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焦慮失眠?終極「深度呼吸法」指南:圖解 3 大深層呼吸技巧、剖析 5 大實證好處,助你即時放鬆

您是否也常常感到壓力爆煲、心跳加速,或在深夜因思緒紛亂而輾轉反側?當我們被焦慮與壓力佔據時,往往會不自覺地陷入短促的「淺層呼吸」,令身心更繃緊。其實,重拾平靜的鑰匙,就藏在我們與生俱來卻被遺忘的本能——「深層呼吸」之中。

本篇終極指南將為您由淺入深,全面剖析深層呼吸的奧秘。我們不但會透過圖文詳解,教您掌握最基礎的「腹式呼吸法」,更會針對不同情境,提供「箱式呼吸法」、「4-7-8 助眠呼吸法」等三種實用技巧,助您建立個人化的壓力急救包。同時,我們將深入探討經科學實證的五大好處,讓您明白深層呼吸如何從根本改善您的專注力、睡眠質素以至整體健康。準備好,只需幾個簡單的呼吸練習,就能即時為您的身心按下「重設鍵」,尋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為何現代人急需學懂「深層呼吸法」?剖析壓力與呼吸的惡性循環

生活在節奏急促的都市,壓力彷彿無處不在。要有效管理壓力,學習終極的深度呼吸法可能是您最直接、最有效的第一步。呼吸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但您可能從未察覺,當壓力來襲時,您的呼吸模式會悄悄改變,形成一個讓您越來越繃緊的惡性循環。當您感到焦慮或緊張,身體會自動切換至「戰鬥或逃跑」模式,呼吸變得短促而淺薄。這種呼吸方式反過來又向大腦發送「有危險」的訊號,令壓力荷爾蒙持續釋放,讓您更難平靜下來。這就是為何單純告訴自己「放鬆點」往往無效的原因,因為您的身體已困在淺層呼吸的壓力循環之中。

「淺層呼吸」vs「深層呼吸」:您是否不自知地用錯方法?

現在,請您稍停片刻,留意一下自己當下的呼吸。您的胸口起伏比較明顯,還是腹部在動?許多人在無意識下,特別是面對壓力時,都會採用「淺層呼吸」,又稱為「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方式主要依賴頸部和胸部的肌肉,每次只能吸入少量空氣到肺部上半部,效率極低。感覺就像用飲管喝水,費力卻解不了渴。相反,「深層呼吸」則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模式。它運用核心的橫膈膜肌肉,讓空氣能深入肺部底層,使腹部自然地向外擴張。這種深而緩慢的呼吸,才能為身體帶來真正需要的氧氣與平靜。

掌握深層呼吸法的核心:平衡您的自律神經系統

要真正理解深層呼吸法為何能帶來放鬆效果,我們需要認識身體內的自律神經系統。您可以把它想像成身體的自動駕駛系統,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交感神經(油門)和副交感神經(煞車)。當您感到壓力,交感神經會啟動,心跳加速、肌肉繃緊,準備應對挑戰。而淺層呼吸正是啟動油門的訊號。相反,深層呼吸則是啟動煞車的關鍵。緩慢而深長的呼吸能夠刺激體內最重要的神經之一——迷走神經,直接啟動負責休息與消化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一旦煞車系統啟動,心率會減慢,血壓會下降,肌肉會放鬆,大腦也會接收到「警報解除」的清晰訊息,讓您從繃緊狀態中釋放出來。學習深呼吸放鬆技巧,就是學會自主控制身體的油門與煞車。

一圖看懂: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的根本區別

要掌握深層呼吸,首先要懂得分辨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雖然我們用文字描述,但您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親身體會。將一隻手輕放在胸前,另一隻手放在肚臍上方的腹部。

  • 胸式呼吸(淺層呼吸):當您吸氣時,會感覺到胸前的手明顯升起,而腹部的手卻幾乎沒有動靜。肩膀和頸部可能不自覺地向上聳起,感覺呼吸集中在胸腔上半部。這是效率較低的呼吸方式。

  • 腹式呼吸(深層呼吸):當您用鼻子緩緩吸氣時,會感覺到腹部的手隨之向外隆起,像一個慢慢脹大的氣球,而胸前的手則保持相對穩定。呼氣時,腹部自然向內收縮。這代表您正有效地使用橫膈膜進行深層呼吸,讓空氣充滿整個肺部。

打好根基:由零開始掌握腹式深層呼吸法

要真正掌握深度呼吸法,我們需要先從最核心的基礎——「腹式呼吸法」(Diaphragmatic Breathing)開始。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專業,但它其實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最自然的呼吸模式,只是在成長與壓力下,我們漸漸遺忘了它。接下來的內容,會像朋友分享一樣,一步步引導你重新找回這個強大的內在工具,為你的身心健康打好穩固的根基。

練習前的準備:創造一個不受干擾的放鬆空間

在開始練習任何呼吸法放鬆技巧前,為自己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是第一步。這不是什麼繁複的儀式,而是給予自己一個專注、不受打擾的承諾。

首先,找一個你能夠安靜獨處5至10分鐘的地方,可能是房間的一角、辦公室的休息室,甚至是寧靜的公園長椅。將手機調至靜音模式,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與思緒。

接著,選擇一個舒適的姿勢。你可以輕鬆地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但不要僵硬,雙腳平穩地踩在地上。或者,你也可以選擇平躺在瑜伽墊或床上,雙腿自然伸直,或將膝蓋微彎,這樣有助於放鬆你的下背部。穿著寬鬆舒適的衣物,確保身體沒有任何束縛感。

圖文詳解:腹式深層呼吸法四步曲

準備就緒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正式練習了。這個深層呼吸練習分為簡單四步,你可以跟著文字描述,感受身體的變化。

第一步:覺察起點
不論你是坐著還是躺著,先將一隻手輕輕放在胸口上,另一隻手則放在肚臍上方的腹部位置。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幫助你清晰地感知呼吸時,身體不同部位的起伏。

第二步:緩慢吸氣
閉上眼睛,用鼻子開始緩慢而深長地吸氣,心裡可以默數四秒。吸氣時,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腹部,想像空氣正被送到腹部深處,你會感覺到腹部像氣球一樣慢慢脹起,放在腹部上的手也會隨之被推高。同時,盡量保持胸口平穩,放在胸部的手只有微小的移動。

第三步:平穩呼氣
用嘴巴或鼻子緩慢地將氣吐出,速度可以比吸氣時更慢一些,例如默數五至六秒。在吐氣的過程中,感受腹部自然地向內收縮,腹部上的手也會跟著下降。想像將身體內的壓力和疲憊,隨著這口氣完全排出。

第四步:重複循環
完成一次完整的吸氣與呼氣後,繼續重複第二步與第三步的循環。整個過程保持節奏平穩、流暢。這就是最基礎的深呼吸放鬆方式,重點在於質素,而非次數。

自我檢測:如何判斷我的深層呼吸法是否正確?

練習初期,你可能會好奇自己的深層呼吸法是否做得正確。你可以透過以下幾點簡單地自我檢測:

  • 觀察雙手的動態:最直接的指標,就是放在腹部上的手,是否在吸氣時升起,呼氣時下降?而放在胸部的手,是否大致保持平穩?如果胸部的手起伏比腹部更明顯,代表你可能仍習慣於用胸式呼吸,可以有意識地將氣息「向下引導」。
  • 感受身體的狀態:正確的腹式深層呼吸應該是輕鬆、毫不費力的。如果你感到胸悶、肩膀緊繃或呼吸不順,可能是因為過於用力。嘗試放鬆肌肉,讓呼吸自然地發生。
  • 練習後的身心感覺:數分鐘的練習後,你是否感到心跳稍微減慢,身體有種沉澱下來的平靜感?這正是深層呼吸啟動身體放鬆反應的直接證明。

練習頻率與時長建議

將腹式深層呼吸融入生活,貴在堅持,而不在於每次練習的時間長短。

對於初學者,建議每天可以進行一至兩次練習,每次持續5到10分鐘即可。你可以選擇在早上起床後,幫助自己清晰地開始新一天;或是在晚上睡前,幫助身體和思緒徹底放鬆,準備進入睡眠。當你感到壓力或焦慮來襲時,隨時隨地進行幾分鐘的練習,也能即時起到穩定情緒的作用。

當你逐漸熟練後,可以慢慢延長每次練習的時間,或者增加練習的次數,讓這種健康的呼吸模式,成為你身體的習慣。

您的個人化壓力急救包:針對不同情境選用最佳深層呼吸法

學會了腹式深層呼吸法的基礎後,便可以將它應用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之中。生活中的壓力源頭各有不同,應對方式也應該有所區別。這就像一個個人化的壓力急救包,裡面需要有適用於不同狀況的工具。以下介紹三種針對特定情境而設的深度呼吸法,讓您無論面對突發焦慮,還是長期壓力,都能找到最適合的呼吸法放鬆身心。

情境一:應對突發焦慮與心慌 — 「箱式呼吸法 (Box Breathing)」

當您突然感到心跳加速、思緒混亂,例如在重要匯報前或面對突發狀況時,箱式呼吸法 (Box Breathing) 就是一個能迅速穩定心神的好工具。這個深呼吸放鬆技巧源於美國海軍海豹部隊,旨在幫助隊員在極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與專注。

它的原理是透過四個等長的步驟,為您的呼吸建立一個清晰、穩定的節奏。這個可預測的節奏能直接向您的大腦發出「安全」的訊號,有助平衡失調的自律神經系統,讓心率和思緒都慢下來。

練習步驟如下:
1. 吸氣:透過鼻子緩慢地吸氣,同時在心中默數 4 秒。
2. 屏息:輕輕屏住呼吸,不要吸氣也不要呼氣,心中默數 4 秒。
3. 呼氣:透過嘴巴或鼻子,將空氣緩慢而徹底地呼出,心中默數 4 秒。
4. 屏息:呼氣後,再次屏住呼吸,心中默數 4 秒。

完成這四個步驟就是一個循環。您可以連續重複練習數分鐘,直至感到心跳回復平穩,頭腦也變得清晰。

情境二:擊退失眠與思緒奔馳 — 「4-7-8 助眠呼吸法」

明明身體很疲倦,但躺在床上時腦海中總有萬千思緒奔馳不息,這是許多失眠者的共同困擾。由美國醫生安德魯・威爾 (Andrew Weil) 推廣的「4-7-8 助眠呼吸法」,被形容為一種「神經系統的天然鎮靜劑」,特別適合在睡前練習。

這個深層呼吸法的關鍵在於「7秒屏息」與「8秒長呼氣」。延長呼氣時間能強而有力地啟動負責休息與消化的副交感神經系統,有效降低心率及血壓,讓身體和大腦準備進入睡眠模式。

練習步驟如下:
1. 準備:將舌尖輕輕抵在上排牙齒後方的牙肉上,並在整個練習中保持這個姿勢。
2. 呼氣:首先,用嘴巴將肺部所有空氣徹底呼出,發出輕微的「呼」聲。
3. 吸氣:閉上嘴巴,用鼻子安靜地吸氣,心中默數 4 秒。
4. 屏息:屏住呼吸,心中默數 7 秒。
5. 呼氣:再次用嘴巴,緩慢地將空氣徹底呼出,發出「呼」聲,心中默數 8 秒。

這是一個循環。建議初學者先重複 3 至 4 次。持續練習後,這個方法能助您更快地平靜下來,安然入睡。

情境三:釋放長期累積壓力 — 「延長呼氣放鬆法」

有時候壓力並非來自單一事件,而是一種長期、持續的慢性狀態,讓人時刻感覺緊繃疲憊。針對這種情況,「延長呼氣放鬆法」是一個非常實用且靈活的深層呼吸技巧。

它的核心概念非常簡單,就是有意識地讓「呼氣」的時間比「吸氣」的時間長。生理學上,呼氣與身體的放鬆反應直接相關。當您延長呼氣時,等於在持續不斷地向神經系統發出「放鬆下來」的指令,有助於降低積累已久的壓力荷爾蒙。

練習方式非常自由,重點在於感覺而非精確計時:
1. 吸氣:用鼻子自然地吸氣,感受腹部微微擴張,過程大約 3 至 4 秒。
2. 呼氣:用嘴巴或鼻子緩慢地、有控制地呼氣。目標是讓呼氣的時間是吸氣的兩倍左右,例如 6 至 8 秒。專注於呼氣時,身體肌肉隨之放鬆的感覺。

這個練習沒有嚴格的次數限制,您可以在工作空檔、乘車途中,或任何感到疲憊的時刻進行 5 至 10 分鐘。將它融入日常生活,是管理長期壓力的有效策略。

深層呼吸的五大實證好處:不只是為了放鬆

您有沒有想過,一個簡單的深度呼吸法,除了能夠幫助我們即時放鬆,原來還隱藏著許多經過科學實證的好處?很多人將深層呼吸視為一種短暫的情緒急救術,但其實它的影響力遠超於此。長期並正確地練習,就等於為自己的身心健康進行一項極具價值的長遠投資。接下來,讓我們一同發掘深層呼吸法為身體帶來的五個令人驚喜的轉變,您會發現,這套呼吸法放鬆之餘,更是一門全方位提升生活質素的學問。

提升專注力與情緒穩定性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要保持專注力似乎越來越困難。當我們感到壓力或焦慮時,大腦會處於「戰鬥或逃跑」的警戒狀態,呼吸變得短淺急促,思緒也隨之混亂。深層呼吸的作用,就像是手動為我們的大腦重新設定模式。透過緩慢而深長的呼吸,我們向神經系統發出一個清晰的「安全」信號,啟動負責休息與消化的副交感神經系統。這有助於降低壓力荷爾蒙,讓過度活躍的大腦平靜下來。當內心的雜音減少,專注力自然會提升,情緒的穩定性也會顯著增強。

改善睡眠質素

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往往是因為白天的壓力和思緒延伸到晚上。如果您經常受失眠困擾,睡前進行深呼吸放鬆練習,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改善。練習深層呼吸時,心率和血壓會隨之下降,肌肉的緊張感亦會得到舒緩,這些都是身體進入睡眠狀態的必要生理條件。規律的呼吸節奏,本身就帶有催眠作用,它能引導您的注意力從紛亂的思緒中抽離,專注於身體的感受,幫助大腦順利地從清醒過渡到深層睡眠。

改善消化功能與腸胃不適

您或許會感到意外,呼吸的方式竟然會影響消化系統。其實,這背後的原理相當直接。我們進行腹式深層呼吸時,主要依賴橫膈膜的升降。吸氣時橫膈膜下降,呼氣時上升,這個過程就如同一場溫和的內臟按摩,能夠輕柔地刺激腹腔內的胃、腸等器官。這種有規律的按摩有助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不良、腹脹或便秘等常見的腸胃問題。同時,當身體透過呼吸進入放鬆狀態,消化系統也能更有效地運作。

強化肺功能與肺活量

都市人普遍習慣了淺短的胸式呼吸,其實這只運用了肺部約三分之一的容量。長期下來,不但會令呼吸肌肉變得僵硬,肺部底層的氣體交換效率也會降低。深層呼吸法則鼓勵我們善用整個肺部,特別是肺葉的下半部。持續練習能夠有效鍛鍊橫膈膜及肋間肌等主要呼吸肌肉,增強它們的力量與彈性。這不僅能逐步提升肺活量,讓您每次呼吸都能吸入更多氧氣,更能幫助身體更徹底地排出二氧化碳等廢氣,全面強化呼吸系統的健康。

提升運動表現與耐力

無論您是專業運動員,還是只想在運動時表現得更好,掌握深層呼吸都是關鍵一環。運動時,肌肉需要大量氧氣來產生能量。一個更有效率的呼吸系統,意味著您的身體能為肌肉提供更穩定、更充足的氧氣供應,從而延緩疲勞感的出現。此外,有節奏的深呼吸有助於穩定心率,讓您在進行跑步、游泳等耐力運動時保持更平穩的狀態。它還能幫助您在運動中保持冷靜與專注,做出更佳的判斷,提升整體的運動表現。

將深層呼吸法融入生活:建立無處不在的放鬆習慣

實踐貼士:將深層呼吸無縫融入日常

要真正掌握深度呼吸法,關鍵在於將它化為生活中的本能。這並非要求你每日騰出固定的半小時正襟危坐,而是學習在日常的零碎時間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深層呼吸,讓這種呼吸法放鬆技巧成為你隨時可以取用的內在工具。

首先,你可以嘗試利用各種「等待」的空檔。生活中有許多無法避免的等待時刻,例如等候升降機、排隊付款,或是等待電腦開機。與其習慣性地拿出手機滑動,不如將這些時間轉化為練習機會。只要進行三至五次緩慢的腹式呼吸,便能將煩躁的等待轉化為一次寶貴的身心充電。

其次,為自己設定「呼吸觸發點」是一種建立習慣的有效方法。選擇一個你每天都會重複的動作,並將它與深呼吸連結起來。例如,每次坐到辦公桌前,就先進行一分鐘的箱式呼吸;或是在每次洗手時,配合進行兩次深長的吸氣與呼氣。當這個連結建立起來後,你的身體便會自動在特定情境下,啟動放鬆的呼吸模式。

你也可以將深層呼吸與日常活動結合。走路時,可以嘗試配合步伐調節呼吸,例如吸氣時走四步,呼氣時也走四步,讓散步同時成為一種動態冥想。同樣地,在處理家務,如摺疊衣物或洗碗時,將注意力從繁瑣的動作轉移到一呼一吸的節奏上,也能讓沉悶的家務變得更平靜。

最後,將睡前深呼吸設定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晚間儀式。躺在床上後,放下手機,專注地進行數分鐘的「4-7-8助眠呼吸法」。這個簡單的舉動,不單有助於身體放鬆,更能向大腦發出清晰的睡眠信號,清空一日的思緒,讓你更順利地進入深層睡眠。

安全練習須知:練習深層呼吸法的潛在風險與注意事項

雖然深度呼吸法是一個非常安全有效的放鬆工具,但就像學習任何新技能一樣,了解一些基本注意事項很重要。這可以幫助你避免練習初期的不適,並且安全地享受深層呼吸法帶來的所有好處。

為何練習時會頭暈?認識「過度換氣」及其應對方法

你可能在剛開始練習深呼吸放鬆時,會感到一陣輕微的頭暈或指尖麻痺。這通常是「過度換氣」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因為你呼吸得太快或太用力,導致身體排出了過多的二氧化碳,短暫改變了血液的酸鹼度。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你只需要立即暫停練習,並且恢復平時的自然呼吸。這種感覺通常在片刻後就會消失。要避免這個情況,關鍵在於「溫柔」和「緩慢」。記住,深層呼吸的重點在於深度和節奏,而不是力量或速度。讓每一次吸氣和呼氣都變得毫不費力,就能有效預防過度換氣。

循序漸進:避免因過度練習引致肌肉不適

腹式深層呼吸其實也是對橫膈膜和核心腹肌的一種鍛鍊。如果你平日習慣了淺短的胸式呼吸,這些深層肌肉可能比較少被使用。所以,在練習初期,你可能會感覺到腹部有輕微的肌肉酸軟感。

這是一個正常的身體反應。處理方法很簡單,就是循序漸進。你可以從每天練習三至五分鐘開始。當你的身體逐漸適應這種新的呼吸模式後,你再慢慢加長練習時間或增加次數。建立持續的練習習慣,比單次練習很長時間更為重要。

哪些人士練習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大部分人都可以安全地練習各種呼吸法放鬆身心。不過,如果你有以下的健康狀況,在開始系統性練習前,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意見,會是一個更穩妥的做法:

  • 患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或嚴重的哮喘。
  • 有心血管相關的健康問題,例如低血壓、心律不整或近期曾有心臟病發作。
  • 有長期頭暈、眩暈或昏厥的病史。
  • 正在懷孕。

因為有意識地改變呼吸模式會對心率、血壓和體內氧氣水平產生影響,所以取得專業的個人化建議,可以確保你的練習安全而且有效。

關於深層呼吸法的常見問題 (FAQ)

練習深層呼吸法時感到頭暈是正常的嗎?如何避免?

初次嘗試深度呼吸法時,有些朋友可能會感到輕微的頭暈或頭重腳輕,這其實是相當常見的身體反應。主要原因是您的身體突然接收到比平常更多的氧氣,導致血液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水平產生短暫變化。這並非危險信號,而是身體正在適應新的呼吸模式。

要避免這種情況,關鍵在於循序漸進。首先,放慢呼吸的節奏,吸氣與呼氣都應該是溫和而自然的,切勿過於用力或急促。其次,可以縮短初期的練習時間,由三至五分鐘開始,讓身體有足夠時間適應。假如在練習途中感到頭暈,只需暫停練習,回復到您平時的呼吸方式,不適感很快便會消散。

每天練習多久才能見效?

這條問題的答案,可以分為即時效果與長期效益兩方面。就即時效果而言,即使只是進行三至五分鐘的深層呼吸練習,您很可能馬上就能感受到心跳減慢、思緒變得清晰、身體肌肉放鬆的狀態。這對於應對突如其來的壓力或焦慮尤其有效。

若想獲得更長遠的益處,例如改善整體睡眠質素、穩定情緒、降低血壓等,持之以恆就是關鍵。建議每天可以安排一至兩次,每次約十至十五分鐘的練習時間。重點在於建立規律,讓深呼吸 放松成為您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追求單次練習的時長。記住,一次專注的五分鐘練習,效果遠勝於一次分心的二十分鐘練習。

練習時胸部郁動比腹部多,應如何調整?

這是許多深呼吸初學者的共同疑問,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習慣了效率較低的「胸式呼吸」。要將呼吸模式轉移至以腹部主導的深層呼吸,可以嘗試以下幾個小技巧:

首先,採取仰臥的姿勢練習。平躺在床上或瑜珈墊上,雙腿微曲,這個姿勢能讓您的肩頸及胸部肌肉徹底放鬆,有助於橫膈膜更自然地向下移動。

其次,利用雙手作為身體活動的感應器。將一隻手輕放在胸口,另一隻手放在肚臍上方的腹部。練習時,專注於讓腹部的手隨吸氣而升高,胸口的手則盡量保持平穩。透過這種方式,您可以即時獲得身體的回饋,從而作出調整。

最後,將注意力集中在「呼氣」上。嘗試緩慢而徹底地將所有空氣從肺部呼出,感受腹部自然向內收縮。當您完全呼氣後,身體便會自然地驅使您進行一次更深層的腹式吸氣。

屏息的步驟是必須的嗎?有什麼作用?

屏息(屏住呼吸)並非所有深層呼吸法的基礎要求,但它的確在許多特定的呼吸法 放松技巧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箱式呼吸法」及「4-7-8 呼吸法」。

屏息主要有兩大作用。生理上,在吸氣後短暫屏息,能夠讓肺部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氣體交換,提升血液的含氧量。而在呼氣後屏息,則有助於重置呼吸的節奏。心理上,屏息創造了一個「停頓」的瞬間,能夠有效地打斷腦中紛亂的思緒,幫助您將注意力更集中於當下,這對於提升專注力與達至心靈平靜非常有幫助。

對於初學者,可以先從不含屏息步驟的腹式呼吸開始,待掌握基本技巧後,再逐步嘗試加入屏息的練習。

是否任何人士都適合練習所有種類的深層呼吸法?

雖然基本的深層呼吸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是安全的,但某些特定技巧,尤其涉及長時間屏息或快速呼吸的類型,未必適合所有人。

一般而言,如果您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問題(如嚴重低血壓、心臟病)、或正值懷孕期間,在嘗試任何新的呼吸法前,先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會是更穩妥的做法。

最重要的是,時刻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練習的目標是為了放鬆,而非帶來額外的不適。如果在練習某種呼吸法時持續感到暈眩、胸悶或焦慮加劇,應立即停止,並嘗試一種更溫和的技巧。循序漸進,永遠是安全練習的不二法門。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