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濕重,成日水腫點算好?中醫教你認清4大體質,必學12款對症消腫湯水食譜(附消腫去瘀湯及辦公室茶飲)

朝早起身面部浮腫、下午雙腳脹痛、全身感覺重墜又疲倦?水腫問題困擾不少都市人,許多人以為只是飲水過多所致,但其實水腫成因複雜,與體內濕氣、脾腎功能失調息息相關。胡亂飲用坊間的祛濕湯水,隨時會因體質不合而弄巧反拙。

本文將從中西醫角度深入剖析水腫成因,並提供一個簡易自我檢測,助你準確分辨自己屬於脾虛、腎虛、濕熱還是血瘀體質。我們為這四大類型精心整理了12款對症的消腫湯水食譜,更附上專為跌打損傷而設的消腫去瘀湯,以及方便上班族的辦公室茶飲,讓你輕鬆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調理方案,告別浮腫,重拾輕盈體態。

為何會水腫?從中西醫角度剖析成因,選對你的消腫湯水

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消腫湯水,首先要了解身體為何會「儲水」。水腫不單是外觀問題,更是身體內部失衡的警號。其實,無論是早上起來面部浮腫,還是下午雙腿脹痛,背後的原因都可以從現代營養學和傳統中醫學兩個層面去理解。弄清楚根本成因,才能對症下藥,讓一碗合適的消水腫湯水發揮最大效用。

現代營養學:鈉質與水分失衡是元兇

從現代營養學角度看,水腫很多時候與體內的鈉質和水分平衡有關。當這兩者失衡,身體便會出現水分滯留的情況。

高鈉飲食如何導致水分滯留

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鹽分,會在體內分解成鈉質。如果攝取過多鹽分,例如經常外出用餐或進食加工食品,血液中的鈉濃度就會升高。為了稀釋過高的鈉濃度以維持平衡,身體會自動保留更多水分,這些多餘的水分會滲入並停留在細胞之間的空隙,最終形成我們感受到的浮腫。

飲水不足為何反而加劇水腫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既然身體多水,就應該少喝水。事實恰好相反。當身體偵測到水分攝取不足時,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反而指令細胞「抓緊」現有的水分,減少排出,結果令水分更容易滯留在體內,加劇水腫問題。所以,攝取足夠的水分,才能有效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走多餘的鈉質和廢物。

中醫角度:脾、腎、肺失調與血瘀導致水濕停滯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水液代謝,主要依賴肺、脾、腎三個臟腑的協調運作。當任何一個環節的功能失調,便會導致「水濕內停」,形成水腫。此外,氣血運行不暢順,也會引發局部腫脹。

脾虛失運:無法有效運化水濕,導致四肢浮腫、疲倦

中醫常說「脾主運化」,脾臟負責將飲食中的水液精華輸送至全身。如果脾臟功能虛弱,即「脾虛失運」,就無法有效處理體內濕氣。水濕積聚在四肢肌肉,便會出現四肢浮腫、身體重墜、容易疲倦和食慾不振等情況。

腎虛不固:腎臟氣化功能減弱,影響水液代謝,尤見下肢水腫

腎臟主宰全身水液的最終排泄。當腎臟功能虛弱,特別是腎陽不足時,其「氣化」功能會減弱,無法將多餘的水液順利轉化成尿液排出體外。這種水腫通常會首先出現在身體下半部,例如腳踝和雙腿,而且按下去會有凹陷。

肺氣不宣:影響水道通調,水液無法正常輸布

肺部負責「通調水道」,意思是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路徑。如果肺氣不順暢,例如因感冒或呼吸系統問題導致「肺氣不宣」,水液就無法正常地向上升騰和向外發散,積聚在體表,引致面部或上半身的浮腫。

血瘀內停:氣血運行不暢,需飲用消腫去瘀湯調理

有別於臟腑功能失調,另一種水腫成因是「血瘀」。當身體曾有損傷,或長期氣血循環不佳,導致血液運行受阻,局部組織便會因為血液和津液的停滯而出現腫脹和疼痛。這種情況下的水腫位置比較固定,膚色亦可能較為暗沉,調理時就需要飲用合適的消腫去瘀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簡易互動檢測:3分鐘找出最適合你的消腫湯水體質類型

要煲一碗真正有效的消腫湯水,關鍵在於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同的水腫成因,需要不同的調理方法。不如花3分鐘時間,透過以下這個簡單的自我評估,快速找出你的水腫體質類型,這樣才能選對最適合你的消水腫湯水。

開始個人化體質評估(回答以下問題,找出你的水腫類型)

請根據你近期的身體感受,誠實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看看哪一組描述最符合你的情況,就能初步判斷你的水腫屬於哪種類型。

飲食與消化評估:你是否經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或大便稀爛?(指向脾虛)

你是否經常胃口欠佳,覺得吃不下東西?飯後容易感到腹部脹滿不適,或者大便質地長期比較稀爛、不成形?如果這些描述很熟悉,你的水腫問題可能與「脾虛」有關,代表身體運化水濕的能力減弱了。

精力與腰腿評估:你是否容易腰膝酸軟、畏寒怕冷且下半身易腫?(指向腎虛)

你是否特別容易感到腰部和膝蓋酸軟無力,即使沒有過度勞動也覺得疲倦?平時比較怕冷,手腳經常冰冷,而且水腫問題主要集中在雙腿或下半身?若你符合以上情況,則可能屬於「腎虛」類型,影響了身體調節水液代謝的根本功能。

身體與情緒評估:夏天是否特別容易感到身體重墜、煩熱口渴?(指向濕熱)

一到潮濕悶熱的夏天,你是否就覺得身體特別沉重、四肢乏力,好像被濕氣包裹著?同時,還容易感到心煩氣躁、口乾舌燥,即使喝水也難以解渴?這種情況通常指向「濕熱」體質,需要飲用清熱利濕的消炎消腫湯水來調理。

身體狀況評估:水腫部位是否固定、膚色較暗或有瘀點?(指向血瘀)

你的水腫部位是否比較固定,按下去感覺有點硬實,恢復得比較慢?觀察自己的膚色,是否比以往暗沉、缺乏光澤,或者身上容易出現不明原因的瘀青、色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代表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屬於「血瘀」類型,需要飲用特定的消腫去瘀湯來幫助活血化瘀。

【健脾祛濕篇】調理脾虛的消水腫湯水食譜

在中醫看來,脾胃是身體運化水濕的樞紐。如果脾胃功能虛弱,即是所謂的「脾虛」,水液就無法正常代謝,容易積聚在體內形成水腫。因此,要有效解決水腫問題,健脾祛濕是根本方法。以下介紹的幾款消腫湯水,正是從調理脾胃入手,幫助身體恢復運化水濕的能力,屬於非常實用的消水腫湯水食譜。

粉葛赤小豆扁豆瘦肉湯

這是一款非常經典的家常祛濕湯水,特別適合潮濕悶熱的季節飲用,味道清甜,性質平和。

功效:健脾化濕、舒筋活絡、消腫除煩

粉葛能解肌退熱、舒緩頸背肌肉緊張。赤小豆和扁豆則是健脾化濕的黃金組合,能有效將體內多餘濕氣及水分排出,達到消腫效果。

適合人士:消化不良、身體重墜、因暑濕困阻而浮腫者

如果你經常覺得身體很重、四肢困倦、胃口不佳,甚至飯後腹脹,這款湯水就非常適合你。

材料清單與處理

  • 新鮮粉葛 1個 (約500克)
  • 赤小豆 40克
  • 扁豆 40克
  • 瘦肉 300克
  • 蜜棗 2粒
  • 陳皮 1角
  • 處理:粉葛去皮,清洗後切成大塊。赤小豆和扁豆預先浸泡1小時。瘦肉洗淨汆水備用。陳皮浸軟後刮去內囊。

詳細烹煮步驟

  1. 將所有材料放入湯鍋中,加入約2.5公升清水。
  2. 開大火煮滾,然後轉為慢火。
  3. 慢火煲約2小時。
  4. 最後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飲用。

雲苓白朮扁豆赤小豆煲鯉魚湯

這款湯水在健脾祛濕的基礎上,加入了益氣的藥材和利水功效顯著的鯉魚,對於氣虛型水腫特別有效。

功效:健脾益氣、祛濕利水

雲苓和白朮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的要藥,配合扁豆和赤小豆能強力祛濕。鯉魚本身就有很好的利水消腫作用,能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

適合人士:飲食量少、大便稀溏、氣少懶言的虛胖人士

如果你不僅水腫,還伴隨食量小、容易疲倦、說話不夠氣力、大便不成形等「氣虛」症狀,這款湯水就是為你而設的。

材料清單與處理(附鯉魚處理技巧)

  • 鯉魚 1條 (約500克)
  • 雲苓 20克
  • 白朮 20克
  • 扁豆 30克
  • 赤小豆 30克
  • 生薑 3片
  • 陳皮 1角
  • 處理:鯉魚請魚販處理好內臟和魚鱗,回家後徹底洗淨,特別是魚腹內的黑膜要刮乾淨。技巧:在鍋中放少許油,用薑片爆香,然後將鯉魚兩面稍微煎至金黃色,這樣可以去除腥味,並讓湯色更奶白。其餘材料洗淨備用。

詳細烹煮步驟

  1. 將除了鯉魚外的所有藥材放入湯鍋,加入約2公升清水。
  2. 大火煮滾後,轉慢火煲約1小時。
  3. 然後放入已煎香的鯉魚。
  4. 再用慢火煲約1小時,最後加鹽調味便完成。

淮山薏仁赤小豆湯(素湯選擇)

對於素食者或者想尋求更溫和調理方法的朋友,這款純素的消腫湯水是一個絕佳選擇。

功效:健脾補肺、利水滲濕

淮山能健脾補肺,性質非常溫和。薏仁和赤小豆合用,利水滲濕的效果顯著,能溫和地幫助身體排除濕氣,改善水腫。

適合人士:脾胃虛弱、尋求溫和調理的素食者

這款湯水藥性平和,適合脾胃功能稍弱、容易腹瀉,或不喜愛肉湯但同樣受水腫問題困擾的人士。

材料清單與處理

  • 乾淮山 30克
  • 生薏仁 30克
  • 熟薏仁 30克
  • 赤小豆 40克
  • 蜜棗 2粒
  • 處理:淮山、薏仁和赤小豆需要預先浸泡至少1小時,這樣更容易煮軟。

詳細烹煮步驟

  1. 將所有浸泡好的材料放入鍋中。
  2. 加入約2公升清水。
  3. 開大火煮滾後,轉為慢火。
  4. 慢火煲約1.5小時,直至豆類和薏仁都軟稔即可。此湯自帶甘甜味,可以不加鹽直接飲用。

【補腎利水篇】針對腎虛的消水腫湯水推薦

中醫認為腎主水,負責調節體內水液的代謝與排泄。若腎氣虛弱,氣化功能失常,水液就容易滯留體內,形成水腫,這種情況尤其常見於下半身。以下介紹的幾款消腫湯水,正是針對補益腎氣、加強利水功能而設,助你從根本改善因腎虛引致的浮腫問題。

肉蓯蓉巴戟天玉米鬚煲瘦肉湯

功效:溫腎助陽、利水消腫

此湯水結合了溫補腎陽的肉蓯蓉、巴戟天,以及利水效果顯著的玉米鬚,是一款強效的消水腫湯水,能直接改善因腎陽不足而引起的水液停滯。

適合人士:水腫集中在下半身、伴隨腰痠膝軟、畏寒肢冷者

如果你發現水腫問題特別集中在腳踝、小腿等下半身部位,並且平日容易感到腰部酸軟無力、膝蓋發冷,手腳經常冰冷,這款溫補的湯水就非常適合你。

材料清單與處理

  • 肉蓯蓉 15克
  • 巴戟天 15克
  • 玉米鬚 60克
  • 龍眼肉 10克
  • 杞子 10克
  • 陳皮 1片
  • 瘦肉 300克
  • 處理:所有藥材用清水略為沖洗;瘦肉切塊後汆水備用。

詳細烹煮步驟

  1. 首先,將所有清洗乾淨的材料放入湯鍋中。
  2. 然後,加入約2公升清水,開大火煮滾。
  3. 水滾後,轉為慢火繼續煲約2小時。
  4. 最後,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飲用。

冬瓜海帶花生瘦肉湯

功效:消暑利水、補益肝腎

這是一款經典的家常消水腫湯水,冬瓜和海帶均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配搭花生和瘦肉,既能清熱利水,又能滋養肝腎之陰,性質平和。

適合人士:水腫並伴隨口乾、手心發熱等陰虛症狀者

此湯水特別適合水腫之餘,還伴隨口乾舌燥、手心腳心發熱、夜晚容易出汗等腎陰虛症狀的人士。它能在利水的同時,補充身體所需的津液。

材料清單與處理

  • 冬瓜(連皮) 600克
  • 乾海帶 30克
  • 花生 50克
  • 瘦肉 300克
  • 蜜棗 2粒
  • 處理:冬瓜連皮洗淨後切大塊;乾海帶和花生用清水浸泡至軟身;瘦肉切塊後汆水。

詳細烹煮步驟

  1. 將冬瓜、海帶、花生、瘦肉及蜜棗一同放入鍋中。
  2. 然後,加入足夠清水,水量需蓋過所有材料,用大火煮沸。
  3. 煮沸後,轉中小火煲約1.5小時。
  4. 最後,按個人口味加入少量鹽調味便可。

五指毛桃牛大力赤小豆湯

功效:祛濕消腫、補虛損、強筋骨

五指毛桃與牛大力是廣東地區常用的湯料,有補氣祛濕、強壯筋骨的作用,配合專門利水消腫的赤小豆,對於因體虛或氣血不暢所致的水腫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適合人士:因體質虛弱或久坐導致腿部浮腫、血氣不足者

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缺乏運動,或者感覺身體比較虛弱、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雙腿容易浮腫、感到沉重的人士,飲用此湯有助於行氣活血,改善下肢循環,是理想的消炎消腫湯水。

材料清單與處理

  • 五指毛桃 40克
  • 牛大力 40克
  • 赤小豆 50克
  • 茯苓 20克
  • 瘦肉或豬骨 400克
  • 蜜棗 3粒
  • 處理:五指毛桃、牛大力、茯苓快速沖洗;赤小豆提前浸泡至少1小時;瘦肉或豬骨汆水。

詳細烹煮步驟

  1. 首先,將所有處理好的材料放入湯鍋。
  2. 然後,注入約2.5公升的清水,開大火煮滾。
  3. 水滾後轉慢火,繼續煲約2小時,直至湯味濃郁。
  4. 飲用前加鹽調味即可。

【清熱利濕篇】濕熱體質必備的消炎消腫湯水

香港的夏天又濕又熱,身體特別容易積聚濕氣和熱氣,形成「濕熱」體質。這時候,選擇合適的消腫湯水就非常重要,而針對這種情況的消炎消腫湯水,重點就在於清熱與利濕並行。當你感到身體重墜、煩躁、口乾口苦,甚至皮膚出現濕疹等問題,就代表身體在發出信號,需要清除體內的濕熱。以下介紹的兩款湯水,正是為濕熱體質度身訂造的消水腫湯水良方。

荷葉冬瓜薏仁湯

功效:消暑清心、利水排濕、減輕水腫

這是一款非常經典的夏日湯水,它的組合清爽,功效直接。荷葉的清香有助於消解暑熱,冬瓜與薏仁則是利水排濕的絕佳搭檔,三者合一,能有效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讓身體恢復輕盈。

適合人士:夏日心煩、口乾舌燥、小便黃赤的濕熱體質

如果你在夏天特別容易感到心浮氣躁,總是口乾想喝水,而且留意到小便顏色偏深黃,這款湯水就十分適合你。它能幫助清解暑熱,讓身體由內而外感到舒暢。

材料清單與處理

  • 新鮮荷葉:1塊
  • 冬瓜(連皮):約600克
  • 生薏仁:40克
  • 瘦肉:300克
  • 蜜棗:2粒
  • 陳皮:1小片

處理:生薏仁預先浸泡至少一小時。冬瓜連皮洗刷乾淨,切成大塊。瘦肉切塊後汆水。荷葉、蜜棗與陳皮用清水稍作沖洗。

詳細烹煮步驟

  1. 將冬瓜、生薏仁、瘦肉、蜜棗及陳皮放入大湯鍋中,注入約2.5公升清水。
  2. 開大火煮滾後,放入新鮮荷葉。
  3. 再次煮滾後轉為中小火,蓋上鍋蓋續煲約1.5小時。
  4. 最後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飲用。

雞骨草鮮桑葉瘦肉湯

功效:清肝熱、解毒、利濕退黃

這款湯水針對性更強,特別適合因經常熬夜、壓力大而導致肝火旺盛的都市人。雞骨草是清肝解毒的常用材料,配上能疏散風熱的鮮桑葉,能有效處理因肝熱而引起的身體不適與水腫問題。

適合人士:肝火旺盛、眼乾目赤並有水腫問題者

若你經常感到眼乾、眼紅,容易疲倦又脾氣急躁,甚至出現口苦的情況,同時身體又有浮腫感,這款湯水便是你的好幫手。它能從清肝火的根源入手,幫助身體恢復平衡。

材料清單與處理

  • 雞骨草:約40克
  • 新鮮桑葉:約60克(若用乾桑葉則約20克)
  • 瘦肉:300克
  • 蜜棗:3粒
  • 生薑:2片

處理:雞骨草用清水浸泡片刻,然後沖洗乾淨。新鮮桑葉洗淨備用。瘦肉切塊後汆水。

詳細烹煮步驟

  1. 將雞骨草、瘦肉、蜜棗及生薑片放入湯鍋,加入約2公升清水。
  2. 以大火煮滾後,轉中小火煲約1小時。
  3. 然後加入新鮮桑葉,再續煲15分鐘。
  4. 飲用前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活血化瘀篇】針對血瘀的消腫去瘀湯

有時身體的腫脹,並非單純因為濕氣重,而可能是「血瘀」所致。這類型的腫脹,通常是局部性的,而且位置比較固定,甚至伴隨疼痛或瘀青。如果你有跌打損傷,或者手術過後,想尋找一款合適的消腫湯水,那麼活血化瘀就是調理的關鍵。這時,一般的消水腫湯水未必最有效,你需要的是專門的消腫去瘀湯,從根本改善氣血循環。

田七丹參煲雞湯

這是一款非常經典的消腫去瘀湯水,對於處理因血氣運行不暢順而引起的腫痛問題,效果相當顯著。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幫助消腫

田七和丹參是這個湯的靈魂所在。田七有「止血神藥」之稱,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可以化解積聚的瘀血。丹參則能活血祛瘀,通經止痛,兩者相輔相成。當氣血暢通,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自然會提高,瘀塊消散,疼痛和腫脹便會隨之減輕。

適合人士:跌打損傷、手術後或因血氣不暢導致局部腫痛、膚色暗啞者

如果你剛經歷碰撞或扭傷,患處有明顯瘀腫;或者手術後需要幫助傷口復原,減少內部瘀血;甚至是長期有某個部位(例如關節)因循環不佳而隱隱作痛,膚色看起來比較暗沉,這款湯水就非常適合你。

材料清單與處理

  • 田七:10克(可請藥材店代為切片或磨粉)
  • 丹參:15克
  • 雞:1隻(或雞腿2-3隻)
  • 紅棗:4-5粒
  • 生薑:3片

處理方法:
1. 雞洗淨後斬件,放入冷水中,煮沸後汆水約3-5分鐘,撈起沖淨備用。
2. 田七、丹參和紅棗用清水稍微沖洗。
3. 紅棗去核,可減少湯水的燥熱感。
4. 生薑去皮切片。

詳細烹煮步驟

  1. 首先,將所有處理好的材料,包括已汆水的雞件、田七、丹參、紅棗和薑片,一同放入湯鍋中。
  2. 然後,加入約2公升的清水,水量需要完全覆蓋所有材料。
  3. 接著,開大火將水煮沸。
  4. 水滾後,轉為小火,蓋上鍋蓋慢火煲約1.5至2小時。
  5. 最後,在飲用前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溫馨提示:因為這款湯有強勁的活血功效,所以孕婦和月經期間的女士不宜飲用。如有疑問,最好先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辦公室快手方案:告別久坐浮腫的消水腫茶飲與習慣

對於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的你來說,要定時煲煮一鍋費時的消腫湯水或許有點困難。不過,想改善水腫問題,其實可以從辦公室的茶水間開始,配合一些簡單的日常習慣,就能輕鬆製作出有效的消水腫湯水,告別因久坐而來的浮腫。

5分鐘辦公室焗茶系列

只需要一個保溫杯和熱水,就能快速焗製以下幾款天然又方便的消水腫茶飲。

玉米鬚茶:最直接的天然利尿劑

玉米鬚其實是一味很強效的中藥材,它有「龍鬚」之稱,功效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它的作用非常直接,就是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對於因身體積水而造成的水腫特別有效。在辦公室準備一小撮乾玉米鬚,放入保溫杯中用熱水焗10至15分鐘即可飲用,味道清甜,是下午茶的健康之選。

炒薏米水:祛濕而不寒涼,適合長期飲用

生薏米雖然利水滲濕效果好,但性質偏寒涼,未必人人適合長期飲用。將薏米用白鑊(不放油)小火炒至微黃,就成了「炒薏米」。經過炒製的薏米,寒性會大大減低,變得平和,健脾祛濕的功效卻得以保留。它特別適合脾胃虛弱,又想溫和地去水腫的人士,作為日常保健茶飲長期飲用。

赤小豆水:高鉀排鈉,製作簡單(附不煮破豆的技巧)

外食族的飲食通常鈉質偏高,而赤小豆富含鉀質,正好可以幫助身體排走多餘的鈉,是極佳的消水腫食材。想在辦公室飲用,又不想把豆煮破釋出澱粉質,可以利用保溫瓶製作。先將少量赤小豆洗淨,放入保溫瓶,加入滾水後迅速倒掉(作清洗及溫熱之用),然後再次注滿滾水,蓋緊蓋子焗最少2小時。這樣焗出來的赤小豆水清澈,能有效攝取其利水成分。

融入日常的防腫生活習慣

除了茶飲,改變一些小習慣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消腫效果。

辦公室簡易穴位按摩圖解(三陰交、足三里)

在工作間隙,可以花幾分鐘按摩兩個有助氣血循環、利水祛濕的穴位。
* 三陰交:位置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往上量約四隻手指寬的骨後方凹陷處。用拇指按壓時會有明顯的痠脹感。
* 足三里:膝蓋外側下方凹陷處,再往下量約四隻手指寬的位置。
每個穴位用指腹打圈按壓2至3分鐘,感覺到痠麻即可,有助疏通經絡,改善下肢水腫。

午餐外食族避雷指南:識別高鈉陷阱

午餐是水腫元兇的一大來源。要避開高鈉陷阱,可以留意以下幾點:減少選擇醬汁濃稠的菜式(如白汁、咖哩、茨汁),因為醬汁是鈉質的主要來源;少吃加工肉類(如香腸、午餐肉);湯麵的湯底盡量不要喝完。選擇清蒸、烤或白灼的烹調方式會更理想。

睡前5分鐘抬腿運動

每天睡前,為疲勞的雙腿做一個簡單的舒緩運動。平躺在床上或瑜珈墊上,將雙腿靠在牆上,身體與腿呈90度。維持這個姿勢5至10分鐘,過程中可以放鬆地深呼吸。這個動作能促進腿部血液及淋巴回流,有效減輕足踝及小腿的腫脹感。

飲用消腫湯水必讀:常見問題與禁忌

在開始煲煮各種美味的消腫湯水之前,相信你的心中可能還有一些疑問。畢竟,食療養生講求的是對症與安全,了解清楚才能飲得安心又有效。這個部分將為你解答一些常見問題,並且提醒你一些重要的飲用安全須知。

常見問題解答 (FAQ)

飲咖啡或茶去水腫,真的有效嗎?

很多人以為咖啡因利尿,可以幫助去水腫,這個說法其實只對了一半。咖啡或茶中的咖啡因確實能促進腎臟排水,短時間內會增加排尿量,看似達到了去水腫的效果。然而,這並非治本之法。如果你的水腫問題源於高鈉飲食,單靠咖啡因排水,體內多餘的鈉質依然無法有效排出。當身體水分流失過多,反而可能啟動保護機制,令細胞抓緊剩餘水分,結果可能令水腫問題惡化。因此,依靠咖啡或茶來調理,並非理想的長遠之計。

為了去水腫,是否應該盡量少喝水?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誤解。事實上,身體水腫時更需要飲用足夠的水。當身體水分不足時,會發出缺水訊號,反而傾向於儲存更多水分以作應對,加劇水腫情況。攝取充足水分,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更重要的是能幫助身體將飲食中過多的鈉質經由尿液排出。所以,要改善水腫,每日應確保飲用足夠的清水,這才是最基本而有效的消水腫湯水以外的輔助方法。

這些消腫湯水可以每天飲用嗎?建議頻率是多少?

飲用頻率需視乎個人體質以及湯水的性質而定。一般而言,性質較平和的健脾祛濕類消水腫湯水,例如淮山薏仁赤小豆湯,可以作為日常保健,每星期飲用一至兩次。至於功效較強的清熱利濕或活血化瘀湯水,則建議在症狀出現時才飲用,待情況紓緩後便可停止。持續飲用同一款消炎消腫湯水並非最佳做法,最好還是根據身體狀況的變化作出調整。

撞傷或手術後適合飲用哪款消腫去瘀湯?

若因跌打損傷或手術後出現局部腫脹、瘀青,調理的重點就在於活血化瘀。這時候,飲用專門的消腫去瘀湯會比一般的利水湯水更為適合。你可以參考文章中「活血化瘀篇」介紹的田七丹參煲雞湯。這類消腫去瘀湯水能促進氣血運行,化解瘀血,從根本上幫助消散腫痛,加速復原。

飲用安全須知:哪些人不宜飲用?

體質虛寒者(如何判斷及應避免的寒涼食材)

如果你經常手腳冰冷、畏寒怕風、面色蒼白、容易疲倦乏力,那你很可能屬於虛寒體質。大部分具清熱利水功效的食材,例如冬瓜、荷葉、生薏仁、海帶等,性質都偏向寒涼。虛寒體質者過度飲用,可能會削弱脾胃陽氣,令虛寒症狀加劇。建議這類人士應選擇性質溫和的健脾或補腎類湯水,並在烹煮時加入少量生薑或陳皮以中和寒性。

懷孕、哺乳及月經期間的注意事項

懷孕及哺乳期是特殊階段,用藥或食療都必須格外謹慎。某些具利水或活血功效的中藥材,例如薏仁、田七等,未必適合孕婦食用。因此,在飲用任何藥膳湯水前,務必先諮詢你的中醫師或醫生。月經期間,女士應避免飲用過於寒涼的消水腫湯水,以免影響經血排出,導致腹痛。同時,亦應暫停飲用活血功效較強的消腫去瘀湯,以免經量過多。

長期病患者(心、肝、腎功能不全者)飲用前必須諮詢醫生

這一點至關重要。患有心臟、肝臟或腎臟功能不全等長期疾病的人士,身體調節水分與電解質的能力較弱。許多有利水功效的食材(如赤小豆、玉米鬚)鉀含量較高,若未經醫生評估而隨意飲用,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影響病情。因此,在嘗試任何食療方法前,請務必先諮詢主診醫生的專業意見,切勿自行判斷。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