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要帶什麼?2025終極游水清單:14樣必備裝備+4大禁忌物品懶人包
準備去游水,卻總在執拾行裝時感到困惑,擔心帶漏必需品?無論是興致勃勃地抵達泳池門口,才驚覺忘記帶八達通,抑或在儲物櫃前才想起需要五元硬幣,這些小疏忽都可能影響游泳的好心情。為了讓你輕鬆享受水中樂趣,我們準備了這份 2025 終極游泳清單懶人包。本文將為你詳細列出由新手必備的 14 樣核心與進階裝備,並根據親子、健身及海灘等不同場景提供個人化建議。更特設「教練避雷指南」,提醒你應避免攜帶的 4 大物品。從此告別「漏東漏西」,出發前參考這份清單,確保你的游泳之旅萬無一失!
新手必備:香港游泳不可或缺的9樣核心裝備
準備去游泳,但對執拾游泳用品感到毫無頭緒?這份清單正好解答你心中「游泳要帶的東西」這個疑問。無論是初次踏足泳池的新手,還是久未下水的朋友,只要跟著這份清單準備,就能輕鬆解決「游水要帶咩」的煩惱。以下九樣核心裝備,是暢泳體驗的基礎,缺一不可。
1. 泳裝(泳衣/泳褲):舒適與功能的首選
為何泳裝至關重要
一件合適的泳裝是游泳的基本入場券。它不僅關乎外觀,更直接影響你在水中的活動能力與舒適度。專業泳裝的貼身設計能有效減少水阻,讓動作更流暢。同時,穿著普通衣物下水,不但會因吸水而變得沉重,其纖維和染料亦可能脫落,影響泳池的衛生和水質。
如何選擇合適泳裝(男、女、童款式建議)
選擇泳裝時,功能性應優先於款式。女士建議選擇一件頭或運動型兩件頭泳衣,它們的包覆性較好,在進行伸展或踢水等大動作時,能提供足夠支撐,避免移位。男士則建議穿著貼身的游泳褲,而不是寬鬆的沙灘褲,因為後者在水中會產生較大阻力,妨礙腿部動作。至於兒童泳裝,首要考慮是尺寸合身,確保他們在水中活動自如。
專家保養貼士
想讓心愛的泳裝更耐用,保養功夫不能少。每次游泳後,應立即用清水徹底沖洗,洗去池水中的氯氣或海水中的鹽分,因為這些物質會侵蝕泳衣的彈性纖維。清洗後輕輕擠乾水分,然後放在陰涼通風處自然風乾,切忌暴曬或使用乾衣機,高溫會破壞物料。
2. 泳鏡:保護眼睛,視野清晰的關鍵
為何需要佩戴泳鏡
泳池水中含有氯等消毒劑,而海水則有細菌和雜質,這些都可能刺激眼睛,引致紅腫或不適。佩戴泳鏡能有效隔絕池水,保護雙眼。同時,它能讓你清晰看見水底情況,無論是辨別方向、觀察池邊,還是欣賞水下世界,一副清晰的泳鏡都能大大提升游泳的安全感和樂趣。
選擇要點(舒適度、防霧、近視度數)
挑選泳鏡有三個關鍵。第一是舒適度,鏡框的軟膠邊應能緊密貼合眼窩,做到防水而不產生過強的壓迫感。第二是防霧功能,大部分泳鏡內層都有一層防霧塗層,確保視野持久清晰。第三,對於近視人士,可以選購有度數的泳鏡,確保在水中也能擁有清晰的視野。
專家保養秘訣
泳鏡內側的防霧塗層非常脆弱。切記不要用手指或任何布料擦拭鏡片內部,這樣做會刮花塗層,令防霧功能永久失效。如果起霧,只需用清水輕輕沖洗即可。不使用時,最好將泳鏡存放在專用硬盒內,避免鏡片受壓或被刮損。
3. 泳帽:衛生與保護髮質的基本要求
泳帽的必要性
在香港大部分公眾泳池,佩戴泳帽是必須遵守的規定。這主要是為了保持池水衛生,防止脫落的頭髮堵塞過濾系統。對泳者而言,泳帽能保護頭髮免受氯氣的直接傷害,防止髮質變得乾旱開叉。此外,它能將長髮束起,避免遮擋視線,同時也能輕微減少水阻。
材質選擇(矽膠 vs. 布質)
市面上的泳帽主要分為矽膠和布質兩種。矽膠泳帽的防水性能極佳,包裹性強,能更有效地保護頭髮,適合經常游泳或對速度有要求的泳者。布質泳帽(如尼龍、氨綸)雖然防水性較差,但質地柔軟,佩戴時更舒適,也不易拉扯頭髮,非常適合初學者或兒童使用。
安全使用貼士
選擇顏色鮮豔的泳帽,例如橙色、黃色或螢光色,能在水中增加你的可見度。萬一發生意外,鮮明的顏色能讓救生員或同行者更快地發現你的位置,這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安全措施。
4. 毛巾/索水布:快速乾爽的必需品
為何必須攜帶
無論是上水後在池邊短暫休息,還是游泳後返回更衣室,一條毛巾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迅速擦乾身體,防止體溫因水分蒸發而快速流失,避免著涼。在更衣時,一條大毛巾也能提供適當的遮蔽。
如何選擇(傳統毛巾 vs. 索水布)
傳統的純棉毛巾親膚舒適,吸水後感覺厚實。另一種選擇是近年非常流行的超細纖維索水布,它的優點是輕薄、體積小、吸水力強,而且擰乾後能快速回復乾爽狀態。你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儲物袋的空間來決定。
保持衛生的注意事項
毛巾是個人衛生用品,切勿與他人共用。使用後應盡快清洗乾淨,並確保在存放前已完全乾透,以防細菌和霉菌滋生。定期用熱水或消毒劑清洗,能更有效地保持毛巾的潔淨。
5. 拖鞋:保障衛生與安全的防線
為何在泳池範圍必須穿拖鞋
泳池的更衣室、淋浴間和池邊地面經常處於濕滑狀態,穿著拖鞋是防止滑倒的第一道防線。此外,潮濕的公共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穿上拖鞋能避免雙腳直接接觸地面,有效預防足部感染,例如香港腳。
選擇防滑拖鞋的貼士
選擇拖鞋時,應檢查鞋底是否有深刻的防滑紋理,這能增加在濕滑地面上的抓地力。材質方面,應選擇防水且易乾的物料。一對合腳、輕便且防滑的拖鞋,是保障你在泳池範圍安全活動的重要裝備。
6. 八達通卡:暢通無阻的入場證
為何是公眾泳池必備
在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公眾游泳池已全面採用八達通卡支付入場費。你只需在閘口「嘟一嘟」,即可輕鬆入場,方便快捷。
重要提醒
出門前,記得檢查八達通卡的餘額是否足夠。現時大部分公眾泳池並不接受現金或其他電子支付方式,因此一張有足夠餘額的八達通卡,是進入泳池的關鍵。
7. 五元硬幣:儲物櫃的「鑰匙」
為何必須準備
大部分公眾泳池的儲物櫃都需要使用五元硬幣來上鎖。這是一個按金機制,當你解鎖取回個人物品時,硬幣會自動退還。因此,準備一個五元硬幣在身,就等於為你的財物找到了安全的「家」。
本地化資訊:部分泳池的例外情況
雖然五元硬幣是主流,但個別泳池可能有不同規定,例如有部分泳池的儲物櫃是使用兩元硬幣。此外,一些新式或翻新過的泳池可能提供其他上鎖方式,例如自備掛鎖。如果不確定,可以先向泳池職員查詢。
忘記攜帶的解決方案
若真的忘記帶硬幣,可以嘗試到泳池入口附近的找換機兌換,或禮貌地向職員或其他泳客求助。另一個備用方案是自備一個小型掛鎖,因為部分儲物櫃亦兼容這種上鎖方式。
8. 水樽:時刻補充身體水份
游泳時補水的重要性
不要以為身處水中就不會流汗。游泳是一項消耗體力的運動,身體同樣會流失水分。如果在運動過程中感到口渴,其實身體已經處於輕微脫水的狀態。及時補充水分,對維持體能和肌肉正常運作非常重要。
香港泳池場館規定
根據規定,泳池範圍內禁止飲食,但通常允許泳客攜帶裝有清水的水樽。在游泳前後或休息期間,適時喝水,能讓你保持最佳狀態,享受游泳的樂趣。
9. 浮板:初學者的最佳輔助工具
為何是學習游泳的好幫手
對於初學者來說,浮板是練習基本功的絕佳工具。它並非救生用品,而是一種訓練輔助器材。你可以手持浮板,專注練習腿部打水動作,感受身體在水中的推進力,而無需擔心上半身的姿勢和呼吸問題。
建立水感的心理作用
浮板提供的浮力支撐,能給予初學者極大的安全感。當你不再害怕下沉,身體便能自然放鬆,更容易掌握在水中的平衡感。這種「水感」的建立,是從「怕水」到「親水」的關鍵一步,讓學習過程變得更順暢。
進階裝備:提升游泳體驗的5件法寶
當你掌握了游泳要帶的東西這份核心清單後,想讓每次的游泳體驗更舒適、更有效率,可以考慮添置以下幾件進階法寶。它們雖然不是絕對必要,卻能大大提升你的游泳樂趣和便利程度,解決許多游泳愛好者都會遇到的微小煩惱。
1. 防水袋:乾濕分離,保護財物
每次游水後,濕透的泳衣和毛巾總是弄得整個袋子都濕漉漉,這是一個常見的困擾。一個優質的防水袋就能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它能將濕衣物與乾爽的個人物品,例如手機、銀包和替換衣物徹底隔開,猶如在你的背包中建立一個獨立的防水空間。這樣你就不用擔心電子產品會受潮損壞,而且回家整理時也更加方便。
2. 個人洗漱及護理用品(洗頭水、沐浴露、潤膚膏)
泳池水中的氯氣雖然能消毒,但同時也會帶走皮膚和頭髮上的天然油脂,導致乾澀。游泳後立即徹底沖洗非常重要。攜帶自己慣用的洗頭水、護髮素和沐浴露,可以確保溫和地潔淨身體,有效去除氯氣殘留。游泳後塗上潤膚膏,更能為皮膚補充水份,保持滋潤,避免因乾燥而引起的不適或敏感。
3. 自備掛鎖:提升儲物櫃安全性
雖然香港大部分公眾泳池的儲物櫃都可使用五元硬幣上鎖,而且十分方便。不過,如果你攜帶了較貴重的個人物品,或者希望獲得多一重保障,自備一個掛鎖是個明智的選擇。一個堅固的掛鎖能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讓你更安心地享受游泳,無需時刻掛心儲物櫃內的財物。
4. 耳塞及鼻夾:防止入水不適
對於耳朵或鼻子特別敏感的人來說,池水進入這些部位會引起相當大的不適感。游泳專用耳塞能有效防止水份流入耳道,減少耳朵發炎(俗稱游泳耳)的風險。鼻夾則可以防止嗆水,對於正在學習轉身或特定泳姿的初學者尤其有幫助,讓你可以更專注於動作技巧,而不是應付鼻子入水的問題。
5. 運動手錶:記錄訓練數據
如果你視游泳為一項恆常的健身運動,希望有系統地追蹤進度,一隻具備游泳模式的運動手錶便是你的最佳夥伴。它可以準確記錄你的游泳距離、趟數、划水次數、速度,甚至是心率等數據。透過這些客觀的數據,你可以更清楚了解自己的訓練成效,設定更具體的目標,讓每一次的訓練都變得更有方向和動力。
分場景準備:不同游泳場合的個人化清單
準備好基本裝備之後,下一步就是根據不同場合調整你的清單。想知道去親子樂、健身訓練或海灘暢泳時,游泳要帶的東西有何分別?這份個人化清單就能幫到你,讓你每次下水都準備充足。
親子游泳:家長與兒童的必備清單
帶小朋友暢泳,最重要是安全和開心。準備功夫做得好,就能避免許多手忙腳亂的情況,讓全家都享受水中樂趣。
核心裝備(小童泳衣、泳鏡)
一套合身舒適的小童泳衣是基本。選擇貼身但有彈性的款式,可以避免在水中活動時移位或造成不適。一副尺寸合適、不易入水的小童泳鏡同樣重要,它能保護小朋友的眼睛,也讓他們更願意探索水下世界。
輔助工具(手臂圈、游泳背心)
對於初學或年紀較小的小朋友,手臂圈和游泳背心是建立信心的好幫手。它們能提供足夠的浮力,讓小朋友在水中感覺更安穩,從而放鬆身體,專注學習踢水和划手動作。選擇時要確保尺寸符合小朋友的體重和身型。
嬰幼兒特別準備(游泳尿片、防水墊)
如果帶嬰幼兒游泳,游泳專用的尿片是絕對不能少的。它有別於一般尿片,下水後不會過度膨脹,而且能有效防止排泄物外漏,保持池水衛生。另外,準備一張便攜防水墊,無論是在池邊休息或在更衣室換衫,都非常方便衛生。
課後保暖及護理(大毛巾、小食)
小朋友上水後體溫容易下降,一條吸水力強的大毛巾或斗篷式浴巾,可以迅速包裹全身保暖。游泳會消耗大量體力,準備一些簡單、易消化的健康小食,例如香蕉或小餅乾,在他們上水後補充能量,就能避免因肚餓而哭鬧。
健身訓練:提升表現的裝備清單
如果你視游泳為一種嚴肅的體能訓練,那麼一些專業裝備能幫助你更有效地達到目標,讓訓練事半功倍。
訓練專用工具(划手掌、腳蹼、呼吸管)
這些工具各有用途。划手掌(Paddles)能增加手掌的划水面積,有效鍛鍊上身力量。腳蹼(Fins)則能提升打水效率,強化腿部肌肉和腳踝靈活性。訓練用的中央呼吸管(Snorkel)可以讓你專注於泳姿和划手動作,不用分心換氣。
能量補充品
進行長時間或高強度的游泳訓練,身體需要持續的能量供應。可以準備一些運動能量啫喱(Energy Gel)或電解質飲品,在訓練中途或結束後迅速補充消耗的能量和礦物質,有助於維持體能和加速恢復。
訓練日誌或防水記事本
記錄每次的訓練內容、時間和感受,是追蹤進度、找出可改善之處的好方法。一本防水記事本和鉛筆,可以讓你隨時在池邊記錄,不怕被水濺濕。這也是許多專業運動員都會採用的方法。
休閒海灘樂:戶外游泳的安全與防曬清單
到海灘或戶外泳池,除了享受陽光與海風,防曬和安全措施絕對不能馬虎。齊全的裝備能讓你玩得更安心盡興。
全方位防曬裝備(防曬霜、防曬泳衣、太陽帽)
戶外的紫外線非常強烈,單靠防曬霜並不足夠。建議採用物理防曬,穿上具有防紫外線功能(UPF50+)的長袖防曬泳衣(Rash Guard),再配合一頂寬邊太陽帽保護臉部和頸部。當然,在沒有衣物遮蓋的皮膚上,也要定時補塗防水效能高的防曬霜。
安全保障用品(救生浮波、防水電話袋)
在海中游泳,安全永遠是第一位。一個顏色鮮豔的救生浮波(Tow Float)能讓你即使游到離岸較遠的地方,也能被船隻或救生員輕易看見,同時它也提供了一定的浮力讓你隨時休息。一個可靠的防水電話袋,則能確保你的手機在緊急時可以求助。
沙灘專用物品(沙灘墊、輕便帳篷)
想在沙灘上舒適地休息,一張能隔沙隔濕的沙灘墊是必備品。如果計劃逗留較長時間,一個易於搭建的輕便帳篷,不但能提供一個私人空間擺放物品,更是一個躲避烈日的絕佳遮蔭處。
游泳教練的避雷指南:4樣不建議帶到泳池的物品
大家準備游泳要帶的東西時,除了思考清單上應有什麼,了解不應帶什麼同樣重要。根據過往的教學經驗,不少朋友會帶錯裝備下水,這不但影響學習進度,有時更會帶來不必要的風險。以下這四樣物品,就是大家去公眾泳池時最好留在家中的東西。
1. 游泳圈(水泡)
為何不適合學習游泳
游泳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泡,看起來是兒童玩水的良伴,但對於學習游泳來說,它其實是一個障礙。因為使用游泳圈會讓身體垂直地浮在水中,這與游泳所需要的水平流線姿勢完全相反。學習者會過度依賴它的浮力,無法真正感受和掌握身體在水中的平衡感,也妨礙了正確腿部動作的練習。更重要的是,兒童有可能從游泳圈中滑落,或者游泳圈突然翻轉,構成溺水風險。
2. 大型充氣浮床
為何會構成安全風險及滋擾
大型充氣浮床,例如各種動物或食物造型的浮床,雖然很適合在度假時拍照,但絕對不適合帶到公眾泳池。首先,它們體積龐大,在泳池中會佔用大量空間,嚴重阻礙泳池通道,對其他進行游泳練習的泳客造成極大滋擾。其次,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它們會阻礙當值救生員的視線。一旦有泳客在浮床的後方或下方發生意外,救生員可能無法及時發現,從而延誤寶貴的救援時間。
3. 潛水鏡及呼吸管
為何不符合泳池使用規定
很多初學者會混淆游泳用的「泳鏡」和浮潛用的「潛水鏡」。潛水鏡的設計是連同鼻子都完全覆蓋住的,主要用於水肺潛水或浮潛,方便在水下平衡耳壓。但是在學習游泳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練習用口和鼻協調呼吸,潛水鏡的設計就完全妨礙了這項基本功的掌握。而且,香港大部分公眾泳池都規定,在公眾時段禁止泳客使用潛水鏡和呼吸管,因為不當使用可能帶來安全隱患。
4. 蛙鞋(除非用於核准訓練)
為何在公眾時段會對他人構成危險
蛙鞋是游泳訓練的專業輔助工具,對於提升腿部力量和改善踢水動作十分有效。但是,它並不適合在人多的公眾游泳時段使用。因為穿上蛙鞋後,踢水的力量和範圍都會比正常情況大增。在擠擁的泳線中,使用者很難完全控制踢水的力度與方向,容易意外踢中身旁的泳客並造成損傷。所以,除非是在有教練指導的核准訓練課堂,或者特定的隊伍訓練時段,否則請不要在公眾時段攜帶蛙鞋到泳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