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長度終極指南:50米 vs 25米點揀好?從4大關鍵剖析規格、訓練與香港泳池選擇

「今日去邊個泳池游水好?」這個問題,除了考慮地點與設施,泳池的長度——究竟是50米標準池還是25米短池——更是直接影響游泳體驗與訓練成效的關鍵。50米與25米,看似只是距離的差別,但對於長途耐力訓練、技術動作磨練,以至初學者建立信心,兩者都有截然不同的影響。選擇錯誤,可能會令你的訓練事倍功半。

本文將為你呈獻一份「游泳池長度終極指南」,從國際賽事規格、香港公眾泳池的實際情況,到如何根據個人目標(健身、技術或親子樂)選擇最合適的泳池,為你全面剖析。我們更會拆解泳池的闊度、水深等其他重要尺寸,並提供實用指南,助你輕鬆查詢全港泳池資料,讓你從此「揀啱池」,游得更專業、更盡興。

游泳池尺寸規格:由國際標準到香港本地泳池

談及游泳池長度,大家腦海中可能浮現出不同畫面。其實,泳池的尺寸並非單一標準,而是根據用途而定,由國際頂級賽事到社區康樂設施,規格都各有不同。現在就一起來看看,這些泳池尺寸背後到底有什麼學問。

國際賽事標準:長池 vs 短池

在正規游泳比賽的世界,主要有兩種標準尺寸的泳池,它們就是「長池」和「短池」。運動員在不同長度的泳池比賽,成績和策略都會有所分別,所以國際泳聯 (FINA) 也會分別承認兩者的世界紀錄。

奧運標準:50米「長池」規格詳解

我們在電視上收看的奧運會、世界游泳錦標賽等大型國際賽事,採用的都是50米標準池,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長池」(Long Course)。它的長度是精確的50米。為了減少邊緣水道選手受水波干擾,奧運會級別的泳池闊度通常會達到25米,並設有10條泳道。這種設計讓運動員有更長的直線距離,考驗他們的耐力與划水效率。

短池賽事:25米「短池」規格詳解

另一種國際標準是25米池,稱為「短池」(Short Course)。世界各地每年都會舉辦短池游泳錦標賽。由於泳池長度只有長池的一半,運動員在相同距離的比賽中需要轉身多一倍次數。這使得蹬牆、潛泳等技術變得格外重要,比賽節奏也更快,觀賞起來十分刺激。

香港公眾游泳池常見尺寸

回到我們熟悉的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公眾游泳池,也有一套常見的尺寸規格,以滿足不同市民的需要。

50米標準池:主池及副池的主流規格

香港大部分公眾游泳池場館,都會設有一個50米長的標準池作為主池 (Main Pool),有些規模較大的場館甚至連副池 (Secondary Pool) 也採用50米規格。這類泳池是日常游泳、健身和進行正規訓練的主流選擇,提供了充足的游泳空間。

25米及非標準池:訓練池與習泳池的用途

除了標準主池,場館內通常還會配備其他較小的泳池。25米長的泳池多數用作訓練池 (Training Pool),適合進行技術練習或教學。另外還有一些長度不足25米的習泳池 (Learner’s Pool),水深較淺,主要是為初學者和兒童提供一個安全的習泳環境。

特殊用途泳池尺寸考量

泳池的設計不一定只為直線來回游泳,有些特殊用途的泳池,其設計重點就完全不同了。

兒童嬉水池:安全為先的設計

給小朋友玩樂的嬉水池 (Paddling Pool / Play Pool),設計時首要考慮的是安全。所以,這類泳池的形狀通常不規則,充滿趣味,而且水深極淺,一般不會超過0.5米。對它們來說,特定的長度或闊度並不重要,確保兒童能安全玩水才是設計核心。

跳水池與韻律泳池:深度比長度更重要

對於跳水 (Diving) 和韻律泳 (Artistic Swimming) 這些運動,泳池的深度遠比長度關鍵。例如,一個標準的跳水池,為了緩衝運動員從高台或跳板躍下時的衝擊力,水深至少需要達到5米。而韻律泳池也需要足夠的深度,以確保運動員在進行水中托舉等動作時不會觸及池底。所以,這些泳池的平面尺寸可能不大,但深度卻非常講究。

如何根據游泳目標,選擇最合適的泳池長度?

選擇合適的游泳池長度,其實跟你訓練的目標息息相關。不同的泳池規格,可以帶來截然不同的訓練效果。所以,了解50米長池與25米短池的特性,能幫助你更有效地達成健身、技術提升或學習游泳的目標。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根據你的個人需要,作出最精明的選擇。

健身與耐力訓練者:為何應選50米長池?

減少轉身次數,專注划水節奏與心肺訓練

如果你游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鍛鍊心肺功能和耐力,50米標準池就是你的最佳拍檔。在長池中,你每次游畢單程所需的時間更長,轉身的次數自然會大幅減少。這讓你能夠長時間維持穩定的划水節奏和呼吸頻率,身體不需要頻繁地由直線游泳切換到轉身動作。持續不斷的游動,能讓心率穩定地維持在目標區間,對心肺系統的刺激更持久和深入,訓練效果自然更顯著。

提升長距離游泳的流暢度與體驗

在50米池中游泳,那種無間斷向前推進的感覺,與在公開水域暢泳的體驗更為接近。你可以專注於身體在水中的伸展和滑行,感受長距離游泳獨有的「水感」與節奏。對於長途泳手或三項鐵人運動員來說,這種模擬訓練尤其重要。它不單止鍛鍊體能,更磨練你的專注力與意志力,讓整個游泳體驗更加流暢和完整。

技術與爆發力訓練者:25米短池的獨特優勢

增加轉身頻率,高效練習蹬牆與潛泳

對於追求速度和精進技術的泳手,25米短池反而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勢。在相同的游泳距離下,短池的轉身次數是長池的一倍。轉身、蹬牆和水下蝶泳腿(潛泳)是比賽中爭分奪秒的關鍵環節。短池正好提供了密集的練習機會,讓你反覆琢磨蹬牆的角度、力度和潛泳的流線型,將這些技巧打磨成本能反應,在比賽中創造優勢。

適合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的理想場所

25米的距離,是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的完美設定。你可以用盡全力衝刺一個單程,然後在池邊稍作休息,再進行下一趟。這種短途、高爆發力的訓練模式,能極大地提升你的無氧運動能力和速度。泳池的牆壁成為了每組衝刺的清晰起點和終點,讓訓練流程更加簡潔和高效。

游泳初學者與親子家庭:由短距離泳池建立信心

短池如何幫助初學者克服恐懼,建立成就感

對剛開始接觸游泳的人來說,50米的長度可能會帶來心理壓力。相反,25米泳池的對岸看起來近得多,是一個看得見、也更容易達到的目標。當初學者成功游完第一個25米,那份即時的成就感,是鼓勵他們繼續學習的最大動力。而且,較短的距離意味著他們離池邊更近,安全感自然更高,有助於克服對水的恐懼。

趣味比較:泳池長度等於多少部雙層巴士?

換個有趣的方式來理解這些長度吧。香港一部標準的雙層巴士大約長12米。這樣算起來,一個25米的短池,長度就大約等於2部雙層巴士頭尾相連。而一個50米的標準奧運池,長度則超過4部雙層巴士。下次當你站在池邊,不妨想像一下這個畫面,是不是對游泳池長度有了更親切、更具體的概念?

泳池設計解構:長度以外的關鍵尺寸

談及泳池規格,大家最先想到的通常是游泳池長度,但要構成一個完整又舒適的游泳體驗,泳池的闊度、水深甚至各種附屬設施的細節,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些尺寸不僅關乎比賽的公平性,也直接影響你在水中暢泳的感受。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些長度以外的關鍵設計。

泳池闊度與泳道標準

由21米到25米:闊度對比賽與游泳體驗的影響

你或許會發現,不同泳池的闊度有所差異。標準的競賽泳池通常設有8條泳道,總闊度為21米。但在奧運會或世界游泳錦標賽等頂級賽事中,泳池闊度則要求達到25米。這額外的4米並非虛設,而是為了在泳池兩側增設第0及第9條「緩衝泳道」。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及減少由泳手產生,並從池壁反彈回來的水波,確保位處第1及第8條外側賽道的運動員,不會受到不公平的水波干擾。對一般泳客來說,較闊的泳池也意味著更開闊的空間和更平穩的水流。

2.5米標準泳道:減少水波干擾的關鍵

每條標準泳道的闊度為2.5米,這個寬度經過精心計算,旨在為泳手提供足夠的空間,讓雙臂可以完全伸展划水,而不會輕易觸碰到兩旁的分道線。同時,這個距離也能有效分隔相鄰泳手所產生的水波,盡量降低互相干擾,讓大家都能專注於自己的節奏,游得更順暢。

泳池水深:安全與功能的雙重考量

競賽級泳池的最低水深要求

對於競賽泳池,水深是一個關乎安全的重要指標。根據國際泳聯(World Aquatics)的標準,競賽池的最低水深普遍要求為2米,部分多用途場館甚至要求達到3米。足夠的水深能確保運動員在跳水出發或轉身蹬牆時,有絕對安全的緩衝空間,避免任何觸及池底而受傷的風險。

公眾泳池的斜坡式池底設計

與深度統一的競賽池不同,香港大部分公眾游泳池的主池都採用了斜坡式池底設計。池底會由水深約1.2至1.4米的淺水區,平緩地過渡至約1.9米的深水區。這種設計非常實用,因為它能同時滿足不同泳客的需要:淺水區適合初學者、習泳人士及進行水中有氧運動,而深水區則提供給熟練的泳手進行訓練。

兒童池的極淺水深標準

至於專為兒童而設的習泳池或嬉水池,安全永遠是第一考量。這些泳池的水深極淺,通常介乎0.3米至0.9米之間,確保小朋友在任何時候都能輕易站穩,讓他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享受玩水的樂趣,逐步建立對水的信心。

影響體驗的附屬設施規格

出發台的尺寸與防滑標準

在泳池邊的出發台,其設計同樣有嚴格標準。標準出發台的檯面面積約為0.5米乘0.5米,表面必須採用防滑物料,確保運動員在濕滑的環境下也能穩固地抓地。現代的出發台更配備可調節的後踏板,讓泳手能以最強勁的角度蹬腳出發,爭取最佳成績。

分道線的吸波功能與設計

泳池中的分道線,遠不止是分隔泳道的繩子。你看見線上那些彩色的圓盤或渦輪形組件嗎?它們是精密的水力學設計。當水波衝擊分道線時,這些組件會隨之旋轉,將水波的能量有效吸收和分散,令池水更快恢復平靜。一條設計優良的分道線,能顯著減少泳池中的波浪,為所有泳手創造一個更穩定、更公平的游泳環境。

香港泳池實例分析與實用查詢指南

了解理論之後,我們來看看實際的香港泳池例子,並教你如何輕鬆查詢各個場地的游泳池長度和其他規格。透過具體個案與實用工具,你會更懂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游泳地點。

個案研究:以維多利亞公園泳池為例

維多利亞公園泳池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公眾游泳設施之一,它的設計完美示範了如何透過不同尺寸的泳池組合,滿足社區多元化的需求。這裏不單是市民日常游泳的好去處,更是舉辦大型游泳比賽的指定場地。

50米主池:滿足訓練與休閒需求

泳館的核心是一個50米長的奧運標準主池。這個長度完全符合國際賽事標準,為專業泳手提供了絕佳的訓練場地,讓他們可以專注於長距離的划水節奏和心肺功能鍛鍊。同時,寬敞的空間也讓普通市民能夠盡情暢泳,享受標準池帶來的開闊體驗。

多用途訓練池與習泳池的組合

除了標準主池,維園泳池還設有多個不同尺寸的副池。例如25米長的多用途訓練池,非常適合進行技術訓練和短途爆發力練習。另外還有水深較淺的習泳池,為游泳初學者和家庭訪客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這種長短池的組合,讓整個泳館的功能變得非常全面,無論你是甚麼水平的泳者,都能找到合適的角落。

實用貼士:如何查詢香港各區泳池尺寸?

想知道你家附近泳池的確實尺寸嗎?其實所有資料都是公開的。要查詢香港各區公眾游泳池的規格,最可靠和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官方網站。

善用康文署網站查找泳池資料教學

你可以跟隨以下幾個簡單步驟,輕鬆找到所需資訊:
首先,前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網站,在主頁尋找「泳灘及泳池」的連結。
進入頁面後,你會看到按地區劃分的泳池列表,例如「香港島」、「九龍」和「新界」。
選擇你感興趣的地區,然後點擊特定泳池的名稱,例如「九龍公園游泳池」或「沙田賽馬會游泳池」。
在每個泳池的專屬頁面中,都會有一個「設施」部分,詳細列出該場館內所有泳池的資料,包括主池、副池、訓練池或嬉水池的長度、闊度和水深。這些數據非常清晰,讓你一目了然。

游泳池尺寸與長度常見問題 (FAQ)

香港所有公眾泳池的主池都是50米長嗎?

大部分康文署轄下的公眾游泳池,主池的游泳池長度都參照國際標準,設定為50米。但這並不是一個絕對的規定。有些泳池因為落成年代、地理位置或場地空間所限,主池的規格會有所不同。例如,灣仔區的摩理臣山游泳池,它的主池就是25米長。所以,如果你計劃前往一個不熟悉的泳池進行訓練,出發前最好先到康文署網站查核該泳池的確實資料,這樣就能有最好的準備。

怎樣計算我在50米和25米泳池游了多遠?

計算游泳距離其實相當直接。你首先要理解「一程」(或稱「一個塘」)和「來回」(或稱「一個圈」)的分別。游「一程」是指由泳池的一端,直線游到另一端。而游「一個來回」就是指游過去,再游回來起點。

在50米標準池:
游一程的距離是50米。
游一個來回的距離就是 50米 x 2 = 100米。

在25米短池:
游一程的距離是25米。
游一個來回的距離就是 25米 x 2 = 50米。

你只要簡單記下自己游了多少個「程」或「來回」,就能輕鬆換算出總游泳距離了。

初學者揀池,除了長度還應注意什麼安全規格?

對初學者來說,選擇合適的環境非常重要。除了泳池長度,水深是首要的安全考量。建議優先選擇設有淺水區、訓練池或習泳池的場地。這些池區的水深通常介乎0.9米至1.2米,讓初學者在需要時雙腳可以觸及池底,有助建立信心。其次,要留意池底的設計。香港公眾泳池的池底很多都採用斜坡式設計,水深會逐漸變化。下水前應先觀察水深標示,清楚知道由淺至深的走向。最後,下水後可以留意一下救生員站崗的位置,確保自己游泳的範圍在他們的視線之內,這樣就能游得更安心。

私人屋苑或會所的泳池尺寸有統一標準嗎?

私人屋苑或會所的泳池,與公眾泳池不同,它們並沒有統一的法定尺寸標準。這類泳池的設計,主要取決於屋苑的規模、可用空間、建築預算和市場定位。因此,你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尺寸和形狀,當中很多都是以休閒為目的,未必是標準的長方形。一些大型屋苑可能會配備25米,甚至50米的泳池。但更多中小型屋苑的泳池長度可能只有15至20米左右。如果你打算利用屋苑泳池進行系統性的游泳訓練,最好先向會所查詢泳池的確實長度,這樣才能準確地計算你的訓練量和進度。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