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地表最強?深蹲世界紀錄保持人終極指南:一文看懂5大傳奇與7大關鍵

深蹲,被譽為「力量訓練之王」,是衡量人體純粹力量的終極標準。當我們談論「誰是地表最強?」,答案往往就在深蹲架下那挑戰極限的槓鈴重量之中。人類力量的巔峰究竟在哪裡?是突破半噸的595公斤,還是純粹肌力驅動的490公斤?這些驚人數字背後,代表著不同競賽方式的極致成就。

然而,深蹲世界紀錄的領域遠比想像中複雜,不僅分為「無裝備 (Raw)」與「有裝備 (Equipped)」兩大陣營,更有不同健力聯盟的標準差異,讓外界眼花撩亂。本文將為你呈獻最完整的「深蹲世界紀錄終極指南」,從總覽各大紀錄保持者,深入剖析5位傳奇人物的輝煌事蹟,到解構7大關鍵知識點,包括比賽規則、裝備解密,甚至介紹香港與台灣的頂尖高手。無論你是資深力量愛好者,還是對健力世界充滿好奇的新手,這篇文章都將帶你一文看懂,誰才是真正的深蹲王者。

深蹲世界紀錄總覽:一表看清各量級巔峰王者

談到力量的極致,深蹲世界紀錄保持人絕對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傳奇人物。他們挑戰的是人體結構與物理定律的極限。不過,深蹲的世界紀錄並非單一數字,它根據比賽方式、性別和體重級別,劃分出不同的王者。這篇總覽會為你清晰地列出各個項目的巔峰紀錄,讓你一次過認識這些地球上最強的大腿。

各大健力項目深蹲世界紀錄權威總結

在深入了解每一位世界紀錄保持人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深蹲比賽的兩大主要類別:無裝備 (Raw) 與有裝備 (Equipped)。無裝備賽事強調運動員的原始肌力,限制較多。而有裝備賽事則允許使用特製的深蹲裝和護膝,這些裝備能提供強大支撐,讓運動員舉起更驚人的重量。以下紀錄是目前在各大權威健力聯盟中廣受認可的巔峰成就。

男子無裝備 (Raw) 深蹲紀錄

目前,男子無裝備深蹲的最高紀錄由美國選手 Ray Williams 創下,他成功舉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 490 公斤 (1080.2 磅)。這個重量完全依靠他自身的肌肉力量完成,是純粹力量的極致體現。

女子無裝備 (Raw) 深蹲紀錄

女子力量同樣不容小覷。現時女子無裝備深蹲的紀錄由美國選手 Sonita Muluh 保持,她舉起了 300.5 公斤 (662.5 磅) 的重量,這個成就為女子健力運動寫下了歷史性的一頁。

男子有裝備 (Equipped) 深蹲紀錄

在有裝備的領域,數字更是達到了另一個次元。美國選手 Nathan Baptist 創下了 595 公斤 (1311.75 磅) 的驚人紀錄。這個重量展示了頂級運動員與專業裝備結合後,所能達到的超凡力量水平。

女子有裝備 (Equipped) 深蹲紀錄

女子有裝備的紀錄同樣震撼,由美國選手 Leah Reichman 所締造。她成功深蹲起了 455 公斤 (1003 磅) 的重量,證明了女性運動員在裝備輔助下,也能達到過去無法想像的力量境界。

24小時耐力深蹲紀錄

除了追求最大重量,深蹲紀錄還有另一種形式:耐力。美國的 Tony Piraino 為了慈善,在 24 小時內完成了 26,100 次深蹲,創下了健力士世界紀錄。這項紀錄考驗的不僅是體能,更是無比堅韌的意志力。

無裝備 (Raw) 深蹲紀錄:純粹肌力的極致展現

當我們討論地表最強的深蹲世界紀錄保持人,就必須先了解「無裝備」(Raw) 這個領域。這裡沒有緊身深蹲裝或專業護膝的輔助,只有腰帶和護腕這些基本保護。每一次的成功試舉,都是對運動員最原始、最純粹肌肉力量的終極考驗。這裡的紀錄,代表了人體肌力所能達到的巔峰。

男子無裝備深蹲王者:Ray Williams 的傳奇

破紀錄的歷史時刻與驚人重量

在男子無裝備深蹲的世界,Ray Williams 這個名字就是一個傳奇。他寫下的歷史性一刻,是成功舉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490公斤(1080.3磅)重量。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個重量大概等於一部小型房車,或者接近五位成年男性的體重總和。他單憑自己的力量將其扛起並蹲下再站起,這個畫面重新定義了人類力量的極限。

Ray Williams:力量巨人的背景與訓練哲學

Ray Williams 並非天生就是一位力量巨人。他曾經是大學美式足球員,後來才將驚人的天賦轉移到健力運動上。作為無裝備深蹲的世界紀錄保持人,他的成功秘訣不單是艱苦的訓練,更在於他堅定不移的精神力量。他深信「心態決定一切」,並以「不斷提高標準」(Raise the Bar) 作為座右銘。他認為每一次訓練都是一次挑戰,每一次試舉都是對自己的超越,這種哲學讓他能夠持續突破。

破紀錄瞬間:影片分析與技術要點 (嵌入影片)

[此處應嵌入 Ray Williams 490公斤深蹲紀錄影片]

讓我們一起來分析這個歷史性的破紀錄瞬間。影片中可以看到,Ray Williams 從準備到完成的每一步都展現了教科書級的技術和穩定性。
首先是「出槓」(Walkout)。扛起近半噸的重量後,他的步伐沉穩有力,只用最少的步數就到達定位,這為整個動作節省了大量體力。
接著是「呼吸與核心支撐」。在他下蹲前,可以清楚看到他進行了一次深長的呼吸,將核心繃緊到極致,為脊椎提供了最強大的保護。
最後是「下蹲與站起」。他的下蹲過程受控而流暢,深度完全符合比賽標準。而在最低點向上發力時,那股爆炸性的力量更是驚人,整個過程沒有絲毫遲滯。這完美的一舉,是力量、技術和心理質素的完美結合。

女子無裝備深蹲女王:Sonita Muluh 的力量美學

定義女子力量新標準的里程碑

女子健力世界同樣有令人敬佩的王者。來自比利時的 Sonita Muluh 就以驚天動地的表現,為女子力量寫下新的篇章。她成功完成了300.5公斤(662.5磅)的無裝備深蹲,成為史上首位突破300公斤大關的女性運動員之一。這不單是一個數字上的突破,它更是一個強力的宣言,證明了女性在力量運動中同樣擁有無限潛能。

Sonita Muluh 的運動生涯與對女性的啟發

Sonita Muluh 的崛起之路充滿啟發性。她在健力界的冒起速度很快,憑藉著非凡的實力和決心,迅速躋身世界頂尖行列。她的成功故事,鼓勵了全球無數女性勇敢走進健身房,拿起槓鈴,探索自己的力量。她用實際行動證明,力量訓練不分性別,每一位女性都可以透過努力,雕琢出屬於自己的力量與美感,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強者。

有裝備 (Equipped) 深蹲紀錄:科技與人體的完美結合

提到有裝備的深蹲世界紀錄保持人,我們看到的就不再是純粹的肌肉力量,而是一場科技與人體極限的完美結合。在這個領域,世界紀錄保持人深蹲的重量數字,已經遠遠超越了一般人的想像,這全賴於一系列專業輔助裝備的加持。

【重點解說】何謂「有裝備」健力?一文看懂輔助裝備

你可能會好奇,「有裝備」到底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有裝備健力 (Equipped Powerlifting) 允許選手穿戴特製的輔助裝備來完成比賽。這些裝備並非單純的保護工具,它們的設計極具彈性和支撐力,能夠在動作過程中儲存和釋放能量,直接幫助選手舉起更重的重量。這就像為運動員裝上了「外骨骼」,讓他們的力量表現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輔助裝備大解析:深蹲裝 (Squat Suit)

深蹲裝是其中最核心的裝備。它通常由多層超高強度的聚酯纖維或帆布製成,質地非常堅硬,穿上身後會將身體緊緊包裹。當選手下蹲時,深蹲裝的布料會被極度拉伸,儲存起巨大的彈性勢能。然後,在選手向上站起的瞬間,這股能量會像彈弓一樣釋放出來,提供強大的助力,幫助選手衝破最低點的難關。

輔助裝備大解析:專業護膝 (Knee Wraps)

專業護膝同樣是關鍵裝備。它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那種柔軟護膝,而是一條長達數米的彈性繃帶。比賽前,助手會用極大的力氣將護膝緊緊纏繞在選手的膝關節上。這樣做除了能提供穩固支撐,保護膝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在下蹲到底部時產生強烈的回彈力。這股力量能有效地「彈」起選手,幫助他們啟動上升的動作。

為何有裝備與無裝備是兩種不同競賽?

正因為這些裝備的介入,有裝備和無裝備健力被視為兩種截然不同的競賽項目。裝備徹底改變了深蹲的動作模式。選手不再是單純地對抗地心吸力,而是需要學會如何「駕馭」裝備。他們必須用自身力量去對抗裝備的回彈力來完成下蹲,然後再配合裝備的力量站起。這種技術要求和肌肉運用方式,與無裝備深蹲有著根本上的差異,所以兩者的世界紀錄才會分開計算。

男子有裝備深蹲之神:Nathan Baptist 的超人之力

談到男子有裝備深蹲,就不能不提來自美國的 Nathan Baptist。他就像是這個領域的神級人物,將人類的力量推向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巔峰。他憑藉著對裝備的極致駕馭能力和自身無與倫比的力量,創造了驚人的世界紀錄。

超越想像的重量:紀錄詳情與技術解析

在2025年,Nathan Baptist 成功深蹲起 600 公斤 (約 1322.8 磅) 的重量,正式寫下歷史。要舉起這個重量,技術層面的要求極高。選手通常會採用比無裝備更寬的站距,以縮短動作行程,並讓深蹲裝發揮最大效益。在下蹲過程中,他們需要有意識地控制速度,奮力「坐進」緊繃的深蹲裝裡。而在底部轉換的瞬間,必須完美結合自身爆發力和裝備的回彈力,一氣呵成地站起來。整個過程對核心力量和身體穩定性的要求,都是頂級中的頂級。

頂級選手如何駕馭裝備與獨特訓練法

頂級選手並非單靠裝備吃飯,他們駕馭裝備的技術是透過千錘百鍊的訓練得來的。他們的訓練菜單中,有很大部分時間都是穿著全套裝備進行練習,目的是讓身體適應那種獨特的發力感。此外,他們會進行大量的超負荷訓練,例如使用鐵鍊、彈力帶或進行箱式深蹲 (Box Squat),讓身體去感受比正式比賽更重的重量。這種訓練不僅能強化支撐肌群,例如下背和腹部核心,更能建立起面對極限重量時的心理質素和神經系統適應力。

華人之光與在地英雄:我們身邊的深蹲高手

講到地表最強的深蹲世界紀錄保持人,大家可能先想到歐美的力量巨獸。但其實在我們身邊,同樣有許多華人與香港本地的健力好手,他們在亞洲甚至世界舞台上都創下過驚人成績,絕對值得我們認識與支持。這些在地英雄的故事,或許更能激勵你踏入力量的世界。

【香港代表】本地健力精英與亞洲紀錄

香港健力界的代表人物與其傑出成績

香港的健力運動發展蓬勃,誕生了不少出色的運動員。其中一位代表人物就是阮招榮 (Ivan Yuen),他多次代表香港出賽,在亞洲健力錦標賽等國際賽事中屢獲殊榮,不斷刷新香港紀錄。這些本地精英選手透過嚴格的訓練與過人意志,證明了香港運動員在力量項目上,同樣具備與世界級選手一較高下的實力。他們的奮鬥,是本地健力圈最真實的寫照。

在香港如何參與健力運動?總會、賽事與入門途徑

如果你對健力運動產生興趣,想親身體驗,其實入門途徑相當清晰。香港的健力運動主要由「中國香港舉重健力總會」(HKWPA) 負責推廣與規管。你可以留意總會的官方網站,獲取最新的賽事資訊、教練課程與裁判工作坊等消息。初學者可以先在設有專業健力器材的健身室,尋找有經驗的教練指導,學習深蹲、臥推與硬拉三大項目的正確技術,打好基礎後便可嘗試參加本地的新秀賽,踏出比賽的第一步。

【華人驕傲】台灣「祖靈的大腿」楊森的輝煌戰績

楊森的雙棲實力:無裝備與有裝備的世界級表現

提到華人健力界,就不能不提來自台灣,被譽為「祖靈的大腿」的楊森。他是亞洲健力界的傳奇人物,其實力橫跨無裝備 (Raw) 與有裝備 (Equipped) 兩個領域,表現都達到世界頂級水平。在有裝備賽事中,他的深蹲成績曾達到驚人的440公斤,贏得世界運動會金牌。而在講求純粹力量的無裝備賽事中,他的深蹲實力同樣強悍,成績亦突破340公斤,這種雙棲作戰的強橫實力,在健力界中十分罕見。

不僅是運動員:身兼教練與裁判的專業身份

楊森的影響力不止於賽場上的紀錄。他同時擁有健力教練與B級裁判的專業資格,致力於推廣健力運動與培育後進。他將自己豐富的比賽經驗與訓練知識,轉化為教學內容,幫助更多人安全、有效地提升力量。身兼運動員、教練與裁判的多重身份,讓他對健力運動有著更全面與深刻的理解。

[嵌入楊森專訪影片,深入了解他的訓練理念與心路歷程]

超越重量的極限:耐力型深蹲紀錄的非凡故事

提到深蹲世界紀錄,我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通常是運動員扛起驚人重量的瞬間。但是,有一種紀錄挑戰的不是重量的極限,而是耐力的邊界。這些故事同樣震撼人心,展示了人類意志力的另一種極致。

24小時深蹲26,100次:Tony Piraino 為慈善而戰

最新的耐力型深蹲世界紀錄保持人,是來自美國的Tony Piraino。他在24小時內完成了驚人的26,100次深蹲,為慈善事業寫下輝煌一頁。這位新的世界紀錄保持人,用汗水和堅持重新定義了深蹲的極限。

破紀錄數字背後的感人動機

這個破紀錄數字的背後,並非單純為了追求個人榮譽。Tony Piraino的每一次下蹲,都是為了一個名為 Marion County Horizon Center 的護理機構籌款。這個機構致力於為發展障礙和身體殘疾人士提供支援。他受到另一位極限運動員為慈善挑戰紀錄的故事所啟發,決定將自己擅長的深蹲轉化為一股行善的力量,用自己的體能極限,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帶來實質的幫助和希望。

挑戰策略解構:體力分配與心理韌性

要在24小時內完成超過兩萬六千次深蹲,單靠蠻力是絕對不可能的。這需要極度精密的策略和鋼鐵般的意志。Piraino 的計劃非常清晰,他將挑戰分拆成無數個小節點,每完成22次深蹲,就給自己30秒的短暫休息。這種間歇性的策略,讓他能夠在極長時間內維持穩定的輸出,避免身體過早耗盡。除了體力分配,心理韌性更是致勝關鍵。面對漫長的24小時,疲勞和痛苦會不斷侵蝕意志。將宏大目標(26,100次)分解為無數個微小、可達成的目標(22次),是維持專注、對抗精神疲勞的有效方法。這場挑戰不只是體能的展現,更是一場精心計算的耐力賽和心理戰。

解讀世界紀錄:健力深蹲的比賽標準與規則

想成為一位深蹲世界紀錄保持人,單靠蠻力是遠遠不夠的。每一位站上世界舞台的選手,他們挑戰的不只是槓鈴的重量,更是一套極其嚴謹的比賽規則。了解這些標準,你才會明白,創造一項世界紀錄保持人深蹲成績,背後需要多麼精準的技術與控制力。從扛起槓鈴到放回架上,整個過程都在裁判的密切注視下進行,任何一個微細的失誤都可能讓一次完美的試舉變為失敗。

健力比賽中的深蹲:從準備到完成的技術細節

在健力比賽中,深蹲並非只是單純地「蹲下站起」。它是一個標準化的流程,包含了從準備、執行到完成的每一個細節。選手需要從深蹲架上扛起槓鈴,然後後退到指定位置,整個身體必須穩定靜止。這時候,主裁判會發出開始的信號。選手接收到信號後,才能開始下蹲,然後站起。最後,在身體完全鎖定、靜止不動後,等待主裁判的指令,才能將槓鈴安全地放回架上。整個過程的流暢度與對規則的遵守,直接決定了試舉的成敗。

標準深蹲動作步驟與要求 (握距、槓位、深度)

要完成一次符合比賽標準的深蹲,選手必須掌握幾個核心技術要求。

首先是握距與槓位。選手的雙手必須握住槓鈴,而槓鈴放置的位置(槓位)主要分為「高槓位」與「低槓位」。高槓位是將槓鈴放在斜方肌上方,身體軀幹會比較挺直,這在奧運舉重中較為常見。而絕大部分健力選手會採用低槓位,將槓鈴放置在肩胛骨與三角肌後束上。這個位置能讓身體重心更靠後,更有效地利用臀部與腿後肌群的力量,從而舉起更重的重量。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深蹲深度。根據國際健力比賽的標準,選手下蹲時,髖關節的頂端(也就是你褲子側邊的摺痕處)必須低於膝關節的頂端。簡單來說,就是大腿需要蹲到至少與地面平行的水平線以下。深度不足是比賽中最常見的失敗原因之一,無論你站起來多麼輕鬆,只要深度不夠,這次試舉就會被判定為無效。

成功試舉 vs. 失敗試舉:常見原因與裁判指令

在比賽中,選手的每一次試舉都會由三位裁判進行評判,以亮燈方式決定成功或失敗。成功的關鍵在於嚴格遵守裁判指令,並且流暢地完成動作。

整個流程中,你會聽到兩個主要指令。當你扛起槓鈴、站穩之後,主裁判會發出「Squat」的口號並配合手勢,這時你才可以開始下蹲。完成動作,身體直立鎖定後,你必須等待主裁判發出「Rack」的口號與手勢,才能走上前將槓鈴放回架上。

一次成功的試舉,意味著你達到了標準深度、動作連貫、並且完全聽從裁判指令。相反,失敗的試舉通常有幾個常見原因:

  • 深度不足:這是最常見的失敗原因,髖關節沒有低於膝關節。
  • 向上時出現下降:在從蹲姿站起的過程中,槓鈴有任何向下的移動都會被視為失敗。
  • 搶指令:在裁判發出「Squat」指令前就下蹲,或在「Rack」指令前就移動腳步去放槓鈴。
  • 腳步移動:在開始下蹲至完成站立的過程中,雙腳有明顯的橫向移動或前後調整。
  • 保護員協助:保護員在非必要情況下觸碰到槓鈴或選手,為其提供了助力。

掌握這些規則細節,是每一位頂尖選手的基本功,也是通往世界紀錄殿堂的入場券。

有關深蹲世界紀錄的常見問題 (FAQ)

當我們讚嘆深蹲世界紀錄保持人的驚人力量時,你可能會產生一些疑問。例如,健力與奧運舉重有什麼分別?為何會有這麼多不同的「世界紀錄」?這裡我們為你一一解答。

健力 (Powerlifting) 與奧運舉重 (Weightlifting) 有何不同?

很多人會將這兩種力量運動混淆,但它們在核心項目和競技目標上有很大分別。

核心項目差異:深蹲、臥推、硬拉 vs 抓舉、挺舉

健力,顧名思義就是純粹力量的對決,比賽項目有三個:深蹲、臥推和硬拉。而奧運舉重則更講求爆發力、速度和技術的結合,比賽項目是抓舉和挺舉這兩個動作。簡單來說,健力是盡力舉起最重的重量,而奧運舉重則是要用兼具力量與技巧的流暢動作,將槓鈴舉過頭頂。

競技目標與動作特性比較

健力的目標是測試人體的極限力量。它的動作行程相對較短,例如深蹲只需蹲到髖關節低於膝蓋,目標明確。奧運舉重的動作則完全不同。它要求運動員以極快的速度,將槓鈴從地面一氣呵成地舉過頭頂。這不單是力量,更是全身協調性和技術的展現。

是否只有一個官方的「深蹲世界紀錄」?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答案是:並非只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健力世界存在許多不同的聯盟 (Federation)。

解釋眾多健力聯盟 (Federation) 的存在 (如 IPF, WRPF)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職業拳擊,有WBC、WBA等多個組織,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冠軍金腰帶。健力也一樣,全球有許多聯盟,例如國際健力聯合會 (IPF) 和世界無裝備健力聯盟 (WRPF) 等。這些聯盟各自舉辦比賽,並且有自己的一套規則。

為何不同聯盟的紀錄存在差異及本文採納標準

正因為規則不同,所以紀錄也會有差異。最常見的分別在於裝備規定(例如是否允許使用特殊深蹲裝)和評判標準(例如對深蹲深度的要求)。為了讓資訊清晰,本文所引用的深蹲世界紀錄,會主要集中在幾個主流聯盟中,並且會明確標示是有裝備 (Equipped) 還是無裝備 (Raw) 的紀錄,讓大家可以進行公平的比較。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