代謝率迷思:週期性斷食的影響

長期且極端的熱量限制,才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而設計良好的月經週期斷食法,並非要妳每天都處於飢餓狀態。它強調的是「週期性」,在身體耐受度高的日子(如濾泡期)進行斷食,在需要能量的日子(如黃體期)則補充營養。這種靈活的策略,有助於提升身體的代謝靈活性,而非拖慢新陳代謝。

執行月經週期斷食法,需要完全戒掉碳水化合物嗎?

在斷食的討論中,碳水化合物常常被視為敵人。但對於女性荷爾蒙健康而言,一刀切地戒絕所有碳水化合物並非明智之舉。

精緻澱粉 vs 複合碳水化合物

我們需要區分碳水化合物的種類。餅乾、蛋糕、白麵包等精緻澱粉,會導致血糖急升急降,確實應該盡量避免。然而,原型食物中的複合碳水化合物,如根莖類蔬菜、全穀物、豆類,它們能提供穩定的能量和豐富的膳食纖維,是維持身體機能的重要燃料。

為何在黃體期攝取優質碳水對荷爾蒙至關重要

在週期的後半段(黃體期),身體需要製造大量的黃體素。這個過程需要充足的能量,而適量的優質碳水化合物能為身體提供穩定供應的葡萄糖,支持黃體素的順利生成。若在此階段過度限制碳水,可能會影響黃體素水平,加劇經前症候群(PMS)的症狀,甚至干擾月經週期。

月經來的時候,真的可以運動嗎?

關於月經期間斷食與運動,坊間總有各種說法。其實,只要聆聽身體的聲音,適度運動對經期反而有正面幫助。

適度緩和運動對經期的正面影響

在月經期間,進行散步、瑜珈、伸展等緩和運動,能促進骨盆腔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經痛和腹部腫脹感。運動時大腦釋放的安多酚,更是天然的止痛劑和情緒提振劑,能讓妳感覺更舒適。關鍵在於「溫和」,以身體感受為準,不強求表現。

應避免的高強度及水上活動

在經期首兩天,當經血量較多、身體較為疲憊時,建議避免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劇烈跑步或舉重等力竭的運動。此外,雖然現代衛生用品已非常方便,但從中醫角度看,水上活動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可能會令身體著涼,影響經血順暢排出,因此在這幾天也建議盡量避免。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