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不能吃什麼?營養師踢爆6大類「地雷食物」元兇,附終極消腫飲食指南!
朝早起身塊面腫、下午雙腳脹?水腫問題困擾不少都市人,但原來罪魁禍首,很可能就藏在你每日的飲食當中。以為飲少啲水就無事?食得太鹹太甜,甚至食錯生果,都可能是元兇!本文將由專業營養師為你「踢爆」6大類引致水腫的「地雷食物」,並附上終極「留鉀排鈉」消腫飲食指南,助你一文睇清食咩可以去水腫、食咩會越食越腫,輕鬆擺脫浮腫體質!
水腫元兇:6大類你必須避開的「地雷食物」清單
想知道水腫不能吃什麼,是解決煩惱的第一步。很多時候,身體浮腫並非什麼大問題,元兇其實就藏在我們每天接觸的飲食當中。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拆解這6大類常見的「地雷食物」,看看你是否也不小心踩中了,了解清楚哪些是水腫忌食的選項。
地雷一:高鈉鹽分食物 (High-Sodium Foods)
為何要避免:鈉離子導致體內水分滯留(鈉水瀦留),破壞滲透壓平衡,是解答「水腫不能吃什麼」的首要元兇。
首先要點名的,一定是高鈉食物。當身體攝取了過多的鈉離子,為了維持體內正常的滲透壓平衡,就會自動鎖住大量水分來稀釋鈉的濃度,這個過程就是「鈉水瀦留」。結果就是,水分無法順利排出,積存在體內,讓你整個人看起來浮浮腫腫。
具體食物例子:湯底類、醃漬加工品、零食類、醬料類。
這些食物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例如,拉麵或火鍋的濃郁湯底、餐前的酸菜和泡菜等醃漬物、薯片和肉乾這類零食,還有我們常用的豉油、蠔油等醬料,全部都是高鈉陷阱。
地雷二:精製加工食品 (Highly Processed Foods)
為何要避免:此類食品不僅高鈉,更屬「隱形鈉」陷阱,加重身體代謝負擔,是常見的水腫忌食選項。
加工食品是另一個需要警惕的類別。它們不只是鈉含量高,更可怕的是它們屬於「隱形鈉」陷阱,就算吃起來不覺得鹹,鈉含量也可能早已超標。這些食物會加重身體的代謝負擔,是常見的水腫忌食選項。
具體食物例子:微波食品、罐頭食品、冷凍加工品(如魚丸、貢丸)、快餐。
像是方便快捷的微波食品、罐頭食品,還有雪櫃裡常見的魚丸、貢丸等冷凍加工品,以及快餐店的食物,都屬於這一類。
地雷三:寒涼及濕氣重食物 (中醫觀點)
為何要避免:根據中醫理論,寒涼食物損傷脾陽,降低脾胃運化水濕能力,令濕氣積聚體內。
從中醫的角度看,有些食物的屬性偏向寒涼。經常吃這些食物會損傷我們脾胃的陽氣。脾胃的功能之一就是運化體內的水濕,一旦功能減弱,水濕就無法正常代謝,容易積聚在體內,形成水腫。
水腫不能吃什麼水果(寒涼類):西瓜、香瓜、芒果、柿子、香蕉、奇異果、火龍果。
討論到水腫不能吃什麼水果,就要特別留意寒涼性質的種類。例如西瓜、香瓜、芒果、柿子、香蕉、奇異果和火龍果,都屬於這一類,水腫期間最好先忍一忍口。
其他寒涼食物例子:苦瓜、冬瓜、白蘿蔔、冰品及冷飲。
除了水果,苦瓜、冬瓜、白蘿蔔等蔬菜,以及所有冰品和冷飲,同樣會加重體內濕氣。
地雷四:高糖分食物及飲品 (High-Sugar Foods and Beverages)
為何要避免:高糖分影響身體水分代謝,且每儲存1克肝醣便會鎖住3-4克水分,加劇水腫。
糖分是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元兇。攝取過多糖分會影響身體的水分代謝。而且,身體每儲存1克的肝醣(由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就需要同時鎖住大約3至4克的水分。這就是為什麼吃完甜食後,隔天特別容易水腫的原因。
具體食物例子:蛋糕、麵包、甜食、含糖飲料(如汽水、手搖飲品)、精製澱粉。
蛋糕、麵包等精緻澱粉,以及汽水、手搖飲品等含糖飲料,都應該盡量避免。
地雷五:難消化及黏膩食物 (中醫觀點)
為何要避免:此類水腫忌食的食物會加重脾胃負擔,影響消化及水濕運化功能。
同樣從中醫理論出發,一些質地黏膩、難以消化的食物,會直接加重脾胃的負擔。當脾胃過勞,運化水濕的能力自然會下降,導致水分停滯。
具體食物例子:糯米製品(如湯圓、麻糬、粽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糯米製品,例如湯圓、麻糬和粽子,消化能力較弱或正值水腫時期的人士應該少吃。
地雷六:酒精飲品 (Alcoholic Beverages)
為何要避免:酒精會導致身體脫水,啟動代償機制,反而將剩餘水分儲存在組織間隙,形成水腫。
酒精雖然有利尿效果,讓你短時間內排出大量水分,但這會讓身體陷入脫水狀態。為了自我保護,身體會啟動代償機制,將剩餘的水分緊緊抓住,並儲存在組織間隙中,最終反而造成更嚴重的水腫。
戒口之外更要識食!營養師推薦「留鉀排鈉」高效消水腫飲食法
了解過水腫不能吃什麼之後,我們更要學懂如何主動出擊。單靠戒口有時治標不治本,想徹底擊退水腫,關鍵在於學會「食」。這裡為你介紹營養師極力推薦的「留鉀排鈉」飲食法,它由三大核心策略組成,只要掌握了,就能讓身體自然排出多餘水分,回復輕盈狀態。
策略一:積極補充高鉀食物
為何重要:鉀與鈉在體內互相制衡,攝取足夠的鉀有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和水分。
你可以將身體內的鉀和鈉想像成一對互相制衡的夥伴。當鈉(鹽分)太多時,身體就會像海綿一樣吸住水分。這個時候,鉀這位「神隊友」的角色就非常關鍵了。攝取足夠的鉀,就像給身體一個訊號,幫助腎臟將多餘的鈉和水分一起排出體外,是天然又高效的利水方法。
高效食物清單 (「綠燈食物」):紅豆、綠豆、番薯、菠菜、莧菜、番茄、香蕉、奇異果、牛奶、無糖豆漿。
在你的日常餐單中,不妨多加入這些高鉀「綠燈食物」,例如紅豆、綠豆、番薯、菠菜、莧菜、番茄等。至於水果方面,香蕉和奇異果也是極佳選擇,不用再煩惱水腫不能吃什麼水果。飲品則可以考慮牛奶或無糖豆漿,它們都是補充鉀質的好幫手。
策略二:確保攝取足夠蛋白質
為何重要:血液中的白蛋白負責維持血管內滲透壓,若蛋白質不足,水分易滲漏至組織間造成水腫。
這可能聽起來有點意外,但蛋白質攝取不足,確實是水腫的成因之一。我們的血液中有一種重要的蛋白質叫做「白蛋白」(Albumin),它就像一塊磁石,負責將水分好好地留在血管內,維持正常的滲透壓。如果蛋白質吃不夠,血液中的白蛋白濃度下降,這塊「磁石」的吸力減弱,水分就容易從血管滲漏到周邊的組織間隙,形成水腫。
優質蛋白質來源:雞蛋、雞胸肉、魚肉、豆腐、豆漿。
想補充優質蛋白質,可以從這些食物入手:雞蛋、雞胸肉、魚肉、豆腐和豆漿等。它們都容易被人體吸收,能有效鞏固血管內的「水分磁石」,是水腫忌食清單之外的重要補充品。
策略三:飲用充足的水分
為何重要:打破「水腫因喝水太多」的迷思。足夠水分才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鈉。
「我已經水腫了,還能喝水嗎?」這絕對是最多人問的問題。答案是:不但可以,而且必須要喝!身體其實非常聰明,當你飲水不足時,它會以為遇上「乾旱」,反而會啟動儲水機制,將水分緊緊鎖住,令水腫更嚴重。相反,飲用充足的水分,才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幫助身體將多餘的鈉和廢物順利排出。
飲水建議:成人每日至少攝取2000毫升水,分次緩慢飲用。
建議成年人每日至少攝取2000毫升的水。記得要分次、慢慢地喝,不要一次過灌下大量水,這樣身體才能好好利用,達到最佳的代謝效果。
關於「水腫不能吃什麼」的常見問題 (FAQ)
大家在了解水腫不能吃什麼之後,心中可能還有一些疑問。這裡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