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食咩肉最好?營養師詳解4大肉類減脂排行榜,附外食族點餐攻略
一提到減肥,不少人腦海中便浮現「戒肉」、「日日食白烚雞胸」等痛苦畫面。其實,減肥不代表要與所有肉類絕緣,食之無味。相反,「食啱肉」才是成功減脂增肌的關鍵。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不但能增加飽足感、提升新陳代謝,更是維持肌肉量、塑造理想身型的基礎。
本文將由營養師為你詳細拆解牛肉、豬肉、雞肉及魚類海鮮四大肉類的減脂排行榜,從各部位的熱量、蛋白質及脂肪含量,到外食族如何聰明點餐,提供全面的實用攻略,助你打破減肥只食雞胸的悶局,輕鬆「食住瘦」!
減肥一定要戒肉?破解只食雞胸肉的迷思
好多人一提到減肥吃什麼肉,腦海中可能馬上浮現兩個極端的想法:一係完全戒肉,變成素食者;一係就日日食淡而無味的雞胸肉。其實,減肥食肉並非禁忌,盲目戒肉或只偏食單一種肉類,反而可能令減脂之路更加難行。以為減肥只能食雞胸肉,其實是一個需要被打破的迷思。
為何「食啱肉」是減肥關鍵?
要解答減肥吃什麼肉最好這個問題,關鍵不在於「戒肉」,而在於「食啱肉」。肉類是我們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而蛋白質正是身體增肌減脂的重要燃料。問題的核心從來都不是肉本身,而是伴隨肉類而來的「脂肪含量」。例如,同樣是豬肉,一塊滿佈油花的五花腩與一塊精瘦的豬柳,兩者的熱量與脂肪可以相差數倍。所以,學會選擇正確的肉類與部位,就能在享受肉食的同時,有效控制熱量攝取,讓減肥事半功倍。
蛋白質對增肌減脂的重要性
到底為何蛋白質如此重要?首先,蛋白質能提供極佳的飽足感,進食後能讓你長時間感覺飽肚,自然而然就減少了想吃零食的慾望。其次,身體消化蛋白質需要消耗比消化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更多的熱量,這就是所謂的「食物熱效應」,等於身體在進食過程中已經悄悄幫你燃燒了額外卡路里。更重要的是,在減肥期間,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可以防止肌肉流失。肌肉量越高,基礎代謝率就越高,身體就能燃燒更多熱量,形成一個有利於減脂的良性循環。
認識「精瘦蛋白質」(Lean Protein)
既然要食啱肉,我們就要認識「精瘦蛋白質」(Lean Protein) 這個概念。簡單來說,精瘦蛋白質就是指脂肪含量低,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來源。這背後的原理很直接:每1克蛋白質提供4卡路里熱量,而每1克脂肪則提供9卡路里,是蛋白質的兩倍有多。選擇精瘦蛋白質,就代表你可以在攝取相同份量蛋白質的同時,將攝入的總熱量和脂肪量減到最低。去皮雞胸肉和大部分魚類固然是經典例子,但其實在牛肉和豬肉中,同樣可以找到優質的精瘦部位。學會分辨它們,就是掌握了減肥食肉的致勝關鍵。
四大肉類減肥攻略:CP值、外食族點揀最好?
了解蛋白質的重要性之後,下一個問題自然是:減肥吃什麼肉才對?市面上的肉類選擇五花八門,牛肉、豬肉、雞肉和魚類各有優勢。想知道減肥吃什麼肉最好,就要學懂根據它們的營養價值、價錢和烹調方便度來選擇。這篇文章會為你逐一分析四大肉類的減肥攻略,無論你是自己煮、經常外食,還是想慳錢,都可以找到最適合你的減肥食肉方案。
牛肉篇:增肌補鐵首選,點揀最瘦部位?
對於有健身習慣、想增肌減脂的朋友來說,牛肉絕對是減肥食肉的熱門選擇。它不單能提供優質蛋白質,更有其他肉類難以比擬的營養優勢,只要懂得選擇合適的部位,就能食得精明又健康。
牛肉的減肥優勢:增肌、補鐵與B群
牛肉的蛋白質含有完整的必需胺基酸,有助肌肉生長和修復。它富含的「肌酸」,可以提升運動表現,讓訓練更有效率。對女士來說,牛肉中的「血基質鐵」比植物性鐵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是補充鐵質、預防貧血的好幫手。另外,牛肉的維他命B群含量豐富,特別是B6和B12,它們對能量代謝和維持神經系統健康十分重要。
牛肉精選部位熱量、蛋白質、脂肪排行榜
選擇牛肉部位時,脂肪含量是關鍵。以下是常見牛肉部位(每100克)的營養參考,由最推薦到最需要小心選擇排列:
- 牛腱 (Beef Shank): 熱量約139 kcal,蛋白質19.8g,脂肪6g。脂肪含量低,富含膠質,適合長時間燉煮。
- 牛後腿肉 (Beef Round): 熱量約122 kcal,蛋白質19.4g,脂肪4.3g。這是牛肉中最瘦的部位之一,肉質結實,價錢也較實惠。
- 牛柳/菲力 (Tenderloin/Fillet): 熱量約184 kcal,蛋白質21.6g,脂肪10.7g。雖然脂肪稍高於牛腱,但肉質極度軟嫩,是低脂又美味的選擇。
- 牛腩 (Brisket): 熱量約331 kcal,蛋白質14.8g,脂肪29.6g。脂肪含量極高,減肥期間應該盡量避免。
- 牛小排 (Short Rib): 熱量約352 kcal,蛋白質15.1g,脂肪28g。油花分佈非常豐富,雖然口感好,但熱量和脂肪都非常驚人。
外食族與慳錢族點揀牛肉餐?
- 外食族攻略: 在茶餐廳可以選擇「鮮牛肉通粉」或「沙嗲牛肉麵」,要求牛肉不要過油。吃越南菜時,「生牛肉河粉」是不錯的選擇,記得請店家另外上湯,避免攝取湯底的油份和鈉。吃西餐的話,選擇「菲力牛扒」而非「肉眼」或「西冷」,醬汁最好分開上。
- 慳錢族攻略: 牛腱和牛後腿肉是性價比高的選擇。可以一次過買較大的份量,回家後分切成小包冷凍。牛腱適合用來滷或燉,一鍋可以吃好幾餐。牛後腿肉則可以切片快炒或用來製作漢堡扒。
營養師推薦:牛肉低脂烹調技巧
要減少牛肉的脂肪攝取,烹調前可以先切掉看得到的白色肥肉。烹調方法建議用烤、煎或氣炸,取代油炸。使用平底鍋乾煎時,可以不放油,利用牛肉本身的油脂就足夠。醃肉時,多利用天然香料如黑胡椒、蒜粉、香草,減少使用高糖份的烤肉醬。
豬肉篇:打破油膩迷思,補充維他命B1
一提到豬肉,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肥膩」和「高卡路里」。其實,只要懂得選擇部位,豬肉也可以是減肥的好夥伴。而且,豬肉還有一項非常突出的營養優點。
豬肉的減肥優勢:提升代謝與穩定情緒
豬肉是「維他命B1」的最佳食物來源,其含量遠高於牛、雞等肉類。維他命B1是能量代謝中不可或缺的輔酶,有助身體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能量,可以消除疲勞,維持精神飽滿。它同時對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很重要,有助穩定情緒。
豬肉精選部位熱量、蛋白質、脂肪排行榜
和牛肉一樣,豬肉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差異極大。以下是常見豬肉部位(每100克)的營養參考:
- 豬腰內肉/小里肌 (Pork Tenderloin): 熱量約139 kcal,蛋白質20.4g,脂肪4g。這是豬隻最瘦、最軟嫩的部位,脂肪含量極低,是減肥首選。
- 豬後腿瘦肉 (Pork Leg, lean): 熱量約123 kcal,蛋白質20.4g,脂肪4g。脂肪含量與里肌肉相若,但肉質較結實,適合切絲快炒或燉煮。
- 豬扒/大里肌 (Pork Loin): 熱量約212 kcal,蛋白質19.2g,脂肪14.4g。脂肪含量中等,去骨後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但要切除邊緣的肥肉。
- 梅頭豬肉 (Pork Collar/Shoulder Butt): 熱量約207 kcal,蛋白質18.9g,脂肪14g。油花分佈均勻,口感軟嫩,但脂肪含量偏高,需適量食用。
- 五花肉/三層肉 (Pork Belly): 熱量約360 kcal,蛋白質14.9g,脂肪32.9g。脂肪佔了絕大部分,是減肥期間的大忌。
外食族與慳錢族點揀豬肉餐?
- 外食族攻略: 吃日式豬扒飯時,選擇里肌肉製作的豬扒,可以自己剝掉部分炸粉外皮。中式餐廳可以選擇「蒸肉餅」,但要請店家用瘦肉製作。車仔麵的餸菜中,豬紅是低卡高鐵的選擇。要避免「咕嚕肉」、「梅菜扣肉」等高油高糖的菜式。
- 慳錢族攻略: 豬後腿瘦肉和豬柳是相對實惠的部位。買回來後可以絞成免治豬肉,用途廣泛,例如製作肉丸、肉醬或蒸肉餅。
營養師推薦:豬肉去油烹調技巧
烹調前,先將豬肉汆水,可以去除部分脂肪和雜質。滷肉時,可以先將滷好的肉放涼,待上層的油脂凝固後撈掉,再重新加熱食用。使用氣炸鍋或焗爐代替油炸,可以做出香脆口感,同時大大減少用油量。
雞肉篇:減脂經典之選,蛋白質CP值之冠
說到減肥食咩肉,雞肉尤其是雞胸肉,幾乎是所有減脂人士的標準答案。它的低脂高蛋白特性,加上親民的價格,令它成為蛋白質CP值最高的選擇。
雞肉的減肥優勢:低脂高蛋白的王者
雞肉的優點十分直接:極高的蛋白質比例和極低的脂肪含量。每100克的去皮雞胸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3-24克,脂肪卻只有約2-3克。充足的蛋白質能提供飽足感,有助減少整體熱量攝取,同時是維持肌肉量、提升基礎代謝率的關鍵。
雞肉各部位(連皮/去皮)熱量、蛋白質、脂肪排行榜
雞皮是脂肪的主要來源,去皮與否會造成巨大的熱量差異。以下是常見雞肉部位(每100克)的營養參考:
- 雞里肌 (Chicken Tender): 熱量約109 kcal,蛋白質24.2g,脂肪0.6g。雞肉中最瘦的部位。
- 去皮雞胸 (Skinless Chicken Breast): 熱量約121 kcal,蛋白質23.4g,脂肪2.3g。減脂經典之選。
- 去皮雞腿 (Skinless Chicken Thigh/Drumstick): 熱量約157 kcal,蛋白質18.5g,脂肪8.7g。脂肪比雞胸高,但肉質較嫩滑。
- 連皮雞腿 (Chicken Thigh/Drumstick with skin): 熱量可達200 kcal以上,脂肪含量倍增。
- 雞翼 (Chicken Wing): 連皮熱量約210-230 kcal,脂肪約15-16g。皮和脂肪的比例很高,減肥時要特別注意。
外食族與慳錢族點揀雞肉餐?
- 外食族攻略: 便利店的即食雞胸肉是非常方便的選擇。吃海南雞飯時,指明要雞胸肉和去皮,醬料只點薑蓉,避免吃油飯。西式餐廳的烤雞沙律、三文治中的烤雞都是好選擇。要避開炸雞、白汁焗雞飯等高熱量陷阱。
- 慳錢族攻略: 急凍雞胸肉是市面上最便宜的蛋白質來源之一。購買原隻冰鮮雞回家自己分切,價錢會比單買特定部位更划算。
營養師推薦:雞胸肉不柴的烹調秘訣
要讓雞胸肉保持嫩滑,有幾個秘訣。第一是「鹽水浸泡法」,烹調前將雞胸肉浸泡在3-5%的鹽水中約30分鐘,可以讓肉質更多汁。第二是「控制火候」,避免過度烹調,無論是煎、焗還是水煮,只要肉的中心溫度達到74°C即可。第三是「逆紋切」,煮熟後逆著雞肉的紋理切片,口感會更軟嫩。
魚類海鮮篇:優質脂肪Omega-3,低卡路里之選
魚類和海鮮是另一大類優質蛋白質來源,它們不僅熱量普遍偏低,更含有對健康非常有益的特殊脂肪酸,是減肥餐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魚類海鮮的減肥優勢:抗炎與促進心血管健康
許多深海魚類,例如三文魚、鯖魚、沙甸魚,都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EPA和DHA)。這種「好脂肪」具有強大的抗發炎功效,有助於運動後的身體恢復,減輕肌肉酸痛。長期攝取Omega-3更有助於降低血脂、保護心血管健康,對整體健康大有裨益。
營養師推薦:減肥必食低脂魚類海鮮清單
- 低脂白肉魚: 龍脷柳、鯛魚、鱈魚、鱸魚。它們的脂肪含量極低,蛋白質豐富,肉質細嫩,非常適合減肥人士。
- 含Omega-3的魚類: 三文魚、鯖魚、吞拿魚、沙甸魚。雖然它們的脂肪含量較高,但都是健康的脂肪,建議每週食用一至兩次。
- 貝殼類及其他海鮮: 蝦、帶子、蜆、蠔、魷魚。這些都是極低脂肪、高蛋白質的選擇,能為餐單增添變化。
外食族與慳錢族點揀魚類海鮮餐?
- 外食族攻略: 日本餐廳的魚生、壽司(選擇魚肉而非炸物或沙律醬款式)是不錯的選擇。中式餐廳的「清蒸魚」是首選,但要避免淋上過多的熟油。西餐廳的「香煎龍脷柳」或「烤三文魚」也很好,只要配菜不是薯條或白汁意粉就可以。
- 慳錢族攻略: 急凍魚柳(如龍脷柳、鯰魚柳)和罐頭魚(如水浸吞拿魚、茄汁沙甸魚)是價錢實惠又方便的選擇。罐頭魚的骨頭通常很軟,連骨一起吃更可以補充鈣質。
避開高脂陷阱:哪些魚類部位要小心?
雖然魚油是好東西,但某些部位的脂肪含量依然很高,需要注意份量。例如「三文魚腩」,其油份極為豐富,熱量比普通三文魚肉高出許多。另外,「魚頭」和「魚卜」(魚的胃)也含有較多脂肪。選擇時多加留意,便能吃得更健康。
食肉食到悶?營養師推薦其他優質蛋白質來源
餐餐雞胸肉和魚肉,就算知道減肥吃什麼肉最好,有時也會感到乏味。想讓減肥食肉的旅程更有趣,或者想找一些非肉類的選擇來豐富餐單,其實還有很多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它們不但能提供身體所需營養,更能為你的味蕾帶來新衝擊。
植物性蛋白質
黃豆、豆腐、枝豆
它們可說是餐桌上的老朋友了。由黃豆製成的豆腐、豆漿,還有作為零食也十分出色的枝豆(毛豆),都是極佳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它們是少數含有全部人體必需氨基酸的植物,屬於「完全蛋白質」。而且,它們不含膽固醇,又富含膳食纖維,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和腸道暢通都很有幫助。無論是蒸豆腐、炒豆干還是涼拌枝豆,都能輕鬆融入你的日常飲食。
花生醬粉 (Powdered Peanut Butter)
這可能是你的減脂新寵。花生醬粉是將烤花生經過壓榨,去除了大部分脂肪和油份後再磨成粉末。它的神奇之處在於,保留了濃郁的花生風味和豐富的蛋白質,但熱量和脂肪卻遠低於傳統花生醬。你只需加少量水或無糖豆漿,就能還原成柔滑的花生醬,用來塗麵包或拌燕麥,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沒有額外的熱量負擔。
其他動物性蛋白質
雞蛋與蛋白
雞蛋是營養最全面的食物之一,也是方便快捷的蛋白質來源。一顆完整的雞蛋含有優質蛋白質、維他命和礦物質。如果你想更嚴格地控制脂肪攝取,可以選擇只吃蛋白。蛋白幾乎是純粹的蛋白質,脂肪含量極低,熱量也非常少,是追求極致精瘦蛋白質的好選擇。
希臘乳酪 (Greek Yogurt)
希臘乳酪與普通乳酪的最大分別,在於它經過了過濾程序,移除了大部分的乳清和水份。這個步驟令它的質地更濃稠,蛋白質含量也因此濃縮,可以比普通乳酪高出兩倍以上。它能提供持久的飽肚感。選擇時,記得要揀無糖的原味版本,再自己配搭水果或堅果,就能避免攝取到不必要的添加糖。
茅屋芝士與低脂芝士 (Cottage/Low-fat Cheese)
茅屋芝士是健身界非常受歡迎的食物。它的脂肪含量極低,但蛋白質含量卻非常高,而且主要是消化速度較慢的酪蛋白,能長時間穩定地為身體提供能量,有效延長飽肚感。它的味道溫和,直接食用或配搭沙律、水果都很適合。此外,一些低脂的菲達芝士(Feta)或里考塔芝士(Ricotta)也是不錯的調味或配餐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