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核心用力的感覺?新手必學9大技巧,徹底掌握正確核心用力方式!
明明努力做核心訓練,為何總是腰痠頸痛,腹部卻毫無感覺?你可能以為「收肚」就是拼命向內縮,結果只是用錯力氣。真正的核心力量,並非來自表層腹肌的強烈收縮,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穩定深層的「360度支撐感」。如果你一直苦尋不獲這種發力感,這篇文章正是你的解答。本文將徹底為你拆解9大新手必學技巧,由最根本的呼吸法入手,結合4個零基礎啟動練習與4個日常應用情景,一步步帶你喚醒沉睡的核心肌群,讓你真正掌握正確的用力方式,告別無效訓練。
為何你總是找不到核心用力的感覺?從根源拆解問題
很多人在訓練時,都對掌握正確的核心用力感到困惑,無論教練如何提示「收緊腹部」,你可能還是找不到那種深層、穩固的核心用力的感覺。問題可能不是你的腹肌不夠力,而是你從未真正理解核心的組成,以及啟動它的正確方式。現在,我們就從根源開始,一步步拆解這個問題。
核心肌群的真正定義:不只是六塊腹肌
首先,我們要拋開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核心肌群並不等同於腹部那六塊或八塊腹直肌。腹直肌只是核心系統中的一員,而且是相對淺層的「動作肌」。真正的核心是一個更複雜、更立體的結構。
核心的「肌肉盒子」:一個立體的穩定系統
你可以想像我們的軀幹中心,是一個堅固的「肌肉盒子」或者圓柱體。這個盒子的頂部是負責呼吸的橫膈膜,底部是承托盆腔器官的骨盆底肌,前方和側面由深層的腹橫肌與腹斜肌包覆,後方則有緊貼脊椎的多裂肌等深層背肌。這四個部分必須協同工作,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壓力系統,從四方八面穩定我們的脊椎。
深層「穩定肌」 vs 淺層「動作肌」
核心肌群可以簡單分為兩層。淺層的「動作肌」,例如腹直肌,主要負責產生大幅度的身體動作,像是彎腰或捲腹,這些肌肉很容易感到疲勞和痠痛。而深層的「穩定肌」,例如腹橫肌和多裂肌,它們的主要工作不是產生動作,而是在我們移動時,像鋼纜一樣穩定脊椎,防止關節產生不必要的晃動。正確的核心用力的感覺,其實更多來自於這些深層穩定肌群被喚醒時,那種深層的「緊實感」和「支撐感」,而不是表層肌肉的強烈灼熱感。
找不到核心發力感的2大元凶:錯誤呼吸與無效發力
理解了核心的結構後,我們來看看為何你總是找不到它。大多數情況下,問題都出在兩個根本原因上:錯誤的呼吸模式,和無效的發力方式。
錯誤呼吸:你是否正用頸部聳肩呼吸?
呼吸是啟動核心的第一步,也是最常被忽略的一環。觀察一下自己,當你深吸一口氣時,是胸口和肩膀向上提起,還是腹部和肋骨向四周均勻擴張?如果你習慣用前者的方式呼吸,代表你可能正過度使用頸部和肩膀的輔助呼吸肌,而核心的頂部「橫膈膜」卻沒有被有效啟動。這樣的呼吸模式會讓你的肩頸越來越緊繃,同時也無法為核心建立穩定的基礎。
錯誤發力:「收肚」不等於拼命向內「縮小腹」
當聽到「收緊核心」的指令時,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拼命將肚臍向脊椎方向吸,讓腹部看起來盡可能扁平。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這種「縮小腹」的動作,不但無法有效穩定脊椎,反而會讓你的「肌肉盒子」失去內部支撐,變得不穩定。正確的核心用力方式,並不是向內凹陷。
正確發力關鍵:建立並維持「360度腹內壓」
正確的核心發力,關鍵在於建立並維持一個名為「腹內壓」的狀態。你可以想像腹部是一個充滿氣的氣球。當你正確地用力時,應該是感覺到腹部、兩側腰部以至下背部,都同時向外「撐開」,產生一股360度的均勻張力。這股由內而外的壓力,能夠像天然的護腰一樣,將你的脊椎牢牢固定住。這才是我們追求的,既安全又強大的核心用力。
掌握核心第一步:喚醒沉睡肌肉,學懂「360度腹式呼吸」
要掌握正確的核心用力方式,關鍵並非一開始就做高難度的捲腹或棒式,而是要從最基礎的呼吸學起。許多人之所以找不到核心用力的感覺,是因為忽略了呼吸這個連結身心的橋樑。正確的呼吸能夠喚醒深層的穩定肌群,特別是橫膈膜與腹橫肌,為所有動作建立穩固的基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這個強大的「360度腹式呼吸法」。
橫膈膜呼吸的詳細步驟
準備姿勢:仰臥、坐姿或站姿,保持脊柱中立。
首先,你可以選擇一個舒適的姿勢,無論是輕鬆地仰臥、端正地坐著,或是自然地站立。重點是讓你的脊柱保持在一個自然中立的位置,想像頭頂有一條線輕輕向上拉,讓頸部和背部自然伸展。
觸覺回饋:雙手虎口放於兩側下肋骨,感受擴張。
接著,將你的雙手虎口(即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弧口)輕輕放在身體兩側的下半段肋骨上。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利用雙手的觸感,幫助你更清晰地感受呼吸時胸腔的活動。
吸氣要點:感受肋骨向四方(前、後、左、右)推開手指。
用鼻子緩慢而深長地吸氣。吸氣時,你的注意力要完全集中在雙手覆蓋的區域。你會感覺到肋骨不只是向前挺出,而是像一個氣球般,向前方、後方、左方和右方360度均勻地擴張,溫和地將你的手指推開。
吐氣要點:感受肋骨向內收攏,同時收緊骨盆底肌與腹部。
用嘴巴緩慢地將氣吐盡。在吐氣的過程中,你會感覺到肋骨自然地向內、向下收攏,雙手會隨之靠近。與此同時,有意識地輕輕收緊你的骨盆底肌(類似忍住小便的感覺)與下腹部,這就是核心肌群參與工作的感覺。
自我檢測:腹橫肌觸診法,找到你的核心發力感
學會了呼吸,下一步就是確認你是否成功啟動了最深層的腹橫肌。這個簡單的觸診法,可以讓你親手找到那種難以言喻的核心發力感。
定位:找到盤骨最前方的骨骼點 (ASIS)。
首先,用手指在你的盤骨前方找到最突出、最明顯的兩個骨骼點,這在解剖學上稱為髂前上棘 (ASIS)。
觸診:手指向內移約1-2厘米。
找到這兩個骨點後,將你的食指和中指從骨點向身體中線(肚臍方向)水平內移約一至兩厘米,然後輕輕向內按壓。
驗證:執行橫膈膜呼吸,感受吐氣末段手指下是否有肌肉變硬或頂起。
保持手指在這個位置,然後重複剛才學到的橫膈膜呼吸法。當你緩慢吐氣到最後,並有意識地收緊腹部時,仔細感受一下手指下方。如果你感覺到深層有肌肉變得結實、變硬,甚至輕輕將你的手指頂起來,恭喜你,這就是腹橫肌在收縮,你已經成功找到了最深層的核心用力感覺。
掌握核心第二步:4個零基礎啟動練習,將呼吸轉化為力量
學會了正確的呼吸方式,下一步就是將這種腹內壓的支撐,轉化為穩定身體的核心用力。以下的四個練習,可以視為將呼吸與動作整合的基礎訓練。它們的重點不在於次數多寡,而在於過程中能否維持腹腔的張力,真正找到並鞏固那份深層、穩固的核心用力的感覺。
練習一:仰臥90/90式 (Supine 90/90)|整合呼吸與穩定
目標與好處:在維持腹內壓下,練習順暢呼吸。
這個動作是學習在核心發力的狀態下,依然能夠自然呼吸的基礎。它的目標是將橫膈膜呼吸建立的腹內壓,變成一個穩定的平台,讓你在這個平台上順暢地換氣,而不是一用力就憋氣。
步驟與感覺要點:全程腹部保持向外支撐的張力,而非腰或大腿前側痠痛。
首先平躺在墊上,將髖關節與膝關節都彎曲成90度,讓小腿與地面平行。想像你的腹腔是一個充滿氣的氣球,在整個呼吸過程中,腹部都應保持著360度向外支撐的張力。你應該感覺到的是腹部深層的緊實感,而不是下背部或大腿前側的肌肉痠痛。如果大腿前側很痠,代表你可能正用腿部的力量去支撐,而不是核心。
練習二:死蟲式 (Deadbug)|學習抗伸展穩定
目標與好處:在四肢移動時,維持軀幹穩定不晃動。
死蟲式是經典的核心用力方式訓練,它教導你的核心如何在四肢活動時,抵抗被拉伸或扭曲的力量,保持軀幹的穩定。這對於日常生活中走路、跑步或搬東西都非常有幫助。
步驟與感覺要點:感受腹部如堅實平板,抵抗手腳移動帶來的拉力。
維持仰臥90/90的姿勢,雙手舉向天花板。吐氣時,緩慢地將對側的手和腳(例如右手和左腳)向地面延伸,但不要觸地。過程中,你的專注點是維持軀幹的絕對穩定。你應該感覺到腹部像一塊堅實的平板,下背部與地面的空隙沒有變大。當手腳移動時,核心正在奮力抵抗一股想把你身體拉開的力量,這就是正確的核心用力的感觉。
練習三:鳥狗式 (Bird-dog)|學習抗伸展與抗旋轉
目標與好處:訓練背部深層穩定肌,提升身體協調性。
這個動作不僅挑戰核心抵抗伸展的能力,還加入了抵抗旋轉的元素,能有效啟動脊椎旁的多裂肌等深層穩定肌群,同時提升身體的平衡與協調能力。
步驟與感覺要點:想像脊椎是穩固的柱子,力量從中心向四肢延伸。
從四足跪姿開始,雙手在肩膀正下方,膝蓋在髖部正下方。收緊核心,然後緩慢地將對側的手臂與腿向前方與後方伸直,直到與身體平行。在伸展的過程中,想像你的脊椎是一根穩固的柱子,完全沒有晃動或彎曲。你的骨盆應該像桌面一樣平穩,可以放一杯水在上面而不會灑出來。力量是從穩定的中心,平順地向手指尖與腳跟延伸出去。
練習四:橋式 (Bridge)|啟動臀部與後側核心鏈
目標與好處:強化臀大肌,改善久坐導致的骨盆前傾。
核心不僅是前方的腹肌,也包括後方的臀肌與下背肌群。橋式是一個絕佳的練習,用來喚醒因久坐而沉睡的臀大肌,強化整個身體的後側核心鏈,有助於穩定骨盆,改善下背痛。
步驟與感覺要點:感覺臀部緊繃,腹部保持張力以穩定腰椎。
平躺屈膝,雙腳與肩同寬。吐氣時,由臀部發力將骨盆向上推,而不是用腰力向上拱。在頂點時,你的身體從肩膀到膝蓋應該呈一直線。你最主要的感覺應該是臀部的強烈收縮感,同時腹部也要保持張力,像一個蓋子一樣穩定住你的腰椎,避免它過度伸展。整個過程,下背部應該是感覺被支撐,而不是擠壓。
掌握核心第三步:4大日常情景應用,將核心力量融入生活
學懂了呼吸與基礎練習後,真正的挑戰是將這份新建立的連結感,無縫地融入日常生活中。正確的核心用力不應只存在於瑜伽墊上,而是成為你每個動作的背景支援。以下四個常見生活情景,將會教你如何將核心力量轉化為一種本能,讓身體時刻處於高效而受保護的狀態。
情景一:久坐辦公的核心用力方式
長時間坐在辦公椅上,身體很容易不自覺地放鬆,導致腰部塌陷、骨盆前傾,壓力全部積聚在下背。這時,你可以在座位上進行微調,重新找回支撐。
如何在椅子上維持腹內壓,避免腰部塌陷
首先,坐直身體,雙腳平放於地。輕輕吸氣,感受你的腹部、側面與背部像一個圓筒般360度微微擴張。然後,緩緩吐氣,但不要讓這個「圓筒」完全洩氣。你要維持腹部向外支撐的輕微張力,這就是腹內壓。這個動作的關鍵是持續而平順的呼吸,感覺就像有一個氣球在你的腹腔中心,時刻提供穩固的支撐,讓你的腰椎不必獨自承受上半身的重量。
透過輕微骨盆後傾,啟動下腹部支撐
維持著腹內壓的感覺,然後將注意力轉移到骨盆。想像你的盤骨是一個裝滿水的碗,將碗的邊緣輕輕向後上方傾斜,讓你的尾龍骨有微微向前捲的趨勢。這個微小的動作,你會感覺到下腹部有一股力量被喚醒,輕輕地將你的軀幹向上托起。這個姿勢能有效減輕下背壓力,讓你坐得更久,同時感覺更輕鬆。
情景二:搬重物或抱小孩的核心用力方式
無論是搬動紙箱,還是抱起日漸長大的孩子,這些都是對腰椎考驗極大的時刻。學會正確的發力順序,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關鍵。
彎腰前準備:先吐氣啟動核心,形成「天然護腰」
在身體向下彎曲之前,請先做一個準備動作:用力將肺部的空氣吐出。在你吐氣的末段,你會自然感覺到腹部深層肌肉收緊。這一下收縮,就如同為你的腰椎繫上了一條無形的、最強力的護腰。請記住這個順序:先吐氣啟動核心,然後才開始動作。這個簡單的習慣,能大幅提升脊椎的穩定性。
如何用髖關節主導發力,而非用腰椎硬拉
啟動核心後,彎身時請專注於將臀部向後推,想像身後有一張椅子,你要坐下去。這個動作會讓你的髖關節自然屈曲,而你的背部應盡量保持挺直,像一塊平板。發力提起重物時,力量應該來自你的大腿後側與臀部,感覺是雙腳用力蹬地,將身體「推」直,而不是用背部的力量將重物「拉」起來。整個過程,你的核心都應保持緊繃,穩定地傳導力量。
情景三:走路與跑步的核心用力方式
走路和跑步是最基礎的人類活動,但核心的參與度,直接決定了你的效率與耐力。一個穩定的核心,能讓你走得更遠、跑得更快,並且減少受傷風險。
H44: 維持軀幹中立,減少能量傳導中的流失
在行走或跑步時,有意識地保持核心的輕微張力。你的目標是讓軀幹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中立位置,避免身體左右過度晃動,或者骨盆上下擺動。每一下晃動,都是從腿部傳來的力量在傳導過程中的流失。穩住軀幹,就等於堵住了能量洩漏的缺口。
如何讓核心成為力量傳導的橋樑,提升運動效率
想像你的核心是連接上半身與下半身的一座堅固橋樑。當你的一條腿向後蹬地時,力量會經由這座穩固的「核心之橋」,有效地傳遞到擺動的手臂,產生向前的動力。如果核心鬆散,這座橋就會搖晃,力量便會在中途消散。一個強而穩定的核心用力方式,能確保力量傳導暢通無阻,讓你的每一步都更有效率。
情景四:做家務(如吸塵、拖地)的核心用力方式
吸塵、拖地等家務勞動,往往涉及大量的前傾與旋轉動作,是「閃到腰」的高危情景。在這些看似輕鬆的活動中保持核心覺察,至關重要。
在身體旋轉與前傾時,如何保持核心穩定
當你需要向前伸手或轉動身體去清潔角落時,切記不要只轉動你的腰。在動作開始前,先輕輕收緊腹部,穩定住你的下背和骨盆。你的旋轉應該主要來自胸椎(上背部)的活動,而前傾則應由髖關節主導,如同搬重物時一樣。核心的角色,是在這些動態變化中,保護你的腰椎免受不必要的扭轉和壓力。
預防「閃到腰」的關鍵發力技巧
預防勝於治療。關鍵技巧在於「預判」。在你準備做出一個較大範圍的動作前,例如將吸塵機從身體一側拉到另一側,請先進行一次短促而有力的吐氣,啟動核心保護機制。將這個「預備式」變成你的肌肉記憶,讓核心在你意識到之前就已經開始工作,這便是將核心用力的感覺融入生活的最高境界。
核心用力常見問題 (FAQ)
學習了正確的核心用力方法後,在練習過程中你可能還會遇到一些疑問。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幫助你釐清觀念,讓訓練更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