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游泳是最佳運動?科學家認證10大游泳運動好處,由燃脂塑形到健腦抗鬱的驚人蛻變

在眾多運動選擇中,為何游泳能脫穎而出,被科學家譽為「最佳運動」?它遠不止是夏日消暑的活動,更是一項獲權威研究認證,能帶來從身體到大腦「驚人蛻變」的全面鍛鍊。從高效燃脂塑形、強化心肺功能,到保護關節與改善姿態,游泳的生理益處已廣為人知。然而,其真正超越其他運動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強大的健腦與抗鬱效果——研究證實,游泳能促進大腦神經元新生,成為天然的「快樂荷爾蒙」,有效提升記憶力與認知功能。本文將深入剖析科學家力證的10大游泳好處,拆解游泳如何成為通往身心健康的「青春之泉」,無論您是想減重塑身、改善痛症,還是尋求精神健康,都能在此找到答案。

為何科學家稱游泳為「最佳運動」?

談到游泳運動好處,你可能會想到修身或強化心肺。但如果說,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游泳是近乎完美的「最佳運動」,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評價並非隨口說說,而是基於大量研究,發現游泳的好處遠超我們想像,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跑步等熱門運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解開這個謎底。

權威研究認證:超越跑步的全面益處

許多研究都將游泳放在運動金字塔的頂端。它不像一些運動只集中鍛鍊特定部位。游泳是一項極為全面的活動。

綜合心肺、肌肉與認知功能的頂級評價

科學家評價一項運動的好壞,會看它的綜合效益。游泳在這方面表現非常出色。它同時鍛鍊心肺耐力、全身肌肉力量、協調性,更難得的是,它也對大腦的認知功能有顯著提升。這是一種真正由內到外、從身體到大腦的全面鍛鍊。

神經生物學家觀點:游泳是通往身心健康的「青春之泉」

這個說法聽起來很吸引人。一位專門研究大腦的權威神經生物學家Seena Mathew博士就曾形容,游泳是我們追尋身心健康時,最接近「青春之泉」的活動。因為游泳不僅讓身體保持年輕活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延緩大腦老化,改善記憶力,讓我們在心智層面也保持年輕。

探索游泳的健腦效果:為何是有氧運動之王?

說到健腦,很多人會想起有氧運動。游泳正是有氧運動的一種,而且在健腦效果上,它被視為「有氧運動之王」。為什麼游泳能有如此高的評價?關鍵就在於它對大腦的獨特刺激方式。

剖析「神經元生成」 (Neurogenesis):不只健身,更是健腦

我們的觀念可能還停留在「運動練肌肉」。但科學研究發現,游泳能促進大腦進行一種稱為「神經元生成」(Neurogenesis)的過程。簡單來說,這就是大腦自我修復和生成新神經細胞的能力。所以,當你在游泳時,你不只是在鍛鍊手臂和腿,你其實也在幫助大腦建立新的神經連結。這就是游泳不只健身,更是健腦的底層邏輯。

促進血清素與內啡肽分泌:天然的抗憂鬱劑與快樂荷爾蒙

游完泳後,你是否總感覺心情特別輕鬆愉快?這不是純粹的心理作用。游泳會促使大腦分泌兩種重要的化學物質。一種是血清素,它有助穩定情緒,就像天然的抗憂鬱劑。另一種是內啡肽,它能帶來愉悅感,也被稱為「快樂荷爾蒙」。這兩種物質的結合,讓我們在運動後能感受到壓力的釋放和發自內心的平靜快樂。這也說明了游泳好處多,對心理健康十分有益。

游泳10大好處全方位解析:從生理到心理的驚人蛻變

談及游泳運動好處,很多人會立即想到減肥和消暑,但游泳的好處遠不止於此。它是一項幾乎能由內到外、從身體到心靈,全面提升健康水平的頂級運動。接下來,我們會像朋友分享一樣,為你逐一拆解游泳帶來的10個驚人蛻變,讓你更深入了解游泳的好處。

1. 高效燃脂與體重控制:免流汗的瘦身體驗

想找一種高效又清爽的減肥方式,游泳絕對是首選。因為水的獨特物理特性,讓它成為一個天然的燃脂加速器。

水阻力的科學:為何游泳30分鐘等於陸上運動45分鐘?

水的密度比空氣高出近800倍,所以在水中移動,身體需要克服比陸地上大得多的阻力。這意味著,即使進行相同的動作,游泳也需要動用更多肌肉力量,消耗更多能量。這就是為什麼有研究指出,中等強度的游泳30分鐘,其卡路里消耗量幾乎等於在陸地上跑步45分鐘,燃脂效率非常高。

數據拆解:不同泳姿的卡路里消耗效率排名 (蝶式 > 自由式 > 仰式 > 蛙式)

如果你追求最高的燃脂效率,泳姿的選擇也很關鍵。一般來說,運動強度最高、技術要求也最高的蝶式是「卡路里殺手」之冠。其次是全身協調性極佳的自由式,接著是仰式,而動作相對悠閒的蛙式消耗的卡路里則較少。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能和目標,選擇最適合的泳姿。

激活「後燃效應」:運動後持續燃燒卡路里的秘密

游泳的好處在於它的燃脂效果不會在你離開泳池後就立即停止。由於游泳是結合了有氧與阻力的全身運動,它能有效激活「運動後過量耗氧」(EPOC),也就是俗稱的「後燃效應」。身體在運動後需要額外能量來修復肌肉和恢復平衡,所以在你休息時,新陳代謝率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讓卡路里持續燃燒。

2. 塑造完美線條:無死角鍛鍊全身肌群

想擁有勻稱緊緻的線條,與其在健身室針對單一部位進行孤立訓練,不如投入游泳的懷抱,體驗一次過鍛鍊全身的暢快感。

全方位肌肉參與:從核心到四肢的協調訓練

游泳是一項真正的全身運動。為了在水中前進,你的手臂、肩膊、背部、核心腹肌、臀部以至雙腿,都需要協同工作。每一次划水和踢腿,都是對力量、耐力與協調性的綜合訓練,能有效提升身體的整體控制力。

各泳姿重點鍛鍊肌群分析 (自由式、蛙式、蝶式、仰式)

不同泳姿鍛鍊的肌肉各有側重,你可以策略性地組合它們:
* 自由式:重點鍛鍊背闊肌、肩部三角肌及手臂三頭肌。
* 蛙式:能集中強化胸大肌、大腿內收肌群和臀部肌肉。
* 蝶式:對核心力量、肩膊和背肌的要求極高,是鍛鍊上半身的王牌動作。
* 仰式:有助於強化背部肌群、臀部和腿後肌,同時能打開胸腔。

均衡發展,避免局部肌肉過度發達

與一些單一方向的運動(例如跑步主要鍛鍊下肢)不同,游泳能讓全身肌肉得到均衡發展。水的阻力均勻地施加在身體各處,有助於拉長肌肉線條,塑造出流線型而非塊狀的體態,避免出現局部肌肉過度發達的情況。

3. 強化心肺功能:為心血管健康保駕護航

游泳獨特的呼吸方式,對心肺系統而言是一項極佳的訓練。長期堅持,等於為你的心血管健康建立了一道堅實的防線。

提升最大攝氧量:獨特的呼吸模式如何鍛鍊肺活量

游泳時,你需要學習在水中閉氣,並在轉頭的瞬間快速換氣。這種間歇性的呼吸模式,迫使你的呼吸肌(如橫膈膜)更努力地工作,長期下來能顯著提升肺活量和最大攝氧量(VO2 Max),讓身體運用氧氣的效率更高。

強化心肌力量,降低靜息心率與血壓

作為一項有氧運動,游泳能讓心臟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泵血,將氧氣輸送到全身。這會使心肌變得更強壯,從而降低靜息心率和血壓。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是你長遠健康的重要資產。

研究證實:游泳顯著降低中風及長期死亡風險

多項大型研究都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結論。例如,南卡羅來納大學一項追蹤超過四萬名男性的研究發現,與久坐不動的人相比,游泳者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近50%。這有力地證明了游泳對於延長壽命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正面作用。

4. 保護關節與脊椎:近乎「零衝擊」的溫和運動

很多人因為關節疼痛或體重問題而對運動卻步,但游泳完美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提供了一個安全又高效的選擇。

水的浮力原理:體驗近乎「無重力」的運動

水的浮力能夠支撐人體約90%的體重。當你進入水中,關節和脊椎所承受的壓力會瞬間大減,感覺就像在無重力狀態下運動一樣。這使得游泳成為一項近乎「零衝擊」的運動,能有效避免因跑跳而對膝蓋、腳踝造成的勞損。

為何這是關節炎、體重過高及康復人士的首選?

正因為其低衝擊的特性,游泳特別適合關節炎患者、體重過高人士,以及處於傷患康復期的人。他們可以在不加重關節負擔的情況下,安全地進行心肺鍛鍊和肌力訓練,維持身體機能,加速康復進程。

作為高強度運動的交叉訓練,提供關節主動恢復

對於跑手或球類運動員等經常進行高強度訓練的人士,游泳也是一種絕佳的交叉訓練(Cross-training)。它能讓備受壓力的關節得到「主動式恢復」,在休息的同時維持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有助於提升整體運動表現並預防過度勞損。

5. 改善姿態與平衡感:逆轉「電腦肩」與寒背

長時間對著電腦工作,是否讓你經常感到腰酸背痛,甚至出現寒背、「電腦肩」等體態問題?游泳正是逆轉這些問題的良方。

強化核心肌群:對抗長時間久坐引致的體態問題

為了在水中保持身體的流線型,你的核心肌群(腹、背、臀)需要持續發力以維持穩定。長期游泳能不知不覺地鍛鍊出強而有力的核心,這就如為脊椎穿上了一件天然的「緊身衣」,有助於改善因久坐而導致的姿勢不良問題。

提升本體感覺與協調性,改善日常儀態

在三維的水中環境活動,身體需要不斷感知和調整自身的位置與平衡,這能極大地提升你的「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這種能力的提升,會轉化為你在陸地上的儀態,讓你走路更有自信,舉手投足更顯協調優雅。

如何透過游泳預防及紓緩背部及頸部疼痛

游泳,特別是仰式,能自然地伸展胸部和肩膊前方的肌肉,同時強化背部肌群,有助於矯正圓肩姿態。強化的核心肌肉也能有效分擔下背部的壓力,對預防和紓緩非結構性的背部及頸部疼痛有顯著效果。

6. 提升柔軟度:增加關節活動範圍

靈活的身體不僅能讓你活動自如,更是預防受傷的關鍵。游泳的每一個動作,本身就是一次流暢的動態伸展。

划水與踢腿動作:天然的動態伸展

游泳的動作特點是重複、大幅度的伸展。不論是自由式手臂的過頂伸展,還是蛙式踢腿時髖關節的開合,都在溫和地拉伸你的肌肉和韌帶,活動你的關節。

增加肩關節、髖關節及踝關節的靈活性

長期堅持游泳,你會發現肩關節的轉動變得更順暢,髖關節的活動範圍更大,甚至踝關節也因為不斷的踢水而變得更靈活。這對提升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能力,例如提取高處物品或彎腰穿鞋,都有直接幫助。

減少肌肉繃緊,提升身體柔韌性

水的承托和溫暖(尤其在暖水池)有助於放鬆繃緊的肌肉。結合大幅度的伸展動作,游泳能有效提升全身的柔韌性,讓你感覺身體更輕盈、活動更自如。

7. 釋放壓力與焦慮:提升心理韌性

現代生活壓力巨大,而泳池就是一個能讓你暫時隔絕煩囂、與自己獨處的空間。游泳對心理健康的益處,已獲越來越多科學研究證實。

進入「動態冥想」狀態:規律節奏帶來的專注與平靜

游泳時,你需要專注於呼吸的節奏、划水的頻率和身體的感覺。這種專注,配合水流的聲音和包裹感,能引導大腦進入一種「動態冥想」的狀態,幫助清空雜念,讓內心恢復平靜。

隔絕外界干擾:在水中獲得寶貴的「無手機」專注時間

在泳池裡,你自然而然地遠離了手機和電子郵件的滋擾。這段寶貴的「無干擾」時間,能讓你的大腦得到真正休息,是數碼時代中一種難得的奢侈。

真實案例的力量:冷水游泳如何輔助逆轉重度憂鬱症狀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曾報導一個真實案例:一位患有重度憂鬱症的女士,在醫生建議下開始每週進行冷水游泳。水的刺激和運動的結合,極大地改善了她的症狀,最終幫助她擺脫了藥物依賴。這顯示了游泳在輔助治療心理疾病方面的巨大潛力。

8. 告別失眠:顯著改善睡眠質素

如果你經常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不妨將游泳納入你的生活習慣。它能從多方面入手,幫助你找回一夜好眠。

運動後的體溫調節機制如何誘導睡意

游泳會讓你的核心體溫輕微上升,而在運動結束後,體溫會自然下降。這個降溫的過程,會向大腦發出一個強烈的「準備睡眠」訊號,有助於誘導睡意,讓你更容易入睡。

身體自然疲勞與深層放鬆,提升深度睡眠時間

一場暢快淋漓的游泳會讓身體產生適度的疲勞感,同時運動帶來的壓力釋放和肌肉放鬆,都有助於減少夜間驚醒的次數,並顯著增加「深度睡眠」的時間。高質量的深度睡眠,是身體進行修復和恢復精力的關鍵。

規律運動如何幫助校正生理時鐘

規律的游泳運動有助於調節我們的晝夜節律,也就是生理時鐘。當身體習慣了在特定時間運動,它也會在固定的時間感到疲勞和需要休息,這有助於建立一個穩定而健康的睡眠模式。

9. 強化免疫系統:提升抵抗力

想減少傷風感冒的次數?規律運動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門,而游泳正是一項理想的選擇。

加速血液循環,促進免疫細胞在體內有效巡邏

游泳能有效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更流暢的血液循環,意味著負責對抗病原體的免疫細胞(如白血球)能夠更快速、更有效地在身體各處巡邏,及時發現並清除入侵的病毒和細菌。

長期堅持如何幫助減少感冒等常見疾病的機會

長期並適度地進行游泳運動,能幫助身體維持一個更活躍、更靈敏的免疫系統。這代表你的身體有更強的能力去抵禦常見的呼吸道感染,讓你免受頻繁生病的困擾。

全年可持續:恆溫泳池讓你無懼天氣變化

與許多受天氣限制的戶外運動不同,香港大部分公眾及私人泳池都設有室內恆溫設施。這意味著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濕冷寒冬,你都可以持續進行游泳訓練,讓健康投資不中斷。

10. 高效健腦:提升記憶力與學習能力

游泳不僅能鍛鍊肌肉,更能鍛鍊你的大腦。科學研究發現,游泳對提升認知功能有著驚人的效果。

科學實證:只需20分鐘中等強度游泳即可提升認知功能

一項針對年輕成年人的研究發現,僅僅進行20分鐘中等強度的游泳,就能顯著提升他們的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和短期記憶。這個發現說明,游泳健腦的效果是即時可見的。

促進大腦細胞生長與神經元連接,強化資訊儲存與回憶能力

有氧運動,特別是游泳,被證實能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產生,這種蛋白質有助於促進新的大腦細胞生長,並加強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一個更緊密、更高效的大腦網絡,意味著你能更輕鬆地學習新知識,並更準確地回憶信息。

延緩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能力下降,維持大腦年輕

游泳的好處是長遠的。規律的游泳習慣,有助於增加大腦海馬體的體積,這個區域與學習和記憶密切相關。長期堅持,能夠有效延緩因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能力衰退,讓你的大腦保持年輕和敏銳。

為不同族群訂造的游泳全攻略

游泳運動好處繁多,幾乎適合所有人。不過,針對不同的人生階段與健康目標,聰明地調整游泳策略,可以讓效果事半功倍。不論你是想減重、改善辦公室勞損,還是尋求溫和的保健方案,這裡都有一份為你度身訂造的游泳全攻略。

專為「減重族」而設:最大化你的燃脂成果

想透過游泳減重,關鍵在於提升強度與效率,徹底激活身體的燃脂引擎。與其長時間慢游,不如嘗試結合高強度間歇訓練,讓卡路里在運動後依然持續燃燒。

泳姿組合建議:高強度間歇游泳 (HIIT) 訓練菜單

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原理,是在短時間內進行爆發式運動,再配合短暫的休息或慢速恢復。這種模式能極大地提升心率與新陳代謝。在泳池中,你可以這樣執行:

  • 熱身: 先用10分鐘慢速游自由式或蛙式,讓身體準備好。
  • 主訓練(循環8-10組):
  • 衝刺: 用盡全力快速游25米或50米(任何泳姿皆可,自由式或蝶式效果更佳)。
  • 恢復: 慢速游50米,或者在水中慢走,讓心率稍微回落。
  • 緩和: 最後用5-10分鐘輕鬆地游,幫助身體放鬆。

這個訓練菜單不僅燃燒大量卡路里,更能觸發「後燃效應」,讓你在離開泳池後身體依然處於高代謝狀態。

理想的訓練頻率與時長

為了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建議每週進行3至4次游泳訓練。每次訓練時間可以控制在30到45分鐘之間,包含熱身與緩和運動。這樣的頻率既能確保給予身體足夠的燃脂刺激,也能提供充分的休息時間來恢復肌肉,避免過度訓練。持之以恆,你會發現體態出現令人驚喜的改變。

專為「辦公室久坐族」而設:逆轉久坐帶來的傷害

長時間對著電腦工作,最容易引致肩頸僵硬、寒背與腰背痠痛。游泳的好處在於水的浮力能卸下脊椎的壓力,而特定的泳姿更能針對性地強化背部肌群,逆轉因久坐造成的體態問題。

泳姿推薦:重點改善肩頸與背部問題的泳姿 (如仰式)

仰式(背泳)是辦公室族的最佳選擇。 因為仰式的動作特點是身體平躺在水面,雙臂向後划水。這個姿勢能自然地打開胸腔,伸展胸前緊繃的肌肉,同時強化上背部負責穩定肩胛骨的肌群。這正好與我們日常工作時寒背、頭部前傾的姿勢相反,有助於將身體「拉回」到正確的體態,顯著紓緩肩頸疼痛。

如何將游泳融入繁忙日程

  • 晨間游泳: 嘗試在上班前游30分鐘。早上的泳池通常人較少,而且運動能喚醒大腦,讓你整天都精神煥發。
  • 午間快閃: 如果公司附近有泳池,可以利用午飯時間進行20-30分鐘的快游,這是一種高效的身心充電方式。
  • 週末固定時段: 將游泳設定為週末的固定活動,例如每週六下午。這不僅是鍛鍊,也是一種釋放一週工作壓力的儀式。

專為「銀髮族與關節不適者」而設:安全有效的健康方案

對於長者或關節不適的朋友來說,運動最大的考量就是安全性。游泳幾乎沒有衝擊力,水的浮力能承托身體,大大減輕膝蓋、腳踝和脊椎的負擔,是目前公認最安全有效的運動之一。

推薦泳姿與應避免的動作

  • 推薦泳姿:
  • 仰式: 呼吸暢順,全身能得到溫和的伸展。
  • 自由式: 動作流暢,能均衡鍛鍊全身。
  • 水中漫步: 即使不游泳,在水中行走也能透過水的阻力鍛鍊腿部肌肉,同時不傷關節。
  • 應留意的動作:
  • 蛙式的蹬腿: 傳統蛙式的蹬腿動作對膝關節的側向壓力較大,膝蓋不適者應避免過度用力或採用幅度較小的蹬腿方式。
  • 蝶式的波浪動作: 蝶式對核心與腰椎的力量要求極高,不建議沒有基礎的長者輕易嘗試。

長者游泳需注意的10件事

  1. 開始前諮詢醫生意見。
  2. 選擇水溫適中、有救生員的泳池。
  3. 切勿空腹或過飽時游泳。
  4. 運動前進行充分的陸上熱身。
  5. 最好有親友陪同,避免單獨游泳。
  6. 從短時間開始,例如15-20分鐘,再逐步增加。
  7. 過程中隨時補充水分。
  8. 感到疲倦或不適便應立即上水休息。
  9. 選擇有防滑設施的泳池,出入水時要小心。
  10. 運動後進行緩和伸展,並注意保暖。

游泳作為物理治療與復健的應用

在物理治療領域,水療是常見的復健方式。水的浮力能支撐體重,讓關節受傷或手術後的人士,在無痛或少痛的情況下提早開始活動。水的阻力則提供了一個安全、漸進的肌力訓練環境。透過在水中進行特定的復健動作,患者可以有效地恢復關節活動度、重建肌肉力量與改善平衡感,加速康復進程。

安全享受游泳好處:從熱身到技巧的專家指引

要全面地體驗游泳運動好處,安全永遠是第一位。很多人以為游泳溫和就不會受傷,但其實不論是泳池新手還是資深泳手,忽略了運動前的準備,都有可能引致不必要的勞損。想讓游泳的好處發揮到最大,我們可以從一個專業的熱身程序開始,再配合正確的技術,就能游得更遠、更安全。

游泳前必學:物理治療師推薦的R.A.M.P.科學熱身模式

傳統的靜態拉筋已經不是運動前熱身的最佳選擇。現在,物理治療師與運動科學家更推崇一種名為「R.A.M.P.」的動態熱身模式。這是一個有系統的流程,目的是逐步喚醒身體,讓肌肉、關節和神經系統都為接下來的游泳做好準備。

R (Raise) 提升心率:喚醒身體

這是熱身的第一步。目的很簡單,就是讓身體「動起來」。透過一些輕鬆的全身運動,例如在池邊原地輕鬆跑、開合跳等,輕微提高心率、體溫和呼吸頻率。這個過程會增加血液流動,將氧氣和養分更快地送到肌肉,為之後的活動提供能量。

A (Activate) 激活肌群:針對性啟動核心與肩胛肌肉

游泳是一項全身運動,但特別依賴核心肌群與肩胛穩定肌群。這一步的重點是「喚醒」這些關鍵肌肉。當核心和肩胛肌肉被激活後,它們才能在游泳時有效穩定你的軀幹和肩膀,讓划水動作更有力量,同時也能保護關節。

M (Mobilize) 活動關節:增加游泳所需關節的活動幅度

這一步是關於增加關節的靈活性。游泳需要肩關節、髖關節和脊椎有良好的活動範圍。我們會透過動態伸展,例如手臂劃圈、軀幹轉體等動作,來模擬游泳時的活動模式。這有助於潤滑關節,讓你在水中做出更流暢、幅度更大的動作。

P (Potentiate) 增強表現:激活神經系統,提升爆發力

這是熱身的最後一步,也是強度最高的一步。目的是進一步刺激你的神經系統,讓它準備好發出快速、有力的指令。你可以進行幾次短途的衝刺游,或者從池邊做幾次蹬牆出發的練習。這能提升肌肉的反應速度和爆發力,讓你下水後的狀態更好。

三個游泳專項暖身動作教學(附步驟詳解)

理論之後,我們來看看幾個簡單又高效的陸上暖身動作,它們可以直接激活游泳時最需要用到的肌肉群。

動作一:死蟲式 (Dead Bug) – 強化核心穩定

這個動作是訓練核心抗伸展能力的絕佳方法,有助於在水中維持平穩的身體姿勢。
步驟:
1. 平躺在墊上,膝蓋彎曲成90度,小腿與地面平行,雙手伸直指向天花板。
2. 收緊腹部,保持下背部平貼地面。
3. 緩慢地將右臂向頭頂方向放下,同時將左腿伸直放下,直至手臂和腿接近地面但不要觸碰。
4. 在腹部持續用力的情況下,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5. 換邊重複,將左臂與右腿放下。

動作二:超人式 (Superman) – 激活背部鏈與協調性

這個動作能有效激活整個背部的肌肉,同時訓練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感,對自由式和仰式的身體滾動非常有幫助。
步驟:
1. 採取四足跪姿,手腕在肩膀正下方,膝蓋在髖部正下方。
2. 保持背部平直,收緊核心。
3. 同時將右手向前伸直,左腿向後伸直抬起,身體盡量維持一條直線。
4. 保持姿勢穩定,避免骨盆晃動,然後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5. 換邊重複,伸出左手與右腿。

動作三:彈力帶划船 – 預熱背闊肌與划水肌群

這個動作能精準預熱游泳划水時的主要動力來源——背闊肌,讓你下水後每一次划水都更有效率。
步驟:
1. 坐在地上,雙腳伸直,將彈力帶繞過腳底。
2. 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挺直背部。
3. 首先將肩胛骨向後夾緊,然後順勢將手肘向後拉,做出划船的動作。
4. 在最高點感受背部肌肉的收縮,然後緩慢地有控制地放回起始位置。

預防運動傷害的關鍵:正確泳姿與陸上輔助訓練

熱身只是第一步。要長期安全地享受游泳的好處,正確的技術和強健的身體基礎同樣重要。

保持流線型:頭部、軀幹與腿部的正確位置

在水中,效率就是一切。一個好的流線型姿勢能大大減少水阻。你應當時刻保持頭部、脊椎和腿部成一直線,想像自己像一支箭一樣在水中穿梭。頭部位置尤其關鍵,過高或過低都會破壞身體平衡,增加受傷風險。

避免常見錯誤姿勢導致的「游泳肩」或「蛙泳膝」

很多游泳愛好者聽過「游泳肩」或「蛙泳膝」,這些都是由重複性的錯誤姿勢造成的勞損。例如,自由式划水時手臂過度伸直越過中線,或者蛙泳時膝蓋外翻角度過大,都會對關節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學習正確的技術,是預防這些慢性傷害的根本。

推薦的陸上阻力訓練:硬舉、引體向上、肩推等

游泳是在水中對抗阻力,而陸上的阻力訓練則是建立更強大「引擎」的最好方法。硬舉能強化你的整個背部和核心力量,為所有泳姿提供穩定基礎。引體向上直接鍛鍊划水所需的背闊肌。肩推則能建立強壯而穩定的肩膀。將這些訓練納入你的日常,你的身體就能更好地應對游泳的強度,大大降低受傷機會。

關於游泳好處的常見問題 (FAQ)

Q1:游泳會讓肩膀變寬、身材變壯嗎?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疑問。許多人看到專業游泳選手的身材,會聯想到游泳運動好處之一就是會讓肩膀變寬。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專業運動員每天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並且配合嚴格的陸上重量訓練,目的是為了追求極致的運動表現,他們的身材是長期專業訓練的結果。對於一般以健康和塑形為目標的游泳愛好者,每週進行數次的中等強度游泳,效果會集中在修飾線條和提升肌肉緊實度。游泳會均衡地鍛鍊全身肌肉,塑造的是勻稱、流線型的體態,而不是局部過度發達的肌肉塊。所以,透過游泳得到的是更健美、更協調的身形。

Q2:氯水會傷害皮膚和頭髮嗎?應如何保養?

泳池中的氯確實會帶走皮膚和頭髮上的天然油脂,導致乾燥。不過,只要做好適當的護理,就能充分享受游泳的樂趣。
首先,下水前可以先用清水沖濕頭髮,然後塗抹少量護髮素,再戴上矽膠泳帽,這樣能有效減少頭髮與池水的直接接觸。至於皮膚,可以塗上一層防水的防曬霜或保濕乳液,形成保護膜。
游泳後,應立即用溫和的沐浴產品和洗髮水徹底沖洗身體和頭髮,市面上也有專為泳後設計、能有效去除氯氣殘留的產品。清洗後,緊記為全身皮膚塗上保濕乳液,並為頭髮使用護髮素,補充流失的水分和油份。遵循這些簡單的保養步驟,便能維持皮膚與頭髮的健康。

Q3:完全不會游泳的新手,應該如何開始?

對於游泳新手,建立水性和掌握正確技巧是成功的關鍵。一個循序漸進的方法能讓學習過程更順利。
第一步是適應水性。先在泳池的淺水區開始,練習將臉浸入水中、用口鼻呼氣吹出氣泡,然後嘗試在水中站立和行走,目的是消除對水的恐懼感。當你感到自在後,可以扶著池邊或使用浮板練習踢水,感受水的浮力。
第二步是尋求專業指導。強烈建議報名參加游泳班或聘請專業教練。教練能提供系統化的指導,從最基本的呼吸技巧、漂浮到正確的划水和踢腿姿勢。正確的技術基礎不僅能讓你游得更有效率,還能預防因姿勢錯誤而導致的運動傷害。這一步對發掘游泳的樂趣和長期堅持至關重要。

Q4:游水後特別餓會否反而變胖?

游泳後感到特別飢餓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反應。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游泳是一項消耗大量能量的全身運動。第二,在較涼的水中,身體需要消耗額外熱量來維持體溫。這種能量消耗會自然引發飢餓感。
要避免因飢餓感而導致體重增加,關鍵在於聰明地選擇食物,而不是抑制食慾。你可以在游泳後規劃一頓均衡的餐點或點心,重點補充兩類營養:蛋白質和複合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有助於修復肌肉和增加飽足感,例如雞蛋、希臘乳酪或雞胸肉。複合碳水化合物則能補充消耗掉的肝醣,例如全麥麵包或香蕉。同時,確保補充充足水分,因為有時身體會將口渴誤解為飢餓。只要做好飲食規劃,游泳絕對是極佳的體重管理運動。

Q5:生理期可以游泳嗎?

在生理期游泳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在衛生和健康層面上都是安全的。現代女性衛生用品提供了可靠的保護。
在衛生方面,使用衛生棉條或月經杯等內置式產品,可以在體內有效阻擋經血流出,完全不必擔心滲漏問題。相反,衛生巾因會吸收池水而變得無效,所以不適合在游泳時使用。
在健康方面,適度的運動,例如游泳,能促進血液循環和釋放安多酚,反而有助於緩解經痛和改善情緒。水的浮力也能減輕身體的沉重感。當然,前提是你的身體狀況良好。如果經期感到特別不適或流量過多,就應該多作休息。下水前更換新的衛生棉條或清空月經杯,游泳後盡快再次更換,就能安心享受游泳了。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