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完水頭痛?全面拆解4大元兇,教你預防自救及識別危險警號

游泳本是消暑健身的樂事,但不少人暢泳後卻飽受突如其來的頭痛困擾,不但大煞風景,更可能隱藏健康警號。究竟這種「游泳後頭痛」是單純泳鏡太緊,還是身體響起的警鐘?造成頭痛的原因五花八門,從最直接的裝備壓迫、池水刺激感染,到較易忽略的身體缺水、呼吸不當,甚至可以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嚴重疾病先兆。本文將為你全面拆解引致游泳頭痛的四大元兇,深入分析各種成因與症狀,並提供詳盡的預防及自救方案,更重要的是教你識別必須立即求醫的危險訊號,讓你游得安心又健康。

游泳頭痛原因一:裝備過緊引發的「外來壓迫性頭痛」

提到游泳頭痛,大家可能先想到水質或身體狀況,但有時候,導致你游完水頭痛的元兇,可能就是你臉上和頭上的裝備。這種由外在物理壓力引起的頭痛,醫學上稱為「外來壓迫性頭痛」(External Compression Headache),是游泳頭痛症候群中相當常見的一種。

泳鏡頭痛 (External Compression Headache)

成因分析:泳鏡或泳帽過緊,對頭部造成持續物理壓力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你的泳鏡或泳帽太緊了。為了追求防水,很多人會將頭帶拉得特別緊。這種持續的物理壓力,會直接壓迫頭皮和額頭的感覺神經末梢,所以引發了痛楚。

症狀辨識:頭部有被「箍實」的感覺,痛感穩定,移除裝備後緩解

這種痛感非常典型,你會感覺整個頭部,特別是前額和太陽穴兩側,像被一條橡筋緊緊「箍實」。痛楚通常是穩定而持續的,不會一跳一跳。一個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是,當你將泳鏡或泳帽除下後,這種痛感很快就會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處理方法:即時調校鬆緊度,長遠更換設計合適的裝備

想知道這種游泳頭痛怎麼辦?處理方法很直接。當下應立即調校泳鏡頭帶或泳帽的鬆緊度,找到一個既防水又舒適的平衡點。如果反覆調校都無法改善,代表這件裝備的設計可能根本不適合你的頭型。長遠來說,投資一副更貼合臉型、壓力分佈更均勻的泳鏡,才是治本之法。

眶上神經痛 (Supraorbital Neuralgia)

成因分析:泳鏡邊緣正好壓迫到前額的眶上神經

這可以看作是泳鏡頭痛的「進階版」,痛楚來源更為集中。我們的眉骨上方有一條名為「眶上神經」的神經線,負責前額的感覺。如果泳鏡的鏡框邊緣,剛好壓在這個神經點上,就會引發神經痛。

症狀辨識:前額局部出現刺痛,或伴隨皮膚麻木感

與前面提到的「箍實」感不同,眶上神經痛的感覺更尖銳和局部。你可能會感到前額某個特定位置,出現針刺般的刺痛或觸電感。有時,痛楚位置的皮膚甚至會伴隨一種奇怪的麻木感,好像那塊皮膚不是自己的一樣。

處理方法:微調泳鏡位置避開神經點;若持續出現則需更換泳鏡

處理方法需要更精細一點。你可以嘗試將泳鏡佩戴的位置,稍微向上或向下移動半厘米,避開直接壓迫神經點。如果微調後問題依然存在,就證明這款泳鏡的鏡框形狀與你的面部骨骼結構不合,應該考慮更換一款鏡框設計完全不同的泳鏡,例如接觸面更闊、或採用更柔軟物料的款式。

游泳頭痛原因二:池水刺激或感染引發的「鼻竇及耳朵問題」

有時候游泳頭痛的元兇,並非來自外在壓力,而是池水本身。當池水進入我們的鼻腔或耳朵,有機會引發一連串的發炎或感染反應,最終演變成惱人的游完水頭痛。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兩種由池水直接引致的常見問題。

竇性頭痛 (Sinus Headache):鼻腔發炎的警號

這種頭痛的感覺,相信不少鼻敏感的朋友都經歷過。它其實是身體發出的一個警號,提醒你的鼻竇可能發炎了。

成因分析:池水化學物刺激、水壓或細菌引發鼻竇炎

泳池水為了消毒,會加入氯等化學物。這些化學物有機會刺激到我們脆弱的鼻腔黏膜,引致發炎腫脹。另外,跳水或潛水時的水壓變化,也會對鼻竇造成衝擊。如果池水不夠潔淨,細菌更有可能乘虛而入,引發急性鼻竇炎,導致游水 頭痛。

症狀辨識:痛楚集中在前額或顴骨,常伴隨鼻塞、流鼻水

竇性頭痛的痛感通常相當明確。你會感覺到痛楚集中在前額、眉骨,或者兩邊面頰的顴骨位置,而且按壓時痛感會加劇。這種頭痛常常會伴隨鼻塞、流黃綠色鼻涕,甚至嗅覺變差等症狀。

處理方法:初期可嘗試鹽水洗鼻,若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求醫

如果想知道游泳頭痛怎麼辦,對於初期的輕微不適,可以嘗試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幫助清除刺激物和分泌物,舒緩發炎。不過,如果頭痛持續,或者出現發燒、痛楚加劇的情況,就必須立即求醫,讓醫生判斷是否需要使用藥物治療。

游泳耳 (Swimmer’s Ear):外耳炎引發的放射性頭痛

另一種常見的狀況叫「游泳耳」,它的學名是外耳炎。有趣的是,問題出在耳朵,但痛感卻可以蔓延到頭部,讓人誤以為是單純的頭痛。

成因分析:外耳道積水,潮濕環境滋生細菌引致感染

游水後,如果水份殘留在外耳道內,沒有及時清理乾爽,就會形成一個溫暖潮濕的環境。這個環境是細菌滋生的溫床,一旦細菌大量繁殖,就會引致外耳道皮膚發炎、感染。

症狀辨識:耳朵劇痛,痛感可能放射至頭部同側

游泳耳最明顯的症狀是耳朵內部劇痛,有時候甚至輕輕拉扯耳廓都會引起劇痛。當發炎比較嚴重時,這種痛感會向外放射,延伸到耳朵周圍的臉頰、頸部,甚至同側的頭部,形成放射性頭痛。

處理方法:求醫並使用處方滴耳劑;佩戴耳塞及保持耳道乾爽可預防

一旦懷疑自己有游泳耳,最直接的做法是去看醫生。醫生通常會處方含有抗生素或消炎成份的滴耳劑來處理感染。想預防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游泳時佩戴防水耳塞。游完水後,記得用毛巾輕輕擦乾耳廓,或者用風筒的冷風模式,從遠處吹乾耳道,保持乾爽。

游泳頭痛原因三:身體內在失衡 (缺水、缺氧、血糖低)

有時候,引發游泳頭痛的元兇並非來自外界,而是我們身體內部悄悄響起的警號。當身體處於缺水、缺氧或血糖過低的失衡狀態,游完水頭痛的問題便可能隨之而來。這種情況更像是一種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提醒我們需要留意運動時的生理變化,了解游泳頭痛怎麼辦才能有效預防。

生理因素:脫水、低血糖與環境影響

我們的生理狀態和周遭環境,同樣是誘發游水頭痛的關鍵因素。身體的水分、血糖水平,以至游泳場地的空氣質素和溫度,都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反應,導致頭痛出現。

脫水:游泳時被忽略的汗水流失

很多人以為在水中就不會流汗,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游泳其實是一項消耗體力的運動,身體同樣會透過排汗來調節體溫。因為身處水中,汗水很快被池水稀釋,讓我們難以察覺。當水分補充不足,身體便會開始脫水,血液變得濃稠,大腦供血量減少,頭痛就自然找上門了。

低血糖:空腹或過度運動的後果

游泳消耗大量能量,如果下水前空腹,或者運動時間過長,身體的血糖水平便會急速下降。大腦是極度依賴葡萄糖運作的器官,一旦能量供應不足,就會發出頭暈、乏力的信號,頭痛亦是其中一個典型症狀。

環境因素:室內空氣不流通或室外高溫暴曬

游泳的環境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室內泳池,如果通風系統欠佳,空氣中積聚的氯氣和二氧化碳會影響氧氣吸入,導致腦部短暫缺氧而頭痛。而在室外,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體溫過高加上水分流失,同樣容易引發中暑性頭痛。

運動模式因素:呼吸、循環與溫差

除了身體的基本狀態,我們游泳時的具體動作和習慣,也可能成為引發頭痛的導火線。從呼吸節奏、運動後的緩和,到身體對溫差的反應,這些細節都值得我們留意。

呼吸不當:憋氣或換氣不順致腦部短暫缺氧

對於游泳初學者來說,因緊張而長時間憋氣,或換氣節奏不順暢,是十分常見的情況。這樣做會導致身體吸入的氧氣不足,同時二氧化碳在體內積聚,令腦血管擴張,從而產生搏動性的頭痛。這也是形成游泳頭痛症候群的常見原因之一。

緩和不足:運動後血液循環未能平穩過渡

劇烈游泳後如果立即停下並上水,身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會來不及適應。運動時大量血液流向四肢肌肉,突然停止會使血液回流心臟和腦部的速度減慢,造成暫時性的腦部供血不足,引發頭暈或頭痛。

溫差刺激:頭部血管因溫差而急速收縮

尤其是在炎熱天氣下水,或者游泳後立即沖洗冷水澡,頭部皮膚接觸到較低溫度的水,會刺激頭皮血管急速收縮。這種突如其來的血管變化,有機會觸發短暫但尖銳的頭痛,感覺類似吃冰淇淋時遇到的「雪糕頭痛」。

游泳頭痛原因四:須高度警惕的「運動性頭痛」

什麼是運動性頭痛 (Exertional Headache)?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情況,有一種游泳頭痛的成因,和裝備、池水都無關,而是直接由運動本身觸發。這就是我們需要特別留意的「運動性頭痛」(Exertional Headache)。它代表身體在劇烈運動下,頭部出現了強烈的反應,出現游水頭痛的情況。

成因與症狀:劇烈運動引發的搏動性、爆炸性劇痛

想像一下,當你在水中全力衝刺,心跳加速,血壓也隨之急升。這種身體內部巨大的壓力變化,正是觸發運動性頭痛的關鍵。很多人遇到的游完水頭痛就屬於此類。它的痛感非常典型,通常是強烈的搏動性疼痛,你會感覺到脈搏在太陽穴一下一下地猛跳。更嚴重的情況,會是突如其來的爆炸性劇痛,痛感極為劇烈,而且迅速達到頂峰。

危險警號:其症狀與中風等嚴重腦血管疾病相似

這種頭痛最需要警惕的地方,是它的症狀表現,與一些極度危險的腦血管疾病,例如腦動脈瘤破裂或中風(蛛網膜下腔出血)非常相似。這些嚴重疾病發作時,同樣會引起雷擊般的劇烈頭痛。如果單從痛感來判斷,一般人很難區分兩者,這也是游泳頭痛症候群中必須正視的一環。

求醫指引:若首次出現此類劇痛,務必立即求醫以排除潛在風險

所以,關於「游泳頭痛怎麼辦?」這個問題,對於運動性頭痛,答案只有一個。假如這是你人生中第一次經歷如此劇烈、爆炸性的頭痛,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當作普通疲勞就算。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停止運動,並盡快求醫,甚至前往急症室。醫生的首要任務,是透過詳細檢查,去排除背後是否存在腦血管異常等致命風險。

如何預防游泳頭痛?由裝備到習慣的四大關鍵

想告別惱人的游泳頭痛,其實可以從細節入手。與其每次游完水頭痛才苦惱,不如建立一套完整的預防策略。以下我們從裝備、準備、過程到事後護理,拆解成四大關鍵,助你享受無痛的游泳樂趣。

關鍵一:裝備篇 (工欲善其事)

俗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合適的裝備,是預防游水頭痛的第一道防線,它能直接減少許多物理性的刺激。

泳鏡與泳帽:確保尺寸合適,鬆緊得宜

許多「外來壓迫性頭痛」的根源,就是來自過緊的泳鏡與泳帽。選擇時,尺寸必須完全貼合你的頭型與臉型。理想的鬆緊度是既能防水,又不會在皮膚上留下深紅色的壓痕。試戴時可以感受一下,如果前額或太陽穴位置有明顯的「箍實」感,就代表太緊了,這份持續的壓力正是引發頭痛的元兇。

耳塞與鼻夾:有效預防因進水或刺激引致的問題

假如你的頭痛經常伴隨鼻塞或耳朵不適,那麼耳塞和鼻夾就是你的好幫手。品質好的耳塞能有效防止池水灌入耳道,避免因積水引發「游泳耳」或刺激中耳平衡。而鼻夾則能減少池水中的氯或其他化學物直接刺激鼻腔黏膜,從而預防竇性頭痛的發生。

關鍵二:準備篇 (下水前儀式)

下水前的準備功夫,就像是為身體進行一場預演,讓它有充足時間適應接下來的運動狀態,是避免身體出現失衡狀況的關鍵。

充分熱身:特別是肩頸部位的伸展

下水前花五至十分鐘進行動態伸展,不僅是為了預防抽筋。重點伸展肩頸及上背肌肉,可以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讓肌肉和血管預先適應運動狀態,避免因突然運動導致的供血模式改變,從而引發頭痛。

補充能量:下水前30分鐘補充水分與輕食

游泳雖然在水中進行,但身體依然會流汗,脫水是引發頭痛的隱形殺手。下水前約半小時,應先補充250至500毫升的水。同時,空腹游泳容易導致低血糖,同樣會觸發頭痛。吃一根香蕉或一片全麥麵包等易消化的輕食,能為身體提供穩定能量。

關鍵三:過程篇 (游泳中智慧)

游泳過程中的一些小習慣,對身體的氧氣供應和體力消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掌握這些智慧能大大減低游泳頭痛症候群的出現機會。

保持規律呼吸,切忌長時間憋氣

這是許多初學者或追求速度者常犯的錯誤。長時間憋氣會導致腦部短暫缺氧,這是引發頭痛最直接的原因之一。練習並保持穩定而有節奏的換氣,確保身體和大腦有持續的氧氣供應,自然能減少不適。

適時休息,定時補充水分

游泳是全身運動,消耗極大。應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況,每隔一段時間就稍作休息。若游的是長途,不妨在池邊預備一瓶水,休息時補充幾口,維持身體的水分平衡。監察身體的反應,感到疲勞就應放慢速度或稍作停留。

關鍵四:事後篇 (完美收尾)

運動後的緩和與護理,與下水前的熱身同樣重要。一個完美的收尾,能幫助身體系統平穩地由運動狀態過渡回靜止狀態。

緩和運動:結束前慢游數分鐘作 Cool-down

在結束游泳前,不要立即上水。花幾分鐘時間慢游或在水中輕鬆漂浮,這就是緩和運動(Cool-down)。這個過程能讓心率逐漸減慢,幫助積聚在四肢的血液順利回流至心臟和大腦,避免因體位及血液循環急劇改變而引發頭痛。

及時保暖:上水後立即擦乾身體,吹乾頭髮和耳道

上水後,身體表面的水分蒸發會帶走大量熱量,頭部血管可能因溫差而急速收縮,誘發頭痛。應立即用乾毛巾擦乾身體,並特別注意要用風筒徹底吹乾頭髮和耳道,避免濕氣和寒氣積聚在頭部。

游泳頭痛FAQ:釐清常見疑問與就醫的危險訊號

關於游泳頭痛,我們明白你可能有很多疑問。大部分游完水頭痛的情況都是暫時性的,但是懂得分辨哪些是身體發出的危險警號,至關重要。以下我們整理了一些常見問題,幫助你釐清疑慮,知道何時應該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問題一:出現哪些症狀,代表我的頭痛需要立即求醫?

雖然多數游泳頭痛症候群並無大礙,但是某些特定的頭痛模式,可能是嚴重健康問題的先兆。當你在思考游泳頭痛怎麼辦的時候,首要任務是排除這些危險情況。如果你的頭痛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特徵,都應該立即求醫。

警號1:突發性、雷擊般的劇烈頭痛(「畢生最痛」)

這種頭痛來得非常突然,痛感在幾秒到一分鐘內就達到頂峰,強度是你從未經歷過的劇烈疼痛。這種「雷擊頭痛」可能是腦血管嚴重問題的警號,例如腦動脈瘤破裂或蛛網膜下腔出血,需要即時的急症室診斷。

警號2:伴隨發燒、頸部僵硬、視力模糊或神智不清

如果頭痛的同時,你還出現發高燒、頸部異常僵硬、視力變得模糊、畏光,甚至思緒混亂、神智不清等症狀,這可能指向腦膜炎之類的嚴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這是一個醫療緊急情況,必須馬上處理。

警號3:頭部曾受輕微撞擊後出現的持續頭痛

在泳池中,有時難免會輕微碰撞到池邊或其他人。如果在這樣的輕微撞擊後,出現持續不退,甚至慢慢加劇的頭痛,就需要提高警覺。這有可能是腦震盪或更嚴重的顱內出血的跡象。

警號4:休息或服藥後仍未緩解,甚至加劇

一般的生理性或壓迫性頭痛,在休息、補充水分或服用普通止痛藥後,通常會有所改善。如果你的頭痛在採取這些措施後依然沒有任何緩解,反而愈來愈痛,這代表它並非單純的游水頭痛,背後可能有更複雜的原因需要醫生介入調查。

問題二:游泳會感染「食腦蟲」引致頭痛嗎?

「食腦蟲」聽起來相當可怕,也確實是游泳安全中一個受到關注的話題。不過,了解它的真實情況,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認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感染風險:僅存在於未經處理的溫暖「淡水」,合規泳池風險極低

俗稱「食腦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主要存活在溫暖的淡水環境,例如未經處理的湖泊、河流、池塘或溫泉。它無法在經過合規氯氣消毒的泳池水中生存。所以,在管理良好的標準泳池游泳,感染的風險是微乎其微的。

判斷關鍵:除嚴重頭痛外,通常伴隨高燒、嘔吐等腦膜炎徵狀

由「食腦蟲」引發的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其症狀絕非只有頭痛。它是一種發展迅速的嚴重疾病,初期症狀包括劇烈頭痛、發高燒、噁心、嘔吐和頸部僵硬,與急性細菌性腦膜炎非常相似。

專家建議:無需過份恐慌,但在野外戲水後出現相關症狀則須立即求醫

總結來說,對於在標準泳池游泳的人士,無需為「食腦蟲」而過份憂慮。但是,如果你曾在夏季到野外的湖泊、河流等地方嬉水,之後短時間內出現上述提到的嚴重頭痛及腦膜炎相關症狀,就必須立即前往急症室,並且清楚告知醫生你最近的戲水史。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