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得慢、容易傷?解構4大泳式「游泳肌群」+5大必學陸上肌力訓練
您是否覺得在泳池中費盡力氣,速度卻停滯不前,甚至游完總是周身痠痛,肩、膝隱隱作痛?問題的根源,往往不在於練習時間不足,而是忽略了游泳表現的基石——專項肌力。以為單靠「多游」就能進步,反而可能因錯誤發力而導致效率低落,甚至引發「游泳肩」、「蛙式膝」等慢性勞損。本文將為您徹底解構自由式、蛙式、背泳及蝶式四大泳式的核心「游泳肌群」,並提供5大針對性陸上肌力訓練,助您建立強而有力的動力鏈,從根本提升划水及踢腿效率。無論您是希望突破樽頸位的泳手,還是想游得更輕鬆、告別傷患的游泳愛好者,掌握這些關鍵知識,將是您蛻變的開始。
四大泳式核心「游泳肌群」全圖解:了解你正在鍛鍊什麼
想有效提升游泳表現,首先要了解不同泳式會用到哪些核心的游泳肌群。每種泳式都有其獨特的發力方式,因此針對性的游泳肌肉訓練,可以令你在水中更有效率和穩定。了解自己正在鍛鍊什麼,不但能讓訓練事半功倍,更能讓你游得更遠更快。以下我們將逐一拆解四大泳式的肌肉運用奧秘。
自由式 (Freestyle) – 塑造上半身線條與核心力量
主要鍛鍊肌群
自由式是一項極佳的全身運動,尤其集中鍛鍊上半身。主要的發力肌群包括背闊肌、胸大肌與三角肌,它們是划水推進力的主要來源。手臂的肱三頭肌在推水階段扮演關鍵角色,而核心肌群,特別是腹斜肌,則負責穩定軀幹與轉體。雙腿的股四頭肌與臀大肌亦會參與打水,以維持身體平衡。
動作力學與肌肉協同
自由式的推進力大概有八成來自上半身。當手臂入水後,背闊肌與胸大肌會協同發力,帶動手臂進行抓水與拉水。接著,肱三頭肌會強力收縮完成推水動作,將身體向前推進。這個過程中,核心肌群扮演著傳遞力量的橋樑。腹斜肌的收縮會帶動身體沿著中軸線轉動,這不但方便換氣,更能延長划水距離與力量。雙腿的踢水動作除了提供部分動力,更重要的是穩定下半身,防止身體過度搖晃,維持流線型姿態。
蛙式 (Breaststroke) – 強化腿部力量與大腿內側肌群
主要鍛鍊肌群
蛙式是四式中對腿部力量要求最高的泳式。其標誌性的蹬腿動作會重點鍛鍊臀大肌、股四頭肌與膕繩肌。特別的是,蛙式在收腿與夾水時會大量運用到平時較少鍛鍊的大腿內收肌群。上半身方面,胸大肌與背闊肌則在雙手划水時發揮作用。
動作力學與肌肉協同
蛙式的動力主要來自腿部的「收、翻、蹬、夾」循環。當雙腿向後蹬夾時,臀大肌與股四頭肌爆發力量,產生強大的推進力,而大腿內收肌群則在最後夾水階段完成動作,確保動力完全釋放。手腳的協調性是蛙式的關鍵。當手臂向外划水時,雙腿會同時收起。然後,在手臂向前伸展的同時,雙腿完成有力的蹬夾動作。這個節奏讓身體能持續向前滑行,減少阻力。
背泳 (Backstroke) – 集中鍛鍊背闊肌,打造完美倒三角
主要鍛鍊肌群
背泳被譽為「背肌塑造之王」,其動作模式能高度集中地刺激背闊肌。同時,肩部的三角肌後束、穩定肩胛骨的斜方肌與菱形肌亦會深度參與。與自由式相似,核心的腹斜肌負責轉體,而臀大肌與膕繩肌則主導踢水動作,維持身體的水平位置。
動作力學與肌肉協同
背泳的動作力學就像仰臥的自由式。推進力完全來自背闊肌帶動手臂,輪流向後划水。與自由式一樣,身體的轉動至關重要。核心肌群帶動髖部與肩膀的轉動,這能讓手臂在水下划得更深,從而增加每一次划水的力量與效率。臀部肌群的持續發力,是為了將臀部維持在接近水面的較高位置,這能大幅減少身體的形狀阻力,讓前進更流暢。
蝶式 (Butterfly) – 終極全身肌群挑戰
主要鍛鍊肌群
蝶式是技術與力量要求最高的泳式,堪稱終極的游泳肌群訓練。它需要上半身的背闊肌、胸大肌與三角肌同時發力划水。而蝶式獨有的海豚式踢腿,則極度依賴核心肌群的力量,特別是腹直肌、腹橫肌與下背肌群。腿部的臀大肌與股四頭肌亦是踢腿動力的重要來源。
動作力學與肌肉協同
蝶式的精髓在於身體的波浪式傳動。這個動作由胸部發起,力量像鞭子一樣通過腹部、髖部,最終傳遞到腳尖。腹直肌的強力收縮與下背肌群的伸展,共同創造出這種優美而費力的波浪形態。雙臂同時划水需要巨大的背部與胸部力量,而核心肌群必須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極度收緊,以穩定軀幹,並將上下半身的力量完美結合。一次划臂循環會配合兩次踢腿,這個精準的節奏是蝶式高效推進的關鍵。
專項陸上肌力訓練:強化游泳肌群,提升水中表現
想提升泳速,除了改善水感和技巧,專項的陸上游泳肌力训练同樣不可或缺。強化關鍵的游泳肌群,等於為你在水中的表現打下更穩固的基礎。很多人以為只要不停地游,就會自然變快,但其實在陸上進行針對性的游泳肌肉训练,才是突破瓶頸的秘密武器。
為何陸上訓練是提升泳速的關鍵?
物理原理:克服水中阻力,提升推進力
首先,我們從一個簡單的物理學概念談起。在水中前進時,你的身體會遇到水的阻力,而這個阻力會隨著速度的平方增加。簡單來說,你游得越快,需要克服的阻力就會不成比例地大幅上升。這意味著,單靠水中技巧的微調,很快就會達到極限。想游得更快,你就必須能產生更大的推進力去對抗這個阻力,而力量的根源,正是來自陸上肌力訓練所建立的肌肉力量。
建立動力鏈 (Kinetic Chain):從核心到指尖的流暢發力
游泳是一個講求全身協調的運動,力量並非單靠手臂或腿部產生,而是透過一條稱為「動力鏈」的傳導系統。理想的划水動作,力量是由核心肌群發起,傳遞到背部,再經由肩膀、手臂,最後從指尖釋放出來。如果這條鏈上有任何一環(例如核心力量不足)比較薄弱,力量傳遞就會中斷,導致動作效率大減。陸上訓練能針對性地強化這條動力鏈的每一個環節,確保力量可以流暢無阻地傳遞,讓你的每一次划水都更有效率。
划水動作拆解:針對各階段的精準肌力訓練
我們可以將划水這個複雜的動作,拆解成幾個關鍵階段,並且用特定的陸上動作來精準強化。
入水與前伸:啞鈴肩推 (Dumbbell Shoulder Press)
手臂入水後需要向前延伸,穩定肩關節並且為接下來的划水作準備。啞鈴肩推這個動作,能有效強化三角肌和肩袖肌群,提升肩膀的穩定性和力量,讓你在前伸階段能保持最佳的身體線條,增加每一次划水的距離。
抓水與拉水:反手引體上升 (Chin-up) / 彈力帶划船 (Banded Row)
抓水與拉水是產生主要推進力的階段,這個動作極度依賴背闊肌的力量。反手引體上升是鍛鍊背闊肌的黃金動作。如果暫時未能完成,彈力帶划船也是一個很好的替代選擇。透過強化背部肌群,你的「船槳」會變得更大更有力,每次划水都能拉動更多水,自然游得更快。
推水與抱水:掌上壓 (Push-up) / 抗力球胸推 (Swiss Ball Dumbbell Press)
當手臂划過身體下方來到推水階段時,胸大肌和三頭肌便會接力發力,完成最後的推進。掌上壓能全面地訓練這些推力肌群。想增加挑戰,可以嘗試在抗力球上進行啞鈴胸推,不穩定的球面會迫使你動用更多核心力量來維持平衡,更貼近游泳時身體在水中需要維持穩定的狀態。
打水與核心強化:建立穩固的推進基礎
很多人會忽略打水和核心的重要性,但它們正是穩定船身和提供持續動力的關鍵。
強化後側動力鏈:硬拉 (Deadlift)
有力的打水動作,源頭並非小腿,而是你的臀部和腿後肌群,也就是所謂的「後側動力鏈」。硬拉這個動作能全面地強化整個後側動力鏈,從背部、臀部到大腿,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引擎,讓你的打水動作更具推進力,同時穩定身體,減少不必要的晃動。
強化核心抗旋轉力:單臂啞鈴划船 (Single-Arm Dumbbell Row) / 俄羅斯轉體 (Russian Twist)
游泳時,身體會自然地圍繞縱軸轉動。一個強大的核心,特別是腹斜肌,能夠控制這種轉動,防止力量流失,這就是「抗旋轉力」。單臂啞鈴划船迫使你在單邊發力時,核心必須收緊以抵抗身體的旋轉。俄羅斯轉體則是直接訓練軀幹的旋轉與穩定能力。強化核心的抗旋轉力,能讓你的身體在水中像一支利箭般穿梭,而不是像一條蛇那樣左搖右擺。
告別運動傷害:剖析常見游泳痛症與預防策略
要令游泳肌群發揮最大效能,除了追求速度與耐力,懂得如何避免受傷同樣重要。游泳雖然是低衝擊運動,但重複性的動作一樣會對特定關節造成壓力。了解這些常見痛症的來源,是制定有效預防策略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會深入探討兩種游泳界最常見的「職業病」:游泳肩與蛙式膝。
游泳肩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自由式與背泳的常見痛點
如果你游自由式或背泳時,感覺到肩關節前方或側面有刺痛感,特別是手臂舉過頭時,你可能遇上了「游泳肩」。這其實是肩關節夾擠症候群的俗稱,意思是肩關節內的肌腱或滑囊,因為活動空間不足而被骨骼結構夾到,引致發炎和疼痛。
成因分析:錯誤的划水力學與肌肉失衡
游泳肩的出現,通常源於兩個主要問題。第一個是肌肉失衡。游泳會大量使用胸大肌與背闊肌這些強大的「拉力」肌群,但卻較少鍛鍊到穩定肩關節的肩袖肌群。久而久之,強弱懸殊的肌肉會將肩關節拉離正常位置,縮小了活動空間。
第二個是划水技術的瑕疵。例如,划水時手臂越過身體中線,或者入水時以拇指先入水,這些動作都會造成肩關節過度內旋,增加關節內部的壓力,令肌腱更容易被「夾到」。
預防策略:強化肩袖肌群及背部穩定肌
要預防游泳肩,關鍵在於平衡。針對性的游泳肌力訓練,目標是強化那些在划水時較少被用到的穩定肌群。你可以嘗試使用彈力帶進行肩外旋的動作,專門鍛鍊細小的肩袖肌群。此外,多做划船動作,並在動作中專注於夾緊肩胛骨,可以強化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為你的肩關節提供一個穩固的平台,從根本改善划水力學。
蛙式膝 (Breaststroker’s Knee):問題根源與解決方案
蛙式泳手最常遇到的困擾,莫過於膝關節內側的疼痛,這就是「蛙式膝」。很多人以為是踢腿太用力所致,但真正的問題根源,往往不在膝蓋,而在於你的髖關節。
成因分析:髖關節活動度不足與錯誤發力
蛙式的蹬腿動作,是一個包含外旋的強力動作,而這個旋轉的起點應該是髖關節。當你的髖關節活動度不足,尤其是在外旋方面特別僵硬時,身體為了完成蹬腿動作,便會強迫膝關節做出代償,過度扭轉。膝關節本身並非為承受這種旋轉壓力而設計,長期下來,膝關節內側的副韌帶就會因為不堪負荷而勞損發炎。
預防策略:提升髖關節靈活性與臀中肌力量
解決蛙式膝的重點,是讓髖關節「重拾本業」。在日常的游泳肌肉訓練中,加入提升髖關節活動度的伸展練習,例如青蛙趴或坐姿盤腿,可以逐漸改善髖關節的靈活性。與此同時,強化臀中肌的力量也十分重要。強壯的臀中肌能有效穩定骨盆和腿部,確保蹬腿時力量是從髖部正確地傳遞出去,避免膝關節產生不必要的搖晃和扭轉。
啟動你的游泳肌群:專業級熱身與訓練後恢復
要有效運用游泳肌群,並不是一跳下水就可以。一個完整的訓練,其實由下水前的準備,到上水後的恢復都同樣重要。專業的熱身能喚醒肌肉,預防受傷,而訓練後的恢復則幫助肌肉修復成長。這樣才能讓你的游泳肌肉訓練效果事半功倍,游得更快更遠。
R.A.M.P. 熱身模式:科學化喚醒游泳肌群
過去的熱身可能只是簡單的拉筋,但現代運動科學提倡更系統化的 R.A.M.P. 模式。這套模式將熱身分為四個階段,循序漸進地讓你的身體和游泳肌群進入最佳狀態,為接下來的訓練做好準備。
Raise (提升心率)
第一步是提升(Raise)心率和體溫。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讓血液流動加速,將氧氣和養分更快地輸送到肌肉。你可以進行5至10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原地跑、開合跳或者輕鬆地來回游幾趟,讓身體微微出汗,進入準備狀態。
Activate (激活肌群)
第二步是激活(Activate)目標肌群。這一步的重點是喚醒在游泳時會用到的核心與穩定肌群。透過一些針對性的動作,例如鳥狗式(Bird-dog)或死蟲式(Dead Bug),可以有效啟動腹部、背部及臀部的深層肌肉,為接下來的划水和打水動作建立穩固的基礎。
Mobilize (提升關節活動度)
第三步是提升關節活動度(Mobilize)。游泳對肩關節和髖關節的靈活性要求很高。這個階段應進行動態伸展,而不是靜態拉筋。你可以做一些手臂打圈、髖關節環繞、貓牛式等動作,目的是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讓你在水中做出更流暢、更有效率的動作。
Potentiate (增強爆發力)
最後一步是增強爆發力(Potentiate),讓神經系統進入高度戒備狀態。這個階段的強度會稍為提高,但時間很短。你可以做幾下快速的掌上壓、短距離衝刺游,或者原地縱跳。目的是模擬接下來高強度訓練的發力模式,讓肌肉能夠在需要時迅速輸出最大力量。
游泳肌力訓練 FAQ:解答你的三大疑問
進行游泳肌力訓練時,你可能會遇到一些疑問。這裡我們整理了三個常見問題,為你提供清晰的解答。
我是游泳新手,應從哪個肌群開始訓練?
作為游泳新手,建議將訓練重點首先放在核心肌群與背部肌群。一個強而穩定的核心,就像船的龍骨,是維持身體在水中流線型的關鍵,也是連接上半身與下半身力量的橋樑。當核心穩定後,你才能有效地將手臂划水和腿部打水的力量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你可以從平板支撐、划船動作等基礎訓練開始。
游完泳後全身肌肉痠痛是正常的嗎?如何緩解?
訓練後24至48小時出現的肌肉痠痛,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這是肌肉纖維在訓練中受損後,進行修復和生長的正常現象。要緩解這種痠痛,可以進行緩和的動態恢復,例如散步或輕鬆游泳,促進血液循環。訓練後進行溫和的伸展、確保充足的水分和蛋白質攝取,都有助於肌肉修復,為下一次訓練做好準備。
陸上肌力訓練會否令肌肉過於僵硬,影響水中表現?
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一個設計完善的陸上游泳肌力訓練,不但不會令肌肉僵硬,反而會大幅提升水中表現。關鍵在於訓練的平衡性。在進行力量訓練的同時,必須配合足夠的伸展和關節活動度訓練。強化的肌肉能讓你產生更大的推進力,而良好的柔韌性則確保你能做出完整的划水動作。力量與靈活度相輔相成,才能讓你游得更快、更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