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菜食錯反傷身?營養師揭3大椰菜壞處,4類人慎食避開健康陷阱

椰菜(又稱高麗菜、包心菜)是家常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因其物美價廉、營養豐富而備受歡迎。然而,這種看似健康的蔬菜,若食用不當,或對特定人士而言,卻可能暗藏健康風險,引致腸胃不適,甚至影響甲狀腺功能及藥物效用。本文將由營養師為你深入剖析椰菜的3大潛在壞處,並點名指出4類需要慎食的人士,助你避開飲食陷阱,食得健康又安心。

椰菜的營養價值與健康好處

雖然這篇文章主要探討椰菜壞處,但在深入了解之前,我們也應該全面地認識椰菜好處壞處的另一面。其實,椰菜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蔬菜,只要食用得當,就能為身體帶來不少益處。

富含維他命C與K:增強免疫力,鞏固骨骼

椰菜是維他命C的絕佳來源,維他命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有助增強免疫系統,抵禦外來病菌的侵襲。而且,它對於製造膠原蛋白也十分重要,能夠維持皮膚和關節的健康。同時,椰菜也富含維他命K,這種維他命在鞏固骨骼密度和維持正常血液凝固功能方面,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高纖維低卡路里:促進腸道健康與體重控制

對於注重腸道健康或正在進行體重管理的朋友來說,椰菜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維持排便規律。高纖維也能帶來持久的飽足感,有助控制食量。加上椰菜本身熱量極低,所以可以輕鬆地融入日常餐單,增加蔬菜攝取量又不會造成熱量負擔。

蘊含蘿蔔硫素與抗氧化物:具抗炎及防癌潛力

椰菜屬於十字花科蔬菜,蘊含一種名為蘿蔔硫素(Sulforaphane)的獨特植物化合物。許多科學研究發現,蘿蔔硫素與椰菜中的其他抗氧化物,例如多酚和類黃酮,共同發揮作用,具有潛在的抗炎效果。這些成分也被認為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在預防部分癌症的研究領域中,展現出一定的潛力。

椰菜的3大潛在壞處與健康風險

雖然椰菜營養豐富,是不少家庭餐桌上的常客,但我們也要正視一些潛在的椰菜壞處。當我們全面了解椰菜好處壞處後,就能食得更安心。其實,只要食得其法,大部分人都可以安心享用,但對於某些特定族群,過量或不當食用確實可能引發健康問題。

壞處一:高纖維或致腸胃不適、腹脹胃氣

你可能試過,一次過吃了大量椰菜後,肚子感覺「頂住頂住」,甚至出現腹脹或胃氣。這其實是不少高纖維蔬菜的共同特點。椰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雖然有助促進腸道蠕動,但如果你的腸胃本身比較敏感,或者平日纖維攝取量較少,突然大量進食,腸道就需要更多時間去適應和處理,容易引發不適。

科學原理:難以消化的FODMAPs(如棉子糖)

這種不適感背後的科學原理,與一類稱為FODMAPs(可發酵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的短鏈碳水化合物有關。椰菜中含有一種名為「棉子糖」(Raffinose)的寡糖,它屬於FODMAPs的一種。人體的小腸缺乏分解棉子糖的酵素,所以它會直接進入大腸。大腸內的細菌會將其發酵,這個過程會產生氣體,從而導致腹脹、胃氣,甚至腹痛。

壞處二:過量生食或影響甲狀腺功能

另一個需要留意的潛在風險,與生食椰菜有關。近年流行以生椰菜製作沙律或涼拌菜,但如果長期並大量地生食,有機會對甲狀腺功能產生影響。這主要源於椰菜中所含的一種天然物質。

認識致甲狀腺腫素(Goitrogens)及其運作

椰菜與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羽衣甘藍)一樣,含有一種稱為「致甲狀腺腫素」(Goitrogens)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干擾甲狀腺吸收碘的能力,而碘是製造甲狀腺荷爾蒙的必需元素。如果身體長期缺乏足夠的甲狀腺荷爾蒙,就可能引致甲狀腺功能低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物質遇熱後會被大幅分解,所以只要將椰菜徹底煮熟,就可以大大減低這個風險。

壞處三:富含維他命K或與薄血藥相沖

椰菜富含維他命K,這種營養素對促進血液正常凝固和維持骨骼健康十分重要。這對大部分人是好事,但對於正在服用特定薄血藥(抗凝血藥物)的人士,就需要格外留神。

維他命K與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的相互作用

傳統的抗凝血藥物,例如華法林(Warfarin),其藥理作用是透過抑制維他命K的活性,來減慢血液凝固速度,從而預防血栓形成。如果正在服用這類藥物的病人,突然大量食用富含維他命K的椰菜,就會減弱藥物的效果,增加血栓風險。因此,重點並非完全戒食椰菜,而是要保持每日維他命K攝取量的穩定,避免時多時少,並在調整飲食習慣前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意見。

4類人士慎食椰菜:食用前需多加注意

雖然椰菜營養豐富,但某些椰菜壞處亦確實存在,尤其對特定健康狀況的人士來說,食用前更需要多加留意。以下我們來看看,究竟哪4類人士在衡量椰菜好處壞處之間,需要拿捏得更準確。

腸易激綜合症(IBS)患者

為何椰菜中的FODMAPs會引發IBS症狀?

椰菜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它含有一種稱為「FODMAPs」(可發酵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對於腸道功能正常的人來說,FODMAPs不是問題。但是,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腸道特別敏感。這些碳水化合物難以在小腸被吸收,所以會直接進入大腸。大腸內的細菌會將它們發酵,然後產生大量氣體。這個過程會引致腹脹、胃氣、腹痛或腹瀉等不適症狀。

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

甲狀腺患者如何安全食用椰菜?

椰菜含有致甲狀腺腫素(Goitrogens),這種天然物質可能會干擾甲狀腺對碘的吸收,從而影響甲狀腺素的合成。對於甲狀腺功能已經偏低的人士,大量生食椰菜可能會令情況加劇。要安全食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椰菜徹底煮熟。高溫烹調,例如蒸、烚或快炒,可以大幅降低致甲狀腺腫素的活性。同時,維持適量攝取,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就可以安心享用。

正服用抗凝血藥物(薄血藥)人士

穩定維他命K攝取量的重要性

椰菜是富含維他命K的蔬菜,而維他命K在體內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血液凝固。抗凝血藥物(例如華法林 Warfarin)的原理,正是透過抑制維他命K的作用來防止血栓形成。如果突然大量進食椰菜,體內維他命K水平急升,就可能抵銷藥物效果,增加血栓風險。這裡的關鍵並非完全戒絕椰菜,而是保持維他命K攝取量的穩定。每日從飲食中攝取大致相同的維他命K,能讓醫生更容易為你調整準確的藥物劑量。因此,在調整飲食習慣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哺乳期媽媽

哺乳媽媽食椰菜會否引致嬰兒腸胃不適?

坊間有說法指,哺乳媽媽吃了椰菜這類容易產氣的食物,會透過母乳影響嬰兒,導致寶寶出現肚風或腸絞痛。從科學角度來看,引致媽媽本人腸道產氣的纖維和碳水化合物,並不會直接進入母乳。所以,媽媽食椰菜與寶寶腸胃不適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不過,每個寶寶的體質都不同。如果媽媽發現自己每次吃完椰菜後,寶寶都有明顯的煩躁或不適反應,可以嘗試暫停食用一至兩星期,觀察寶寶的情況有否改善,從而判斷兩者是否有關連。

安心食椰菜4大貼士:避開壞處食得健康

了解了椰菜壞處後,你可能會對這種家常蔬菜產生一些疑慮。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的技巧,就能夠輕鬆避開潛在的健康風險,全面地享受椰菜好處壞處之間的平衡點。以下分享4個實用貼士,讓你食得更安心。

貼士一:徹底煮熟,減低健康風險

生食 vs. 熟食:對致甲狀腺腫素的影響

椰菜中的致甲狀腺腫素(Goitrogens)是不少人關注的焦點。這種物質遇熱後會大幅失去活性。所以,相較於製作沙律或涼拌的生食方式,將椰菜徹底煮熟,是降低其對甲狀腺功能潛在影響的最直接方法。加熱烹煮可以有效分解大部分的致甲狀腺腫素,讓你攝取營養的同時,減低健康風險。

建議烹調方法:蒸、烚、快炒

想保留椰菜的營養和鮮甜味道,建議採用簡單的烹調方式。例如,蒸煮能夠最大程度地保存水溶性維他命。清炒或快烚也是很好的選擇,烹調時間不需過長,只要確保椰菜完全熟透,便能有效降低致甲狀腺腫素的含量,同時避免因過度烹煮而流失過多營養。

貼士二:循序漸進,由小份量開始

如何判斷適合自己的食用份量?

如果你初次嘗試將椰菜加入日常飲食,或者本身腸胃比較敏感,建議從少量開始。你可以先試試半碗的份量,然後觀察身體有沒有出現腹脹或胃氣等不適反應。如果沒有問題,再慢慢增加份量。每個人的消化能力都不同,透過這種方式,便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食用份量,避免因一次過攝取太多纖維而引起腸胃不適。

貼士三:配搭合適食材,減輕腸胃不適

低FODMAP食譜:配搭薑、薄荷等食材的建議

椰菜中的FODMAPs(可發酵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是引致部分人士腸胃不適的原因。想減輕這種情況,可以在烹調時加入一些有助消化的食材。例如,薑片有暖胃和促進消化的作用,與椰菜一同快炒,不但能增添風味,還可以幫助減輕胃氣。另外,將椰菜與其他低FODMAP的蔬菜,例如紅蘿蔔、青瓜等一同食用,也是一個平衡營養和減輕腸胃負擔的好方法。

貼士四:正確清洗,去除農藥殘留

浸泡、流水沖洗的正確步驟

椰菜層層包裹的結構,容易讓農藥殘留其中。想清洗乾淨,可以先剝去最外層的幾塊菜葉。然後,將椰菜切開後,在清水中浸泡約15分鐘,讓可能殘留的農藥溶解。最後,在流動的清水下逐片沖洗乾淨,這樣便能有效去除大部分的殘留物,確保食得安全。

關於椰菜好處與壞處的常見問題 (FAQ)

總括而言,椰菜是健康食物嗎?

看過前面關於椰菜壞處和好處的討論,你可能會問:椰菜到底算不算健康食物?答案是肯定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椰菜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蔬菜。它富含維他命、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而且熱量極低,對維持身體健康很有幫助。不過,正如文章前面提到的,如果你有腸胃敏感、甲狀腺問題,或者正在服用薄血藥,就需要特別留意食用的份量和烹調方式了。所以,只要因應自己的身體狀況適量食用,椰菜絕對是健康飲食的好選擇。

生食椰菜是否一定比熟食差?

很多人在生食和熟食椰菜之間感到猶豫,不知道哪種食法更好。生食椰菜,例如製作沙律或涼拌,可以完整保留當中的維他命C等熱敏性營養素。但是,生椰菜含有較多的致甲狀腺腫素,而且纖維較粗糙,部分人食用後或會感到消化不良。將椰菜煮熟,例如快炒或清蒸,可以大幅降低致甲狀腺腫素的含量,同時軟化纖維,令腸胃更容易消化吸收。雖然烹煮過程會流失部分維他命C,但整體上對特定人士來說是更安全的選擇。所以,兩者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你的選擇應該取決於個人健康狀況。

紫椰菜與綠椰菜的營養和風險有何分別?

無論是紫椰菜還是綠椰菜,都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但它們的營養成分確實有些微分別。最大的分別在於,紫椰菜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這種強效抗氧化物,正是賦予它漂亮紫紅色的原因,對保護心血管和腦部健康有正面作用。而綠椰菜則在維他命K的含量上可能稍微佔優。至於我們討論過的椰菜壞處,例如引致胃氣、影響甲狀腺功能等風險,在兩種顏色的椰菜中都同樣存在,分別不大。因此,在選擇時,你可以根據自己對營養的需求和口味偏好來決定,兩者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