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尺寸全攻略】標準長度是50米?3步看懂奧運、公眾、私人泳池大小分別

標準游泳池長度一定是50米嗎?事實上,泳池尺寸遠比想像中複雜。除了國際賽事標準的50米「長池」和25米「短池」之分,一個真正達到奧運級別的泳池,在闊度、水深及泳道設計上都有更嚴格的規定。當我們將目光轉向日常接觸的公眾游泳池、酒店的無邊際泳池,以至私人屋苑的會所泳池,其大小設計更是五花八門,各有考量。本文將為您送上最詳盡的「游泳池尺寸全攻略」,從國際泳聯(FINA)的精準規格,到教您「3步看懂」身邊泳池大小的實用技巧,助您一文掌握所有關於游泳池尺寸的知識,下次下水前便能一目了然。

國際標準游泳池尺寸:長池(50米)與短池(25米)

討論到游泳池尺寸,大家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很可能就是奧運會上那種標準的競賽泳池。根據國際標準,競賽用的游泳池大小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長池」(Long Course)和「短池」(Short Course)。它們各自有清晰的規格,直接影響比賽的進行方式。

長池游泳池(50米)的基本規格

長池,顧名思義就是較長的那一款,它是國際大型賽事的標準場地。要符合標準,一個長池游泳池必須滿足幾項基本規格。

長度:嚴格規定為50米

首先,長池的游泳池標準長度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必須是不多不少的50米。這個長度是所有長池比賽成績計算的基礎,所以精準度十分重要。

闊度:標準為21米或25米

在闊度方面,標準長池的闊度通常是21米。不過,如果是舉辦奧運會或世界游泳錦標賽這類頂級賽事,場地的要求會更高,闊度必須達到25米。

水深:普遍介乎1.4米至3米

至於水深,一般的長池水深會介乎1.4米至3米之間。足夠的水深是為了確保運動員在跳水出發時的安全,避免他們觸及池底。

泳道:標準設有8至10條泳道,每條闊2.5米

一個標準的長池會設置8條或10條泳道。每一條泳道的闊度都是2.5米。這個寬度能讓運動員在水中盡情伸展和划水,而不會輕易干擾到旁邊的對手。

短池游泳池(25米)的基本規格

除了50米的長池,另一種常見的競賽級游泳池大小就是短池。它的設計和用途與長池略有不同。

標準長度:25米,為長池的一半

短池的游泳池長度正好是長池的一半,標準長度為25米。因為泳池長度縮短了,運動員在相同距離的比賽中需要轉身的次數也增加了一倍,這也衍生出與長池比賽完全不同的策略和節奏。

闊度與水深:規格與長池相若,視乎用途而定

短池的闊度和水深規格與長池大致相同,沒有太大分別。具體的尺寸會根據泳池的實際用途和所舉辦的賽事級別而有所調整。

奧運級標準:為何比一般50米池更嚴格?

同樣是50米池,奧運會採用的標準,遠比一般的競賽泳池來得嚴格。這些額外的要求,都是為了創造一個極致公平的競賽環境。

闊度要求:必須為25米

首先,奧運級泳池的闊度是硬性規定的25米,沒有21米的選項。這個增加的寬度,是為了配合更專業的泳道設計。

泳道設計:10條賽道及兩側緩衝水道以減少水波干擾

奧運池必須設有10條泳道(編號0至9)。比賽時通常只會使用中間的8條賽道,而最外側的第0和第9條泳道則會空置。這兩條空置的水道就成為了「緩衝水道」,能有效吸收運動員前進時產生以及由池壁反彈回來的水波。這樣可以為最邊道(第1和第8道)的選手提供一個相對平靜的水域,最大限度地減少水波干擾,確保公平。

深度要求:最低2米,建議3米以兼容不同賽事

在水深方面,奧運級泳池的最低深度要求為2米,比一般泳池更深。世界水上運動總會(World Aquatics)甚至建議將深度提升至3米,因為這樣不僅有利於游泳比賽,還可以兼容花式游泳等需要較深水域的項目,讓場地的功能更多元化。

深入剖析競賽級泳池規章:FINA對尺寸的精密標準

講到競賽級的游泳池尺寸,大家可能只會想到50米或25米。其實,國際泳聯(FINA)為保證比賽的絕對公平,對泳池每一個細節都有極其嚴格的規定,簡直是精密到了毫米級別。這些標準不僅關乎游泳池大小,更直接影響運動員的表現和比賽結果。我們一齊深入了解一下這些專業規章,看看一個標準賽池是如何誕生的。

游泳池長度公差:不容有失的「+0.03米」精準度

FINA對游泳池標準長度的規定非常嚴格。一個50米的標準池,其長度只容許有+0.03米(即3厘米)的正公差,而且完全不允許有任何負公差。這意味著泳池的實際長度可以是50.00米到50.03米之間的任何數值,但絕對不能是49.99米。

為何只允許正公差而不允許負公差

這個規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確保公平。如果泳池長度短於標準,運動員游出的成績就會比實際快,這會導致世界紀錄的混亂和不公。只允許正公差,可以保證每一位運動員所游的距離,都絕對不會少於標準賽程,從而保障了成績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電動計時觸板對長度測量的影響

現代游泳比賽都使用電動計時觸板。運動員到邊時需要用手觸碰池壁的黃色板,系統才會記錄時間。所以,最終測量的游泳池長度,其實是兩端觸板之間的距離。在建造泳池時,必須精確計算並預留安裝觸板所需的空間。安裝觸板後,池長必須是精準的50.000米或25.000米,之前提到的+0.03米公差就不再適用了。

水深規定與安全考量

水深不僅影響水流,更直接關係到運動員的安全。FINA規定,泳池大部分區域的最低水深要求為1.0米,但在某些關鍵位置有更嚴格的標準。

出發台區域的最低水深要求(1.35米)

運動員跳水出發時,入水速度快,衝力也大。為了防止他們頭部撞到池底造成危險,FINA規定在出發台一端,由池壁起計1.0米至6.0米的範圍內,最低水深必須達到1.35米。這個深度為運動員提供了足夠的安全緩衝。

池壁的防滑設計與休息平台規格

池壁的設計同樣有考量。在水面線以下0.8米範圍內,池壁表面必須是防滑的,方便運動員在轉身或到邊時能穩固地蹬腳發力。同時,規章也允許在水下1.2米深處設置休息平台,但寬度限制在10至15厘米之間,避免對正在游泳的運動員造成阻礙或傷害。

泳道規格的細節

除了長闊高深,泳道內的各種標示和設施,也是構成一個標準比賽泳池不可或缺的部分。

泳道繩的標準化顏色區分(綠、藍、黃)及其作用

泳道繩(水線)的顏色並非隨意配搭。按照FINA標準,8條泳道的泳池中,第1和第8道的泳道繩是綠色,第2、3、6、7道是藍色,而中間最快的第4和第5道則是黃色。這種顏色區分,有助運動員、裁判和觀眾快速識別泳道位置。

泳道繩上的距離標記(5米紅標、15米標記)

泳道繩上還有重要的距離標記。在距離兩端池壁5米處,泳道繩的浮標會換成紅色,提醒運動員即將到邊,需要準備轉身或衝刺。另外,在15米處也會有特殊顏色的浮標,它主要用於限制運動員在出發和轉身後,潛泳的最遠距離。

池底中心標線的長度與闊度規定

池底每條泳道中心都有一條深色的標線,闊度介乎20至30厘米。這條線就像水中的公路中線,幫助運動員保持直線游進。標線會在距離池壁2米處結束,並以一條1米長的橫線作結,形成一個「T」字。這個「T」字是運動員判斷轉身時機的重要視覺提示。

出發台與輔助設施的尺寸要求

比賽的起點和終點,同樣充滿了精密的細節。

出發台的高度、面積及防滑斜度標準

出發台必須穩固,不能有任何彈性。台面距離水面的高度應在0.5米至0.75米之間,面積最少為0.5米乘0.5米。台面必須防滑,而且向前方的傾斜度不能超過10度。這些標準確保了所有運動員的起跳條件都是一致和安全的。

仰式轉身標誌(小旗幟)的懸掛高度與距離

在泳池兩端5米處,會懸掛一排稱為「仰泳轉身標誌」的小旗幟。旗繩距離水面的高度必須在1.8米以上。對於仰泳運動員來說,他們是看著天空游泳的,這些旗幟是他們判斷與池壁距離的唯一視覺線索,告訴他們何時應該開始轉身。

止泳繩的設置位置與功能

在出發台前方15米處,還設有一條「止泳繩」(或稱召回繩)。它的作用是在出現偷步(搶跳)或器材故障等問題時,裁判可以迅速將繩放下,橫亙在水面上,以截停所有運動員,示意該次出發無效。這是一個確保比賽能順利、公平重啟的重要設施。

實用指南:如何快速判斷你身邊的游泳池大小?

去到一個新的泳池,你可能也想知道眼前的游泳池尺寸有多大,長度是否標準。其實,只要掌握一些簡單的觀察技巧,即使沒有專業工具,你也能快速對游泳池的大小作出相當準確的估算。這就像學習一個新技能,讓你對游泳場地有更深入的了解。

觀察法:三步估算泳池尺寸

透過以下三個簡單的步驟,你可以像專家一樣,從細節中讀懂泳池的規格。

步驟一:尋找長度線索——池底標線與池邊標示

首先,你可以觀察池底。幾乎所有泳池的池底中心都有一條深色的標線,但這條線並不會延伸到池邊的盡頭。這是一個重要的線索。在一個游泳池標準長度的50米池中,這條標線的長度通常是46米,兩端距離池壁各2米。所以,如果你看到這條線與池壁之間有明顯的距離,這很可能是一個標準池。另外,部分泳池的池邊或水道繩上,也會直接標示出距離,例如在中間位置標示「25M」,這就是最直接的證據了。

步驟二:計算泳道數量與觀察水道繩顏色

接著,你可以數一下泳道的數量。標準競賽用的游泳池,通常設有8條或10條泳道。如果一個泳池的泳道數量多,代表它的設計是為了應付正規訓練或比賽,其長度很可能是標準的50米或25米。你還可以留意水道繩的顏色。根據國際游泳聯合會(FINA)的規定,標準泳池中間的第4和第5條水道繩通常是黃色,旁邊的是藍色,最外側的則是綠色。水道繩在距離池邊5米的位置,浮標也會轉為紅色,用來提醒泳手即將到岸。這些細節都暗示了泳池的專業程度和標準化尺寸。

步驟三:查閱池邊的水深標示

最後,查看池邊的水深標示。雖然水深與游泳池長度沒有直接關係,但它可以反映泳池的用途。一個符合舉辦賽事標準的泳池,水深普遍要求至少在2米以上。如果水深標示只有1.2米至1.4米左右,那它很可能是一個訓練池或公眾嬉水用途的副池。極深的泳池(例如4米以上)則通常是跳水池。綜合水深資訊,可以幫助你更全面地判斷整個泳池的大小和設計用途。

香港公眾游泳池大小實例分析:以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為例

現在,我們將這些觀察技巧應用在一個真實的例子上。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是一個極佳的分析對象,因為它包含了多種不同尺寸和用途的池區。

主池與副池:符合50米標準長度

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的主池,是完全符合奧運標準的50米長、25米闊的泳池,水深足夠,設有10條泳道,是舉辦大型游泳比賽的理想場地。它的設計完全體現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各種標準特徵。旁邊的副池,長度同樣是50米,但水深較淺,更適合日常游泳訓練和市民使用。

訓練池與習泳池: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尺寸

除了標準大池,這裡還有多個為不同階段學習者設計的泳池。訓練池的長度通常是25米,也就是標準短池的長度,適合進行短途衝刺和轉身技巧的練習。而習泳池的尺寸就更小,水深也更淺,確保初學者和兒童可以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學習游泳。

跳水池與嬉水池:功能主導的特殊設計

最後,維園泳池還設有專門的跳水池和嬉水池。跳水池的特點是長度和闊度不大,但深度極深,以確保跳水運動員的安全。而嬉水池的設計則完全不同,它們通常形狀不規則,水深很淺,並附有各種遊樂設施。這說明了游泳池尺寸和設計,最終是由其特定功能所決定的。

超越標準:不同用途的游泳池大小設計

談到游泳池尺寸,我們自然會想起50米或25米的標準長度。不過,並非所有泳池都為競賽而生。在現實生活中,更多游泳池的設計是為了休閒、教學或私人享用,它們的游泳池大小和形狀會根據用途而有極大的變化,設計理念也完全不同。

休閒與酒店游泳池:體驗至上的設計

在酒店或度假村,游泳池本身就是一個核心景點,其設計首要考慮的是客人的感官體驗,而非嚴格遵守競賽標準。這類游泳池的尺寸和設計,目標是營造一個讓人放鬆、享受假期的環境。

不規則形狀:突破長方形框架的設計

許多休閒泳池會刻意擺脫傳統的長方形框架,採用自由流動的曲線設計,模擬天然的潟湖或綠洲。在這種設計中,游泳池長度不再是重點,設計師更關注的是泳池的總面積、與周圍園林景觀的融合度,以及能否劃分出不同功能的區域,例如淺水嬉戲區、按摩池或池畔酒吧區,為使用者創造豐富多樣的體驗。

天台與無邊際泳池:景觀優先的尺寸考量

天台與無邊際泳池(Infinity Pool)的設計,首要考慮的是如何將泳池與周圍的景觀,特別是壯麗的天際線或海景融為一體。這類泳池的大小,往往受到建築物結構承重的限制。設計的精髓在於利用視覺效果,讓池水邊緣看起來與遠方景色無縫連接。因此,其長度與闊度是為了最大化景觀視野而服務,而非為了游泳距離。

案例:酒店如何結合25米標準與豪華體驗

一些頂級酒店則巧妙地將標準與奢華結合。它們可能會在天台建造一個符合25米游泳池標準長度的泳池,滿足喜歡規律游泳鍛鍊的住客需要。同時,泳池會配備水中音響系統、恆溫控制、以及能飽覽城市景色的池畔躺椅和酒吧。這樣一來,泳池既具備了實用運動功能,又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豪華休閒體驗。

私人住宅與會所的游泳池

私人住宅和屋苑會所的游泳池,規模雖然較小,但設計上更注重私密性、家庭需求和空間的有效利用。

常見游泳池大小範圍與設計趨勢

私人泳池的尺寸彈性很大,長度可能由10米至20米不等。近年來的設計趨勢,是針對有限空間的創新方案。例如,狹長形的「Lap Pool」(練習泳道池)能讓住戶在後院進行直線游泳鍛鍊。另外,面積更小、主要用於浸泡降溫的「Plunge Pool」(小型浸泡池)也十分流行。這些設計反映了即使空間有限,人們對優質水上休閒生活的追求。

安全考量:成人池與兒童池的深度劃分

無論游泳池大小如何,安全永遠是首要考量。在家庭或會所環境中,這一點尤其重要。設計上通常會明確劃分深水區與淺水區,或直接設置一個獨立的淺水兒童池。兒童池的水深一般會控制在0.5米以下,並且會在池邊清晰標示水深,確保所有年齡的使用者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中享樂。

專門訓練與教學用途的游泳池

這類泳池的設計完全以實用和安全為導向,尺寸和規格都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與訓練效果。

習泳池的淺水設計:確保初學者安全

習泳池(或稱教學池)的核心設計理念,是為游泳初學者,特別是兒童,提供一個絕對安全的學習環境。它的水深通常較淺且均勻,介乎0.8米至1.2米之間,讓學員在池中任何位置都能輕易站立,減少恐懼感。習泳池的長度與闊度沒有嚴格標準,重點在於營造一個讓教練易於指導、學員能夠安心學習的空間。

訓練池的大小如何平衡空間與教學效率

訓練池專為有一定基礎的學員或泳隊進行日常訓練而設。它的游泳池大小需要平衡教學需要與空間效益。常見的設計是25米長度,這有助於學員適應標準短池的距離感和轉身技巧。闊度方面,可能不像競賽池那麼寬,泳道數量也較少,這樣既能滿足分組訓練的需求,也能在有限的場地內提升空間使用效率。

關於游泳池大小與標準長度的常見問題

所有公眾游泳池的長度都是50米標準嗎?

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雖然50米是國際認可的游泳池標準長度,亦是公眾游泳池主池常見的規格,但並非所有公眾泳池都劃一採用這個尺寸。一個大型的公眾游泳場館,通常會設有多個不同大小與用途的泳池。除了50米主池,還會附設25米長的訓練池,方便進行短途訓練。另外,場館也會有水深較淺、長度不一的習泳池或嬉水池,專為初學者及家庭而設。所以,不同游泳池大小的設計,是為了滿足不同泳客的需要。

私人屋苑或會所的游泳池大小有特定法例規管嗎?

關於私人屋苑或會所的游泳池尺寸,法例上並沒有像競賽泳池般,設定嚴格的長闊規定。設計的自由度相對較大,發展商可根據空間、成本及住戶需求,決定游泳池大小。不過,這不代表完全沒有規管。所有泳池,不論公私營,都必須遵守《泳池規例》(第132章,附屬法例L)等法例,在水質、救生員當值、安全設備及衞生標準方面達到法定要求。因此,規管的重點在於營運安全與衞生,而不是統一其尺寸。

游泳池的長度與大小會如何影響游泳訓練效果?

游泳池的長度對訓練效果有直接影響。在50米標準長池中游泳,因為轉身的次數較少,泳手需要維持更長時間的划水節奏,這對於建立耐力與心肺功能非常有幫助。相反,在25米短池訓練,轉身的頻率會增加一倍。這讓泳手有更多機會練習出發、轉身及水下蝶泳腿等關鍵技術,這些技術對提升比賽成績十分重要。總括而言,長池有助鍛鍊耐力,短池則有利於磨練技術與爆發力,兩者各有其訓練價值。

為何游泳池的水深標示是一個範圍而不是固定數值?

你會發現很多泳池的水深標示,例如「1.4米至1.9米」,這代表池底並非一個平面,而是帶有斜度的。這種由淺至深的設計,主要是出於安全及功能上的考量。較淺的一端,能讓初學者或兒童安全地習泳。較深的一端,則符合安全標準,讓泳手可以安全地進行跳水出發,避免頭部觸及池底。這種設計也使得同一個游泳池可以滿足教學、訓練及休閒等多種不同用途。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