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美創黑店?深入拆解6大驚人爭議:由透明質酸風波、Hard Sell手法到真實評價全公開

「歐亞美創黑店」的標籤近年在網上廣為流傳,究竟是同業惡意抹黑,還是其服務與操守確實存在嚴重問題?從震撼市場、被指控以高風險物料冒充透明質酸的嚴重醫療風波,到令無數消費者卻步的疲勞轟炸式「Hard Sell」銷售手法,圍繞這間老字號美容中心的爭議可謂從未間斷。本文將為你深入拆解多項驚人指控,整合受害者實證、網上真實評價、官方回應,以至其品牌形象的今昔對比,全面揭示「歐亞美創黑店」標籤背後的真相。

深入剖析「歐亞美創黑店」指控:透明質酸療程風波始末

要了解網上關於「歐亞美創黑店」的說法從何而來,就必須回到一宗引起廣泛關注的透明質酸療程風波。這次事件不單純是服務質素的問題,而是涉及嚴重的專業失德指控,直接影響了許多人對歐亞美創評價的看法。接下來,我們會一步步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關鍵指控:以「聚丙烯酰胺水凝膠 (PAAG)」冒充透明質酸

整個風波最核心的指控,就是有消費者指出,療程中使用的物料並非聲稱的透明質酸,而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物質。這不只是產品貨不對辦的問題,更是關乎人身安全的嚴重欺詐嫌疑。

什麼是透明質酸 (Hyaluronic Acid, HA)?醫美界公認的相對安全填充物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透明質酸。簡單來說,透明質酸是醫學美容界非常普遍的填充物料,它的主要優點是與人體組織的相容性高,而且可以隨時間被人體自然吸收及分解。正因為它的效果是暫時性的,而且可被人體代謝,所以普遍被認為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什麼是聚丙烯酰胺水凝膠 (PAAG)?因不可吸收及高風險併發症而被嚴格管制

與透明質酸相反,聚丙烯酰胺水凝膠 (PAAG) 是一種永久性、不可被人體吸收的合成物料。過去它曾被用於軟組織填充,但因為它有機會在體內移位、引發硬塊、感染、發炎,甚至與身體組織糾纏不清,導致難以完全清除,所以它的使用在許多國家及地區都受到嚴格管制,甚至被禁用於豐胸等項目。

受害者實證:「歐亞美創黑店」指控下的嚴重後果(硬塊、移位、感染、難以清除)

根據受害者的報告,她們在接受療程後,身體出現了劇痛、硬塊及移位等嚴重問題。經過專業醫生檢查後,發現體內被注射的正是高風險的PAAG。這些後果不僅帶來極大的生理痛苦,清除手術亦非常複雜且具創傷性,對當事人造成了難以磨滅的身心傷害。這些真實個案,正是「歐亞美創黑店」指控最有力的證據。

醫療操作失誤:將填充物錯誤注射入肌肉層的專業疏忽

除了物料造假,事件的另一焦點是操作上的專業失誤。據報,有受害者的填充物被直接注射到胸部肌肉層,這本身就是一個極不專業的操作。

正規豐胸填充物注射的正確層次與技術要求

按照正規的醫療程序,豐胸填充物應該被精準地注射在乳腺後或胸大肌下的間隙。這個位置可以提供支撐,同時避免傷害肌肉組織和神經線。這對操作人員的解剖學知識和注射技術有非常高的要求。

填充物注射入肌肉的潛在併發症及永久性傷害

如果將填充物錯誤地注射入肌肉,會大大增加血腫、感染和劇烈疼痛的風險。更嚴重的是,填充物會與肌肉纖維黏連,不僅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日後若要移除,手術難度及創傷性都會倍增,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事件反映操作人員專業資格存疑,加深「歐亞美創黑店」指控

將錯誤的物料注射到錯誤的身體層次,這種雙重失誤,讓外界嚴重質疑操作人員是否具備合法的專業資格。這也令消費者在思考歐亞美創好唔好這個問題時,对其安全性產生了極大的疑慮,進一步加深了外界的負面印象。

其他關鍵疑點:身份隱瞞與售後責任缺失

除了療程本身的問題,事件中還牽涉到其他商業操作上的疑點,指向了其經營手法的誠信問題。

涉事網店「Revival medi pro」與歐亞美創的關係及欺詐嫌疑

據報導,涉事的療程是透過一個名為「Revival medi pro」的網店進行推廣及預約。消費者在光顧時,未必知道其背後與歐亞美創的關係。這種身份隱瞞的操作,讓外界質疑其意圖是為了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切割責任,逃避追究。

拒發正式收據、療程後拒絕跟進,令消費者追討無門

更令消費者感到無助的是,在支付療程費用後,有受害者表示未獲發正式收據。當身體出現嚴重併發症並尋求協助時,卻遭到拒絕跟進和已讀不回的對待。這種缺乏售後承擔的行為,使消費者在追討權益時困難重重,也讓品牌的信譽跌至谷底。

歐亞美創評價的另一面向:「Hard Sell」手法如何影響消費者體驗?

除了嚴肅的醫療安全指控,網上關於「歐亞美創黑店」的討論,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其銷售手法上。許多消費者分享的歐亞美創評價,都指向了一種讓人極不舒服的體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壓式銷售(Hard Sell)。想知道歐亞美創好唔好,就必須了解這種銷售模式如何運作,以及它對顧客造成的實際影響。

拆解美容院常見的高壓式銷售 (Hard Sell) 流程與話術

高壓式銷售並非單一話術,而是一套經過精心設計的流程,旨在一步步瓦解顧客的心理防線。讓我們一起拆解這個常見的四步曲。

第一步:以極低價體驗療程或免費皮膚分析作誘餌

這一切通常由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優惠開始。你可能在社交媒體或街上看到「$188首次體驗價」或「免費專業皮膚分析」的廣告。這類優惠的門檻極低,目的是讓你放下戒心,踏入店內。這是整個流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第二步:在獨立房間內由多名顧問輪流遊說,製造心理壓力

當你享受完體驗療程後,戲肉便正式上演。你通常會被帶到一個獨立的顧問房間,而不是開放的大廳。接著,可能不只一位,而是兩至三位「顧問」、「經理」或「治療師」輪流進來,對你進行長時間的遊說。這種環境和車輪戰術,會無形中製造出一種壓迫感,讓你難以輕易離開。

第三步:誇大顧客皮膚或身體問題,製造焦慮感與迫切性

在遊說過程中,顧問會利用剛才皮膚分析的結果,不斷放大你皮膚上的微小瑕疵。例如將一些常見的皮膚問題,形容成非常嚴重、再不處理就會惡化的狀況。他們會使用一些聽起來很專業的術語,讓你感到焦慮,並產生一種「必須立即解決問題」的迫切感。

第四步:推出綑綁式長期療程套票及「即日限定」優惠,迫使倉促決定

當你開始感到焦慮時,他們就會順勢推出解決方案——一個價值數萬元甚至十數萬元的長期療程套票。為了讓你無法細想,他們會加上「只有今天簽單才有這個價錢」、「經理特別批准的折扣」等即日限定優惠作催逼,利用時間壓力,迫使你在資訊不完整的情況下倉促做出重大的消費決定。

網上真實評價分析:為何「Hard Sell」成為普遍負評?

這些手法並非危言聳聽,而是許多消費者親身經歷的總結。只要在網上搜尋,就能找到大量類似的評價。

整合網上討論區用戶分享,證明此類銷售手法並非單一事件

在連登(LIHKG)、BeautyExchange等各大討論區,都能找到消費者分享被高壓銷售的經歷。留言內容大同小異,情節幾乎與上述流程一致:由低價體驗吸引,再到房間內被數位職員輪流疲勞轟炸數小時,最後因抵受不住壓力而簽下大額療程。這些海量的分享,證明了這並非個別顧問的個人行為,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銷售模式。

分析高壓銷售對消費者的心理影響及金錢損失

這種銷售方式帶來的,遠不止是金錢損失。許多人分享事後感到極度後悔、自責,甚至覺得自己很愚蠢。這種被欺騙和被迫消費的感覺,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經濟上,很多人被綑綁在一個他們根本不需要或不合適的長期療程中,不但無法退款,還可能因為預繳式消費,而面臨公司倒閉的潛在風險。

官方回應如何影響歐亞美創評價?拆解其對「黑店」指控的辯解

面對網絡上關於「歐亞美創黑店」的指控,官方的回應自然成為大眾判斷事件真偽的關鍵。一個品牌的公關策略,可以直接影響其在大眾心中的評價。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拆解歐亞美創的官方說法,看看他們是如何為自己辯解,而這些說法又是否站得住腳。

歐亞美創的公開聲明:自稱為受害者,指控遭同業惡意抹黑

歐亞美創的公開回應中,其核心立場是將自己定位為「受害者」。他們聲稱,美容行業競爭激烈,有不良同業為了打擊對手,刻意製造及散播負面謠言,意圖損害其商譽。這個說法將矛頭指向了外部的惡意競爭,而非內部管理或服務質素問題。

官方論述一:競爭對手偽裝成顧客發佈虛假負評

官方聲明指出,一種常見的抹黑手法,是競爭對手偽裝成真實顧客,在網上討論區或社交平台發佈虛假的負面評價。他們認為,這些「假客」會以分享個人體驗的方式,捏造服務不佳或存在欺詐的經歷,從而誤導其他消費者,影響了整體的歐亞美創評價。

官方論述二:強調自身經營超過30年,「老字號」口碑極佳

為了反駁指控,歐亞美創頻繁強調其超過30年的經營歷史。他們將自己塑造成「老字號」品牌,暗示長時間的經營本身就是信譽的保證。官方論述中,他們聲稱憑藉多年累積的良好口碑及專業服務,才能在市場上屹立不倒,這些「黑店」指控與其長久建立的品牌形象並不相符。

官方論述三:暗示因品牌成功而成為「黑店」的模仿對象

另一種巧妙的說法是,他們暗示由於品牌相當成功,所以成為了真正「黑店」的模仿對象。這些模仿者可能會使用相似的名稱或手法來混淆視聽,導致部分消費者的負面經歷被錯誤地歸咎於歐亞美創。這種說法意圖將問題歸咎於市場上的仿冒者,而非品牌本身。

矛盾點分析:官方說法與客觀事實的落差

聽完官方的解釋,我們再來看看這些說法與一些客觀事實之間是否存在矛盾。畢竟,要判斷歐亞美創好唔好,不能只聽單方面的陳述。

聲稱「口碑極佳」vs. 媒體報道的嚴重醫療安全指控

官方強調其「口碑極佳」,但這與部分媒體的公開報道存在明顯落差。例如先前引起廣泛關注的透明質酸療程風波,涉及使用潛在有害物質代替正規填充物,並導致嚴重後果。這些經由主流媒體報道的嚴重安全指控,很難單純以「同業抹黑」來解釋。

聲稱「以客為本」vs. 大量關於高壓銷售及售後不理的消費者評價

官方聲稱「以客為本」,但網絡上卻持續存在大量關於其高壓銷售(Hard Sell)手法的投訴。許多消費者分享的經歷,都指向一種模式:被長時間困在房間內遊說、誇大問題以製造焦慮,以及療程後出現問題卻追討無門。這些來自不同消費者的相似經歷,似乎削弱了其「以客為本」說法的可信度。

拆解反向營銷:探討其公開提及「歐亞美創黑店」標籤,意圖將負面搜索轉化為品牌曝光

值得留意的是,歐亞美創在其官方渠道或相關宣傳中,有時會主動提及「歐亞美創黑店」這個負面標籤。這其實是一種反向營銷策略。他們的意圖是,當潛在顧客搜尋這個負面關鍵詞時,能夠第一時間看到由官方提供的「澄清」或「解釋」,從而掌握話語權。這種做法試圖將負面的搜索流量,轉化為一次解釋品牌立場的機會,希望將危機變為品牌曝光的一環。

歷史評價與現況:從星級代言看歐亞美創的品牌形象演變

談及歐亞美創黑店的指控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這個品牌的發展歷程。一個品牌的形象不是一天建立的,歐亞美創過去投入了大量資源,透過星級代言人和大型贊助,成功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一個專業、高端的形象。究竟這個光環是如何被建立,又是如何與今天的負面標籤產生巨大反差的?

早期星級代言人策略:建立專業有效的品牌形象

在美容行業,要快速建立公信力,邀請有份量的星級代言人是相當普遍的做法。歐亞美創早年便運用此策略,邀請了多位當時極具人氣和說服力的女星合作,成功將品牌與「專業」、「有效」和「信賴」這些正面概念連結起來,直接影響了當時市場上對歐亞美創好唔好的普遍觀感。

案例分析:胡杏兒為拍劇增肥後成功減重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藝人胡杏兒曾為拍攝電視劇《肥田囍事》而專業增肥。當時她體重一度高達75公斤,這個敬業的舉動成為城中熱話。劇集拍攝完畢後,她便成為歐亞美創的代言人,並在短時間內成功減重。據當時的宣傳資料顯示,歐亞美創為她度身訂造了健康餐單和纖體療程,讓她輕鬆回復苗條身形。這個案例的成功,為品牌塑造了高效且健康的專業形象。

案例分析:郭羨妮產後修身

另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言人是郭羨妮。她在產後亦選擇了歐亞美創協助修身。對許多新手媽媽而言,產後體重管理是一個極大的煩惱。郭羨妮作為公眾人物,其產後快速修身的成功案例,無疑為品牌增添了極大的說服力,證明其服務能有效解決女性在人生不同階段遇到的身形管理問題。

昔日成功案例如何為品牌建立消費者信心及正面評價

透過這些高知名度的成功案例,歐亞美創的評價在當時達到了高峰。這些代言人不只是賣廣告,她們的親身經歷變成了品牌最有力的「實證」。當消費者看到明星們都能在鏡頭前展現出顯著的成果,自然會對品牌產生信心,相信其服務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從而建立起一批忠實的客戶群。

公眾曝光策略與衍生的爭議

除了個人代言,歐亞美創亦透過贊助大型公開活動來維持品牌曝光率,這是一種鞏固市場地位的常見策略。不過,這些決定有時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爭議,影響了品牌的公眾形象。

贊助大型活動(如2021年香港小姐競選)的品牌策略

例如,歐亞美創曾贊助2021年度的香港小姐競選。這類選美盛事一直備受關注,贊助商能夠藉此將品牌形象與「美麗」和「權威」掛鉤,觸及更廣泛的電視觀眾群體。這個策略的目的很清晰,就是強化其作為行業領導者的地位。

因贊助特定媒體而被標籤為「藍店」的政治立場爭議

然而,在香港近年特殊的社會氛圍下,商業贊助行為亦可能被賦予政治色彩。由於香港小姐競選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主辦,而該電視台被部分市民視為立場親建制,因此歐亞美創的贊助行為,使其被部分網民標籤為「藍店」,引發了政治立場上的爭議,繼而影響了一部分消費者的選擇。

形象今昔對比:星級光環與「黑店」標籤的拉鋸

回顧過去,歐亞美創憑藉星級代言人的光環,成功建立了專業可靠的品牌形象。來到現在,它卻需要面對贊助活動帶來的政治標籤,以及更嚴重的歐亞美創黑店指控。這種今昔的巨大落差,正正反映了一個品牌在建立和維持信譽時所面臨的複雜挑戰。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