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點自救?一文睇盡4大保命關鍵、防溺十招及黃金搶救全攻略

夏日炎炎,無論是到海灘暢泳還是參與水上活動,都是消暑的最佳選擇。然而,歡樂背後潛藏危機,現實中的溺水過程往往是無聲無息,與電影中大力掙扎、呼救的畫面大相逕庭,稍一不慎便可能錯過黃金救援時間。萬一在水中不幸遇險,應該如何冷靜自救?目睹他人遇溺,又該怎樣在確保自身安全下正確施救?本文為你整合一個全面的溺水應對攻略,由識別溺水徵兆、必學防溺十招,到掌握黃金時間內的4大自救關鍵及岸上救援技巧,全面提升你的水域安全意識。

溺水是無聲的!破除電影迷思,識別溺水十大關鍵徵兆

要學懂溺水自救,首先需要了解溺水真實的模樣。大家在電影或電視劇中看到的畫面,通常是溺水者會猛烈拍水、大聲呼救,但現實世界中,溺水是一個非常安靜的過程。因為當一個人真正遇溺時,他的身體會本能地優先進行呼吸,而不是呼叫。喉嚨可能因嗆水而痙攣收縮,導致空氣無法進出,聲音自然也發不出來。這種「無聲的掙扎」往往只有短短數十秒,如果錯過了,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學會辨認真正溺水的跡象,就變得極為重要。無論是在泳池還是海灘,當你見到有人出現以下情況,便要立刻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就是溺水的十大關鍵徵兆:

第一,頭部姿勢異常。溺水者的頭部很多時會浸在水中,嘴巴剛好在水面,或者頭部會盡力向後仰,讓嘴巴張開,這是為了爭取呼吸的本能反應。

第二,眼神呆滯渙散。他們的眼神可能無法對焦,或者雙眼緊閉,因為身體正處於極度缺氧的狀態。

第三,無力整理儀容。他們的頭髮可能會蓋住前額或眼睛,但完全沒有動作去撥開它。

第四,身體呈垂直狀態。與正常游泳時身體接近水平不同,溺水者在水中通常是垂直的,而且幾乎看不到任何踢腿的動作,因為他們正用盡全身力氣讓自己浮上水面。

第五,呼吸急促或喘氣。即使頭部能露出水面,他們的呼吸也會非常急促,或者只能大口喘氣。

第六,動作無效前進。他們可能看似在游泳,但身體卻沒有向前移動,只是在原地打轉。

第七,嘗試轉身失敗。溺水者可能會嘗試將身體翻轉成仰臥的姿勢,但往往因為體力不支而無法成功。

第八,手臂的奇怪動作。他們的動作可能像在攀爬一條看不見的梯子,雙手在水中有規律地向下壓或向兩側撥,目的是將身體向上推,讓口部能呼吸。

第九,異常安靜。尤其是小孩子,在水中突然變得異常安靜,不再嬉戲玩鬧,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第十,身體突然下沉。經過短暫掙扎後,因體力耗盡而突然沉入水中。

了解這些徵兆是成功進行溺水抢救的第一步。當你察覺到任何人有以上跡象,即使對方看起來不像有危險,也最好主動上前詢問一句:「你還好嗎?」如果對方沒有回應,便要立即尋求援助。及早發現,才能為拯救生命爭取最寶貴的黃金時間。

防患未然:必學防溺十招與進階水域安全觀念

要掌握真正的溺水自救技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源頭預防。與其臨危學習溺水自救4招,不如先建立穩固的水域安全觀念。很多人以為意外離自己很遠,但其實大部分意外的發生,都是源於一些被忽略的小細節。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在享受玩水樂趣之前,必須放在心上的十個好習慣,這才是防患未然的根本。

首先,選擇場地是第一道防線。請務必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有救生員當值的泳灘或公眾游泳池暢泳。有專業人士在場,萬一發生狀況,都能獲得最即時的溺水搶救。同時,出發前養成查看天氣報告的習慣,留意風浪、潮汐或溪流狀況,避免在惡劣天氣下水,這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識。

其次,永遠不要獨自一人游泳。即使泳術再好,水中也可能發生抽筋等突發情況。與朋友結伴同行,就能互相照應。下水前,也要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感到疲倦、剛吃飽,或身體不適,就應該休息,不要勉強下水。還有,記得做足熱身運動,可以大大減低抽筋的機會。

第三,注意衣著與行為。千萬不要穿著牛仔褲這類吸水後會變得異常沉重的衣物下水,它們會嚴重阻礙你的活動能力。在水中,也切忌嬉鬧過火,例如把同伴的頭按進水裏,這種玩笑隨時可能引發嗆水恐慌,導致意外。另外,避免在不熟悉水深的地方跳水,水底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石頭或雜物,非常危險。

最後,要對自然水域抱持敬畏之心。湖泊、溪澗的環境比泳池複雜得多,水溫可能很低,水底深度不一,還可能藏有暗流。長時間浸泡在低溫水中,身體會流失熱量,導致體力下降。所以,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主動學習游泳和基本的漂浮技巧。參加專業的溺水自救課程,掌握這些技能,才是給自己最好的保障。

除了這十個基本要點,我們還需要建立更進階的水域安全觀念。例如,在海邊要懂得辨識離岸流的潛在區域,在溪澗玩樂要知道溪水暴漲的徵兆。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因為自己「會游泳」就掉以輕心。許多溺水意外的受害者,正是因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忽略了環境的潛在危險。安全,永遠是從謹慎的態度開始。

黃金自救時間:學懂溺水自救4大關鍵,冷靜保命

談及溺水自救,最重要的第一步,其實是在腦海中進行的。萬一不幸遇溺,恐慌是最大的敵人,它會令你急速消耗體力,並且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學懂以下溺水自救4招,首要心法就是保持冷靜,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與體力等待救援,或者游向安全地方。

第一式:保持冷靜,利用浮力漂浮

人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浮力,特別是當肺部充滿空氣時。遇溺時,千萬不要胡亂揮動手腳掙扎,因為這樣做只會令身體垂直,更容易下沉,而且會迅速耗盡體力。你應該做的,是盡量放鬆全身,讓身體自然浮上水面。你可以嘗試以下兩種最基本的漂浮方法:

仰漂

仰漂是讓口鼻持續露出水面,確保呼吸暢順的最佳方法。首先深吸一口氣,然後將頭部慢慢向後仰,直至耳朵浸入水中,眼睛望向天空。接著,將身體完全放鬆,雙手像大字形般向兩側展開,掌心向上,有助於維持平衡。記住,身體越放鬆,就越容易浮起來。

水母漂

如果覺得仰漂難以平衡,可以改用水母漂。這個姿勢耗費的體力極少。首先也是深吸一口氣,然後全身放鬆,讓臉部自然朝下浸入水中,雙手雙腳自然下垂,或者輕輕抱著膝蓋。身體會像水母一樣,背部浮在水面上。需要換氣時,才用手腳輕輕向下壓水,緩緩抬頭,快速完成吸氣,然後再回復漂浮姿勢。

第二式:踩水,保持頭部在水上

踩水(又稱立泳)是一種較主動的技巧,目標是讓頭部穩定地保持在水面之上,以便觀察四周環境和呼吸。這也是許多專業溺水自救課程的重點訓練項目。動作很簡單,身體近乎垂直於水面,雙腳可以像踏單車一樣輪流踩動,或者用蛙式的蹬腿動作。雙手則在胸前,向兩側來回撥水,以提供額外的浮力。整個過程的關鍵是動作要慢而穩定,協調地進行,以節省體力。

第三式:有效求救,拍水製造聲響

在電影中,溺水者常常會高舉雙手,大聲呼救。但在現實中,這樣做會破壞身體平衡,並且消耗大量體力。一個更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拍打水面來求救。將雙手水平舉起,然後用力向下拍打水面。這個動作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利用水的反作用力,可以讓身體瞬間向上浮起,爭取呼吸的空間。第二是可以製造出巨大的聲響和水花,讓岸上或遠處的人更容易發現你。

第四式:就地取材,製作臨時浮具

假如你意外落水時穿著長褲,它就可以成為你的救命工具。首先,保持冷靜,用仰漂或水母漂的姿勢讓自己穩定下來。然後在水中脫下長褲,將兩個褲管的末端打上死結,並且拉上褲鏈或扣好鈕扣。接著,雙手抓住褲頭的開口,將褲管從頭後方用力向前甩,讓空氣灌滿兩個褲管。最後,迅速將褲頭收緊,一個充滿空氣的臨時救生圈就完成了。你可以將它夾在腋下或抱在胸前,大大增加浮力,為整個溺水搶救過程爭取寶貴時間。

救人先自保:岸上救生五大步驟與自保技巧

見到有人遇溺,想立即跳入水中救人是人之常情。但是在伸出援手之前,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必須緊記:救人先自保。這不單是一句口號,而是所有專業溺水搶救訓練的第一課。一個魯莽的救援,很可能令自己也陷入險境,造成更嚴重的悲劇。所以,保持冷靜,利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才是真正幫助到溺水者的關鍵。接下來介紹的岸上救生五大步驟,就是一套系統化的安全救援程序,讓你可以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溺水搶救。

這套國際通用的救援程序,亦是正規溺水自救課程的核心,緊記口訣「叫、叫、伸、拋、划」,順序執行,切勿跳級。第一步與第二步都是「叫」。首先是「大聲呼救」,立即向四周大聲叫喊,吸引其他人的注意,集合更多人手協助。然後是「致電求援」,請在場的其他人立即致電999報警,清楚說明事發地點、溺水者人數和大概情況。千萬不要獨自一人處理,尋求專業協助是成功救援的第一步。

第三步是「伸」,意思是利用延伸物。在岸邊尋找任何長形的物件,例如竹竿、樹枝、清潔用的長柄刷,甚至是將幾件衣服打結連接起來。你應盡量將身體貼近地面,穩固自己的位置,然後才將物件伸向溺水者,讓他抓住後慢慢拉回岸邊。這個方法的重點是,你的身體始終保持在安全的岸上,避免與溺水者有直接的身體接觸。

如果溺水者離岸邊太遠,延伸物無法觸及,就要執行第四步「拋」。尋找身邊任何有浮力的物件拋過去,例如救生圈、未開封的大膠樽、足球、甚至是密封的冰桶或防水袋。拋擲的目標不是要直接擊中他,而是要拋到他的上游或身旁,讓他可以輕易抓住。這個動作的目的,是為溺水者提供一個可以倚靠的浮具,幫助他節省體力,爭取更多等待救援的時間。

最後一步是「划」,這是風險相對較高的一步。只有在現場有船、衝浪板、浮木等大型而穩定的浮具時,才應考慮使用。救援者應利用這些浮具划向溺水者,讓他抓住浮具,而不是直接將他拉上來。過程中,你要時刻留意自己的安全,避免因溺水者驚慌拉扯而翻側。假如你未曾受過相關訓練,最好的方法還是留在岸上執行前四個步驟,將下水救援的任務交給專業人員。萬一救援時被對方從正面緊緊抱住,應立即深呼吸,往下潛,然後從其腋下或兩腿之間穿過,繞到他的背後,用手臂扣住其胸口和下巴,使其口鼻露出水面,再慢慢拖回岸邊。

水中突發狀況應對:抽筋自救與常見疑問 (FAQ)

在水中活動時,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泳者,也可能遇到突發狀況。抽筋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學習正確的抽筋自救方法,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一環。當身體發出警號時,保持冷靜,並運用以下技巧,就能有效處理危機。

小腿抽筋怎麼辦?

小腿抽筋是最常見的情況。如果抽筋發生,首先要保持身體浮在水面。你可以轉為仰漂姿勢,讓口鼻露出水面,確保呼吸暢順。然後,伸直抽筋的腿,用手將腳尖用力拉向自己身體的方向。這個動作可以有效伸展小腿後方的肌肉。你可以感受到肌肉被拉緊,然後慢慢放鬆。同時,你也可以用另一隻手輕輕按摩抽筋的部位,幫助肌肉舒緩。

大腿前方(股四頭肌)抽筋

處理大腿前方的抽筋,同樣需要先穩定身體,採用仰漂或水母漂的姿勢。然後,彎曲抽筋的膝蓋,用手從後方捉住腳腕,將腳跟盡量拉向臀部。這個動作會讓大腿前方的肌肉得到伸展。保持這個姿勢直到抽筋感減退。整個過程動作要慢,避免過度用力造成肌肉拉傷。

大腿後方(膕繩肌)抽筋

如果抽筋位置在大腿後方,處理方法稍有不同。你需要先讓身體浮起,然後保持抽筋腿的膝關節伸直。接著,將整條腿抬起,用雙手在腳腕或小腿位置,將腿緩緩地拉向身體。這個動作能伸展大腿後方的肌群。同樣地,當感覺到肌肉舒緩後,才慢慢放鬆。

常見疑問 (FAQ)

抽筋時一定要馬上上岸嗎?

安全是首要考量。如果你離岸邊很近,而且情況許可,上岸處理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身處深水區或離岸較遠,強行游回岸邊會快速消耗體力,並可能因疼痛而引發恐慌,反而更加危險。這時候,首要任務是在水中利用漂浮技巧穩定身體,先處理好抽筋問題,然後再慢慢游回岸邊,或者向外界求救。

為什麼會抽筋?可以預防嗎?

抽筋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下水前熱身不足、身體過度疲勞、水溫過低導致肌肉突然收縮,還有脫水或電解質失衡。預防勝於治療,下水前做足伸展運動,避免在疲倦或飢餓時游泳,下水前先用水潑濕身體適應水溫,並適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都能有效降低抽筋的風險。

如果學會了這些,還需要上溺水自救課程嗎?

這些技巧是處理單一狀況的應急方法。一個專業的溺水自救課程會提供更全面和系統化的訓練。課程內容通常會包含完整的溺水自救4招、不同水域的風險評估、如何製作臨時浮具,以及更進階的溺水搶救知識。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反覆練習,能將知識轉化為本能反應,這在真正遇到危險時至關重要。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