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第一天可以運動嗎?專家教你告別經痛:必學3大好處、舒緩動作與3大運動禁忌

月經來潮第一天,總伴隨着經痛、腹部悶脹與腰痠,許多女性都會疑惑:「到底這天還可以運動嗎?」傳統觀念或會建議你臥床休息,但事實上,適度的運動不僅可行,更是告別經期不適的天然良方。透過釋放身體的「天然止痛劑」安多酚、促進血液循環以改善水腫,甚至穩定荷爾蒙波動引起的情緒,正確的運動能有效舒緩你的困擾。本文將由婦產科醫生與專業健身教練聯手,為你拆解經期運動的迷思,從必學的3大好處、針對經痛與腰痠的5分鐘舒緩動作,到必須避開的運動禁忌,提供一套完整的實用指南,讓你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安全地度過生理期。

突破迷思:經期適度運動的3大驚人好處

很多人都會問,究竟月經第一天可以運動嗎?傳統觀念總建議我們在經期要完全休息,但其實這個想法已經需要更新。當我們理解身體的運作後,就會發現一個關於月經期間可以做運動嗎的答案,遠比單純的「可以」或「不可以」來得更豐富。適度的運動不僅安全,更能為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正面影響,就像是為經期的不適找到了一把溫和而有效的鑰匙。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這3個驚人的好處。

釋放安多酚:身體天然止痛劑,有效緩解經痛

經痛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子宮為了排出經血而收縮,有時會導致周邊的血管短暫缺氧,從而產生痛感。而運動正正是應對這個問題的良方。當我們進行輕度至中度的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出一種稱為安多酚(Endorphin)的物質。安多酚被譽為身體的「天然止痛劑」,它的結構與作用類似嗎啡,能夠有效提升我們對疼痛的耐受度,從而自然地緩解經痛,讓我們感覺更舒適。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腹部不適與消除水腫

經期時,很多女性都會感覺到下腹部有種沉重悶脹的感覺,同時身體也容易出現水腫。這通常與骨盆腔的血液循環減慢有關。溫和的運動,例如快走或伸展,能夠有效促進全身的血液流動。當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就能為子宮肌肉帶來更多氧氣,有助於緩解因缺氧引致的痙攣與不適。而且,加速的循環系統也能更有效地帶走體內多餘的水分,幫助消除惱人的水腫問題。

穩定情緒:對抗荷爾蒙波動引起的焦慮與煩躁

月經來臨前後,雌激素與黃體素水平的急劇下降,是導致我們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時而低落、時而煩躁的主要原因。運動是穩定情緒的絕佳工具。運動不僅能釋放前面提到的安多酚,帶來愉悅感,還能促進血清素(Serotonin)的分泌。血清素有「快樂荷爾蒙」之稱,有助於調節情緒、對抗焦慮。所以,透過適度運動,我們可以主動為自己的情緒找到一個平衡點,平穩地渡過經期。

運動前必讀:傾聽身體訊號,安全運動的評估標準

談到「月經第一天可以運動嗎?」這個常見問題,其實並沒有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標準答案。關鍵在於學會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和經期反應都不同,所以運動與否、運動強度如何,最終都需要由你當下的身體狀況來決定。

為何「因人而異」是最高指導原則

你可能會發現,身邊有些朋友在月經期間依然可以輕鬆跑步,但自己卻可能只想好好休息。這完全正常,因為經期的身體反應確實存在巨大的個人差異。影響因素有很多,例如體內導致子宮收縮的前列腺素濃度不同,會造成經痛程度的差異;荷爾蒙波動對情緒和體力的影響,也是因人而異。所以,當思考「月經期間可以做運動嗎」這個問題時,別人的經驗只能作為參考,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感受,制訂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將「因人而異」作為最高指導原則,才能確保運動真正為你帶來益處,而不是負擔。

月經第一天運動的安全前提與自我評估

決定在月經第一天運動前,不妨先花幾分鐘為自己做個簡單的評估。這是一個重要的安全步驟,能幫助你判斷身體是否已準備好。你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 疼痛指數如何? 你的不適感是輕微的悶脹,還是需要服用止痛藥的劇烈疼痛?如果疼痛嚴重,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讓身體休息就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只是輕度不適,溫和的伸展運動反而可能有助舒緩。
  • 體力與精神狀態? 你是否感到異常疲倦、精神不振?月經期間身體正在消耗能量,若已經感到疲勞,進行高強度運動可能會讓身體過度透支,甚至增加受傷的風險。
  • 經血量多嗎? 月經首一至兩天通常是經血量最多的時候,身體流失較多血液和鐵質,可能會感到虛弱或頭暈。在這種情況下,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劇不適。
  • 有沒有其他症狀? 除了腹痛,你是否同時有頭暈、噁心、嚴重腰痠或頭痛等問題?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代表身體正發出需要休息的訊號,應該立即停止運動的念頭。

通過這個簡單的自我評估,你就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從而為「月經第一天運動」這個選項,作出一個最安全、最明智的決定。

針對經痛與腹部悶脹:專家的5分鐘舒緩運動處方

許多人對於月經第一天可以運動嗎這個問題感到困惑,尤其當經痛與腹部悶脹感來襲時,更會讓人想完全靜止不動。其實,一些針對性的溫和運動,反而能夠成為舒緩不適的良方。我們整合了婦產科醫生與健身教練的專業建議,設計了一套簡單有效的5分鐘舒緩練習,幫助你更舒適地度過生理期。

婦產科醫生解析:為何月經第一天會經痛?

要解決經痛問題,首先要了解它的成因。經痛並非無緣無故,而是與身體內部的生理變化有直接關係。

子宮收縮與前列腺素的影響

月經期間,為了幫助子宮內膜順利剝落並排出體外,身體會分泌一種稱為「前列腺素」的荷爾蒙。前列腺素會刺激子宮肌肉收縮,這個過程是必要的。不過,如果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就會導致子宮收縮過於劇烈和頻繁,這就是造成痙攣和疼痛感的主要原因。

血液循環不良如何加劇不適感

當子宮強烈收縮時,會壓迫到周圍的微血管,短暫地阻礙血液流動。這會使子宮肌肉暫時缺氧,從而產生痛楚,感覺類似於肌肉過度運動後的痠痛。血液循環不佳,同時也是造成下腹部感覺冰冷、悶脹不適的原因之一。

健身教練的「微運動」舒緩練習

了解經痛原因後,我們就知道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是關鍵。所以當有人問月經期可以運動嗎,答案是絕對可以的,只是需要選擇合適的類型。以下的「微運動」專為經期設計,動作溫和,有助於放鬆肌肉和促進循環,在家中瑜珈墊上就能輕鬆完成。

動作一:貓牛式 (Cat-Cow) – 溫和伸展脊椎,按摩腹腔

首先四肢跪在墊上,雙手在肩膀正下方,膝蓋在臀部正下方。吸氣時,腹部向下沉,同時抬頭挺胸,視線望向天花板,這是牛式。呼氣時,將背部向上拱起,像貓一樣,下巴盡量貼近胸口。重複這個流動的過程,動作要慢。這個練習能溫和地活動脊椎,並輕柔按摩腹腔內的器官,有助於舒緩緊繃感。

動作二:嬰兒式 (Child’s Pose) – 深度放鬆下背與骨盆

從跪姿開始,將臀部坐向腳跟,身體向前彎曲,讓額頭輕輕碰到地面。雙手可以向前伸展,也可以自然地放在身體兩側,手心朝上。在這個姿勢中保持深沉而平穩的呼吸。嬰兒式能夠極好地伸展和放鬆下背部與骨盆區域,這兩個地方在經期時特別容易感到壓力與痠痛。

動作三:躺姿抱膝 (Knees-to-Chest) – 釋放下背壓力

平躺在墊上,雙腳屈膝。慢慢地將雙膝一同抱向胸口,雙手可以環抱在小腿前側。你可以靜靜地保持這個姿勢,或者左右輕微地晃動身體,像在按摩你的下背部。這個動作非常簡單,卻能有效地釋放下背部的壓力,對於緩解經期腰痠有很直接的幫助。

告別經期腰痠背痛:精準放鬆下背的伸展方案

除了腹部悶痛,腰痠背痛也是經期常見的「訪客」,有時甚至比經痛更令人困擾。這種痠軟無力的感覺,讓你連簡單活動都提不起勁,更不用說思考月經期間可以做運動嗎這個問題。其實,只要理解背後成因,再配合精準的伸展,就能有效舒緩這種不適。

婦產科醫生觀點:經期腰痠的生理成因

骨盆腔充血與周邊肌肉牽拉的關係

婦產科醫生指出,經期腰痠的主要原因,與骨盆腔的生理變化有密切關係。在月經來臨前和期間,身體會分泌前列腺素,促使子宮收縮排出經血。同時,整個骨盆腔會處於充血狀態,血液循環量增加,導致周邊組織壓力上升。當這種壓力向後傳遞,就會牽拉到腰部和下背的肌肉及韌帶,引發痠痛感。這就像一個水袋在骨盆中央慢慢脹大,自然會擠壓到後方的空間,令你感覺腰部又痠又重。

健身教練的 targeted 伸展練習

橋式 (Bridge Pose) – 強化臀部與核心,支撐下背

健身教練建議,可以透過一些溫和的伸展練習來應對。橋式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不只能夠溫和伸展下背,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啟動和強化你的臀部肌肉與核心肌群。當這些肌肉更有力時,就能為下背提供穩固的支撐,分擔來自骨盆腔的壓力。做法很簡單:平躺在地,雙腳屈膝與臀部同寬,腳掌平放地面。然後,慢慢將臀部向上提起,直到身體由肩膀到膝蓋成一直線,停留數秒再緩緩放下。

側臥伸展 (Side-Lying Stretch) – 有效放鬆腰方肌

另一個非常有效的動作是側臥伸展,它能精準放鬆造成腰部深層痠痛的「腰方肌」。這塊肌肉位於後腰深處,很容易因為骨盆壓力而變得繃緊。你可以側躺,下方的的手臂向前伸直,上方的腳可以稍微放在下方的腳前面增加穩定性。接著,將上方的手臂向頭頂方向延伸,感覺整個側腰被溫和地拉開。這個動作能即時釋放腰方肌的壓力,帶來顯著的舒緩效果。

改善經期水腫與疲勞感:15分鐘輕運動重拾活力

除了經痛之外,不少朋友在思考「月經第一天可以運動嗎?」這個問題時,最困擾的其實是揮之不去的疲倦感和身體的浮腫。月經期間感覺又腫又累,很多時候源於荷爾蒙變化和血液循環減慢。此刻,若然選擇完全不動,反而可能令身體更感慵懶。其實一套簡單的15分鐘輕運動,就能有效促進循環,幫助你重拾活力。

醫生解析:荷爾蒙如何引致水腫與疲倦?

月經週期就像一場由荷爾蒙主導的精妙表演。在月經來臨前後,身體的荷爾蒙水平會出現劇烈變化,這正是引致水腫和疲倦感的主要原因。

黃體素與雌激素波動對身體的影響

在經期前,黃體素水平會升高,它的一個作用是令身體儲存更多水份和鈉質,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女性會感到腹部、小腿甚至臉部都有腫脹感。同時,雌激素與黃體素的水平在經期開始時會一同急劇下降。雌激素有穩定情緒和提升能量的作用,當它的水平降低,就容易讓我們感到精神不振、昏昏欲睡。這兩種荷爾蒙的波動,共同造成了經期特有的「又腫又累」的感覺。

教練推薦的15分鐘輕度循環促進活動

了解了背後的原因後,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要對抗這種因循環不良而加劇的浮腫與疲倦,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一些溫和的活動,輕輕地「喚醒」身體。以下介紹幾種由教練推薦,在家就能輕鬆完成的15分鐘輕度活動,幫助你促進血液回流,感覺煥然一新。

低強度有氧選擇:快走、室內單車

你不需要進行劇烈的跑步或跳躍。在家中的跑步機上選擇快走模式,或者輕鬆地踩15分鐘室內單車,都是非常好的選擇。這些活動能溫和地提升心率,帶動全身的血液循環,尤其是下肢的血液流動,有助將滯留的水份重新分配及排出,有效改善腿部腫脹感。

在家可做:腳踝幫浦與和緩抬腿

這是一個極之簡單,卻非常有效的動作。無論你是坐在辦公室椅子上,還是躺在沙發上,都可以進行。只要伸直雙腿,然後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朝向自己),再慢慢地向下壓(遠離自己),重複這個動作。它能有效啟動小腿肌肉,像幫浦一樣將血液從下肢送回心臟。另外,你也可以躺在瑜珈墊或床上,雙腿輕輕靠在牆上。這個簡單的靜態姿勢,利用地心吸力幫助下肢的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對於舒緩雙腿的沉重感和水腫有很顯著的效果。

月經期間應避免的運動:專家提醒的3大高風險活動

了解月經期間可以做運動嗎之後,我們也要知道,並非所有運動都適合在經期進行。身體在這段時間處於比較敏感的狀態,有些高風險活動,專家建議我們暫時避開,以免弄巧反拙,反而加重身體負擔。

風險活動一: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與劇烈跳躍

過度壓力與能量消耗,可能加劇不適

首先要留意的,就是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和涉及大量跳躍的運動,例如跳繩、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s)等。這類運動的特點是在短時間內將心率推至極限,對身體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生理壓力。在月經期間,身體的能量水平本來就可能較低,再進行這種極度消耗能量的訓練,很可能會讓疲勞感倍增。而且,劇烈的身體震動與衝擊,也有機會加劇子宮收縮帶來的不適感。

風險活動二:大重量腹腔加壓訓練

為何應暫緩深蹲、硬舉等動作

另一類需要暫時放下的,是涉及大重量、會對腹腔造成顯著壓力的訓練。經典例子就是深蹲、硬舉這些動作。進行這些訓練時,為了穩定核心,我們會自然地收緊腹部肌肉,增加腹內壓。平日這是保護脊椎的好技巧,但在月經期間,子宮和骨盆周圍本來就可能處於充血和敏感狀態。額外的腹腔壓力,有機會加劇腹部悶脹感,甚至引發更明顯的疼痛。所以,這段時間不妨將訓練重點轉移到其他肌群,讓腹部好好休息一下。

風險活動三:部分瑜珈姿勢與水中運動

倒立姿勢的潛在風險

談到瑜珈,很多人都聽過經期不應做倒立姿勢的說法。主要的考量其實是血壓變化與身體穩定性。生理期間,部分女性的血壓可能偏低,身體也較虛弱。進行頭倒立、肩倒立等頭部位置低於心臟的姿勢時,姿勢的轉換可能會引致暈眩或不適。為了安全起見,將這些倒立動作暫時換成溫和的地面伸展會是更穩妥的選擇。

游泳的衛生與水溫考量

至於游泳,則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衛生與水溫。雖然使用衛生棉條可以解決經血外漏的問題,但公共泳池的水質始終存在細菌感染的風險,而經期時子宮頸口相對微張,抵抗力也可能較弱。此外,如果池水溫度過低,冰冷的刺激有機會引發子宮收縮,加劇不適感。綜合考慮下,在經血量多的頭幾天,暫時以陸上運動代替會是比較理想的安排。

關於「月經第一天運動」的常見問題 (FAQ)

Q1: 月經期間運動,會否影響經血量?

不少朋友都有經驗,運動時感覺經血量好像突然增加了。這通常是一種暫時現象,因為運動會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同時溫和地刺激子宮收縮,這有助於將子宮內的經血更有效率地排出。所以,你感覺到的「量多」,其實是排出的速度變快,而不是總血量增加。運動結束後,你可能會發現流量反而比平時輕微。不過,如果運動後發現經血量持續異常地多,或者出現大血塊,這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其他信號,建議諮詢婦產科醫生的專業意見。

Q2: 經期運動時,應選擇哪種衛生用品?

運動時選擇衛生用品,主要考慮舒適度、活動自由度和防漏功能。對於多數運動,衛生棉條或月經杯會是較理想的選擇。因為它們放置在體內,可以避免運動時因摩擦引起的不適,也不會移位,讓你活動自如。如果你習慣使用衛生巾,建議選擇一些貼身、薄款,而且吸濕力強的運動型衛生巾。選擇有定型翼的款式,可以更好地固定位置。最重要的是,無論使用哪種產品,運動後都應盡快更換,保持私密處乾爽潔淨,預防感染。

Q3: 如果完全沒有不適,月經第一天可以恢復正常訓練強度嗎?

即使月經第一天感覺良好,沒有任何經痛或不適,這確實是個好現象。不過,身體內部仍然處於一個特殊的生理階段。荷爾蒙水平處於週期中的低點,能量水平和耐力可能不如平常穩定。因此,建議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與其立即恢復百分百的訓練強度,不如先將強度或運動量調整至平常的七至八成。例如,減少重量、縮短運動時間或降低速度。這樣做可以讓你安全地評估身體的真實反應,避免因過度負荷而引發後續的疲勞或不適。

Q4: 經期運動後應如何補充營養?需要避免冰飲嗎?

運動後的營養補充,原則與平時相似,應著重於補充優質蛋白質和複合碳水化合物,以幫助肌肉修復和恢復體力。在月經期間,可以特別留意鐵質的補充,因為身體正在流失血液。可以在運動後的一餐中,加入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紅肉、雞蛋或豆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關於是否要避免冰飲,從西醫角度看沒有絕對的禁忌。不過,冰冷的飲品確實可能會刺激血管,對於部分體質較敏感的女性,這種刺激有機會引發子宮平滑肌收縮,加劇腹部不適感。因此,最穩妥的做法是選擇溫水或室溫飲品,這樣可以溫和地為身體補充水分。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